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信噪比时混响时间对汉语单音节识别率的影响

    作者:李欣怡;王枫;范有武

    目的:在模拟教室环境下行混响时间处理过的单音节词言语识别率测试,探讨佳混响时间范围,为教室声学环境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音频编辑软件将5张单音节词表的混响时间依次设为0.5、0.9、1.3、1.7和2.1 s,在隔声室内-5 dB HL信噪比条件下模拟教室环境,对20名健听青年行5张词表的言语识别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混响时间为1.3 s时言语识别率大;经组间比较,佳混响时间范围是0.9~1.3 s。结论应关注教室混响时间的设计与汉语普通话言语识别的关系。

  • 计分单位对单音节识别测试的影响

    作者:冀飞;郗昕;陈艾婷;韩东一

    目的 比较以整字和音位为单位计分进行单音节字识别测试的结果 ,探索更加合理的计分方式.方法 将自行编制的每张词表包含25个单音节字的汉语单音节短词表共30张制作成测试CD.60名听力正常的受试者参加实验,男女各30名.测试采用拉丁方设计.每张词表在6个强度上进行测试.选择受试者听力较好耳进行测试.反应方式为受试者复述测试词.记录每个测试项的正确和错误模式.分别以整字和音位(声母、韵母、声调)为计分单位记录每张词表的测试项正确数目.使用Matlab对各张词表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绘出每张词表在两种计分方式下的PI曲线,计算每张词表的识别阈值和PI曲线的斜率.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首先使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6个测试强度上两种计分方式得到的总测试项正确率;然后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计分方式所得的各词表PI曲线斜率和阈值.结果 以音位为计分单位得到的50%识别阈明显低于以整字为单位(P<0.001),20%~80%斜率(P<0.001)和50%斜率(P<0.001)则明显小于以整字为单位得到的结果 .按音位计分时在各个强度上的识别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按整字计分(P<0.001),且得到的结果 离散度较大.结论 以音位为计分单位,测试信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同时测试项同质性变差,降低了测试的灵敏度.临床上使用短词表进行单音节识别测试时使用整字作为评分单位较为合理.

    关键词: 言语测听 单音节
  •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的多中心复测信度研究

    作者:冀飞;郗昕;韩东一;林少莲;叶胜难;林有辉;崔勇;黄斯敏;赵乌兰;杨彦来;王永华;蒋政;李演轶;陈耿;刘秀丽;孙月华;王路阳;曹永茂;李骏;常伟;李蕴;任燕;吴皓

    目的 研究自行开发的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在不同方言区听力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方法 选择北方方言、吴越、闽北、闽南、粤、鄂等6个典型的方言区,确定大连、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福州、厦门等7个城市作为测试中心.每个测试中心分别招募22名听力言语正常受试者.以均衡排序的方式测试每位受试者全部22张字表在言语听力级7 dB下的单音节识别率,间隔10 d至1个月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第二轮测试.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前后两次单音节识别测试得分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r=0.682,P<0.01).配对student-t检验表明初测得分与复测得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复测平均得分(68.5%)高于初测平均得分(65.8%)2.7%,得分差值的标准差为10.1%.本测试材料在7个中心的总体95%可信区间临界差值为19.8%,相当于5个测试项.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总体的两次得分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家中心总体的得分差值与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之间无相关关系(P=0.947).结论 测试变异度在各方言测试中心之间存在差异.汉语单音节识别材料受记忆效应的影响小.Pearson相关系数r不适用于测听材料复测信度的评估.

  •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的建立与评估

    作者:郗昕;冀飞;陈艾婷;赵乌兰;赵阳;许箭;仇春燕;李剑挥;韩东一

    目的 建立一套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并验证其效度、信度和敏感度,期望成为国内标准化的言语识别率测听材料.方法 遵循简短、音位平衡、常用、覆盖等原则,生成30张音位平衡单音节表,每表对应25个常用汉字.由专业男性播音员朗读,经数字化录音及声学处理,录制成CD.研究分为三个阶段:①招募60名听力正常年轻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言语测听表号与测听强度均衡排布,每一受试者均变换6种强度(言语听力级-1、5、11、15、21、27 dB)以循环顺序聆听全部30张单音节表.计算每表每一声级下的言语识别率得分,以logistic曲线回归来拟合识别率-强度(P-I)函数.对30张词表的识别率进行双因素(表号、强度)方差分析和Post-Hoc两两比较,得到22张等价表.②北京22名听力正常年轻人,采用拉丁方设计,在言语听力级10 dB强度下依次测试22张等价表的识别率.间隔6~35 d,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新进行第二轮识别率测试.两轮测试的识别率经"合理化"的反正弦变换后,逐表汇总两轮测试分差,该分差值在22名受试者中的标准差为9.3%,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分差为18.3%.③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案,对18名感音性听力损失患者在其纯音平均听阈上30 dB或大舒适级,测试其对18张等价表的识别率.间隔1~16 d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测试.两轮测试的识别率经"合理化"的反正弦变换后,分别为(68.0±15.9)%和(69.2±14.6)%,配对t检验,P=0.107.两轮测试分差,在18名患者中的标准差为8.3%,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分差为16.3%.结果 创建了一套22张等价的标准化的言语识别率测听表.每表由音位平衡的25个单音节构成,播放时间约2 min.听力正常人的单音节识别阈为言语听力级(8.30±0.84)dB,P-I函数的斜率为(4.0±0.3)%/dB.临床评判受试者言语识别率差异时,只要分差超过临界分差--正常人(18.3%)、患者(16.3%),即可确认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结论 成功建立起一套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便于临床应用.

  • 单音节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

    作者:李剑挥;郗昕;赵阳;冀飞;陈艾婷;杨伟炎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 听神经病患者普通话单音节识别错误模式分析

    作者:冀飞;陈艾婷;赵阳;郗昕;李佳楠;王秋菊;李兴启;韩东一;杨仕明

    目的 分析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单音节识别测试的错误模式,总结AN患者在言语识别障碍方面的特点,探讨单音节言语识别测试对于AN诊断的作用.方法 AN患者16例,共32耳;根据听力图曲线分为两个亚组:上升型听力组(15耳)和非上升型听力组(17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22例(共32耳)作为对照组.使用自行编制的言语测试材料在较高的测试强度下进行单侧单音节识别测试,记录每个测试耳的单音节识别得分和错误模式.错误模式分为8种:仅声母错、仅韵母错、仅声调错、声母错+韵母错、声母错+声调错、韵母错+声调错、声韵调全错、无反应.结果 AN患者单音节总体识别得分低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P<0.001).上升型听力的AN患者其单音节识别率、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与对照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上升型听力的AN患者单音节识别率、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均低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P值均<0.001).AN患者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单音节识别错误模式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者涉及声调识别的错误所占比例较大.上升型听力AN患者单音节识别率和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均高于非上升型听力AN患者(P值均<0.001).上升型听力AN患者与非上升型听力AN患者的单音节识别错误模式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者涉及声调和韵母的识别错误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普通话四声识别能力差是AN患者区别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上升型听力AN患者与非上升型听力AN患者在单音节识别率、韵母和声调错误所占比例等方面存在特征性差异.心理物理测试对AN的诊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 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识别率测试CD出版发行

    作者:

  • 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词表在山西方言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周凯;张燕霞;张芩娜

    目的:分析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词表在山西方言人群中的测试结果与普通话组有无差异,并探讨本套单音节词表在山西方言人群中应用时的复测信度。方法选取山西省的5个方言区,每个区选取母语为方言的“耳科正常”受试者12名,在10dB HLSpe ch给声强度下依次测试22张词表,每位受试者词表测试顺序相同;10-20天后在与第一次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测试,记录每张表的识别率得分。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言组总体测试得分与普通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对t检验示除并州片外其他几个方言区前后两次测听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个方言区总体初测得分65.0%±14.6%,复测得分67.2%±12.1%,临界差值15.9%,各个方言区临界差值12.9%-17.8%。结论本套单音节词表在山西方言组测试结果与普通话组有差异,方言区人群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应超过该方言区的临界差值,才能认为所做听力学干预措施有效;学习效应对单音节表测听结果影响较大。

  • 普通话单音节小词表的复测信度分析

    作者:陈静;王硕;刘苏;张华

    目的 对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单音节小词表进行听力正常人群的复测信度评估.方法 招募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16例,运用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开发的汉语言语测听智能化系统,测试每位受试者在12 dB HL下的单音节小词表识别率;时隔6至35 d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第2轮测试.结果 16张普通话单音节小词表2次测试得分显著相关(r=0.748,P<0.01),在95%置信区间下的分差标准差为11.5%,临界差值为22.5%.结论 正常人使用本套词表进行言语听觉能力评价研究时,当同一受试者前后2次正确识别词数差异超过5个,认为干预有效.

  • 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在人工耳蜗植入者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郗昕;陈艾婷;洪梦迪;冀飞;韩东一

    目的 采用新编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方法 选取8名语前聋儿童(甲组)及13名语后聋(乙组)人工耳蜗植入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名,女9名.甲组植入年龄为1.6~11.9岁(中位数2.7岁),使用年限>3.4年.乙组植入年龄为3.2~30.9岁(中位数12.0岁),使用年限>0.7年以上.在声场中测试人工耳蜗日常使用状态下的啭音听阈,并55dB SPL言语强度下的单音节识别率.部分受试者还接受了65、80dB SPL言语强度下单音节识别率的测试.结果 甲乙2组受试者的0.5、1、2、4kHz四频率平均(4 Frequency Average,4FA)声场啭音听阈分别为32.5±3.4dB HL、35.9±4.9dBHL,t检验显示P=0.1046.甲乙2组受试者55dB SPL下的单音节识别率分别为56.8±9.0%、31.4±17.1%,t检验显示P=0.001.结论 新编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可有效地用来评价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使用年限较短的语后聋患者的单音节识别率尚不及使用年限较长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单音节识别率-言语声强(Performance-Intensity,P-I)函数曲线较正常成人平均右移30 dB以上,提示人工耳蜗使用者的言语听力补偿水平较正常人仍有差距.

  • 汉语单音节测听表在北京听力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评估

    作者:郗昕;赵乌兰;冀飞;陈艾婷;赵阳;王永华;韩东一

    目的 评价22张等价的单音节测听表在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以利于采用该言语测听材料时得出合理可靠的结论.方法 招募北京22名18~30岁耳科正常人,在10 dB HLSpeech强度下,以拉丁方实验设计方案,依次进行22张单音节表的识别率测试.间隔6~35天,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新进行第二轮次的识别率测试.结果 两轮测试的识别率分别为74.0%±12.2%和72.4%±10.3%,经配对t检验显示P=0.000152.逐表汇总两轮测试得分的差值,统计该差值在22名受试者中的标准差为9.3%,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为18.3%.两轮测试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84.结论 正常人使用该套单音节测听表进行有关言语工程的评价研究时,同一受试者前后两次识别率之差只有高于18.3%时,方可认为处置有效.

  • 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报道

    作者:章素芳;吴星恒

    患儿,女,14个月.因发热4 d,口干、无泪,呼吸深大1 d于2005年3月23日入院,患儿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无咳嗽、流涕、呕吐及其他不适.1 d前出现口干,哭时无泪,呼吸深大,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外院治疗无效转入我院,患儿为G1P1足月顺产,无产伤及窒息史,人工哺养儿,未按时添加辅食,2个月时会抬头,6个月会坐,现不能独坐、翻身、独站及行走,智力明显较同龄儿差,不会发单音节字,未接种疫苗,自出生1个月后患儿多次出现发热,口干,呼吸深大症状,发病期间尿量减少,有特殊骚味,经补液治疗症状可缓解,诊断不详.

  • 先天性双侧大脑外侧裂综合征2例

    作者:谭劼;许顶立;王俊

    先天性双侧大脑外侧裂综合征(congenital bilateral perisylvian syndrome, CBPS)是一种神经系统移行性缺陷病,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展,近年才被人们认识,笔者尚未见有国内文献报道,现将我们诊治的2例报告如下.例1.男,3岁.于1996年6月20日就诊,母孕期及出生史未发现异常,生后出现吸吮困难,3月抬头,1岁会坐,1岁发单音节,现3岁余走路欠稳,仅可理解极简单短句,大小便失控,不能说完整句子,发音困难,吐字不清带鼻音,自小流涎至今,舌头运动受限,不能伸出口外,左右运动困难,下颌反射亢进,咽反射减弱,无伴面瘫,无肢体、关节畸形,无惊厥发作史,家族史无异常发现.EEG:不规则δ、θ波为主,未见痫样放电.MRI:双侧外侧裂增宽,并呈多小脑回畸形改变. 例2.男,8岁.

  • 一例14/21平衡易位携带者出生两胎14/21易位型先天愚型

    作者:李志坚;杨萍;王益光;安毅

    例1 先证者,男,6岁.因智力低下就诊.患儿为孕8个月早产、顺产.出生时哭声好,出生半个月后吐奶严重,不易患感冒,无肺炎感染史及其他慢性病史.2岁之前肌张力低下,2岁会坐,3岁会站及会走,5岁开始说单音节字.智力低下,至今不会连句说话,查体:患儿身高101 cm,体重15 kg,眼间距宽,耳位正常,无张口吐舌行为,小指掌纹单节,但骼节正常,atd角70°,非通贯手,心、肺正常.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