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不同噪声模式下的言语识别能力研究

    作者:李楠;王硕;董瑞娟;陈静;王媛;刘冬鑫

    目的研究不同噪声模式对听力正常者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播放儿童版汉语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句表,测试25名听力正常受试者和20例感音神经性聋受试者分别在安静环境、语谱噪声、双人语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分析两者在安静和两种噪声模式下对语句感知能力的差异.结果随信噪比降低,听力正常者在语谱噪声下言语识别率低于双人语噪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在信噪比+5 dB时,双人语噪声下言语识别率低于语谱噪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噪声模式对比,听力正常者在双人语噪声下言语率更高,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在语谱噪声下言语识别率更高.

  • 健康青年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与大言语识别率的关系

    作者:符秋养;梁勇;邹岸;王涛;张学辉;庞激

    目的:探讨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与大言语识别率(phonetically balanced maximum,PBmax)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测试健康青年41耳的PBmax及其对应强度的s-ABR,分析s-ABR主波潜伏期和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F0)幅值、第一共振峰(first formant,F1)幅值与PBmax的关系。结果以PBmax1=100%、100%<PBmax2<90%及PBmax3≤90%分为3个组,结果显示3组PBmax及其s-ABR F0、F1幅值和各主波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ABR的主波潜伏期和F0、F1幅值与PBmax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BR电生理特性与PBmax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各主波潜伏期与PBmax负相关,而F0幅值和F1幅值分别与PBmax正相关。结论 s-ABR的电生理特性和言语识别功能关联紧密,这些电生理特性有望成为评价言语识别功能的客观指标,并可能联合或者单独应用于言语识别功能的相关研究。

  • 语速和耳语对人工耳蜗植入者言语识别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国平;刘婷;王顺成;郭连生;孔颖;傅前杰;李永新

    目的 研究不同语速和耳语式的言语是否会影响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效果.方法 在本研究中,分别对一组人工耳蜗植入者和一组听力正常者进行以下4种不同说话方式的言语识别率测试:慢速言语、常速言语、快速言语和耳语.测试时,人工耳蜗植入者聆听由扬声器播放的未经处理的言语声,正常受试者聆听经4通道人工耳蜗处理的言语声,二者使用相同的原始测试材料.结果 人工耳蜗植入组与正常对照组对4种不同说话方式的言语识别结果相似,当说话语速增加时言语识别率逐渐下降,耳语的识别率差,对于人工耳蜗植入者来说快速言语的识别率显著低于慢速言语识别率.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者言语识别效果会随着所聆听言语的语速增加而降低,并且聆听耳语式的言语对人工耳蜗植入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 非线性频率压缩助听器对听力障碍者言语及音质感知的影响

    作者:尤妍颜;孟超;郭倩倩;陈雪清

    非线性频率压缩(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NLFC)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降频方案越来越备受关注,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频听力损失较重的听力障碍患者,帮助其更好地感知高频信息。本文介绍了NLFC技术的工作原理、对言语感知及音质感知的近期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一年内的听觉发展和言语识别

    作者:傅莹;陈源;郗昕;洪梦迪;陈艾婷;王倩;黄丽娜

    目的 探索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早期的听觉发展和言语识别,同时探讨现行中文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识别测试工具的可行性.方法 共有83例重度-极重度语前聋患儿参与本研究,按耳蜗植入手术时的年龄将患儿分为四组:A组(1~2岁)18例、B组(2~3岁)30例、C组(3~4岁)24例、D组(4~5岁)11例.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IT-MAIS)问卷,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Mandarin Early Speech Perception Test,MESP)、普通话儿童言语能力测试(Mandarin Pediatric Speech Intelligibility Test,MPSI)等闭合式言语识别测试,由经过培训的听力学专业人员对患儿术后的听觉发展和言语识别能力进行评估.分别在术前和开机后3、6、12个月时对各组患儿进行评估,评估人员记录测试结果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的听觉发育和言语识别的发展随康复时间延长而逐步提高.各组受试患儿的MAIS/IT-MAIS得分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均呈现相同的增长趋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743,P=0.007).植入年龄3~4岁的C组儿童术前MAIS/IT-MAIS得分即已高于其他各组,在术后各随访节点得分也高于另外三组.术前助听器使用经验多的儿童,其MAIS/IT-MAIS得分也高于未使用助听器或使用经验少的儿童(F=4.947,P=0.000).MESP测试显示,在植入后1年内,患儿的言语察觉能力始终优先于言语识别能力,但言语识别能力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延长而有明显提高;各亚测试项的难度呈现较明显的渐次增大的层级.MPSI在开机12个月时才仅有约40%的受试儿童能完成安静条件下的测试,且随着语竞比的降低,能完成该测试的儿童的比例显著下降.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患儿即发展出一定的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中文版IT-MAIS/MAIS、MESP、MPSI是评估植入后儿童早期听觉、言语识别的可用工具.

  • 时域精细结构在言语声调识别和音乐感知中的作用

    作者:周嵌;古鑫;刘博

    声音信号可以分解为时域包络和时域精细结构信息,其中时域包络信息对于安静环境下的言语感知至关重要,而时域精细结构信息对噪声下言语识别、汉语声调识别以及音乐感知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音乐中的音调和旋律成分的感知尤为重要.

  • 听神经病患者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兰兰;韩东一;史伟;韩明鲲;刘穹;丁海娜;陈之慧;王大勇;李善红;郭明丽;饶绍奇;王秋菊

    目的 分析听神经病患者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测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听神经病患者与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6例(212耳)经纯音测听、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件脑干反应测试确诊为听神经病的患者,行大言语识别率测试,并与不同程度损失及不同类型听力曲线进行分类、分型比较.依据损失分出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依据听力曲线分为平坦型、低频上升Ⅰ型、低频上升Ⅱ型、山型、谷型、不典型.统计数据应用SPSS 11.0对不同程度的损失、大言语识别率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6例(212耳)具有相同听力损失或相同类型听力曲线的听神经病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大言语识别率,在听神经病患者群体水平整体评估,大言语识别率百分比与全频听力阈值旱负相关(r=-0.602;P<0.01),另外,听力损失程度较接近的听力曲线类型,高频听力损失程度轻者其大言语识别率也相对较好;106例听神经病患者中有26例(52耳)患者双耳分别记录逐步递增的6个刺激声级的言语识别率曲线,其中平均阈上10 dB出现的大言语识别率频次高.结论 听神经病患者大言语识别率在个体问存在明显差异,相同的听力损失,可以出现不同的大言语识别率;但在群体水平上大言语识别率与阈值有一定相关性,即听力阈值越大,言语识别率百分比数值越小,且当听神经病患者听力损失在同一水平时,其大言语识别率程度与听神经病患者听力曲线类型相关.

  • 听神经病患者普通话单音节识别错误模式分析

    作者:冀飞;陈艾婷;赵阳;郗昕;李佳楠;王秋菊;李兴启;韩东一;杨仕明

    目的 分析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单音节识别测试的错误模式,总结AN患者在言语识别障碍方面的特点,探讨单音节言语识别测试对于AN诊断的作用.方法 AN患者16例,共32耳;根据听力图曲线分为两个亚组:上升型听力组(15耳)和非上升型听力组(17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22例(共32耳)作为对照组.使用自行编制的言语测试材料在较高的测试强度下进行单侧单音节识别测试,记录每个测试耳的单音节识别得分和错误模式.错误模式分为8种:仅声母错、仅韵母错、仅声调错、声母错+韵母错、声母错+声调错、韵母错+声调错、声韵调全错、无反应.结果 AN患者单音节总体识别得分低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P<0.001).上升型听力的AN患者其单音节识别率、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与对照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上升型听力的AN患者单音节识别率、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均低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P值均<0.001).AN患者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单音节识别错误模式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者涉及声调识别的错误所占比例较大.上升型听力AN患者单音节识别率和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均高于非上升型听力AN患者(P值均<0.001).上升型听力AN患者与非上升型听力AN患者的单音节识别错误模式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者涉及声调和韵母的识别错误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普通话四声识别能力差是AN患者区别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上升型听力AN患者与非上升型听力AN患者在单音节识别率、韵母和声调错误所占比例等方面存在特征性差异.心理物理测试对AN的诊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 人工耳蜗抗掩蔽性能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杨志刚;张亭亭;李西营

    人工耳蜗植入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的有效康复方法.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人工耳蜗植入以改善那些不能用助听器获取听力辅助的人群听力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人工耳蜗植入者在有干扰环境中的听觉表现同正常人群的差距仍很大.无论是稳态噪声还是调制噪声都会影响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这种影响与人工耳蜗频率、时间以及调制分辨率上的性能差距有关.如何设计出具有抗噪性能的人工耳蜗产品,是当前听觉研究和临床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耳蜗植入者在言语加工任务表现评估的一些研究,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 全数字与模拟放大线路助听器助听效果比较

    作者:胡旭君;赵坚;王永华

    目的:研究和比较全数字放大线路耳道式助听器和模拟线性放大线路耳道式助听器的助听效果.方法:患者分别佩戴模拟线性放大线路耳道式助听器和唯听B2全数字放大线路耳道式助听器,分别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以不同强度的言语声测试言语识别率,比较在安静环境和噪声环境中唯听B2全数字放大线路耳道式助听器与模拟线性放大线路耳道式助听器的助听效果.结果: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使用唯听B2全数字放大线路耳道式助听器的言语识别率优于模拟线性放大线路耳道式助听器(P均<0.05).结论:唯听B2全数字放大线路耳道式助听器的助听效果优于模拟线性放大线路耳道式助听器.

  • 成人言语测听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郗昕

    中文言语测听材料历经60年的曲折发展,近1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1],建立起成人普通话言语(单音节字、扬扬格词、安静及噪声下短句)测听的完整体系[2],基本能满足日常临床言语测听的需求.但在全国推广中文言语测听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一线听力师对言语测听的基本概念、操作手法[3-4]和临床意义,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因此有必要介绍有关成人言语测听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与评估价值.有关儿童言语测听的部分,由于不同年龄不同听障程度听障儿童的言语、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所涉及的言语测听方式、手法差异很大,所关注的又是优化声学条件下的言语识别能力而不太在意测试时的言语声强,笔者将另行撰文介绍.

  • 从脑机制角度看言语知觉的理论争论

    作者:刘文理;周一骑;乐国安

    言语知觉领域主要的理论争论是听觉理论和动觉理论的对立,争论的焦点围绕言语知觉是否需要动作表征的中介.言语知觉脑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澄清事实.脑机制的探讨表明言语知觉主要激活了后部听觉皮层区,包括颞上皮层的背侧(颞横回和颞平面)和外侧区(颞上回和颞上沟);而前部和言语产生相关的动作皮层并没有表现出一致的激活模式.言语产生相关的动作表征主要在一些特殊任务情形中以自上而下的反馈机制影响了言语知觉.可能并非正常言语知觉所必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