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蓝牙技术与无线调频系统对健听青年人听觉辅助作用的比较

    作者:金兰兰;姚民路;徐飞

    目的 通过比较受试者在噪声环境下使用蓝牙传输系统和无线调频系统(FM系统)的言语识别率改善情况,了解蓝牙传输系统和无线调频系统在听觉辅助作用上的差异.方法 选择听力正常的青年人40名,在信噪比为-5 dB的室内分别测试受试者在不使用听觉辅助装置、使用蓝牙传输系统、使用接收方式为FM接收器的FM系统和使用接收方式为感应线圈的FM系统时的言语识别率,并记录受试者感受.结果 受试者使用蓝牙传输系统、使用感应线圈接收方式的FM系统和使用FM接收器接收方式的FM系统3种情况下的言语识别率分别是78.3%、82.2%、88.1%,均好于未使用听觉辅助装置时44.3%的言语识别率.使用FM系统时的言语识别率好于使用蓝牙传输系统,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蓝牙传输系统和FM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听觉辅助作用,FM系统的助听效果更好,但从经济角度来看蓝牙传输系统有一定的优势.

  • 利用噪声中听觉测试研究麦克风位置对头影效应的影响

    作者:冀飞;郗昕;王健琪;荆西京

    目的 研究助听装置的麦克风位置对于头影效应的影响和由此对言语识别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 12名听力正常受试者分别接受了两种条件下的噪声中听觉测试.两种测试条件分别为52 dB(A)噪声从正前方(0°)和右侧(90°)入射,言语信号固定为正前方(0°)入射.通过头相关传递函数(head 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HRTF)使用耳机模拟声场中正常耳道口(KEAMR)和三种麦克风位置(T-mic、BTE、PHP)的特性.每位受试者在每种测试条件下分别测试正常耳道口和三种麦克风位置下的噪声中听觉测试(hearing innoise test,HINT)句子识别阈(reception threshold for sentences,RTS).将两种条件下RTS的差值定义为"头影优势".比较不同测试条件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差别和头影优势的大小.结果 语句与噪声分开时,RTS有显著降低(P<0.01).LSD-t检验结果表明T-mic与正常耳道口位置的头影优势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优于PHP(P<0.01)和BTE(P<0.01).结论 当言语和噪声从不同方向入射时,头影效应对于双耳的言语识别具有提高作用.当麦克风位于耳道口位置时头影优势大.

  •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观察

    作者:杨烨;陈杰;曹永晖;钱晓云;高下

    目的:观察语前聋患儿在人工耳蜗开机后一年内听觉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康复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2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开机和定期调机的患儿,于开机后半年和一年时分别进行声场评估,得到每位患儿的术后平均听阈,同时由康复教师对患儿进行韵母、声母、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短句和选择性听取等8项评估。使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半年和一年时各项评估结果进行组内纵向统计学比较,并分别就两次言语识别能力评估中音节要素、词语方面各自所含测试项进行组间横向统计学比较。结果开机后半年与一年患儿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项识别率开机后半年与一年纵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横向比较,开机半年及一年时,韵母识别能力始终优于声母、声调识别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音节词识别能力相对弱于双音节词、三音节词识别能力,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评估中,选择性听取能力始终落后于其他各项。结论听觉康复过程符合从声音察觉、感知再到理解的规律,对语言的理解识别也符合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即从音节要素到词语、再到短句。康复过程需有侧重,人工耳蜗开机后前半年需注重听觉感知能力的提高,而后半年需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 对称性聋患者单耳助听后双耳言语识别率差别探讨

    作者:管锐瑞;王永华;王一鸣;郭浩伟;金冬冬

    目的:通过检测对称性聋患者单耳助听后双耳言语识别率的差别来进一步研究听觉剥夺效应。方法选取右耳助听4~5年的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5名,在标准隔声室中,测试其双耳的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然后再采用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词表分别进行左右裸耳言语识别率测试,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5名受试者右耳配戴助听器前及配戴4~5年后两耳间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右耳助听前及助听4~5年后左、右耳平均听阈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耳助听4~5年后,受试者左、右耳裸耳言语识别率存在显著性差异(t=2.76, P=0.02<0.05)。结论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单耳助听后裸耳平均听阈无显著改变,但非助听耳言语识别能力显著下降。

  • 正常听力受试者佩戴不同组合全向性与方向性麦克风的效果比较

    作者:田元元;胡旭君;田宏斌

    目的 比较噪声环境下全向性麦克风与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的不同组合佩戴方式对听力正常成年人言语识别率的影响,从而选择佳的组合佩戴方式.方法 选择20例(40耳)听力正常青年人(男、女各10例)分别按照双耳全向性麦克风模式(组合1),双耳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模式(组合2),一耳全向性麦克风、一耳自适应麦克风模式(组合3)3种方式,在信噪比变化的漫射声场中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从而进行助听效果的评估.结果 组合1、2、3三种方式测出的L50值(50%言语识别率的信噪比)分别为-3.55±2.37 dB,-7.15±2.18 dB,-5.40±2.35 dB,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噪声环境下无论双耳佩戴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模式还是一耳佩戴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另一耳佩戴全向性麦克风,其言语识别能力均高于双耳佩戴全向性麦克风模式,且双耳佩戴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模式的言语识别率高于一耳自适应麦克风、一耳全向性麦克风模式.

  •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早期言语识别率的特点

    作者:夏瑞明;余力生;马鑫

    目的通过对两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早期言语识别率的分析,探讨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对言语识别率的影响及中枢对双侧信号的处理机制.方法2例先天性聋的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参与测试.第二次植入术后一个月开机时,分别测定双耳、左耳、右耳对数字、单字词、双字词的言语识别率.结果新近植入侧单独开机时,各种方法下的言语识别率均为零.分别采用数字、单字词、双字词测试获得的言语识别率各不相同,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侧同时开机可以明显提高患儿对双字词的的识别率,但对数字和单字词的影响不大.在对1例患儿不同时期的言语识别率的观察中,随着双侧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无论先植入耳、后植入耳及双耳的言语识别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数字、单字词、双字词的中枢识别机制有所不同,每一种单独方法都不能完整反映受试者的实际言语听觉能力.证实了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接受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双耳听力效应的重建需要一个重新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而耳蜗植入后听力训练则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人工耳蜗植入者声调识别及音乐感知的研究现状

    作者:郑妍;刘博

    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是用于成人及儿童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力康复的神经替代物,其功能是取代病变的内耳毛细胞直接电刺激听神经而产生听觉,是目前唯一可用于人体的市场化神经替代物,使极重度耳聋患者获得或重建听力的装置.近20年来,随着多导人工耳蜗技术的完善,植入者的言语识别率逐渐提高,但对音乐感知和调式语言的学习仍有不足之处.研究者越来越关注人工耳蜗对声调识别和音乐感知的效果评价,本文仅就近几年对这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听神经病动物模型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王珍;曹克利

    听神经病是一种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听神经病发病率低,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升高,言语识别率明显低于纯音听阈,ABR不能引出,CM正常,耳声发射存在[1].听神经病被人们认识的时间比较短,是一种病因、病变部位、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还不清楚的疾病.

  • 客观测听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李兴启

    近二十年来,听觉诱发反应测听技术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如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康复这一社会系统工程的推进,客观测听技术和方法不断改进和更新.这些客观测听技术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逐渐深入发展.一是听力障碍的频率定位,即需要探索频率选择性好的电位;二是听力障碍的解剖学定位,即根据听觉的传递过程,需要选择不同潜伏期的电反应;三是言语识别率是听功能的高标准,在厘清感受、辨别和识别其关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如何用客观的生理指标评估婴幼儿的言语识别功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 单、双耳阈上不同给声强度对言语识别率的影响

    作者:胡旭君;王枫;王永华;章菊琴;徐飞

    目的研究阈上不同强度测试声对双耳及左、右耳言语识别率的影响方法在隔声环境中,测试听力正常青年左右耳的听阈,以阈上10 dB,20 dB,30 dB的言语声测试言语识别率,比较双耳及左、右单耳在阈上不同强度测试声分别获得的言语识别率.结果单耳阈上10 dB,20 dB,30 dB测试声之间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有显著性;阈上10 dB,20 dB,30 dB给声,左、右单耳之间言语识别率差异无显著性;双耳阈上20、30 dB给声与阈上10 dB给声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有显著性;阈上10 dB,20 dB的测试声,双耳与左、右单耳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有显著性,阈上30 dB测试声双耳与左、右单耳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声音强度的增加,左、右单耳,双耳的言语识别率均显著提高.在阈上10 dB,20 dB时,双耳聆听的言语识别率较单耳有明显优势.而在阈上30 dB时,双耳聆听的言语识别率优势不明显,未发现有双耳聆听干扰现象.

  • FM系统对不同信噪比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识别率的作用

    作者:王琦;苗艳;王艳霄;陈益青;李原

    目的:研究FM听觉辅助装置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佩戴效果。方法对25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中分别进行佩戴FM和不佩戴FM两种条件下的言语识别率测试,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①FM辅助和信噪比均存在的条件下,两者对言语识别率测试均产生明显的主效应;②相同信噪比条件下,佩戴FM辅助设备的听障儿童言语识别率明显高于未配戴者。结论建议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使用FM辅助装置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融合教育效果。

  • 人工耳蜗植入后效果欠佳同侧助听器替代个案分析

    作者:苗艳;黄鸿雁;龙江

    目的 通过对l例5岁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同侧分别使用人工耳蜗及助听器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对比,寻求优化的听觉康复手段,强调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术前科学选配助听器的重要性.方法 使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词表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对听障儿童同侧植入人工耳蜗及选配助听器的助听效果分别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并接受康复训练后,言语识别率进步不明显,而用助听器替代,经科学验配及调试后,言语识别率很快达到100%,康复效果明显.结论 在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时应慎之又慎,术前至少3个月的助听器配戴史非常重要,尤其需强调助听器的科学验配及优化.

  • 婴幼儿听神经病的干预

    作者:张燕梅;黄丽辉

    听神经病是一种特殊的听力障碍,1996年由Starr等[1 ]提出,他们发现一组特殊表现的听力障碍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不能引出或严重异常,而耳蜗微音电位和耳声发射能引出,言语识别率相对听力不成比例下降,并将这种病命名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十多年来,医学界对听神经病有了较多的认识,Deltenre等[2]发现3例新生儿表现出听神经病的特征,并认为此类疾病的病变起源于蜗神经前.Hood[3]认为不能确定具体病变部位在听神经,建议改名为听神经病症候群( auditory neuropathies).2008年6月在意大利科莫召开的国际新生儿听力筛查会议上,将听神经病命名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由于听神经病的病变部位及病因不能确定,且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因此干预方式的选择依然是一个难题[4-5].本文回顾了婴幼儿听神经病干预的相关文献,对各种干预方式及其干预效果进行归纳和分析.

  • 什么是听神经病

    作者:顾瑞

    自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用于临床以来,以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EOAE)正常、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严重异常为特征的一组听功能障碍症状,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组症候群除EOAE正常、ABR异常外,还有镫骨肌声反射和对EOAE的传出抑制异常,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明显差于纯音听力,以及听力图多为低频损失较重等[1].

  • 影响突发性聋患者言语识别率恢复的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渊渊;郭洋;夏俍;冯艳梅

    突发性聋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多依赖纯音测听,中国《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和美国《突发性聋临床实践指南(2012)》都建议将言语识别率纳入到突聋治疗的疗效评估中.本文就影响突发性聋患者言语识别率恢复的因素进行综述.

  •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莉;王秋菊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 )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听功能障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时域听觉处理能力的下降,外毛细胞功能不受影响[1-4]。听力学表现包括:反映内毛细胞及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严重异常甚至缺失,主要反映外毛细胞功能的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EOAE)正常或基本正常,言语识别率相对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地下降等。1992年,顾瑞等[5]报道了16例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患者,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阈明显不成比例,ABR无法引出或显著异常。1996年Starr[1]等报道并首次提出“听神经病”这一概念描述该类听觉疾病。随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听神经病进行深入研究,并在2008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听神经病诊断与干预大会指南中将这类疾病统称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6,7]。

  • 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翠翠;戴朴;韩东一

    目的报道解放军总医院微创人工耳蜗术后残余听力保留情况的初步观察结果,探讨术后听力稳定性以及低频残余听力与言语功能的关系。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对29例有残余听力的患者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并对其术后低频残余听力及听觉言语能力进行随访1-2年,探讨分析不同低频残余听力水平及其他因素对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29例患者术后1周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72.4%(21/29),部分保留率27.5%(8/29)。25例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为18.8个月,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72%(18/25),部分保留率28%(7/25)。术后18个月pre-GLFH组言语识别率高于pre-PLFH组,post-GLFH组言语识别率高于post-PFLH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术后言语识别率与植入前耳聋时间、植入年龄、性别等未见明显相关性,语前聋患者术后言语识别率高于语后聋患者(P<0.05)。结论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能很好的保留患者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可达到100%;较好的术前低频残余听力可能预示较好的术后听觉言语功能;CI患者术后残余听力可较长时间保留,为术后获得较好的听觉言语功能提供基础;语后聋患者术后言语感知能力要优于语前聋患者,尤其是在困难聆听环境下。

  • 言语识别率测试在地中海贫血患者早期听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江珊;陈平;吴正规;徐扬龙;邹彬

    目的:探讨言语识别率测试时于监测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中早期听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76耳)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常规频率+扩展高频)及言语识别率测试,观察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变情况。结果38例(76耳)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分别为(17.9±12.2)dBHL和(18.2±13.4)dBHL,言语识别率分别为(93.6±5.9)%和(91.5±8.0)%;治疗前后地贫患者的常频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言语识别率较治疗前轻度下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扩展高频阈值较治疗前有升高,以10kHz、12.5 kHz、18 kHz、19 kHz、20 kHz为显著,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识别率及扩展高频相互结合对地贫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可能更有意义。

  • 174例聋幼儿助听效果动态观察

    作者:邹建华

    为评价聋幼儿配戴助听器后语言分辨能力,使用全国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题库中听觉评估内容评估助听效果.经3个学期跟踪观察,声场下助听音频测试助听补偿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大言语识别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聋幼儿配戴助听器后必须经过听觉言语训练,才能逐步建立起助听后阈上听觉功能.2)言语测听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提供直接重要的评价指标.

  • 普通话单音节小词表的复测信度分析

    作者:陈静;王硕;刘苏;张华

    目的 对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单音节小词表进行听力正常人群的复测信度评估.方法 招募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16例,运用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开发的汉语言语测听智能化系统,测试每位受试者在12 dB HL下的单音节小词表识别率;时隔6至35 d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第2轮测试.结果 16张普通话单音节小词表2次测试得分显著相关(r=0.748,P<0.01),在95%置信区间下的分差标准差为11.5%,临界差值为22.5%.结论 正常人使用本套词表进行言语听觉能力评价研究时,当同一受试者前后2次正确识别词数差异超过5个,认为干预有效.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