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分析

    作者:欧启水;程祖建;陈静;杨滨;江凌;叶胜难

    目的 分析线粒体DNA A1555G(mitochondrial DNA A1555G,mtDNA A1555G)在中国人非综合征型耳聋(NSHI)患者中的突变率及突变性质.方法 用PCR-限制性内切酶切分析(-RFL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325例中国人NSHI患者、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样进行mtDNAA1555G突变检测及测序分析.结果 325例NSHI患者mtDNA A1555G突变率为14.5%(47/325),47例mtDNA A1555G突变中28例为均质性突变,19例为异质性突变;50名健康体检者均未发现同样突变.结论 NSHI患者mtDNA A1555G突变率较高,并为均质性和异质性两种突变,这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人耳聋相关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陕西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梁鹏飞;王淑娟;王剑;陈阳;查定军;邱建华

    目的:分析陕西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方法采集陕西省800例散发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和104例听力正常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全部编码区并进行测序,序列与GJB2基因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共检出29种突变类型,包括5种多态性改变、19种病理性突变以及5种未见报道的突变类型。耳聋患者与对照组间235delC和299_300delAT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3例患者由于携带GJB2基因纯合/复合杂合突变致聋。结论 GJB2基因235delC、299_300delAT以及176_191del16为陕西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常见的三种突变类型。

  • 与线粒体DNA A1 555G突变有关的非综合征型耳聋

    作者:赵立东;王秋菊;郭维维;管敏鑫;韩东一;杨伟炎

    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中,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对这类抗生素的特殊敏感性,这类患者常常是由于其线粒体DNA的12s rRNA基因有A1555G的突变.后来又有研究发现,携带A1555G突变的人,可以在没有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情况下出现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非综合征型的耳聋,而且这种耳聋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这种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核基因和线粒体的单体型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些因素对与mtDNA A1555G突变有关的耳聋的表现型的影响以及药物性耳聋发生的简要机理.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保护和修饰

    作者:伍越;郑静;郑斌娇;方芳;梁玲芝;吕建新;管敏鑫

    目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和鉴定距今已70多年,对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如肠球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有着强大的功效.然而,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疗程的延长或(和)剂量的增加往往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于非耳毒性抗生素也具有较广的抗菌谱,用于许多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使得曾经作为优先选择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逐渐被取代.然而现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于一个潜伏的复兴时期,正逐渐用于治疗对大多数一线抗生素耐受生物所引起的严重性感染,如多重耐药结核、复杂性院内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再次向科学家和医生提出了挑战,即肾毒性和耳毒性的问题,尤其该类抗生素导致的耳聋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往往是极重度且不可逆转的.基于这个原因,在过去二十年里,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种分子治疗策略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耳毒性副作用相抗衡.本文主要概述了:①氨基糖苷类药物杀菌的分子机制,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何导致具有遗传易感倾向的患者发生耳毒性,③到目前为止,在临床实验和/或临床上已被证明的能阻止和调节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的药物和化合物,④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剂量来减少耳毒性的发生率.

  •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序列长度检测

    作者:王辉兵;于飞;戴朴;单希征;袁永一;张昕;康东洋;韩东一

    目的:检测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全序列中是否有大片段的碱基插入或缺失,研究GJB2全序列长链PCR方法和电泳方法。方法应用长链PCR方法对201例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GJB2全序列长度检测,对照组为111例听力正常的成年人。应用两步法PCR,调整加入DNA模板量、PCR延伸时间、循环次数等,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的长度和量,调整加样槽的宽度、加样量、电泳电压、电流、电泳时间得到清晰条带,若PCR产物存在大片段碱基插入或缺失,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进行内切酶反应,初步判断插入或缺失的大致位置。结果201例GJB2单杂合突变患者中,GJB2序列长度未见大片段碱基插入或缺失。对照组GJB2序列长度未见异常。结论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GJB2序列长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

  • 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mtDNA A1555G异质性突变比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作者:程祖建;杨滨;江凌;欧启水

    目的 定量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555突变型,野生型的拷贝数,探讨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实时定量PCR技术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RT-ARMS-qPCB系统)对含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 1555位点的拷贝数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比例.共检测散发组12例、家系组7例异质性突变患者,结合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与耳聋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散发组mtDNA A1555G异质性突变的患者中,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771,P=0.003);家系组患者中,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亦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850,P=0.015).结论 突变型mtDNA占所有mtDNA的比例与耳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 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王继

    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原因,许多聋病发病过程都有遗传因素作用.遗传性耳聋包括非综合征型耳聋和综合征型耳聋.研究表明,至少50%的先天性耳聋由遗传因素导致,非综合征型耳聋占70%,约77%的非综合征型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型耳聋是指听力障碍只是全身多处临床症状之一的遗传综合征,因此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可为我国40%的聋病患者明确遗传学诊断,该文就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

  • 邯郸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要跟东;李守霞;张小芳;刘永杰;陈丁莉;孙彩霞;郭丽丽

    目的 对SLC26A4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以明确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学基础,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特教学校10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静脉血,用于SLC26A4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法分别对SLC26A4 基因20个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①耳聋分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障碍、残疾和残废的国际分类>(1980年)中听力损失分级标准进行评定,100例患者均被诊断为重度以上双侧耳聋且均为非综合征型耳聋.②PCR检测结果:以100例患者的DNA样本(SLC26A4 基因20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③测序结果:被检测的10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6例SLC26A4突变导致的内耳常见的畸形前庭水管扩大(EVA),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的6例(占6%),携带 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的14例(占14%).结论 河北省邯郸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及携带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因此对SLC26A4 基因突变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可有效避免高危人群出现耳聋,提高人口素质.

  • 含1555位点的线粒体DNA拷贝数与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的关系

    作者:程祖建;张榕;杨滨;刘奇才;江凌;陈静;陈勇;欧启水

    目的 定量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mtDNA A1555G突变型/野生型的拷贝数,探讨mtDNA A1555G突变型的拷贝数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RT-ARMS-qPCR系统对含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 1555位点的拷贝数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其突变的比例.结合散发组和家系组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tDNA A1555G突变型的拷贝数与耳聋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散发组mtDNA A1555G同质性突变的患者中,突变拷贝数与耳聋轻重程度无关(R=0.001,P=0.997);散发组mtDNA A1555G异质性突变的患者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拷贝数比例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771,P=0.003);家系组mtDNA A1555G同质性突变的拷贝数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341,P=0.022);家系组mtDNA A1555G异质性突变的拷贝数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85,P=0.015).结论 含mtDNA A1555G点突变的拷贝数与非综合征性耳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揭示非综合征耳聋临床表型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 小儿非综合征型耳聋59例基因突变筛查分析

    作者:孙莉莉;张莉;张东红

    目的 筛查小儿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热点突变,初步了解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发生频率.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收治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59例,经知情同意后,抽取外周静脉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耳聋微阵列芯片检测中国人群中常见4个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具体包括GJB2基因(235 del C、176 del 16、299 del AT和35 del G)、SLC26A4基因(IVS 7-2 A>G、2168 A>G)、线粒体mtDNA 12S rRNA基因(1494 C >T、1555 A>G)、GJB3基因(538 C >T),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59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GJB2基因、SLC26A4基因、mtDNA 12S rRNA 1555 A>G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5.4%、15.3%、0.具体包括:GJB2基因235 del C纯合突变型2例;GJB2基因235 del C/299 del AT复合杂合突变型3例;GJB2基因235delC/176 del 16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GJB2基因235 del C杂合突变型7例;GJB2基因299 del AT纯合突变型1例;SLC26A4基因IVS 7-2 A>G纯合突变型5例;SLC26A4基因IVS 7-2 A>G杂合突变型3例;GJB2基因235 del C/299 del AT,SLC26A4基因2168 A >G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59例中无mtDNA 12S rRNA基因1555 A>G均质型突变和GJB3突变.GJB2基因突变中,极重度组和重度组检出率较高(43.8%和41.7%),其次是中度组10.5%、轻度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C26A4基因突变中,重度组检出率较高,为41.7%,其次为中度组10.5%、轻度组8.3%和极重度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耳聋患儿热点突变基因以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主,在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患儿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应重视对儿童人群常规耳聋基因的筛查诊断.

  • 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在孕期妇女中的应用

    作者:张莉;柳爱华;游园园

    目的:探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在孕期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7例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的孕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67例孕妇中检测出携带耳聋基因杂合突变的共14例,占检测人群的3.02%(14/463);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8例,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4例,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2例.14例耳聋基因杂合突变中,GJB2基因突变频率高,在所有突变中占57.14% (8/14);8例GJB2基因突变中,235delc位点所占比例高,占62.5% (5/8).结论:对听力正常夫妇进行产前耳聋基因筛查是预防更多聋儿出生的有效手段.

  • 吉林省非综合征型耳聋分子病因学分析——线粒体DNA 12SrRNA1555位点突变基因筛查

    作者:陈金霞;张桂茹

    目的 探讨吉林省耳聋人群的病因学特征,考察本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线粒体基因(mtDNA)12SrRNA A1555G突变频率.方法 收集长春市聋哑学校129例NSHI学生外周静脉血,提取mt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限制性内切酶(Alw26I)酶切分析,检测mtDNA A555G突变.结果 被检测的129例NSHI学生(XmAn耳毒性致聋者37例),mtDNA A1555G突变阳性者3例,其中2例为初步确定为AmAn耳毒性致聋者,推测本地区NSm耳聋mtDNA A1555G的突变频率为2.33%,由AmAn耳毒性致NSHl人群中mtDNA A1555G的突变频率为5.41%.结论 AmAn耳毒性致聋是吉林省非综合征型耳聋的重要致病原因.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mtDNA A1555G突变基因的筛查,并对阳性个体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发病率.

  • 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

    作者:朱蓉;陆强;孙明忠;居会祥

    目的:探究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易感基因的携带情况及突变类型,为耳聋患者治疗或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2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的9个突变热点筛查.结果:82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耳聋易感基因筛查阳性375例,阳性率为45.7%,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无明差异(P=0.625).375例存在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对象中,4个易感基因的9突变热点共检测出447例点突变,其中GJB2基因的有241例点突变(53.9%),以235 del C位点突变率高;SLC26A4基因的有126例点突变(28.2%),以IVS7-2 A>G位点突变为主;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有79例点突变(17.7%),绝大部分为1555 A>G位点突变;而GJB3基因仅有1例点突变(0.2%).375例存在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对象中,304例发生1种突变(81.1%),有70例发生2种突变(18.7%),仅有1例发生3种突变(0.3%).结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的235 del C位点以及SLC26A4基因的IVS7-2 A>G位点突变率较高,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筛查有助于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诊断、干预及治疗.

  • 耳聋分子病因学检测与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朱晓燕;魏钦俊;鲁雅洁;王荷溪;陈智斌;曹新;邢光前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在耳聋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原因不明的门诊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200例,采用耳聋基因芯片结合DNA序列测定方法,对中国人中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热点突变进行分子检测.9个突变位点分别是:GJB2基因的35delG、176del16bp、235delC和299delAT,GJB3基因的C538T,SLC26A4基因的IVS7-2A>G和A2168G,以及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的A1555G和C1494T.结果:芯片筛查发现携带上述耳聋基因突变者78例(39.0%),其中GJB2突变37例(18.5%),SLC26A4突变28例(14.0%),GJB3突变2例(1.0%),mtDNA 12S rRNA突变11例(5.5%).59例(29.5%)患者可确诊为遗传性耳聋.结论:约30%的原因不明的门诊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耳聋基因诊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22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作者:卜云飞;吕晓光;汪洋;鲁雅洁;陈智斌;魏钦俊

    目的:对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中国人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分析,以明确其分子病因.方法:门诊收集非综合征耳聋患者22名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方法提取基闪组DNA,PCR扩增GJB2基因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以及SLC26A4基因7+8外显子和19外显子序列.所有PCR扩增产物经DNA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提交NCBI 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对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进行分析.结果:22名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到3种GJB2基因的突变:235delC纯合突变2例;235delC杂合突变3例及176del16bp和299delAT复合突变1例:mtDNA 12SrRNA基因检出有2种已知致病突变:A1555G 2例和C1494T 2例;SLC26A4基因有IVS7-2A>G杂合突变2例,纯合突变1例.结论:PCR扩增结合DNA测序是耳聋基因诊断的经典和有效的方法,能确诊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分子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该方法存在不能定性、耗时费力、所需成本昂贵且不能同时对不同基因的多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等缺点.因此,临床的耳聋基因诊断,需要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通量高、价格低廉的新手段.

  • 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分析评估

    作者:唐霄雯;阳娅玲;高应龙;肖红利;何哲耘;郑静;郑斌娇;吕建新;金龙金;管敏鑫

    目的:通过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分析评估,探讨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PCR扩增2650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样本的线粒体12SrRNA、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以及GJB2基因。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听力学检测、耳聋相关热点基因突变检测以及家系资料等综合分析。结果:在2650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14例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突变率为0.53%。在这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家系中,同时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和线粒体12SrRNAA1555G、12SrRNAC1494T或GJB2c.235delC的家系分别为3、1和2个。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这11个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母系成员在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发病年龄以及耳聋外显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和线粒体12SrRNAA1555G、C1494T或GJB2c.235delC突变家系的耳聋平均外显率分别为29.4%、42.9%和19.0%。前两者的外显率明显高于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家系的耳聋平均外显率(为14.0%)。结论: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可能与线粒体12SrRNAA1555G和C1494T原发突变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影响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表型。

  • 浙江省余姚地区22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遗传分析

    作者:彭光华;王辉;姚娟;范文露;唐霄雯;郑斌娇;薛凌;吕建新;管敏鑫

    目的:对宁波市余姚地区22个非综合征型耳聋(NSHI)家系GJB2、GJB3、GJB6编码区以及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进行临床、遗传和分子特征分析评估。方法:调查对象来自于余姚市人民医院22个NSHI家系22名先证者及患病家属33名,听力正常者254例,且均未携带GJB2、GJB3、GJB6编码区以及线粒体基因致病突变。所有受检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并对受检者GJB2、GJB3、GJB6基因编码区以及线粒体基因进行测序,结合患者听力学检查、耳聋相关突变热点基因检测以及患者家系资料进行综合遗传分析。结果:在来源于宁波市余姚地区的22个NSHI家系的33名患者中,发现携带有GJB2基因235delC单突变家系4例, GJB2双杂合突变家系2例,线粒体基因1555位点突变3例。在GJB3、GJB6编码区并未发现有致病突变。在这22个NSHI患者家系中,有27.3%的家系检测出携带有GJB2基因病理性突变;有13.6%的家系携带有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突变。据临床资料显示,6个携带GJB2基因病理性突变家系以及3个携带1555A>G 突变家系的听力损失程度、发病年龄、耳聋外显率等都有差异。结论:GJB2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突变是浙江省余姚地区NSHI患者的主要相关基因,可能也存在其他未知基因与这2个基因相互协同作用,对患者表型产生影响。

  • 宁波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耳聋基因热点突变筛查分析

    作者:高薇薇;卢文翔;张雷;白云飞

    目的 筛查分析宁波地区非综合型耳聋(NSHL)患儿耳聋基因热点突变情况,了解该地区耳聋患儿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就读的重度、极重度NSHL患儿168例,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采用多重突变阻滞扩增系统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进行4个遗传性耳聋基因的29个位点的突变筛查.结果 本研究NSHL患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热点突变58例(34.52%),其中单-GJB2基因热点突变者43例,单-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者9例,GJB2基因合并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者3例,12S rRNA基因热点突变3例;GJB2、SLC26A4、12S rRNA基因热点总突变率分别为27.38%、7.14%和1.79%.在所有热点突变中,以GJB2 235delC突变率高(23.21%),其次是GJB2 299 del AT(5.36%).结论 宁波地区NSHL患儿热点突变耳聋基因以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主,且GJB2 235delC是常见突变位点.

  •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与 GJB2的研究近况及新疆地区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小牛;李彦华;罗永海;邹广华;汪常伟

    遗传性耳聋是人类常见的遗传缺陷,可分为综合征型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研究已证实GJB2基因突变是导致遗传性耳聋的重要遗传因素。缝隙连接蛋白Cx26由GJB2基因编码,GJB2基因的致病突变导致Cx26结构功能的异常。既往的研究认为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非综合征型耳聋中,约有50%的患者存在GJB2基因突变。由于不同人种、民族、地区等存在差异性,GJB2的突变形式呈现多样化。现就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与GJB2的研究情况作为基础,探讨新疆地区民族间GJB2基因突变情况予以综述。

  • 山东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十四项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刘双双;牛玉萍;孙越;弭兆元;史桂芝

    目的 筛查山东地区遗传性耳聋基因常见的致病突变位点,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阐明本地区的耳聋基因突变特征,为进一步的临床耳聋基因突变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845例和听力正常且无听力损失家族史者351例,应用单管双色荧光PCR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耳聋患者845例中,GJB2基因235delC、299_300delAT、176 191dell6、35delG、155 delTCTG、512insAACG位点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1%、6.7%、0.9%、0%、0%、0.5%;GJB3基因538C>T、547G>A位点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0%;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1174A>T、1229C>T位点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9%、3.8%、1.4%、0.7%;mtDNA 12S rRNA基因A1555G、C1494T位点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0.1%.正常听力人群,GJB2基因235delC、299_300delAT位点和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位点的携带率分别为1.4%、0.9%、1.1%、0.6%,其余10个位点的携带率均为0%.结论 山东地区常见的耳聋突变位点为:GJB2基因235delC、299_300delAT、176_191 dell6、512insAACG;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1174A>T、1229C> T;mtDNA12S rRNA基因A1555G..其中以GJB2基因235delC和299_300delAT、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 G、mtDNA 12S rRNA基因A1555G位点突变频率较高,可作为本地区耳聋基因筛查项目中的热点突变,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山东地区耳聋基因检测项目的开展.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