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河南两地区聋儿教育机构患者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筛查分析

    作者:朱运华;能玲玲;李梅生;董明敏

    目的 分析河南郑州和南阳地区聋儿教育机构儿童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发生频率,初步探讨大前庭水管相关的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在河南地区聋病残疾人群中的分子诊断意义,为地区聋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南阳聋校、郑州聋儿康复中心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76例,进行聋病病因问卷调查、听力学测试,抽取患者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运用直接测序法对SLC26A4基因的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进行检测,对突变阳性者行颞骨CT检查,并对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热点突变基因检测显示,在76例聋病患者中,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例数共计21例,总阳性检出率为27.63% (21/76).IVS7-2A>G纯合突变5例,IVS7-2A>G杂合突变12例,2168A>G杂合突变2例,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2例.研究对象中SLC 26A4基因2168A> G/IVS7-2A>G双等位基因的突变率为9.21% (7/76),IVS7-2A>G突变率为25.00% (19/76),2168A>G突变率为5.26% (4/76),对所有检测到突变的患者行颞骨CT检查,17例存在前庭导水管扩大,前庭导水管扩大率为80.95% (17/21).结论 河南地区聋儿教育机构的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存在较高的IVS7-2A>G、2168A>G遗传性聋发生率;IVS7-2A>G和2168A>突变检测阳性对患儿父母的婚配、生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3个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的SLC26A4致病位点分析

    作者:王淑娟;梁鹏飞;王剑;陈阳;查定军;邱建华

    目的: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家系的SLC26A4基因突变方式并确定其是否致病。方法采集3个特殊LVAS家系的血样,测序分析SLC26A4基因型。采用在线软件SIFT、Polyphen-2预测这3个家系中所携带的罕见突变方式的致病性,利用排除法证明c.2343+69C>A的非致病性。结果共检出5种突变方式,其中4种为致病性基因突变。先证者基因型为IVS7-2A>G/c.1594A>C,IVS7-2A>G/c.1327G>C,IVS7-2A>G/c.1667A>G,均为LVAS。基因型为c.1594A>C/2343+69C>A,c.1327G>C/c.2343+69C>A,c.1667A>G/c.2343+69C>A的受检者听力正常。结论 SLC26A4基因c.2343+69C>A突变方式是非致病的基因多态;3个家系先证者的父母再次妊娠出现聋儿的风险为25%。

  • 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人群中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的出现率及致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庞秀红;柴永川;陈鹏辉;孙莲花;吴皓;杨涛

    目的:以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c.919-2A>G和p.H723R为对象,研究SLC26A4基因单等位基因突变在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耳聋人群中的出现频率,并通过与正常听力人群的比较评估该疾病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的检出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Sanger测序对121例EVA耳聋患者进行SLC26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剪切位点的序列筛查,经耳聋基因突变检测芯片对3056例正常听力对照进行热点突变筛查,分别确定c.919-2A>G和p.H723R单杂合突变在两组人群中的出现频率,利用统计软件SPSS 19.0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121例EVA耳聋患者中有78例样本检出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12例样本检出单等位基因突变,其中6例为c.919-2A>G单杂合突变,2例为p.H723R单杂合突变,共占患病人群的6.61%;3056例正常听力对照中发现33例c.919-2A>G和9例p.H723R单杂合突变,占对照人群的1.37%;Fisher’s exact检验显示,SLC26A4基因c.919-2A>G和p.H723R单杂合突变的出现率在EVA耳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 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在EVA耳聋患者中的出现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提示携带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的EVA耳聋患者可能存在无法用常规外显子测序方法所检出的其它致病基因突变,需进一步研究,并在相关遗传咨询中加以注意。

  • 50个聋儿家庭再生育前的基因突变分析研究

    作者:王淑娟;梁鹏飞;王剑;陈阳;邱建华

    目的:为50个无家族遗传史的聋儿家庭寻找可能的致聋基因突变,为这些家庭的再生育计划予以指导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受检者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直接测序技术对GJB2、SLC26A4、线粒体DNA 12SrRNA的1494和1555等3个基因进行分析。结果50个家庭中明确遗传倾向的有22家,其中GJB2基因突变者12家,突变方式有235delC、176del16bp、299_300delAT、257C>G、427C>T、189del14bp、605ins46bp等;SLC26A4基因突变者10家,突变的方式有IVS7-2A>G、2168A>G、317C>A、413-414delT、589G>A、IVS15+5G>A、1229C>T、1594A>C、1975G>C、2027T>A。结论即使没有家族史,聋儿家庭再生育前也须行基因诊断,以降低再生育聋儿的风险。

  • 山西太原129例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的筛查

    作者:张强伟;张芩娜;杨向茹

    目的 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筛查.方法 采集本地区聋哑学校和门诊散发的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29人的外周血并提取DNA,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mtDNA)12SrRNA热点突变位点.结果 该耳聋人群中与筛查位点有关的耳聋比例占41.09%,共检出GJB2基因突变26例(20.16%);mtDNA突变8例(6.2%);SLC26A4基因突变21例(16.28%);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 本组耳聋人群中与筛查位点有关的耳聋比例高达41.09%,GJB2突变是该人群遗传性聋的常见病因,SLC26A4突变为第二常见病因.

  • 遗传性耳聋家系的SLC26A 4 IVS7-2A>G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刘明;徐志勇;高国凤;刘畅;胡玉华;张阮章;王沙燕

    目的 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家系SLC26A4 IVS7-2A>G基因突变情况,寻找耳聋患者的发病原因,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收集耳聋家系及散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直接测序法,对2个家系的7名患者和35名散发病例进行SLC26A4 exon 7+exon 8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2个家系中发现SLC26A4 IVS7-2A>G突变,其中1个家系发生SLC26A4 IVS7-2A>G杂合性突变;1个系发生SLC26A4 IVS7-2A>G纯合性突变,该突变患者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另外,在35名散发病例中发现1例携带IVS7-2A>G杂合性突变.结论 SLC26A4 IVS7-2A>G纯合性突变为致病突变.该位点具有较高的突变率.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常见病因之一.

    关键词: SLC26A4 耳聋 基因突变
  • 94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基因突变结果分析

    作者:肖彩霞;陈亚秋;刘爽;王洪月;丁怡冰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耳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天津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诊断的94例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共20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听力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4例研究对象皆为中度、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73例,单侧听力下降组21例.94例患儿中31例(32.98%,31/94)检出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单基因纯合突变13例,单基因复合杂合突变9例,单杂合突变9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耳聋基因阳性率(42.47%)明显高于单侧听力下降组(0.00%)(χ2=13.31,P<0.01).GJB2基因、SLC26A4基因、GJB3基因及12SrRNA的突变检出率分为17.02%、15.96%、0.00%和0.00%.GJB2阳性例数16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8例,复合杂合突变5例,杂合突变3例.SLC26A4(PDS)基因阳性例数15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者5例(皆位于IVS7-2A>G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者4例,杂合突变者6例.双耳听力下降组的GJB2基因阳性检出率(21.92%)高于单耳听力下降组(0.00%)(P<0.05);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20.55%,0.00%)(P>0.05).结论遗传因素在非综合征性耳聋的致聋病因中所占比例较高,双侧聋遗传性高于单侧聋,对于双侧耳聋及耳聋基因阳性患儿定期进行听力学随访意义重大,耳聋基因筛查是对常规听力学筛查的有效补充,可为降低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野生型SLC26A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武健;张国正;杨仕明;戴朴;袁永一

    目的 构建含有野生型SLC26A4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的真核共表达载体,为指导临床SLC26A4相关耳聋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基因测序方法,构建并鉴定pEGFP-SLC26A4真核表达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EK293细胞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GFP-SLC26A4真核表达质粒在HEK293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LC26A4 mRNA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方法 检测Pendrin的表达.结果 阳性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含有SLC26A4基因片段,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SLC26A4序列相同.重组pEGFP-SLC26A4真核表达质粒转入HEK293细胞系后24小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RT-PCR能够扩增出SLC26A4的条带,Western Blot检测出87 kDa大小的蛋白.结论 本文成功地构建了含有人全长SLC26A4基因和pEGFP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载体,且能在哺乳动物HEK293细胞系中表达.

    关键词: SLC26A4 质粒 表达
  • 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左路杰;张勋;袁永一;王国建;康东洋;张昕;戴朴

    目的 分析北京耳聋残疾人群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发生频率,初步探讨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在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中的分子诊断意义.方法 抽查北京地区持耳聋残疾证患者6247例,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晶芯(R)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对SLC26A4基因的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进行检测,并对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6247名受检耳聋残疾人群中,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例数共计17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2.83%(177/6247).IVS7-2A>G突变携带者141例(纯合27例,单杂合突变114例),2168A>G突变携带者26例(纯合4例,单杂合突变22例),SLC26A4基因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10例.针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例数为41例,双等位基因突变率为0.66%(41/6247).结论 1、在6247例耳聋残疾人中,通过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检测能够明确分子学诊断的占总体的0.46%(41/6247);2、在北京地区持证聋人群体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检出率较我院门诊就诊的耳聋患者低,此项课题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北京地区残疾人群中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密切相关的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分布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耳聋残疾人群明确诊断或指导进一步诊断,并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检测阳性患者的婚配、生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先天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及热点突变分析

    作者:李亮;鲁建光;刘颖;肖玉丽

    目的 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及有明确遗传史病例的家族成员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不同的可能已知相关因素引起的先天性聋患儿基因突变的热点位点,探讨突变基因位点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并对热点突变基因的家系遗传规律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儿童109例,通过CT检查及问卷调查寻找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对所有病例均采集血液样本,提取DNA,并以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突变位点及突变频率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同时,对有明确遗传史的5个家族的相关成员进行相应检测,并绘制家系图,对热点突变基因可能的遗传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109例耳聋儿童的外周血样本中,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GJB3基因突变.线粒体均质突变检出3例,均有明确的氨基甙类抗生素用药史;实验组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有明确遗传病史组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遗传病史组(P<0.001),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组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前庭导水管扩大组(P<0.001);SLC26A4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SLC26A4 2168 A>G和SLC26A4 IVS7-2A>G位点,与有无遗传病史和有无前庭导水管扩大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GJB2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GJB2235 delC和GJB2299 del AT位点,本组病例显示其突变率与有无遗传病史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4个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家系和1个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分析显示,5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结论 先天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GJB2、SLC26A4基因突变均有较高检出率.本组病例显示GJB2基因突变与家族遗传史无明显相关性,而SLC26A4基因主要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中被检出,并表现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其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线粒体均质突变多集中于12S rRNA 1555 A>G位点,主要在药物中毒性耳聋患儿中被检出.

  • 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黄莎莎;黄邦清;董敏;孟肖肖;戴朴

    目的:分析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聋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分析的17例经颞骨CT和听力学检查确诊为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耳聋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分布;447例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基因突变分布情况作为对照组。结果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29.41%(5/17),明显低于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检出率95.97%(429/447)(P<0.01)。结论单侧前庭水管扩大的发病可能是与SLC26A4以外的其他因素尚存在联系。

  •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实践及筛查模式研究

    作者:韩冰;李倩;纵亮;兰兰;赵亚丽;王大勇;赵翠;刘楠;关静;王秋菊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全国多中心数据,探讨建立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推广的标准模式。方法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国13个省市出生的106,51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听力及常见致聋基因的同步筛查。其中,听力筛查方法采用OAE和AABR两步筛查,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或足跟血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热点筛查,突变筛查方法包括测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检测、四引物扩增受阻PCR试剂盒检测和质谱分析,所有阳性样本通过直接测序方法进行验证和确认,对联合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标准化模式与规范。结果106,513例新生儿中,听力筛查通过率为91.48%(97,433/106,513),未通过率为8.52%(9,080/106,513)。基因筛查突变率为:GJB2 c.235delC未通过25例,GJB2 c.235delC携带者1647例,占1.55%(1647/106,513);SLC26A4 c.919-2 A>G未通过11例,SLC26A4 c.919-2 A>G携带者1203例,占1.16%(1203/103,798);MTRNR1突变m.1555A>G未通过157例,占0.15%(157/106,064),m.1494C>T未通过12例,占0.01%(12/83,299);四个筛查位点未通过共205例,携带者共2850例,基因筛查阳性者共3055例。其中,GJB2 c.235delC突变未通过的25例中,听力筛查未通过21例,4例听力初筛通过;SLC26A4 c.919-2 A>G突变未通过的11例中,听力筛查未通过7例,4例听力初筛通过;MTRNR1突变未通过169例中,m.1555A>G突变者听力筛查通过147例,占93.6%(147/157), m.1494C>T突变者听力筛查通过10例,占83.3%(10/12), MTRNR1总体突变者中听力筛查通过157例,占92.9%(157/169)。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具有临床可行性,对筛查结果的联合解读可以在听力筛查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迟发性或潜在耳聋的遗传信息,为推广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提供了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并通过临床实践建立了聋病防控新模式。

  • 突变型SLC26A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LA 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张国正;张勋;杨仕明;袁永一

    目的 构建含有突变型SLC26A4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的真核共表达载体,为指导临床SLC26A4相关耳聋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通过快速定点诱变试剂盒定点突变SLC26A4基因,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基因测序方法,构建并鉴定PEGFP-SLC26A4 (1517T>G)真核表达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ELA细胞系,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突变型pEGFP-SLC26A4( 1517T>G)真核表达质粒在HELA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阳性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含有突变型SL C26A4基因片段,基因测序结果正确.重组突变型PEGFP- SLC26A4 (1517T>G)真核表达质粒转入HELA细胞系后24小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并且在细胞膜和胞浆内都有表达.结论 本文成功地构建了突变型SLC26A4基因(1517T>G)和PEGFP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载体,且能在HELA细胞系中表达.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膜和胞浆内都有表达,提示该突变型表达蛋白的转运功能可能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 SLC26A4 质粒 表达
  • 135例大前庭导水管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于晓宇;林妘;许军;杨涛;吴皓

    目的 研究华东地区非综合征性大前庭导水管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的突变情况,以进一步了解其突变谱,为阐明EVA的分子机制和指导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片段和Sanger测序对135例明确诊断的散发非综合征性EVA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的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变异检测.结果 在135例EVA耳聋患者中,明确为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致病的占74.07%(100/135),单等位基因突变的占7.41%(10/135),18.52%(25/135)的患者未检测到任何SLC26A4基因突变.共检出51种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 c.919-2A>G突变和p.H723R突变常见,分别占总检出突变的50%(105/210)和10.48%(22/210).结论 与既往报道一致,c.919-2A>G突变为中国人群SLC26A4基因的常见变异.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检出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提示可能有其他致病因子参与EVA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 邯郸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要跟东;李守霞;张小芳;刘永杰;陈丁莉;孙彩霞;郭丽丽

    目的 对SLC26A4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以明确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学基础,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特教学校10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静脉血,用于SLC26A4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法分别对SLC26A4 基因20个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①耳聋分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障碍、残疾和残废的国际分类>(1980年)中听力损失分级标准进行评定,100例患者均被诊断为重度以上双侧耳聋且均为非综合征型耳聋.②PCR检测结果:以100例患者的DNA样本(SLC26A4 基因20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③测序结果:被检测的10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6例SLC26A4突变导致的内耳常见的畸形前庭水管扩大(EVA),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的6例(占6%),携带 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的14例(占14%).结论 河北省邯郸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及携带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因此对SLC26A4 基因突变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可有效避免高危人群出现耳聋,提高人口素质.

  •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王薇;钟堃;何法霖;张妍;赵彦;王治国

    目的 分析评价2013年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调查结果,以改进和提高耳聋基因检测质量.方法 2013年5月向全国30家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实验室发放15个批号质控血片,包括线粒体DNA 12SrRNA 1555A>G(批号201311~201315)、SLC26A4 IVS7-2A>G(批号201321 ~201325)、GJB2 235delC(批号201331 ~ 201335).实验室自愿参加此次调查活动,并按照规定格式上报结果、测定方法、仪器和试剂等相关信息.组织者采用Clinet EQA程序、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 13.0软件对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质控样本的结果采用正确率(回报结果正确实验室数/参加该项目检测实验室总数)进行描述性评价.结果 有24家实验室回报了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1555A>G检测结果,回报率为80.0%(24/30),5个批号的正确率分别为95.8%(23/24)、95.8%(23/24) 、100%(24/24)、95.8% (23/24)和95.8%(23/24),总体批号中正确率为96.7%(116/120).有23家实验室分别回报了SLC26A4基因IVS7-2A>G和GJB2基因235delC质控血片的检测结果,回报率为76.7% (23/30);IVS7-2A>G 5个批号的正确率分别为95.7%(22/23)、95.7%(22/23)、100%(23/23)、95.7%(22/23)和95.7%(22/23),总体批号中正确率为96.5%(111/115);235delC 5个批号的正确率均为100%(23/23).本次调查中约2/3的实验室使用了荧光PCR法,约1/3的实验室使用了微阵列芯片法.结论 本次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调查结果总体上是满意的,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和SLC26A4基因检测部分批号存在着错误的结果.基因检测实验室应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意识,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提高我国新生儿耳聋检测准确度.

  • 山东省聋哑学校485例耳聋患者易感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作者:纪育斌;韩东一;王大勇;周瑜;赵翠;王卉;兰兰;王秋菊

    目的 探讨耳聋易感基因流行病学筛查过程中合理选择样本量的方法和重要性;揭示山东省聋哑学校耳聋患者线粒体DNA12sRNA A1555G突变、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特征,为耳聋基因诊断方法和筛查策略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样本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山东省485例聋哑学校耳聋患者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GJB2和SLC26A4外显子8,10,17,19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限制性内切酶Alw26I检测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对酶切提示A1555G突变的病例、全部GJB2和SLC26A4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485例患者中,27例携带A1555G突变(5.57%);167例具有GJB2已知致病突变(34.34%),其中致病突变频率为24.12%;60例携带SLC26A4已知致病突变(12.37%),致病突变率为6.60%;235delC和IVST-2A>G分别是GJB2和SLC26A4的突变热点;山东省聋哑患者中约有36.29%由这3种基因突变导致耳聋.结论 样本量的合理选择在耳聋易感基因流行病学调查中至关重要;山东省有约2.4万聋哑患者是由这3种基因突变所导致耳聋;在新生儿中开展耳聋易感基因的筛查工作刻不容缓.

  • Pendred综合征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机制

    作者:胡欣;陈国芳;刘超

    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Pendred综合征)是一种以感觉神经性耳聋、甲状腺肿及部分碘有机化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缘于编码pendrin的SLC26A4基因突变.Pendrin主要在甲状腺、内耳及肾脏内表达.在甲状腺内,pendrin分布于调节碘外排的甲状腺滤泡细胞游离缘膜.SLC26A4基因突变导致部分碘有机化障碍或许与滤泡腔内的碘离子减少有关.在肾脏内,pendrin则作为氯/碳酸氢盐泵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在内耳,pendrin参与阴离子转运及维持蜗内电位稳定.随着对pendrin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甲状腺激素合成、肾脏内氯离子重吸收及内淋巴组成等方面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知晓.

  • 大连地区耳聋人群常见聋病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牟书瑜;刘琳;崔玲;赵黎阳;柏桦;别旭;孙秀珍

    目的:筛查分析大连地区耳聋人群中4个耳聋基因的9个位点的突变携带及分布状况,以探讨大连地区耳聋患者常见聋病基因突变特点及发病率。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5266例耳聋患者4个聋病基因中常见的9个位点:GJB2基因的35delG、176del16、235delC和299delAT,SLC26A4基因的2168A>G和IVS7-2A>G,线粒体DNA(mtDNA)12SrRNA基因的1555A>G和1494C>T,GJB3基因的538C>T。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连地区5266例耳聋人群中,发现携带遗传性耳聋相关突变基因的患者1416例(26.89%,1416/5246),其中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657例(12.48%,657/5266),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512例(9.72%,512/5266),mtDNA 12S rRNA线粒体基因突变携带者239例(4.54%,239/5266),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8例(0.15%,8/5266)。结论应用基因芯片可以高效、快速地在大样本人群中,尤其是聋人群体中进行大规模的基因筛查;大连地区耳聋人群携带遗传性耳聋相关突变基因的发生率均较低。

  •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非综合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调查

    作者:王春英;汤唯波;徐平;冯淼;崔忠涛;柏智刚;蔡勋功;姜鹏;崔庆佳

    目的:采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和分析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非综合性耳聋(NSHL)的分子病因学.方法:调查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的116例来自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散发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和29例听力正常样本,均经过纯音听阈、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等检查,其中51例属于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采集其外周血并提取DNA行GJB2、Slc26A4、GJB3、SrRNA1555基因编码区测序.结果:与耳聋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GJB2-235、Slc26A4-IVS7-2和GJB2-299,其中GJB2-235基因变异为主要方式,约占总检出耳聋患者的45.2%,其次为该基因的299位点,突变比率为16.1%.另一个主要突变基因是Slc26A4,主要在IVS7-2位点发生突变,约占Slc26A4基因位点突变的84.6%,在整个耳聋基因突变群体中约占17.7%.但上述基因突变位点在29例听力正常样本中无发生.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NSHL患者存在GJB2-235、Slc26A4-IVS7-2和GJB2-299位点突变.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