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陕西省及周边地区非综合征性聋常见致聋基因突变频率分析

    作者:王剑;梁鹏飞;王淑娟;邱建华

    目的 分析陕西省各地区及周边省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方式及频率.方法 采集陕西、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共986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外周血,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对GJB2基因、SLC26A4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RNA 1494以及1555位点进行直接测序,序列与NCBI网站标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本研究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包括陕西省821例,甘肃省111例,宁夏回族自治区54例.其中GJB2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陕西省19.85%(163例),甘肃省18.92%(21例),宁夏回族自治区20.37%(11例).GJB2基因常见突变方式235delC检出率陕西省13.46%,甘肃省13.51%,宁夏回族自治区11.11%.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陕西省14.74%,甘肃省11.71%,宁夏回族自治区7.41%.SLC26A4基因常见突变方式IVS7-2检出率陕西省7.31%,甘肃省9.46%,宁夏回族自治区0.93%.陕西省共15例携带线粒体均质性突变(1.83%),甘肃省6例携带线粒体均质性突变(5.41%),宁夏回族自治区1例携带线粒体均质性突变(1.85%).结论 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的致病率及携带率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较为一致,高于既往数据水平,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整体偏低.本研究将为陕西及西部地区开展聋病基因筛查、早期诊断以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依据.

  • 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分析

    作者:丁立才;刘玉和;马袆楠;钟贞;戚豫;柯肖枚

    目的 评估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al DNA,mtDNA)A1555G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听力学特点.方法 对经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法证实携带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的96例母系成员,进行病史调查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性别,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史、发病年龄等与耳聋程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研究对象中耳聋患者与正常个体的性别分布均衡,34例有明确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药史,67例耳聋患者中33例由氨基糖甙类药物耳毒性引起,26例用药后一周内发生耳聋,7例迟发.10个家系的平均耳聋外显率为68.8%.耳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多样,耳聋程度与应用氨基糖甙类药物时的年龄以及发病年龄相关,年龄越小,发生耳聋的程度越重;研究对象中年龄大于60岁的9例均为耳聋患者,但耳聋程度相对较轻.结论 mtDNA A1555G突变本身不足以引起临床症状,氨基糖甙类药物和核基因在mtDNA A1555G突变的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携带mtDNA A1555G突变的成员年龄越小,越易出现听力下降,而且耳聋的程度越重.本组资料对耳毒性药物的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终降低耳聋的发生率.

  • 94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基因突变结果分析

    作者:肖彩霞;陈亚秋;刘爽;王洪月;丁怡冰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耳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天津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诊断的94例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共20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听力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4例研究对象皆为中度、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73例,单侧听力下降组21例.94例患儿中31例(32.98%,31/94)检出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单基因纯合突变13例,单基因复合杂合突变9例,单杂合突变9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耳聋基因阳性率(42.47%)明显高于单侧听力下降组(0.00%)(χ2=13.31,P<0.01).GJB2基因、SLC26A4基因、GJB3基因及12SrRNA的突变检出率分为17.02%、15.96%、0.00%和0.00%.GJB2阳性例数16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8例,复合杂合突变5例,杂合突变3例.SLC26A4(PDS)基因阳性例数15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者5例(皆位于IVS7-2A>G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者4例,杂合突变者6例.双耳听力下降组的GJB2基因阳性检出率(21.92%)高于单耳听力下降组(0.00%)(P<0.05);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20.55%,0.00%)(P>0.05).结论遗传因素在非综合征性耳聋的致聋病因中所占比例较高,双侧聋遗传性高于单侧聋,对于双侧耳聋及耳聋基因阳性患儿定期进行听力学随访意义重大,耳聋基因筛查是对常规听力学筛查的有效补充,可为降低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相关的线粒体12S rRNA突变的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管敏鑫;赵立东

    线粒体DNA(mtDNA)12S rRNA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导致的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在这些突变位点中,位于12S rRNA高度保守的解码区的同质性的A1555G和C1494T突变与耳聋相关,这两个突变导致很多患者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A1555G突变和C1494T突变会在12SrRNA的高度保守的A位形成新的1494C-G1555或1494U-A1555碱基对.这些改变使得12S rRNA在二级结构上与细菌的16S rRNA的相应区域的二级结构更加相似,因此,由于C1494T和A1555G突变在12SrRNA形成U-A和G-C配对使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结合更加容易,这就是为何携带这些突变的人在接触了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会出现或加重耳聋的原因.携带C1494T和A1555G突变的细胞的生化特征是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的异常并随之引起细胞的呼吸功能异常.而且,当用含高浓度的巴龙霉素或新霉素的DMEM培养基来培养携带这两个突变的细胞系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细胞与对照细胞系相比会出现生长缺陷和线粒体内蛋白的翻译异常.这些观察为以下结论提供了直接的遗传和生化方面的证据,即A1555G和C1494T突变是导致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诱导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致病性的mtDNA突变.而且,这些研究数据还为我们进行以下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方法:(1)哪些患者有耳毒性风险;(2)提高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时的安全性;(3)逐渐减少耳聋的发生率.

  • 广西地区127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分析

    作者:刘水霞;胥亮;陈柏文;刘闽;瞿申红;梁建平;唐凤珠;史敏;彭璐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127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采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广西地区127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基因组DNA的4个常见致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未确诊的阳性结果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进一步明确病因.结果:127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致聋基因突变率为8.66%(11/127);其中GJB2 235delC纯合突变3例(2.36%),单杂合突变2例(1.57%);GJB2 235delC/109A>G复合杂合突变2例(1.57%);SLC26A4 1229C>T纯合突变1例(0.79%),IVS7-2A>G/IVS11+ 47T>C/1548insC复合杂合突变2例(1.57%);GJB3 538C>T单杂合突变1例(0.79%),未检出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结论:GJB2和SLC26A4是本组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的突变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SLC26 A4 IVS11+ 47T>C、1548insC和GJB2 109 A>G是3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广西地区可能存在罕见的致聋基因突变位点.

  • 两个非综合征性聋家系突变分析及孕早期产前诊断

    作者:郭芬芬;程璐;徐盈;张建芳;李春艳;郑娇

    目的:明确2个非综合征性聋家系的致病基因,为有再生育需求的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孕早期产前诊断服务,明确胎儿的基因型,进行早诊断早干预,预防聋儿的出生.方法:选取2个均生育过1个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家庭,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DNA,采用遗传性聋检测试剂盒(PCR-反向杂交法)和一代测序技术,明确受检者基因型后,对有再生育需求的家庭,在母亲孕10~12周抽取绒毛检测胎儿基因型并进行出生后随访.结果:2个家庭中,1号家庭先证者为SLC26A4基因IVS7-2A>G/c.2177insCTAT复合杂合突变,父母双方均为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2号家庭先证者为GJB2基因c.605ins46/c.512insAACG复合杂合突变,父母双方均为GJB2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产前诊断结果表明,1号家庭胎儿基因型为SLC26A4基因IVS7-2A>G/c.2177insCTAT复合杂合突变,与其先证者基因型一致,随访胎儿未出生.2号家庭胎儿GJB2基因序列未见异常,随访新生儿听力正常.结论:遗传性聋基因检测技术结合产前诊断对有再生育需求的耳聋家庭起到显著的指导作用,尤其是早孕期的产前诊断,能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干预,有效降低了耳聋患儿的出生率.

  • 新型多基因检测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355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检测分析

    作者:张迪;段宏;袁慧军;韩东一

    目的:利用新型快速多基因检测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355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筛查,了解这些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分子病因,对新型多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验证.方法:受检人群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多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和聋儿康复中心的重度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共355例.利用SNPscan技术对GJB2、SLC26A4、MT-12S rRNA这3个基因的115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在355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中共找到明确基因致聋的患者89例(25.07%).其中明确GJB2基因突变致病的患者人数为53例(14.93%),纯合突变24例(6.76%),复合杂合突变29例(8.17%).除此之外,还发现携带GJB2基因的单杂合突变者3例(0.85%).明确SLC26A4突变致病的患者33例(9.30%),其中纯合突变15例(4.23%),复合杂合突变18例(5.07%).除此之外,还发现SLC26A4基因的单杂合突变携带者5例(1.41%).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6例(1.69%),未发现mtDNA12S rRNA 1494C>T突变.结论:应用SNPscan聋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在聋患者病因调查中进行准确、快速和经济有效的诊断筛查.SNPscan检测技术为大规模遗传性聋基因检测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诊断工具,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