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耳科学杂志

中华耳科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중화이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922
  • 国内刊号: 11-48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www.301ent.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耳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仕明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药辅助治疗突乏性耳聋

    作者:于海洋;翟冰;张增;王卫国

    目的 探讨经咽鼓管鼓室内短期留置导管并注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在鼻内窥镜引导下经咽鼓管向鼓室内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留置10天,期间每隔1天注入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后随访观察6~12个月.结果 共治疗276耳,治愈115耳(41.7%),显效94耳(34%),有效46( 16.7%),无效21(7.6%).有效率达92.4%.结论 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置管并注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明显可靠,操作简单方便,无明显并发症.

  • 内镜下经咽隐窝入路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外科治疗并文献复习

    作者:段文超;陈雷

    目的 探讨经咽隐窝入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行性.方法 报道一例左侧颞骨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经咽隐窝入路治疗的方法,并回顾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该例患者术后听力恢复,耳闷、耳鸣症状消失,无任何并发症.随访10月无复发.结论 经咽隐窝入路手术是治疗胆固醇肉芽肿可供选择的一种新方法,可简单迅速直达病变,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创伤.

  • 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耳蜗组织中糖皮质激素体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陆玲;张秀玲;杨秭莹;吴骎;戴艳红;佘万东

    目的 通过分析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与耳蜗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和蛋白含量变化,探讨PBMC与耳蜗组织中GR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将32只健康白色豚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5mg/ml,10mg/kg/day)腹腔连续注射7天,对照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连续注射7天.给药结束后次日取豚鼠PBMC及双侧耳蜗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豚鼠PBMC和左耳耳蜗组织中GR 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结果半定量分析豚鼠PBMC和右侧耳蜗组织中GR蛋白的含量,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一步分析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GR mRNA及GR蛋白表达量的相关性及短期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对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GR mRNA与GR蛋白在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地塞米松组PBMC及耳蜗组织中GR mRNA与GR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地塞米松组及对照组的PBMC与耳蜗组织的GR mRNA、GR蛋白表达量存在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豚鼠短期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可以使PBMC与耳蜗组织中的GR mRNA、GR蛋白含量均同步上调,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GR mRNA、GR蛋白的含量变化具有正相关性.PBMC中GR含量可间接反映耳蜗组织的GR表达水平.

  • 人工耳蜗术后患儿听阈评估

    作者:洪梦迪;杨仕明;陈爱婷

    目的 分析人工耳蜗对患者的听觉康复作用,比较声场和头戴式耳机两种人工耳蜗术后助听听阈评估方法的优劣.方法 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27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男性18例,女性9例,植入年龄跨度1.7至18.6岁,平均7.6±5.4岁.开机后分别采用声场扬声器和TDH39头戴式耳机评估患者0.25k、0.5k、1.0k、2.0k、4.0k Hz的助听听阈,TDH39耳机还可测试8.0k Hz的助听听阈.使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声场扬声器得到的助听听阈3FA(即0.5k、1.0k、2.0k Hz平均听阈)为39.4±7.7dB HL,4FA(即0.5k、1.0k、2.0k、4.0k Hz平均听阈)为37.5±7.3dB HL.使用TDH39头戴式耳机测得的助听听阈3FA为39.3±6.1dB HL,4FA为38.4±5.7dB HL.两者所测得的3FA (P=0.8801)和4FA(P=0.2133)均无统计学差异.使用两种方式测得的0.25k Hz(P=0.8756)、0.5k Hz(P=0.0630)、1.0k Hz(P=0.1980)、2.0k Hz(P=0.6866)助听听阈均无统计学差异,4.0k Hz(P=0.0062)耳机测试听阈低于声场结果.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实现良好的听敏度.使用头戴式耳机可获得可靠的植入后助听听阈,比声场测试更加简便易行.

  • 聋儿家长对耳聋基因检测的认知分析及对策

    作者:侯军华;郭菲菲;郭蕾

    目的 探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聋儿家长对耳聋基因检测的认知情况,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对策,以正确指导此项新技术的开展.方法 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50名聋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耳聋基因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意义是否了解以及是否能接受此项检测等.结果 50例聋儿家长均能配合问卷调查,填写率100%.其中72%的家长相信耳聋基因检测结果;64%的家长对耳聋基因检测非常感兴趣;60%的家长非常想进一步了解此项检测的内容;48%的家长对此项检测的内容和意义不甚了解.结论 聋儿家长对耳聋基因检测的认知态度对遗传咨询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也是转化医学的推动耳科发展的新尝试.责任护士要根据聋儿家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临床咨询计划和方案,以推动此项新技术的顺利开展.

  • 梅尼埃病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陈颖;杨军;黄琦;汪照炎;张治华;吴皓

    目的 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 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 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的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 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 耳蜗火棉胶包埋冰冻切片技术的应用

    作者:徐金操;刘会占;刘思然;孙建和;郭维维;杨仕明

    目的 通过改进耳蜗火棉胶切片技术,比较传统火棉胶切片和耳蜗火棉胶包埋冰冻切片技术,为耳科实验室制作高质量火棉胶切片,获得高质量耳蜗组织形态学图片提供方法.方法 将豚鼠耳蜗组织进行常规的梯度酒精脱水、梯度火棉胶浸润、12%的火棉胶固定制作成火棉胶组织块,然后平行于蜗轴沿耳蜗侧面切取一个平面,将耳蜗其它组织修掉使得火棉胶包埋块成为一个长方体.用OCT将火棉胶组织块固定在冰冻切片机上,进行连续切片.结果 用火棉胶将耳蜗包埋成块,OCT固定冰冻切片机的模具上进行切片.不用火棉胶切片机切片,同样可以获得传统火棉胶切片方法所获得的制片质量,并且具有切片效果良好、组织切片完整、厚薄均匀、不易形成皱折等优点.还可以减少火棉胶切片的费用开销,便于耳蜗火棉胶包埋制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结论 耳蜗火棉胶包埋冰冻切片技术是耳科实验室制作高质量耳蜗火棉胶切片,获得高质量耳蜗组织形态学图片简便有效的方法.

  • Ad-DsRed2-NT3转染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预防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杰;高下;麻晓峰

    目的 将含有目的基因NT3的重组腺病毒Ad-DsRed2-NT3转染新生小鼠的离体耳蜗基底膜培养组织,观察其在预防庆大霉素的耳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取新生小鼠的耳蜗基底膜离体培养1d后,用含有目的基因NT3的重组腺病毒Ad-DsRed2-NT3转染新生小鼠的离体耳蜗基底膜培养组织,转染成功1d后用终浓度为3mM的庆大霉素对离体耳蜗基底膜造模,造模3d后,行离体耳蜗基底膜的神经微丝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耳蜗基底膜神经微丝的密度,以观测NT3对离体耳蜗基底膜上的螺旋神经的保护作用.结果 新生小鼠的离体耳蜗基底膜生长良好,重组腺病毒Ad-DsRed2-NT3能对其有效转染,庆大霉素造模后3d各组耳蜗基底膜神经微丝的密度(每100m距离内的螺旋神经微丝数)分别为(±s):造模组16.67±1.63、Ad-DsRed2组16.17±2.31、Ad-DsRed2-NT3组40.33±1.63、空白组为43.17±0.75,其中,造模组与空白组、Ad-DsRed2-NT3组与造模组、Ad-DsRed2-NT3组与Ad-DsRed2组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终浓度为3mM的庆大霉素对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上的螺旋神经有明显的损害作用,而NT3基因的过表达对这种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 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对听觉系统损伤评估

    作者:陈培培;郭维维;杨仕明;方如平;李琦

    目的 建立新生Wistar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模型,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新生7天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连续2天皮下注射盐酸苯肼50mg/kg,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行为改变及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等结构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升高.实验组的大鼠行为明显异常,出现严重运动障碍,本能运动缺乏,甚至出现摇头现象和潮式呼吸.各组的耳蜗毛细胞无明显变化,螺旋神经节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较对照组其间穿行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皮下注射盐酸苯肼溶液可以造成高胆红素血症模型;高胆红素血症动物表现为行为异常,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无明显损伤,主要损伤其间穿行的神经纤维,提示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主要损伤周围听觉系统.

  • 闽东南地区特教学校听力障碍学生线粒体基因变异调查

    作者:吴阿阳;杨惠聪;伊强;陈添彬;刘奇才;欧启水

    目的 调查福建省闽东南地区特教学校遗传性或者药物性耳聋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 调查对象为福建省闽东和闽南3所特教学校276例听力障碍患者,对照组为按照疾病组进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20例,所有的受试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抽提DNA,应用基因芯片筛查国人常见的线粒体DNA(mtDNA)中的两个位点的突变,对可疑的母系遗传或药物性听力障碍患者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直接测序技术对mtDNA进行全长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在37位可疑遗传性耳聋的先证患者中有7个存在明显的母系遗传特征,另外52人有氨基糖甙类药物接触史.共发现8例患者(2.91%)携带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12S rRNA基因C832T、T874C、G1125A和A1128G的变异位点;mtDNA存在着多种频率不等的变异形式,而且倾向于单体型的连锁出现,畲族患者以CO Ⅰ和ATP6基因上的变异较为集中,包括C7196A、T7319C、G8997C、C8995T和C8994T等.结论 线粒体DNA在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可以呈现多种形式的变异,其中12 S rRNA基因A1555G突变在闽东南耳聋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比例,而COⅠ和ATP6基因变异可能和种族遗传相关.

  • 二甲基亚砜对在体耳蜗毛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王海霞;郭维维;杨仕明;张榕

    目的 研究二甲基亚砜(DMSO)对在体耳蜗毛细胞的毒性作用. 方法 取清洁级健康、ABR阈值正常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重100-120g.随机分成4组,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即0%组)8只;0.1%DMSO溶液组8只;1%DMSO溶液组8只;5%DMSO溶液组8只.所有动物均取右耳作为实验耳.通过耳蜗鼓阶打孔显微注射向每个实验耳注入不同浓度DMSO溶液4ul.术前1天和术后7天分别进行ABR(click和tone burst)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MSO溶液导入7天后的毛细胞变化.结果 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click、4kHz、8kHz、16kHz处阈移平均值均<5dBSPL,仅于32kHz处有约13dBSPL的阈移,形态方面未见明显损伤;0.1%浓度组在click、4kHz、8kHz处阈移平均值均<5dBSPL,而32kHz处阈移约25dBSPL,与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比较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底回时偶见少数内毛细胞胀大;1%浓度即可引起OHC大量丢失,造成相应纤毛表皮板缺如,且以底回重,各频率ABR阈移均>15dBSPL,32kHz处阈移>30dBSPL;当浓度增加到5%时,不仅损伤耳蜗底回的外毛细胞,也导致内毛细胞的丢失,所造成的听力损失在32kHz处较1%组严重. 结论 DMSO对毛细胞的损伤存在剂量依赖性,损伤程度自耳蜗底回向顶回逐渐减轻.

    关键词: DMSO 耳蜗 毛细胞
  • Ngn2和Math6在小鼠内耳不同时期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国霞;吴永翔;乔莉;米文娟;邱建华

    目的 研究neurogenin2(ngn2)和math6在不同时期小鼠内耳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对螺旋神经元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 本实验选取不同时期健康的BALB/c小鼠,以E12.5、E13.5、E14.5、E17.5、P1、P7和成年为观察时间点,应用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gn2、math6在耳蜗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1)real-time PCR结果提示ngn2在E12.5d呈高表达,随后在E13.5d表达量下调,直至成年呈低水平表达;math6在E12.5-P1都呈较高水平表达,其中在P1达到高峰,随后于P7至成年表达量下调.(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在E13.5、E14.5和P1,ngn2和math6在螺旋神经节处(或螺旋神经元细胞核处)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在成年期,math6在细胞核有弱表达,但ngn2几乎不表达,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ngn2在E12.5d表达呈高峰,提示其在有增殖能力的神经祖细胞中起作用;math6在E12.5d-P1呈高表达,提示其在神经祖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中其起重要作用;(2)ngn2和math6在耳蜗中表达的空间和时间模式的重叠和差异,提示它们在调控通路中可能受到共同的分子调控.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小鼠耳蜗中表达的初步探讨

    作者:高险亭;林昶

    目的 通过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初步探讨RAGE与老年性聋关系.方法 将C57BL/6J小鼠分为2月龄、10月龄组,分别行ABR阈值检测,组织学切片观察耳蜗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和real time PCR检测RAGE在耳蜗中的定位和定量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其配体S100B在耳蜗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10月龄小鼠较2月龄ABR阈值明显提高;(2)RAGE主要在两组小鼠耳蜗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内外毛细胞和血管纹中表达,10月龄C57BL/6J小鼠耳蜗中RAGE平均光密度值比2月龄小鼠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月龄组耳蜗中RAGE相对表达量为1±0.15,10月龄组小鼠耳蜗中RAGE相对表达量为2.0816±0.1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配体S100B在10月龄小鼠耳蜗中表达增高.结论 RAGE在C57BL/6J小鼠耳蜗中有表达且随年龄增大表达增强,可能与配体S100B相互作用导致听力下降,提示RAGE可能与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有关.

  • 阿米卡星致聋大鼠鼓阶壁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李登科;赵立东;孙建和;刘慧占;杨仕明

    目的 观察大鼠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致聋后,耳蜗鼓阶壁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探索干细胞移植进入鼓阶后,干细胞在内耳发生迁移的结构基础.方法 出生7天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与对照组(10只).实验组连续7天经腹腔按照200mg/kg/day的剂量腹腔注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在停药后0天、7天、14天、21天、28天取耳蜗组织,随机选择其中一侧行扫描电镜观察耳蜗底回鼓阶的上皮的变化,另一侧耳蜗做冰冻切片、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腹腔硫酸阿米卡星在引起大鼠耳聋的同时,鼓阶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也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上皮细胞经历了炎性渗出、细胞间隙扩大和上皮细胞恢复的形态变化过程.结论 氨基糖带类抗生素硫酸阿米卡星除引起内耳柯蒂氏器的细胞死亡之外,还可以引起附着在内耳鼓阶骨壁的上皮细胞形态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这种变化规律,有可能成为通过鼓阶进行干细胞移植的结构基础,并且为经耳蜗鼓阶移植干细胞治疗内耳疾病的时间提供参考.

  • 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临床表型特征及COL1A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征玥;程静;卢宇;张旭;金占国;贾婧杰;袁慧军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详尽的临床表型分析及可能的致病基因COL1A1突变检测,探讨该家系基因型及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收集到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病史及血液样本采集,并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COL1A1基因全部外显子DNA序列分析,利用ene Tool软件及分子生物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COL1A1基因第40号外显子有两个碱基的缺失(c.2910_2911delAG),导致COL1A1编码的蛋白质的翻译合成在第980位氨基酸提前终止.先证者父亲无此突变.结论 该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确定为由c.2910_2911 delAG突变导致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与COL1A1基因突变数据库比对,该突变位点未曾报道过.

  • 高胆红素血症对听神经病的致病机制

    作者:陈培培;郭维维;李琦;方如平;杨仕明

    听神经病是儿童期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听神经病的重要因素,当血清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可引起新生儿听觉障碍、神经肌肉不协调、智能发育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高胆红素血症已经成为引起小儿听觉损伤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就高胆红素血症与听神经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做一综述.

  • 听力重建技术的过去与未来

    作者:陈正侬;殷善开

    听力重建旨在应用手术方法提高或恢复由于不同原因或疾病造成的传音结构功能障碍所致的听力损失.1952年Wullstein和Zollner提出了围绕听骨链重建(ossicular chain reconstruction,OCR)为中心的鼓室成形术的系统分类方法,从而奠定了耳显微外科及传导性聋听力重建技术的基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听觉电生理、材料科学、工程力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更为听力重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手段,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大大增强了耳科学家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听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听力重建仍然是耳科医生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 振动声桥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应用

    作者:邹艺辉;李佳楠;陈爱婷;戴朴;韩东一;刘会占;杨仕明

    目的 报道振动声桥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尤其有特殊情况者)的应用,探索其在该类患者的适应症.方法 对4例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行振动声桥植入术,均为男性,年龄3-18岁(平均13.5岁),3例双耳畸形,1例单耳畸形,均为左侧植入,对具有特殊情况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措施完成手术.手术径路分为经面神经隐窝径路(3例)和面神经后径路(1例).振动声桥植入方式分为镫骨振动型(2例)和圆窗振动型(2例).对比开机前后听力与言语测听结果,及日常交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开机后,听力改善明显,0.25k- 4kHz平均纯音或条件反射测听气导听阈改善35dB(开机前69dB/后34dB),助听后安静环境下65dBSPL语句识别率,双耳畸形者平均为86%(术前0%),单耳畸形者100%(术前100%),但噪声环境(-8dBSNR)下为20%(裸耳0%).结论 振动声桥植入是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一种良好的听力解决方案,即便有些特殊情况者,亦可以完成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 双侧中耳癌一例

    作者:单珊;周永青;李晓明;韩东一

    患者,男,51岁,系公务员.2006年12月,以双耳反复流脓伴听力下降30余年,左侧耳颞部痛1个月入住我科.耳内镜检查见:双耳鼓膜大穿孔,左侧鼓室可见脓性分泌物及少许肉芽组织,右侧鼓室可见肉芽组织,听力学检查:双耳混合性聋(图1),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颞骨CT检查示:右中耳乳突密度增高,听小骨未见异常,未见胆脂瘤样骨破坏,左侧乳突气房密度也增高,听小骨显示尚可,可见胆脂瘤样骨破坏,乙状窦前壁部分破坏,内耳结构及形态未见异常,双侧内听道对称、无扩大(图2).按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型术准备手术,术中发现中耳内肉芽样病变显著,骨质有侵蚀样破坏,遂送术中冰冻报告:左中耳鳞状细胞癌可疑.建议患者家属改左侧颞骨次全切除术.但患者家属要求保存听力,待术后如确诊为癌变再进一步处理.术后病理确诊:(左侧乳突)鳞状细胞癌(图3).患者转往上级医院继续治疗,于2007年1月在上级医院行左侧颞骨部分切除手术[1],术后辅助放疗,定期门诊随访,恢复较好.

  • 腭肌阵挛性客观性耳鸣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伟;刘军

    咽鼓管周围的肌肉阵挛尤其是腭部肌肉阵挛(palatal myoclonus,PM)多可导致客观性耳鸣(palatal myoclonus objective tinnitus,PMOT),其发病率非常低,常常容易被漏诊和误诊,而且治疗较为困难.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病例报道少见,尤其是手术治疗的病例国内未见报道.我科近收治1例,并经腭帆张肌切断手术后治愈,现报告如下: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加阿斯综合征误诊为耳源性眩晕一例分析

    作者:李欣;吴子明;王大勇;熊文萍;陈伟;刘兴健;王秋菊;杨仕明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是可以出现眩晕的经典的后循环缺血性疾病,典型病例不易误诊.但该综合征开始可以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等前庭神经核损害的症状,容易误诊.近期,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一例不典型的该病患者,患者诊治疗过程中两次误诊,现报告如下.

  • 以耳鼻喉科为首要症状的白塞病一例

    作者:李万鑫;刘军

    1 引言白塞病于1937年由土耳其医生Behcet首次报道,并以之命名,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以某一器官损害作为首发症状时,临床医生往往容易误诊误治,甚至无法做出诊断.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累及下咽,外院长期误诊误治的白塞病人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 钛人工听骨在Ⅰ期鼓室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罗五根;张剑;曾亮;蔡艳臣;江红群

    目的 观察钛人工听骨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Ⅰ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情况,为钛人工听骨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99例(耳)使用钛人工听骨进行Ⅰ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对患者进行纯音听力检查,比较术前和术后气骨导差的变化.手术方法均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视上鼓室外侧壁(桥)保留与否和植入人工听骨类型的不同,将术后听力结果随访完整的112例病例分为三组:组一:留桥鼓室成形术,植入PORP;组二:断桥鼓室成形术,植入PORP;组三:断桥鼓室成形术,植入TORP.结果:术后随访3月至1年,术后气骨导差≤20dB者共43例,其中植入部分人工听骨(PORP)42例,植入全人工听骨(TORP)1例.组一与组二比较,术后气骨导差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组之间术前与术后气骨导差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植入PORP组比植入TORP组术后气骨导差改善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无胆脂瘤复发,3例人工听骨排出.结论 手术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无关,植入的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有关.

  • 自体砧骨听骨链成形术的听力重建效果

    作者:吴雅琴;周慧群;陈正侬;时海波

    目的 探讨以自体砧骨重建听骨链的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术的听力改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6例(16耳)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中耳炎接受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自体砧骨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后随访3-6个月,评估患者手术后听力改善情况,分析指标为手术前后言语频率的纯音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所有均达到干耳.纯音气导听阈从术前的45.2到干耳.降至术后的30.6的干耳.纯音气导听阈(P<0.05).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3.1、术后7dB及19.8、术后7dB分别为从术前的析,其中气骨导差小于20dB者占62.5%(10/16).结论 在本组病例中,以自体砧骨行听骨链重建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术,获得了较好的近期听力改善效果,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影响听力重建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玉花;李素娟;秦兆冰

    目的 探讨听力重建手术疗效,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97例(99耳)慢性中耳炎患者均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并重建听骨链、成型鼓室,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听力重建疗效的10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纯音测听示术前气导平均听阈(47.3±9.0)dB,术后(32.1±8.7)dB;术前ABG平均为(31.7±9.3)dB,术后ABG平均为(16.7±8.8)dB.其中镫骨存在、咽鼓管通畅、鼓膜张肌腱存在对听力重建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个因素影响听力重建手术的疗效,其中镫骨情况、鼓膜张肌腱、咽鼓管功能是较为主要的因素.

  • 开放式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不同频率效果分析

    作者:陶朵朵;陈兵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并对不同频率听力重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920例患者,从中筛选具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87名,利用纯音测听对患者手术前后0.25 kHz、0.5 kHz、1 kHz、2kHz、3 kHz、4kHz、6 kHz频率处的纯音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和气骨导差进行评估,比较各项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探讨各频率重建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气导听阈总体平均值在各个频率均有显著改善,听觉重建效果从低频到高频呈下降趋势,其中1 kHz以下频率明显优于2 kHz以上频率;术后气骨导差总体平均值在各个频率均有显著改善,且听觉重建效果从低频到高频呈下降趋势,其中1kHz以下明显优于2kHz以上;术后骨导听阈总体平均值除4 kHz,其余各频率均有显著改善,1 kHz重建效果显著优于其他频率,未做听骨链重建患者平均骨导听阈只有1 kHz频率略有改善;术后随访期内无复发患者.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清除病灶同时可有效重建慢性中耳炎患者听觉能力,低中频显著.

  • 再造鼓膜—耳道角与鼓膜锥度重塑的外科技术

    作者:孙建军;闫智强;林勇生;刘娅;于湛;马晓瑜;徐成波

    目的 探讨再造鼓膜-耳道角度及锥度重塑的外科技术,以利听力重建.方法 应用内-外植术式(underlay-overlay grafting)及颞筋膜-锤骨柄相嵌固定方法修复鼓膜大穿孔64例(耳),男性35例,女性29例,鼓膜穿孔病程≥3年.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3年,其中2年以上者45例.鼓膜一期愈合率95.3%(61例),内窥镜观察鼓膜形态及耳道角度满意者51例(79.7%),声阻抗测试结果示鼓膜声顺值>1.0ml 25例,≤1.0ml 20例.鼓室压曲线A型36例,B型3例,C型6例.纯音测听(PTA)较术前平均提高15dBHL.结论 应用内-外植法方法,结合筋膜剪口与锤骨柄相嵌处理,有助于恢复再造鼓膜-耳道角度与锥度,是修复鼓膜大穿孔并重塑其形态的重要技术.

  • 软带BAHA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应用

    作者:邹艺辉;杨仕明

    目的 观察软带BAHA(Bone-anchored hearing aids,骨锚式助听器)在双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听力改善效果,探索其适应症.方法 比较6例佩戴软带BAHA前后的双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听力情况,包括日常交流情况、纯音(声场)测听或条件反射测听.结果 6例患者或家属反映佩戴BAHA后,日常交流情况明显改善,纯音(声场)测听或条件反射测听气导阈改善30.2dB.结论 软带BAHA对双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听力解决方案.

  • Nucleus24CA型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及T/C值变化分析

    作者:李旭;温立婷;高磊;陈阳;邱建华

    目的 观察Nucleus 24CA型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行为反应阈值(T-level,T级)及大舒适级(C-level,C级)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内在联系,探讨其对术后调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81例植入Nucleus 24CA型人工耳蜗患儿,分别在术中、术后1、2、6个月进行电极阻抗阈值测试,收集术后对应T、C值,并对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电极阻抗值术中检测低,术后1月开机高,此后逐渐减低(P<0.01);自蜗顶至蜗底各通道间电极阻抗值无显著差异(P>0.05).各电极通道T值、C值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5),并与电极阻抗值呈线性相关.结论 测定电极阻抗值是评估人工耳蜗刺激电极状态的有效手段;术后2月应同时调试T值及C值,此后则应对C值进行重点调试.

    关键词: 人工耳蜗 电极阻抗
  • 改良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作者:于锋;刘文林

    目的 慢性中耳炎是常见的多发病,但治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术,探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5例(耳),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术,对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SPSS14.0统计软件统计,采用校正的chi-squaretest检验.结果 85例(耳)总有效70例(82.4%,70/85),术前骨导听阈提高与病程长短、胆脂瘤无关(P>0.05),与听骨链中断、固定有相关性(P<0.05),听骨链的破坏吸收、肉芽包绕、固定会造成术前骨导听阈提高,该术式带蒂的“袖状”外耳道、鼓膜上皮瓣覆盖移植膜,具有良好的固位作用,较好地保留了鼓膜自然形态,听阈达到或保持在应用水平63例(74.1%,63/85).鼓膜一期愈合率为96.47 %(82/85).结论 手术适应证的正确选择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术,大限度地保留或还原了患者正常的中耳及外耳道的正常生理结构,提高了听力功能.

  •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远期疗效影响因素与手术策略

    作者:张天宇;李辰龙;符窈窈;迟放鲁;王正敏

    目的 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的患者,实施外耳道成形术重建外耳道改善听力.对新外耳道的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对影响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外耳道畸形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案制定与决策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文收集07年9月-10年9月期间资料完整的73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行外耳道成形术者.入选标准依据Jahrsdoerfer的中耳评分法;术前伴难以控制的外耳道感染、胆脂瘤破坏鼓室者除外;平均随访时间22.0月、平均手术年龄12.8岁.治疗方法采用耳甲切口、上鼓室入路,常规替尔氏皮片外耳道植皮.新鼓膜采用颞肌筋膜或乳突骨膜外覆盖部分裂厚皮片,或小外耳道皮肤转位与小鼓膜形成新鼓膜;凡士林抗生素纱条紧密填塞固定外耳道植皮,如无感染发生3-4周后取出,取出后常规膨胀海绵或消毒棉球扩张. 结果 狭窄组19例(95.0%)达实用听力(ABG<30dB),且长期结果稳定,外耳道并发症少.其中4例(20.0%)术后气骨导差小于10 dB.新外耳道感染及耳甲腔耳周皮肤湿疹和鼓膜外移钝角化少见.闭锁组仅27例(50.9%)获实用听力(ABG<30dB),并发症多.两组之间在听力改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闭锁组的效果较差.结论 新外耳道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与是否伴有小鼓膜和正常外耳道皮肤密切相关,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对完全闭锁者再造外耳道需要更慎重.

  • 耳内镜下听骨链重建探讨及初步疗效观察

    作者:张湘民;熊观霞;江广理;姜鸿彦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进行听骨链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998年5月至2011年2月应用耳内镜(直径2.7mm,视角为0°或30°)行听骨链重建的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近期疗效初步评估.结果 52例患者全部顺利在耳内镜下完成手术,其中耳硬化症25例,鼓室硬化症19例,听骨链部分缺损8例.耳硬化症患者4例采用镫骨底板部分切除,21例采用小窗技术,7例无需外道后上壁盾板切除,即可在内镜下完成手术.鼓室硬化症8例去除病灶行镫骨撼动,11例切除砧骨及镫骨上结构,采用TORP或Piston进行听骨链重建.听骨链部分缺损采用TORP或PORP人工听骨连接,重建听骨链.经随访6个月以上的病例有40例,其中35例术后听力有明显改善,骨气导差在15dB以内,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根据初步临床应用观察,认为耳内镜可以用于听骨链重建手术,尤其是耳硬化症患者.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缺点是耳内镜下进行单手精细操作有一定难度,对于外耳道狭窄者不适宜.

  • 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的程序与结果解读

    作者:冀飞;王秋菊

    为配合北京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示范应用项目的开展,在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大力支持及北京市儿童听力保健专家组的指导下,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2年第一季度学术活动由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听力诊断中心承办,于2012年3月16日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举行.六家北京市指定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以及来自妇幼保健系统的70余位同道汇聚一堂,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中华耳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