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耳科学杂志

中华耳科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중화이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922
  • 国内刊号: 11-48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www.301ent.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耳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仕明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站立于海绵垫及坚硬平板时头部后仰对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刘波;孔维佳

    目的 应用海绵垫干扰人体站立时的足底本体感觉,探讨本体感觉在未被干扰及被干扰条件下头部后仰对单侧外周前庭病变(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isorder,uPVD)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8名uPVD患者进行四种站立条件下的姿势描记仪检查,站立条件分别为:(1)坚硬平板、头部直立;(2)坚硬平板、头部后仰50~55 °;(3)海绵垫、头部直立;(4)海绵垫、头部后仰50~55 °每种条件下分别测试睁眼和闭眼时的姿势稳定性,采用身体直立时足底压力中心的晃动速度(sway velocity,SV)为研究参数.结果 (1)睁眼条件下,不同头位下SV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F=0.404,P=0.526),不同站立平面下SV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127.485,P<0.0001);(2)闭眼条件下,不同头位下SV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F=5.237,P=0.024),不同站立平面下SV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237.254,P<0.0001);(3)站立于海绵垫时,闭眼条件下,头部直立时有4名患者在三次测试中均跌倒;头部后仰时有6名患者在3次测试中均跌倒:有2名患者在第1次测试中跌倒(第2、3次未跌倒).不同头位间SV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15,P=0.007);两种头位下,跌倒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1.693,P=0.193);(4)就闭眼时头部后仰引起的SV增加程度而言,站立海绵上与站立于坚硬平板上问有统计学差异(P=0.046).结论 uPVD患者闭眼时头部后仰可使姿势稳定性降低,提示在眩晕患者的前庭康复治疗中,可应用头位后仰站立,逐渐提高患者的姿势稳定性.

  • 不同刺激模式下人工耳蜗使用者EABR的研究

    作者:肖琨;张学渊;陈小宏;黄青平

    目的 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 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R阈值,比较分析强度为200~255电流级(current level,CL;约阈上30电流级)刺激时各电极在五种刺激模式下引出的EABRⅢ波和Ⅴ波引出率、潜伏期及其幅值.结果 (1)Ⅲ波总检出率为44.44%,电极3,10,20的Ⅲ波检出率分别为22.22%,42.22%,68.89%,蜗顶较高(χ2=58.2,df=4,P<0.01).单极模式下的Ⅲ波检出率较高(χ2=28.5,df=4,P<0.01).(2)MP2刺激模式下Ⅲ波平均潜伏期为2.06 ms,电极3,10,20间无统计学差异(P=0.299>0.05).(3)MP1+2,MP1,MP2,BP+1,CG模式下EABRⅤ波检出率分别为96.3%,94.4%,96.3%,14.8%,33.3%,单极模式下(MP1+2,MP1,MP2)的Ⅴ波检出率较高(χ2=75.667,df=4,P<0.005).三个电极位点间无明显差别(χ2=2.600,df=2,P=0.273>0.05).(4)在蜗顶诱发EABR的电刺激阈值较低.E20和E3(P=0.001<0.01)、E20和E10(P=0.002<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单极、双极、共地模式的阈值依次升高,而单极模式MP1、MP2、MP1+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电极3,10,20的Ⅴ波潜伏期分别为4.09±0.16 ms,4.02±0.19 ms,3.70±1.21 ms,蜗顶的Ⅴ波潜伏期短于蜗中段和蜗底(P=0.001<0.01,P=0.001<0.01).刺激模式问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09>0.05).(6)EABRⅤ波振幅在电极位点间(P=0.06>0.05)及刺激模式间(P=0.093>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个体差异大,可认为蜗顶和单极刺激模式倾向于获得较大的振幅.(7)本实验同时采用了同侧和对侧记录,发现同侧记录的波形和对侧记录的波形相似,部分反而更清晰,波形分化更好,随刺激强度的下降Ⅴ波消失稍晚.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术后单极刺激下易检测出EABR波形,检出率高,波形分化较好,波幅大,而采用双极及共地模式EABR阈值较高或难以引出波形.为此,建议在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进行EABR测试时可首选单极刺激模式,从易诱发出振幅较大的波形的蜗顶电极开始,并且有可能的话进行同侧与对侧同时记录.

  • 颞下窝、翼腭窝占位性病变微创手术治疗(附4例报告)

    作者:王刚;陈雷;韩东一

    目的 探讨颞下窝、翼腭窝占位性病变的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7年2月我科收治的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的4例颞下窝、翼腭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 该入路术中病变暴露良好.3例1次手术完全切除,1例因术中出血过多分两次完成次全切除手术.1例出现术后脑脊液耳漏,保守治疗5天后痊愈.术后随访12~45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对经过严格选择的颞下窝、翼腭窝占位性病变能够做到安全、有效、微创切除.

  • 扩展高频测听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听觉功能早期损害的测试

    作者:刘泊;刘华;翟春生;吴俊艳;孙善卫;钟烁;张景义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听觉功能早期损害的听力学特征,为研究和防治耳聋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选择20~50岁纯音听阈正常的健康者120例(240耳)作为对照组,同等年龄、纯音听阈正常并确诊为MS的患者130例(260耳)作为实验组,每耳在同一测试条件下行扩展高频测听.所得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同一年龄段实验组扩展高频测听阈值较对照组升高,20~40岁患者12kHz及以上频率阈值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41~50岁年龄组10~14 kHz频率阈值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16kHz频率检出率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MS是致聋的病因之一,也是加重老年性聋的因素,扩展高频测听可以在早期检测出MS患者的听力损害.

  • 中耳乳突面神经损伤的处理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张贤芬;杨仕明;韩东一

    目的 探讨中耳乳突手术导致医源性面瘫的危险因素、处理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0例中耳乳突手术所致医源性面瘫病人进行手术探查和相应处理,术前、后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中发现面神经损伤部位:鼓室段2例,鼓室段和锥段3例,鼓室段和乳突段3例,锥段和乳突段2例.术中进行面神经减压术6例,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术3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1例.手术前后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并随诊观察9个月~12年.面神经减压6例病人中5例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Ⅱ级,1例恢复到Ⅲ级.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术的3例从Ⅵ级恢复到Ⅲ级.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的1例从Ⅵ级恢复至Ⅲ级.结论 面神经鼓室段是容易损伤的部位.神经损伤时间长、面神经损伤程度重是面肌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因素,应早期手术处理以使面神经功能早13恢复.

  •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阈值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子明;张素珍;周娜;苏平;冀飞;陈艾婷;刘兴健;杨伟炎;韩东一

    目的 探讨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mial,VEM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一组正常人和膜迷路积水、镫骨足板活动过度和上半规管裂等三种疾病的VEMP阈值,用以判断VEMP的正常阈值以及变化.结果 正常人VEMP阈值为80~100 dB nHL,平均为(85.7±5.1)dB(n=21).三种疾病:膜迷路积水、镫骨足板活动过度和上半规管裂均可出现VEMP阈值降低的现象.结论 上半规管裂时内耳和周围结构之间存在异常交通,膜迷路积水和镫骨足板活动过度则可能系球囊与镫骨足板之间的距离变近,可出现对声音或压力敏感性眩晕.VEMP阈值的变化可以对这类眩晕进行客观评价.

  • 基因芯片技术在非综合征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国建;戴朴;韩东一;李彩霞;张地;韩冰;康东洋;张昕

    目的 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评估其在快速耳聋基因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158名来自北京第三聋哑学校的非综合征性耳聋学生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四个国人中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116bp,235delC及299_300delAT),GJB3 (538C>T及547G>A),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A1555G).同时.应用酶切法或直接测序法分别对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以及GJB2、乩C26A4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检测,以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在158名耳聋患者中,基因芯片方法共检出67例携带致聋突变(42.41%).其中,线粒体DNAl2SrRNA A1555G突变5例(3.16%);GJB2基因突变39例(24.68%),包括235delC纯合突变24例,235delC和299_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7例,235delC单杂合突变5例,299_300delAT单杂合突变2例,35delG单杂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突变22例(13.92%),包括IVS7-2A>G纯合突变5例,IVS7-2A>G和2168A>G复合杂合突变5例,IVS7-2A>G单杂合突变11例,2168A>G单杂合1例;另外还有1例患者检出299_300delAT和IVS7-2A>G双杂合突变.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除两例纯合235delC被判读为杂合外,基因芯片的结果同酶切及测序方法结果一致,后者的阳性患者检出率为70例(44.3%),与芯片检测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50).经探针优化后,上述两例误判的235delC样品的芯片检测结果均与测序方法一致,同时经测序证实的其他22例235delC纯合突变样品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均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针对国人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设计的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性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的突变检出率高(42.41%).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具有快速、高通量、高准确性、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且其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适于推广,显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婴幼儿听神经病

    作者:王大勇;兰兰;史伟;赵亚丽;丁海娜;纵亮;王秋菊

    目的 对12名婴幼儿听神经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听力学特征的讨论,了解婴幼儿听神经病的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门诊2004年-2006年确诊的婴幼儿听神经病12例进行l临床资料分析.(1)听力学检查:视觉强化测听(VRA)、声导抗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ERP);(2)辅助检查:颞骨CT扫描及血液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测定.结果 发病年龄为0-2岁,其中1岁以内发病者8例,占66.7%.进行视觉强化测听的8例(15耳)中重度至极重度聋12耳(占80%),听力图为上升型3耳(占20%),下降型4耳(占26.7%),平坦型8耳(占53.3%).10例(20耳)完成声导抗测试,鼓室曲线图为As型或C型者12耳(占60%),20耳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反射均未引出反应.10例(19耳)行DPOAE检查,8耳各频率均检出反应,8耳在低频、3耳在低频和高频有个别频率未引出反应;另2例(4耳)行TEOAE检查,3耳各频率均引出反应,1耳低频和高频各有一频率未引出;对侧白噪声抑制效应均消失.12例(23耳)中,10例(19耳)ABR各波均未引出,2例(4耳)可见Ⅰ波.ASSR阈值比主观听阈低的占76.9%,且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0Hz AERP检出率为100%,阈值比主观听阈高的占66.7%,且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6例CT扫描,5例未见异常,1例示双侧中耳乳突炎及双侧上颌窦、筛窦炎;8例生化检查者中5例叶酸含量升高,3例同型半胱氨酸降低.结论 婴幼儿听神经病有一定的特殊性:听力损失程度较重,易合并中耳疾病而混淆诊断.耳声发射正常、ABR和镫骨肌反射引不出及影像学检查不支持蜗后占位性病变等是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的主要标准,ASSR和40 Hz AERP可以辅助诊断.新生儿听力筛查时OAE应与快速ABR联合使用,以提高检出率.

  • 鼻及鼻咽部病变的解除对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尹兆富;张旻

    目的 探讨鼻及鼻咽部病变的解除对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1998年1月-2007年5月经治的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左耳16例,右耳13例,双耳9例,共47耳.26例儿童腺样体肥大和1例成人腺样体肥大行腺样体刮除术;2例后鼻孔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切除;6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行鼻中隔矫正术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3例下鼻甲肥大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结果 26例(33耳)儿童腺样体肥大者术后随访3~6个月,听力正常,鼓室曲线为A型.成人12例(14耳)各种病变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听力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声导抗检查A型曲线10耳,C型曲线4耳.结论 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鼻及鼻咽部病变如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后鼻孔息肉等,应先对这些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人颈静脉球体瘤中微血管密度、肿瘤增殖的关系

    作者:盛宏申;高杰;黄德亮;韩东一;武文明;杨伟炎

    目的 研究颈静脉球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分析它们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33例颈静脉球体瘤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labelling index,PCNA L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33例颈静脉球体瘤中VEGF表达阳性27例(81.8%),阳性细胞主要为主细胞,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VEGF表达阳性者MVD、PCNA LI均较阴性者高(t=2.101,2.406,P<0.05),VEGF表达与MVD、PCNA LI及肿瘤临床生长率呈正相关(r=0.460,0.659,0.545,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VEGF表达与MVD及PCNA LI呈正相关,可能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在颈静脉球体瘤的血管形成及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 脱细胞真皮组织工程鼓膜在豚鼠鼓膜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邓志宏;田勇胜;王锦玲;邱建华;刘源;赵宇;金岩

    目的 观察脱细胞真皮组织工程鼓膜在鼓膜修补术动物实验中的效果.方法 建立豚鼠慢性鼓膜穿孔模型30只,同时构建复合成纤维细胞的脱细胞真皮组织工程鼓膜.将每只豚鼠左耳作为手术耳,施行内植法植入组织工程鼓膜,右耳作为空白对照.每周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听阈变化,同时观察组织学结构改变.结果 鼓膜修补手术30耳中,2耳因感染而未愈合,愈合率为93.3%;对照耳仅4耳愈合,愈合率为(13.3%);愈合鼓膜外观与正常鼓膜相似,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示术耳听力恢复正常.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工程鼓膜修复的的鼓膜有着正常鼓膜的三层结构,即鳞状上皮层、中间纤维层及粘膜层,而空白对照耳自行修复的鼓膜中缺少纤维层结构.结论 组织工程鼓膜可以作为良好的鼓膜移植材料.

  • 内耳道内神经问吻合及位置关系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田广永;徐达传;黄德亮;廖华;黄美贤;李泽雨;石小田;钟世镇

    目的 探讨内耳道内神经走行及相互吻合关系.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30例成人颞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观察神经走行、面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的吻合及耳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的吻合.结果 (1)30例颞骨标本中,37%(11例)的面神经在内耳道内一直在前上位置;63%(19例)的面神经从内耳道底至内耳道口过程中均有围绕前庭神经纵轴不同程度的向前下旋转,旋转范围大致在30°~90°之间,旋转的方向与耳蜗旋转的方向相同. (2)30例标本中,17%(5例)的标本没有发现前庭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支;83%(25例)的面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存在吻合支,并且形态和数目存在差异.67%(16例)的吻合支在接近内耳道口部位;33%(8例)的吻合支在接近内耳道底的外1/3的内耳道内.吻合支直径不等,约在0.5~1 mm之间.(3)30例标本中,80%(24例)存在前庭耳蜗神经吻合支.在内耳道外1/3部位.13例标本中可明显看到一些刷状的神经纤维束直接进入球囊,15例在内耳道外1/3段有横行的吻合支,2例标本可以看到有多个吻合支,部分为两种形式共存.仅在内耳道中段有吻合支者1例;20%(6例)的标本未见有明显的前庭耳蜗神经吻合.结论 在内耳道内,神经走行关系及神经之间的吻合均存在着个体差异.熟悉这些关系有助于手术中保护神经功能,以及探讨面神经、前庭及耳蜗疾病之间的关系.

  • 增强声环境中嗅球神经前体细胞在耳蜗核的迁移

    作者:陈阳;刘顺利;陈福权;乔莉;卢连军;邱建华;米文娟

    目的 观察增强声环境中移植到大鼠耳蜗核的嗅球神经前体细胞的迁移特点,是否产生部位特异性的修复过程.方法 培养嗅球神经前体细胞取自孕14-16 d胚胎大鼠.荧光染色Hoechst 33342标记后移植到成年大鼠的耳蜗核内侧缘.移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置于增强声环境,B组在正常环境中饲养.14d取材观察移植细胞的迁移和分化.结果 A组移植细胞有沿听觉神经通路移动的趋势.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到Hoechst33342和神经元核蛋白(NeuN)、谷氨酸阳性三重标记的移植细胞.结论 嗅球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耳蜗核短期存活良好,增强声刺激可能促进前体细胞在听觉系统的迁移.

  • 间隔标记信号带宽和强度对豚鼠听皮层间隔响应的影响

    作者:冯艳梅;王坚;殷善开

    目的 探讨间隔检测中间隔标记信号的带宽和强度对豚鼠听皮层间隔响应的影响.方法 豚鼠听皮层埋植金属电极,一周后,记录不同带宽间隔标记信号和三个强度下的间隔响应.结果 豚鼠听皮层的间隔响应阈值与以往报道的行为实验结果相似.相同声强下,间隔响应阈值随着间隔标记信号的带宽的增加而下降.例如在85 dB SPL,0.5-8 kHz、0.5-16 kHz和0.5-32 kHz带宽下的间隔响应阈值分别为4.23±1.01 ms、2.92+0.89 ms和2.04±0.80 ms.而高频间隔标记(16-32 kHz)的间隔响应阈值与线性等带宽低频间隔标记(0.5-16 kHz)的间隔响应阈值未见显著差异.相同间隔标记带宽下,声强愈低,间隔响应阈值愈大;但仅在低频段(0.5-8 kHz)见声强的显著作用.另外,随着间隔标记信号带宽的增加,阈上间隔响应幅值增加,潜伏期缩短.结论 间隔标记信号的带宽和强度对间隔响应阈值、阈上间隔响应潜伏期及幅值有显著的影响.在比较不同研究结果时,需注意间隔标记信号参数的影响.

  • 言语测听工具的效度、信度与敏感度

    作者:郗昕

    随着我国听力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听力学家认识到:我国的言语测听体系[1]尚不完善,亟需针对临床耳科诊断和听力康复效果评估的不同需求,发展并规范一系列的汉语言语测听材料和方法[2].

  • Mondini畸形误诊误治一例

    作者:朱秋蓓;吴静娴;张速勤

    患者女,15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发热四次,乳突根治术后9个月".于2006-12-15以"1.脑脊液耳漏?2.右乳突根治术后"收住我院.患者于5岁时.无明显诱因下家长发现其右耳"重度耳聋".

  • 儿童言语图像识别测试及在正常儿童的初步应用

    作者:魏朝刚;袁志彬;曹克利;栾岚;李欢;原猛

    目的 开发一套适应于学龄前儿童应用的图形识别测试材料(MAPPIDN)和软件,为评估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儿童在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提供一个测试工具.材料与方法测试工具包括双字词和不同声调的单字词,并混合成不同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26名4-9岁的正常听力儿童进行测试.测试中使用了不同的SNR,以及噪声和言语信号处于相同或不同的给声方向二类实验条件,绘得SNR与识别率的函数曲线并计算出50%正确率时的SNR.结果 当噪声和言语信号分开呈现时,SNR-50%随着年龄的增长得以改善.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好地利用声音在双耳间强度和时间差异上的信息.

  • 听阈正常者在噪声下的言语交流障碍

    作者:胡旭君;史靓;应琴琴

    临床上时常有患者主诉聆听困难,尤其在噪音环境中无法与他人很好的交流.但其纯音听阈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并不存在听力障碍的情况.

  • 一组等价的普通话音位平衡单音节短表的总体信度

    作者:郗昕;冀飞;赵阳;李佳楠;陈艾婷;许箭;仇春燕;韩东一

    目的 对经过等价性验证的一组新编普通话音位平衡单音节短表的总体信度做出评价.方法 对依照音位平衡等原则编撰的30张普通话单音节短表(每表25个单音节),进行数字化录音和言语声级的均一化处理,刻录成实验用CD.实验采用二因素(言语声级、测试表的顺序)重复测量设计:言语声级及测试表的顺序,在所有60名听力正常受试者中均衡排布,每一受试者均变换6种强度(12、18、24、28、34、40 dB SPL)以循环顺序聆听一遍全部30张单音节表.计算每表每一声级下的言语识别率得分,并进行表间等价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对等价的22张表在各声级下的得分进行"合理化"的反正弦变换,得出该套表的总体信度指标--识别率的总体标准差为7.6%,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为21.2%.结论 该组22张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短表可满足I临床对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 影响言语测听的若干因素

    作者:冀飞;郗昕

    在言语测听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测试的效度、信度、敏感度等指标,进而决定一个言语测听材料能否满足测试目的.这些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组成测听材料的各言语测试项的语言学、心理学、统计学特征.一旦测试材料确定,临床使用者就无法改变这些特征;另一类是与测听材料的录音、给声和计分方法有关的特征,在临床应用时我们可以有条件地控制这些特征.本文将对上述影响因素作一总结,希望能对中文言语测听材料的开发工作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 先天性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辨别

    作者:王志恺;华清泉;曹永茂;吴展元;周晓娓;李骏;常伟;黄治物;朱素琴

    目的 考察先天性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辨别,探索其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编制含单字词及双字词共64个的<声调测试词表>,标准普通话口语给声,用听说复述法对28名植人人工耳蜗的先天性聋儿及20名同龄正常儿童的声调辨别率进行开放项测试,由听力师、聋儿亲属及语训老师共同判断儿童的辨别结果.分析植入年龄、耳蜗使用时间及实际年龄对声调辨别率的影响,比较人工耳蜗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声调辨别率,并比较耳蜗组以植入年龄3岁为界分组后的辨别率.结果 植入年龄与声调辨别率呈负相关,耳蜗使用时间与辨别率呈正相关.耳蜗组儿童的辨别率显示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植入年龄、耳蜗使用时间是影响人工耳蜗术后聋儿汉语普通话声调辨别的重要因素,3岁前植入人工耳蜗较3岁后植人可获得更好的声调辨别.

  • 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整句识别的同质性研究

    作者:郗昕;赵阳;冀飞;Teresa CHING;韩东一

    目的 获得嘈杂语噪声背景下汉语短句识别率一信噪比(Performance-Intensity,P-I)函数的斜率和50%的得分所对应的信噪比(记为SNR50),并对所有短句的同质性进行评估和调整.方法 采用16张(每张20句)新编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普通话短句识别表作为测试材料.选取年龄为21~25岁之间、听力/言语发育正常且日常以汉语普通话为交流方式的48名受试者按"随机区组设计"在-1、-4、-7、-10 dB四种信噪比条件下进行言语识别率的心理声学测量.使用Statistica7.0软件进行P-I函数拟合和统计分析.结果 320句语句在嘈杂语噪声下的言语识别P-I函数曲线的阈值呈正态分布,斜率呈不规则分布.剔除P-I函数强健性增长(斜率>55%/dB)的语句,并保留阈值变异度在±2σ内的语句,精选出同质性良好的240句.结论 逐个调整每句的SNR以实现同质性,可为编制"等言语识别阈级"的句表奠定扎实的心理声学基础.

  • 怎样发展标准化的中文言语测听材料

    作者:郗昕;冀飞;陈艾婷

    [编者按] 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学组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和本刊承办的首届中文言语测听发展高端论坛于2008年元月11日、12日在京举办.

  •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字表的等价性研究

    作者:冀飞;郗昕;陈艾婷;许箭;仇春燕;韩东一

    目的 对自行编制的单音节言语识别测听材料的录音版本进行等价性临床验证,以获得良好的测试信度.方法 对编制好的30张单音节字表(每张表包含25个单音节字)进行数字化录音和处理,调整各测试表的均方根强度.选择60名听力正常人进行等价性实验.每位受试者在6个不同给声强度以随机顺序聆听30张字表.每张字表在言语听力级-8dB、-2dB、4dB、8dB、14dB、20dB等6个言语听力级上进行测试,每个强度测试10个不同的受试者.以百分比记录60名受试者对各张字表的正确识别率,通过logistic曲线拟合绘出每张字表的识别得分随言语声强度级变化的PI曲线.对30张字表的正确识别率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Post-Hoe两两比较.结果 筛选出22张相互间等价性较好的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试字表(P=0.175).

    关键词: 测听法 言语 普通话
  • 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多音节词表编制研究

    作者:张宁;刘莎;盛玉麒;郭连生;杨宜林;徐娟娟

    目的 以心理语言学言语听辨领域的邻域激活模型(Neighborhood activation model,NAM)为理论指导,编制开放式的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多音节词表(Mandarin Multisyllabic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M-MLNT),用于跟踪调查使用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的改善.方法 根据邻域激活模型,邻居词汇数目较少但在口语中出现频率高的目标词定义为"易词",邻居词汇数目较多但在口语中出现频率低的目标词定义为"难词".计算儿童语料库中双音节词的出现频率和邻居词汇数目,获得频率和邻居数目的中位数,出现频率大于中位数而邻居数目小于中位数的词定为易词,出现频率小于中位数而邻居数目大于中位数的词定为难词.编制出汉语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双音节词表.选择3~5岁听力正常儿童30名为受试者,进行词表的初步验证.结果 儿童日常口语语料库中包括2 745个双音节词,出现频率从1至1 878,中位数为2;目标词邻居数目从0至5,中位数为0.根据邻域激活模型定义出945个易词和223个难词.为使每个词表含有均衡的音位种类并难度相当,终选择120词作为测试条目,编制易词表3张,每张20词,难词表3张,每张20词,共6张MLNT词表.经统计学分析,三张易词表间各测试条目的出现频率、邻居数、30名受试者测试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张难词表间各测试条目的出现频率、邻居数、30名受试者测试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易词表和难词表间测试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汉语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双音节词表(M-MLNT)设计过程中没有音素平衡的限制,测试条目更为儿童所熟悉.用于评价听力损失儿童的口语词汇辨识能力,有利于获得个体间的真实差异.M-MLNT可作为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词汇辨识能力的长期追踪测试,用于评价助听装置的使用效果和儿童对声学-音位相似性的敏感度.

  •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术后语音识别研究

    作者:周晓娓;华清泉;曹永茂;吴展元;王志恺;黄治物;常伟;李俊;朱素琴

    目的 对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语音识别情况进行研究.初步探讨耳蜗植入者的语音识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实验对象包括40名植入语前聋人工耳蜗儿童及20名听力正常儿童,采用口语给声、开集测试的方式测试其韵母及声母识别率,研究植入年龄和教育交流方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1)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识别率高于其声母识别率;(2)3岁前植入的儿童的语音识别率高于3岁后的植入儿童,且植入年龄与语音识别率呈负相关;(3)采用听觉口语法的儿童比采用综合交流法的儿童,具有更好的语音识别率.结论 对于耳蜗植入儿童而言,声母比韵母更难掌握;植入时间较早、利用口语交流的儿童可以从人工耳蜗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 普及言语测听提高耳科学诊疗水平

    作者:韩东一;杨伟炎

    听觉在人类交流的"言语链"中占据重要一环[1],耳科学和听力学技术均以改善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为终极目的.因而,作为一项直观有效的技术手段,言语测听[2](speech audiometry)在诊断听力疾患、选择干预方案和评估康复效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研发汉语测听材料的重要性

    作者:张华

    人类的听力康复和干预技术都以改善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为主要目的.言语测听(speech au-diometry)作为诊断听力疾患、选择干预方案和评估康复效果的主要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I临床听力学技术,尤其是近年来人工耳蜗植入和助听器验配技术的发展,临床科技人员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 推进中文言语测听材料的标准化和临床应用

    作者:卜行宽;倪道凤

    人类听觉的重要的功能是接收和理解言语,因此早期听力学的发展是以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为基础的.二战结束后,言语测听在评估听力伤残和选配助听器时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并走向规范化[1].

中华耳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