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噪声习服对听力损伤保护作用的时程研究

    作者:田传胜;孙菲;张婉虹

    目的 观察噪声习服对豚鼠听力损伤防护效应的时程变化.方法 2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噪声习服组(A组)和直接暴露组(B组).A组动物在声压级为90 dB SPL(声压级)、中心频率为0.5 kHz的一个倍频程噪声下连续暴露10 d,每天6 h,休息5 d,然后与B组动物同时在105 dB的白噪声下连续暴露7 d,每天4 h.每天在强噪声暴露前、后测定两组动物的听觉脑干反应(ABRs)阈值.结果 A组动物在接受低噪声暴露后产生了习服效应.强噪声暴露后,A组1~7 d的平均阈移逐渐增加,而B组的平均阈移则逐渐减少;除第7天时的6 kHz频率外,A组在各时点上的click和短纯音(4、6、8 kHz)的平均阈移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 噪声习服对强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逐渐减弱.

  • 酪氨酸硝基化在分泌性中耳炎所致耳蜗损伤作用实验观察

    作者:佘万东;乔振花;戴艳红;陆玲;后婕

    目的:通过观察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在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大鼠内耳的定位、分布及内耳组织形态学特征,确定OME大鼠耳蜗中的酪氨酸硝基化情况,探寻OME导致内耳损伤的酪氨酸硝基化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一侧耳通过阻塞咽鼓管的方法构建分泌性中耳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行耳蜗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Tunel凋亡检测和神经节细胞的透射电镜观察。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造模后大鼠的耳蜗毛细胞没有明显的缺失, HE染色发现中耳及内耳慢性炎症改变,免疫组化检测3-NT在耳蜗毛细胞、血管纹、神经纤维细胞、神经节细胞均有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在相应部位均阴性表达。Tunel凋亡检测见耳蜗的神经纤维细胞、神经节细胞出现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示神经节细胞线粒体肿胀、出现空泡化,并有神经节细胞间质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通过构建OME模型初步发现OME能够导致耳蜗损伤,OME可能通过酪氨酸硝基化作用导致耳蜗毛细胞的凋亡、螺旋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变性,即酪氨酸硝基化是OME导致耳蜗损伤的可能机制之一。

  • 大连地区21764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秀丽;马长宏;王立志;别旭;丁伟;牟书瑜;李旭敬;孙月华;徐军;王路阳;翟立杰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发现听力筛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对近5年大连地区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5天内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 rtio n pro duct o 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筛查仪进行初筛,初筛不通过者在42天进行复筛,复筛不通过者3个月内进行听觉脑于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40Hz相关电位(40 Hz - auditory evoked related potentials,40Hz - AERP)、声导抗测听等检查,对患儿进行综合听觉评估.结果 5年时间内大连地区应该筛查新生儿总数233 856人,实际筛查217 641人,初筛率为93.1%;初筛通过率为90.6%(197 254/217 641),复筛率为74.3%(漏检率为25.7%,5 236/20 387),复筛通过率90.5%(12194/15 151),复筛不通过2957人;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接诊2069人,就诊率为70%(2069/2957);确诊为听力障碍373例(607耳),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71%;双耳听力障碍234例(轻、中、重、极重度听力障碍发病率分别为0.23‰、0.36‰、0.19‰、0.29‰),单耳听力障碍139例;有45例(45/106)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患儿6个月内没有确诊,其中9例为初筛不通过而没有进行复筛,36例初筛、复筛均不通过却没有及时就诊.结论 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与既往报道类似;完善听力障碍高危儿童的召回制度,提高复筛率和就诊率是减少听力障碍儿童漏诊的关键.

  • 青年急性耳鸣高刺激率AB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邱泽恒;梁象逢;王培;郑亿庆;陈玲;李湘辉;区永康

    目的 研究高刺激率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对青年急性耳鸣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青年急性耳鸣58耳与正常青年44耳,分别进行高、低刺激率ABR检测,比较波Ⅰ、Ⅲ、Ⅴ的潜伏期(peak latency,PL)和Ⅰ~Ⅲ、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interpeak latency,IPL)及两种刺激速率PL差值(ΔPL)、IPL差值(ΔIPL).结果 采用51.1次/s与11.1次/s的波PL及IPL的差值作为分析参数:耳呜组波ⅠPL差值较正常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Ⅴ IPL差值较正常组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正常组与耳鸣组高、低刺激率ABR Ⅰ~ⅤIPL差值>0.272 ms的耳数分别为1耳和28耳.结论 高刺激率ABR较常规ABR对青年急性耳鸣的检测更为敏感,可作为耳鸣患者的一种临床检查方法.

  • 245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龙吟芸

    目的 总结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听力筛查情况,旨在早发现、早诊断听力障碍患儿,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方法 采用听觉脑干反应ABR听力筛查仪对245例早产儿听力进行初筛,未通过的在出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则转诊至上级医院确诊和治疗.所有有并发症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3月龄左右均再行ABR复筛.结果 初筛不通过78例,阳性率为31.8%,其中<34周早产儿56例.复筛不通过11例,阳性率14.1%,均到上级医院进行确诊,5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异常率为2.04%,其中3例合并有高胆红素血症,2例合并有重度窒息.再次复筛有1例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未通过,转上级医院确诊为听力障碍.结论 早产儿听力障碍发生率高,ABR与胎龄、并发症有关系.早产儿出生后3~6个月再次复查ABR很有必要.

  •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机对通过率影响的分析

    作者:袁智云;张琼;张明豫

    目的 探索全自动听觉脑干反应(AABR)系统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对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AABR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1821例进行听力初筛,其中有时间记录完整的1663例,占已筛查的91.32%.结果 1663例新生儿,分别在≤24 h、≤48 h、≤72 h、≤96 h进行初筛,其通过率分别为181例,占61.77%;536例,占72.04%;344例,占84.11%;189例,占87.10%.初筛时间主要集中在48 ~72 h之间,占69.33%.初筛共1821例新生儿,未通过439例,接受复筛284例,通过275例,占96.83%.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听力筛查通过率逐渐提高.结论 听力筛查的时机选择,至少应在新生儿出生72 h以后进行,或在42 d进行初筛,可减少假阳性的发生.

  • 丹参注射液对顺铂致听力损伤的拮抗作用

    作者:廖英俊;汤浩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顺铂致小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为顺铂耳毒性作用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给药前后各组小鼠不同滤波click听力阈值的变化.结果:顺铂可引起小鼠体重明显下降和各滤波click听力阈值的升高.而丹参拮抗组小鼠给药前后体重和ABR听力阈值的改变明显低于单纯顺铂给药组,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丹参可明显减轻顺铂对小鼠的听力损伤.

  • 大鼠弥漫性脑创伤对神经运动功能及听力的影响

    作者:张文丽;郭静;李倩;耿福

    目的 探讨大鼠弥漫性脑创伤后神经运动功能及听觉脑干反应(ABR)的影响.方法 采用Mamarou's法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创伤后6,24,48h组,在各时相点测试大鼠神经运动功能及ABR各波潜伏期变化.结果 弥漫性脑创伤后神经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创伤前,伤后24h神经运动功能评分低.创伤后各时相点ABR的各波潜伏期延长,Ⅰ~Ⅲ波间期明显高于创伤前.结论 通过分析脑损伤后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及ABR反应的关系探讨听觉通路损伤的程度及听力损伤的类型.

  • 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脑干反应的异常变化

    作者:孙丽;李素芳;宗文斌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SCS)患者与正常老人在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中的不同表现.方法:应用丹麦电生理仪和click短声刺激,对40例正常老人和34例SCS患者的ABR作了检查.结果:26.5%SCS患者波形带有切迹.ABR诸指标在Fz、Cz和Pz三个记录点上无差异(P>0.05).在中央区,SCS患者ABR绝对潜伏期波Ⅶ右侧长于左侧,绝对波幅波Ⅵ左侧低于右侧(P<0.05).与正常老人相比,SCS患者ABR绝对波幅波Ⅰ降低(P<0.05).结论:本组SCS患者ABR异常在听神经区域,值得进一步随访.

  • 正常成人处于"气功态"和"催眠态"时的脑诱发电位实验

    作者:陶明毅;张明岛;陈兴时

    背景:自确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单元以来,有关练功过程是否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状态,气功发功与催眠诱导对中枢系统产生效应有何异同,一直缺少实验观察的比较分析.目的:观察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入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变化,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效应的异同.设计:以正常成人为观察对象的脑诱发电位实验.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象:2001-09/2002-12上海市精神病院职工、实习医生、志愿者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共52人.方法:①使用美国Nicolet Spirit诱发脑电生理仪,按国际10/20系统方法安置电极,置头皮Cz,C3,C4,Pz,Fz部位.言语性或凝视性诱导催眠.催眠过程持续约20~30 min,其中诱导10~15 min,确定被试者进入被催眠状态后进行实验观察.②与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和民间气功师合作,由他们向被观察对象发放"气功外气".认定"气功入静"的程度根据民间标准,由气功师确认进入状态后,进行实验观察,整个过程约持续20~30 min.③观察分别处于正常对照、气功入静和催眠状态下参与者脑电活动中事件相关电位(关联性负变,P300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听觉脑干反应)潜伏期和波幅变化,将观察值进行2×2析因设计的单因素变量线性模型多元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事件相关电位观察结果.②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结果.结果:因催眠诱导效果欠佳和脑诱发电位记录不全等原因共脱落3例,终对49例进行统计分析.①事件相关电位观察结果:催眠状态下P300电位(靶刺激-P3)波幅比正常态降低[(4.18±2.23),(6.07±3.23)μV,P<0.01];关联性负变(M2)波幅与正常态和气功态相比降低[(5.93±3.36),(7.83±4.49),(7.76±4.42)μV,P<0.05].②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结果:催眠状态下听觉诱发电位(P2)与正常态和气功入静态相比波幅降低[(2.01±1.28),(2.71±1.83),(2.73±1.34)μV,P<0.05];催眠状态下视觉诱发电位(P2,P3)波幅与正常态以及气功态相比降低[(3.47±2.69),(4.76±2.78),(4.30±2.64)μV;(1.68±0.95),(1.18±1.08),(2.01±1.48)μV,P<0.05].结论:处于催眠状态时,感觉诱发电位出现低波幅,而气功入静态和正常态未出现此种改变,说明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影响与气功发功所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别.在气功界被广泛认同的"气功态"即"催眠态"这一假说不能为上述实验结果所证实.

  • 粉防己碱对豚鼠链霉素性听觉脑干反应阈值上移的干预效应

    作者:安玉香;刘红鑫;苏禄晖;吴番;郝伟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对豚鼠链霉素性听觉脑干反应阈值上移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毒理学实验室和中国医科大学听觉研究室完成.选用2月龄的健康白色红目豚鼠40只,体质量200~250 g.将双耳阈值<5dB健康白色红目豚鼠采用单纯随机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粉防己碱组、链霉素组、粉防己碱+链霉素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用pH 7.4磷酸盐缓冲液1.5 mL/kg灌胃.粉防己碱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粉防己碱30 mg/kg灌胃.链霉素组:每日腹腔注射链霉素150 mL/kg,用pH 7.4磷酸盐缓冲液1.5 mL/kg灌胃.粉防己碱+链霉素组:每日灌注粉防己碱30mL/kg,腹腔注射链霉素150 mg/kg.各组连续用药10 d.在用药前1天和停药后的第1天,观察和记录4 kHz和6 kHz诱发的听觉脑干反应阈值.结果:40只豚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刺激信号为4 kHz时听觉脑干反应阈值的比较:链霉素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53.00±0.81,1.50±0.76,P<0.01).粉防己碱+链霉素组停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亦显著(15.50±1.38,1.50±0.76,P<0.01).两组用药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53.00±0.81,15.50±1.38,2.00±0.81,P均<0.01).②刺激信号为6 kHz时听觉脑干反应阈值的比较:链霉素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35.00±1.05,0.50±0.50,P<0.01).粉防己碱+链霉素组停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9.00±1.00,1.50±0.76,P<0.01).两组用药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显著(35.00±1.05,9.00±1.00,1.50±0.76,P均<0.01).结论:粉防己碱对豚鼠链霉素性听觉脑干反应阈值上移有明显的干预作用,提示粉防己碱对链霉素所致的听功能损伤有确切的拮抗作用.

  • 2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听性脑干反应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玉璟;滕铁波;张东红

    目的:探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有效模式,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合理途径与措施.方法: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诊断技术对2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在3个月内进行听力测试.ABR异常者,6个月内做第2次ABR测试.结果:2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婴幼儿经ABR确诊双侧ABR正常的为58例(19.6%).有238例单耳或双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阳性率为80.4%.其中绝大多数的听力障碍属轻、中度.双耳极重度听力障碍24例.结论: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效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婴幼儿在6个月时进行ABR听力确诊,可以早期发现耳聋.再对其中的听力障碍儿进行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及语言训练等干预措施.

  • 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青素对老年大鼠听力的影响

    作者:邓悦;任重;姜学钧

    目的 观察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青素(0PC)对老年大鼠听力自然衰退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予18月龄Wistar大鼠生理盐水灌胃,OPC灌胃,持续6个月后,观察内耳毛细胞缺失情况,检测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血清及耳蜗SOD活力.结果 与自然衰老组比较,OPC组ABR阈值降低(P<0.01);蜗底外毛细胞缺失减少(P<0.01);SOD活力增强(P<0.01).结论 OPC对大鼠老年性聋的发生具有延缓作用.

  • 针刺三焦经腧穴对庆大霉素中毒性听力损害的影响

    作者:付平;滕秀英;徐敏;刘琴

    实验采用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的电生理方法,对针刺治疗庆大霉素中毒性听力损害进行了实验观察,探讨针刺治疗三焦经不同腧穴产生的不同生理效应,研究针刺治疗听力损害的有效腧穴.实验结果表明:针刺治疗翳风、耳门、中渚穴可以降低ABR阈值,缓解庆大霉素对听力的损害程度,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听力.

  • 阿尔茨海默病的听觉脑干反应异常变化

    作者:王卫平;赵俊雄;朱建唯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与正常老人在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中的不同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Spirit电生理仪和click短声刺激,对39例正常老人和32例AD患者的ABR作了检查. 结果 31.3%AD患者ABR波形带有切迹.AD患者ABR诸指标在Fz、Cz和Pz三个脑区记录点上无差异(P>0.05).在中央区,AD患者ABR绝对潜伏期波Ⅵ右侧长于左侧,绝对波幅波Ⅴ左侧低于右侧(P<0.05).与正常老人相比,AD患者ABR绝对波幅波Ⅲ和波Ⅵ降低(P均<0.05). 结论本组AD患者ABR异常在听神经区域,有待进一步随访.

  • 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的Alzheimer病的三项脑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盛建华;陈兴时;宋振华

    目的探讨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Alzheimer病(AD)的脑诱发电位(BEPs)特点.方法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电生理仪记录12例伴BPSD的AD病人(BPSD组)、14例无BPSD的AD病人(纯AD组)和15例正常老人组(NC组)的P300、视觉诱发电位(VEP)和脑干听觉反应(ABR).结果(1)BPSD组与纯AD组相比,P300的N2靶潜伏期显著延长,P300的P3靶波幅、P2非靶波幅显著降低;VEP的P3潜伏期显著延长;ABR的波Ⅲ、波V绝对潜伏期延长及绝对波幅显著降低.(2)BPSD组与NC组相比,各项有显著差异的BEP指标同BPSD与纯AD组的比较结果.(3)纯AD组与NC组相比,P300的P3靶波幅显著降低,ABR的波V绝对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BPSD组的BEPs指标异常较纯AD组明显,BPSD病人可能存在更为广泛的脑结构异常.

  • 老年人听力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建;刘辉;范静平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老年人听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6年3月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199耳)与100例(199耳)同年龄组相对健康老年人,分为疾病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纯音听力和高刺激率听觉脑干反应(ABR)测试,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疾病组纯音听力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疾病组ABR测试I、III、V波潜伏期和I–III、I–V波间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III–V波间期较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疾病组V波阈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对老年人的外周和脑干听觉中枢均可造成损害,使患者听阈增加,导致听力下降,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是防止和延缓老年性耳聋的重要措施之一。

  • 灌胃α-硫辛酸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作者:王希营;朱全刚;高静;高申;潘勇华;苗鹏

    目的 观察自由基清除剂α-硫辛酸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体重为250~300 g的雄性纯白色豚鼠,按体重随机分为α-硫辛酸低、中、高剂量组(n=3 ×6)、噪声对照组(n=6).各组动物暴露倍频程噪声(4 kHz中心频率)115 dB SPL( sound pressure level,声压级)4h.α-硫辛酸组动物暴露前2d、暴露当天至暴露后7d连续灌胃给予α-硫辛酸30 mg/( kg·d)(低剂量组)、60 mg/(kg·d)(中剂量组)、120 mg/( kg·d)(高剂量组):对照组动物相应时间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暴露后不同时间(3、7、10 d)测试各组动物在不同频率(8、16、24、32 kHz)下的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值,组织学检查内外毛细胞缺失和损伤程度,以测试时的听阈值与暴露前听阈差值(听阈偏移)反映听力受损情况.结果 暴露后3d,低、中、高剂量组在8、16 kHz频率下,与噪声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低、高剂量组在24、32kHz频率下与噪声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暴露后7d,中、高剂量组在8、16、24 kHz频率下与噪声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低、高剂量组在32 kHz频率下与噪声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暴露后10 d,高剂量组与噪声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学检查,α-硫辛酸组动物无明显内外毛细胞缺失,毛细胞形态结构破坏较轻.对照组动物内耳外毛细胞显示水肿、空泡变性等病变.结论 高、中、低剂量的α-硫辛酸对噪声性听力损伤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高剂量的α-硫辛酸对噪声性听力损伤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听觉脑干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兴时;楼翡璎;王继军;梁建华;张明岛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在听觉脑干反应(ABR)中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25例AD、24例VD和22名正常老年人(NC)的ABR. 结果AD、VD及NC组在绝对潜伏期波I、波Ⅲ,绝对波幅波I、波Ⅵ上有差异显著性(P<0.05~0.01).与NC组相比,VD组绝对潜伏期波Ⅲ延迟.与NC组相比,AD组绝对潜伏期波I、波Ⅲ延迟,绝对波幅波I、波Ⅵ降低.VD组与AD组相比,AD组在绝对潜伏期波I、波Ⅲ,绝对波幅波I、波Ⅵ上明显改变.VD组ABR和波Ⅲ绝对波幅变化与其MMSE评分有关联.结论 ABR是评定老年痴呆患者大脑综合功能的辅助工具之一,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成人感音神经性聋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与听性脑干反应阈比较

    作者:赵春霞;郭明坤;王济生;谢洋

    方法.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