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 중국미용정형외과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040
  • 国内刊号: 21-15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56
  • 曾用名: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高景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颞部骨膜下剥离面中部提紧术

    作者:郑行跃;于红敏;王佳琦;宋业光

    目的 探讨一种经颞部矫正面中部老化征象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方法 经颞部头皮切口在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间剥离,下达颧弓,内达眶外侧缘.在颧弓上约2 cm,平行颧弓切开颞深筋膜浅层约 3 cm,在颞深筋膜浅层下剥离至颧弓上缘进入骨膜下剥离.松解面中部.将已充分活动的面中部全层组织上提,缝合固定于颞深筋膜表面.结果 自2000年以来,临床应用21例,术后效果满意,外观自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本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剥离层次深,耳前无切口,术后恢复快,效果自然,维持时间长的优点.选择合适的病例,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284例

    作者:马懿;闫品行;郭锋;张景涛;汪玉云;翟爽

    目的 探讨应用肿胀麻醉抽吸术治疗局限性肥胖的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 术前设计选择隐蔽切口,采用肿胀技术,负压为0.06 kPa,选择直径2.8~4.0 mm的钝头侧孔吸脂针,沿术前设计抽吸范围分层、隧道内、放射状抽吸脂肪.结果 本组284例患者,术后157例随访3~20个月,术区平整对称,切口瘢痕隐蔽细小,效果满意.结论 该方法麻醉效果彻底且作用时间较长,出血少,组织损伤小.正确的脂肪抽吸方法和精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血管移植技术在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元波;范金才;唐欣;焦鹏;刘立强;王黔;田佳;甘承

    目的 将血管移植皮瓣预制技术应用于常规的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从而提高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浅筋膜瓣,同时,在面颈部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组织腔隙内,适当固定,在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Ⅱ期手术,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将传统的面颈部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用于颜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1例,分别用于面部黑痣、血管瘤和面部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颞浅筋膜岛状瓣血管蒂长6.5~10.0 cm,筋膜瓣面积5.0 cm×5.0 cm~6.0 cm× 8.0 cm,面颈部扩张岛状皮瓣的面积为6.0 cm×8.0 cm~7.0 cm×17.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7例,另行植皮修复者4例.结论 血管移植技术和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传统的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提高了扩张皮瓣转移时的灵活性和皮瓣的利用率.

  • 供应动脉结扎结合铜丝网状留置治疗肢端动静脉畸形

    作者:袁斯明;姜会庆;汪军;洪志坚;欧阳天祥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肢端动静脉畸形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7例四肢末端动静脉畸形患者,行DSA检查明确动静脉畸形的血供类型.手术结扎或部分切除结扎动静脉畸形的供应动脉,并用直径约0.2 mm的铜丝反复穿刺、网状留置于动静脉瘘团中,术后7~9 d,拔出铜丝,挤出坏死物质,消毒换药,直至穿刺孔愈合.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畸形动脉搏动消失,表面皮肤温度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水肿 ,3周后水肿消退,瘤体萎缩,穿刺孔遗留点状瘢痕,基本不影响外观.随访观察6~12个月 ,未见复发.结论 本方法安全有效,是治疗肢端动静脉畸形的较好方法.

  • 脂肪组织再生的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作者:朱茗;高建华;鲁峰

    组织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组织工程为组织再生提供了有效途径,临床上软组织缺损的巨大需要,也促进了组织工程在脂肪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笔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Mesotherapy——中胚层疗法的药物应用进展(Ⅱ)

    作者:高景恒;白伶珉;王忠媛;王志军;张晨

    2006年笔者首次发表了中胚层疗法(Mesotherapy)--美容医学的新技术[1],此文复习了部分文献,阐述了中胚层疗法的历史背景、技术特征、发展和未来研究的相关解剖--筋膜系统等.

  • 血管紧张素Ⅱ和洛沙坦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陈艳清;李世荣;曹川;陈亮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和洛沙坦作用下,采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生成胶原的情况.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10-7~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合成胶原明显增多(P<0.05);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与胶原量呈正相关.洛沙坦在浓度为1×10-6~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量显著减少(P<0.05);且浓度与胶原生成量呈负相关.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大量的胶原;洛沙坦通过拮抗AT1后,抑制细胞增殖、胶原合成量显著减少,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在促使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T1的拮抗剂有望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三羟基异黄酮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

    作者:曹川;李世荣;陈艳清;冯智;刘剑毅;覃霞;李丹;戴霞

    目的 探讨5,7,4′-三羟基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三羟基异黄酮处理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25、50、100 μmol/L三组,以加DMSO溶剂为对照组,MTT法测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3 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胶原合成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检测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三羟基异黄酮能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100 μmol/L浓度组作用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三羟基异黄酮作用后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 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三羟基异黄酮能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活性,可能成为治疗瘢痕及纤维化疾病的有效药物.

  • 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鉴定与诱导分化

    作者:王肃生;冀航;梁刚;张志华

    目的 探讨鼠外周血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 从鼠外周血中分离获取EP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并在培养液中添加VEGF及bFGF,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流式细胞仪进行EPCs的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结果 培养3~4 d,可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14 d左右贴壁细胞呈条索状结构,贴壁细胞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结论 鼠外周血中含有EPCs,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

  • 外踝部皮动脉皮瓣解剖学的研究及分析

    作者:孟庆延;袁晶;修一平;官浩

    目的 进一步了解外踝部皮动脉的分布规律,为皮瓣的合理应用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24侧成人新鲜下肢,经股动脉行带色乳胶灌注,乳胶凝固成型后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碳素墨水灌注新鲜下肢,在外踝上、中、下部各取2.0 cm×2.0 cm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一块,石蜡包埋后,制成50 μm厚的连续组织切片,二甲苯透明后,5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层血管网分布.结果 腓动脉外踝上皮支出现率为100%,深筋膜穿出点位于外踝平面上(5.38±3.11) cm,穿出点动脉外径(1.14±0.33) mm.参与外踝血管网的主要血管有跗外侧动脉、足跟外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在光学显微镜下,皮肤和皮下组织中可见3层微血管网,各区之间微血管网无明显差异.结论 该皮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且浅表,吻合血管丰富,不损伤主要血管等优点,在修复足外侧远端皮肤缺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外踝 皮瓣 解剖
  • 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优化

    作者:陶凯;刘晓燕;梁久龙;黄威;王飏;王艳;李春艳

    目的 探索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佳条件.方法 人腹部皮下脂肪抽吸取材,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细胞,采用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细胞.比较了不同胶原酶浓度、胶原酶消化时间和血清浓度对于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不同效果.结果 采用0.5、1.0、1.5、2.0 mg/ml四种不同胶原酶浓度进行消化,发现在消化时间为1 h时,2.0 mg/ml组消化细胞总数多,活细胞比值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在消化时间为2 h时,消化细胞总数较1 h各组均增加,同时,1.0、1.5和2.0 mg/ml组消化细胞总数无统计学差异,活细胞比值1.0 mg/ml组和1.5 mg/ml组高.采用0、5%、10%、15%、20%五种不同血清浓度培养后发现,15%和20%组生长特性佳,明显优于另外三组.结论 对于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胶原酶浓度1.0 mg/ml、消化时间2h、血清浓度15%是佳的培养条件.

  • METH1基因截短体的构建及其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彭湃;张伟;鲁开化;韩岩;夏炜;易成刚

    目的 筛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METH1功能编码区基因片段,为进一步研究METH1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METH1三种基因截短体,分别构建相应的重组pcDNA 3.1真核表达载体,然后将其稳定转染入HUVEC细胞,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后,通过MTT及FCM法验证其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获得了能稳定表达的三种截短体,其中METH1-T2同METH1一样具有明显抑制HUVEC细胞增殖的作用,而METH1-T1、METH1-T3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不明显.结论 所获METH1-T2为功能活性区片段,可以替代METH1全长进行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研究.

  • 耳郭复合组织移植修复Tessier Ⅲ型面裂鼻畸形

    作者:代淑媛;梁俊刚;常磊

    我科自1990年以来,对6例Tessier Ⅲ型面裂采用耳郭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双侧鼻翼畸形,效果均较满意.

  • AFT彩光脱毛能量的选择

    作者:郄美芳;蒋国琪;王雅如;沈运航;杨艳;佟娜

    自1997年激光脱毛应用于临床以来,已被组织学研究证实激光的热效应,破坏毛囊的干细胞、毛囊及毛乳头,延缓毛发生长或使它失去再生长条件,从而达到永久性脱毛[1,2].

  • 氟芬那酸丁酯(布特)软膏联合雅漾舒缓系列治疗敏感性皮肤7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锎;表贞淑;李正刚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治疗的敏感性皮肤患者逐渐增多,其中存在多种原因,使众多爱美人士增添许多痛苦.许多患者发病后使用激素类药膏外用治疗,虽有短暂疗效但长期使用后易出现不良反应及停药后病情反复,后果不容忽视[1].自2006年3~10月,我们对70例敏感性皮肤病患者使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商品名:布特)联合雅漾舒缓系列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中胚层疗法——有广阔前景的医疗理论和技术

    作者:王炜

    1 发展无创和微创医疗技术是当今世界整形外科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类人群(正常的人群和"缺损"或畸形的人群)追求美的心理欲望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延伸,并特别期望整形外科医师能够应用无创和微创的方法,使求美的人容貌俊俏,体形健美,达到年轻而"长生不老"的目的.

  • 隆乳术后单侧乳房大量渗液1例

    作者:唐建兵;孙瑞霞;李勤;杨光成;程飚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1岁.因双侧乳腺发育欠佳,于2003年8月在我院行国产硅凝胶假体隆乳术.采用乳晕切口,于胸大肌下放置180 ml光面硅凝胶假体,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 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治疗头面部皮损的护理

    作者:翁玲玲

    头面部皮损包括:扁平疣、寻常疣、老年斑、老年角化症、黑痣、血管痣(瘤)、睑黄瘤、汗管瘤[1]等等.我们自2005年至2006年,采用CHR-ⅢD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武汉市春光医疗美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对头面部皮损进行了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老年求美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张晓萍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求美者日益增多.美容求美者的心理需求比较复杂,而作为一名老年求美者,他们的心理需求则更加不容忽视.因此,治疗前要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及有效的语言沟通.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美容整形外科
  • 中胚层疗法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王向义;钟纯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胚层及中胚层疗法形态学方面的资料分析,了解中胚层疗法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胚层疗法、中胚层、筋膜、间充质细胞等关键词,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中胚层是由上胚层细胞迁移进入上、下胚层间形成的,可分化为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软骨、肌、结缔组织、真皮等.中胚层疗法的实际注射层次是真皮和皮下组织,使药物作用于结缔组织中的某些靶细胞或神经,从而发挥作用.结论 中胚层疗法的形态基础主要是真皮和皮下组织及其内的细胞、神经、血管、淋巴管.

  • 穴位埋线结合中胚层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

    作者:刘宁;王琳;许婧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结合中胚层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方法 对78例患者行辨证分型的治疗原则,每种分型治疗两组穴位.将特定埋线针刺入穴位,达到一定深度(即中胚层),待局部有酸、胀、麻感后,将线埋入体内.两组穴位交替进行, 15 d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结果 78例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体重下降至标准体重的16例,显效4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78例患者治疗前平均体重82.24 kg,治疗后平均体重76.18 kg,平均减少6.06 kg.结论 穴位埋线与中胚层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明显,治疗次数少, 省时、经济、疗效好,作用持久,患者痛苦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 学术评价科学化有多难

    作者:陈家兴

    《中国青年报》6月13日报道,中科大党委书记郭传灰表示,我国学术界人才成长的环境宽严失当,该宽的地方不宽,该严的地方不严,到了比较浮躁、比较肤浅、比较浮夸的程度.

  • 重睑成形术结合眉埋线固定法治疗上睑皮肤松弛

    作者:张敬德;邢新;杨超

    目的 介绍一种埋线法固定眉,结合重睑成形术治疗中青年上睑皮肤松弛的手术方案.方法 应用3-0无损伤线皮内缝合,固定眉于眉骨骨膜上,再结合重睑成形术,去除上睑多余的皮肤,共治疗29例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结果 本组29例患者,术后Ⅰ期愈合.21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获得满意效果,上睑明显年轻化,无并发症.结论 重睑成形术结合眉埋线固定法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上睑年轻化治疗方案.

  • 口腔入路睑袋整形术

    作者:张海钟;陈鹏;常世民;姚玉胜;丛佳;朱凯

    目的 探讨对于睑袋隆起位于下1/3无须切除皮肤的中青年患者,采用口腔入路进行睑袋整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口腔上牙前庭沟切口,在骨膜下分离到眶下孔,保护眶下神经.从眶下神经两侧到眶下缘,打开眶隔,脂肪即膨出.10例患者20侧采用此方法,其中1例患者曾有下眼睑外伤史.2例患者曾行睑袋整形术,但睑袋处皮肤不平整,特别是靠近眶下缘处, 仍隆起而再次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睑袋均得到平复,下睑因未受到手术影响(不损伤下睑提肌),静态和动态时,与邻近组织和谐、自然.睑袋与眶下区皮肤自然过渡,而且平坦.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有5例眶下区麻木,3个月内全部恢复.有1例重度麻木,6个月后完全恢复.结论 本术式对于睑袋位于下1/3 的中青年患者,是一种不留皮肤瘢痕的较好选择.

  • 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美容外科学术大会纪要

    作者:柳大烈

    三月的广州,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一个近千人规模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大会在广州豪会的宾馆--东方宾馆召开,这就是2007年3月22日~24日隆重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美容外科学术大会".

  • 口唇及颏部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庆兰

    目的 探讨正常青年人口唇及颏部的形态特征和相关性.方法 观察19~21岁200例(男女各100例)汉族青年口唇和颏部的形态,用游标卡尺测量人中凹长、唇高、唇厚和颏部的长度及高度.结果 人中凹长:男(15.12±2.27) mm,女(14.89±2.31) mm ;上唇红厚:男(10.44±1.62) mm,女(9.19±1.42) mm;上唇高:男(22.76±2.92) mm ,女(21.35±2.00) mm;下唇红厚:男(10.13±1.36) mm,女(9.03±1.33) mm;唇下长度:男(9.36±1.95) mm,女(8.97±1.87) mm;下唇高:男(14.53±1.90) mm ,女(15.02±3.27) mm;颏部长度:男(28.97±3.69) mm,女(26.68±3.37) mm;颏高 :男(43.53±4.45) mm,女(43.31±3.63) mm.结论 男女两性间比较,上唇高、上唇红厚、下唇红厚和颏部长度,男性均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上唇红厚与人中凹长和上唇高呈相关,下唇高与下唇红厚和唇下长度呈相关, 颏高与唇下长度和颏部长度呈相关.其方程关系对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提供形态学基础.

    关键词: 口唇 颏部 活体测量
  • 自体耳软骨与硅胶假体联合隆鼻术

    作者:王丽妮;朱志祥;潘贰;张灵

    目的 探讨应用耳软骨加强鼻尖部自体组织的厚度,并与硅胶假体联合置入隆鼻的方法.方法 取适当的耳甲腔软骨雕刻成型,附在硅胶假体鼻尖部,置入鼻背筋膜下,进行隆鼻.结果 本组患者39例,其中2例术后1周出现假体偏斜,1个月后自然好转;1例术后 6个月假体鼻根部活动并抬高,经再次手术后满意.余患者随访6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耳软骨可加强鼻尖部自体组织厚度,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隆鼻术可避免假体下滑、移位和外露等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膨体聚四氟乙烯鼻整形287例体会

    作者:金蓉;吴晓军;谈宇腾;姚萍;徐嵩涓;王颖

    目的 介绍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行鼻整形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于鼻小柱处行"V-Y"入路,收拢穹窿,妥善处理鼻翼软骨,将修剪好的ePTFE假体置入鼻背部,同时重塑鼻尖和鼻孔的形态 .结果 本组287例患者,随访其中的233例患者1~8年,除2例患者因感染将假体取出,5例患者行再次补充修整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ePTFE作为鼻整形材料,术后不透光、较稳固,鼻外形的弧度接近自然 ,是比较理想的鼻整形材料.

  • 鼻唇沟皮瓣在鼻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郭澍;韩思源;卢利;王绪凯;王玉新

    目的 探讨鼻唇缺损修复重建的一种方法 ,评价鼻唇沟瓣修复鼻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其鼻唇部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背、鼻尖、鼻翼、鼻面沟、上唇及下唇等 ,大缺损面积约3.5 cm×4.5 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1.5 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长宽比例不超过3:1.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 ,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痛觉及温度觉存在.鼻唇沟瓣取材方便,供区瘢痕隐蔽,畸形不明显.结论 鼻唇沟皮瓣是鼻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之一.

  • 鼻尖的类型和手术设计

    作者:张旭东;汪立川;葛红;高红云

    目的 探讨适合国人的鼻尖分类体系,并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案.方法 根据鼻的形态差异,将鼻尖分为5型,即前伸型、后缩型、低垂型、肥大型和混合型,综合应用切除、缝合和填充移植物的手术方法行鼻尖修整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1028例患者,术后鼻孔不对称10例,7例经再次手术后满意;线结反应3例;移植物从切口突出1例.随访973 例患者3周至7年,效果满意.结论 鼻尖分类体系能够指导手术设计和操作,并获得稳定、满意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 鼻成形术 鼻尖 分类
  • 唇黏膜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余顺停;张辉;刘宝纯

    目的 通过唇红黏膜和唇口腔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对比研究,探讨唇裂整复术中唇黏膜修复的基本原则.方法 选择5 6例单侧唇裂患者,年龄在1.5个月至10岁.术前拍摄唇部放大实像,记录形态学特征. 切取唇裂手术中修剪掉的唇红及唇黏膜,石蜡包埋,HE染色,连续切片后对比观察.56例患者中,10例采用传统修复方法,46例采用健患侧唇黏膜红线连续的修复方法. 结果唇红黏膜色泽较暗红、干燥,且具有无数条垂直于红唇缘走行的黏膜纹.唇口腔黏膜则色泽粉红、湿润,较为平整.唇红黏膜与唇口腔黏膜交界处存在一条较为明显的分界线.唇红黏膜上皮棘层及固有层较薄,固有层内毛细血管丰富,唇口腔黏膜则黏膜下层较厚,内含大量腺体.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传统修复方法的10 例患者唇黏膜色泽深浅不一,干湿不均,唇红黏膜与唇口腔黏膜相混杂,黏膜纹走行紊乱. 采用本研究方法修复的46例术后唇黏膜红线健患侧间连续性好,唇红黏膜与唇口腔黏膜无交杂,唇黏膜纹健患侧相互平行.结论 唇红黏膜和唇口腔黏膜在形态学及组织学上具有显著差异.唇裂手术中唇黏膜部的修复应以相同组织结构的组织对位缝合为原则,并保持健患侧红线相连续,同时裂隙两侧唇黏膜皱纹应相互平行才能达到美学修复.

    关键词: 唇黏膜 唇裂 修复
  • 岛状皮瓣修复瘢痕性睑外翻

    作者:李勤;柳大烈;齐向东;余文林;刘永波;程飚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与颞浅动脉蒂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在修复瘢痕性睑外翻中的应用,提高睑外翻矫正后所致皮肤缺损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 自1998年2月以来,对18例瘢痕性睑外翻, 采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旋转180°移位修复13例,皮瓣大面积2.7 cm×3.6 cm; 采用颞浅动脉蒂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经面部皮下隧道转移修复5例,皮瓣大面积 3.1 cm×5.4 cm.结果 1例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对症处理后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Ⅱ期植皮后治愈,其余17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睑外翻矫正,皮瓣颜色、质地与眼周皮肤相近,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 根据睑外翻程度,可制备颞部岛状皮瓣或耳后岛状皮瓣转移.前者适用于修复较小面积的皮肤缺损,后者适用于修复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

  • 乳腺三角瓣交叉支撑法矫治乳头内陷

    作者:呙连胜;谷琪;唐红梅;周信荣

    目的 介绍一种矫治乳头内陷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乳头基底部乳腺组织三角瓣,交叉缝合支撑乳头基底 ,防止乳头内陷,保持乳头外凸形态.结果 应用本方法矫治乳头内陷13例24侧,效果满意.随访2~8个月,乳头功能正常,外形、高度均理想,无回缩.结论 本方法简单安全,效果持久,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腹部创面

    作者:徐学武;杨大平;郭铁芳;韩雪峰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腹部创面的方法.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对9例腹部创面,其中3例伴腹壁缺损的患者,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本组9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外形良好, 均无腹壁疝和腹内疝的发生.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腹部创面合理、可靠的新方法,手术简单,易于普及推广.

  • 游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晓燕;陶凯;黄威;李万同;王飏;时杰;邱涛;宋起滨

    目的 采用游离穿支皮瓣进行体表瘢痕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探索穿支皮瓣应用的方法、技巧和有效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施行6例游离穿支皮瓣移植,均用于瘢痕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 .其中,应用上臂内侧血管穿支3例,应用股前外侧血管穿支3例.修复面部3例,下肢3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质地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穿支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体表组织缺损,并减少供区的并发症,是体表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

  • 囊状物体内置入引导器的应用

    作者:程野;胡娇迪;徐兰兰

    囊状假体隆乳术及软组织扩张器的置入术是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手术.根据置入假体内容物半流体或流体的物理特性,设计、制造类似流沙漏斗及钢水流槽的装置,来引导、加速囊状物的体内置入过程.为此,笔者设计制作了系列引导器械.自1999年起,应用于临床,现将两种行之有效的器械介绍如下.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