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 중국미용정형외과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040
  • 国内刊号: 21-15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56
  • 曾用名: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高景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严重感染创面的修复

    作者:江华;张盈帆;孙美庆;章建林;袁相斌;赵耀忠;朱晓海;刘安堂

    目的 探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15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创面严重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换药后均行两次清创手术,首先采用异体皮片移植暂时覆盖创面,再行自体皮肤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自体的皮肤和皮瓣移植后均完全成活,创面修复良好.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8 d.结论 两次彻底清创和异体皮片移植暂时覆盖创面是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严重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在隆乳术中的应用

    作者:冯辉利;艾玉峰;谷斌;郭晓进;高亮;袁纯新

    目的 总结应用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行假体隆乳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对106例求美者应用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行假体隆乳手术,并对手术方法及术后1~18个月的随访进行了总结.结果 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易于假体置入,手术操作灵活方便;术后乳晕部的剥离范围内感觉障碍较轻微,乳头感觉良好,切口瘢痕较隐蔽.结论 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的假体隆乳术较传统乳晕缘切口有较多的优点,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自体耳软骨移植79例鼻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柯;陈志鹏;杨志祥

    目的 探讨自体耳软骨移植鼻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外鼻短小,鼻尖低平、肥大钝圆,以及部分隆鼻术后效果不佳的国人,在隆鼻的同时切除鼻翼大软骨外侧脚的上外侧部,并水平褥式缝合,将鼻翼大软骨内侧脚缝合,以缩小鼻小柱宽度及延长鼻小柱;切取自体耳软骨,用以抬高及延长鼻尖.结果 对本组79例求美者进行了3~18个月的随访,效果稳定,无并发症及继发畸形的发生.结论 自体耳软骨移植鼻成形术其方法较好,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江华;胡琼华

    病理性瘢痕一直是整形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难题,是真皮组织过度增生及细胞基质成分大量沉积的结果,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并影响外观与功能的异常增生,也称为异常瘢痕.临床上分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及瘢痕疙瘩(keloid, K),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现从基因治疗的角度出发,探讨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 皮瓣静脉危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永刚;范金财

    静脉淤血是各种皮瓣移植或组织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由于皮瓣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瓣外观肿胀、呈紫色的临床现象;从病理的角度解释,是由于皮瓣的静脉回流血液较动脉输入的少所致.如果静脉淤血未被及时纠正,就会危及皮瓣的成活,称为皮瓣的静脉危象.

  • 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法修复兔下颌骨缺损

    作者:王飏;王智明;伍锦华;艾玉峰;刘晓燕;李万同;张力平;邱涛

    目的 探索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织工程法及BMSCs与PHB的复合支架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BMSCs,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利用微载体将其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增后接种于聚羟基丁酸酯(PHB)支架上,以修复兔的下颌骨缺损区,此为实验A组;以未对缺损区进行修复为对照B组;以单纯PHB修复缺损区为对照C组.分别于修复术后第3、8、14、42、84天处死每组兔2只,对缺损区行组织学检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X线摄片.结果 第84天,A组的大部分修复材料被骨性组织取代;B组的缺损区未修复;A组修复骨缺损的效率较C组高.结论 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应用微载体技术可以成功地进行BMSCs的培养和快速扩增,能满足骨组织工程的需要;PHB可以作为一种组织工程材料修复骨缺损.

  • 应用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

    作者:蔡霞;高学军;孙文娟;唐胜建

    目的 探讨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皮肤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利用自制的胶原蛋白制成胶原凝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复合人工皮肤;采用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复合人工皮肤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HE染色可见,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阳性,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 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凝胶支架上,气-液界面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正常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 皮肤的极限扩张率及其超微结构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仇树林;汪洋;张培培;李兵;韩胜

    目的 探讨皮肤的极限扩张率及极限扩张后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征,以进一步优化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方法 以6只白色小家猪作为实验动物,制作重叠扩张术的极限扩张和常规扩张动物模型,切取两种扩张皮肤的组织进行测量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极限扩张后皮肤扩张率为(508.91±82.99)%,常规扩张后皮肤扩张率为(110.86±14.6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极限扩张后真皮中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并可见坏死灶散在分布.结论 采用极限扩张术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须避免扩张皮肤出现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的病理性改变.

  • 氮酮对氢醌二乙酸酯皮肤渗透作用的影响

    作者:吴正平;雷波;刘素鹏;晏莉

    目的 探索氮酮对氢醌二乙酸酯皮肤渗透作用的影响,并拟定氮酮的佳浓度.方法 采用离体鼠皮及皮肤渗透扩散装置,将不同浓度的氮酮+氢醌二乙酸酯的复合霜剂(实验组)及单纯的氢醌二乙酸酯(对照组)对鼠皮进行渗透,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渗透后不同时间的氢醌二乙酸酯的浓度,计算渗透率,并观察氮酮的佳浓度.结果 将实验组(含1.00%、2.00%、3.00%氮酮)渗透率与对照组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氮酮的佳浓度为(1.92±0.12)%.结论 氮酮能促进氢醌二乙酸酯对皮肤的渗透作用,并以1.90%为佳.

  • 安氏Ⅰ类露龈笑患者牙颌面软硬组织形态特征的研究

    作者:曾韶华;李强;林有籁;刘月华

    目的 研究安氏Ⅰ类露龈笑患者牙颌面软、硬组织的形态特征,为临床上制订正畸美容与正颌外科治疗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安氏Ⅰ类、骨性Ⅰ类的22例露龈笑患者(露龈组)和40例无露龈笑错(牙合)患者(对照组),年龄12~20岁.测量两组患者的12项口唇软组织参数,并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9项牙颌面软、硬组织参数;在模型上测量3项牙性参数.采用t检验及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与微笑露龈畸形相关的因素.结果 与微笑露龈畸形相关的主要因素:口周软组织的活动度过大,上颌中切牙临床牙冠过短,上颌骨前突以及上牙槽骨的垂直向过度向下发育.结论 微笑露龈畸形与牙齿、颌骨及面部软组织结构异常等多种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 软组织扩张中扩张囊内外的细菌学分析

    作者:张卓男;范金财;杜水果;赵永刚;乌丽;何晶晶;林雨;王晓东

    目的 研究软组织扩张术患者扩张囊内、外的细菌数量及种类,为临床上防治扩张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采集33例扩张术患者的51枚扩张囊内、外的液体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 扩张囊内、外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92%(2枚)、17.65%(9枚),囊外阳性率显著高于囊内(P<0.05),囊内、外细菌的检出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4).细菌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均敏感.33例患者(51枚)中,有10例患者(10枚)检出细菌,仅有1例患者(1枚)出现临床感染症状,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严格消毒后进行穿刺注水导致感染的几率很低,而感染后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治疗的关键.

  • 微创帽状腱膜及SMAS筋膜双重悬吊的全面部除皱术

    作者:陈立财

    全面部除皱术是一种常见的美容外科手术.传统的术式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期长,耳屏前留有瘢痕,而且术中及术后痛苦较明显.笔者自1997年4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微创帽状腱膜及SMAS筋膜双重悬吊的方法,对1086例患者行全面部除皱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皮瓣移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李军辉;邢新

    皮瓣移植技术作为一种修残补缺的手段,是修复重建和整形外科医师对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1].20世纪50年代以前,移植皮瓣的类型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50~60年代,有较多的肌瓣和轴型皮瓣移植术的报道;70年代,随着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开展,出现了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80年代,有了逆行岛状皮瓣、筋膜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静脉皮瓣和预构皮瓣等移植术的报道;90年代,又出现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穿支皮瓣移植术等[2].

  • 保留皮肤的腋臭去除术

    作者:胡启翔;张晨;王建军;张健

    近年来,治疗腋臭的方法较多[1-4],但效果不都十分理想.笔者于2004年3月以来,在病理组织学结果的指导下,对100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梭形切除腋部皮肤和保留腋部皮肤的腋臭去除术,并进行术后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 上睑皮肤松弛手术方法的体会

    作者:仲祥西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睑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弛下垂,老年患者往往还伴有眉下垂.笔者所在科室自2000年6月至2006年2月,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的程度,实施针对性的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微切口真皮下剪切法治疗腋臭

    作者:杨云霞

    笔者自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微切口真皮下剪切法治疗腋臭(以下简称剪切法)患者,效果较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20例,男性26例、女性94例,年龄15~46岁.其中未经治疗者105例,曾用药物治疗者5例、激光治疗者8例、行小切口吸刮术后复发者2例.

  • METH1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表达及对报告基因激活作用的检测

    作者:彭湃;张伟;鲁开化;张阳;宋保强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METH1的cDNA片段在酵母双杂交中的表达及检测其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为进一步明确METH1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3,经PCR扩增子METH1的cDNA片段,分别克隆入pUC19质粒,经测序正确后,再分别亚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中.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AH109,检测其表达产物在酵母细胞中对报告基因的激活作用.结果 成功获得METH1的cDNA片段,该片段所表达的蛋白对酵母菌AH109无毒性,且对报告基因无激活作用.结论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METH1蛋白活性区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表达产物,可作为诱饵蛋白进行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研究.

  • 瘢痕疙瘩家系p53基因高发突变区基因突变检测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晓军;高建华;李学雷;刘永波;冯传波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家系样本中有无p53基因高发突变区的基因(外显子4-8)突变以及与瘢痕疙瘩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及基因测序技术,以家系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皮肤、外周静脉血为研究对象.以家系中外来正常成员外周静脉血为正常对照,检测p53基因外显子4-8的基因序列.结果 所有被检测样本的p53基因外显子4-8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瘢痕疙瘩家系样本中,p53基因突变与散发性瘢痕疙瘩患者的p53基因突变有很大的区别.提示p53基因可能与瘢痕疙瘩家系的发病无关.

  • 粘着斑激酶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傅敏刚;平萍;范志宏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运用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测定HSFB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B)中的FAK、整合素α1、转化生长因子受体1(TGF-βR1)及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同时将HSFB分别用抗FAK、整合素α1、TGF-βR1及α-SMA抗体进行阻断培养,并测定培养前后整合素α1、TGF-βR1、α-SMA及FAK的表达.结果 与NSFB相比,HSFB中的FAK、整合素α1、TGF-βR1、α-SMA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分别用抗整合素α1、TGF-βR1、α-SMA抗体进行阻断培养后,HSFB中的FAK表达下降(P<0.01);阻断FAK表达也可分别导致了整合素α1、TGF-βR1、α-SMA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 FAK对整合素α1、TGF-βR1及α-SMA的蛋白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减少FAK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可能是抑制瘢痕增生、软化瘢痕的新途径.

  • 从培育创新性思维做起

    作者:李俭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完善创新体制、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人才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努力形成尊崇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怎样才能具有创新精神、获得创新能力呢?这不妨从培育创新性思维做起.

  • 学科建设组与医学美学学组"学科建设研究座谈会"纪要

    作者:胡骄平

    根据张其亮、赵永耀等专家的提议,本分会"学科建设组"和"医学美学学组",于2007年1月26日在湖南省长沙市联合召开"学科建设研究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两组"部分成员及在湘部分专家学者等15人.

  • 阴囊皮瓣修复阴茎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龙道畴;吴小蔚;余墨声;罗定安;王松山;朱辉

    目的 探讨阴囊皮瓣修复阴茎大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由不同原因引起阴茎缺损的17例患者,采用阴囊皮瓣进行修复.在阴囊根部两侧阴囊前动脉之间的无血管区剥离一腔隙,将延长后的阴茎海绵体经腔隙转移至阴囊皮瓣的下方,以包绕海绵体创面,皮瓣缝合后瘢痕在阴茎腹侧.结果 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患者1~9年,未出现皮瓣坏死现象,阴茎的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阴囊皮瓣的血运丰富、组织柔软、弹性好、伸缩性强,而且此手术切口隐蔽,是修复阴茎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 拮抗选择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宝华;夏炜;郭树忠;彭湃

    目的 探讨E-、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健康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平均分成三组,在其腹部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模型后,分别应用生理盐水,E-、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观察皮瓣成活面积及组织改变.结果 应用后7 d皮瓣成活面积: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8.3±19.60)%;E-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组为(54.38±40.49)%;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组为(83.75±17.87)%.组织学观察:生理盐水对照组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组织肿胀、部分皮肤组织坏死;E-、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组炎症反应明显轻,坏死组织少,而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组的效果尤为明显.结论 E-、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皮瓣的损伤,从而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的成活面积.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作者:彭丽霞;李利平;李勤;杨光成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在其背部制作随意皮瓣后,分别在皮瓣的皮下注射0.25 ml(0.1 IU/kg)的rhGH(实验组)和0.25 ml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两组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并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实验组的皮瓣成活率及皮瓣的中段、远段的血管密度和VEGF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皮瓣血管的再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rhGH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皮瓣血管的生成,提高随意皮瓣成活的面积.

  • 菱形皮瓣张力小化原则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斌;蔡景龙

    目的 评价菱形皮瓣张力小化原则的临床应用特点及修复不同部位皮肤缺损的术后效果.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5年6月,应用菱形皮瓣修复面、躯干及四肢部的皮肤缺损患者17例.根据各部位的不同情况,应用张力小化原则设计菱形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结果 术后随访17例患者1个月至3年,皮瓣全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修复的外形满意.结论 菱形皮瓣张力小化原则的修复方法是优化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菱形皮瓣 张力 瘢痕
  • 改良旋转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凤山;李虎;董继英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旋转皮瓣在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在23例患者的头面或四肢部皮肤缺损的附近,设计改良旋转皮瓣,即在逆切切口的对应处再做一"Z"字切口,周边剥离后行皮瓣旋转修复缺损,供区行"Z"字交叉缝合.结果 23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其中的16例患者3~19个月,术区平整,切口瘢痕不明显,功能无影响,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改良旋转皮瓣修复面积为1.8 cm×2.0 cm~5.0 cm×6.0 cm、近似圆形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便易行,术后效果较好.

  • 新型多孔PLGA/HA复合支架体外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士杰;裴庆国;潘可风;蒋欣泉;张秀丽

    目的 研究新型多孔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PLGA/HA)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 采用贴壁法对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体外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与实验A组(含5%HA的PLGA/HA),实验B组(含10%HA的PLGA/HA)及对照C组(仅含PLGA)分别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通过定性及定量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验证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兔BMSCs在每组材料的表面均能生长,经体外诱导后在支架材料的表面形成钙结节,A、B组细胞的粘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C组(P<0.05),A、B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兔BMSCs与新型多孔PLGA/HA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兔颌骨缺损的骨密度分析

    作者:富建明;刘丹妞;孙海燕;苗波;吕奎龙

    目的 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24只健康的中国哈尔滨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下颌骨体部制作面积为1.5 cm×1.5 cm的骨缺损,实验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于修复后第1、4、8、12周分别处死,X线拍片,采用图像分析处理程序进行骨密度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骨缺损修复后,实验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与正常的骨密度接近并趋于稳定;对照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骨成熟较快,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 国人配戴冰晶石玻璃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红;张嘉声;陈芳;刘淑芳;李沁

    目的 探讨国人配戴德国的冰晶石玻璃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眼球摘除、义眼台置入、眼球萎缩的患者进行冰晶石玻璃义眼个性化配制,并随访其中的18例患者1年,主要了解义眼的活动度、有无刺激症状、取戴是否方便以及双眼的对称性等配戴后情况.结果 24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眶脂肪严重萎缩配戴后眶部凹陷未完全矫正外,余者对配戴后即刻的患眼外观及双眼的对称性均感满意;随访的18例患者对义眼的感觉舒适,且未出现刺激、结膜充血、水肿等症状,取戴方便,活动度良好,外观明显改善,双眼对称性良好;其中有6例患者对在萎缩的眼球上直接配戴的义眼感觉良好.结论 冰晶石玻璃的化学性质稳定,是制作义眼良好的天然材料;冰晶石玻璃义眼适合国人配戴,尤其适合于眼球萎缩的患者,可直接配戴,无须行眼球摘除或结膜遮盖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中日美容外科学术交流的发展及东方美容外科大会的由来——中、日、韩美容外科学术交流纪实

    作者:董帆;王冀耕

    我国著名的整形外科权威张涤生院士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美容外科是整形外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进入21世纪,卫生部门将现代医学美容单列为医疗美容科,与内科、外科等一类科目相并列.医疗美容科包括四个分科: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中医美容科,其中美容外科占据首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美容外科也在医疗美容服务行业中飞速发展,各地纷纷在医院增设科室或独立开设机构,每天开展的诊治手术几乎均为美容外科手术,数量急剧上升.充分说明我国已形成了美容外科蓬勃兴旺的态势.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