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 중국미용정형외과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040
  • 国内刊号: 21-15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56
  • 曾用名: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高景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璐;范巨峰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阐明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通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9例增生性瘢痕和9例正常皮肤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含量与分布,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用 ImageJ 软件处理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分别获得正常皮肤组织与增生性瘢痕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平均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免疫组化、共聚焦显微镜及 ImageJ 软件3种方法,定量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结果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正常组织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及分布有所差别。通过分析荧光免疫组化图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平均荧光强度发现:①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量较正常皮肤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②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中,均有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表明α-平滑肌肌动蛋白对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一定意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无明的显统计学意义。

  • 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疗法预防兔耳瘢痕增生的初步探讨

    作者:胡丽;李昕;黄惠真;李伟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108个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激光组、单纯5-氨基酮戊酸组及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组。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组在局部注射5-氨基酮戊酸后5 h 行半导体激光照射,波长635 nm,功率密度100 mW/cm2,照射20 min。治疗后观察3周瘢痕的生长情况,测量瘢痕厚度及红斑指数,取材后行 HE 染色,观察真皮层厚度的变化,计算各组瘢痕增生指数, Masson 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排列情况,TUNEL 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组瘢痕厚度与红斑指数较其他3组均降低(P <0.05);真皮层厚度明显变薄,瘢痕增生指数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P <0.05);Masson 染色显示,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组真皮层内胶原纤维较其他3组减少,且排列整齐有序;TUNEL 染色显示,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组成纤维细胞凋亡数量较其他3组明显增多(P <0.05)。结论应用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可以预防兔耳瘢痕增生。

  • HER-2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蛋白表达、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福生;肖明明;徐绍年;杜振广;王亮;黄海;景士兵

    目的:检测恶性黑色素瘤中 HER2的蛋白表达、基因扩增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芯片为材料,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PV9000二步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HER2蛋白在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中的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 HER2蛋白在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9%、25.0%,扩增阳性率分别为75.0%、3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0,P=0);在恶性黑色素瘤中 HER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HER2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将其作为判断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 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刘杏杰;郝自宝

    颧骨参与眶壁的构成,与额骨、颞骨、上颌骨、蝶骨相连,其质地较硬,受到外力后易合并邻近骨骨折,因此,称为颧骨复合体骨折,又称眶颧复合体骨折、颧上颌复合体骨折[1]。由于颧面部复杂的解剖关系,骨折后会导致明显的面部畸形、眼球内陷、张口困难、咬牙合错乱、复视、上唇麻木等[2]。目前,颧骨骨折治疗的手术入路主要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及附加小切口。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5-2012年收治的53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手术方法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 肩背韧带样纤维瘤病误诊为瘢痕疙瘩一例报告及文献分析

    作者:王晨超;郭澍;王玉新;王迪;张乐;孙强

    韧带样纤维瘤病是一种源于肌肉间结缔组织纤维母细胞罕见的纤维组织肿瘤,具有局部浸润和术后易复发的生物学特性,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1-2]。2013年11月,我科收治1例肩背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 浅谈临床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

    作者:刘红阳

    医院要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1]。临床学科带头人是医院的核心力量。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所在。

  • 改良背阔肌肌皮瓣游离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盛辉;田恒进;靖树林;王志勇;张治家;李德保

    目的:探讨应用胸背动脉外侧支供血的改良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胸背动脉外侧支供血改良背阔肌肌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利用胸背血管的外侧支供血带少许肌袖,皮瓣解剖时保留胸背神经的主干及内侧支,皮瓣面积15.0 cm×8.0 cm~22.0 cm×12.0 cm。结果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胫前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后2 h 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创口Ⅰ期愈合。背部供区植皮创面4例Ⅰ期愈合,3例边缘部分皮片坏死,经换药治愈。对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与功能均较满意。结论利用胸背动脉外侧支供血改良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局部角形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翁晓娟;李小静;宁金龙;李心怡

    目的:探讨局部角形穿支皮瓣在修复全身各处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26例患者。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13.0 cm×13.0 cm,根据缺损面积形状在其邻近周围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穿支血管,设计不同大小的角形穿支皮瓣带蒂转移,Ⅰ期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26例皮瓣均成活。10例面部切口均Ⅰ期成活,1例躯干供瓣区少许切口裂开,2例四肢皮瓣远端淤血,表皮剥脱均经短期内换药后愈合。结论局部角形穿支皮瓣带蒂转移可灵活应用于全身各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设计成角形易于旋转和推进,穿支血管可确保皮瓣的成活率,在修复局部软组织缺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Meek 技术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中的早期应用

    作者:李宇飞;张瑛;张文俊;刘安堂;章建林;侯强;江华;朱晓海;赵成跃

    目的:探讨 Meek 技术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早期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外伤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10例,早期清创后,封闭负压吸引,敷料封闭创面;创面条件改善后用Meek 微型皮片移植治疗,观察皮片的成活率、创面的愈合时间、愈合后的瘢痕及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8个月,植皮成活良好,植皮区瘢痕较轻,供区愈合良好。结论 Meek 技术植皮可节省皮源、缩短手术时间、加快创面愈合、缩短病程和减轻愈合后的瘢痕。

  • 脂肪抽吸术后甲磺酸罗哌卡因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段婕;汪丽萍;程洪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术中应用甲磺酸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2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肿胀液中配入甲磺酸罗哌卡因,对照组在肿胀液中配入利多卡因。术后4、8、12、16、20、24、28、32、36、40 h,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呼吸、血压、心率及恶心呕吐的情况,患者得分大于8分时用止痛片止痛。结果脂肪抽吸术中加入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加入利多卡因的对照组。结论脂肪抽吸术中肿胀液配入甲磺酸罗哌卡因,术后能起到长效镇痛的效果。

  •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乳房再造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珩;邓娜;梁佐迪;刘炜炜;蔡大升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壁皮瓣乳腺癌患者乳房再造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横肌平面阻滞置管间断注射局部麻醉药术后镇痛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48 h 镇痛效果、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腹横肌平面阻滞组术后镇痛效果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相当,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却远低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结论腹壁皮瓣乳腺癌患者乳房再造术后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置管镇痛可提供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相当的镇痛效果,同时又具有传统术后镇痛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1540 nm 点阵激光辅以类人骨胶原敷料治疗痤疮后早期表浅凹陷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燕红;王玮蓁

    目的:观察1540 nm 点阵激光辅以类人骨胶原敷料治疗痤疮后表浅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择病程小于12个月,愈后留有表浅凹陷性瘢痕的痤疮患者60例,用1540点阵激光的各种不同治疗参数及能量进行治疗,激光治疗每次间隔1周,连续治疗4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使用类人骨胶原敷料,对照组使用无纺布纯净水面膜,激光术后即刻敷用15~20 min。每晚使用1次,每次15~20 min,连续使用5 d。结果实验组瘢痕治疗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斑治疗后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对保湿度、光滑度、满意度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540 nm 点阵激光无创伤,疼痛程度轻,术后不影响工作,辅以胶原蛋白敷料进行修复护理,无明显色素沉着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依从性好,适用于对疼痛敏感且无时间休息的患者。

  • 自体脂肪移植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忠志;杨盼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联合 A 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获取的自体脂肪颗粒填充于额部、颞部凹陷及泪沟、鼻唇沟畸形,术后1周行 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额横纹、眉间纹、鼻根横纹、鱼尾纹、口周细纹等,麻痹肥大的咬肌以修饰下面部轮廓。结果共对150例求美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联合 A 型肉毒毒素注射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面部年轻化美容方法。

  • 中国青年女性软组织侧貌特征研究

    作者:孙兆霞;梁丽

    目的:探讨正常青年女性侧貌软组织特征,建立符合侧貌美的青年女性侧面角度均值及各角度之间关系。方法选择72例2010-2012级在校汉族女学生,采用 FreeHand MX 软件对青年女学生面侧貌外部软组织角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鼻额角、鼻唇角及鼻尖角在 NoESR 与 E、ES、ESR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上唇倾角、颏沟倾角、∠Z 在 NoESR 与 E、ES、ESR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颏沟倾角在 E 与 ESR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Z 在 E 与 ES、ESR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面角在 NoESR 与 E、ES、ESR 之间无差异(P >0.05);面凸角、全面凸角在 NoESR 与 ES、ESR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面凸角在 NoESR 与 E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面凸角在NoESR 与 E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不同标准筛选出符合 ESR 标准青年女性面侧貌角度均值。结论①符合 ESR 标准的青年女性面侧貌特征协调,且面凸角、全面凸角与∠Z 存在正相关性;角度更符合审美,额与鼻唇颏的关系协调,都具有发缘点、软组织鼻尖点、软组织颏前点到耳屏中心距离相等的关系。②符合 NoESR、E、ES 标准的青年女性面侧貌特征以额、鼻、上唇、颏等位置变化多见。

  • 儿童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及愈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淑妍;师俊莉;刁建升;舒茂国;薛萍

    目的:评价手术坚强内固定在儿童下颌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下颌骨骨折患儿应用紧贴下颌下缘上方的小型钛板双皮质固定+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8例患儿下颌骨骨折均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骨折Ⅰ期愈合,面形、开口型均正常,张闭口活动正常,口内咬牙合关系良好,未见骨折部位恒牙萌出异常,患儿无不良反应。结论儿童下颌骨骨折采用紧贴下颌下缘上方的小型钛板双皮质坚固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固定术,避免了下颌骨张力带钛板固定对恒牙胚的损伤和下颌骨应力带的扭转,不影响颏顶弹性帽固定对下颌的制动。患儿早期即可进食和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下颌骨的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 自制内置牙垫抗压气管导管在颌面部美容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知园;王立超;陈雅菲

    目的:探讨一种带内固定装置的抗压气管导管(自制内置牙垫抗压气管导管)在颌面部美容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介绍自制内置牙垫抗压气管导管的制作及临床使用方法。选择216例 ASAⅠ、Ⅱ级颌面部美容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自制的内置牙垫组(A 组)和传统的外置牙垫组(B 组)。记录两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和拔管的时间,观察两组术中抗压气管导管向外滑脱移位、扭折以及术后局部皮肤黏膜红肿、咽喉痛、声嘶、喉或支气管痉挛、气管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 A 组较 B 组操作简便、局部刺激性小、导管向外滑脱移位风险小,两组间其他气管内插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差异。结论自制内置牙垫抗压气管导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对手术影响小,临床效果肯定,适宜在颌面部美容手术中应用。

  • 颧上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师俊莉;刘淑妍;薛萍;张曦;何林;舒茂国

    目的:回顾采用半冠状切口、睑下缘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以及局部小切口入路治疗颧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手术入路采用半冠状切口或局部小切口、睑下缘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直视下对其进行松解、复位、钛板固定,并评价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咬牙合关系及张口度好,面部形态对称良好。1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11例瘢痕明显,3例头额顶区疼痛、麻木,1例出现颞部凹陷,8例出现下睑淤血、结膜充血,1例下睑外翻,2例下睑凹陷。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及局部小切口、睑下缘切口及口内前庭切口是颧上颌骨骨折常用的手术入路,在熟练掌握手术入路及骨折固定原则的基础上,绝大多数的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术中应注重局部的解剖关系,掌握相关的固定原则,重视操作技巧,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咬肌神经口内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涛;李俊;张红;丁炯

    目的:进一步探讨从口内入路咬肌神经的解剖方式和毗邻关系特点,为临床行咬肌神经切断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甲醛固定12个月以上的12具成年尸头标本,从标本中部矢状劈开,共23侧,去除头面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咬肌,将咬肌下端止点自下颌骨剥离,在颧骨的咬肌前缘和后缘锯断颧骨,将咬肌瓣向后上翻转,显露咬肌间隙,精细分离咬肌神经干进入咬肌处和在肌肉内的走行,测量相应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咬肌神经在咬肌内侧,自颞肌腱后缘进入咬肌间隙后,在咬肌筋膜下走行,逐渐进入肌肉深层,走行约(8.86±3.07)mm 后,多数分为前后2支主干,并与咬肌血管伴行。咬肌神经自颞肌腱后缘穿出点到神经分叉点距离为:左侧(9.84±2.88)mm,右侧(7.88±3.08)mm;咬肌神经自颞肌腱后缘绕出点到咬肌颧骨附着点前缘距离为:左侧(56.14±3.33)mm,右侧(56.23±4.35)mm;咬肌神经自颞肌腱后缘绕出点到下颌切迹低点距离为:左侧(12.70±2.51)mm,右侧(11.30±3.31)mm;咬肌神经绕出颞肌腱点距下颌支前缘凹陷处距离为:左侧(38.09±5.00)mm,右侧(36.48±5.32)mm。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左侧和右侧咬肌神经与各解剖点的距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咬肌神经走行较稳定,周围有典型的解剖标记,口内入路显露咬肌神经可行,可以设计口内入路咬肌神经切断手术。

  • 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作者:张晨;葛春颖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仅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0.5%~3.0%[1]。由于 ALCL 是淋巴瘤而非乳腺肿瘤,因此,极少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1990年初,为了减少包膜挛缩的发生,出现了一种由聚氨酯涂层的新型乳房假体。但同时,人们也担心聚氨酯可能释放致癌物质2,4甲苯二胺。乳房假体是否会导致恶性肿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95年,M Duvic 等报道了3例与乳房假体相关的皮肤型 T 细胞淋巴瘤。1997年,JA Keech 和 BJ Creech 首次报道在乳房假体包囊上发现了 ALCL。随后,Gaudet等[2-4]也相继报道了与植入乳房假体相关的 ALCL。2011年1月,FAD 根据全球范围34例 ALCL 患者置入乳房假体的个案分析,发布了置入乳房假体可能与 ALCL 相关的信息[5]。此后,乳房假体相关的 ALCL 逐渐受到整形外科领域的关注[6-11]。鉴于国内期刊尚未见此方面的报道,笔者现综述如下。

  • 眶区老化机制研究浅析

    作者:韦昕;杨柠泽;王志军;范元涛;李春财

    眼眶区域以眼部为中心,包括周边的部分结构和器官,往往是面部老化显著的部位。依据解剖和功能特点,美容解剖学可将眶区定义为四周以眶缘为界的区域,即眉区、上睑区、颞区、下睑区和颧区,其老化表现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可归结为皮肤质地的改变,皱纹和沟壑的出现及增多,以及软组织和骨骼容量、形态、位置的动态变化。随着面部解剖学研究和对面部衰老变化认识的发展,面部年轻化手术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对眶区老化的形态学表现和相关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脂肪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刚强;刘毅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由 PA Zuk 等在2002年首先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种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形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可以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脂肪细胞等不同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1]。因其具有来源充足、取材方便、无伦理争议的优势,近年来,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笔者以 ADSCs 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启事

    作者:《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社》

    关键词:
  • 本期信晟杯优秀论文推荐文章

    作者:

    1.带蒂穿支皮瓣临床相关应用之浅见(李小静);2.中国青年女性软组织侧貌特征研究(孙兆霞)。

  • 带蒂穿支皮瓣临床相关应用之浅见

    作者:李小静

    穿支皮瓣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动脉和穿静脉)供血的轴型皮瓣。其特征是以穿支血管为蒂,无论其来源于肌肉还是肌间隔,术中需解剖游离出穿支血管,即直接供养皮瓣的血管蒂,而不带上深部主干血管。1989年,I Koshima 和 S Soeda 首先报道的肌皮穿支血管蒂皮瓣作吻合移植修复腹股沟部缺损和舌缺损,自此穿支血管又与吻合移植皮瓣联系紧密。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