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 중국미용정형외과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040
  • 国内刊号: 21-15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56
  • 曾用名: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高景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点式勾除术联合电凝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作者:贾琪;吴丹明;王成刚;刚清伟

    目的 探讨采用点式勾除术联合电凝闭合术治疗下肢大、小隐静脉混合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56条患肢)原发性下肢大、小隐静脉混合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点式勾除术处理小隐静脉主干及粗大的曲张静脉团,采用电凝闭合术处理其余细小的曲张静脉.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住院4.5d.治疗后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点式勾除术联合电凝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瘢痕小、不额外增加手术费用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美容治疗方法.

  • 游离足内侧皮瓣在复杂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常鹏;梁久龙;时杰;郭冰玉;张宇;回蔷;陶凯;刘晓燕

    目的 观察足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复杂手部缺损患者,体表标记足内侧皮瓣的形状及大小,解剖出供养皮肤动静脉,游离移植于手部与受区血管吻合.结果 本组共11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臃肿的皮瓣一般在术后3~6个月逐渐平整.结论 足内侧皮瓣供区隐蔽,创伤小,皮肤质地与手掌及指腹相似,是修复复杂手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

  • 一种新型射频在面颊部除皱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明;黄金龙;陈刚;刘育凤;闻可;陈晓东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双极射频在面部皮肤提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对40例皮肤松弛或伴面部脂肪堆积患者使用一种侵入性的双极射频,于皮下脂肪浅层处加热,行溶脂、凝结小血管,以促进皮肤胶原的再生.结果 术后术区无明显渗血,1周左右逐渐消肿,3个月效果明显,表现为皮下脂肪层明显变薄,皮肤平整收紧明显.结论 此射频技术是一种创伤较小、恢复较快、疗效良好的紧肤、除皱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在创伤和整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爱华;姚庆君;涂增烽;卢宁;李培林;李柏

    目的 比较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方法在伤口愈合和愈后遗留瘢痕上的差异.方法 对接受无菌整形手术(150例)及急诊创伤缝合伤口的患者(150例)分别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缝合,即皮下浅筋膜及真皮深层行特殊的垂直褥式缝合,真皮层应用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行连续皮内缝合,用7-0尼龙线“梯形”缝合外层皮肤;另一组采用传统的美容缝合方法,即皮下垂直褥式缝合,皮内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外层皮肤对合.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应用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的患者,其伤口愈合后瘢痕呈细线形,瘢痕宽度小于采用传统美容缝合方法的患者(P<0.05).结论 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虽然和传统的方法在伤口愈合上无明显区别,但在愈后瘢痕遗留及美观性上有很大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等离子激光在面部溶脂紧肤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闯;黎冻;周翔;莫海雁

    目的 探讨等离子激光在面部溶脂、紧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面部脂肪臃肿堆积合并皮肤软组织松弛的患者,用意大利Plasma激光溶脂机进行激光溶脂手术,同时采用光纤在皮肤真皮深层下方与皮下浅筋膜浅层之间的层面均匀加热皮肤,刺激胶原纤维增生.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主观效果评定和客观测量值来判定效果.结果 本组20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失访,其中1例术后出现左侧口角轻度歪斜,经药物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患者组和医师组评估的显效率分别为90%和95%.术前和术后3个月面部脂肪厚度分别为(2.125 ±0.239) cm和(1.567 ±0.124) cm(P<0.01),面部标记点之间距离分别为(12.250 ±0.903) cm和(11.035±0.779) cm(P<0.01).结论 等离子激光溶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溶脂、紧肤方法,可以对面部局部臃肿堆积的脂肪进行溶解,并对局部轮廓进行雕塑,同时通过热刺激使真皮弹力胶原纤维增生,使局部皮肤提升,收紧.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存活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流畅;马桂娥

    1 背景介绍1893年F Neuber首次提出自体脂肪移植,脂肪移植作为一种自体填充材料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先天畸形、创伤等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被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和其他相关领域[1].由于脂肪组织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再生修复作用,因此脂肪注射也被用于瘢痕、放射治疗后、免疫相关软组织缺损[2-3]的修复.尽管自体脂肪移植有许多优点,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容易获得、移植后形态自然,但是移植后脂肪存活数量的不确定性和脂肪液化坏死等问题一直存在.

  • 双颌前突诊断与正颌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张慧君;吕长胜

    双颌前突(bimaxillary protrusion)是指上下颌骨和(或)前牙弓向前发育过度所导致的颌面畸形,黑色和黄色人种发病率较高,我国亦是高发区,特别是南方沿海一带[1-4].既往以口腔正畸为主要治疗方法,随着正颌外科发展,尤其是双颌手术开展,临床日益倾向于采用正颌外科联合口腔正畸矫治.笔者现就双颌前突的临床特征、病因机制、相关正颌外科手术等方面作一综述.

  • 雷帕霉素诱导成纤维细胞自噬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

    作者:陈琳;张曦;苏映军;余州;雷蕾;郭树忠;马显杰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中,真皮成纤维细胞层自噬水平的差异,并研究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ollagen Ⅰ及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临床标本,免疫组化和WB检测自噬标志物LC3的表达;雷帕霉素处理成纤维细胞,检测细胞Collagen Ⅰ及α-SMA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中,LC3表达高于正常皮肤;雷帕霉素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自噬,并降低细胞Collagen Ⅰ及α-SMA的表达.结论 自噬与瘢痕疙瘩发病相关,雷帕霉素诱导自噬可以显著影响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及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特性,干预细胞自噬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瘢痕的途径.

  • 缓释前列腺素E2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于国宁;白雪涛;白艳洁

    目的 探讨缓释前列腺素E2(PGE2)对成骨细胞MC3T3-E1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以往实验制备的粒径均匀的缓释PGE2,以无添加物培养基、空白微球作为对照组,PGE2和缓释PGE2微球为实验组(浓度分别为0.0125,0.0500,0.2000,0.8000,3.2000,12.8000 μmol/L),与成骨样细胞株MC3T3-E1孵育,分别于不同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GE2、缓释PGE2对MC3T3-E1细胞的凋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0.0125 μmol/L PGE2、缓释PGE2对MC3T3-E1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P<0.05);0.0500 μmol/L PGE2、缓释PGE2对MC3T3-E1细胞的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0.2000、0.8000、3.2000、12.8000 μmol/L PGE2、缓释PGE2对MC3T3-E1细胞的凋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缓释PGE2对MC3T3-E1细胞凋亡的抑制/促进作用明显高于等浓度的PGE2,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PGE2-MSs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影响成骨细胞MC3T3-E1的凋亡,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 聚乙烯醇凝胶微球联合透明质酸注射填充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曾立;周绍龙;汪海滨;孙中生;徐翔;罗盛康

    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凝胶微球联合透明质酸注射填充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宝尼达透明质酸的显微结构,了解其内部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分布情况;将其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了解其生物毒性;将宝尼达透明质酸注射于C57小鼠的头皮下方,1个月后连同皮肤一块取材,进行F4/80染色,追踪注射后的组织学变化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所选用的宝尼达透明质酸,由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羟甲基丙烯纤维素及透明质酸构成,成分均一,微球分布均匀;与细胞的共培养结果显示其并未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注射于小鼠头皮下1个月,并未出现明显的包膜反应及炎症反应.结论 含有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注射用透明质酸填充剂质地均匀,不会影响细胞的增殖活性,也不会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和传统预构皮瓣修复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宇翀;吕川;朱吉;戴海英;赵辉;范勇杰;孙梦妍;武铠;薛春雨

    目的 比较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和传统预构皮瓣修复创面效果的差异.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只),A组大鼠采用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修复创面,B组采用传统预构皮瓣修复创面;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第7、14、21、28天)通过皮瓣观察、活动度观察、肿胀度观察、组织学观察、影像学观察等方法比较两组皮瓣修复效果的差异.结果 A组在皮瓣观察、双腿活动度、双腿肿胀度方面都与B组无明显差异;影像学观察发现,A组皮瓣血液灌注优于B组皮瓣;A组皮瓣厚度优于B组皮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是一种理想的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创面的方法,其修复效果优于传统预构皮瓣.

  • 脂肪移植技术浅析

    作者:范志宏

    自1893年德国医师G Neuber首次利用前臂脂肪组织修复眶下凹陷粘连性瘢痕至今,脂肪移植已经历了122年的历史.从那时开始,脂肪组织被医师作为软组织填充的新材料在临床上加以应用.柏林外科学教授E Hollander在19世纪末提出了“像注射生理盐水一样注射脂肪”的脂肪注射移植概念.随后巴黎医师P Foumier和Y Illouz各自发明的脂肪抽吸术,为脂肪注射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于是脂肪抽吸后的注射移植具有了初的雏形.虽然临床上脂肪移植的开展如火如荼,然而,脂肪移植后产生的诸多并发症也令手术医师十分头痛.

  • 透明质酸注射隆鼻致鼻背皮肤坏死一例

    作者:倪彬婷;李力群

    随着透明质酸的广泛应用,随之也出现了较多的并发症,其中较严重的并发症就包括血管栓塞.自2012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曾收治1例因透明质酸注射隆鼻导致鼻背皮肤坏死的患者.现将其诊治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注射隆鼻术后鼻背皮肤疼痛,淤青3d入院.患者于3d前为求鼻部美观于美容院行注射隆鼻术,为非医务人员违规操作,注射药品为“透明质酸”,为未经CFDA批准的韩国透明质酸产品YVOIRE,注射剂量为1ml,注射使用针头为产品自带的锐针,未予局部麻醉,注射后立即出现鼻背部及右眼睑部皮肤淤青、肿胀、疼痛,局部予热敷后,疼痛、淤青无明显改善,24h后,出现局部皮肤淤青范围扩大至额部,局部花斑,花斑间肤色发白,肿胀疼痛明显.

  • 聚对二氧环已酮线体内埋置降解情况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叶;王飏

    近年来,组织内埋置线用于面部、身体年轻化的治疗在国内外趋于流行.天津市东南恒生医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聚对二氧环已酮(PPDO)线,自2011年获CFDA认证以来,迅速应用于临床,其效果及安全性得到初步认可.根据研制方对线体材料的描述,PPDO线埋置后于12个月左右完全降解,具有一定时效性和较高的安全性.但仅有体外降解试验及动物试验予以支持,人体组织对其降解的研究尚无法开展.沈阳军区总医院整形外科于2015年5月获得了28d前埋置于皮下的线体,将其取出送至第三方机构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初步观察线体性状改变.现报道如下.

  •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术中配合与护理

    作者:孙巍;王雪娇;柯耀棋

    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采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86例,效果良好.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86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6.0±11.2)岁,面肌痉挛初发年龄(47.3±7.2)岁.左侧面部受累者48例,右侧面部受累者37例,双侧受累者1例.

  • 从医学整合趋势看美容内科学的必然

    作者:胡葵葵;曹志明;何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近20年来已出现了医学整合的趋势.医学发展是沿着整体医学→医学分科→医学整合的进程进行的,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从美容医学角度上看,要完整地发展美容医学整体医学,就必须从多元化的视角,采用多技术、多手段的融合,把美容医学各个分支学科,如美容外科、美容中医、美容皮肤、美容口腔、美容内科等进行整合,这种有机的整合即是发展、创新,从而不断地推动着美容医学理论和实践向前发展.一个专科就好比一个人,其智慧和精力是有限的,多学科协作可以完成单一学科无法完成的治疗.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颏术

    作者:郭鑫;王千文;王佳琦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颏的术前评估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自2010年至201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三科接受脂肪隆颏的患者,并分析手术相关细节和随访效果.结果 共105例患者接受了自体脂肪隆颏术,1次脂肪注射35例,注射量平均为4.0ml;2次脂肪注射41例,总注射量平均为5.9 ml;3次脂肪注射29例,总注射量平均为7.2ml.59例(56.2%)觉得术后明显改善;37例(35.2%)觉得有改善,9例(8.6%)觉得无改善.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可用于矫正轻、中度的小颏患者;术前应根据患者颏部解剖基础进行标记,脂肪注射应多点、多层次,通常将脂肪分布到颏部深浅脂肪垫中;随访发现脂肪隆颏能够改善水平方向颏突,但对颏长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 小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蛋白质组学分析

    作者:杨清建;毕波;陈亮;曾继平;杨平;周轶群;郭妤;朱晶晶;朱宁文

    目的 比较ADSCs和皮肤成纤维细胞(FBs)分泌细胞因子的差异.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ADSCs和皮肤FBs,提取ADSCs和FBs的胞浆蛋白,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测定细胞因子表达量,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分析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主要细胞因子.结果 共有31种细胞因子仅ADSCs分泌,FBs不分泌;ADSCs分泌占优势的细胞因子共20种.VEGF、FGF-21等在ADSCs裂解液中含量明显多于在FBs裂解液中含量(P<0.05),HGF、PDGF-C等仅在ADSCs裂解液中检测到.结论 ADSCs与FB分泌的细胞因子之间有明显差异.与FBs相比,ADSCs能够分泌更多种类的细胞因子.

  • 面部自体脂肪填充血管栓塞机制的计算机辅助影像分析

    作者:齐向东;周婕

    目的 探讨面部自体脂肪注射发生动脉栓塞的原因及机制.方法 在PubMed、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搜集面部自体脂肪注射造成动脉栓塞的病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以及诊断、治疗和接受的影像学检查等信息.结果 共纳入27例患者.其中,眼动脉阻塞13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6例,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3例;10例视网膜动脉阻塞伴随脑梗塞;18例行不同计算机辅助影像学检查.结论 面部自体脂肪注射可能会引起血管阻塞;在注射压力下,脂肪栓子通过颈外动脉的不同分支逆流进入眼动脉及其分支导致失明;在一些情况下,逆行动脉栓塞也会导致脑梗塞;发生脑梗塞的高概率表示颈内动脉可能是栓子流动的一条路径;计算机辅助影像学检查是出现血管栓塞时常用、可靠的检查手段.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

    作者:李巍;李云峰;刘长松;陈伟华

    目的 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疗效,总结技术特点及经验体会.方法 对168例患者使用低负压抽吸下腹部或大腿内侧皮下中层脂肪颗粒,纯化后注射填充在面部凹陷部位.结果 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注射填充鼻唇沟66例,额部26例,颞部17例,面颊部23例,泪沟23例,上睑13例,填充量4 ~45 ml.5例颞部填充的患者脂肪成活较少,3例面颊部填充的患者出现双侧不对称,其余患者面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面部凹陷的填充.颞部填充效果比其他部位相对较差,大腿内侧脂肪颗粒成活率优于腹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