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29例分析

    作者:楼颂梅;张筱凤;黄海涛;吕文;杨建峰

    目的 分析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EUS-CPN)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US-CPN的29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采用疼痛缓解度(PAR)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29例患者成功实施EUS-CPN.术前所有患者平均VAS值为8.2±2.3,治疗后次日为3.6±1.5,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术后1个月平均VAS值为2.0±0.6,与术后次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1个月,10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9例明显缓解,4例中度缓解,3例轻度缓解,3例未见缓解,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9.3%(23/29).结论 EUS-CPN可有效控制胰腺癌患者的疼痛,减少疼痛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内镜隧道技术在结直肠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剥离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其德;韩树堂;贺亚敏;姜素峰;葛薇;胡余美

    目的 探讨内镜隧道技术在结直肠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引入隧道技术的ESD治疗结直肠大面积(病灶短径>4 cm)LST的患者资料,分析切除标本大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病理性质、整块切除及治愈性切除例数.结果 共收集14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7例,切除标本长径4.0~7.0 cm,平均(5.18±0.49)cm;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3.57±12.95)min.术中2例发生穿孔,无迟发性穿孔、出血发生.术后病理示腺瘤样增生伴隐窝脓肿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原位癌1例、M3期癌1例、SM1期癌2例.整块切除13例,完整切除13例,治愈性切除13例.结论 将隧道技术引入ESD治疗结直肠大面积LST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胰腺囊性肿瘤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杜晨;柴宁莉;令狐恩强;李惠凯;孙玉发;徐伟;李贞娟;姜蕾;孙丽华;郭旭;杨晶;唐平;王向东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EUS)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自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前瞻性纳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诊断为胰腺囊性肿瘤(PCNs)并行EUS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治疗的患者38例,术中术后观察是否出现胰腺炎、发热、出血、腹痛等不良反应.术后3个月复查胰腺增强CT和(或)MRI,其后间隔6个月、1年、2年复查,观察术后病灶体积.结果 38例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53.9±14.7)岁,其中8例行第二次消融,总计消融46例次.46例次消融术后出现2例轻度急性胰腺炎、1例中等度发热,并发症发生率6.5%(3/46).29例患者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个月(2~17个月).消融术前中位肿瘤体积为7564.40 mm3 (301.38~87082.87 mm3),术后体积明显缩小至542.84 mm3(0~18202.58 mm3)(P=0.000).29例随访患者中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8例,消融术有效率为48.3%(14/29),其中头颈部病变有效率为40.0%(8/20),体尾部病变有效率为66.7%(6/9),不同部位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完全缓解组病变表面积较非完全缓解组小(1194.27 mm2比1764.09 mm2,P=0.023).结论 EUS引导下胰腺囊性肿瘤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表面积较小病变更易获得完全缓解.

  • 全景内镜与普通肠镜诊断大肠息肉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荣贵;黄启阳;冯秀雪;李甍;令狐恩强

    目的 探讨全景内镜检查(FUSE)发现结肠息肉及结肠腺瘤的有效性.方法 按照随机化分组、自身对照原则,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先行普通肠镜检查再行FUSE,B组患者先行FUSE再行普通肠镜检查.检查中发现的息肉及腺瘤予以切除或者活检行病理检查,计算息肉漏诊率、腺瘤漏诊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 根据入组标准筛选共纳入100例患者,A组45例、B组55例.FUSE无论是息肉漏诊率(6.52%比34.04%,χ2=17.685,P=0.000)还是腺瘤漏诊率(5.00%比34.38%,χ2=11.774,P=0.001)均低于普通内镜.在第1次内镜检查中,FUSE发现的右半结肠腺瘤多于普通肠镜(χ2=5.153,P=0.023).第1次(t=0.334,P=0.739)和第2次(t=1.297,P=0.219)检查中普通内镜和FUSE检出腺瘤大小均无差异.结论 FUSE广阔的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内镜检查质量.

  • 双气囊小肠镜完成全小肠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赵亮;丁一娟;邓涛;刘军;沈磊;罗和生;于红刚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DBE)完成全小肠检查的可行性及其在OGIB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行DBE检查的OGIB患者的内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3%(136/375) OGIB患者需完成全小肠检查,成功率86.0%(117/136),并发症发生率1.5%(2/136).完成全小肠检查者44. 4%(52/117)未发现病变,6.8%(8/117)发现非小肠病变,48.7%(57/117)发现小肠病变.未发现病变者再出血发生率8.9%(4/45),检查发现小肠间质瘤和胃底Dieulafoy′s病各1例.未完成全小肠检查亦未发现病变者再出血发生率33.3%(5/15),检查发现小肠息肉和血管扩张各1例.结论 DBE可安全有效地在1 d之内完成全小肠检查,对OGIB诊治具有重要意义.DBE未发现小肠出血病变者还应考虑非小肠病变、漏诊小肠病变或未探及小肠存在出血病变的可能.

  • 进展性结直肠锯齿状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陈雪;曹海龙;宋文静;董文逍;杜邵纯;齐艳荣;高建新;王邦茂

    目的 探讨进展性结直肠锯齿状腺瘤(ACS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6例ACSA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并与121例非ACSA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ACSA和非ACSA患者分别占全部锯齿状息肉患者的56.3%(156/277)和43.7%(121/277).ACSA患者平均年龄(57.79±13.65)岁,男性89例(57.1%),与非ACSA组相比,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A患者共检出161枚病变,包括71枚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和90枚传统型锯齿状腺瘤;161枚病变中,直径≥10 mm者29枚(18.0%),近端84枚(52.2%),较非ACSA组更多出现在近端(84/161比49/134,P=0.007).ACSA内镜下形态表现为有蒂型20枚、亚蒂型35枚、广基型24枚、扁平型79枚、侧向发育型3枚,与非ACSA组相比内镜下形态的分布构成显著不同(P<0.001).存在异型增生的ACSA 160枚(99.4%),包括低级别异型增生158枚和高级别异型增生2枚.ACSA患者中合并同时性进展性结直肠肿瘤(sACN)共16例,其中病变大小≥10 mm与合并sACN显著相关(OR=4.35,95%CI:1.467~12.894,P<0.05).结论 ACSA在近端结肠较常见,以亚蒂型、广基型及扁平型为主.直径≥10 mm的ACSA与sACN密切相关.

  • 内镜超声检查在早期胃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薇潇;龙顺华;王强;舒徐;祝荫;张振东;朱萱;吕农华;陈幼祥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在早期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术前EUS诊断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120例患者资料,将EUS所示肿瘤浸润深度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病例中,36例存在过度分期,10例存在分期不足,EUS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层是否受侵准确率为61.67%(74/120),灵敏度为58.33%(14/24),特异度为62.50%(60/96);其中隆起型(Ⅰ型)的准确率为74.36%(29/39),灵敏度为50.00%(6/12),特异度为85.19%(23/27);平坦型(Ⅱ型)的准确率为59.02%(36/61),灵敏度为83.33%(5/6),特异度为56.36%(31/55);凹陷型(Ⅲ型)的准确率为45.00%(9/20),灵敏度为50.00%(3/6),特异度为42.86%(6/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部位、内镜下形态与过度分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形态为平坦型(OR=3.667, 95%CI:1.086~12.386,P<0.05)及凹陷型(OR=6.552,95%CI:1.421~30.218,P<0.05)是导致EUS过度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径与EUS判断的准确性无关.结论 EUS判断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肿瘤分化程度、部位及内镜下形态影响EUS判断的准确性,凹陷型、平坦型早期胃癌易导致过度分期.

  • 白光结合窄带成像技术鉴别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和增生性息肉的研究

    作者:吴东;赖雅敏;姚方;李景南;杨爱明;钱家鸣;周炜洵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白光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NBI)鉴别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SSA)和体积较大的增生性息肉(HP).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结直肠癌内镜筛查的953例患者资料,应用白光和NBI比较SSA和HP的内镜特征,包括部位、大小、形态、表面黏液、NICE分型和曲张微血管(VMV).结果 953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28例(2.9%)SSA 和25例(2.6%)直径≥0.5 cm 的 HP.病变位于右半结肠、直径≥1.0 cm和具有VMV这3项特征在SSA组和H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3项指标诊断SSA的敏感度分别为89.3%、67.9%和46.4%,特异度分别为64.0%、76.0%和84.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4%、71.7%和64.2%,3项指标联合检测(满足至少2项)诊断SSA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8.0%,诊断准确率为81.1%.结论 通过白光内镜和NBI,综合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和表面微血管形态可有效区分SSA和体积较大的HP.

  • 西甲硅油乳剂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松;钟文其;彭春艳;王雷;凌亭生;吕瑛;邹晓平;张以洋

    目的 探讨西甲硅油乳剂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200例接受普通结肠镜或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同时加用西甲硅油乳剂,对照组仅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比较2组患者在肠道准备评分、肠道祛泡率、结肠镜镜头清晰度、回盲部到达时间、结肠息肉检出率、结肠息肉检出个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肠道祛泡率评分、镜头清晰度评分和回盲部到达时间方面,研究组分别为1分(0~3分)、1.0分(0~2分)和9 min(5~21 min),对照组分别为2分(1~3分)、1.5分(0~2分)和12 min(6~22 min),以上指标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Z=-9.490,P=0.000;Z=-6.768,P=0.000;Z=-5.521,P=0.000).在肠道准备评分、总体息肉检出率、≤5 mm息肉检出率和息肉检出个数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研究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西甲硅油乳剂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可有效降低肠道内气泡量,提升结肠镜镜头清晰度,缩短操作时间,对于结肠镜检查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不损伤黏膜层的腹腔镜内镜联合剥除胃小间质瘤初步研究

    作者:曹磊;王宏磊;郑昆明;王玉;杨正多;赵永捷;李文

    目的 初步探讨在不损伤黏膜层的情况下,腹腔镜内镜联合胃小间质瘤剥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15例胃小间质瘤患者在腹腔镜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定位和黏膜下注射后,在腹腔镜下行不损伤黏膜层的肿瘤剥除术,回顾性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5例胃小间质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因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3.4±15.8)min,术中出血(15.2±3.5)mL.患者均未放置胃管,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1.6±0.5)d,术后住院时间(3.3± 0.6)d;术后所有标本假包膜完整,病理均为胃间质瘤,其中12例极低危险度,2例低危险度,1例中危险度.结论 腹腔镜内镜联合胃小间质瘤剥除术短期治疗效果满意,并且术后康复快,符合微创外科和快速康复理念,是胃小间质瘤治疗的一个新选择.

  • 针状刀精准切开术在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中的应用

    作者:李伟志;李宁;王震宇;张莉;李焕喜

    十二指肠乳头部结石嵌顿可引起胆胰管共同通路的完全梗阻,患者一般存在持续性腹痛、急性胆管炎及淀粉酶增高,部分患者可伴有梗阻性黄疸,发病急,临床症状重.由于壶腹部结石嵌顿常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导致开口下垂成角或胆管下端狭窄,对ERCP造影管或切开刀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造成困难,而针状刀切开法的应用提高了插管成功率[1-2].

    关键词:
  • 荷包缝合技术在消化内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慈娟娟;陈建平;庄耘;徐馥;邓建平

    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内镜手术方式应用于临床,包括ESD、EMR、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内镜全层切除术(EFR)等.内镜手术相比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不改变生理解剖结构、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风险,常见的并发症是术中及术后出血、穿孔、感染、狭窄等[1] .我们收集2013 年1 月至2016 年5 月在我院消化科接受内镜手术治疗的91 例患者资料,探讨钛夹联合尼龙绳进行内镜下荷包缝合在预防消化内镜术后迟发型出血及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不同年龄组成年患者食管异物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仲茜;王雷

    食管异物是消化科常见急症,大部分异物可以顺利通过食管、胃肠道,经肛门排出,对人体不造成损害[1],但仍有部分不能顺利通过,而嵌顿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特别是食管.嵌顿的异物常引起吞咽困难、消化道损伤及梗阻,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的感染、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等,必须紧急诊治.大约10%~20%的食管异物可通过非手术方式干预,少于1%的异物需要外科手术[2].目前内镜治疗已经取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食管异物的首选方法[3].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共收治777例食管异物患者,其中7例因内镜无法取出转外科手术治疗.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 次氯酸消毒液消毒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方爱乔;席惠君;李兆申;王东;傅增军;季倪蕾;张艳君

    随着消化内镜在临床诊治上的广泛应用,以消化内镜为媒介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 .

    关键词:
  • 腔内型回肠憩室致肠套叠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王凤磊;张福文;李巍;张长淮;姚成礼

    患者男,33岁,因便血5 d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未见异常,腹部平坦,全腹软,未触及压痛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6次/min.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3 g/L;便常规:红细胞0~1个/高倍视野,转铁蛋白、潜血试验均阳性;凝血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胸片及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小肠镜检查:口侧小肠镜未见异常,肛侧小肠镜示回肠肿物约3 cm×3 cm,表面光滑,散在片状糜烂(图1).会诊后患者转外科治疗,于住院第8天行全麻下腹腔镜探查+小肠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距回盲部约100 cm处回肠套入回肠达20 cm,套叠肠管远端触及约4 cm×4 cm肿瘤肿块,小肠血运无异常,回推套叠小肠,切除肿物(图2~3).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小肠憩室,憩室内胰腺组织异位、胃黏膜异位,多发性小肠黏膜溃疡,肠壁血管扩张淤血,符合肠套叠所致血液循环障碍(图4).

    关键词:
  •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临床疗效及辅助技术新进展

    作者:李家速;刘枫;李兆申

    毕Ⅱ式ERCP 是指对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胆胰疾病患者进行的ERCP,属第5 级高难度ERCP 操作.胃肠道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镜操作的难度,要求内镜医师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熟悉毕Ⅱ式术后的解剖结构,正确辨别输入袢;内镜医师面临着吻合口成锐角、输入袢较长或严重肠粘连造成的进镜困难,进镜难以到达壶腹乳头、反方向选择性胰胆管插管、内镜下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相对高等技术要点难点问题.近年来,毕Ⅱ式ERCP 在诊治胆胰疾病临床疗效和相关辅助技术方面都取得了诸多进步,本文就其新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聚乙二醇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柱;李月月;罗雪婷;李延青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死亡率排名也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3 位[1] .结肠镜是结直肠检查的主要手段,而肠道准备的成功与否是决定结肠镜操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失败的肠道准备将降低结肠病变检出率、盲肠插管成功率,增加进镜及操作时间.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案应当具有快速、安全、清洁度高、对肠道黏膜无损伤、患者耐受性好和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早期的肠道准备常用限制饮食、口服泻药、灌肠等方法,这些方法进行肠道准备所需时间一般为2 ~3 d,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关键词:
  • 中国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筛查与诊治共识(2017年,万宁)

    作者: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

    食管癌发病率在我国大陆已居各类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4位[1],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食管癌在组织类型上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虽然我国食管癌的组织类型以食管鳞癌为主,但是随着世界范围胃食管反流病的增加[2],我国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生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同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并且有报道显示,在食管腺癌中有80%与巴雷特食管密切相关[3],而我国巴雷特食管的癌变率和西方国家相近,为0.61%左右[4].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所以对于早期食管腺癌的筛查是治愈食管腺癌和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所在,而对巴雷特食管的筛查、诊治是预防食管腺癌的关键所在.因此,制定我国的巴雷特食管、早期食管腺癌的筛查与诊治共识亦尤为重要.然而巴雷特食管的诊断标准各国尚不统一,为避免采用不同诊断标准引起的争论,同时体现内涵及符合中国语言习惯,本共识采用"巴雷特食管"这一称谓,并由国内31位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学以及消化病理学专家在查阅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PubMed等国内、国外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国内巴雷特食管及食管腺癌筛查与诊治情况,共同制订了本共识意见,旨在规范国内对巴雷特食管及早期食管腺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提高国人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