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麻树人;张迎春;杨卓;张宁;赵志峰;高峰;高飞;赵云峰;宫照杰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54例ERCP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该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5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完成ERCP检查,50例成功留置引流管行鼻-胆囊引流(ENGBD),成功率92.6%;4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未成功.46例(92.0%)于术后24 h内临床症状改善,5~14d拔出引流管,无ERCP相关并发症出现,无一例死亡.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47例(94%)症状长期缓解,3例(6%)因症状反复出现行腹腔镜手术.结论 ERCP对于无法行急诊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结肠镜检查在慢性腹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顾红祥;智发朝;黄颖;周丹;张亚历

    目的 分析慢性腹泻患者结肠镜下特点,从内镜表现上寻找慢性腹泻的可能病因,评价结肠镜检查在慢性腹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近年来2449例慢性腹泻患者的内镜结果,作为慢性腹泻组,以同时期行结肠镜检查的2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慢性腹泻患者内镜阴性比例、常见的内镜下异常、有临床意义的内镜异常.结果 慢性腹泻组和对照组结肠镜下器质性病变比例分别为44.1%和4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56,P=0.097).慢性腹泻组的非炎症性肠病-非感染性肠炎、炎症性肠病、恶性肿瘤、回肠末段炎、感染性肠炎、肠结核、寄生虫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憩室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腹泻组(P<0.05).良性肿瘤、血管性病变检出率2组无差异.慢性腹泻组中非炎症性肠病-非感染性肠炎、结肠息肉、憩室、良性肿瘤、血管性病变总检出率为37.3% (913/2449).结论 结肠息肉、憩室、良性肿瘤、血管性病变可能不是慢性腹泻的病因;结肠镜检查对超过1/3慢性腹泻患者不能明确病因.

  • 双气囊内镜对小肠间质瘤诊治方式变迁的影响

    作者:俞丽芬;徐琛莹;钟捷;程时丹;胡伟国;唐永华;缪飞

    目的 总结9年来诊治小肠间质瘤的经验,探讨双气囊内镜(DBE)在诊治方式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3例局灶性小肠间质瘤患者,将其分为小肠CT造影(CTE)和(或)DBE组(n=100)以及其他传统方法组(n=93).然后再分成开腹手术组(n=126)和腹腔镜辅助组(n=67).按照检查和手术方式的发展,比较DBE引进前后的变化.结果 CTE和(或)DBE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肿瘤直径都显著小于传统方法组[年龄(50.9±12.1)与(56.9±11.6)岁,肿瘤直径(3.6±1.3)与(6.1±2.6)cm,P<0.01].未引进DBE前,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均为传统检查方式,开腹手术平均4例/年.引进DBE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84.6% (11/13)的患者由DBE检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50.0%(23/46)的患者由CTE和DBE联合检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80.5%(33/41)的患者由CTE检出,手术例数已递增至25例/年,较未引进前增加约5.3倍.行腹腔镜辅助切除的患者中,82.1% (55/67)由CTE和(或)DBE检出,中、低危占89.1%(49/55).结论 DBE对于小肠间质瘤诊治方式的优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经皮经肝组织胶栓塞术与内镜下注射对治疗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吴蕾;冯华;胡锦华;王广川;崔屹;张春清

    目的 研究对比经皮经肝组织胶栓塞术(PTVE)和内镜下注射(EVO)在预防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方面的疗效.方法 对77例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包括PTVE组32例,EVO组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经2种方案治疗后,患者的再出血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PTVE组随访(21.53±8.56)个月,共发生再出血4例(12.50%),EVO组随访(19.78 ±7.70)个月,共发生再出血17例(37.78%),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TVE组在第1、2、3年累计未出血率分别为93%、84%、84%,EVO组分别为75%、59%和49% (P=0.011).2组间的死亡率(12.50%和1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68.75%和68.4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胃静脉曲张,PTVE比EVO更为有效和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及其预后的影响

    作者:谭炜;戈之铮;高云杰;戴军;李晓波;张尧;薛寒冰;赵韫嘉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率及其对进一步诊治所起的指导作用,分析因此对OGIB患者预后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因OGIB行胶囊内镜检查,符合入组标准、获得随访的患者307例,通过查阅患者资料库、住院病史以及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获取临床和随访数据.根据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检查,并指导治疗.通过设置验证标准计算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确诊率,以及根据胶囊内镜诊断指导治疗的有效干预率.结果 307例患者随访13 ~1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胶囊内镜诊断率65.8%、敏感度81.7%、特异度91.4%、阳性预测值95.2%、阴性预测值70.5%、确诊率84.8%.胶囊内镜阳性患者中特异性治疗的有效干预率94.5%、总体有效干预率为94.7%.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OGIB诊断是有效的,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及准确性,可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采取进一步的诊治措施,从而较大程度上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 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盆腔病变的诊治价值

    作者:高山;丁祥武;余保平;董卫国;罗和生

    目的 探讨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对确定盆腔病变性质、治疗囊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52例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盆腔占位病变患者经直肠行EUS-FNA检查.选用19 G或22 G穿刺针,穿出组织行病理学和(或)涂片细胞学检查.对盆腔囊性病变行引流术,涂片送检细胞学.如为脓肿,予甲硝唑溶液反复灌洗.随访观察预后.结果 52例患者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实性包块42例,其中转移腺癌28例,恶性间质瘤3例,炎性肿块3例,淋巴瘤2例,皮样囊肿1例,其他5例;囊性包块10例,其中2例为浆液性囊腺瘤,直肠周围脓肿8例,6例抽出脓液后,注入甲硝唑注射液灌洗.19 G和22 G穿刺针比较,穿刺物能做免疫组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FNA术中,8例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术后观察,除1例出现发热,其余患者未出现发热、便血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是明确盆腔占位病变性质的准确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也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 热休克转录因子2在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肠病中的比较分析

    作者:缪佳蓉;童明霞;缪应雷;段丽平

    目的 检测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肠结核、肠淋巴瘤、感染性肠炎、白塞病及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病理科2003年至2011年存档的肠组织标本:UC组38例,克罗恩病组29例,肠结核组31例,肠淋巴瘤组32例,感染性肠炎组32例,白塞病组28例,正常体检组1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黏膜HSF2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计数切片的阳性细胞数,取光学显微镜下的平均阳性细胞数作为计数标准.结果 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HSF2的表达(64.64 ±15.17)明显高于其他6组(克罗恩病组、肠结核组、肠淋巴瘤组、感染性肠炎组、白塞病组、正常体检组)(32.44 ±5.94、36.93±6.32、36.16±6.55、37.86±7.76、34.90±5.92、35.54±6.76,P<0.05),而这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F2在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的表达较克罗恩病组、肠结核组、肠淋巴瘤组、感染性肠炎组、白塞病组及正常体检组明显增强,提示HSF2与UC关系密切,HSF2可能对UC的发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 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诊断结肠病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宋军;胡耿诚;谢小平;刘俊;侯晓华

    目的 初步探讨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4例志愿者在完成肠道准备后采用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行结肠检查,观察肠道清洁度,胶囊通过胃、小肠、结肠的时间,胶囊内镜检出病变、胶囊排除以及检查过程中副反应等情况.结果 14例受检的志愿者中,肠道清洁度良好10例,胃平均通过时间(82±39) 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121-73)min,结肠平均通过时间(310±125) min.10例存在胃部病变,包括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6例存在小肠病变,包括小肠息肉、回肠溃疡和小肠隆起性病变;7例存在结肠病变,包括结肠息肉、结肠隆起性病变和内痔.13例受检志愿者胶囊在480 min内排出.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可观察结肠黏膜是否存在病变,用于结肠疾病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效果较好.

  • 窄带成像技术对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高文胜;薛玲珑;程太钢;王晓东;蒋茜玉;郭世杰;李秀锋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upper esophagus,HGMUE)是一种先天性胚胎残余病变,是指食管上段存在胃黏膜,可引起临床症状的疾病.因病变位于颈段食管,普通胃镜观察异位胃黏膜有时不清晰或是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和警惕性不够,易漏诊、误诊.为了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我们拟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应用下对HGMUE进行诊断分析,并通过和普通胃镜检查对比,探讨这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 内镜超声弹性成像及造影在上消化道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和泽源;王丽琼;杨瑞芬;洪志平;杨艳辉;和文镜;和秀华

    内镜超声检查在消化道疾病及临近脏器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用,我们应用电子凸阵超声胃镜及其支持下行弹性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上消化道肿瘤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研究对象: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应用电子凸阵超声胃镜诊断和治疗的187例患者.本研究对其中普通胃镜未能诊断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65例;普通胃镜检查及多点活检病检未能确诊的良恶性消化性溃疡39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
  • 普通窄带成像内镜诊断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探讨

    作者:朱炳良;沙杰

    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是指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24h食管PH监测结果阳性,常规内镜下黏膜无破损;或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24h食管PH监测结果阴性,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阳性,常规内镜下黏膜无破损.目前NERD内镜诊断标准尚在探索之中,国内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用放大内镜对食管下段血管、齿状线形态、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的观察,而采用窄带成像技术进行内镜研究的报道较少.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通过窄带滤光器过滤掉光源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该光谱符合黏膜组织及血色素光谱特性,有利于显示消化道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和表浅血管.

    关键词:
  • 直接胆道内镜在胆道梗阻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雄昌;卡世全;吴德明;张其勇;杨俊杰;李柏钧;杜疆玲;吴琴

    随着ERCP和MRCP技术的成熟,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已达到90%以上,通过ERCP和经皮肝穿刺对胆道梗阻进行内外引流,起到了与手术相似的结果,但无论ERCP或MRCP均为影像学技术,有一定的诊断局限性,特别是无法获得组织细胞学证据.部分高位胆道梗阻常规ERCP导丝难以达到预期分支胆管而放置支架失败,未能充分引流.直接胆道内镜是利用经鼻内镜纤细、柔软的特点,通过扩大后的乳头开口进入胆总管甚至左右肝管,对胆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日本学者已经用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1-5],笔者利用此技术应用于胆道梗阻病因学诊断,以探讨直接胆道内镜对胆道梗阻诊断、治疗的意义.

    关键词:
  • 下颌动脉瘤样扩张出血误诊上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王迎春;刘炎芳;杨旭;邢兰花;张跃伟

    患者男,44岁,因上消化道出血收治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胀,当时未予诊治,1d前解黑便1次,量约200 g,呕吐咖啡样物1次,量约100 ml.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包块,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26g/L,便隐血试验(+),凝血像正常,肝功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正位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黏膜光滑、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抑酸、保肝、止血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关键词: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迟发出血合并缺血性结肠炎一例

    作者:王祥;于忆;冯彦虎;孔桂香;黄晓俊

    患者男,82岁,因“间断右上腹疼痛1个月,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入院.患者1个月前多于进餐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恶心、纳差,1周前家人发现其皮肤发黄急送医院.门诊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胰管扩张.肝功检查:总胆红素94.9μmol/L,直接胆红素59.7 μmol/L,谷丙转氨酶20 U/L,谷草转氨酶128 U/L.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较满意;14年前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关键词:
  • 结肠憩室穿孔致左腰部脓肿一例

    作者:董时洁;马含夕;袁捷

    患者女,56岁,因“发现左腰部肿块20余天”就诊.患者入院前20余天发现腰部肿块,大小约3.2 cm×1.0 cm,伴胀痛,入院前4d开始发热,表现为间断高热.患者病程中无大便性状异常及排便习惯改变.入院后诊断为左侧腹膜后腰肌前外侧肿块,予抗炎治疗.B超检查示左侧腹膜后腰肌前外侧107 mm×55 mm形态不规则混合回声团,境界不清,内可见部分高回声及低回声.

    关键词:
  •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超声内镜检查一例

    作者:江应平;刘云华;何正在;朱卫芳

    患者女,40岁.主诉发作性左下腹痛3年,间断便血1周.患者3年来反复发作左下腹胀痛,较剧烈,以月经期发作明显,持续数天后自行缓解,发作时大便每天3~4次,量少,有排便不尽感,便后腹痛可减轻,近1周解血便2次.患者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本次末次月经结束后次日结肠镜检查于距肛门10 cm处直肠见一大小约4.0 cm×3.0 cm隆起病变,表面充血(图1);活检病理报告增生性息肉.

    关键词:
  • 导丝在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博群;蔡明琰;周平红;姚礼庆

    内镜治疗中,导丝进入目标腔道并维持其在腔道内的位置,协助交换各种器械,已成为现代消化内镜诊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于导管、探条、支架等器械,导丝因其纤细、柔软、光滑等特点,能减少侧向偏离、协助轴向旋转,更易通过各种狭窄、梗阻、扭曲及变异的解剖结构.

    关键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进展

    作者:刘青青;施新岗;李兆申

    早期食管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并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近年来随着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内镜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及内镜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被发现,并得以准确的诊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与传统的外科根治性手术相比,具有相同的疗效,并有侵袭性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
  • 胰腺假性囊肿内镜介入治疗现状

    作者:胡海清;苏秉忠

    一、概述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PPC)是胰腺急、慢性炎症或胰腺损伤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在胰腺囊性病变中相当常见,占全部胰腺囊性病变的85%~90%[1].胰腺假性囊肿在组织学上定义是指含有胰液或丰富胰酶而囊壁缺乏上皮层的一种胰腺囊肿.急性假性囊肿的形成是在急性炎症反应的成熟时期,胰腺分泌的液体积聚,伴或不伴有胰管的破裂,渗出的液体可在胰管破裂处形成局部包块.

    关键词:
  • 125I放射粒子对离体培养犬食管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探讨

    作者:甘振;朱光宇;秦永林;荆剑;滕皋军;郭金和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对离体培养犬食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是否有抑制作用及与粒子剂量的关系.方法 比格犬食管植入镍钛金丝诱导成纤维细胞增生,2周后取出食管组织并离体培养成纤维细胞.实验分A、B、C、D组,其中试验组分别选用临床上常用剂量的125I粒子(B组:11.1 MBq ×9、C组:22.2 MBq×9、D组:33.3 MBq×9)对成纤维细胞进行72 h外照射处理,对照组A组不予以照射.后收集细胞,分别进行四唑盐(MTT)比色法、AnnexinV/PI双染,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不同角度观察125I粒子对于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果 经碘粒子外照射72 h后,B、C、D组抑制率分别为:(26.81±1.96)%、(34.52±3.21)%、(45.33±2.59)%;B、C、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73±0.57)%、(13.11±1.39)%、(15.23±0.90)%.各实验组之间及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剂量的125I粒子对于比格犬食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和一定的促细胞凋亡作用,其中以D组为显著.

  • 超声内镜介导下经胃贲门肝穿刺胆汁引流一例

    作者:沈孝陵;杨建锋;楼奇峰;张筱凤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胆管插管成功率取决于内镜医师的水平和所使用的方法,但在解剖结构改变、肿瘤侵犯等情况下,有时通过十二指肠镜放置支架难以成功,此时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us drainage,PTCD)和外科手术引流是通常选用的替代方法,而这2种方法都有较高的并发症,降低了生活质量[1].介入超声内镜的发展为胆胰管内引流提供了新的腔内途径.我院内镜中心对1例“胃癌术后转移伴梗阻性黄疸”而经常规ERCP不能到达乳头的患者行超声内镜介导下经胃贲门肝穿刺胆汁引流(EUS-BD),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石亮亮;刘明东;邹晓平

    前列腺组织病理学中出现梭形细胞有多种可能,包括前列腺间质肿瘤、前列腺间质肉瘤、其他的前列腺软组织肿瘤以及相邻组织或器官侵犯前列腺的间质肿瘤,后一个种类中包括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通常前列腺中出现梭形细胞的概率小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而诊断非常困难.前列腺活检虽然仅能获取小块组织,但仍能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以泌尿系统为首发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

    关键词:
  •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解读

    作者:谢川;吕农华

    为规范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疾病的防治,我国幽门螺杆菌学组自2000年始先后发布了3次关于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上次共识发布距今已过去整整5年,期间在H pylori感染与疾病相关性及其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临床诊治实践中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幽门螺杆菌学组于2012年4月26日至28日在江西井冈山举办了第四届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与会专家对共识意见的草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协商,并在会后听取了未参会专家的意见.终,我国第四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意见于2012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消化病学大会(CCDD)上正式发布.现就本次共识意见作一介绍和解读.

    关键词: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