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球囊栓堵联合内镜治疗合并门体分流道的胃静脉曲张

    作者:何占娣;刘迎娣;付来琳;刘博;孙国辉;王娟;孙刚;令狐恩强

    目的 评价球囊栓堵门体分流道联合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对于胃静脉曲张(GV)合并门体分流道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6年2月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3例GV合并胃-肾分流道(SGRS)或脾-肾分流道(SSRS)且行球囊栓堵联合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的病例资料纳入回顾性分析,对操作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33例GV患者中,合并SGRS 28例(84.8%)、SSRS 5例(15.2%).GV治疗前均行球囊逆行分流道阻断术,其中24例(72.7%)成功栓堵,5例SSRS在X线下造影仅1例(20.0%)发现分流道并成功进行分流道球囊栓堵.33例术后均未发生异位栓塞,无感染、肝性脑病、肝功能恶化等并发症,3个多月时内镜复查GV早期排胶21例、未排胶12例.结论 对于合并门体分流道的GV患者,使用球囊栓堵门体分流道联合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安全有效.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纵隔及腹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嘉莹;郭文;丁晴宇;吕杨;朱薇;姚永莉;智发朝;刘思德;程天明

    目的 探究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对纵隔及腹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30例因纵隔或腹腔肿大淋巴结行EUS-FN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细胞学检查和(或)组织学检查与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作对比,评价EUS-FNA的诊断效能.根据EUS-FNA术后患者的诊治方案,分析EUS-FNA的诊断结果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 病变位于纵隔10例,腹腔20例.EUS-FNA诊断肿大淋巴结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94.7%、100.0%、100.0%及91.7%.不明来源的肿大淋巴结20例,EUS-FNA诊断此类病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88.9%、100.0%、100.0%及91.7%.细胞学联合组织学检查比单纯细胞学检查的诊断准确度(96.7%比73.3%,P=0.026)及敏感度(94.7%比57.8%,P=0.019)高.共12例恶性病变加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1例(91.7%)明确诊断.EUS-FNA诊断结果对27例(90.0%)患者的临床决策有积极影响.结论 对于纵隔和腹腔肿大淋巴结,EUS-FNA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联合细胞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并充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辅助技术可提高EUS-FNA的诊断效能.

  • 高分辨率测压评价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和食管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孟凡冬;李文燕;周巧直;冀明;吴咏冬;李鹏;王拥军;俞力;牛应林;吕富靖;李巍;王媛;张澍田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评价未经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和食管动力学特征,以及初次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内镜、食管X线造影、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治疗情况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入组133例患者,32例(24.0%)为Ⅰ型,84例(63.2%)为Ⅱ型,17例(12.8%)为Ⅲ型.Ⅰ型和Ⅱ型反流症状更重(P=0.020),与Ⅰ型相比,Ⅱ型和Ⅲ型胸痛更明显(P=0.006),Ⅱ型(P=0.015)和Ⅲ型(P=0.023)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更高.整合松弛压在3个亚型相似(P=0.158).45例接受内镜下球囊扩张术(PD),47例接受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在3个亚型中,POEM短期(6个月)治疗的成功率均高于PD,但是仅在Ⅲ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0%比40.0%,P=0.041).结论 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食管动力学特点不同,Ⅲ型患者建议采用POEM治疗.

  • 小肠胶囊内镜下单纯小肠克罗恩病空回肠病变与回肠末端病变的关系

    作者:张明;邱琛;朱振浩;陈昭;向城;王新颖

    目的 探讨单纯小肠克罗恩病空回肠病变与回肠末端病变的关系,比较回肠末端正常与回肠末端异常的单纯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且先后行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检查的单纯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内镜下表现分为回肠末端正常组及回肠末端病变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结果 共62例单纯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纳入本研究,且均通过小肠胶囊内镜发现有空回肠病变.其中经结肠镜下发现回肠末端病变者40例(64.5%),回肠末端正常者22例(35.5%).两者相比,回肠末端正常组较回肠末端病变组病程≤5年的比例高[68.2%(15/22)比12.5%(15/40),P=0.021],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吸烟史、临床表现、上消化道累及、肛周病变、疾病行为、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炎症指标、营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下回肠末端病变并不能预测空回肠是否有病变,小肠胶囊内镜有助于全小肠段病变的检出,对于病程短且回肠末端正常的克罗恩病患者更应重视空回肠病变的评估.

  •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作者:刘晓;窦利州;薛丽燕;刘勇;贺舜;张月明;柯岩;刘旭东;于新颖;郭春光;赵东兵;田艳涛;王贵齐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收集自2009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接受内镜治疗或外科治疗的46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评价早期胃癌ESD治疗与外科治疗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 终共4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ESD组208例(229个早期胃癌病灶),外科组226例.从短期临床效果来看,ESD组较外科组平均住院时间短[(7.85±3.18)d比(16.68±5.89)d,P<0.001)]、平均住院费用少[(3782.30±1898.84)元比(9685.60±3643.97)元,P<0.001)],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低[0(0/208)比6.2%(14/226),P<0.001].从长期临床效果来看,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1/229)比0.9%(2/226),P=0.622].累积多原发风险概率对比曲线提示,相同随访时间内ESD组多原发风险高于外科组(P=0.004).应用COX回归模型控制年龄等其他因素,两组多原发风险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ESD组较外科组自我健康评分以及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于早期胃癌术后短期临床效果ESD组优于外科组.对于长期临床效果,ESD组术后多原发风险高于外科组,但大多数多原发病例可行二次ESD成功治疗.ESD组患者术后自我健康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外科组患者.

  • 预荷包缝合技术在腔外生长型胃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歆;肖勇;吴楠楠;曾西;王芳;刘仕倩;于红刚;陈明锴

    目的 探讨金属夹和尼龙绳联合行内镜下"预荷包缝合"技术在腔外生长型胃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8月至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7例腔外生长型胃黏膜下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根据病灶在ESD中未穿孔之前是否行预荷包缝合修补治疗分为两组,一组为"预荷包缝合"技术完成(研究组),一组为常规ESD剥离病灶穿孔后行"荷包缝合"(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变平均大小、手术时间、拔除胃肠减压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15例患者中,胃窦3例,胃体6例和胃底6例;对照组的12例患者中,胃窦大弯侧2例、胃窦后壁1例、胃体大弯侧4例,胃体前壁1例及胃底4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手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病变平均大小为2.5 cm×3.2 cm和2.4 cm×3.0 cm(P=0.63),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28.0~43.0 min[(35.8±6.1)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5.6~68.8 min[(48.8±5.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属夹和尼龙绳联合行内镜下"预荷包缝合"技术在腔外生长型胃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良好.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型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狄扬;郝思介;徐蔚佳;包芸;唐峰;傅德良;金忱;钟良

    目的 初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型共聚焦显微内镜(EUS-nCLE)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诊断为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在EUS引导下用19 G穿刺针穿刺后,置入共聚焦微探头,根据获取的图像判断病变性质,并与病理对照,评估EUS-nCLE的诊断价值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8例患者成功行EUS-nCLE检查,均获得质量良好的图像.终诊断浆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3例、假性囊肿1例、导管腺癌1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实性假乳头肿瘤2例、慢性胰腺炎2例、淋巴瘤1例.在26例有病理诊断的患者中,nCLE诊断符合率为73.1%(19/26),其中浆液性囊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特异度达100%(7/7).EUS-nCLE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7%(3/28),主要为胰腺炎和囊内出血.结论 EUS-nCLE在胰腺肿瘤诊断中是安全可行的,诊断浆液性囊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特异度较高.

  • NICE分类用于结直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实时诊断价值

    作者:王沧海;林香春;吴静;魏南;姜国俊;刘红;刘揆亮;宿慧

    目的 探讨NICE分型对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实时诊断能力.方法 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4位内镜医师(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各1位、副主任医师2位)对50例患者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107枚息肉样病变的组织学类型进行了NICE分类预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NICE分类实时诊断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并使用卡方检验探讨4位医师在诊断准确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107枚息肉经病理确诊肿瘤性息肉49枚、非肿瘤性息肉58枚,NICE分类实时诊断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40/49)、70.0%(40/58)、74.8%(80/107)、70.0%(40/58)和81.6%(40/49),且不同医师判断卡方检验未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E分类用于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的实时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医师的资质要求不是很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胰管括约肌切开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效果研究

    作者:刘文正;常虹;张耀朋;姚炜;李柯;黄永辉

    目的 探索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对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6年11月间诊断为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且病因是胆道微结石的71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内镜治疗方式非随机分为两组,34例行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EPS组),37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胆道清理术(EST组),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EPS组随访2~108个月,中位数21.5个月;EST组随访5~120个月,中位数39个月.术后1年内7例急性胰腺炎复发,EPS组2例(5.9%),EST组5例(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1,P=0.497).术后5年内13例急性胰腺炎复发,EPS组4例,EST组9例,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不同的内镜治疗方式(RR=6.808,95%CI:1.389~33.356,P=0.018)和2型糖尿病(RR=0.134,95%CI:0.029~0.608,P=0.009)是影响术后5年内胰腺炎复发的因素.ERCP术后胰腺炎EPS组发生7例(20.6%),EST组发生4例(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P=0.255).胆道并发症EPS组发生4例(11.8%),EST组发生9例(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9,P=0.172).结论 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微结石导致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是有效的.2型糖尿病也会影响急性胰腺炎的复发.

  •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肠镜检查中去泡效果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娄青玲;高峰

    目的 观察两种剂量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肠腔泡沫的去泡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774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4盒行肠道准备,肠道准备完成半小时后口服温开水50 mL;B组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4盒,肠道准备完成半小时后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配温开水50 mL;C组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4盒行肠道准备,肠道准备完成半小时后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20 mL配温开水50 mL.内镜操作医师对肠道清洁度、肠道泡沫分级及满意度进行评价,记录<5 mm息肉发现情况,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A、B、C组肠道清洁度无明显差异(P>0.05).B、C组肠道泡沫评价、操作医师满意度及<5 mm息肉发现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1),而B、C组相比,C组优于B组(P<0.01).C组患者肠道泡沫评价达到Ⅰ、Ⅱ级的比例高于B组(P<0.01).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可以去除肠腔内的泡沫,且20 mL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于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的去泡作用优于10 mL.

  • 无透视下经肠镜安置肠道支架在结直肠癌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锐;包郁;周凌霄;王惬;黄洁

    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置入肠道支架后择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肯定[1-4] ,临床上通常采用X线透视结合结肠镜的方法安置肠道支架,但该方法存在X线辐射伤害的风险,并且术中需要反复移动患者,增加了术中风险. 我科近年来采用无X线透视下经大钳道肠镜置入肠道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 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相关的肠气囊肿症二例及文献分析

    作者:胡梦成;张予蜀;洪嘉雯;张军

    病例1 患者男,72岁,因"间歇性腹痛1个月,加重伴大便带血1周"收住我院. 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隐痛,左下腹尤甚,近1周自觉腹痛较前明显加重,伴大便带血,色暗红,每日2~3次. 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0年,平素予口服阿卡波糖50 mg每日3次+瑞格列奈1 mg早晨1次+诺和龙2 mg中午1次+甘精胰岛素14 IU每晚1次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自行监测末梢随机血糖波动于 5~10 mmol/L. 近3年反复发作"亚急性甲状腺炎",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余既往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仅见左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抵抗,肠鸣音亢进.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 TSH、FT3、FT4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 AFP、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 粪常规+隐血试验:色暗红,白细胞(+) ,隐血阳性. 全腹部CT平扫见部分结肠积气(图1) ,肠镜检查见距肛门25~40 cm散在多处大小不等、呈圆形或类圆形的黏膜下瘤样隆起,表面透明感,质地韧,部分表面充血糜烂,活检夹破后可见隆起塌陷,无明显液体渗出(图2) ,内镜诊断:结肠气囊肿症( PCI). 活检病理示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腺体增生(图3). 予停用阿卡波糖、短期禁食及补液治疗、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复方谷氨酰胺修复肠黏膜、吸氧治疗半个月后,大便性状及频率恢复正常,无腹痛腹胀不适,复查粪常规+隐血试验示正常. 随访3年至今患者情况良好.

    关键词:
  • 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管良性狭窄临床分析

    作者:江振宇;党彤;孟宪梅;常志恒;刘琳;武金宝;田继刚;孙丽茹

    胆管良性狭窄是指胆管损伤和复发性胆管炎所致的胆管腔瘢痕性缩窄,或由胆管外压迫导致狭窄. 内镜下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管良性狭窄属于微创手术,疗效较好. 作者密切随访了近4年因胆管良性狭窄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的15位患者,对2年、4年随访部分复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比,结果汇报如下.

    关键词:
  • 非典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作者:夏添;陆以霞;姜虹;沈晓慧;王晨

    患者男,23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间断性上腹痛,夜间疼痛明显,伴恶心、呕吐,反酸和烧心,每日排不成形便3~4次,体重减轻5 kg,无发热、呕血及黑便. 2周前外院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 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无哮喘病及其他过敏史. 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疹(-),心肺无异常体征,上腹部轻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15. 6 × 109/L,嗜酸性粒细胞( EOS ) 计 数 10. 5 × 109/L, 百 分 比 54. 8%;血 清 IgE 1837 IU/mL;便常规仅隐血试验阳性,寄生虫卵(-);肝肾功能均正常,过敏原试验(-),自身免疫抗体系列均阴性.腹部超声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少量腹水. 胃镜检查见胃体及胃窦黏膜弥漫性发红,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黏膜弥漫性水肿、发红(图1). 多点活检病理:胃黏膜固有层内见少量EOS 浸润,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固有层内 EOS 10~15个/高倍视野( HPF). 结肠镜检查见升、降结肠黏膜散在斑片状发红. 多点活检病理:肠黏膜慢性炎症,固有层内少量EOS. 胶囊内镜检查见小肠黏膜多处片状或斑点发红(图2). 诊断性腹水穿刺常规化验:腹水淡黄色、略混浊,细胞数4800 × 106/L,中性粒细胞为主,其次为淋巴细胞,少量EOS;细菌培养阴性. 入院后给予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活菌制剂及对症治疗,患者仍有腹痛、恶心.

    关键词:
  • 内镜下复位胃间质瘤致胃扭转一例

    作者:杨守醒;卢光荣;林豪;朱岳升;徐常昭;俞玲敏;薛战雄

    患者女,64岁,因反复进食后恶心呕吐3 d于2015年5月12日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发病以来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伴上腹部疼痛,呕吐后上述症状稍缓解. 体格检查: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 Murphy 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3次/min. 胃镜检查:见胃腔严重变形,抽吸尽胃内容物后见胃底处粗大卷曲的皱襞跨过胃小弯插入幽门,经过反复充气、复位,将胃底皱襞从幽门拖出,可见胃底一直径约5 cm的类圆形黏膜下隆起,表面有多处不规则溃疡,披黄苔,考虑巨大胃间质瘤可能(图1). 次日行内镜超声示胃底病灶呈等偏低回声,形状不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切面约6. 0 cm × 4. 6 cm,边界欠清,病灶较大,起源显示欠清,首先考虑起源于固有肌层胃间质瘤(图2). 考虑胃间质瘤较大,遂转外科手术切除. 术后病理示胃间质瘤,梭状细胞型,肿瘤大小约5. 0 cm × 4. 5 cm × 2. 5 cm,核分裂象2 个/50HPF;CD117 (+) , DOG-1 (+) , CD34 (+) , SMA (-) , S-100 (-) , Des (-) , Ki-67 (平均约 2%+) , Caldesmon (+) ,CK(-) ,HMB-45(-).

    关键词:
  • 内镜治疗难治性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一例

    作者:张燕;董海燕;李国栋;贾欣永

    患者男,46岁,因"血肌酐升高2年,血液透析治疗9个月,呕血1 d"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余,2型糖尿病病史10年余,均未规律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2年余. 查体:慢性肾病面容,神情淡漠,全身皮肤黏膜苍白,剑突下轻压痛,肠鸣音增多,6~8次/min,移动性浊音阴性. 辅助检查:红细胞计数2. 45×1012/L,血红蛋白76. 0 g/L,血肌酐696. 3μmol/L. 住院期间患者先后多次出现休克,给予补液、输血、止血、升压等治疗,病情仍不稳定. 与家属商议后同意行胃镜检查,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一直径约0. 5 cm血管断端,有渗血(图1) ,行周围肾上腺素联合硬化剂注入止血,周围黏膜隆起变白(图2),出血停止. 术后第6天患者再次出现呕血及黑便,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决定使用耙状金属夹系统( OTSC)止血治疗,术中见幽门口有少量新鲜血液流出,继续进镜至十二指肠球部,球后见一直径约1. 0 cm血痂,冲洗后见一直径0. 5 cm深溃疡,中间见血管断端,周围瘢痕形成(图3) ,使用OTSC将溃疡吸引至透明帽内,释放止血夹,出血停止(图4). 术后给予输血、补液、抑酸、透析等对症治疗,术后2周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关键词:
  • 胃黄色瘤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熊秋棠;陈星;王志峰;张晶;何浪

    胃黄色瘤又称胃黄斑瘤或胃脂质岛,是发生在胃黏膜的脂质沉积性疾病,过去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无症状的胃部良性病变[1] ,因其外观呈黄白色而得名,其组织病理学上由充满脂质的泡沫细胞聚积而成[2-3]. 该病的病因及治疗原则尚不明确,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认为胃黄色瘤与胃恶性肿瘤有关,可能是胃癌的一个预测指标. 本文就胃黄色瘤新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胃黄色瘤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联动成像内镜的原理及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谢聪颖;刘岩

    近年来,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上升趋势,尽管非手术治疗方式如化疗方案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手术切除仍然是消化道肿瘤的主要治疗措施. 目前消化专科医师致力于发现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疾病,为消化道肿瘤患者创造早期手术机会,从而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内镜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疾病的发现主要通过识别微小病变颜色及形态的变化. 图像增强内镜( image-enhanced en-doscopy,IEE)的不断发展,显著地提高了早癌及癌前疾病的诊断率. 目前IEE包括窄带成像内镜( narrow-band imaging, NBI)、智能电子分光技术、蓝激光成像( blue laser imaging, BLI)、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等[1],其中新近问世的LCI内镜极有可能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崭新的画面. 基于现有的文献报道,对其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进展总结如下.

    关键词:
  • 氩离子凝固术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徐佳昕;蔡明琰;刘斌;李欢;周平红

    氩离子凝固术( APC)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电凝技术,在高频电的激发下惰性气体氩气被离子化成具有导电性的氩等离子,氩等离子体通过传导高频电流的热效应,实现对靶组织干燥、凝固和灭活的作用. 当病变组织表面干燥凝固后,导电性能降低,阻抗增加,氩等离子体将自动从阻抗高的地方流向周围阻抗低的组织. 因此,APC的凝固范围大且浅表,通过时间、功率设置和距离等参数的调节可将凝固深度控制在3 mm左右,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非接触式电凝技术. APC早应用于开放式外科手术的创面止血,1991年Grund[1]首次将其引入软性内镜治疗,由于效果良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和呼吸内镜的介入治疗,本文就APC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南京)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

    肝窦阻塞综合征(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病( 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进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内淤血、肝功能损伤和门静脉高压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 1-4].2002年,DeLeve等基于实验和病理研究发现,建议以HSOS代替HVOD[5]. 在近年发表的文献中上述两种名称均有使用. 因此,在本共识中我们认同HSOS和HVOD可以相互替换[6].

    关键词: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