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连接部癌前病变及早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吕瑛;张晓琦;周晓亮;秦争艳;蔡薇;葛靖;邹晓平

    目的 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比较,评价ESD治疗胃食管连接部(GEJ)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8例经ESD治疗和51例经EMR治疗的GEJ癌前病变及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 ESD整块切除率为92.9% (26/28),治愈切除率为78.6%(22/28)均优于EMR组的45.1%(23/51)和43.1%(22/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部原位复发率ESD组为3.6%(1/28),明显低于EMR组的19.6%( 10/51) (P <0.05).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ESD组与EM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ESD为(64.3±27.1)min,明显长于EMR( 27.6±14.1)min(P <0.05).结论 ESD和EMR相比,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GEJ癌前病变及早癌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529例健康体检者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吴军;钱家鸣;盖小荣;姚方;王振捷;赵莉;李景南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体检时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37例,其中529例成功接受了全结肠镜检查.统计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病变检出情况,包括检出率、类型、部位,并分析息肉检出率、病变部位与年龄和性别间的关系.结果 529例受检者中男315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3±9.3)岁,检出肠息肉104例(19.7%),其中进展期息肉17例(3.2%),腺瘤84例(15.9%),直肠癌1例(0.2%),痔疮61例(11.5%),结直肠炎症22例(4.2%).结直肠息肉在男性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年龄≥50岁者结直肠息肉和进展期息肉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01,P<0.05).共检出息肉158枚,以<0.5 cm、管状腺瘤居多.随年龄增长,近端结肠息肉患者的比例增多,而远端结肠息肉患者的比例减少(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是筛查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病变的有效手段,重视体检人群的结肠镜检查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 经胃内镜下腹腔探查术诊断不明原因腹水的价值初探

    作者:蔡建群;智发朝;白杨;刘思德;龚伟;姜泊

    目的 初步探讨经胃内镜下腹腔探查术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行经胃内镜下腹腔探查术,记录诊断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均获得明确诊断,其中6例(85.7%)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另1例(14.3%)诊断为肝性腹水.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均未出现与经胃内镜下腹腔探查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经胃内镜下腹腔探查术对于不明原因腹水是一种确诊率较高的诊断方法.

  • 内镜治疗和传统治疗对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诊治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高永忠;金唐林

    目的 对比内镜与传统方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资料,其中传统治疗组18例,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等治疗;内镜组17例,根据病情应用十二指肠镜进行ERCP等内镜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胆瘘愈合时间、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传统治疗组胆瘘部位明确7例,胆瘘愈合时间平均23d,再次手术8例,发生并发症7例;内镜组胆瘘部位明确13例,胆瘘愈合时间平均13 d,再次手术2例,发生并发症3倒.各项指标内镜组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均<0.05).结论 十二指肠镜能够明确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部位、性质,能治疗大部分该类患者,并为需外科手术病例提供指导,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 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剥离切除治疗探讨

    作者:赵志峰;麻树人;张宁;杨卓;宫照杰;金晓龙;施阳;张莉;石戈

    目的 探讨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治疗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11月间胃镜及超声内镜榆查确诊食管固有肌层肿物的患者,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选择性参加本组研究.16例患者入组并完成了研究计划.入组病例采用内镜经食管黏膜下隧道切除病变,并且术后行病理检查和跟踪随访观察.结果 食管固有肌层肿物完整切除率100%,术后均病理学检查证明为平滑肌瘤,病理免疫组化提示增生活跃9例.术中并发纵隔、皮下、腹膜后气肿1例,1周后自行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及相应病例,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观察半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治疗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内镜在胃肠道神经鞘瘤中的诊治价值探讨

    作者:蔡明琰;姚礼庆;周平红;徐美东;钟芸诗;张轶群;马丽黎;陈巍峰;秦文政;胡健卫;李全林

    目的 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的内镜诊断及内镜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间接受内镜下检查并获得病理确诊的胃肠道神经鞘瘤13例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病变,8例位于胃,3例位于食管,2例位于结肠.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神经鞘瘤位于固有肌层,超声表现主要为低回声.12例接受内镜下治疗,11例患者在内镜下成功接受治疗,完整切除肿瘤,完整切除率为(91.7%).其中6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4例行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1例食管神经鞘瘤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治疗.1例食管病变由于肿瘤巨大(肿瘤大径4.7 cm),内镜部分切除病灶后,基底部仍较深,无法完整切除,终止内镜手术,转胸外科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后未出现胃肠道出血、腹膜炎体征和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23.3±10.8)个月(6~36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内镜及超声内镜有助于辅助诊断胃肠道神经鞘瘤并提供治疗指导,内镜下治疗胃肠道神经鞘瘤是安全、有效的.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短期内胃镜检查对防治迟发性出血的价值评价

    作者:钟芸诗;时强;姚礼庆;周平红;徐美东;任重;陈涛

    目的 探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短期内再行胃镜检查在防治迟发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11月间,行ESD治疗的67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84岁,中位年龄63岁.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常规胃镜复查,观察有无创面迟发性出血,并给予适当处理及随访.结果 67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贲门5例、胃体6例、胃底3例、胃窦35例、胃角16例、残胃2例.病变大直径2.0 -7.0cm,平均(3.73±1.24)cm.ESD术中无大量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术后9.0%(6/67)的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5例发生在术后第3天,1例在术后第4天.迟发性出血者中Forrest分级Ⅰb2例,Ⅱb4例,均经内镜下成功止血.本组中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远高于既往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迟发性出血所得的出血发生率,但从随访结果看,两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相当.结论 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实际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无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后果,故可以不常规行ESD术后短期内胃镜检查,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负担.

  • 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狭窄临床病例研究

    作者:焦月;李鹏;冀明

    目的 评价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对治疗胃十二指肠狭窄或者梗阻的效果.方法 对2005年至2011年间行胃十二指肠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的24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食情况用胃出口梗阻记分系统(GOOSS)进行评估,经配对样本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支架置入的成功率100%(24/24),整个操作用时平均(25.9±11.0)min.20例(83.3%)患者在术后可进流质软食,患者术前GOOSS评分为0.14分(P50=0),术后第7天GOOSS评分为1.42分(P50=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少量出血,无穿孔、误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梗阻或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

  • 放大窄带成像胃镜下胃窦炎微形态特征

    作者:刘红;高炳霞;林香春;魏南;刘芳勋;吴静

    目的 分析放大窄带成像内镜(M-NBI)下胃窦炎的微形态特征,评价M-NBI用于胃窦炎靶向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以完成M-NBI检查的连续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按NBI内镜下病变黏膜表面形态分型,以M-NBI检查部位活检的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黏膜表面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的关系.另取30张图像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结果 69例患者共有病变173处,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A型以正常部位(89.8%,44/49)为多,B型和C型分别以慢性炎症(53.3%,24/45)和活动性炎症(74.3%,26/35)为多.与A型组相比,B型组(P <0.001)和C型组(P<0.001)的炎症水平显著增加.B+C型预测急慢性炎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5%、78.0%和81.5%;D+E型预测肠上皮化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8%、90.4%和77.5%.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结果示Kappa值为0.734[95%CI(0.591 ~0.977)],提示一致性较好.结论 M-NBI下胃黏膜微形态特征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M-NBI检查能够明显地提高对胃窦炎的预测能力.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探讨

    作者:龚伟;刘思德;智发朝;白杨;周丹;黄颖;姜泊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肠镜检查诊断为LST且直径>2 cm的32例病变进行ESD治疗,回顾性分析病变特征(如病变类型、大小、部位)以及手术结果(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理诊断、随访情况等).结果 32例大肠LST,肿瘤直径2.5 ~8.0 cm,平均(4.1±2.1)cm,29例(90.6%)一次性完整切除.ESD手术时间25 ~300 min,平均(75.7±66.0) min.术中5例(15.6%)出现动脉血管出血,行止血夹或电凝成功止血;迟发性出血2例(6.25%);穿孔3例(9.4%),均行内镜下金属夹闭合,内科治疗成功.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瘤变19例、高级别瘤变6例、癌变7例.病变局限于黏膜层25例,黏膜下浅层(sm1)5例,黏膜下深层(sm2)2例追加外科手术.2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0±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对直径>2m的LST,选择ESD治疗切除彻底,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 胃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秀华;冯勇恒;段炜;李娜;顾勇;杨爱华;王博;杨燕

    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 Ang-2)是一种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因子,它能促进新血管的生成,而且在肿瘤组织中,Ang-2高表达常伴随着金属基质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高表达[1-2].为此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0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组织进行Ang-2和MMP-9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探讨Ang-2和MMP-9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 胃镜辅助下置放小肠营养管126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丹丹;张斌;李长锋;杨蕾;张宝刚;金景鹏;张莹;赵天成

    通过肠内途径提供胃肠道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临床上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胃镜辅助下小肠营养管的置放以其直观、可靠、成功率高的优点为临床广泛应用.目前胃镜下置放营养管的方法亦有很多报道,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2种不同的胃镜辅助置管方法.1.临床资料: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共行胃镜辅助下小肠营养管置入术126例,其中男82例、女44例,年龄16 ~82岁,平均53岁.患者中食管、胃术后48例(包括胃瘫25例、吻合口狭窄18例、吻合口瘘5例),腹部其他手术后胃瘫26例,上消化道梗阻性病变7例,食管癌、胃癌伴痿各1例,急性胰腺炎31例,脑血管疾病12例.

  •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发出血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平;张海波;马丽丽;于金华;黄应龙;胡海清;苏秉忠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胆胰疾病内镜治疗的一项关键性技术,该技术已发展成熟并为临床广泛应用,然而其毕竟是一项介入性创伤性治疗手段,仍存在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其中并发出血是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现回顾我院近5年来EST治疗情况,并对其中并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 隧道内镜技术联合胸腔镜治疗食管多发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钟芸诗;郭卫刚;蔡明琰;王萍;周平红;姚礼庆

    近年来,内镜微创技术飞速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其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 exavaton,ESE)、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消化道管壁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和隧道内镜技术(tunnelling endoscopic technique)的治疗范围已从黏膜病变扩展到固有层肿瘤,使大量患者免受了外科手术之苦.但对于消化道壁巨大的或者向腔外生长的黏膜下肿瘤( SMTs),单纯内镜治疗风险较大,联合腹腔镜治疗的双镜联合技术应运而生.我院内镜中心在既往与普外科合作开展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肿瘤技术成熟的基础上,近期与胸外科合作,行胸腔镜联合内镜治疗食管来源于固有肌层多发平滑肌瘤1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例中内镜下的手术采用的是隧道内镜技术,保证了手术区食管黏膜的完整性,避免了常规胸腔镜手术较易出现的黏膜破损而致术后瘘的并发症,国内外鲜见类似报道.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探讨

    作者:聂川;李政文;尧登华;何俊堂;肖萧

    虽然当前直肠癌仍以外科治疗为主,但目标已从传统的根治肿瘤挽救生命发展为即消除肿瘤又保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现回顾性分析我中心3例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拒绝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3例,均经内镜(图1)、影像学(图2、3)及病理学检查(图4)诊断为早期直肠癌.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56~73岁,平均64.3岁.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均为大便带血.术前详细同患者及家属谈话,拒绝外科于术,强烈要求行内镜下治疗.

  • 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基础研究的现状

    作者:罗辉;潘阳林;闵磊;郭学刚

    多年来内科医生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加微创的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的出现为消化内科医生尤其是内镜医生带来了新的希望.NOTE同时具备了腹腔镜手术和内镜手术的优点,并且无瘢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把微创的理念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一、MOTES的历史回顾及国内外现状NOTE是指软式内镜通过胃肠、泌尿生殖等自然腔道实施胸、腹、盆腔操作的微创手术.2006年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merican Society《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ASGE)和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学会(Society of American Gastrointestinaland Endoscopic Surgeons,SAGES)共同成立了经自然腔道手术研究与评估协会(Natural Orifice Surgery Consortium for Assessment and Research,NOSCAR),并发表NOTES白皮书来规范和指导临床前以及临床NOTES的应用[1].

  • 透明帽在消化内镜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张娜娜;李鹏;张澍田

    随着各种内镜治疗附件的应用,镜下止血、息肉切除、异物取出、支架置放、圈套器结扎等内镜治疗技术逐渐成熟.透明帽作为治疗附件在内镜诊断及治疗中应用广泛,包括食管上端及锐利异物的取出、协助结肠镜进镜、提高放大内镜成像效果以及在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中应用.现将透明帽在消化内镜诊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规范开展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作者:张修礼;卢忠生;杨云生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消化内镜的应用范围,真正实现了消化内镜由诊断型工具向微创治疗型工具的发展,也改变了某些消化道肿瘤(包括早癌、癌前病变、胃肠道间质瘤等)只能传统外科或腹腔镜治疗的历史[1].经过二十余年发展,EMR、ESD无论技术操作还是认识水平都日趋规范.

  • 内镜操作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指南介绍

    作者:曹海龙;王邦茂

    抗血小板药物(APA)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内镜操作期间如何使用这些药物,这就需要对操作出血相关风险以及如停药后血栓形成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欧洲消化内镜协会就目前内镜操作APA的管理进行了分级和循证推荐[1],现将指南主要的推荐意见介绍如下(表1).

  • 出血坏死性小肠炎一例

    作者:刘光军;史晓丹;蔡相军

    患者男,22岁,因上腹痛伴恶心、呕吐3d入院.入院前3d晚进食火锅中辛辣食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均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泻.次日于外院门诊化验尿淀粉酶增高,诊断为胰腺炎,给予对症治疗后腹痛略有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发病第3天来我院,门诊以"急性胰腺炎"收入科.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88次/min,血压120/85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及左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腹水征(-),肠鸣音弱.当日腹部彩超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急性胰腺多.给予禁食、抑酸、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患者夜间仍腹痛.次日验血检查白细胞计数23×109/L,中性粒细胞0.857;C-反应蛋白69.3 mg/L;便常规红细胞0~1个/HP,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糖、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肝炎6项、尿常规、凝血项检查均无异常;胸片未见异常.

  • 直肠乙状结肠膀胱弥漫性血管瘤一例

    作者:陈平;刘辉;于双

    结直肠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病变,近期我院确诊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32岁,因"反复大便带血20余年,加重伴里急后重1个月"入院.既往诊断为"痔",对症治疗好转.否认传染病、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无明显异常,肛门指检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质软包块.入院后查肝肾功能、二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血红蛋白131 g/L.肠镜示:进镜至距肛门约10 cm,直肠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隆起,质软,部分隆起表面糜烂,呈暗红色或蓝色(图1),肠腔狭窄,为避免大出血,未继续进镜及活检.下腹部增强CT提示直肠及乙状结肠移行段肠壁广泛增厚,强化较均匀,并点状高密度影,肠腔变窄;直肠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并多发点状钙化灶,盆腔筋膜肿胀模糊,前列腺、膀胱未见明显异常.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腹部透视、CT及血管造影均提示小盆腔多发静脉石.

  • 腔内阑尾大肠镜下表现一例

    作者:黄宁;袁鹤鸣;吴万春

    患者女,37岁,"腹痛伴黑便1周"入我院治疗.腹痛以右侧腹部、阵发性隐痛为主.伴有解黑色尚成形大便,每日1~2次.入院后查体,腹部平,触之软,全腹未及包快,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凝常规末见明显异常,大便隐血阳性.入院后予抗炎止血治疗后,腹痛缓解,大便转黄.行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钡剂灌肠检查示:回盲部占位.大肠镜检查示:回盲瓣呈唇样,盲肠内可见一半环形条索状新生物,表面光滑,似有包膜包绕(图1),活检钳推之可动.肠镜下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示:黏膜慢性炎.在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回盲部新生物表面为黏膜层,系阑尾套叠入盲肠肠腔所形成,切除新生物病理示:阑尾肓端黏膜坏死伴炎性肉芽组织形成.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