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探讨胆汁肿瘤标志物对胆管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唐丽欣;任旭;张玲玲;唐秀芬;朱春兰;曲永萍

    目的 探讨胆汁肿瘤标志物对胆管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60例因胆道疾病需要ERCP治疗者,ERCP时取胆汁检测胆汁肿瘤标志物(CA19-9、CEA和CA242)和细菌培养.结果 恶性狭窄组与良性疾病组间胆汁和血清CA19-9、CEA、CA24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制定恶性狭窄的胆汁肿瘤标志物界限值:CA19-9 239ku/L,CEA 40 ng/ml,CA242 60 ku/ml.CEA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与血液标志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胆汁标志物的特异性与血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管癌、胰腺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与胆管旁转移癌、肝癌比较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恶性狭窄组还是良性疾病组,细菌阳性胆汁与阴性胆汁组间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汁CA19-9、CEA、CA242水平对鉴别胆道良恶性疾病有一定帮助,但并不明显优于血清标志物.胆汁细菌感染可引起胆汁CA19-9水平升高,但不影响良恶性诊断结果.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和球囊扩张对胆囊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胡亦懿;杜国平;李凤棉;胡元元;智发朝;张亚历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中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8名曾经接受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组21例、中小切开组20例、球囊扩张组17例,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采用99mTc-EHIDA肝胆动态核素显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肝脏半排时间(TEx),胆总管高峰时间(CBD Tup),胆囊显影时间(GBVT),胆囊的半排时间(GBTv2),30 min胆囊排空分数(GBEF30min),30 min胆囊排空率(GBER 30 min),十二指肠显影时间(DUT),十二指肠高峰时间(DU Tup)和胆肠分配比(Fgb,Fsi)综合评价胆囊的功能.结果 括约肌大切开组分别与其余两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TEX明显缩短(P <0.05);CBD Tup、DUT、DU Tup出现的时间较早(P<0.05);GBVT时间延迟(P <0.001);GBT1/2缩短(P <0.001),GBEF 30 min较大(P <0.001),GBER30 min较快(P<0.001),胆肠分配比胆囊的比例Fgb明显减少(P<0.001),肠道比例Fsi增加(p<0.001).EST中小切开组、EBPD组和对照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大切开患者胆囊贮存功能明显受损,排泄功能增强;EST中小切开及EPBD患者胆囊贮存及排泄功能无明显改变.

  • 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系统治疗胆道疾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许昌芹;李鹏;王拥军;冀明;张澍田

    目的 探讨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系统在治疗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巨大胆管结石患者4例,尚未确诊的胆管狭窄患者5例.对胆管巨大结石者,行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常规取石.对胆管狭窄者,SpyGlass直视下观察病变情况,SpyBite活检钳直视下活检取样.患者均放置鼻胆引流管,术后检测血常规以及血尿淀粉酶,予抑酸、预防感染治疗.结果 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SpyGlass操作时间21.2 min,平均总操作时间46.2 min.4例巨大胆管结石患者均成功完成碎石及取石,术后2d鼻胆管造影显示无结石残留.5例胆管狭窄患者,病理诊断胆管癌2例,胆管炎性狭窄3例.术后出现胰腺炎2例,均为轻度,经治疗后恢复.结论 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系统对于胆管疾病的诊治是较为安全有效的.

  • 经腹壁空肠造瘘行ERCP在消化道重建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迎春;麻树人;杨卓;高飞;高峰;李顺明;程广明;金红旭;刘宝军

    目的 探讨消化道重建患者经腹壁空肠造瘘行ERCP诊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腹壁空肠造瘘行ERCP诊疗的消化道重建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均一次性完成经腹壁空肠造瘘,其中21例(95.5%)成功完成ERCP诊疗,内镜通过瘘口到达乳头或胆肠吻合口处的时间为6~34 min,平均为18.4 min;另外1例失败.ERCP诊断吻合口狭窄10例、肿瘤复发8例、胆总管结石1例、内支架堵塞1例,1例未见明显异常.置入塑料胆道内支架9例,置入金属胆道支架7例,更换塑料内支架1例,取石1例,仅行柱状球囊扩张2例.术后并发早期切口感染4例,并发胆道感染1例,并发肠瘘1例.结论 对于消化道重建患者经腹壁空肠造瘘行ERCP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胆汁和血清KL-6黏蛋白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沈洋;胡冰;高道键;吴军;张明明;张英峰;张洪战

    目的 探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和胆汁KL-6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41例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恶性梗阻组)和15例确诊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良性梗阻组)的胆汁和血清样本,酶联免疫法检测胆汁和血清KL-6黏蛋白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对各检测指标组间表达差异以及鉴别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能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CEA、CA19-9、KL-6黏蛋白及胆汁KL-6黏蛋白在恶性梗阻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梗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AFP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02).血清AFP、CEA、CA19-9、KL-6黏蛋白及胆汁KL-6黏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753、0.894、0.846和0.954,以各检测指标的佳临界值为界,胆汁KL-6黏蛋白鉴别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均优于血清AFP、CEA、CA19-9和KL-6黏蛋白.结论 胆汁KL-6黏蛋白对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成为鉴别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特异性肿瘤标记物.

  • 高位胆道梗阻内镜下选择性胆管插管导丝引导方法探讨

    作者:刘素丽;刘丽霞;王鼎鑫;邢国璋

    目的 探讨导丝引导技术在高位胆道梗阻内镜下选择性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4例经ERCP诊治的高位胆道梗阻患者,乳头部胆管插管成功后应用导丝直通法、导管导丝法、乳头切开刀法、导管导丝+导丝弯曲法、导丝α及反α结袢法、导丝旋转法、导丝直通联合取石球囊法及多孔导向导管法等多种导丝引导方法进行选择性胆管深插管,使其通过胆管狭窄段,进入目标胆管.观察插管效果.结果 336例高位胆道梗阻患者顺利完成超选择性目标胆管插管,随后完成相应内镜下治疗,总成功率为97.67%.所有患者在插管过程中无合并胆道出血及穿孔等病例.结论 高位胆道梗阻内镜下选择性胆管插管中不同导丝引导方法可以提高微创诊疗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及与远期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杨建锋;王霞;王晖;张啸;张筱凤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及与远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的患者,随访观察EST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并发症组和对照组.在EST术前、术后1年分别采用Oddi括约肌测压术,对比Oddi括约肌基础压、收缩压高峰值的变化.并抽取胆汁,做细菌培养.结果 共有68例患者纳入研究,随访13 ~ 36个月,有3例患者失访,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9% (11/65).EST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高峰值和收缩频率明显低于术前,但并发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在EST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术前并发症组胆道细菌阳性率54.5% (6/11)与对照组46.3% (25/54)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但术后胆道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 (7/10)比31.7% (13/41),P=0.02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1.5 cm)、结石数量(>3)、结石大直径(>20 mm)、EST大切开是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EST术后远期并发症须加强关注,Oddi括约肌功能下降、存在胆肠反流是其发生的基础因素,同时也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

  • 内镜在胰胆管合流异常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郑金辉;何利平;陈勇;方超英;郑晓玲;游燊;王丽珍;高丽影

    目的 探讨ERCP在胰胆管合流异常中的诊断价值,评估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16例胰胆管合流异常(PBM)患者,通过ERCP造影进行PBM分型,结合临床症状,分析引起相关疾病的机制、影像特点,根据合并的其它胰胆疾病,选择适当的内镜取石、扩张或引流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6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多伴有腹痛、呕吐、黄疸等症状,及转氨酶和/或淀粉酶水平的升高.其中,Ⅰ型(B-P型)7例,Ⅱ型(P-B型)5例,Ⅲ型(复杂型)4例;合并胆总管囊肿扩张10例,无扩张者5例,胆管癌并狭窄1例;伴有胆管结石11例(4例为蛋白栓)、胰管结石2例(1例不伴胆管结石).9例予内镜下胆管取石,2例胰管取石,术中置入胆道支架引流7例,行鼻胆管引流3例,胰管支架置入5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1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 ERCP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其分型与PBM相关疾病表现有明显相关,选择性、暂时性的内镜治疗在外科术前是有效的、必要的.

  • 内镜下扩张治疗碱性腐蚀性液体所致食管狭窄患儿12例

    作者:黄晓玲;艾合买江;高峰;刘兴;李燕

    误服是造成儿童消化道腐蚀性损伤导致食管狭窄的主要原因[1-2],患儿可表现为吞咽困难、进食后反复呕吐、胸痛等,终营养摄入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体格矮小及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儿的发育.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是治疗成人食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但对于儿童食管狭窄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不多.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间,对12例碱性腐蚀性液体导致的食管狭窄患儿进行了内镜下食管扩张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肠镜下IT刀治疗有蒂巨大息肉17例

    作者:付肖岩

    1.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肠镜检查发现巨大有蒂息肉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2 ~ 80岁,平均50岁,予内镜下电切术,息肉直径2~5 cm.病变位于乙状结肠10例,降结肠4例,横结肠2例,升结肠1例.2.器械:采用Olympus CF-Q 260AI和CF-H 260AI肠镜,ERBE公司ICC 200高频电切装置,APC 300型氩气刀,Olympus的MAJ-254尼龙绳和HX-20U-1尼龙绳套扎器,Olympus的KD-610L型IT刀和KD-611L型IT刀.

    关键词:
  • 食管黏膜下结核的内镜诊断体会

    作者:丁炎波;陈炳芳;庄耘;王莉;陈建平

    食管结核十分罕见,诊断非常困难,误诊率极高,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可能与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结核病高危人群增多有关.我们收集了我科近2年收治的5例表现为黏膜下病变的食管结核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其超声内镜特征及诊断方法,旨在提高对食管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1.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6~74岁,平均57.6岁.4例表现为进食梗阻感,进干食明显,1例表现为胸骨后不适,病程2周~6个月.均无明显的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既往均无结核病史.所有患者均有行胸部CT检查,3例患者CT均提示食管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提示食管壁增厚,伴气管隆突淋巴结肿大,1例提示局部食管壁增厚,所有患者肺内均无结核灶;结核菌素试验均阳性,血沉27 ~ 35 mm/h.

    关键词:
  • Pax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高昳;张舒羽;沈卫东;罗居东;王芳军;刘兵团;刘鹏飞

    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由于食管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多有淋巴结、血行或周围组织浸润,给食管癌监测及诊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差异表达.其中转录因子在启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ax2是一个参与发育的转录因子.多项研究表明,Pax2可能成为一项肿瘤标志物,同时也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然而,Pax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国内外少见报道,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Pax2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与ESCC患者肿瘤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淋巴管浸润的关系,从而为食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苏虹;刘明;陈进忠;张志阳;李宝玉;廖素珠;苏雪芬;李秀梅;李世群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是指直径10 mm以上、呈侧向扩展而非垂直生长的一类表浅型病变,其中包括颗粒集簇样病变及非颗粒型病变.LST内镜下易漏诊,形态多样,病理亚型较多,且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因LST呈侧向生长而非垂直生长的特点,大多可以行内镜下微创治疗.以往对此类疾病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而对较大的病灶(>20 mm)由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技术限制,常需多次分片切除,病灶残遗、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开展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可完整大块切除病灶,复发率低.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38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运用数学模型评估内镜中心日诊疗量合理性研究

    作者:吴仁培;祁可;王小平;李兆申

    消化内镜诊疗项目,已得到广泛的普及,而且每年内镜手术量和检查量增长也是十分惊人[1].消化内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人力、设备和空间等各方面支持因素,内镜中心需要配置内镜操作系统、不同类型的内镜以及配套的清洗消毒设备.所以,一个内镜中心每天的内镜检查手术量是有一个理论大数值.但是,很多医院在不对内镜中心进行相关设备投入情况下,仍然要求手术数量的提升.那么直接的影响就是缩短内镜清洗消毒时间或者是缩短单个患者内镜检查时间.如果内镜清洗消毒时间不能够有效保证,就不可能保证内镜高水平消毒效果,导致医源性感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一个操作简便,结论准确的数学模型去评价一个内镜中心理论诊疗数的大值,来科学指导内镜中心诊疗工作的开展,避免盲目性的扩张诊疗量,从而间接避免患者感染以及其他诊疗中的问题.

    关键词:
  • 结肠息肉随访发现阑尾腺癌一例

    作者:张舒静;陈星;汪嵘;赵丹瑜

    患者男,67岁,2003年因大便性状改变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遂于我科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分别于2006年11月20日、2006年12月27日、2007年4月13日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这3次的病理结果分别为:(乙状结肠)管状腺瘤,上皮轻度异型增生;(降乙交界)大肠黏膜慢性炎症,部分腺瘤样增生;(盲肠)早期管状腺瘤.患者在多次检查过程中阑尾开口均未见明显异常.2008年11月初患者出现右下腹疼痛,病程中无寒战、高热,无呕血、黑便,无腰痛、血尿,无不洁饮食史.体检:腹软,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可触及一包块.肝脾肋下未及.2008年11月12日再次于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示:回盲瓣下方可见圆形阑尾开口,局部黏膜片状充血,周边隆起呈颗粒样改变,取活检后病理回报:(阑尾开口处)少许腺癌组织.11月21日全麻下行回盲部切除术.

    关键词:
  • 预防良性再狭窄食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荆剑;甘振;朱光宇;秦永林;陆建;滕皋军;郭金和

    目的 于普通食管支架上口捆绑125I粒子,通过动物实验探索其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于普通食管支架上口均匀捆绑8颗125I粒子,制成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支架并进行动物实验.取32只比格犬,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6只)置入捆绑空粒子的支架;实验组(16只)置入捆绑125I粒子(33.3MBq ×8)的支架.术后1、2、4、8周分别取各组犬4只,处死前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及胃镜检查;处死后取各组支架上端2 cm范围内的食管组织行病理学等检查.结果 所有食管支架均释放到位,ECT复查未发现放射源泄漏.测量支架上口管腔内径,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管腔逐渐变窄,4、8周时对照组较实验组更为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平均光密度值4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及总氨基酸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并且术后4、8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含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观察期间内实验组支架周围的气管与大血管等与对照组肉眼、光镜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该新型支架用于食管良性狭窄的预防是可行的、安全的,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减轻支架术后良性再狭窄的效果.

  • 2013年消化内镜发展状况

    作者:李兆申

    近年来,消化内镜领域进入发展为迅速的时期,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对消化疾病的诊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传统内镜适应证继续拓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内镜理念日趋更新.诊断内镜“多样化”、治疗内镜“扩大化”已成为消化内镜的发展趋势.一、消化道早期癌的微创治疗近年来,对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诊疗逐渐受到重视,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为代表的内镜下切除技术应运而生,对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EMR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内镜下大块黏膜活检术,强调一次切除大块黏膜的概念.EMR分为非吸引切除法和吸引切除法.

    关键词:
  • 第26次全国消化内镜沙龙内镜超声篇会议纪要

    作者:冀明;王拥军;李鹏;陈光勇;年卫东;张澍田

    第26次全国消化内镜沙龙内镜超声(EUS)篇于2013年12月7日于海南保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7位超声内镜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澍田教授主持,专家报告了临床工作中比较突出、具代表性的病例,并对有关超声内镜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思予教授报告了2例类似食管上皮下肿物的少见食管恶性肿瘤的病例.2例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均类似食管平滑肌瘤表现,但EUS图像不典型,内镜下切除病理1例为食管黏液表皮样癌,1例为食管腺样囊性癌.提示我们对于食管上皮下肿物,即使内镜下及超声内镜表现类似平滑肌瘤,也要注意与恶性病变鉴别,大多数病例不需内镜下切除,但须内镜随访,对表现不典型病例及随访病变有变化病例,切除后病理学检查.

    关键词:
  • 世界胃肠病大会(Gastro2013 APDW/WCOG)纪要

    作者:辛磊;胡良皞;时永全;吴开春;李兆申;樊代明

    2013年9月21日至24日,世界胃肠病大会(Gastro2013APDW/WCOG)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世界胃肠病学会(WGO)、世界消化内镜学会(OMED)、世界胃肠病及内镜护理学会(SIGNEA)、亚太消化疾病联盟(APD-WF)主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工程院、中华医学会、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协办,上海市卫计委、上海市医学会、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承办.世界胃肠病大会是全球消化界大盛会,每4年举办一次.2008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亚太消化疾病周期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分会、肝病学分会和外科学分会组成的联合工作组通过书面申请和现场答辩,成功获得了Gastro 2013的举办权.本届大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也是我国迄今举办的大规模的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共有来自122个国家的近万名代表参加本次盛会,涵盖消化、内镜、肝病、外科、护理等领域.

    关键词: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