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链霉蛋白酶颗粒用于胃镜检查过程中祛除胃内黏液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吴咏冬;张澍田;于中麟;钱家鸣;姚方;周丽雅;丁士刚;杨云生;李闻

    目的 探讨链霉蛋白酶颗粒提高胃镜检查可见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个中心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将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药物为链霉蛋白酶颗粒剂20 000单位/袋,对照组药物为安慰剂(乳糖、羟丙纤维素颗粒剂)0.5g/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1袋药物与碳酸氢钠1.0g在50 ml蒸馏水(20℃~40℃)中振荡溶解后服用.胃镜下观察胃腔各部位的黏液附着量及厚度情况,并进行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清洁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63.33%(76/120)比45.83%(55/120),P<0.05];两组胃体部及胃窦部附着黏液量与厚度合计评分比较,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体部:1.68±1.51比2.14±1.47,P<0.05;胃窦部:1.59±1.58比2.05±1.53,P<0.05);胃底部合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8% (6/118),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8/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明确与药物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链霉蛋白酶颗粒用于胃镜检查,可明显减少胃黏膜表面附着的黏液,有效提高镜下可见度,从而显著提高胃镜对微小病变的诊断能力,并且安全性较好.

  • 麻醉状态下内镜超声、胰胆管造影串联与分开诊治胆胰疾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平;张筱凤;张啸;吕文;郭英辉;林秀英;袁庆丰;范震;王霞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状态下内镜超声检查术(EUS)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串联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05例EUS、ERCP串联执行的胆胰疾病患者(观察组)和90例EUS、ERCP分开执行的胆胰疾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诊断情况、心肺并发症和内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78.56±15.88) min、丙泊白酚用量(314.21±223.54) mg,对照组操作时间(97.78±34.56) min、丙泊酚用量(521.23 ±245.12)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US、ERCP诊断率以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内镜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4% (96/105)、81.9%(86/105)、6.67%(7/105)、3.81% (4/105),对照组对应分别为94.4%(85/90)、82.2% (74/90)、5.56% (5/90)、3.33% (3/9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麻醉状态下EUS、ERCP串联诊治胆胰疾病安全可行,较分开执行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

  • 内镜超声在胃肠神经内分泌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微微;姜葵;王邦茂;徐东波

    目的 探讨EUS在胃肠神经内分泌瘤(GI-NEN)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44例行内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GI-NEN患者的临床资料、EUS下特点及EUS指导下的内镜治疗情况和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44例共发现47处病灶(其中有2例为多发),其中41处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瘤,6处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癌.EUS诊断41处神经内分泌瘤中18处起源于黏膜层、23处起源于黏膜下层,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100.0%,均为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界较清楚.41处神经内分泌瘤均行EUS指导下的内镜切除术,其中17处行EMR或ESD切除、24处行高频电切除,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分别于术后3~6个月、12个月复查胃肠镜和(或)EUS,显示创面愈合良好,病变切除处胃肠壁各层次清晰,原病灶边缘取组织活检均证实无残留及复发.结论 EUS可准确判断GI-NEN病灶的起源、大小、边界、回声等,为佳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在GI-NEN的诊治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乙醇固定法、液基细胞学法与传统细胞学法诊断胆总管恶性狭窄的对比研究

    作者:于剑锋;郝建宇;吴东方;郎海波

    目的 探讨乙醇固定法、液基细胞学法对胆总管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以及乙醇固定法从采样到固定的合适间隔时间.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或2年临床随访确诊的胆总管恶性狭窄82例,统计其中乙醇固定法(乙醇固定法组,n=30)、液基细胞学法(液基细胞学法组,n =28)、传统细胞学法(传统细胞学法组,n=24)的刷检阳性率并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乙醇固定法组中采样到固定间隔时间2 min者(n=17)和5 min者(n=13)的刷检阳性率.结果 乙醇固定法组、液基细胞学法组、传统细胞学法组刷检阳性率分别为73.33% (22/30)、75.00% (21/28)、20.83% (5/24).传统细胞学法组刷检阳性率明显低于乙醇固定法组(r=21.525,P =0.000)和液基细胞学法组(x2 =22.20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乙醇固定法组与液基细胞学法组刷检阳性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3,P=0.898).乙醇固定法组中采样到固定间隔时间2 min者刷检阳性率为88.24%(15/17),明显高于5 min者的53.85%(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5,P=0.033).结论 乙醇固定法和液基细胞学法均可明显增加胆总管恶性狭窄的刷检阳性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乙醇固定法更加简便、成本低,但使用时应尽量缩短从采样到固定的间隔时间,建议不超过2 min.

  • 食管静脉曲张择期内镜下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及远期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竹;罗薛峰;李肖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择期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者的危险因素,并评估早期再出血者的远期预后.方法 对19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择期行EVL二级预防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26例EVL术后6周内发生再出血事件者纳入早期再出血组,其余17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可能预测EVL术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利用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远期预后,并进一步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对比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16)、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12)、术前总胆红素水平(P =0.001)在早期再出血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升高是EVL术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2,95% CI:1.04~4.14,P=0.008).早期再出血组出血相关的死亡占66.7%(10/15),对照组仅占13.6%(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Kaplan-Miere生存分析显示,早期再出血组5年累积生存率为25.3%,对照组为67.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择期EVL术后发生早期再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较差,而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较高可能提示术后发生早期再出血.

  • 内镜套扎及组织胶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别彩群;俞力;冀明;张澍田

    目的 探讨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及组织胶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EVL和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栓塞术治疗及随访情况,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急诊止血成功率为100.0% (145/145),早期再出血率为1.8% (8/452),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26/452),并发症发生率为12.4% (56/452).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32.5% (145/446)和40.4% (180/446);组织胶栓塞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32.5% (136/419)和27.4% (115/419).426例随访9~37个月,平均18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为10.1% (43/426),6个月生存率为97.9% (417/426),1年生存率为89.9% (383/426).结论 EVL及组织胶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较好,两者联合治疗操作简单、疗效好、患者创伤小,既可以用于急诊止血,也可用于二级预防.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安全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郭大昕;杨建民;徐启顺;楼国春;韩晓梅;潘航海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上发表的有关早期食管癌ESD和EMR治疗比较研究的所有中英文论文,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终纳入文献的效应指标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局部复发率为有效性效应指标,以穿孔、出血、狭窄和手术时间为安全性效应指标.结果 终纳入8篇非随机对照回顾性队列研究.Meta分析显示,ESD组较EMR组整块切除率[98.36%(360/366)比41.79%(252/603),P<0.01]、治愈性切除率[90.81%(168/185)比50.65%(194/383),P<0.01]均显著增高,局部复发率[0.55%(2/366)比13.76% (83/603),P<0.01]显著降低,穿孔率[4.51% (21/466)比1.25% (8/640),P=0.03]明显增高,出血率[0.21% (1/466)比0.63% (4/640),P=0.41]和术后狭窄率[10.48% (39/372)比10.15%(41/404),P=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治疗上,ESD的有效性明显优于EMR,安全性则与EMR相似,ESD应作为首选内镜治疗方法.

  • 止血粉与止血夹用于结直肠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止血及预防再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林慧;黄蕊;刘志国;潘阳林;张荣春;王向平;罗辉;惠娜;陶芹

    目的 探讨止血粉用于结直肠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创面止血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64例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行EMR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止血粉组和止血夹组各82例,创面分别给予止血粉和止血夹止血处理和预防性治疗,比较2组术中止血治疗时间、止血成功率、术后再出血和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止血粉组和止血夹组术中上血治疗时间分别为64(37~ 114)s和123 (82 ~ 23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止血粉组和止血夹组分别有20例和19例出现术中出血,单独使用止血粉或止血夹止血率分别为90.0% (18/20)和89.5% (1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77),两组未能成功止血者分别联合热活检钳或APC均成功止血.术后72 h内止血粉组术中出血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5.0%(5/20),止血夹组为15.8%(3/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95);术后72 h内止血粉组术中预防性止血者出血发生率为4.8%(3/62),止血夹组为9.5%(6/63),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9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术后随访1个月,结肠镜复查见手术创面愈合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结直肠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止血粉可有效进行创面止血并预防术后再出血,并且较止血夹止血具有操作时间短的优点,可选择作为内镜下的止血方法.

  • 胃镜在咽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赵云峰;高峰;杨卓;张丽瑶;麻树人;张宁;宫照杰

    咽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医生常常为了减轻对患者咽部的刺激,在未能清晰显示咽部结构的情况下就已将内镜插入患者食管,以至于咽喉部的病变易被遗漏,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近十几年来,我院内镜中心要求内镜医生在清楚显露咽部结构的情况下进行胃镜检查,不仅减少了检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还可以对咽部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1-3],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关键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18例

    作者:张其德;韩树堂;肖君;史伟;张小琴;周玉宏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泛指一类来自黏膜层以下(非黏膜组织)的消化道病变.随着内镜检查的开展和内镜超声的广泛应用,SMT的检出率逐年升高.通常认为起源于1~3层的病变可行内镜下治疗,超源于第4和第5层的病变多采用手术或腹腔镜治疗[1].随着ES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SMT的微创治疗又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采用消化内镜及腹腔镜微创切除直径小于5 cm的SMT的报道有所增加[2-3].我院内镜中心自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间,对18例瘤体较大或层次较深的SMT患者进行了ESD切除,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战士与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镜特征对比及消化系统疾病一级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吴秀华;段炜;谈昀;杨爱华;李占宁;顾勇;安召永;孟钢庆;孙世斌

    战士和老年人是两类易发消化性溃疡的特殊人群,本研究对这两类患者的胃镜特征进行了对比观察,并对引入一级预防措施前后我院战士消化系统疾病检出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消化科收治的某部武警部队消化性溃疡战士和老年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诊断按照国家职业医师三基训练丛书中临床医学分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进行[1].排除在外院治疗过或已经用过数日的消化性溃疡病类药物者,对药物过敏者,肿瘤、肝硬化失代偿期、下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终纳入170例患者,战士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战士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老年组).战士组男83例、女7例,年龄17 ~ 27岁;老年组男31例、女49例,年龄65~87岁.

    关键词:
  • 改良双导丝技术在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

    作者:陈勇;郑晓玲

    随着ERCP操作技巧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配件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在ERCP基础上开展的介入治疗已成为胆胰疾病内镜下微创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与否是ERCP介入治疗的先决条件[2].常规方法(导管或切开刀载导丝)对那些插管困难的乳头进行选择性胆管插管常常难以收到预期的目的.目前,常规方法插管失败后可选的方法有双导丝法(double-guidewire technique,DGT)、胰管支架占据法、针状刀乳头开窗术、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法等.近几年我们在传统DGT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良,并与传统DGT的插管效果进行了对比,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关键词:
  • 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韶峰;散红霞;胡海波;王燕婷;史芳芳;马庭芳;鲍丽霞;李静;孟娟娟

    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得到不断提高.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MBM)是近期推广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微创技术,与传统EMR相比,由于其具有创伤性小、花费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势,因此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1].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卫生部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专家的指导下,我院对27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了MBM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冠心病患者无痛结肠镜检中的应用

    作者:吕云落;徐晨婕;斯妍娜;张予蜀;鲍红光

    电子结肠镜是目前下消化道疾病诊疗的首选方法,但因其操作的侵入性以及术中向肠腔内充气可能诱发应激反应,导致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故对于罹患冠心病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尝试在阈下剂量(单次肌肉注射剂量小于2×10-3g/kg或单次静脉注射剂量小于1 × 10-3 g/kg[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状态下对该类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与常规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空泡型质子泵蛋白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卫东;刘鹏飞;刘兵团;许庆华;张伟;项斌

    研究表明,空泡型质子泵V-ATPase(Vacuolar H+-ATPase)在肺癌、结肠癌、肝癌中表达升高[1-6].然而,在胃癌中V-ATPases的研究报道较少,V-ATPase的表达对胃癌预后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V-ATPase蛋白表达水平,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关键词:
  • 十二指肠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齐晶;张伟;姜华;何池义;徐又海;何合胜

    患者男,60岁,因左中上腹胀痛不适7个月余收住我院消化内科.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中上腹胀痛不适,呈持续性,不伴肩背部及腰部放射性疼痛,无恶心呕吐及腹泻.入院后体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剑突下及左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未触及腹部肿块,肝脾肋下未及.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予抑酸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PET/CT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降部、左侧上腹部小肠及左侧中腹部小肠壁不规则增厚,局部团块状FDG代谢异常增高,提示恶性肿瘤.十二指肠镜提示: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尚正常,开口呈绒毛状,乳头周边可见多处片状浅表溃疡,附污苔,表面有渗血,乳头局部受累及.

    关键词:
  • 内镜超声辅助下隧道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30例

    作者:葛楠;孙思予

    对于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肿瘤,传统的治疗方式为胸外科手术,但是创伤较大.过去也有尝试应用ESD切除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报道[1],但其操作难度大、风险较大.近几年出现了隧道式ESD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报道[2-3],但该方法也存在术中无法找到病灶的问题,甚至可能误伤大血管.我们尝试采用内镜超声辅助下隧道式ESD来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 鼻胆管改良支架联合塑料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初步探索

    作者:张银;黄锦;钱云;马丽梅;范志宁;王翔

    内镜下胆管引流减压是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大多采用鼻胆管和塑料支架.但对于伴或不伴二级肝管狭窄的严重肝门部胆管狭窄,支架置入前往往需要对肝门部胆管进行扩张,从而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当左右肝管与二级肝管成角较大时也容易导致支架置入失败.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内镜中心采用鼻胆管改良支架和塑料支架对肝门部胆管狭窄进行了联合治疗,并与同期塑料支架治疗者进行对比,旨在验证鼻胆管改良支架用于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姑息引流效果.

    关键词:
  • 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10年745例胃癌内镜诊断分析

    作者:陈卫刚;刘晓燕;郑勇;李睿;齐翠花;田海燕;张娟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9年国家癌症登记处报道显示胃癌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在十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1].哈萨克族聚居区地处我国新疆北部,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基层医务人员对肿瘤疾病诊断和治疗研究薄弱,相关成果临床应用滞后,导致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胃癌病死率达31.6/106,高于我国胃癌死亡率的平均水平22.3/106[2],同时也高于同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胃癌病死率(10.3/106和17.1/106),居新疆少数民族之首[3].为了全面提高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胃癌的综合防治水平,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友谊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医院和新源县人民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31 613例患者中确诊的745例胃癌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ANKON胶囊内镜磁扫描定位技术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廷麟;辛磊;邹文斌;薄陆敏;廖专;李兆申

    小肠位于胃肠道中段,因其解剖结构特殊,传统的检查技术受到很大限制.随着胶囊内镜的发展成熟,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3],目前胶囊内镜已成为小肠疾病临床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胶囊内镜存在无法定位、无法控制等缺点[4-5],尤其在电量耗尽后系统本身无法判断胶囊位置.如患者未能注意观察胶囊是否排出体外,则一般需行腹部立位片以明确胶囊是否排出体外,但腹部立位片存在操作不便、具有放射性、增加检查费用等缺点.ANKON(AKE-1)胶囊内镜系统具有磁扫描定位功能,可通过手持胶囊定位器判断胶囊是否位于体内,其磁场强度较弱,对人体无害,且操作简便,不增加医疗费用.本研究对磁扫描技术和腹部立位片判断胶囊内镜是否位于体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初步比较,并对比分析患者满意度,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 胆道镜协助诊治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致胆道出血一例

    作者:杜时雨;王远新;房龙;樊艳华

    患者男,45岁,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绞痛,与体位无关,伴大汗、心悸,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呕血、黑便,遂来我院急诊.实验室检查:WBC 9.26 ×109/L,中性粒细胞0.83,血红蛋白126 g/L;ALT 542 U/L,AST 419 U/L,ALP 216 U/L,GGT 657 U/L,TBIL 53.0 μ.mol/L,DBIL 36.0 μmol/L.腹部超声:脂肪肝,充满型胆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急诊科予抗炎、抑酸、解痉治疗,疼痛缓解,10 h后腹痛再次发作,性质同前,伴黑便1次,成形,量少,遂收治入院.入院后仍反复出现右上腹绞痛,予解痉对症治疗可缓解.3d后出现暗红色血便,量约500 ml.实验室复查:WBC 9.45×109/L,中性粒细胞0.84,HGB 92 g/L;ALT 726 U/L,AST 332 U/L,TBIL 55.4 μmol/L,DBIL 49.5 μmol/L,淀粉酶47 U/L.胃镜:胃内有暗红色血液黏附,反复冲洗观察未发现出血病灶.MRCP:胆总管上段充盈缺损,中下段未显影,肝内胆管扩张.为明确诊治,行ERCP,术中见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血凝块嵌顿,胆总管插管成功后抽出暗红色血液约2ml,造影显示胆总管上段充盈缺损,下段狭窄;行乳头切开后大量暗红色血凝块排出,利用取石球囊清理胆总管,再次造影胆管未见狭窄及充盈缺损,放置鼻胆引流管(图1~4).

    关键词:
  • 内镜下切除食管巨大非典型性脂肪瘤/高分化脂肪肉瘤一例

    作者:朱博群;蔡明琰;周平红;侯英勇;姚礼庆

    患者男,35岁,因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巨大多发新生物来我院就诊.胸部CT平扫见食管管腔扩张,内见一长条状混杂密度肿块影,范围约T1至T8水平,病灶上半部分以脂肪密度为主,下半部分以实质成分为主,内见斑点状钙化影,病灶边缘光滑,与食管后壁隐约可见蒂状相连,食管管壁未见明显异常增厚;诊断:食管管腔内占位,考虑良性肿瘤可能性大.超声胃镜示距门齿18 ~ 38 cm处见一巨大纵行黏膜下半球形隆起,约占食管1/3周,局部黏膜表面结节样隆起,质地软,病灶内部低回声,上下不均匀,局部伴高回声和声影衰减,边界清晰,来源于黏膜下层,周围未探及淋巴结(图1).以“食管巨大黏膜下隆起”收住入院.入院后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次日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内镜治疗,术中发现位于距门齿18 cm处食管巨大纵行隆起,蒂部扭转,头端向下垂至距门齿38 cm处(图2),行ESD切除,切除后尝试用圈套器套住肿瘤头端将其拖出,但因瘤体太大反复滑脱并卡在咽喉部无法取出,后应用大血管钳将其缓缓拖出,取出肿瘤后予热活检钳及氩气刀烧灼处理创面.切除肿瘤大小约16.0 cm ×5.5 cm×4.0 cm,质量约124 g,黏膜面尚光滑,切面结节状,其中1枚结节大小约8.0 cm×5.0 cm×3.0cm,灰白灰红色,鱼肉状,质地中,另外1枚结节大小约6.0 cm ×5.0 cm ×3.0 cm,灰黄灰白色,质地软,两枚结节组织间由纤维组织相连.镜检:

    关键词:
  • 肠内营养液能全力凝固致食管梗阻一例

    作者:徐兆军;王丽;姜宗丹;靳秋月;张振玉

    患者因胸痛于我院心胸外科住院确诊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型),2012年3月23日行升主动脉+全弓人工血管置换+远端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术后转ICU,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因神志未完全清醒,3月26日予胃管鼻饲,次日开始注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1000 ml/d.4月1日气管切开脱离呼吸机,4月2日和3日胃管不畅分别更换胃管,继续胃管鼻饲营养液.4月8日患者开始出现呕吐,有食糜.4月9日换用维沃,仍有呕吐,拔除胃管,再次更换胃管时无法插入.4月11日查胸腹部CT见食管腔大量异物(图1),ICU病房请消化科会诊,要求行胃管置入.内镜医师遂行床边胃镜检查,静脉注射利月西镇静后进镜观察,自食管距门齿20 cm即见大量乳白色食糜凝块,堵塞管腔,一直延伸至贲门,前方视野不清,进镜极困难,堵塞物呈块状,反复用水冲洗无法冲散,因患者未口服其他食物或液体,考虑为能全力反流至食管腔形成凝结块,用胆道取石网篮分次取异物,每次能抓取0.3~2.0 cm食糜凝块,清理至贲门,胃腔内未见食糜凝块,操作过程在2d内分3次完成,每次耗时40~60 min,取净食管异物后复查胃镜,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降部未见溃疡及占位性病变,食管、胃动力差,基本无蠕动,留置鼻空肠管继续肠内营养.

    关键词:
  • 无痛胃镜下取出食管特殊异物一例

    作者:孙光斌;贾慧娟;娄文辉;王柏清

    患者男,28岁,因吞服一金属物6d伴胸骨后疼痛、进食呕吐2d入院.胸片提示食管中段异物.因患者主动配合能力差,且异物留置时间长,形状不规则等原因拟行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术.术中距门齿30 em处见一异物,为金属拉链,食管壁组织已嵌入拉链两侧缝隙,并有较深溃疡形成(图1).使用异物钳牵拉,发现食管壁与拉链之间连接紧密,钝性分离时局部出血较多,遂以ERCP造影导管对嵌入拉链两侧缝隙中的组织喷洒去甲肾上腺素12 ml,再以异物钳上下拖动拉链,拉链一侧的嵌入组织出现松动并脱出,而另一侧由于嵌入组织较多,未能脱出,给予钝性分离后取出拉链(图2).术后留院观察3d,患者未诉特殊不适.

    关键词:
  • 小肠镜在小肠疾病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卞德建;杜奕奇;李兆申

    一、前言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长的器官,从幽门以下开始直到回盲瓣结束,约占消化道全长的3/4.与上消化道及结肠疾病相比,小肠病变起病隐匿,且小肠位置相对较深.过去由于缺乏特异、有效的检查手段,许多小肠疾病诊治困难.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这类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简称小肠镜)的发明,使直视下观察全小肠,并进行活检、镜下治疗等成为可能,显著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1-5].

    关键词:
  • 无痛内镜诊疗患者安全管理流程改进与运用

    作者:马久红;黄茜;彭春艳;万小雪

    无痛内镜可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舒适地接受内镜诊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1].但是由于其诊疗时间短、频率高、运转快,且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导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2-4].因此,加强对无痛内镜患者的安全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回顾分析前期发生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病例的基础上,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改进无痛内镜患者的安全管理流程并应用于临床,后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2013南京国际ERCP、EUS、ESD学术大会暨首届双镜联合学术交流会议纪要

    作者:马丽梅;张银;吴萍;范志宁

    “2013南京国际ERCP、EUS、ESD学术大会暨首届双镜联合学术交流”于2013年10月18至20日在六朝古都南京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江苏省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承办,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协办.本次大会是国内首届双镜联合学术交流会,得到国内外著名消化内外科及胸外科专家的热烈响应,参会代表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500余人,并邀请了海外专家9人.会议分内外科两大会场,以及护理专场,大会内容丰富,涵盖了消化内外科及胸外科研究热点和新发展.本次大会采用专题报告和操作演示的形式.大会一共进行了29场专题报告,41场操作演示,另外内外科还就“胆石症、胃间质瘤、胰腺脓肿囊肿内外科治疗选择的利与弊”这一论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关键词: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