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分析

    作者:喻杨;金鹏;杨浪;张静宜;何玉琦;赵晓军;李娜;郭花;盛剑秋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科胃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确诊的119例早期胃癌患者(130处病灶)和6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695处病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对比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结果 早期胃癌癌灶多位于胃窦部(34.6%,45/130),镜下形态分类以0-Ⅱc型多见(55.4%,72/130),白光内镜下97处(74.6%)病灶可见色调发红、121处(93.1%)具有清晰的边界、46处(35.4%)边缘部有明显“毛刺征”、116处(89.2%)具有明显不规则的表面形态或颜色、35处(26.9%)表面可见并发的溃疡、57处(43.8%)可见自发性出血、108处(83.1%)周边背景黏膜有肠化/萎缩改变、23处(17.7%)表面可见白色不透明物质,病理分型以分化型为主(90.8%,118/130);进展期胃癌癌灶多位于胃底/贲门部(39.1%,272/695),病理分型以未分化型为主(81.3%,565/695).两者在病变分布和病理分型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晰的边界和表面不规则是早期胃癌的重要内镜下特征,胃镜检查时重视上述特点的观察将有助于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

  • 超声波改良法与传统清洗法清洗消化内镜按钮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蔡薇;周晓亮;李雯;童玉琴;彭春艳;沈珊珊

    目的 比较超声波改良法和传统清洗法对内镜按钮(吸引按钮、注气注水按钮)的清洗效果,为寻求更为有效的内镜按钮清洗手段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0个消化内镜按钮随机采用2种方法清洗,传统清洗方法组和超声波改良组各100个.传统清洗方法组采用单纯多酶清洗液清洗法,超声波改良组采用多酶清洗液联合超声振荡清洗法,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测定并判断有机物残留情况,以观察比较2种清洗方法对内镜按钮清洗的合格情况.结果 传统清洗方法有机物残留测定值为(217.0 ±29.8)RLU(相对发光值),超声波改良组有机物残留测定值为(42.74 ±8.6)RLU(P <0.01),传统清洗方法组合格率为26%(26/100),超声波改良组合格率为87%(87/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后的多酶清洗液联合超声振荡内镜按钮清洗法,对于提高内镜吸引、注气注水按钮消毒前的彻底清洁意义重大,为消化内镜按钮清洗提供了新方法.

  • 胆管腔内超声联合细胞刷检病理、基因突变检测对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黄平;张筱凤;张啸;吕文;范震;黄海涛;王霞;余道军

    目的 探讨胆管腔内超声(IDUS)联合细胞刷检病理学、细胞刷检标本K-ras和p53基因突变检测对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84例疑似胆管恶性狭窄患者首先行IDUS检查,随后用细胞刷刷取狭窄段胆管内壁标本,一份送检病理,另一份行K-ras、p53基因突变检测,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终诊断,统计单一检查方法及联合检查方法早期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一检查诊断时,IDUS、细胞刷检病理学、细胞刷检标本K-ras基因突变检测和细胞刷检标本p53基因突变检测敏感度分别为63.46%(33/52)、53.85%(28/52)、38.46%(20/52)和42.31%(22/52),准确率分别为69.05%(58/84)、71.43%(60/84)、61.90%(52/84)和64.29%(54/84).联合检查诊断时,IDUS+细胞刷检病理学+细胞刷检标本K-ras和p53基因突变检测敏感度(96.15%,50/52)、特异度(93.75%,30/32)、阳性预测值(96.15%,50/52)、阴性预测值(93.75%,30/32)和准确率(95.24%,80/84)均高,且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均较单一检查诊断时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 胆管腔内超声联合细胞刷检病理、细胞刷检标本K-ras和p53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定性诊断.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贤斌;叶丽萍;张玉;林敏华;沈玲燕;季新荣;何赛琴

    目的 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79例接受ESBD治疗(ESBD组)和42.例接受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EPBD组)的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SBD组结石完全清除率和一次性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4.9% (75/79)和77.2%(61/79),EPBD组分别为88.1% (37/42)和59.5%(25/42),ESBD组结石完全清除率略高于EPBD组(P =0.317),但结石一次性完全清除率明显高于EPBD组(P =0.041).ESBD组发生ERCP相关性出血3例(3.8%),术后高淀粉酶血症3例(3.8%),术后急性胰腺炎2例(2.5%);EPBD组未发生ERCP相关性出血,发生术后高淀粉酶血症8例(19.0%)、术后急性胰腺炎6例(14.3%).2组比较,ERCP相关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1),但ESBD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PBD组(P<0.05).结论 ESBD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能提高EPBD的取石效果,减少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并且不会明显增加ERCP相关性出血风险.

  • 微创治疗胆道非吻合口狭窄的价值

    作者:汪邵平;郑于剑;霍枫

    目的 评估微创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NAB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肝移植术后NAB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NABS患者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途径(ERCP途径)及经皮肝穿刺胆管途径(PTCD途径)的微创治疗效果,并总结NABS患者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指征.结果 4例行PTCD途径治疗,效果不佳,后期3例改ERCP途径治疗.8例微创治疗后有效,有效率8/13;余5例改手术治疗,其中再次肝移植4例、胆肠吻合1例.Ⅰ型(围肝门部狭窄)、Ⅱ型(肝门部+肝内胆管狭窄)、Ⅲ型(肝内胆管多发狭窄)NABS患者微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4、4/7、1/2.Ⅱ型及Ⅲ型患者近一半(4/9)需再次肝移植,合并肝动脉狭窄的NABS患者再次肝移植率高达2/3.结论 微创方法是治疗NABS的首选方案,主要依靠ERCP实施,PTCD疗效欠佳.根据胆管造影显现的狭窄类型,Ⅰ型患者微创治疗效果佳.微创治疗无效的Ⅱ型及Ⅲ型患者,尤其是合并肝动脉狭窄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以免错失手术机会.

  •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内镜治疗选择

    作者:张奇煜;张磊;李汛;周文策;孟文勃;朱晓亮;徐红霞;王亚晋;徐冬霞

    目的 探讨以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为基础的内镜技术在医源性胆道损伤(BDI)中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医源性BDI患者的临床资料,BDI按照Strasberg等的分型标准进行分型,统计各型BDI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单纯内镜治疗33例,有效26例;单纯手术治疗16例,有效14例;内镜联合手术治疗16例,均有效.BDI分型A型11例、C型1例、D型6例、E1型21例、E2型14例、E3型7例、E4型5例,单纯内镜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0/0、2/2、12/17、4/4、1/2和0/1,单纯手术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1、1/1、2/2、2/2、5/5、1/2和2/3,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3、0/0、2/2、2/2、5/5、3/3和1/1.有35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塑料支架和覆膜金属支架分别为26例和9例,覆膜金属支架者较塑料支架耐受时间明显增加[(14.80±8.340)个月比(4.85±1.860)个月,P=0.012]、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1/9比13/26,P=0.045).结论 对于医源性BDI,多数情况下可选择内镜治疗作为一线方案,这也可为之后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对于E1型BDI的狭窄,ERCP放置胆道覆膜金属支架的远期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

  • 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贺思佳;瞿春莹;周敏;沈峰;张毅;曹佳;李永盛;陈莺;徐雷鸣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至2013年间采用双镜联合、单纯胃镜、单纯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共107例,比较4种治疗方式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无死亡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双镜联合组、单纯胃镜组,单纯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肿瘤直径分别为(3.7±2.8)cm、(2.1 ±1.2) cm、(3.8 ± 2.4) cm和(4.2±2.6)cm,操作时间分别为(1.8±1.0)h、(0.8±0.5)h、(2.4±1.0)h和(2.5±1.0)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4 ±42.7) ml、(35.0±37.2) ml、(59.3 ±54.6)ml和(236.7±332.2)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1.3)d、(0.5±0.1)d、(3.7±1.4)d和(5.3±2.4)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0.5±0.1)d、(0.4±0.1)d、(0.6±0.2)d和(3.7±0.7)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5.1)d、(2.0±1.8)d、(9.2±3.1)d和(11.5 ±4.0)d.双镜联合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单纯腹腔镜组(P<0.05),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或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肿瘤直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或长于单纯胃镜组(P<0.05).结论 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适用范围广,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令人满意,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 经口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含视频)

    作者:梁玮;徐丽霞;邓万银;郑晓玲;王丽珍;张咩仔;黄振宁;杨士杰;杨文博

    目的 评估经口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经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判断局限于黏膜层、未侵及固有肌层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44例,其中22例采用经口牵引辅助下ESD治疗(牵引组),22例采用常规ESD治疗(对照组),评估2组在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单位时间切除率、操作困难部位切除时间、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牵引组较对照组,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48.13±14.65) min比(65.07±29.07) min,P<0.05]、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37.47±14.17)min比(54.93±28.16) min,P<0.05]、操作困难部位切除时间[(33.17±10.65)min比(54.53±46.92) min,P<0.05]均明显缩短,单位时间切除率[(23.60±14.73) mm2/min比(13.62 ±8.11) mm2/min,P<0.05]明显提高.2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及容易操作部位切除时间相似(P>0.05),随访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经口牵引辅助下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可提高切除效率,对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下消化道多发溃疡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翟浩亮;顾陆昀;祝秋萍;闻瑜

    患者女,62岁,因乏力伴纳差半个月余收治肿瘤科.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纳差,伴腹胀,进食后加重,时有中腹部隐痛不适,间断发热(高体温不详),自服阿莫西林片无明显好转,无呕吐、腹泻、消瘦,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入院体检:中上腹轻压痛,余无特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7×109/L,红细胞计数3.57×1012/L,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压积0.32,平均红细胞体积89 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8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3 g/L,血小板计数85×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率0.50,淋巴细胞比率0.27,超敏C反应蛋白45.1 mg/L.

    关键词:
  •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体会

    作者:王兴纬;樊锦河;周德霞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由于胆道梗阻引起的胆管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外科治疗风险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已成为首选方法.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36例老年AOSC患者施行内镜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
  • 大口径透明帽在食管复杂异物内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新华;刘国彬;王欣;魏莉;李俊

    食管异物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其中体积过大、边缘锐利或本身尖锐、形状不规则等的被视为复杂异物,大部分易嵌塞于食管上段,普通内镜直接抓取或用普通透明帽抓取风险较大,难以取出[1].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39例因异物过大、形状不规则等致嵌顿过紧甚至食管壁已穿孔,普通透明帽不能取出,加用大口径透明帽后成功取出,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 内镜下大口径球囊扩张联合机械碎石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

    作者:邵东;庄耘;徐馥;陈建平;杨丽君

    ERCP和EST已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EST联合球囊扩张使取石变得更为便利,但对于胆总管巨大结石(直径≥2.0 cm),单纯EST后球囊扩张并不能达到取石的目的.为此,我院采用EST后大口径球囊(直径≥1.8 cm)扩张联合机械碎石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铥激光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初步应用(含视频)

    作者:冀明;王冰琼;王拥军;李鹏;吕富靖;李威;张澍田

    ESD目前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可以一次完整切除病变,提供理想的标本进行病理学评价,但操作时间长,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铥激光较高频电切除方法更安全,且可缩短操作时间.现将我院内镜中心使用铥激光进行早期胃癌ESD治疗的初步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贲门失弛缓症伴食管下段广泛炎症的内镜治疗体会

    作者:王楠钧;令狐恩强;王向东;杜红;唐平;孟江云;朱静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具有创伤小、疗效高的优点,正在临床上推广.我们在对食管下段存在广泛炎症的5例AC患者行POEM治疗时,却有着不同的体会,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46 ~ 79岁,病程5~42年.术前AC诊断明确,即临床症状典型,如吞咽困难、反食、胸骨后疼痛、体质量减轻等;食管钡餐示食管扩张,可见“鸟嘴征”;食管测压表现为食管体部蠕动减弱,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障碍等.同时,患者食管下段内镜下表现为广泛炎症,即食管黏膜增生呈颗粒状、小沟回样、铺路石样改变(图1).AC的内镜下Ling分型[1]:Ⅱa型1例,Ⅱc型3例,Ⅲr型1例.

    关键词:
  • 重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诊内镜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平;李建明;苏秉忠;张彤;任建军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胆管急性不完全或完全梗阻、胆管内压力升高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胆管急性化脓性炎症,若不及时处理极易发展至重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severe acut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SASC),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胆源性的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研究显示,及时胆管引流、胆道减压、解除梗阻是治疗SASC的关键[1-3].传统的急诊外科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及经内镜鼻胆管内外引流术(ERCP/ENBD、ERBD)是治疗SASC可选择的方案,但各有利弊.为了评估上述3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明确治疗方案的选择,本研究对我院62例住院治疗的SA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经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

    作者:周正斌;黄震;成宏伟;戴晓荣;李瑶瑶;唐娟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染色内镜、超声内镜和ESD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水平亦明显提高.隧道内镜技术是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和ES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技术,目前已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1-2]以及胃、食管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的治疗[3-4],疗效类似外科手术,同时又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院在ESD基础上成功联合隧道内镜技术(又称经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切除了18例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 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治疗性ERC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作者:胡海清;熊英;李盈盈;姚双喆;张晓彬;令狐恩强

    ERCP用于胆道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以及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对于年龄较大,因合并多种疾病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性ERCP能取得和手术相似的疗效[1-2].但作为一种侵袭性治疗手段,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本研究对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的ERCP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旨在评估此类患者行ERCP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 结直肠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出血的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冯春;张旭;房玉亮;张群超;周平红

    近年来,EMR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因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等诸多优点正逐渐成为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EMR也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发生术中严重出血时会影响内镜下治疗,而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由于不能被及时发现,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82例结直肠早期癌或癌前病变患者的EMR资料,旨在探讨可能导致结直肠病变EMR治疗发生出血的风险因素.

    关键词:
  • 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腺瘤及高危腺瘤的肠镜筛查情况

    作者:许松欣;丁岩冰;支杰华;邓彬;吴大成

    结直肠癌是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课题.2008年全球约有120万肠癌病例,60多万肠癌患者死亡,已成为第三大恶性肿瘤,第四大癌症死因[1-2].肠癌患者一级亲属比普通人群患肠癌的风险高出3~6倍[3-4].因此,目前指南意见推荐肠癌患者一级亲属40岁行肠癌筛查[5-6].本研究旨在探讨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腺瘤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特征.

    关键词:
  • 导丝穿过胆道内金属支架成功置换塑料支架一例

    作者:余中贵;李闻

    患者女,74岁,因持续性右侧腰部疼痛18个月余、黄疸4个月余入院.患者18个月前出现右侧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腹痛、腹胀,无黄疸、腹泻.腹部超声提示胆总管结石并扩张、肝内胆管扩张,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右侧腰部疼痛逐渐加重,且伴恶心、发热、黄疸.16个月前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ET-CT(派特CT)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结节葡萄糖代谢增高,考虑壶腹癌改变伴低位胆道梗阻;并行ERCP,术中于胆总管内放置金属裸支架1枚,术后症状缓解出院.

    关键词:
  •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的肠胆反流和胰胆反流

    作者:王子恺;杨云生;孙刚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在ERCP诊断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内镜下高频电切开十二指肠乳头及胆总管末端括约肌的治疗技术.EST经过近40年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及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等胆胰疾病的内镜下标准治疗方式.但EST需部分或全部切开胆管或胰管括约肌,势必会带来Oddi括约肌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我们重视EST的临床疗效,但对EST术后可能存在的肠胆反流(duodenobiliary reflux,DBR)、胰胆反流(pancreatobiliary reflux,PBR)及其对机体的远期影响仍缺乏统一认识.为此,我们就EST与DBR和PBR相关的争议性问题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肠道菌群重建:治疗肥胖症的新途径

    作者:徐奚如;郑开明;倪永骋

    肥胖症的患病率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增加.我国成人体质量超标者与肥胖症者之比为8∶1,而欧美国家的比例已达2∶1甚至接近1∶1.肥胖症会引起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许多环境和宿主因素通过复杂的方式交互作用对其发展起到了作用[1].但是,已知的因素尚不足以解释肥胖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肠道菌群在人类肠道的代谢活动影响吸收营养和能量稳态.近来大量研究报道肠道菌群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对控制体质量、肥胖的发展以及代谢紊乱相关[2-3].我们通过回顾肠道菌群在肥胖症发生中的机制,旨在阐释重建肠道菌群对肥胖症的治疗价值.

    关键词:
  • 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蔡世伦;钟芸诗;姚礼庆

    随着内镜检查的逐渐普及,早期的内镜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对各种疾病的诊断需要,因此许多改良内镜开始进入临床医生的视线,例如高清电子内镜、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imaging,NBI)内镜、自体荧光(autofluorescence imaging,AFI)内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laser endomicroscopy,CLE)等,这些检查手段显著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便利.

    关键词:
  • 氩气刀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林羡屏;周旋光;陈清荣

    目的 探讨氩气刀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安全性.方法 取健康肉猪的新鲜乙状结肠30份,每份均设立实验组(黏膜下注射后氩气烧灼)和对照组(直接氩气烧灼),烧灼后病理组织学观察猪结肠壁各层损伤情况并行组间对比分析.另选择10例结肠广基息肉患者(息肉直径1 ~2 cm,厚度在3 mm以内),均分成观察组(黏膜下注射后氩气烧灼)和对照组(直接氩气烧灼),烧灼后超声内镜观察人结肠壁各层损伤情况.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对照组损伤猪结肠固有肌层5份、黏膜下层25份(上1/3 4份、中1/3 12份、下1/3 9份),实验组损伤猪结肠黏膜下层26份(上1/3 22份、中1/3 4份)、黏膜肌层4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内镜观察显示:对照组人结肠黏膜层与黏膜下层融合、层次不清,局部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边缘毛糙、不规则;观察组人结肠1、2层边缘稍毛糙模糊,其余各层层次界限清晰.结论 黏膜下注射对氩气刀烧灼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结肠息肉患者氩气刀治疗发生穿孔的概率.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配合

    作者:李秀梅;苏雪芬;廖素珠;潘丽云;李世群;陈进忠;刘明;苏虹;周平红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AC)是由于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管反流以及因食管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的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是2008年首次应用于AC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内镜微创新技术,我国起步于2010年[1],经过3年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开展POEM手术治疗多的国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 1年开始施行POEM手术,现将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