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法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植中敬;陈慕维;吕建广;邵少慰;沓世念;谭飞鸥

    目的 探讨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法(EMR)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7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EMR治疗的32例LST患者为EMR组,术后对所有标本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并进行全瘤评估.同时选择2010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采用传统电凝、氩离子凝同术及外科手术治疗的90例LST患者为传统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6、12个月行肠镜随访,评价EMR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并获得随访.EMR组32例患者均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病理提示管状腺瘤18例,绒毛状管状腺瘤9例,绒毛状瘤3例,2例黏液癌.2例黏液癌病例中,l例术后病理标本显示切缘2 mm无病变残留,无须追加外科手术;另1例提示残留,追加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率为96.9%.术中未发生穿孔,3例患者出现出血,均镜下止血成功.传统治疗组仅15例患者获得完整标本,均为手术病例,病理结果均提示为腺瘤,其中管状腺瘤10例,绒毛状管状腺瘤3例,绒毛状瘤4例;2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均成功止血,无二次开腹手术病例.EMR组和传统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比较(0.00% vs.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的复发率比较(6.25% vs.28.90%,9.40%vs.3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MR能处理绝大部分临床内镜下发现的LST,与传统治疗方式比较,具有疗效确切、创伤性小、复发率低、标本完整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患者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手术前后病理结果的对比

    作者:徐民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术前活检病理和术后病理结果,探讨影响术前活检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为提高活检准确性和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并对手术前后病理加重与病理相同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手术前后病理结果一致49例,一致率为54.44%,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前后病理加重与病理相同者在病变直径≥30mm、病变大体分型及腺管开口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活检不能完全确定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病变性质,需联合病变直径、大体分型和腺管开口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活检,以提高术前诊断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东凌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对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内镜诊断为LST患者36例,LST直径10~20 mm患者14例为实验1组;直径>20 mm患者22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2组12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予常规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治疗,实验1组与实验2组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区愈合时间、出血量、术后复发情况。结果①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比较理想,且实验1、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实验1组与实验2组术后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较短(P<0.05),但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实验1组与实验2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MR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并降低患者出血量,促进创口愈合,降低复发率,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内镜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64例临床观察

    作者:曾玉婷;孙克文;陈建平

    目的 观察内镜下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LST并行内镜下治疗的64例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组40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组11例和EPMR+ESD组13例,观察各组的残留率、出血率、出血量、穿孔率及复发率,并同时记录病灶部位、大小、术后病理、癌变情况.结果 EMR/EPMR组、ESD组、EPMR+ESD组术后发生活动性出血各有5例(13.89%)、2例(18.18%)、2例(15.38%),发生穿孔各有1例(2.78%)、1例(9.01%)、3例(23.8%),3组间出血率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和EPMR+ESD组均无残留及复发,EMR/EPMR组术后残留率为11.11%,6例出现复发(16.67%),3组间残留及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LST共发现6例癌变(9.38%).结论 EMR/EPMR、ESD、EPMR+ESD这3种术式治疗LST均易引起术后迟发型出血,然而EPMR+ESD术会导致更多的出血量,并较EPMR术更容易发生穿孔情况,但EMR/EPMR术相较于其他两组术式,更容易发生残留及复发,需加强术后随访.

  • 老年患者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手术切除前后的病理特点及诊疗分析

    作者:李珊珊;王峰;谷振芳;张燕慧;孔锦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一种呈现出侧向扩展而非垂直生长的浅表型病变,并且它的直径不小于1 cm,是一种重要的扁平型结直肠肿瘤性病变亚型疾病[1-2].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与结直肠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治疗和预测患者预后,国内目前大多都是根据术前进行活检的病理结果来帮助制定,但是术前活检的影响因素、诊断价值、其是否可全面评估病变的性质并帮助指导医师正确选择手术方案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探讨,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就更需要提高术前的活检诊断率,从而使其更有利于选择出佳的治疗方案[3-4].本院选取40例经术前活检明确诊断为LST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切除前的病理特点,现报告如下.

  • 内镜隧道技术在结直肠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剥离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其德;韩树堂;贺亚敏;姜素峰;葛薇;胡余美

    目的 探讨内镜隧道技术在结直肠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引入隧道技术的ESD治疗结直肠大面积(病灶短径>4 cm)LST的患者资料,分析切除标本大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病理性质、整块切除及治愈性切除例数.结果 共收集14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7例,切除标本长径4.0~7.0 cm,平均(5.18±0.49)cm;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3.57±12.95)min.术中2例发生穿孔,无迟发性穿孔、出血发生.术后病理示腺瘤样增生伴隐窝脓肿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原位癌1例、M3期癌1例、SM1期癌2例.整块切除13例,完整切除13例,治愈性切除13例.结论 将隧道技术引入ESD治疗结直肠大面积LST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2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双平;王桂周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病人26例应用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治疗病人中有2例术中创面少量出血外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1例发现创面残留,予以高频电凝切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APC)电灼,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未再发现创面残留及复发现象.术后12个月复查电子肠镜未再发现原有创面复发.术后2年13例复查电子肠镜,有1例在原发病灶位置处出现复发.结论 EPMR作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改良的手术方式,在结肠巨大腺瘤内镜下治疗中,是有效的,其并发症少,可操作性强,值得在内镜治疗工作中推广.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护理

    作者:吴伟丹;王依;李永连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采用ESD治疗的34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出现动脉性出血2例,穿孔1例,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中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做好出院指导,对提高ESD治疗LST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