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治疗痔疮的前瞻性研究(含视频)

    作者:张婷;龙楚彦;崔伯塔;何植;彭炤源;黄光明;张发明

    目的 评估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治疗痔疮的方法学、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Ⅰ~Ⅲ度内痔患者行CAES治疗.依据CAES设计的内容,同步鉴别便血原因,并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可切除息肉、肛乳头纤维瘤予以同步治疗.前瞻性观察CAES治疗痔疮的疗效,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结果 共48例Ⅰ~Ⅲ度内痔患者接受CAES治疗,其中Ⅰ度25例(52.1%)、Ⅱ度21例(43.8%)、Ⅲ度2例(4.2%).实施CAES同时一并完成的操作包括回结肠检查48例(100.0%),内镜下息肉切除术14例(29.2%),内镜下肛乳头纤维瘤切除术1例(2.1%),内镜下外痔切除术1例(2.1%),齿状线区域息肉的活检或切除2例(4.2%),黏膜脱垂硬化术2例(4.2%).CAES术中、术后均无患者出现出血.1例(2.1%)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抗感染治疗1周后痊愈.1例(2.1%)患者在CAES术后4 d诉轻度里急后重感.术后随访3个月,无患者出现并发症.患者对CAES的满意度为100.0%(48/48).结论 CAES作为一种治疗痔疮的新型内镜下硬化疗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患者满意度高.

  • 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人群粪便隐血试验序贯结肠镜筛查结直肠癌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丁晗玥;吴东;周炜洵;李景南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人群结直肠癌(CRC)直接结肠镜或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序贯结肠镜筛查的合理化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门诊接受CRC机会性筛查的6193例患者,按筛查策略分为4组,直接结肠镜检查组及结肠镜检查前1、2、3次FIT序贯组,总结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的CRC筛查成本效果比.结果 共检出CRC 97例(1.6%),结直肠腺瘤1038例(16.8%).年龄≤40岁的人群,不论男女,1~3次FIT方案的CRC筛查成本效果比均优于直接结肠镜检查;>40~60岁的人群,男性患者3次FIT中1次及2次阳性的CRC筛查成本效果比均优于直接结肠镜检查,女性患者3次FIT中1次阳性的CRC筛查成本效果比优于直接结肠镜检查;>60岁的人群,男性患者直接结肠镜检查的CRC筛查成本效果比优于1~3次FIT方案,女性进行2次FIT中1次阳性的CRC筛查成本效果优于直接结肠镜.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人群应采取不同的CRC结肠镜筛查策略,超过60岁的男性建议直接行结肠镜检查,而女性及其他年龄的男性建议在获得FIT阳性结果后再行结肠镜检查,以便实现优成本效果.

  • 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方式的探讨

    作者:刘冠伊;戎龙;年卫东;蔡云龙;梁进雨

    目的 评价内镜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探讨不同类型病变内镜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113例早期结直肠癌行内镜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内镜治疗方式分为高频电圈套切除、EMR及ESD组,分析比较各组之间标本大小、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结果 有蒂型病变11例应用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及EMR治疗,均为整块切除、完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亚蒂型病变19例应用EMR及ESD治疗,EMR标本大径显著小于ESD(P=0.026),整块切除率低于ESD[77.8%(14/18)比1/1,P=1.000],完全切除率、复发率与ESD无明显差异(P>0.05).无蒂型病变83例,3种内镜治疗方式均有应用,ESD较EMR标本更大(P=0.000)、完全切除率更高[95.5%(42/44)比77.8%(28/36),P=0.041]、操作时间更长(P=0.0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9.1%(4/44)比0]、整块切除率、复发率方面与 EMR无明显差异(P>0.05).10例使用ESD联合圈套器(ESD-S)法,标本大径介于EMR及标准ESD之间,均为整块切除、完全切除,操作时间明显低于标准ESD[(36.9±24.7)min比(120.4±152.3)min,P=0.004].结论 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对于不同大体类型的病变可以选择不同的内镜治疗方式以尽可能达到整块切除、完全切除.ESD-S可作为从EMR向ESD过渡的方法选用.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平平;曾春艳;龙顺华;郭贵海;刘志坚;李国华;陈幼祥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的1951例住院患者资料,对于ERCP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951例病例中,出现并发症277例.ERCP术后胰腺炎101例(5.18%);并发高淀粉血症(不包括胰腺炎)54例(2.77%);并发胆道感染134例(6.87%);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例(0.41%),并发肠梗阻1例(0.05%)及十二指肠穿孔1例(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胆管癌(P=0.002,OR=2.39,95%CI:1.38~4.14)、ERCP手术时间超过60 min(P=0.020, OR=3.77, 95%CI:1.23~11.53)、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P=0.008,OR=2.56,95%CI:1.28~5.14)、ERCP 术中导丝进入胰管(P=0.012,OR=1.43,95% CI:1.08~1.87)为术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胆管癌(P<0.01, OR=2.93,95% CI:1.88~4.56)及住院期间多次行ERCP(P<0.01, OR=2.53, 95% CI:1.63~3.93)为术后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行EST(P=0.03, OR=0.65,95% CI:0.44~0.97)及ERCP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P=0.03, OR=0.64, 95%CI:0.39~0.95)为术后胆道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胆管癌、行EST、ERCP手术时间超过60 min及术中导丝等器械进入胰管均易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癌、住院期间多次行ERCP术易增加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而行EST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齐志鹏;钟芸诗;姚礼庆;徐美东;时强;蔡世伦;李冰;周平红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SMT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ESD治疗的412例结直肠SM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内镜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358例(86.9%)达到完整切除.13例(3.2%)出现出血、穿孔并发症.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位于结肠(OR=0.460,95% CI:0.232~0.911,P=0.014)及内镜医师ESD年操作量(OR=0.421,95%CI:0.211~0.837,P=0.026)是结直肠SMTs ESD非完整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位于结肠(OR=0.253, 95% CI:0.067~0.957, P=0.043)、固有肌层起源(OR=5.459, 95% CI:1.162~25.638, P=0.032)及内镜医师 ESD年操作量(OR=0.198,95%CI:0.058~0.674, P=0.010)是影响结直肠SMTs ESD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可安全、有效切除结直肠SMTs,但肿瘤位置及内镜医师的ESD操作经验会对完整切除及并发症的发生产生明显影响.

  • 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应用于胆管狭窄鉴别诊断的研究

    作者:杨静;季锐;任洪波;于涛

    目的 探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在胆管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经回顾总结10例已确诊的胆管狭窄患者的pCLE,制定胆管病变分类标准.应用该标准对纳入研究的胆管狭窄患者行前瞻性研究,分析不同征象组合的诊断效能,并与细胞刷检进行比较.此外评估观察者间应用该标准诊断胆管狭窄良恶性的一致性.结果 共25例患者完成前瞻性研究.当 pCLE 符合任意2个恶性征象时,诊断效果为理想,总体准确性率为84.0% (95%CI:64.7%~94.2%),灵敏度为87.5%(95% CI:62.7%~97.8%),特异度为77.8%(95% CI:44.3%~94.7%),阳性预测值为87.5%(95% CI:62.7%~97.8%),阴性预测值为77.8%(95% CI:44.3%~94.7%).细胞刷检的总体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0% (95%CI:37.1%~73.4%)、31.3%(95% CI:13.9%~55.9%)、100.0%(95% CI:65.5%~100.0%)、100.0%(95%CI:51.1%~100.0%)、45.0%(95%CI:25.8%~65.8%).与pCLE相比较,二者在灵敏度(P=0.001)和准确率(P=0.03)上差异明显.2位观察者间pCLE诊断胆管狭窄良恶性的一致性显著(κ=0.73).结论 pCLE为胆管狭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途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内镜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治疗胰腺囊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沈珊珊;余媛媛;钱雪恬;柳兴慧;彭春艳;孔波;王雷;邹晓平;吕瑛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EUS)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治疗胰腺囊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因胰腺囊性肿瘤在南京鼓楼医院行EUS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治疗的15例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术.回顾性分析EUS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每人均行1次无水乙醇消融术,手术均成功,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随访时间3~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12例患者完成长期随访,其中病灶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6例,无患者行外科手术.结论 无水乙醇消融治疗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 代谢综合征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刘瑶;李春亮;杨庆龙;许春芳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治疗性ERCP 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伴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A组)和不伴代谢综合征患者20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并分析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酯、动脉血压、空腹血糖对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与B组相比,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6.0%(16/100)比6.0%(12/200)]、急性胰腺炎发生率[14.0%(14/100)比4.0%(8/200)]、胆道感染发生率[12.0%(12/100)比4.0%(8/200)]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8.0%(8/100)比1.0% (2/200)]均比B组高(P均<0.05).A组患者中,超重或肥胖[56.10%(46/82)比22.22%(4/18)]、高血清甘油三酯[56.41%(44/78)比27.27%(6/22)]、高血压[64.29%(27/42)比39.66% (23/58)]或高空腹血糖[54.44%(49/90)比10.00%(1/10)]人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相应指标正常者增高(P均<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较一般患者在治疗性ERCP术后更易出现并发症,对于行治疗性ERCP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应严格进行术前准备并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策略分析

    作者:王伟;施新岗;金震东;李兆申

    目的 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SMT)的佳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在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STER治疗的67例食管SMT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病灶特征与STER治疗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接受STER治疗的SMT以食管中下段为主,占89.6%(60/67);病灶以腔内生长型为主,占95.6%(64/67);病灶长径1~6 cm,平均(2.34±1.13)cm.STER隧道切口长度1~2 cm,平均(1.19±0.37)cm,隧道长度2~7 cm,平均(4.09±1.26)cm;术中隧道黏膜破损率为7.5%(5/67),肌层破损率为4.5%(3/67);夹闭创面使用止血夹数量2~17枚,平均(8.79±3.39)枚;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STER手术成功率100%,其中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1.0%(61/67),整块取出率为83.6%(56/67).当病灶长径>3 cm时病灶切除时间显著增加,而病灶整块切除率、整块取出率显著降低.结论 STER是治疗食管SMT的有效术式,尤其适合起源于食管中下段且长径<3 cm的腔内生长型SMT.

  • 微探头超声联合内镜超声在不明原因食管狭窄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杨英;陈炳芳;丁炎波;孙克文

    近年来,微探头超声及内镜超声检查技术已成为消化道肿瘤性病变、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腔外压迫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1-2].胃镜检查中经常会发现食管病变或食管腔外病变所致食管狭窄,但单纯胃镜检查很难明确诊断.本研究通过对30例表现为食管狭窄但不能明确来源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和(或)内镜超声检查,探讨微探头超声及内镜超声检查在食管狭窄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卢戈液染色、微探头超声对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芝兰;逯艳艳;丹珠永吉;马颖才

    我国食管癌以鳞癌为主,占食管癌的90%以上[1].食管鳞癌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同时结合NBI放大内镜、卢戈液染色可提高其检出率,对病理确诊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可指导治疗.近年来我院将上述方法联合使用,优势互补,明显提高了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建立了一套科学、经济的诊断步骤,并达到了早期治疗的目的,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张氏剥离刀在胃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含视频)

    作者:张建国;许晶;刘雨宁

    当前,ESD已成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治疗方法.与外科手术相比,两者术后生存率相当,但ESD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术后生活质量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花费更少[1-2].然而,就世界范围而言该项技术尚远未普及,只有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少数国家开展较好.导致此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可否认的是,现有的ESD技术本身所固有的高难度也是造成目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笔者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内镜黏膜剥离刀(张氏剥离刀),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一例

    作者:徐显林;李淑文;吴仕彬

    患者男,84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排便困难4年余"入院.入院体检:神清,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语颤减弱,呼吸音稍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75次/min,律不齐,闻及早搏,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未引出.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律失常、频发多源室上性早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等病史.外院肠镜检查提示直肠与肛门交界处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符合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入院后第3天行无痛肠镜下治疗,循腔进镜距肛门约4.0 cm处可见约4.5 cm×5.0 cm侧向生长肿瘤,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隆起充分后行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治疗结束后U形倒镜观察肛周病变,由于注气量不足,未能使壶腹扩大,旋转按钮推进肠镜致直乙交界处一长约1.8 cm穿孔.X线示双膈下大量游离气体.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签字后立即行内镜下治疗,尝试钛夹夹闭但效果欠佳,改行尼龙绳套扎术(图1).术后予腹腔抽气、心电监护、禁食、奥美拉唑(患者有反酸、烧心样症状)、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因降钙素原较高)、纠正电解质等治疗.术后第7天复查腹部立位片,见双膈下游离气体完全吸收.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无腹痛、腹胀症状,大便正常,复查肠镜见尼龙绳已脱落,套扎处可见一瘢痕(图2).

    关键词:
  • 磁控胶囊内镜诊断老年小肠蛔虫症一例

    作者:朱曙光;于金;杜寒;廖专;李兆申

    蛔虫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虫,成虫常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累计有8~12亿人曾有过蛔虫感染,主要分布于经济不发达、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1].部分患者起病隐匿,仅表现为间歇性腹痛、消瘦、乏力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蛔虫有钻孔习性,易在外界因素刺激作用下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病、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该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异性不高,常规胃镜、结肠镜也无法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而通过胶囊内镜检查可突破小肠检查的盲区,极大提高肠道蛔虫感染的诊断率.现报道一例典型小肠蛔虫症诊治情况,并结合以往文献,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闻珺;李涛;龚彪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 CLE)是一种将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整合于传统内镜的新型内镜下显微成像技术,可在内镜检查的同时进行实时组织学诊断,通过动态观察放大1 000倍的特定组织表面的细胞、血管、基底膜及间质等形态和结构,实现内镜下的"光学活检".近年来,对于CLE的研究领域多在食管及胃肠道,包括:诊断巴雷特食管伴上皮内瘤变[1];识别并实时监测食管和胃黏膜的不典型增生,发现癌前病变[2];识别肠上皮化生,发现早期胃癌[3-4];检测幽门螺杆菌(HP)及HP相关性胃炎;诊断炎症性肠病[5];鉴别肠道息肉的良恶性等[6].相对于胃肠疾病,CLE在胆道胰腺领域的应用开展较晚,目前的研究显示其主要用于常规检查方法下诊断率较低的3类胆胰疾病,即不确定性胆管狭窄、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 PCLs)和胰腺实质性病变(solid pancreatic lesions,SPLs).本研究主要对CLE在胆胰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

    关键词:
  • 虚拟结肠镜联合光学结肠镜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孟江;张晓峰;徐肖攀;吴玉霞;吴开春;梁树辉;卢虹冰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并及时治疗是降低CRC死亡率的有效途径.虚拟结肠镜检查(virtual colonoscopy, VC)相对于传统的筛查手段侵入性小,检查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特别适用于大规模高危人群的筛查,但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 新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在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治疗进展

    作者:谢沛;杜奕奇;王东;李兆申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从病理学上可分为间质水肿性胰腺炎和坏死性胰腺炎,后者约占20%,预后不佳,死亡率达8%~39%[1].其中约2/3的坏死性胰腺炎可保持无菌性坏死,不需要有创干预[2];另外1/3的患者可继发坏死组织感染[3],出现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或称胰腺脓肿.IPN主要发生于急性胰腺炎后期(4周后),可继发严重的脓毒血症甚至多脏器衰竭,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4].

    关键词:
  •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上海)

    作者:廖专;王贵齐;陈刚;邹文斌;蒋熙

    我国是胃病大国,尤其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磁控胶囊胃镜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成为胃病初筛和检查的重要工具.多项研究已证实磁控胶囊胃镜对胃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传统电子胃镜高度一致,且具有舒适、安全、无需麻醉、无交叉感染风险等优点,人群接受度高,是传统电子胃镜的有益补充.我国专家经过近几年的临床应用实践,在国际上率先积累了经验和数据.为规范和普及磁控胶囊胃镜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应用,经多学科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制定我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如下.

    关键词: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