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上消化道不同部位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齐志鹏;钟芸诗;周平红;徐美东;时强;蔡世伦;姚礼庆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SM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下诊疗,经病理确诊为上消化道SMTs,且资料记录完整的1743例患者(1775例次诊疗)纳入回顾性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各部位SM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1)食管SMTs 702例次,其中平滑肌瘤占92?59%(650/702)。(2)胃SMTs 1045例次:胃底405例次,其中胃肠间质瘤占61?48%(249/405)、平滑肌瘤占35?56%(144/405);胃体307例次,其中胃肠间质瘤占46?58%(143/307)、平滑肌瘤占29?32%(90/307);胃窦191例次,其中异位胰腺占43?46%(83/191)、错构瘤占23?56%(45/191)、脂肪瘤占14?66%(28/191)、胃肠间质瘤占10?47%(20/191);贲门142例次,其中平滑肌瘤占77?46%(110/142)。(3)十二指肠SMTs 28例次:球部19例次,其中异位胰腺10例次、Brunner瘤4例次、胃肠间质瘤3例次;降部9例次,其中脂肪瘤4例次、异位胰腺2例次、胃肠间质瘤1例次、其他2例次。结论食管内多为平滑肌瘤。胃底及胃体部多见胃肠间质瘤及平滑肌瘤,胃窦部多见异位胰腺及错构瘤,贲门部多见平滑肌瘤。十二指肠球部多见异位胰腺、Brunner瘤及胃肠间质瘤,降部则多见脂肪瘤。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清醒镇痛镇静技术在老年患者胃肠镜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尔华;郭单单;杨灿;顾小萍;马正良

    目的:评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清醒镇痛镇静技术在老年患者胃肠镜诊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500例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镇静镇痛下胃肠镜诊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疗完成情况、麻醉药物使用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内镜诊疗,参考诱导总量用药可达预设镇静程度的患者占91?3%(3196/3500),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轻微,术后几乎全部能及时睁眼,离院时间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个别术后诉有轻度呛咳、腹胀、腹痛,总体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清醒镇痛镇静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的胃肠镜诊疗,但仍应严密监测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 双气囊小肠镜治疗胶囊内镜滞留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宇欣;杜奕奇;廖专;汪鹏;陈洁;薄陆敏;杨丽;曾彦博;李兆申

    目的:评价经双气囊小肠镜取出滞留胶囊内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影响其取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23例胶囊内镜滞留,并经双气囊小肠镜行胶囊内镜取出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是否取出分为成功组和未成功组,比较2组进镜方式、进镜深度及病变部位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3例患者中,15例成功取出,成功率65?2%。2组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15?0,57?0)d比21?0(16?0,240?0)d,P=0?525]。经口进镜的成功率明显大于经肛进镜[71?4%(15/21)比0/5,P=0?007]。胶囊内镜滞留于空肠及以上经口进镜取出成功率明显大于回肠(8/8比7/13,P=0?046),且成功取出患者的进镜深度明显小于未取出患者[(167?3±33?8)cm比(258?3±23?9)cm,P=0?041]。术前X线,显示胶囊是否位于盆腔与经口进镜取出成功率(9/14比5/6,P=0?613)及进镜深度[(132?0±68?6)cm比(200?0±40?3)cm,P=0?376]无关,且无法预测胶囊的实际位置。结论经口双气囊小肠镜是取出滞留胶囊内镜的有效方式,成功率与滞留时间长短无关。胶囊内镜滞留于十二指肠及空肠较回肠更容易取出。

  • 活检病理为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漏诊癌变的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姚佳;柴宝;王琳;李丽;原丽莉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灶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则漏诊癌变的内镜下特点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4月间43例行ESD切除且术前活检诊断为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ESD术后大体标本的病理结果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6例)和癌变组(17例),统计分析2组病灶内镜下特点的差异。结果2组在患者年龄(t=6?124,P=0?101)及性别构成(χ2=0?189,P=0?663)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位置(χ2=1?008,P=0?909)、病灶形态(χ2=0?537,P=0?765)、病灶表面黏膜结节(χ2=0?599,P=0?439)和取活检次数( u=1?833,P=0?591)方面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提示组间存在差异的病变大小( t=3?324,P=0?016)、病灶表面黏膜充血(χ2=11?882,P<0?001)和病灶表面黏膜溃疡(χ2=5?635, P=0?018),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病灶≥20 mm(OR=2?041,95%CI:1?023~5?682,P<0?001)和病灶表面黏膜有溃疡(OR=3?764,95%CI:1?223~9?431,P<0?001)是活检病理为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易漏诊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黏膜病灶,如直径≥20 mm或表面黏膜有溃疡,需警惕活检漏诊癌变的可能。但因受限于样本量及回顾性研究的样本选择偏倚,所得风险因素尚不够全面,还需进一步研究来加以完善。

  • 小儿食管良性狭窄内镜下扩张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静;谢惠;黄柳明;樊荣荣;李娜;赵晓军;王海红;何玉琦;盛剑秋

    目的:评价内镜下扩张治疗小儿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71例小儿食管良性狭窄纳入回顾性分析,按狭窄病因分成3组,分别为反流性食管狭窄( A组,n=8)、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狭窄(B组,n=30)和化学性烧伤性食管狭窄(C组,n=33),统计总体有效率并对组间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1例患儿共计扩张885次,总体有效率达94?37%(67/71),且3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平均扩张次数(14?9次/例)明显多于A组(9?1次/例,P<0?05)和B组(10?7次/例,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高于A组(1?22%比0,P<0?05)和B 组(1?22%比0?31%,P<0?05)。结论内镜下扩张治疗小儿食管良性狭窄总体疗效较好,但化学性烧伤性食管狭窄所需的扩张次数较多,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属于难治性小儿食管良性狭窄。

  • 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媛媛;许建明;张磊;李扬;冯慧;黄海英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ylori)常用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方法133例存在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于胃窦小弯侧黏膜取3块组织,分别用于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试纸法检测、RUT凝胶法检测和组织学检查,在胃镜检查结束1 h后行14 C?尿素呼气试验(14 C?UBT)检测,以组织学阳性作为“金标准”,以任意2项检测阳性作为相对“金标准”,统计上述各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及与“金标准”/相对“金标准”判定结果的吻合度。结果 RUT试纸法阳性111例,RUT凝胶法阳性76例,14C?UBT阳性70例,组织学阳性62例。(1)以组织学阳性为“金标准”,RUT试纸法与组织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Kappa=0?295),而RUT凝胶法和14 C?UBT与组织学检查结果呈中高度一致性(Kappa=0?672和0?670)。(2)由于RUT试纸法诊断H.pylori感染的特异度差,剔除出相对“金标准”的备选行列,终以RUT凝胶法、组织学、14 C?UBT中任意2种检测阳性为相对“金标准”,组织学、14 C?UBT与相对“金标准”一致性极好( Kappa=0?821,0?850),RUT凝胶法与相对“金标准”呈中高度一致性( Kappa=0?763),而RUT试纸法与相对“金标准”一致性较差( Kappa=0?280)。根据14 C?UBT检测结果所建立的 ROC 曲线,当选择常规截断值( DMP 值≥100)时, ROC 曲线下面积为0?932(0?884~0?979),14 C?UBT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6?3%,准确率为92?5%;当提高到DMP值≥166时,ROC曲线下面积增加至0?949(0?906~0?992),再以相对“金标准”进行评价时14 C?UBT的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93?2%,准确率为94?7%。结论 RUT试纸法检测H.pylori感染准确性较低,而14 C?UBT、RUT凝胶法、组织学检测准确性较高且三者诊断效能相近,并且增加14 C?UBT截断值至DPM≥166能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丹娜;方维丽;李姝;常毅湘;刘文天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术( EUS )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探讨Photoshop软件在鉴别平滑肌瘤和间质瘤EUS图像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656例EUS检查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切除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病变大小及起源以ESD术中诊断为金标准,病变类型(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等)以ESD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为金标准,统计EUS诊断的符合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间质瘤及平滑肌瘤的所有EUS图像,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分析鉴别。结果 EUS对病变大小的诊断与ESD术中结果的符合率为92?56%(560/605),对病变起源的诊断与ESD术中结果的符合率为88?43%(535/605),对病变类型的诊断与ESD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9?34%(480/605)。运用Photoshop软件分析177例间质瘤和241例平滑肌瘤患者的EUS图像发现:间质瘤的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平滑肌瘤(59?97比39?39,t=43?27,P<0?05),提示间质瘤回声较平滑肌瘤更高;平滑肌瘤的平均灰度标准差明显低于间质瘤(4?81比5?42,t=2?83,P<0?05),提示平滑肌瘤较间质瘤回声更加均匀。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内镜下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应用Photoshop软件后,有助于EUS下鉴别平滑肌瘤和间质瘤。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凯;邹军;金景鹏;刘洋;李龙云;张斌

    目的:探讨复合常规剂量芬太尼(1?0μg/kg)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佳剂量。方法60例择期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后,分别恒速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为1?0μg/kg( D1组,n=20)、1?5μg/kg(D2组,n=20)和2?0μg/kg(D3组,n=20)的右美托咪定,待改良OAA/S评分≥3分开始进镜治疗。对比各组的改良OAA/S评分变化情况、内镜操作和患者苏醒时间、患者和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间一般状态、内镜操作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改良OAA/S评分:进镜前D3组为(4?4±0?2)分,高于D1组的(3?4±0?5)分(P<0?05)和 D2组的(3?8±0?3)分(P<0?05),D1组与 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5 min D3组为(4?5±0?3)分,也高于D1组的(3?5±0?6)分(P<0?05)和D2组的(3?7±0?4)分( P<0?05),D1组与D2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毕即刻,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苏醒时间:D3组为(6?6±1?2)min,明显长于D1组的(3?1±0?9)min(P<0?05)和D2组的(3?8±0?8)min(P<0?05),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D1组为(8?0±0?8)分,明显低于D2组的(9?4±0?6)分(P<0?05)和D3组的(9?5±0?5)分(P<0?05),D2组与D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均无心动过速、高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低血压发生率无组间差异( P>0?05);恶心、体动发生率D1组分别为30%(6/20)、15%(3/20),D2组均为5%(1/20),D3组均未发生,D1组恶心、体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 D2组(P<0?05)和D3组( P<0?05),而D2组与D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D3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0%(8/20),D1组未发生,D2组为10%(2/20),D3组明显高于D1组(P<0?05)和D2组(P<0?05),而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合1?0μg/kg芬太尼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佳剂量为1?5μg/kg。

  • 活检病理提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松;贺奇彬;彭春艳;王雷;凌亭生;张以洋;吕瑛;张晓琦;邹晓平

    目的:探讨ESD术前活检提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LGIN)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85例ESD术前活检诊断为食管LGIN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按ESD术后病理是否升级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段探索发生 ESD 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45例(52?94%)发生ESD术后病理升级,其中升级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8例、早癌7例。37例术前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NBI?ME)诊断者,对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达83?8%(31/37)。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黏膜表面发红( OR=9?478,95%CI:2?775~32?368, P=0?0003)及结节样改变( OR=15?628,95%CI:1.475~165?617,P=0?0225)是发生ESD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术前活检诊断食管LGIN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情况较为多见,尤应警惕食管黏膜表面发红及结节样改变者,采用NBI?ME检查协同活检的方式对于提高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临床分析

    作者:庄耘;陈建平;孙静;徐馥;杨莉君;邓建平

    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现率和诊断率明显提高。而在治疗方面, ESD微创治疗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局限于上皮内及黏膜内的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是ESD的适应证,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同等临床价值,且手术条件相对低、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但术后狭窄问题不容忽视。为此,本研究对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对临床综合疗效进行评价。

  •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憩室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曼;罗和生

    小肠憩室是一种消化道畸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其并发症主要有急性憩室炎、憩室溃疡及溃疡出血、肠扭转、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而在出现并发症之前诊断较为困难[1?3]。传统检查小肠憩室的方法如消化道造影、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99m Tc闪烁扫描等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诊断率不高。双气囊小肠镜( 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DBE)的开展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检查方法,使小肠憩室的诊断率显著提高[4?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DBE检查并诊断为小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BE检查对小肠憩室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下不同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余强;张金坤;袁健;陈南生;薛梅;施惠海;吴叶娇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ateral spreading tumors,LSTs)的内镜下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EMR和ESD。1983年平尾等发明了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后内镜下切除法治疗早期胃癌[1],是一种特殊类型的EMR,随着ESD技术发展,该技术有部分改良,病灶环周切开再行部分黏膜下剥离而后圈套切除的技术则被国外文献称作优化的混合 ESD ( optimized hybrid ESD)[2],国内一些文献则称作ESD联合EMR的治疗方法[3?4],认为该法治疗大肠LSTs有效,本文中简称为环周预切开的EMR。鉴于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两年来我院内镜下治疗的大肠LSTs 42例,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技术治疗肝囊肿的初步观察(含视频)

    作者:石干;吴杰;张姮;孙圣斌;刘璟;陈志涛;孙琛明

    近年来,EUS及EUS?FNA相关诊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方兴未艾,但目前国内外鲜见关于EUS诊疗技术应用于治疗肝囊肿的报道。近期我们为3例患者成功实施了EUS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抽吸+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 上海市内镜清洗消毒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作者:季倪蕾;王东;钱维;李兆申

    近年来,消化内镜的快速发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消化内镜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疗工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材质多数不耐高温、易腐蚀,给使用后的清洗、消毒、灭菌带来困难,而不恰当的内镜清洁和消毒能够引起医院感染[1]。因此,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的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操作是否规范,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基本。加强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是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2]。目前国内对于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的要求,除了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外,并没有其他明确的规定,导致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在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等方面参差不齐。为了了解上海市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从业人员的现状,上海市内窥镜质控中心于2014年1月对上海市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106家医院的281名内镜清洗消毒从业人员进行了考核及调查。本研究通过对此次考核结果及考核者基本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目的是为各医院内镜室在内镜清洗消毒从业人员选择和培训方面提供建议和参考。

  • 内镜下治疗先天性幽门前瓣膜三例

    作者:孔赤寰;李龙;李颀;董宁;管考平

    先天性幽门前瓣膜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的儿童疾病,发病初期保守治疗可以缓解,但终需要手术解决。以往都需要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胃壁切开和瓣膜切除。近来我院在内镜下对3例先天性幽门前瓣膜患儿成功实施了幽门前瓣膜切除和扩张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 十二指肠副乳头异位胰腺一例

    作者:吴茜;覃华;李德民;王波;张志成;赵秋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性病变2个月余”入院。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2个多月前于我院体检行胃镜检查时发现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性病变,活检提示慢性炎症改变。入院体检:体温36?2℃,脉搏64次/min,血压117/72 mmHg(1 mmHg=0?133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超声内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层高回声病变。 MRCP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十二指肠似见部分信号不均(图1)。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十二指肠镜检查,术中于十二指肠副乳头部见一大小约0?6 cm ×0?8 cm隆起,表面充血,予EMR完整切除。术后创面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病理回报(十二指肠副乳头)胰腺异位。术后1周复查十二指肠镜见局部溃疡形成(图2)。随访观察1年,患者无明显不适,胃镜复查未见十二指肠副乳头。

  • 内镜下呈憩室样表现的十二指肠间质瘤一例

    作者:何杨梅;刘揆亮;吴静;刘红;王沧海;林香春

    患者女,51岁,主因“间断上腹痛2年余,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2年余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痛,以中上腹及左上腹明显,为持续性剧烈胀痛,伴面色苍白,无纳差、消瘦,无呕血、黑便,无头晕、乏力等。查血红蛋白为69 g/L,胃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胆囊结石”。2年来间断腹痛,性质同前,自服铝碳酸镁多可缓解。间断服用硫酸亚铁后复查血红蛋白高达110 g/L,但停药后血红蛋白可下降至60 g/L。患者2周前腹痛加重,伴低热,体温高为37?9℃。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示右上腹及中上腹轻压痛。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降部左侧壁见一憩室,腔壁呈不规则肿物样生长,黏膜接触性出血,肿物向憩室腔外生长,于腔外呈结节团块状,开口处见一0?4 cm ×0?5 cm 溃疡(图1)。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降段及部分水平段见不规则完全缺损及龛影形成,局部肠壁僵硬,蠕动消失(图2)。上腹CT示右上腹十二指肠内侧见巨大肿块,大小约6?7 cm ×8?7 cm×9?9 cm,增强明显强化,内可见液体密度影,积气、钙化影(图3)。活检病理回报考虑间质瘤。后转外科行全麻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肿物起源于十二指肠降段近水平部,降段见一处破口通向肿物内腔。术后大体病理:十二指肠距下切缘3?5 cm处小肠黏膜面可见破口,直径1?4 cm,黏膜下隆起,浆膜面可见肿物,大小为13?0 cm ×9?0 cm ×4?7 cm,边界较清,切面及表面呈暗红色,部分坏死;镜检:梭形细胞瘤组织,呈束状及交织状排列,瘤细胞胞浆丰富,核轻度异型,核分裂2/50 HPF,伴片状出血坏死,肿瘤组织侵及小肠黏膜固有层,局部黏膜糜烂及溃疡形成,未侵及胰腺,胰腺切缘、胃及小肠切缘未见肿瘤,周围淋巴结未见转移(图4)。免疫组化:CD117(+), Dog1(+), Ki?67(30%+), S100(-),CD34部分(+),Desmin(-),SMA(-)。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并内瘘形成,排除憩室来源的小肠间质瘤。术后长期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维持治疗。

  • 肠镜下结肠多发溃疡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作者:刘艳华;陈桂泓;刘盛楠;刘瑞

    患者男,41岁,于4月26日出现腹痛,以剑突、脐周胀痛为主,呈阵发性,偶咳嗽,伴发热,无咳痰、呕吐。4月29日行胃镜示“真菌性食管炎(图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糜烂性炎”。6月5日行肠镜示“结肠多发溃疡,降结肠肿物,回肠末端多发息肉(图2)”,行乙状结肠、降结肠组织病理活检考虑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抗HIV抗体待查。门诊以“AIDS(?),肠道PSM”收入院。起病以来精神食欲差,无盗汗,小便正常,大便较稀,无黏液脓血便,体重减轻5 kg。患者平素健康,否认肝炎及结核病史,无输血史。出生、生长于原籍,近期未到过流行疫区,长期大量吸烟饮酒,无吸毒史及食生鱼史,有冶游史。

  • 急性胃溃疡出血穿孔并胃十二指肠瘘一例

    作者:张军鹏;党学峰;郭静贤;侯大乔

    患者男,46岁,主因“头晕、乏力3 d,黑便4 h”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双下肢无力,偶有出汗,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无黑朦,无心慌、心悸,无恶心、呕吐等。4h前晨起后,再次出现头晕、乏力、全身出汗、面色苍白,解柏油样便2次(共约800 ml),后呕吐咖啡色样物1次(量约300 ml),无腹痛、腹泻,无发冷、发热等不适。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病史,无输血史,有20年吸烟史(平均40支/d),偶有饮酒。入院体检:心率120次/min,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精神差,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苍白,睑结膜重度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 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6次/min。血常规:白细胞17?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6?3%,红细胞2?03×1012/L,血红蛋白60 g/L,红细胞压积20?1%,血小板235×1012/L。尿素:11?65 mmol/L。次日急诊胃镜示:胃窦小弯侧近幽门可见一大小0?4 cm×0?6 cm的深邃溃疡,周边黏膜聚集,底部可见白苔及血痂(图1);十二指肠球腔变形,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小弯侧见片状溃疡,表面覆白苔(图2);快速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内镜下疑似穿孔,但行腹部立位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行胸部及上腹部CT平扫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肝功能:总蛋白48?3 g/L,白蛋白32?7 g/L。给予抑酸、保护黏膜、止血、先后输红细胞悬液8U、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1周后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胃窦小弯侧见尖角样溃疡龛影,局部黏膜呈放射状聚集;球部变形,充盈欠佳,黏膜呈辐射状纠集;胃收缩蠕动时见胃窦小弯侧溃疡龛影与十二指肠球部基底部小弯侧相通(图3);腹腔未见造影剂外漏。治疗2周后复查胃镜示:胃窦小弯侧近幽门可见一大小约0?5 cm×0?5 cm瘘管形成,与十二指肠球腔相通,瘘管内黏膜充血,覆薄白苔;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稍充血水肿(图4)。血常规:血红蛋白92 g/L,红细胞压积28?8%。粪常规+隐血:黄色,软便;隐血(-)。肝功能:总蛋白54?2 g/L,白蛋白37?6 g/L。尿素:6?18 mmol/L。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嘱其定期随访。

  • 克罗恩病胃内“竹节征”表现误诊胃息肉一例

    作者:孙清华;李东颖;杜白雪;李建生

    患者女,48岁,因“间断腹痛、腹泻1年,再发加重2个月”前来我院诊治。1年前因“间断右下腹痛、腹泻,偶伴发热、恶心、呕吐”曾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见胃体串珠样隆起性病变,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局灶固有层水肿、伴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考虑胃息肉病(多发)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稍缓解。本次发病以来,患者体重下降明显,C反应蛋白升高(62?9 mg/L),血沉值升高(77 mm/h),血小板计数308×109/L,便常规隐血试验阳性,其余生化检查无殊。查看患者外院胃镜图片,发现胃镜下表现呈串珠样(或竹节样)表现,胃体部纵行黏膜水肿,上有横向沟壑,考虑此病变为克罗恩病在上消化道的特殊表现,即“竹节征”,故行相关检查。结肠镜检查:可见回肠末端至直肠四壁散在多发纵行溃疡,表面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管腔无明显狭窄,病变呈节段性分布;活检病理:(回肠末端)黏膜慢性炎,(横结肠)黏膜慢性活动性炎伴局灶性腺体轻度异型增生。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查:空肠、回肠末端及升结肠多节段病变(肠壁增厚伴异常强化、肠腔狭窄)(图1)。复查胃镜示胃体中上部串珠样改变较前无改变(图2),活检病理示黏膜慢性炎。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克罗恩病活动指数( CDAI)值214(>150),终诊断为克罗恩病( A3L3L4B2)。考虑患者经济条件,给予甲泼尼龙片40 mg/d诱导缓解(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同时加用硫唑嘌呤50 mg/d维持缓解治疗。出院后5个月时随访,患者腹痛、腹泻症状消失,体重增加, CDAI值40(<150),治疗有效。

  •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进展

    作者:艾静;冀世玉;赵敏;申娜宁;张宏博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晚期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由门静脉血流量增加和肝内血管阻力增加共同形成,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食管胃静脉曲张( 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EGV)是其常见的并发症,首次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中约有一半合并有 EGV[1],每年约有7%的肝硬化患者新发EGV,同样每年约有7%的患者由轻度EGV发展为中?重度EGV[2]。 EGV患者的年出血率约为12%,经历过一次出血事件的患者,1年内再出血率约为60%,且每次出血事件的病死率约为30%[1]。由于 EGV 出血破裂( 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的治疗策略为积极预防首次出血、控制急性出血和预防再出血,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放射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

  • 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下局部用药治疗的进展

    作者:潘骏;李兆申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其中又以消化性溃疡出血( peptic ulcer bleeding,PUB)为常见。我国是PUB高发地区,患病率达17?2%[1]。目前,内镜治疗已成为PUB的一线治疗方式,常用的内镜止血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注射/喷洒、热凝止血(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术、热探头、微波等)和机械止血(止血夹、套扎等)[2]。与静脉用药相比,内镜下局部用药效果更确切,安全性更好。现就PUB内镜下局部用药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 穿刺针及穿刺方法对样本获取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建伟;王凯旋;邢铃;孔凡杨;满晓华;金震东;李兆申

    目的:探讨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和不同穿刺方法对穿刺样本量的影响。方法3种不同型号的穿刺针(19 G、22 G、25 G),分别采用无负压、10 ml负压、20 ml负压和慢提法(slow?pull)这四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离体猪肝进行穿刺(每块猪肝上采用1种穿刺方法),同一穿刺方法下每种型号的穿刺针各取6份样本,病理切片行获取样本评分。结果样本平均分19 G穿刺针为(5?71±0?69)分,22 G穿刺针为(4?63±1?24)分,25 G穿刺针为(3?79±1?84)分;无负压法为(4?72±1?53)分,10 ml负压法为(4?56±1?46)分,20 ml负压法为(4?72±1?50)分,慢提法为(4?83±1?76)分。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对穿刺样本获取量有影响( F=12?00,P<0?001),且19 G穿刺针优,22 G穿刺针次之,25 G穿刺针样本获取量少;而穿刺方法对穿刺样本量未发现明显影响( F=0?128,P=0?943)。穿刺针和穿刺方法组合分析显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穿刺针越粗穿刺样本量越好,19 G穿刺针使用无负压吸引样本获取量好,22 G穿刺针使用20 ml负压吸引样本量获取好,25 G穿刺针使用慢提法样本获取量好。结论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穿刺针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19 G穿刺针获取样本量能力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19 G穿刺针,并选择无负压穿刺方法;而22 G穿刺针建议使用20 ml负压吸引,25 G穿刺针建议使用慢提法。

  • 易漏诊的早期胃癌病例发现诊断体会

    作者:相马宁

    消化内镜诊断能力的提高包括内镜观察及操作技术,病变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虽然各自不同,但是都是为了形成正确的内镜诊断。具体以早期胃癌的发现诊断为例,要提高发现早期胃癌的能力,需要熟知早期胃癌的内镜图像特征,了解胃癌高危人群胃的内镜特征,胃癌的易发部位,以及根据分化型与未分化型胃癌的病理学特性选择治疗方案等基本知识。在实际内镜检查操作上要注意死角部位的观察,合理应用色素内镜,需要进一步掌握放大内镜的操作技巧等。即便是进展期癌,发现病变后不是送到外科便万事大吉,而是将术后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进行对比分析以积累个人经验。后,还应积极参加沙龙等各种学术会议交流以吸收他人的经验。下面介绍一些笔者在日本的医疗机构的早期胃癌诊治中的体会。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署名规范

    作者:

    为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弘扬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精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署名应遵守以下规范。1.作者署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书面证明。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终同意论文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宄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

  •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作者:

    1.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科技工作者应自己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写服务。2.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科技工作者应学习、掌握学术期刊投稿程序,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的全过程,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投服务。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关于出现假冒《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官方网站的声明

    作者:

    近期,出现多个网站(如:http://www.zhxhnjzz.cn,http://zhxhnjzz.qikann.com)模仿并冒充本刊的官方网站,诱骗作者投稿并支付费用,或者承诺作者可代投稿件、优先发表等。本刊严正声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代理组稿或合作征稿;本刊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 xhnj. com/,投稿网址为:http://gaojian. xhnj. com/,电子邮箱:xhnj@xhnj. com,电话:025-83478997、83472831。

  • 消化内镜操作患者中抗血栓药物的管理:2016年ASGE指南介绍

    作者:朱新影;刘改芳

    由美国胃肠内镜协会( ASGE)制定的《消化内镜操作患者中抗血栓药物的管理指南》已发表在《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6年第1期中,ASGE对 Pubmed 和 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检索日期为1996年8月至2014年12月,并结合检索出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专家意见作为补充制定了本指南。现将指南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