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중화방사종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放射肿瘤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30/R
  • 国内刊号: 张红志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fszlxzz.yiigle.com
  • 曾用名: 中国放射肿瘤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放射治疗同时化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蔡勇;张珊文;尹先哲;刘长青;李东明;苏星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结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方法 62例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29例每周接受1次紫杉醇30?mg、顺铂30?mg化疗(紫杉醇组),33例每周接受1次依托泊甙(VP-16)100?mg、顺铂30?mg化疗(VP-16组)。连续5~6周,均同时配合常规分割放射治疗(2?Gy/次,5次/周),照射野包括肺部原发灶和纵隔淋巴引流区,总剂量为60~70?Gy。结果  紫杉醇组总有效率(CR+PR)为82.8%,完全缓解(CR)率为10.3%,VP-16组总有效率为54.6%,CR率为18.0%。2个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41,P=0.038)。中位生存期、1、2年生存率紫杉醇组分别为12.8个月、52.2%、27.3%,VP-16组分别为9.8个月、42.8%、18.4%,2个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化疗的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 紫杉醇组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近期有效率明显优于VP-16组,但不提高生存率。

  • 食管癌术中放射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探讨

    作者:郑晓;陈秀勇;朱远;狄晓云;王健;张美英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中放射治疗方法。 方法 3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中“二切口” 根治术29例,“三切口”根治术1例。在术中将直线加速器限光筒置入胸腔内瘤床及淋巴引 流区,1次大剂量放射20~25?Gy。设同期对照30例单纯手术。 结果 照射组满30个月的4例和满2年的 9例均生存,无局部复发病例,2年生存率为100.0%。对照组2年生存率为77.7%与术中放射组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45,P>0.10)。2个组2年局部控制率术 中放射治疗组优于对照 组;2个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0)。术中放射组有1例在 放射后查看限光筒内 有残胃滑入照射野,术后第9?d发生吻合口瘘,经修补后治愈出院。生存2年以上的无1例发 生 放射性纵隔炎、脊髓放射损伤反应及放射性肺炎。 结论 食管癌术中放射作为综合治疗方法 之一,其所用的照射剂量和照射野大小对疗效的提高是明显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 978-1对小鼠放射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作者:朱广迎;梁克;蔡伟明

    目的 研究活血化淤配伍补肾中药978-1对放射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20?Gy的电子线(10?MeV)照射小鼠全脑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照射组、单纯照射组、对照组;采用跳台法测定小鼠平均错误数、第1次受电击的潜伏期;制作鼠脑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鼠大脑室管膜下区细胞(SEC)数、细胞凋亡指数和p53、C-jun、C-fos基因表达率。结果 ①小鼠麻醉、受照射后均在24?h内苏醒,中药+照射组、单纯照射组、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64.7%、47.6%、85.3%(χ2=2.6,P=0.09); ②12周之后中药+照射组、单纯照射组体重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48周时中药+照射组体重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F=7.3,P=0.03);③照射后不同时间中药+照射组昆明鼠的SEC数均高于单纯照射组;④中药+照射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后6?h昆明鼠大脑SEC凋亡率分别为3.4%和8.1%(F=20.6,P=0.00),24?h达到高峰,分别为17.1%和37.0%(F=62.6,P=0.00);⑤照射后2?h C-fos表达率达到高峰,中药+照射组低于单纯照射组,分别为12.6%和30.5%(F=52.5,P=0.00);⑥照射后6?h C-jun表达率达到高峰,中药+照射组低于单纯照射组,分别为16.8%和46.5%(F=166.7,P=0.00);⑦照射后24?h p53表达率达到高峰,中药+照射组也低于单纯照射组分别为28.7%和66.6%(F=100.6,P=0.00)。结论 ①活血化淤配伍补肾中药978-1具有防治学习记忆力放射性损伤的作用。②活血化淤配伍补肾中药能防治SEC放射性损伤,其作用机制与下调p53、C-jun基因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灶的放射治疗

    作者:张苏;于长华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 方法 回顾 性分析7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3~18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2?cm 11例,2~ 3?cm 33例 ,>3?cm 32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9例,伴脏器转移3例。放射治疗采用60Co 常规分割照射, 照射剂量10.8~75.0?Gy。 结果 未完成治疗计划的9例患者均于照射后1年内死亡。照射剂 量为 50~75?Gy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7/76)、27.6%(21/76)和9.2%(7/76) 。 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放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照射剂量以组 织量65~75?Gy为宜。

  •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新东;范晓丽;梁超前;韩俊庆;于甬华;田世禹

    目的 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肺鳞癌的放射反应、并发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 66例中晚期肺鳞癌随机均分至2个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CF)组 :2.0?Gy/次,1次/d,5?d/周。大野照至44?Gy(分22次,4.4周完成)后缩野照射临床肿瘤区,总剂量达 66~70?Gy,总疗程为6.6~7.0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F)组:前2/3疗程放射治疗方法同常规放射治疗组,缩野后加速超分割照射,1.5?Gy/次,2次/d,间隔 6?h;照射 8~9个治疗日,总剂量达 68~71?Gy,总疗程 6.0~6.2周。照射野设计及放射线类型2个组均相同。结果 ( 1)疗效:完全缓解 (CR)率和总有效(CR+PR)率LCAF组分别为21.2%和87.8%,CF组分别为 9.1%和63.6%,2个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280,P=0.022)。1、2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LCAF组分别为75.7%、61.5%和69.7%、46.2%,CF组分别为57.6%、28.6%和51.5%、21.4%,2个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476,P=0.037和χ2=4.087,P=0.043)。( 2)放射性食管炎:LCAF组为81.8%,CF组为54.5%(χ2=5.657,P=0.018)。( 3)2个组放射性气管炎、肺炎及肺纤维化均无差异。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肺鳞癌,患者均能耐受,近期疗效和1、2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有望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术后放射治疗设野的影响

    作者:于金明;李建彬;黎功;王永胜;左文述;周涛

    目的 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及照射范围。方法 行选择性胸膜外式乳腺癌扩大根治术78例, 分析其中资料完整的61例,探讨内乳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非选择性乳腺癌根治术+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46例,术前检查锁骨上淋巴结均为阴性,将锁骨上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分别标记为S及L1、L2、L3送检。行乳腺癌根治术412例,标记出L1、L2、L3 淋巴结分别送检,用以分析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规律。结果 内乳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24.6%, 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 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36.7%, 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 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12.9%, 转移部位仅限于1、2、3肋间。 锁骨上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率为3.8%;腋窝淋巴结的跳跃式转移率为8.1%。结论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其内在规律,乳腺癌根治术后照射野可以依据其区域淋巴结的转移规律进行修改,照射内乳区淋巴结时可以不必常规包括4、5肋间。当腋窝淋巴结仅有L1、L2组转移而无L3组转移时,锁骨上淋巴结区也可以不予照射。

  •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快乐;汪洋;施学辉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疗效的因素及失败原因。 方法 回顾分析 本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201例,放射治疗方法均为前2/3病程常规放射治疗1. 8?Gy /次,共41.4?Gy左右,后1/3疗程缩野改为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2次/d,1.5?Gy/次), 共27?Gy左右,全疗程总剂量共67~70?Gy,40~43分次,40~49?d完成。 结果 随访时间4~69个月(中 位28个月),随访率为9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35.6%、31.1%,中位生存时间 为24.0个月。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2%、71.3%和71.3%。在201例病例中,已死亡 病例95例。其中死于局部失败34例占死亡病例的35.8%;远地转移32例占33.7%;局部失败+ 远地转移4例占4.2%;淋巴结转移13例占13.7%;食管出血、穿孔和放射性肺炎12例占12.7% 。 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疗效较常规分割治疗的历史水平明显提高,如何预防和治 疗远地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是进一步提高食管癌放射治疗疗效的重要课题。

  •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荟萃分析

    作者:邹长林;胡美龙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方法对6个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后超组1、3年生存率分别是常规组的 2.39 (1.58~3.62)、3.05(1.96~4.74)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后超组1、3年生存率分别是常规组的2.43(1.54~3.82)、2.99(2.08~4.30) 倍。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优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75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军;陈东福;王绿化;张志贤

    目的 探讨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对75例食管小 细胞未分化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58例,女性17例。食管颈段2例,胸上段11例,胸 中段46例,胸下段16例。37例肿瘤长度≤5?cm,38例>5?cm。单纯手术16例(21.3%) ,单纯 化疗5例(6.7%),单纯放射治疗4例(5.3%),手术+化疗32例(42.6%),化疗+放射治疗14 例(18.0%),手术+化疗+放射治疗4例(5.3%)。 结果 单纯手术者、单纯化疗者、单纯放射治疗者 、综合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8、7、11个月,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生存 长者已达127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42.5%、15.5%、12.9%、11.1%、10.9% 。 结论 病变长度是影响预后因素之一。对于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应采用综合治疗。手术 +化疗对早期病例可能提高远期疗效。

  • 线粒体DNA影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唐劲天;李利亚

    目的 了解细胞接受辐射后,线粒体DNA(mtDNA)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利 用缺乏mtDNA的细胞株(ρ0 细胞)、携带变异mtDNA 的细胞株(syn细胞)和携带正常mt DNA 的细胞株(ρ+ 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研究。3种细胞株经不同剂量伽玛射线照射后,采用集 落 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获得3种细胞株的存活曲线(应用LQ模型),并分析其细胞周 期的变化和比较各种细胞之间凋亡的差异。 结果 3种细胞株的存活曲线表明,ρ0 细胞 株比其它2种细胞株显示对射线有较强的抵抗(F=10.45, P=0.022)。2、5和8?Gy照射之后,ρ0 细胞株的细胞凋亡明显少于其它2种细胞株(F=14.29, P=0.0007; F=4.80, P=0.0293;F = 4.98,P=0.0154)。3种细胞株被照射后细胞周期的变化不明显。 结论 mt DNA可能是影响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 荧光原位杂交法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顺;陆雪官;胡超苏;郑颂国;冯炎

    目的 研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 预测人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及其应用的 可行性。 方法 用3种放射敏感性不同的人肿瘤细胞株[鼻咽鳞癌(CNE)、肺腺癌(SPC)和 乳腺癌(MCF-7)],常规克隆形成方法测定不同剂量照射后的存活分数和照射后24?h经 秋 水仙素阻断细胞分裂周期,低渗、固定、常规染色体制片后,采用8号染色体涂染探针和FIS H方法测定肿瘤细胞8号染色体诱导的畸变量。 结果 2、4、6?Gy照射后24?h,CNE、SPC和M CF-7细胞诱导生成的残存染色体畸变能够反映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所有细胞株诱导染色体 畸 变与细胞存活分数分别存在良好相关性(r=0.98),3种细胞株SF2 和相应残存染色体畸变也存在良好相关性(r=0.96)。 结论 采用FISH方法计数照射诱导的残存染色体畸变,可以预 测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差异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鼻咽旁区插植配合体外放射治疗鼻咽癌

    作者:潘建基;吴君心;陈传本;陈梅;林少俊;林祥松

    目的 探讨鼻咽旁区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体外照射56~70?Gy(T2期: 56~60?Gy, T3期: 66~70?Gy)后复查CT或MRI发现鼻咽旁区残留病例67例,以腔内+鼻咽旁区插植放射治疗增量,咽旁区在模拟机引导下插入1~4根施源管,采用荷兰核通公司生产的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机,放射剂量2.5~4.0?Gy/次, 2次/d,间隔>6?h,总剂量12~20?Gy,3~4?d完成。插植组与同期的类似病例(67例)配对进行研究。结果 鼻咽旁区插植组和对照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2.4%,84.5%(P>0.05) ; 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0%、76.4%(P<0.05) ; 3年无远地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6.6%、69.1%(P>0.05)。鼻咽旁区插植组的晚期放射反应如口干、张口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鼻咽旁区插植放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鼻咽癌咽旁区残留的局部控制率,拓宽了鼻咽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

  • 热休克蛋白70对X射线照射下wtp53蛋白的影响

    作者:赵玫;范云霞;黄常志;徐枫;杜菲;林梁

    目的 探讨反义热休克蛋白70 (hsc70) 在X射线照射下对野生型p53(wtp53)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方法将本室构建的反义hsc70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XAhsc70转染wtp53的MCF-7乳腺癌细胞,PCR证实外源DNA存在。Western blot 检测hsc70蛋白下降程度。X射线照射转染细胞后,检测wt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半衰期变化。结果 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中hsc70蛋白下降53%;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下,反义hsc70的存在能够提高wtp53的表达;4?Gy相同剂量照射后,转染反义hsc70重组质粒的细胞中wtp53的半衰期延长。结论 反义hsc70能够上调wtp53的表达、稳定X射线照射下的wtp53蛋白并延长其半衰期;推测hsc70可能参与了wtp53的稳定和降解过程。

  • 影响N0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复发因素分析

    作者:陈善义;李先明;李而周;吴超权

    目的 分析颈淋巴结阴性(N0)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N0期鼻咽癌211例复发因 素 。 结果 211例N0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49例复发。采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上 颈预防 剂量>50?Gy比面颈分野上颈剂量50?Gy者颈淋巴结复发率低(t=12.93 ,P=0.000)。咽旁间隙 受侵,T分期高,颈淋巴结复发率高(t=14.91,P= 0.001及t=8.78,P=0.003)。全颈预防照射 比单纯上颈预防照射的下颈复发率低(χ2=3.05,P>0.05)。 结论 对于N0期鼻咽癌 应采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及全颈预防照射,上颈预防量应>50?Gy,以降低颈淋巴结复发率 。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FDG PET显像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立伟;金泉;马璐娜;刘京璇

    目的 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FDG PE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12~18个月同期行FDG PET和CT、MRI检查,并采用双盲法将FDG PET与CT和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6例经活检病理证实,余6例经CT动态观察10个月后确诊。结果 9例CT和MRI未见肿瘤复发,PET显示其中3例有局灶性FDG代谢明显增高病变,2例CT和MRI 提示肿瘤复发,FDG PE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放射性摄取浓聚;该5例FDG摄取浓聚的病变处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另1例MRI提示鼻咽癌颅内转移,而FDG PET诊断为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后经CT随访证实。结论 与CT和MRI检查相比,FDG PE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早期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若结合CT和MRI多种影像结果分析,更能提供局部病变结构与代谢改变的复合信息,尤其对局部复发病灶精确的适形放射治疗非常重要。

  • 适形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吴开良;蒋国樑

    适形放射治疗是束流调强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的简称,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上的重大革新,代表着21世纪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它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成像、治疗计划设计、放射治疗实施和验证,使放射高剂量分布与肿瘤立体形态基本保持一致[1-3]。其大优点是可使肿瘤获得比常规放射治疗高得多的剂量,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量显著减少,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无严重并发症的生存率。

  • 早期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的放射治疗

    作者:惠周光;余子豪

  • 低剂量放射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

    作者:朱京丽;唐劲天

  • 细胞增殖和凋亡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预后价值

    作者:邹亚超;李国亮;张忠山

    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但疗效仍不满意, 若在放射治疗前即可准确评估预后,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则可能提高疗效。 放射治疗前细胞增殖和凋亡与肿瘤治疗预后有关, 为此笔者研究了细胞增殖和凋亡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预后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及临床资料:1988年10月至1995年11月本校附属医院肿瘤研究所收治的鼻 咽癌患者298例,均行根治性放射治疗。采用60Co耳前野照射,2Gy/次,5次/周, 总 量DT60~70?Gy,6~7周完成。298例中选择鼻咽癌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 瘤大小及年龄相同或相似的病例,再按肿瘤治愈情况进行配对,挑选出来未控制者42例和治 愈者42例。未控制标准是放射治疗后6个月鼻咽局部仍有肿瘤残留,治愈标准是随访5年无瘤 生存者。

  • 常规加量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探讨

    作者:万卫东

    本科自1995年1月至1995年10月对收治的4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常规分割与常规加量后程加速超分割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现将其长期疗效及放射反应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均为首程放射治疗。年龄≤70岁;卡氏评分≥80分;能进半流食;食管病灶长度≤9?cm。临床及辅助检查:无食管穿孔或活动性出血,无锁骨上淋巴结或远地转移。随机分成常规分割组23例(男15例,女8例,中位年龄56岁),其上、中、下胸段分别为7、15、1例,病灶长度≤5?cm6例,>5?cm17例;常规加量后程加速超分割组23例(男16例,女7例,中位年龄55岁),其上、中、下胸段分别为6、16、1例,病灶长度≤5?cm7例,>5?cm16例。2个组病例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采用源皮距80?cm的60Co体外治疗机,3个野交叉照射。常规分割组为1.8?Gy/次,1次/d,5次/周,DT64.8?Gy,36分次,7.1周完成。常规加量后程加速超分割组为1.8?Gy/次,1次/d,6次/周,DT43.2?Gy,24分次,4周后改用1.5?Gy/次,间隔8?h,10次/周,照射8?d共24?Gy;总剂量DT67.2?Gy,总疗程5.4周。1.3 统计方法:直接法计算生存率,χ2检验。2 结果  至1999年12月全部完成随访(随访率为100%)。常规加量后程加速超分割组的4年生存率为43.5%,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组的(17.4%,χ2=3.70,P=0.05)。常规加量后程加速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的急性放射性食管、气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0.4%(7/23)和17.4%(4/23),2个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7,P>0.05)。随访满4年时,常规组死亡19例,其中死于原发灶复发13例,未控2例,原发灶复发+骨转移1例,肺转移2例,食管穿孔1例;原发灶复发+未控占死亡例数的84.2%(16/19)。常规加量后程加速超分割组死亡13例,其中死于原发灶复发7例,未控1例,肺转移2例,肝脏转移1例,食管大出血1例,穿孔1例;原发灶复发+未控占死亡例数的61.5%(8/13)。2个组局部失败致死率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57,P=0.01)。3 讨论  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了肿瘤细胞在常规放射治疗开始3~4周后出现加速再增殖现象及为克服肿瘤细胞再增殖而采用了后程加速超分割技术,结果显著提高了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本组设计的常规加量后程加速超分割方案,即在放射治疗开始的前4周,在常规照射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个照射日,共6个照射日,单次剂量不变,在4周结束时肿瘤量比常规分割组提高了20%(43.2?Gy∶36.0?Gy)。在放射治疗的后1.4周给予8个照射日,共24?Gy,16分次的加速超分割治疗;放射治疗结束时,总剂量比常规分割组增加了2.4?Gy,总疗程缩短了1.7周。目的在于尽量缩短疗程,适当提高总剂量以杀灭早期可能出现再增殖的肿瘤细胞,同时不明显增加放射反应。  本组结果显示,常规加量后程加速超分割组1、2、3、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组(87.0%、65.2%、52.2%、43.5%对60.9%、30.4%、21.7%、17.4%),这一结果与施学辉和韩春报道的相似。2个组放射治疗反应无显著差别,常规加量后程加速超分割组急性放射反应稍重,但大多发生在放射治疗快结束时,可耐受。2个组死因主要为局部复发,其次为远地转移、穿孔、出血。常规加量后程加速 超分割组死于复发的比例下降,死于远地转移的比例上升,这可能与生存期延长有关。由于本组病例数太少,下结论为时尚早。

  • 毫米波照射减轻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贺晓东;翁霞;姚原;夏士安;陆冬青;吴国华

    肿瘤的物理治疗,目前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和热疗,其中放射治疗的副作用较为明显。对于这些副反应。目前均以药物治疗为主。笔者研究是否能利用一种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物理治疗方法来减经放射治疗副反应。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有一个因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信息传导等所产生的电磁场,其电磁振荡频率在0.5×10×

  • 乳腺癌术后内乳区是否需要放射治疗

    作者:黄义文;黄芝华;胡炳强;王肇炎

    高危或Ⅱ期以上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设内乳野和锁骨上窝野已成为常规(腋窝野视腋窝 病灶 而定)。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单纯手术治疗还是术后放射治疗其内乳区复发少见,而 胸壁复发常见。为了探讨乳腺癌术后内乳区是否需要放射治疗,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86年1 月至1988年12月本院首程治疗的女性乳腺癌326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小24岁,大71岁,中位年龄46.3岁。全部经病理证实,单纯 癌190例,导管浸润癌68例,髓样癌33例,腺癌28例,小叶浸润癌3例,乳头状癌和鳞癌各2 例。按国际抗癌联盟1987年分期标准分期,Ⅰ期46例,Ⅱ期172例,Ⅲ期96例,Ⅳ期12 例 。根据原发肿瘤所在部位或2/3以上肿物所在部位分为5个象限,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153例 ,外下象限49例,内上象限64例,内下象限16例,中央象限44例。1.2 治疗方法: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或改良根治术291例,单纯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 20例,单纯切除术15例。本组单纯手术治疗109例,术后放射治疗182例(其中24例行全胸壁 照射),术后化疗35例。术后放射治疗在术后2个月内进行,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设内乳、 锁骨上窝、腋窝3个野,否则设内乳、锁骨上窝2个野外照射。胸壁照射大多数采用两个切线野外照射。各野放射肿瘤量DT45~50?Gy,4.5~5.0周。术后化疗在术后4周内进行,大 多采用标准方案或变异方案。1.3 统计方法:2个组之间的疗效和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2  结果  全组随访至1998年12月底,失访10例,随访率为96.9%(316/326)。全组的10年生存率为 54.6 %(178/326),10年内局部复发率为20.2%(66/326),其中内乳区复发仅3例。临床分期与局部 复 发:按胸壁、内乳、锁骨上窝、腋窝划为4个局部区域(或称之为点处)。全组疗后10年内 有92个点处(66例)复发(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其中1处复发43例,2处复发20例,3 处复发3例。全组胸壁复发率为14.1%(46/326),内乳区为0.9%(3/326),锁骨上窝为9.2 %(30 /326),腋窝为4.0%(13/326)。Ⅰ、Ⅱ、Ⅲ、Ⅳ期的局部复发率依次为4.3%(2/46)、23.8%(4 1/172)、43.8%(42/96)、58.3%(7/12)。治疗方法与局部复发及预后:全组疗后10年内局部 复发率以胸壁高,内乳区低,而术后行全胸壁照射组疗后10年内无局部复发,与胸壁未 照射组(20.9%)、单纯手术组(22.9%)、术后化疗组(2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 5)。但远地转移率与10年生存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术后未放 射治疗和术后放射治疗组的10年内远地转移率和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前者分别为 32.6%、53.5%,后者分别为36.3%、55.5%(χ2=0.47,P>0.05; χ2=0.13,P>0.05)。3 讨论  乳腺癌疗后局部复发率一般报道为10%~30%不等,中晚期乳腺癌疗后复发率较高。本组疗后 10年内局部复发率为20.2%(66/326),该组临床期别愈高,局部复发率愈高,与文献报道 相似。本组胸壁复发率高,锁骨上窝次之,腋窝再次之,内乳区低,仅0.9%(3/326) 。Diab等报道术后放射治疗和未放射治疗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和38%。王淑莲等报道 行胸壁照射其局部复发率由未放射治疗的33.3%下降至7.7%。本组疗后10年内局部复发率单 纯手术组为22.9%(25/109),术后化疗组为22.9%(8/35),术后放射治疗组为18.1%(33/182) ,其复发率术后放射治疗组低于术后未放射治疗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行胸壁照射组 在分期等方面还占劣势的条件下,疗后10年内无局部复发(0/24),与术后未照射胸壁组相比 (33/1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12,P<0.05),与术后未放射治 疗组相比(33/144),差 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6.84,P<0.01)。表明乳腺癌术后行全胸壁照 射能显著地减少局部复 发,提高生存质量。Fowble等随机研究了大组病例后指出,Ⅰ期和Ⅱ期乳腺癌内乳淋巴结照 射既不能降低远地转移率也不能提高生存率。本研究中各治疗组的远地转移率和10年生存率 无明显差别。若比较术后放射治疗和术后未放射治疗,疗后10年内远地转移率亦无明显差别 。总之,乳腺癌疗后内乳区复发率很低,即使术后行内乳区照射未见降低远地转移率,乳腺癌 术后行内乳区照射的意义远不如行胸壁照射。

  • 立体定向放射结合介入治疗腹膜后转移癌

    作者:于金明;谢印法;于甬华;郭守芳;于竹成

    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影像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于甬华)   随着晚期肿瘤患者的增加,临床工作中可遇到许多腹膜后转移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腹膜后淋 巴结转移癌)。以往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全身化疗,肿瘤缓解期短,缓解率低,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它是肿瘤医生积极探讨的重点。笔者从1997年8月至1999年10 月,共收治各类腹膜后转移癌31例,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32~69岁,中位年龄47.9岁。 其 中胃腺癌术后转移13例,胃未分化癌术后转移7例,结肠腺癌术后转移6例,胰腺癌术后转移 3例,食管下段鳞癌术后转移2例。所有病例均经腹部B超、CT或MRI检查诊断。治疗前症状分 布中,腹胀19例,腹痛15例,腰背部放射痛12例,体温升高3例,无症状10例。1.2 方法:本组先行腹腔动脉灌注化疗(TAI),采用右侧股动脉Seldinger技术穿刺,插 入长1.22~1.83?m的导管,经造影证实导管头位于腹腔动脉(主要是腹腔干肿瘤供血枝) ,根据病理类型给予灌注化疗。鳞癌给予顺铂 60?mg,阿霉素 60~80?mg,丝裂霉素10 ~20?mg;腺癌给予亚叶酸钙 300?mg,氟尿嘧啶 1?000~1?500?mg,顺铂 60~80?mg ,阿霉素 60~80?mg(或丝裂霉素10~20?mg)。TAI后或2次TAI之间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适应证及靶区设定和剂量学由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组集体决定。在立体定位箱内行CT定 位,连续扫描,扫描层厚4?mm。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规划靶区,计算剂量。圆筒形准直器, 75%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靶区,边缘剂量每次5~6?Gy不等。6?MV X线等中心非共面旋 转照射,隔日1次,常规外照射DT40?Gy后补量2~3次;以前未行外照射的7~8次 ,总剂量DT35~45?Gy。在尽量避免正常组织损伤的情况下,选用5~6条弧,总度数 要求300?rad。TAI 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间隔为2周。

  • 吸混合氧加服烟酰胺对放射治疗增敏的研究

    作者:麻富卯;张棠枝;传泰;张守仁;张春玲;范立

    增加肿瘤组织的血氧浓度,改善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提高肿瘤的放射治疗效应, 是放射 治疗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课题。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对2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 了吸5%CO2 +95%O2(CB)加服烟酰胺(NA)对放射治疗增敏的前瞻性随机分组临 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观察组100例,中位年龄50.0岁(32~69岁),对照组100例,中位年龄50.5岁(32~7 4岁)。观察组鳞癌99例,腺癌1例;对照组鳞癌97例,腺癌3例。依据1994年“FIGO”蒙特 利尔会议分期法分期:观察组Ⅱb期5例,Ⅲb期95例;对照组Ⅱb期4例 ,Ⅲb期96例。肿瘤分型:观察组菜花型48例、结节型43例、溃疡型9例;对照组菜花 型45例、结节型43例、溃疡型12例。肿瘤大小:观察组<3?cm 1例,3~5?cm 77例,>5?c m 22例。对照组<3?cm 5例,3~5?cm 75例,>5?cm 20例。 放射治疗方法:全部采用 60Co外照射,先给全盆野30?Gy左右,再改宫旁野加照15~20?Gy;腔内(宫旁A点) 照射采用天津产华阳192Ir腔内后装治疗机,1 次/周,5~7?Gy/次,总量为30~49 ?Gy。观察组放射治疗前30~60?min顿服NA 600?mg,放射治疗前5~10?min吸CB直至放 射结束后继续吸5~10?min。对照组不服药,不吸CB,不加任何辅助治疗。2 结果  肿瘤完全消退(CR)率:观察组为84%(84/100),对照组为72%(72/100)。肿瘤形态 与疗效:菜花型观察组CR率为85.4%(41/48),对照组为84.4%(38/45);结节溃疡型观察组CR 率为82.7%(43/52),对照组为61.8%(34/55),结节溃疡型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 2=5.78,P<0.05)。放射治疗期间副反应的比较:观察组头晕1例,恶心 10例,呕吐1例,食欲不振3例,皮肤反应Ⅰ度11例,Ⅱ度1例;对照组头晕2例,恶心11例, 食欲不振8例,皮肤反应Ⅰ度9例,Ⅱ度1例,2个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血氧饱和度: 手指皮肤测量法(30例),口服NA吸CB前后各测1次,提高幅度为0.0 1~0.12。基础高的提高少,基础低的提高多。动脉血氧分压(10例)提高幅度为1.33~2.6 6?kPa,肘静脉血氧分压提高幅度为0.93~1.33?kPa,饱和度提高0.15~0.20。3 讨论  目前在恶性肿瘤增敏方法的诸多研究中,以照射技术的改进、时间和剂量变换、药物增敏、 微波热疗加放射治疗以及高压氧舱加放射治疗虽可提高疗效,多费时费力,临床上难以推广 。本研究选择的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口服NA,放射治疗时深吸CB,方法简单易行,患者容易接 受。早在1955年Thomlinso和Gyay报道的支气管肺癌新标本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为:凡肿 瘤 索半径>200?μm的都有坏死中心;经过多种测量和计算后认为:在肿瘤内一小部分缺氧 细胞 的存在,能在某些临床情况下限制放射治疗的成功率。临床上早已发现贫血患者宫颈癌的放 射疗效差。在高压氧舱中放射治疗宫颈、膀胱、支气管、肺、头颈等部位临床Ⅲ期肿瘤,结 果表明除宫颈癌疗效有提高外,其它都不明显。吸纯氧或CB可能会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但 同时也有可能增加正常组织损伤。NA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放射治疗、化疗增敏剂 。它对体外培养的恶性肿瘤细胞、鼠类肿瘤以及人体恶性肿瘤的异种移植瘤均有显著的放射 和化疗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为:NA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参于机体代谢过程,在 促进生物氧化还原中发挥递氢作用,从而改善肿瘤组织血供,提高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同 时抑制DNA损伤修复。Siemann等临床前期研究显示,在小白鼠实验中,对乏氧细胞应用NA 和CB将提高肿瘤的杀伤力。这是因为CB中CO2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继而改善微循环, 促进氧弥散。围绕这个目标,笔者采用了放射治疗前服NA加吸CB,确实提高了患者在放射治 疗时的血氧饱和度。治疗结果表明,宫颈癌的近期疗效CR率有所提高(观察组为84%,对照组 为72%),特别是质地较硬、坏死溃烂的结节型和溃疡型肿瘤(观察组为82.7%,对照组为61.8%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理论和观点。较低的胃肠及皮肤反应基本可以消除放射治疗学家们 心中的疑虑。

  • 食管内置支架配合放射治疗梗阻性食管癌分析

    作者:张绪春;胡玉贞;时洪霞;刘克分

    为探索中晚期食管癌严重进食梗阻有效及简便的治疗方法,自1996年3月至 1996年10月对32例严重进食梗阻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食管内置支架配合放射治疗,现 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32例入院时均有严重的进食梗阻,其中进流质26例,滴水不进者6例。男19例, 女13例;年龄46~79岁,中位年龄57.6岁。病理证实均为鳞癌。病变长度:3.0~5 .0?cm 8例,5.1~7.0?cm 21例,7.1~10.0?cm 3例。X线片显示:髓质型14例,蕈伞型 6例,缩窄型12例。32例中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1例。卡氏评分60~90分。选用北京 有色金属研究院生产的记忆合金单喇叭口网状医用支架。其直径2?cm,长度分别为6、 8、10、12?cm。在胃镜直视下扩张置入后,抗感染治疗3~5?d。采用60Co  3个野照射,常规分割治疗,肿瘤量60~70?Gy,锁骨上转移灶50?Gy。2 结果  置架后当天均能进流质或半流质,3?d后逐步进普食。在放射治疗中有2例和疗后 3个月1例发生食管气管瘘,前者取出后放入带膜支架,1例不易取出,在原支架内 置入带膜支架,均在3、5、6个月内死亡。32例中有4例失访,随访率为87.5%。1、 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1%(17/32)、34.4%(11/32)和18.8%(6/32)。死亡原因:胸 部转移12例(肺6例、纵膈5例、胸膜1例),腹部转移6例(肝脏4例、腹腔淋巴结2例 ),心脑血管病4例,不明原因4例。有4例治疗1年后食管再次发生梗阻,胃镜证实 局部复发(肿瘤组织从支架网眼向腔内生长造成梗阻),支架无法取出,再次扩张后 置入带膜支架,再程放疗50?Gy,生存期分别为4、5、6、8个月(均死于远地转移) 。放射治疗中有24例发生吞咽时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迅速恢复。3 讨论  应用食管内置支架,能迅速有效地解除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严重进食梗阻,是一 种安全简便的有效方法,并给患者创造了根治性放射治疗机会。由于网状支架顺应 性好,引流充分,可减少食管壁的感染机会。本组病例治疗中、后有3例发生食管 气管瘘,可能为肿瘤组织外侵,局部组织质脆所致(一方面由于支架的支撑力,再 加上放射治疗,肿瘤组织坏死,组织不能及时修复)。有4例治疗1年后复发,造成 再次进食梗阻,虽经2次支架置入及治疗,症状能迅速改善,但生存率低。为了避 免食管瘘形成和再次梗阻,初步认为:对食管癌严重进食梗阻者,先行病变处CT或 MRI检查,对病变侵犯食管壁全层者,首次置入带膜支架,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减少转移和复发,才能提高生存率。对置入支架放射治疗中、后发生食管瘘或复发 者,应积极治疗,对改善生存质量有一定积极作用。

  • VARIAN直线加速器电子枪电路故障分析

    作者:王运来;张良安;戴光复

    本院VARIAN 1800直线加速器已使用10年,已进入故障频繁期,电子枪电路是加速器核 心部分之一,它的故障会直接导致加速器出束不稳,甚至不出束。1 材料与方法1.1 故障现象:所有能量(6~20?MeV,6~18?MV)均不能出束,且在BEAM ON 前无任何故 障灯显示。用TEK 100?MHz示波器观察插件箱波形,发现GUN I 枪电流波形幅度异常,如6 ?MeV GUN I 波形的正常幅值约为0.16?V,而发生故障时6?MeV GUN I波形的幅值增大到1. 20?V,如图1所示。图1 6?MeV GUN I 正常波形(a)和异常波形(b)示意图1.2 原理分析:枪电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枪灯丝: 检测枪灯丝电压为6.3V,说明枪 灯丝正常,若枪灯丝电压为零,说明枪有故障;(2)枪高压:若枪高压异常,则枪高压电路 有故障;(3)栅极枪电路系统,包括低压电路部分的B1~B3光导和马达电路,高压电路部分 的B4~B6集成电路板等;(4)枪电流在插件箱能量板上的人工设置。1.3 故障检测流程:见图2所示。图2 故障检测流程图2 结果与讨论  由流程图一步步检测后,笔者发现将能量板上设置的 GUN I 信号传送到高压电路的马 达始终来回不停转动,原来是B2 马达驱动板的比较放大器输出始终未为零;再查出该放大 器反馈信号异常,原来是套在马达外的读数电位器未与马达轴同步转动。该电位器的电压信 号反馈到放大器输入端,与设置的枪电流信号不一致,使马达不停转动;终使GUN I 幅度 异常,加速器不出束。更换新马达POT后,加速器恢复正常工作。

  • 电子束的电离室有效测量点和表面剂量的确定

    作者:胡美龙;邹长林;李文峰;谢聪颖;黄珂靖;张萍

    柱型电离室常用于测量电子束的辐射剂量。高能电子束产生的次级电子穿射柱型电离室 的灵 敏体积时,在电离室空气腔、电  离室壁以及测量体模中的通量不同;同时由于存在剂量梯度 ,使有效测量点由电离室几何中心向电子束入射方向偏移。柱型电离室有效测量点的偏移量 在电子束吸收剂量精确测量中非常重要。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对单能平行电子束,电离室有 效测量点的偏移量为δ=0.85×r,其中r为电离室灵敏体积的半径。但是对医用加速 器产生的 电子束,由于存在角分布或不同程度的斜入射,有效测量点的偏移量在(0.35~0.85)×r 范围内变动,而且与电子束的能量以及所用电离室的型号有关。  表面剂量用于估算皮肤剂量,通常由剂量建成区的深度剂量测量数据外推得到。由于建 成区 的剂量梯度变化大,这种方法的误差较大。Das等用PTW 0.6?mL电离室分别在空气和水中测 量 百分电离量确定电子束的有效测量点和表面剂量。笔者在测量分析过程中发现,直线方程不 能准确代表水中剂量建成区的百分电离量,拟合的直线方程随测量点的数目变化较大。笔者 将水模中剂量建成区的百分电离量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用NWP三维测量水箱和RK 8305电离室 分别在空气和水中测量Varian Clinac 2100C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电子束的百分电离量 ,从而准确确定电子束的有效测量点和表面剂量。

  • 对放射治疗的病例建立永久模拟定位片库

    作者:张春光;潘国雄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肿瘤放射治疗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体部肿瘤立体放射治疗、三维多叶准直器适形放射治疗、以逆向计划设计为基础的适形调强立体放射治疗等新技术革命更需要加强放射质量保证。为此,自1999年8月本科建立了放射治疗患者的永久模拟定位片库。1 材料与方法  本科使用的 医用模拟定位机为美国瓦里安公司的 VARIAN XIMATRON CX ,数码相机为日本的OLYMPUS C-1400XL。方法:采用大型数据库 SQL Server将患者模拟定位有关资料整理为各数据字段,便于系统储存。具体字段如下:门诊号、住院号、定位号、模拟定位日期、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位、住址、联系电话、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病理号、CT号、 MRI号、 ECT号、 X线片号、照射方式、设野方式、照射野大小范围、模拟定位片、经治医师和技师。系统使用可分为 3种情况:(1)查询:本院医护人员可根据模拟定位日期、定位号、姓名、住院号等关键字段进行快速综合查询,查看其模拟定位情况记录。(2)新增:经治疗医师将新的模拟定位资料输入系统,其中文字资料手工输入,模拟定位片这一图象资料可由数码相机拍摄后输入电脑。(3)修改或删除:仅科主任有此权限,系统自动保存修改痕迹。用户可根据不同需要,对该数据库进行查询、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并可随时打印“模拟定位记录图文表”,亦可对一定范围的记录进行统计分类。本系统使用硬盘阵列保存数据,并由于 SQL Server具备日志功能,数据在安全方面有较大保证。2 结果  本组200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不同的部位、不同的设野和不同的照射方式拍摄定位片350张,所有文字资料和模拟定位片均输入电脑。系统可随时提供查询,并具备自动统计功能,使用十分方便快捷,形成了全新的模拟定位档案管理系统。3 讨论  放射治疗患者的病历档案往往重视病理学和影像学资料,而模拟定位记录和模拟定位片往往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常常缺乏详细描述模拟定位的设野情况,更无模拟定位片。当患者病变复发时就要判断照射野内复发或野外复发,因此每个患者均应有一张规范的模拟定位记录表,并附有相应的模拟定位片。这些资料均应纳入病历档案永久保存,这是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防止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可信赖的病史资料。模拟定位记录表和模拟定位片合二为一、图文并茂,给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了一份非常珍贵的资料。模拟定位片纳入计算机管理程序,通过上网可实现模拟定位资料资源共享,便于远程会诊、转诊和随访。打印的模拟定位记录表纳入病历档案既能使模拟定位片永久保存又完善了放射治疗科病历档案。用数码相机拍摄实时模拟定位片代替了传统繁琐的拍片,缩短了模拟定位时间。

  • 一楔多用型楔形离轴比曲线的测量

    作者:姜瑞瑶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常用楔形板有两大类:一类是固定楔形角型的,另一类就是一楔多用型,即:用一固定楔型角为60°的楔形板作为主楔形板,由主楔形板的楔形野与平野按一定比例照射,以获得0°~60°之间连续变化的任意楔形角度的楔形野照射。对于固定角度楔形板的楔形离轴比曲线,可以用三维水箱系统扫描获得;而对于一楔多用型楔形板,由于存在主楔形野与平野的按比例照射,因而除主楔形离轴比曲线可用三维水箱扫描获得外,其余任意角度的楔形离轴比曲线无法用该方法获得。据此,笔者采用了测量连续点的楔形透射因子(transmission factor),利用计算机合成楔形等剂量曲线的方法来获得60°及其余合成楔形角的楔形离轴比及等剂量曲线。

  • 直线加速器飞行管接头故障分析

    作者:李智华

    SLi18型直线加速器是一台中高能射线的治疗机,它分别有二档光子线(低、高能X线)和七档电子线(4、6、8、10、12、15和18?MeV)的能量选择,是较好的数字化放射治疗设备。现将其飞行管接头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故障表现:当设备开始工作后,经过15?min加温,控制台监视终端屏幕显示二项指示: “INHIBIT 1:VAC GUN 427;INHIBIT 2:VAC TARG 428”。此时,机器不能正常运行,故障出现。1.2 故障检查与维修:首先,切换到设备维修模式,从设备监视终端查看到参数值,翻到第1屏可见: “INHIBIT 1:10-5 TRP G 440;INHIBIT 2:10-5 TRP T 441;INHIBIT 3:10-4 TRP T 439 。这些信息是提示机器的真空度下降超过安全值,连锁保护。翻到第12屏显示: “VAC GUN 427:-4.60;VAC TARG 428:-3.82”。表明问题在加速管真空系统,查看时,真空度还在下降;但“VAC GUN 427”枪端真空度指示值基本稳定。第二,进入到治疗房,检查离子泵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工作正常。第三,分别触摸二离子泵,枪端泵情况正常,靶端泵发热,温度值比枪端的泵高许多;马上切断供电,让泵冷却。第四,在温度下降后,重新通电,进行光子线、电子线模式切换,靶端真空度分别在“-3.50”上下和“-4.05”左右变化。第五,在连接加速管和飞行管的风琴管部件上,喷注少许乙醇,看到真空度发生上升变化。第六,抹上真空硅脂,并把风琴管保持在压缩状态,真空度上升,经过一段时间,机器的真空度指示达 “-5.8”左右,连锁显示消失,恢复工作的准备状态。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总是处理志明

    作者: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志淮和广大读者的利益,中华医学会 系死杂志对一稿两投总是的处理志明如下:(1)本志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飞翻案2篇文稿在广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茉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搞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迈进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地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和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2篇文稿已怪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廖文投寄给他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 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作出处理快定前请作者应此作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意味着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后促裁。(6)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以及护消该论文的通知;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稿约

    作者:

    本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学术期刊,以高中级专业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以肿瘤放射治疗、放射生物、放射物理、热疗等为主要内容,报道本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放射肿瘤治疗临床科研工作的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一、本刊设有专论、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经验交流、方法与技术、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简讯、国内外学术动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欢迎投稿(专论主要为约稿)。  二、对来稿的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来稿必须附有单位介绍信(其中必须有第一作者姓名、所在科室、文章题目。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要求第一作者所在科室负责人签字“同意”。来稿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明基金的课题编号,并附有关证明复印件。本刊不收取稿件处理费。根据作者自愿可注明电话、电传及Email地址,以便于联系。  2.来稿必须一式两份,手写、打印(复印件)均可,非标准稿纸格式打印者请注明总字数,英文摘要须单独占页隔行打印。  3.本刊实行“双盲”审稿制,来稿中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地址、邮编等都必须书写在另一页纸上包括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和单位、邮编等,以保持审稿人之客观性。每篇稿件的作者不要超过6位,超出者请置正文后“志谢”项内。  (二)总体要求: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包括图表、参考文献所占版面)一般不超过5?000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等不超过1?500字。  2.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好不使用副标题。  3.作者 作者署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收稿后不可再作更动;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能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4.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除文题(英文)外还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各部分冠以其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作者只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邮编之后加列国名。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iong,et al.*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Hospital,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  5.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Key words)。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6.正文 观察和实验性文章,通常分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四部位。(1)引言:概述观察或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明确地写出本研究的目的。仅须列出切题的参考文献,无须进行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一般不超过250字。(2)方法:描述实验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基本情况。可列出建立实验方法的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阐明改进之处及理由。如为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备他人重复。所用的动物、植物、药品、试剂和仪器,应说明来源、批号和规格。要写明所用的统计方法及列出有关文献。(3)结果:按逻辑顺序在正文、表格或图中表达所得结果。结果的叙述应详细、确切、客观、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4)讨论:着重讨论研究中的新发现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其限度,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不必重述已在引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应将观察结果与其它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应避免不成熟的论点和本研究不足以得出的结论。理由充足时可提出设想和建议,但应恰如其分。  7.表格及插图 凡用文字能表达的内容,尽量不用表和图。如用图和表,则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同一数据不要用图和表重复表达。表和图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表格请用另纸写清,贴于相应正文段落之后。每幅图(表)应冠有明确的标题,所有图(表)中出现的文字一律用中文。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照片背面应注明图号及上下方向。照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8.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9.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单位符号可以与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人、台、次)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首次出现不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和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时,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血压的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与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10.数字 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1,329.476,5”应写成“1?329.476?5”。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公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50.2±0.6)%,不得写成50.2±0.6%,也不宜写成50.2%±0.6%。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cm×3?cm×5?cm,而不写成4×3×5?cm3。  11.统计学符号 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WTBZ ;(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2.缩略语 文题不使用缩略语,正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摘要及正文)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3.参考文献 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具体的书写方法及格式请参见。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1998年修订版(见本刊1999年第8卷第1期63~64页)。可来电来函向本刊索取。  14.经审核拟定刊用的稿件作者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请以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与修改稿一并(以平信或普通挂号信)寄回本刊编辑部,(请勿用包裹形式邮寄)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等备用。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三、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  1.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2.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请自留底稿,对不用的稿件本刊将采用平信寄还。  四、来稿一经接受刊登,将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五、稿件确认刊载后作者需按本刊通知的数额支付版面费(按每页200元计),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提出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论著类文章赠当期杂志1本。  六、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和光盘形式同时出版。  七、来稿请寄:北京2258信箱,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邮编?100021。请勿寄给个人。 

  • 2001年中日放射肿瘤交流会征文通知

    作者:黄静

    经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和日本放射肿瘤学会协商后决定,自2001年起轮流在各自国家召开双边学术交流年会,目的是促进两国放疗界的交流,探讨亚洲地区放射肿瘤方面的进展及地域合作的可能性。今年的双边会议定于在11月22~24日在日本大阪召开的“第14届日本放射肿瘤年会”的前一天举行,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万钧教授带队前往,欢迎各地学者参加。征文内容不限,由双方组委会审稿,安排发言或张贴。  会议注册:免收注册费。会议用语:英语。报名方法及时间:报名者请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单位、邮编、讲演题目及E-mail地址。截止到2001年4月30日,接到报名后将寄去详细通知,有不详之处欢迎垂询。报名联系人: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高献书。电话:0311-6033941转361;E-mail: Gaoxs@btamail.net.cn中华放射肿瘤学会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总是处理志明

    作者: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志淮和广大读者的利益,中华医学会系死杂志对一稿两投总是的处理志明如下:(1)本志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飞翻案2篇文稿在广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茉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搞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迈进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地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和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2篇文稿已怪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廖文投寄给他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作出处理快定前请作者应此作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意味着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后促裁。(6)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以及护消该论文的通知;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病一例

    作者:杨璐;王毅;魏建丽

    患者男,67岁。因全身多处皮肤肿物3年,渐增大伴溃疡出血于1999年7月16日就诊 。右下背、右下肢皮肤已在外院活检,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查体:神志清,面部、颈 部、胸背部、腹部、双上肢、双下肢50余处痣样皮肤小肿物,大小从0.2?cm×0.2?cm~1 .5?cm ×2.0?cm不等,呈黑色表面不平,边界清楚,有两处溃疡形成,触之少量出血,全身浅 表 淋巴结未触及。为明确诊断,再次取外鼻、颈部、左右背部、右腋下、左腹股沟活检,病理 诊断结果:背部基底细胞乳头状瘤,其余部位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病综 合征型。  讨论: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病综合征文献报道仅近300例,为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在儿童期 或青春期即开始出现痣样小结节病变,多发生于有毛的皮肤区,生长较慢。结节的大小和数 目逐渐地增加至数百甚至数千个,到成人时结节可发生溃疡,晚期基底细胞上皮病具有明显 的浸润破坏性,甚至发生转移。组织学上无特征性构型,呈现一般基底细胞上皮病的图像, 可有实体性、腺样、囊性、角化性和硬化性基底细胞上皮病的结构。患者除皮肤病外,大都 同时有多发性骨骼异常。追问病史,患者十几岁时即发现全身皮肤多处散在痣样小结节。其 父亦有相同病史,但未就医故诊断不明。兄妹5人及儿女3人中有2人全身皮肤散在痣 样小结节,但拒绝活检。该病治疗方法和其它皮肤癌相同。若原发肿瘤较小,且未侵犯骨组 织 ,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放射治疗和局部化疗几乎都能达到同等满意的疗效;但手术切除后 有复发倾向。另外,用二硝基氯苯或重组α-2干扰素瘤体内注射的免疫治疗已被认为是一 种 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患者因病变部位广泛、经济困难拒绝任何治疗,随访1年各部位 病变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浅表淋巴结转移,亦未发现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异常变化。

  •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放射肿瘤学的一场革命

    作者:殷蔚伯

    放射肿瘤学经历了百年,先后经历了初期阶段,20世纪30年代的物理剂量、40年代的深部X线机及50年代的60Co远距离治疗机,使放射治疗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60年代更有了直线加速器,80年代有了现代遥控后装近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已是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段之一。当前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22%为手术治愈,18%为放射治疗治愈,5%为药物治愈。足以看出放射治疗在本世纪的进展。  20世纪末,由于放射技术、放射物理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使放射治疗得到飞速发展。60年代日本放射治疗学家高桥的原体治疗(适形放射治疗)得以实现,更进一步达到了调强放射治疗(IMRT)。使我们能做到给靶区高剂量均匀的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只受到小范围、小剂量的照射。这样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提高靶区剂量,进而提高局部控制率,以期提高生存率。CT模拟机及逆向治疗计划设计系统,保证了上述治疗的实施;从而达到精确定位、精确设计治疗计划及精确治疗。当然对体部肿瘤来说还存在着由呼吸运动造成靶区的移位以及每次摆位的误差。前者正在研究解决如采用门控系统,后者采用了CT-ON-RAIL(把CT及加速器安装在同一轨道上,使用同一治疗床,CT定位后推动床立即治疗)、断层治疗(把CT及加速器安装在同一旋转架上,两者成90°角,CT定位后转动机架开始治疗)。日本Uemastu医生用CT-ON-RAIL治疗43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随诊12~50个月,中位随诊32个月。其局部复发仅1例,26例拒绝手术而采用此法治疗者其生存率为8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γ刀及X刀)在本世纪末发展很快,对小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如听神经瘤、颅底部位的脑膜瘤、脊索瘤等),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它治疗的肿瘤体积小(一般不超过直径为3?cm),而且主要治疗颅内及头部的肿瘤。若治疗稍大的病灶须采用多靶点治疗,则必然在靶区内产生高及低剂量区。近推出的Cyber刀是用机械手擒持一个6 MV X线小型直线加速器,在病灶处或附近埋藏金豆,用两台X光机及探测器,随时跟踪病灶的移动;在体表放置红外发射器以及安装了红外探测仪来监督体表的运动。通过监测病灶的移动,机械手控制的加速器跟踪照射病灶,不须太严格的固定患者,把治疗范围扩大到全身各部位。由于机械手的移动范围大,可形成7?cm直径靶区的均匀照射体积。  近年来,PET提供了细胞代谢显像。PET的解剖显示有其局限性,现有了CT-PET商品。把两者结合起来,图像也融合在一起,提供了准确肿瘤范围。MRS、fMRI以及将来的分子显像等,将显示肿瘤内癌细胞生长活跃部分、坏死部分、乏氧部分等。放射治疗不再是要求靶区内剂量均匀分布,而是根据肿瘤内的不同部分给予不同的剂量。即所谓的生物靶区,也有人认为应称为生物剂量分布。展望未来前景是美好的,但我们应清醒的看到这些技术还有不少问题待解决,更不可能解决放射治疗所有的问题。放射治疗终究是局部区域治疗,将来这些技术的应用可能治愈更多的早期癌。*消息*2001年中日放射肿瘤交流会征文通知  经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和日本放射肿瘤学会协商后决定,自2001年起轮流在各自国家召开双边学术交流年会,目的是促进两国放疗界的交流,探讨亚洲地区放射肿瘤方面的进展及地域合作的可能性。今年的双边会议定于在11月22~24日在日本大阪召开的“第14届日本放射肿瘤年会”的前一天举行,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万钧教授带队前往,欢迎各地学者参加。征文内容不限,由双方组委会审稿,安排发言或张贴。  会议注册:免收注册费。会议用语:英语。报名方法及时间:报名者请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单位、邮编、讲演题目及E-mail地址。截止到2001年4月30日,接到报名后将寄去详细通知,有不详之处欢迎垂询。报名联系人: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高献书。电话:0311-6033941转361;E-mail: Gaoxs@btamail.net.cn中华放射肿瘤学会

中华放射肿瘤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