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概述

    作者:赵家真

    本文简要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中γ-刀、X-刀、重粒子刀的特点与应用.

  • 射波刀脊柱追踪系统胸椎追踪定位问题的分析

    作者:赵瑞;李中华;王震岳;陈国梁;张奋进

    本文介绍了射波刀脊柱追踪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胸椎追踪定位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地解决办法,指出在治疗计划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合理选取CT中心位置和感兴趣区域对于提高射波刀的治疗精度十分重要。

  • X刀治疗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福慈

    本文介绍了我院在安装和使用JX-100X刀系统过程中有关物理参数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1)ST、TMR、OAR的测量;(2)直线加速器机械稳定性及等中定位系统等中心室位精度的测量,(3)用辐射仿真人体头模验证治疗计划与实际治疗中剂量分布的差异.这些参数的测量值和机械性能均达到X刀治疗的质量控制要求.

  •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潘绵顺;李勇;邱书珺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其发病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至今没有满意的动物模型,制约了其病因学的研究,随着病理生理及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枢神经因素及外周神经因素均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发作。三叉神经痛的一线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等;但对于不耐受药物副作用或是药物难治性TN可选择二线治疗,如微血管减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射频或甘油注射三叉神经阻断术。其中,以伽玛刀和射波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因创伤性极小,且疗效显著成为TN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

  • 伽玛刀治疗计划系统辐射剂量计算的快速搜索算法

    作者:王磊;崔汉锋;周云飞

    在伽玛刀治疗计划系统中,必须准确快速地计算辐射吸收剂量,制定出治疗计划。本文提出一种快速搜索算法进行剂量计算,并给出计算实例。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提高剂量计算速度,且能保证较好的剂量计算精度。本文算法不仅适合于旋转式伽玛刀系统,也适合于静态式伽玛刀系统。

  • 心理行为干预对头颅伽玛刀治疗病人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云超;雷海芳;曾义真

    利用伽玛刀治疗头颅肿瘤,是当代医学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主要标志.它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于一体,以治疗颅脑疾病为主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利用伽玛射线几何聚焦原理,在精确的定位定向情况下,将经过规划的大剂量伽玛射线集中照射于体内的预选靶点,一次性、致死性的摧毁靶点内的组织,以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毁损的治疗效果[1].由于患者是在局麻状态下接受手术,病人除了承受某些局部疼痛感外,更重要的是要体验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治疗对普通外科手术和其他检查的干预效果报道较多,也为医学工作者所认识,但心理行为干预对接受伽玛刀治疗患者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探讨心理行为对伽玛刀治疗病人的干预效果,为实施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 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快速计算

    作者:李光明;李树祥;曹蕾

    本文提出一种快速计算剂量体积直方图算法,根据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不同床角非共面的旋转照射的剂量分布特点,快速地计算出病灶或组织的剂量体积直方图.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作者:任书娴;王宏勤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是极罕见的海绵窦内肿瘤,是一种血管畸形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对其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临床误诊率较高,MRI是目前诊断CSH的较佳影像学检查法.显微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避免显微手术切除的并发症,可考虑作为该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治疗方式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对不同治疗方式预后的研究需对更多病例长期随访.本研究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脑转移瘤

    作者:郭跃信;樊锐太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占脑瘤病人的10%~15%.尸体解剖证实30%~50%死于癌症的病人有脑内转移,其中20%~40%为单发,脑转移瘤的原发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肾癌、黑色素瘤、胃肠道肿瘤.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差,未治疗的脑转移瘤病人自然病程短,中位生存期仅为l个月[1].

  • 第三代射波刀系统影像曝光参数的选择

    作者:王境生;李丰彤;董洋;宋勇春;袁智勇

    射波刀具有高精度、大剂量、分割次数少、无创伤等优点,作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一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1].本单位自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采用第3代(G3)射波刀系统治疗肿瘤,现就该系统影像曝光参数选择进行回顾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711个靶区中使用六维颅骨追踪方式596个,椎体追踪方式675个,金标基准追踪方式24个,同步呼吸追踪方式401个,肺追踪方式15个.

  • 放射外科的诞生与发展

    作者:陈光耀

    放射外科(radiosurgery)或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1967年因伽马刀(gamma knife)的临床应用而发展起来.但伽马刀的发展在大多数国家多由神经外科医师主导,放射肿瘤医师几乎在发展状况之外.一直到早期X刀和新一代X刀的应用,放射肿瘤科医师才逐渐得到参与的机会.

  • 磁共振波谱在确定胶质瘤范围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同刚;戴嘉中;冯晓源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胶质瘤常用的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做到完全切除肿瘤很不容易,术后复发率高.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手术残留或不能手术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起到控制局部肿瘤生长和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放射治疗前的精确定位非常重要.影像学确定胶质瘤范围是以SE T1WI病灶强化区作为肿瘤边界的,此方法是基于病灶区的血脑屏障遭受严重破坏情况下的.但肿瘤强化边缘并不总是代表肿瘤累及的确切范围,因为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其浸润的邻近组织区域通常不强化,这无疑将导致低估病灶范围[1];而SE T2WI高信号区内至少有一部分是由肿瘤浸润所致,但受肿瘤周围组织水肿的影响,此法易于导致高估肿瘤范围[2].近年来,国内外已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实现对胶质瘤的诊断,但对胶质瘤(特别是非强化胶质瘤)与瘤周水肿分界的研究甚少.以下笔者对近年胶质瘤的MRS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放射肿瘤学的一场革命

    作者:殷蔚伯

    放射肿瘤学经历了百年,先后经历了初期阶段,20世纪30年代的物理剂量、40年代的深部X线机及50年代的60Co远距离治疗机,使放射治疗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60年代更有了直线加速器,80年代有了现代遥控后装近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已是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段之一。当前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22%为手术治愈,18%为放射治疗治愈,5%为药物治愈。足以看出放射治疗在本世纪的进展。  20世纪末,由于放射技术、放射物理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使放射治疗得到飞速发展。60年代日本放射治疗学家高桥的原体治疗(适形放射治疗)得以实现,更进一步达到了调强放射治疗(IMRT)。使我们能做到给靶区高剂量均匀的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只受到小范围、小剂量的照射。这样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提高靶区剂量,进而提高局部控制率,以期提高生存率。CT模拟机及逆向治疗计划设计系统,保证了上述治疗的实施;从而达到精确定位、精确设计治疗计划及精确治疗。当然对体部肿瘤来说还存在着由呼吸运动造成靶区的移位以及每次摆位的误差。前者正在研究解决如采用门控系统,后者采用了CT-ON-RAIL(把CT及加速器安装在同一轨道上,使用同一治疗床,CT定位后推动床立即治疗)、断层治疗(把CT及加速器安装在同一旋转架上,两者成90°角,CT定位后转动机架开始治疗)。日本Uemastu医生用CT-ON-RAIL治疗43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随诊12~50个月,中位随诊32个月。其局部复发仅1例,26例拒绝手术而采用此法治疗者其生存率为8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γ刀及X刀)在本世纪末发展很快,对小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如听神经瘤、颅底部位的脑膜瘤、脊索瘤等),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它治疗的肿瘤体积小(一般不超过直径为3?cm),而且主要治疗颅内及头部的肿瘤。若治疗稍大的病灶须采用多靶点治疗,则必然在靶区内产生高及低剂量区。近推出的Cyber刀是用机械手擒持一个6 MV X线小型直线加速器,在病灶处或附近埋藏金豆,用两台X光机及探测器,随时跟踪病灶的移动;在体表放置红外发射器以及安装了红外探测仪来监督体表的运动。通过监测病灶的移动,机械手控制的加速器跟踪照射病灶,不须太严格的固定患者,把治疗范围扩大到全身各部位。由于机械手的移动范围大,可形成7?cm直径靶区的均匀照射体积。  近年来,PET提供了细胞代谢显像。PET的解剖显示有其局限性,现有了CT-PET商品。把两者结合起来,图像也融合在一起,提供了准确肿瘤范围。MRS、fMRI以及将来的分子显像等,将显示肿瘤内癌细胞生长活跃部分、坏死部分、乏氧部分等。放射治疗不再是要求靶区内剂量均匀分布,而是根据肿瘤内的不同部分给予不同的剂量。即所谓的生物靶区,也有人认为应称为生物剂量分布。展望未来前景是美好的,但我们应清醒的看到这些技术还有不少问题待解决,更不可能解决放射治疗所有的问题。放射治疗终究是局部区域治疗,将来这些技术的应用可能治愈更多的早期癌。*消息*2001年中日放射肿瘤交流会征文通知  经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和日本放射肿瘤学会协商后决定,自2001年起轮流在各自国家召开双边学术交流年会,目的是促进两国放疗界的交流,探讨亚洲地区放射肿瘤方面的进展及地域合作的可能性。今年的双边会议定于在11月22~24日在日本大阪召开的“第14届日本放射肿瘤年会”的前一天举行,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万钧教授带队前往,欢迎各地学者参加。征文内容不限,由双方组委会审稿,安排发言或张贴。  会议注册:免收注册费。会议用语:英语。报名方法及时间:报名者请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单位、邮编、讲演题目及E-mail地址。截止到2001年4月30日,接到报名后将寄去详细通知,有不详之处欢迎垂询。报名联系人: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高献书。电话:0311-6033941转361;E-mail: Gaoxs@btamail.net.cn中华放射肿瘤学会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放射性脑水肿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治疗

    作者:阴亮;左翠娥

    放射性脑水肿的发生主要与肿瘤位置、肿瘤的体积、照射剂量、血脑屏障的破坏等有关,而与肿瘤性质无关.预防及治疗措施是,对位于脑干、视神经附近、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的肿瘤宜先行手术切除,解除压迫和梗阻;对不能切除或不能彻底切除者,应行小剂量分割照射,并用激素;对有占位效应行经激素等治疗后仍不能缓解的恶性脑水肿及时行内减压术或高压氧治疗.

  • 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伽马刀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研究进展

    作者:诸德源;方亦斌;刘建民;黄清海

    颅内动静脉畸形(cerebra l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血管构筑复杂,其主要治疗方法有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栓塞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多种组合方式,临床上关于未破裂cAVM是否治疗以及佳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随着栓塞材料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伽马刀技术治疗cAVM已成为重要的联合治疗方式.笔者针对两种技术联合使用的安全性、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等综述如下.

  • 脑干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

    作者:尹俊;张国荣;何占彪;祁艺;徐雪杉;金贞爱;窦长武;王宏伟

    目的 对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脑干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30例GKRS治疗的脑干转移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4岁(范围:37~71岁).转移病灶位于桥脑19例,中脑7例,延髓4例.原发肿瘤为肺癌22例,乳腺癌3例,结肠癌2例,肾癌2例,卵巢癌1例.肿瘤平均体积1 cm3(范围:0.008~ 3.5 cm3),全部病例采用剂量分割治疗方法,分2次照射,每次6 ~8 Gy,间隔8h,平均处方剂量为14 Gy(范围:12 ~ 16 Gy).GKRS治疗后3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复查,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15~48个月).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复查MRI显示肿瘤完全缓解7例,肿瘤部分缓解15例,肿瘤无变化4例,肿瘤进展4例,肿瘤局部控制率86.7%.平均生存期11.8个月(范围:3~48个月).相关因素分析KPS评分超过70分和肿瘤体积小于1 cm3是良好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GKRS是脑干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的全身状态和肿瘤大小是影响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γ刀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红赘;赵洪洋

    目的 研究.y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96例y刀术后满2年的脑CA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闪素.结果 平均随访4.3年,2例死亡,2例再行手术治疗.病灶再出血者6例,33例癫痫者症状消失或改善,23例病灶缩小,大多数临床症状消失和改善,41例出现腩水肿,5例症状加重.结论 y刀治疗CA安全、有效、微侵袭;其疗效与脑CA的部位、病程、体积、照射剂量相关;控制周边剂量<15Gy,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

  • 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差异

    作者:石新东;赵洪洋

    以γ刀和X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使用高科技方法,既能精确地对颅内靶病灶进行大剂量破坏性的聚焦照射,又能较好的保护邻近重要结构.但是SRS治疗后的若干迟发性反应,尤其是放射性脑水肿(radioactive cerebral edema,RCE),影响SRS广泛应用.

  • 海绵窦区的肿瘤及伽玛刀治疗

    作者:刘阿力;王忠诚;孙时斌;王美华;刘鹏

    目的探讨各种海绵窦区肿瘤的诊断特点以及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作用.方法本文回顾性地分析我中心1994年至2000年底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175例累及海绵窦肿瘤的临床材料,其中90例(51.4%)患者有开颅手术史;总结了各种肿瘤的鉴别诊断及伽玛刀治疗的经验.结果本组82.3%的病人随诊1~84个月,平均32.5个月.主要良性肿瘤的总有效控制率达94.0%;3例因肿瘤再生长开颅手术治疗.伽玛刀治疗海绵窦转移瘤的近期疗效显著,患者平均1年后的死因皆非海绵窦病灶所致.结论伽玛刀可以作为海绵窦区小型良性肿瘤,或手术后残存肿瘤的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已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的海绵窦区的转移瘤,伽玛刀也被认为是重要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 不断认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

    作者:刘阿力

    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的发展与现状这种以毫米级以下误差精准地“交叉聚焦照射”,一次性高剂量摧毁颅内靶区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上个世纪50年代由瑞典的神经外科专家Leksell教授定义,60年代付诸于临床实践.

223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