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중화방사종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放射肿瘤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30/R
  • 国内刊号: 张红志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fszlxzz.yiigle.com
  • 曾用名: 中国放射肿瘤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放射治疗同步紫杉醇化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吕纪马;王绿化;周宗玫;张红星;陈东福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同步紫杉醇化疗(1次/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和近期疗效.方法1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卡氏评分≥80,中位年龄64岁(36~73岁,3例≥70岁);男性15例,女性3例;鳞癌8例,腺癌7例,分化差的癌3例;ⅢA期4例,ⅢB期14例.放射治疗采用6~8MV加速器,常规分割,总剂量60~70 Gy;紫杉醇60 mg(14例)或90mg(28~46mg/m2)每星期一放射治疗前给药1次,共5次,用药前给予预处理.按WHO疗效及毒性标准评价治疗毒性和疗效,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全组中位随访28个月(4~35个月),无超敏反应.治疗毒性反应包括放射性食管炎13例(1级4例,2级4例,3级5例);放射性肺炎8例(2、3级各4例);1级发热3例;1级皮肤反应2例;1级恶心和1、2级外周神经毒性各1例;白细胞减少6例(1级3例,2级2例,3级1例);血小板减少4例(1级3例,2级1例);贫血7例(1级6例,2级1例).完全缓解(CR)1/15,部分缓解(PR)10/15,稳定(SD)2/15,进展(PD)2/15,总有效(CR+PR)11/15,中位生存期18个月(95%CI 12.3~23.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30.2%.结论放射治疗同步紫杉醇化疗(1次/周)60mg(28~38 mg/m2)连续给药5周,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有所改善,但毒性也有所增加,紫杉醇合适的剂量强度及给药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 59例脊椎血管瘤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钱立庭;刘新帆;李晔雄;余子豪;殷蔚伯

    目的探讨脊椎血管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剂量、疗效.方法脊椎血管瘤59例,女36例,男23例.57例有脊椎局部疼痛和(或)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6例曾在外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为椎板减压加部分肿瘤切除术后复发.采用深部X线、电子线、60Co γ线、6~8 MV X线等照射,总剂量28~90 Gy,中位剂量40 Gy.结果54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87.0%;其中剂量30~40Gy和剂量>40Gy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2%和83.3%(X2=0.41,P=0.608).9例不完全截瘫者中,治愈和显效各4例,1例无效.结论(1)放射治疗对有症状的脊椎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效剂量在30~40 Gy;而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无神经压迫症状者可暂不治疗;(2)放射治疗起效慢,大多数病例在疗后3个月至7年内(中位时间1.5年)症状逐步减轻或消失;(3)放射治疗后影像检查多无明显政变.

  • 应用超全向楔形板概念设计治疗计划

    作者:戴建荣;傅卫华;胡逸民

    目的运用超全向楔形板概念,结合计划系统优化照射野权重的功能,来同时优化照射野权重、楔形板角度和方向.方法分5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根据超全向楔形板概念,在每个照射野方向布置4个60°楔形板照射野,楔形方向分别是"LEFF"、"IN"、"RIGHT"、"OUT";第二步是根据每个计划系统优化权重功能的特点,定义优化问题(包括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第三步是启动优化过程;第四步是当优化问题有解,并且评价优化结果满意时,进到第五步,否则回到第二步修改优化条件;第五步是将超全向楔形板的照射野变换为全向楔形板的照射野,以减少照射野数目,继而减少治疗时间.结果将该方法运用到1例食管癌和1例脑瘤.与手工计划相比,计划靶区剂量更均匀,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更低.结论对于复杂布野情况,运用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计划质量,而且可以缩短计划设计时间.

  • 外挂式多叶准直器对准直器散射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建华;张可;张松柏

    目的用电离室测量外挂式多叶准直器(MLC)对准直器散射因子(Sc)的影响,并用双源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测量MLC形成的2个不规则射野序列,并与等效方野的测量值进行了比较,应用双源模型得出MLC对Sc产生影响时叶片所处的位置公式.结果当MLC叶片位置离中心足够近时,叶片将对准直器散射因子产生影响;产生影响时叶片位置计算值与测量结果相符.结论基于双源模型的MLC位置公式较好地描述了当外挂式准直器(MLC或铅块)形成的射野小于公式给出值时,准直器散射因子将受其影响.

  • 用等中心四分之一野结合虚拟楔形板照射技术治疗乳腺癌

    作者:胡岳然;钟鹤立;刘雅洁;吴超权;李先明;陈楚平

    目的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照射野和楔形板的佳匹配及照射野间佳的衔接方法.方法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以等中心胸壁1/4野及15°~20°角虚拟楔形板技术照射,锁骨上下区野与胸壁切线野用半野相衔接.共治疗乳腺癌66例,与不用此方法治疗乳腺癌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此法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近期临床观察无一例因剂量分布不均或过量造成皮肤组织损伤,因漏照欠量而出现局部肿瘤复发.同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用等中心1/4野结合15°~20°角虚拟楔形板照射技术治疗乳腺癌,使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虚拟楔形板可替代物理楔形板.

  •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曙平;蔡悦成;王向明;罗剑云;练英妮;欧阳明新

    目的通过比较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与全身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121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治疗组58例,行2~3次BAI后4~7 d给予放射治疗;对照组63例,给予4~6个周期全身化疗,在第1个周期化疗后3~4 d开始放射治疗,至下1个周期化疗开始时暂停放射治疗,使化疗与放射治疗交替进行.结果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中位缓解期和中位生存期相似,Ⅲb期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较多的远地转移,其结果明显影响了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化疗主要反应为血液学和消化道反应,放射治疗主要是放射性肺、纵隔、食管炎的表现.治疗组反应轻,患者耐受良好,顺利完成治疗.对照组反应较重,有7例主观或客观上不能耐受治疗,28例需暂停放射治疗或延长化疗周期.结论BAI联合放射治疗近期、远期疗效与全身化疗联合放射治疗相似,但具有症状缓解快、毒副作用轻、治疗后患者体质状况下降不明显、患者依从性高、治疗周期短、治疗费用低等特点.

  • 辐射对脑损害的晚期效应及中药的保护作用

    作者:易俊林;刘雅洁;苗延浚;杨伟志;蔡伟明

    目的了解小鼠脑组织放射后的晚期损害(智力、生存率、生存质量)及寻找保护药物.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和不同处理共5组,各组全脑单次照射22 Gy,观测各组小鼠体重及生存情况,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改变,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组间差别.结果各用药组小鼠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丹参组能明显改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丹参组对放射诱导的小鼠脑组织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所选药物复方丹参明显改善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对放射诱导脑组织损害的保护有病理学上的证据,但未能提高小鼠生存率.

  • 青年人肺癌化疗加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廷锋;蒋国梁;傅小龙;王丽娟;钱浩;赵森

    目的探讨化疗+放射治疗(化放疗)<40岁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对化放疗的70例肺癌患者(<40岁,研究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是82例随机选择同期患者(≥40岁).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结果研究组中位年龄36.5岁,对照组62.0岁.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女性多(P=0.039),中位症状持续时间长(4个月,P<0.001),误诊率高(70%,P<0.001)及中位误诊时间长(4个月,P<0.001),腺癌为主要病理类型(64.3%,P<0.001),诊断时晚期多(90%,P<0.001),放射治疗剂量高(Ⅰ~Ⅲb期,中位剂量62 Gy,P=0.048;Ⅳ期,中位剂量56 Gy,P=0.003),同期化放疗和早期放射治疗比例高(77.1%,P<0.001和55.6%,P=0.023),顺铂剂量高(90 mg/m2,P<O.001)以及化疗周期多(6个周期,P<0.001);两组在体重减轻、KPS、肿瘤家族史及吸烟史方面无差异.两个组总的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2.88,P=0.090).结论化放疗的青年人肺癌临床病理特征明显不同于≥40岁人的肺癌,但生存情况一致.将青年人肺癌定义为"青年型肺癌"有一定临床实际意义.

  • 放射治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赵于飞;张红雁;马军;吴韦炜;刘业政;程广源

    目的开发放射治疗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方法采用局域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以SQL-SERVERA为数据库服务器,使用Visual Foxpro 5.0为编程语言进行开发.结果该系统包括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和放射治疗科数据管理系统.结论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使用.

  • 窄带野胶片检查在多叶准直器质量保证中作用探讨

    作者:马金利;蒋国梁;傅小龙;廖源;吴开良;周莉钧

    目的探讨窄带野曝光的胶片在检测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误差中的作用和多叶准直器的质量保证.方法(1)故意造成某些叶片含有不同大小的误差,确定肉眼可发现的误差小值;(2)改变源-片距离和曝光剂量,进一步突出所能发现的误差,确定佳曝光条件;(3)随机产生含有不同大小误差的叶片序列文件,在佳条件下每间隔2 cm曝光,冲洗,盲法观察,确定胶片检查叶片位置误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通过检查叶片位置误差间接地检查马达状态和托架的稳定性.结果肉眼检查时,窄带野曝光的Kodak X-OMAT-V胶片可以发现小至0.2mm的叶片位置误差,拟定佳曝光条件为源-片距离80 cm、直线加速器6 MV X线曝光机器跳数25 MU.以是否等于1 mm为判断标准检查叶片位置误差的灵敏性为73.4%,特异性为96.4%.检查未发现>0.2 mm的叶片位置误差,即未发现马达故障或托架不稳定的现象.结论窄带野曝光的胶片检查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误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建议采用研究拟定的佳曝光条件定期检查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误差,以此间接检查马达状态和托架稳定性.

  •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诱发肉瘤

    作者:王涛;宋三泰;江泽飞;李国民;李晓兵;郝春芳

    目的通过典型病例研究,了解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诱发肉瘤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例乳腺癌患者的详细病程.结果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均曾行放射治疗,1例采用深部X线照射和辅助化疗,另1例采用60Co照射,未行辅助化疗.分别于治疗后11年和13年出现放射治疗野内的第2原发癌,病理类型均是肉瘤.结论对于放射治疗后10年左右,单纯在放射治疗野内出现的异常情况,应警惕可能发生放射治疗诱发的肉瘤.

  • CM治疗计划系统照射野剂量计算的验证

    作者:刘莹;刁焕荣;毕立萍;岳洁;李玉军

    目的对美国CMS公司生产的肿瘤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结果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方法按照测量条件下的带有Farmer型电离室的固体水模在螺旋CT下进行扫描,图像通过网络数字传输系统传人TPS中,分别进行10 cm×10 cm规则野与不规则野、均匀组织与不均匀组织(分别含骨和肺)、源轴距100 cm中心轴上深度6和10 cm、野内任意点、机架角30°、楔形板、MLC、铅挡、源皮距90和120 cm条件下6和15 MV X线计划设计并采用卷积和叠加两种算法计算,再与加速器治疗机上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均匀组织和含骨的不均匀组织卷积和叠加算法的计算结果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偏差在0.5%以内.多数实测值与计算值偏差在2.5%以内,个别计算与实测结果偏差在3%以内,含肺的不均匀组织做不均匀组织校准后卷积算法与实测偏差较大,6MV X线为7.8%,15MV X线为4.5%,而叠加算法与实测偏差在1.5%以内.结论除了卷积算法不能用于含肺组织或含气空腔剂量计算以外,卷积和叠加算法均可用于剂量计算,且偏差符合临床要求.

  • 乳腺癌术后大分割短疗程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冰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疗程、副反应以及替代常规放射治疗的可能性.方法60例乳腺癌术后需放射治疗病例被随机均分至大分割放射治疗组(HOFRT组)和常规放射治疗组(CRT组).两组病例根据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等设内乳野、锁腋野、胸壁野,采用6MV X线、电子线照射;HOFRT组的胸壁野照射采用切线对穿野照射.HOFRT组第1、3天为5.0 Gy/次,第15、17天为6.5 Gy/次.共DT23 Gy,4分次,17 d完成.CRT组2.0~2.5 Gy/次,共DT45~50Gy,20~25分次,4~5周完成.HOFRT组10例和CRT组9例腋窝后野加量10~15Gy,5~7分次,5~7 d完成.HOFRT和CRT组的总疗程分别为3.1~3.4、4.7~6.0周.结果HOFRT、CRT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8%、76.9%;Ⅲ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59.8%、80.0%(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7%、7.4%(P>0.05).HOFRT组的局部复发、生存率等与CRT组相似.HOFRT组放射治疗晚期损伤导致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活动受限分别为8、6例,与CRT组相似(CRT为14、7例,P>0.05).HOFRT组急性2~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显著低于CRT组(3:13),明显减少由于急性损伤延长放射治疗疗程.结论大分割放射治疗是一种短疗程、安全、有效的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方案,局部复发、生存率和疗后晚期并发症与常规放射治疗无差异,具有替代常规放射治疗的可能性.

  • 放射治疗射野片的拍摄和分析

    作者:卢杰;王诏亮;黄劭敏;赖广强

    目的讨论如何实施和完善放射治疗射野片的拍摄和分析.方法采用双曝光技术进行放射治疗射野片的拍摄;在首次曝光时加入射野参考坐标标记点;以铅点影像所勾画成的十字线为实际射野的参考坐标,与模拟机的计划摄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射野片上铅点和挡块轮廓的影像都较为清晰,但射野内组织影像的分辨率和图像对比度逊于常规的模拟机摄片.不过,仍可以从射野片上分辨出照射野内各组织的结构和位置,从而分析和判断实际照射野是否达到放射治疗计划的要求.结论射野片的实时性不如电子射野影像系统,但其具有成本低廉、容易实施的特点,可成为放射治疗执行阶段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参考标记点的设置是射野片分析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 鼻咽癌原发肿瘤容积与放射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

    作者:沈春英;胡超苏;顾雅佳;朱国培;何少琴

    目的分析鼻咽癌原发肿瘤容积与放射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无远地转移的15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行超分割后程加速放射治疗,原发灶总剂量为78 Gy,60分次,6周完成.在治疗前CT资料上勾画鼻咽部肿瘤,采用求和方法算得肿瘤容积.结果不同T分期中肿瘤容积变化范围很大,T1、T2、T3、T4期平均肿瘤容积(范围)分别为18.9(0.55~59.33)、25.8(2.22~80.64)、39.3(13.97~87.97)、59.7(26.18~115.00)cm3.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容积>60cm3的患者5年鼻咽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地转移率均明显降低.多因素分析中,原发肿瘤容积是影响局部控制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但该因素在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地转移生存率的因素中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不同T分期中存在着很大的肿瘤容积重叠范围,原发肿瘤容积是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 放射线诱发心脏损伤的病理学机制

    作者:顾文栋;冯炎

    1960年以前,心脏一直被认为是对放射线抗拒的器官,可能是因为心肌及传导系统的细胞更新率低,而且当时较多应用低能的千伏特级X线,心脏受量较低.近40年来,随着高能射线的广泛应用和纵隔肿瘤治愈率的显著提高,放射线诱发的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也日益增多,逐渐成为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 胃黏膜相关淋巴瘤

    作者:李晔雄

    1983年Issacson和Wright首先引入了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概念,描述原发于胃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和小肠免疫增生性疾病[1].MALT的概念早由免疫学家提出,指具有特异性淋巴组织的黏膜部位如胃肠道和支气管.

  • 射野方向优化方法

    作者:王闯;戴建荣;胡逸民

    一、引言放射治疗目的在于给予靶区所要求的剂量,同时保护靶区附近的正常组织和器官(OAR)不受到超出许可值的照射.在临床实践中,现行使用两类方法[1]:第一种方法是使射线束投射在临床靶区(CTV)上的形状和临床靶区在此方向上的投影一致,射线束的强度在垂直于射线束中心轴的平面上不发生变化,或配合使用楔形板使其在一个方向上发生线性变化,称之为经典(传统)适形治疗(CCRT);第二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类似,只是射线强度在垂直于射线束中心轴的平面上可以根据需要发生变化,称之为调强适形治疗(IMRT).

  • 支气管肺癌的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作者:孟岩;李荣清;肖作平

    气道阻塞导致呼吸衰竭和感染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其总死亡数的60%[1].经支气管镜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可有效地打通气道,从而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使局部病灶得到控制机会[2,3 ].它单独使用或作为外照射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给予特定部位较高剂量,从而达到改善症状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目的.随着放射后装技术的进步,使对体内自然腔道内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成为可能.经支气管镜气道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可使气道内置管、定位更加准确,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

  • 18F-脱氧葡萄糖PET用于制定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研究进展

    作者:于金明;邢力刚;杨国仁

    随着显像技术的进步和多种新型显影剂的开发,PET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目前,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FDG)PET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已得到了一定的共识,临床研究证实FDG PET较CT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从患者整体治疗方案制定的角度看,由于FDG PET可更精确地确定肿瘤位置包括原发肿瘤、区域转移淋巴结以及远地转移病灶,这不但可使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根本目的(根治或姑息)发生变化,而且将使治疗计划如靶区位置、大小以及剂量分布的限制条件等发生变化.

  • EP方案化疗联合分段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作者:孙京栋;李衍杭;王瑞斐;张宗春;贺文茜

    依托泊甙加顺铂组成的EP方案化疗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方案,且其均有放射增敏作用.据此笔者于1999年12月至2002年8月采用EP方案化疗联合分段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split-course hyperfractionated accelerated radiation therapy,SCHART)局限期小细胞肺癌26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 呼吸运动对周围型肺癌位置的影响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

    作者:于甬华;吴玉芬;郭守芳;王仁本;李文武;李宝生

    胸腹部肿瘤的生理运动如呼吸、心跳等严重影响计划靶区剂量和实际靶区剂量的吻合程度以及靶区邻近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而且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可能存在差异,为了了解中国人呼吸运动对周围型肺癌计划靶体积的影响,笔者对54例患者做了CT测量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

  •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淑红;郭建文;李超;杨克强

    晚期肺鳞癌因局部病灶晚,常规放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均在1~2年内死亡.为提高疗效,笔者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late-course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ion,LCAF)放射治疗晚期肺鳞癌,观察其远期疗效和毒副作用,并与常规分割(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n,CF)比较,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 中华医学会新增两大医学期刊系列

    作者:

    关键词: 医学会
中华放射肿瘤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