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중화방사종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放射肿瘤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30/R
  • 国内刊号: 张红志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fszlxzz.yiigle.com
  • 曾用名: 中国放射肿瘤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吴德华;耿炜;陈永清;陈龙华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疗效和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66~68Gy,6~7周完成)的疗效,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9%、75.8%、45.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8%、66.8%、44.2%,中位生存期33个月;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布为72.7%、60.6%、30.3%.急性放射反应主要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多为1、2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病变长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病变长度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 三维适形低分割放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江启安;赵美红;郎丰平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低分割放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45例患者均采用低分割治疗,处方剂量为4~5 Gy,隔日1次,总量48~55 Gy.结果CR 23例(51.1%),PR 15例(33.3%),NC 5例(11.1%),PD 2例(4.4%),RR 38例(84.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48.9%、39.1%.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反应较小,痛苦较轻,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 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

    作者:李涛;于长华;彭进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3~20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直径<2 cm 10例,2~3 cm33例,>3 cm 20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9例.63例中右上纵隔27例,左上纵隔16例,中上纵隔20例.63例中未接受过放射治疗的52例先常规分割放射治疗40 Gy,后重新定位再次做治疗计划,新计划3.0 Gy/次,5次/周,照射总剂量64~70 Gy.原来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仅给予50 Gy,不再重新定位.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查,病灶达CR者27例,病灶达PR者30例,无进展病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43%、1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副作用小.

  • Ⅲ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协同化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任宝志;山长平;韩磊;朱培军

    目的分析临床Ⅲ期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后进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协同化疗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将食管鳞癌98例随机均分至2个组:(1)单纯放射治疗组前2/3疗程常规设野放射治疗40 Gy左右,后1/3疗程改为CT模拟定位三维计划系统设野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射治疗,1.5Gy/次,2次/d,共15~24 Gy左右;总剂量为55~64 Gy,30~36分次,全疗程35~40 d.(2)协同化疗组在上述放射治疗的同时加用顺铂20 mg(第1~5天)、亚叶酸钙200 mg(第6~10天)、氟尿嘧啶500 mg(第6~10天),28 d为1个周期,共5个周期.结果随访8~48个月,单纯放射治疗组和协同化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3%、35%和76%、73%、55%,协同化疗组高于单纯放射治疗组(x2=4.12,P<0.05);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59%、49%和82%、76%、69%,协同化疗组高于单纯放射治疗组(x2=4.22,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颈段、胸上段食管癌预后明显优于胸中段食管癌.结论常规放射治疗后进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作为颈段、胸上段Ⅲ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之一,协同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但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毒性增加.

  • 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临床Ⅱ期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陈桂园;王丽娟;蒋国梁;傅小龙;钱浩;赵森

    目的研究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副反应和疗效.方法57例中男50例,女7例,中位年龄60岁.放疗为1.4 Gy/次,2次/d,间隔>6 h,5 d/周;总剂量为56 Gy,40分次,4周完成.照射剂量未经肺和空气等不均匀组织密度校正.化疗采用EP(依托泊甙50~70 mg/m2,第1~3天;顺铂25~30 mg/m2,第1~3天)方案,总共6个周期.结果3例未完成既定治疗计划.完成化疗周期数中位值为6个,中位间期为4.9周.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2%,其中3级为7%.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4%,其中3级为4%.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49%、21%.13例发生局部复发,9例在照射野内,4例在野外.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5%、74%、68%.44例远地转移,其中66%的部位在脑.1、2、3年远地转移率分别为31%、59%、79%.结论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化疗能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所耐受,局部控制和生存有所改善;化疗周期数的增加有可能补偿剂量强度和间期的不足.

  • 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估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中肿瘤剂量的分布

    作者:肖泽芬;章众;张红志;戴建荣;梁军;韩伟

    目的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研究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0例经体位固定、模拟机定位、体膜上标记射野中心后进行CT扫描,通过局域网(Lantis)将扫描图像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CMS Focus).由主任医生根据食管造影、纤维食管镜和CT勾画GTV、CTV和PⅣ.物理师为每例患者设计3种野:A为常规野:以体膜上显示的标记点为模拟机定位中心,将模拟机定位的条件直接输入治疗计划系统;B为扩大野;C为适形野: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使靶区(GTV、CTV和PTV)和正常组织达到满意剂量.结果(1)CT扫描显示肿瘤的左右径平均为4.3 cm,前后径为2.9 cm.常规模拟机定位中心与三维适形计划中心的位置在X、Y、Z轴方向上差3.7、9.6、6.4mm.(2)常规野和扩大野的处方剂量(射野中心点的剂量)为60 Gy,分30次,6周完成,其所覆盖的肿瘤体积占GTV的37%、38%,CTV的27%、33%;适形野的处方剂量(CTV的95%体积剂量)同常规野和扩大野,但其所覆盖的肿瘤体积占GTV的100%.(3)常规野、扩大野和适形野GTV的100%体积剂量分别为44、57、62 Gy;肺V20分别为23%、31%、20%.结论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方法不能使肿瘤靶体积的剂量分布均匀且达不到理想的处方剂量;用模拟机定位采用扩大照射野的方法来保全肿瘤的剂量,肺和脊髓的剂量不能保证在安全范围;应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肿瘤靶体积给予处方剂量,保证肿瘤靶体积和正常组织均达理想剂量.

  • 鼻咽癌常规外照射改进方案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赵充;卢丽霞;吴少雄;韩非;邓小武;崔念基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鼻咽癌常规外照射改进方案进行剂量学研究,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初治鼻咽癌患者8例,采用3DTPS设计照射方案.每例患者均设计2个方案:(1)以鼻前面颈野和双侧面颈联合野为主的常规外照射方案(改进方案);(2)以双侧面颈联合野为主的常规外照射方案(传统方案).每例患者的2个方案照射剂量相同.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各期鼻咽癌以两种方案照射时靶区、脑干、脊髓、腮腺及颞颌关节的受照体积和剂量.结果(1)改进方案可满足鼻咽和颈部计划靶体积的剂量要求.(2)两种方案脊髓受照剂量无差异;对5%和10%体积脑干平均受照剂量(D5、D10),T1~T3期患者改进方案高于传统方案(P<0.05),T4期患者两种方案无差异.(3)改进方案双侧腮腺和颞颌关节受照剂量、分割剂量和被高剂量覆盖的体积均明显低于传统方案(P<0.01),其他正常组织被较高剂量覆盖的体积亦明显小于传统方案(P<0.01).结论与传统方案比较,改进方案靶体积在获得满意的剂量覆盖同时,可更好地保护腮腺、颞颌关节等正常组织.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颞叶损伤的质子磁共振波谱表现

    作者:孔琳;周正荣;张有望

    目的初步报道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颞叶损伤的1HMRS表现,以期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颞叶损伤病例行MRS检查.所有病例均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查,使用GE Singa Horizont 1.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机,采用头颅正交线圈.所有病例均先进行MRI检查,再进行1HMRS检查,1HMRS采用点分辨波谱分析法及化学位移选择饱和水抑制法采集信号.成像参数为TR2000 ms,TE144 ms;成像时间为348 s;体素(voxel)大小2 cm×2 cm×2 cm;取样时将体素置于病灶的实质部分.并行对侧相应颞叶脑组织HMRS作对照(双侧颞叶损伤除外).结果首程放射距1HMRS检查的中位时间为42个月(32~172个月).13例中双侧颞叶病灶5例,共发现18个病灶.5例双侧颞叶损伤未进行正常脑组织14HMRS的对照检查,1例双侧颞叶损伤仅进行了1侧病灶检查,因此13例共进行了17个病灶区和8个正常脑组织HMRS检查.HMRS表现为病灶侧NAA/Cr均值为1.33±0.28,而对照脑组织的NAA/Cr均值为1.78±0.3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2,P=0.005).3个病灶出现NAA、Cho、Cr峰消失(其中2个病灶伴Lip峰).8例有对照的颞叶损伤中6例病灶侧Cho/Cr比值低于对照侧.4个病灶出现Lip峰,4个病灶出现倒置的Lac峰,4个病灶出现MI峰.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颞叶损伤均有HMRS异常,主要表现为NAA/Cr的下降,大部分病例伴Cho/Cr下降,可出现Lip峰、倒置的Lac峰及MI峰.HMRS可能在放射性颞叶损伤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何晓军;万志龙;季秀珍;吉志固

    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28例锁骨上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的食管癌患者常规行锁骨区超声波检查,其中彩超1698例,B超2230例.在509例超声检查淋巴结占位病例中,23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其中123例为B超引导,113例为彩超引导并加测血流指数(RI).3928例中492例行锁骨区CT扫描.结果彩超、B超及CT锁骨区淋巴结占位的检出率分别为13.9%(236/1698)、12.2%(273/2230)及8.7%(43/492),前两者间相似(P>0.05),前两者均比后者高(P值分别为0.003、0.028).236例彩超、B超引导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44.2%(50/113)、37.4%(46/123),两组相似(P>0.05).113例彩超引导的淋巴结>1 cm的穿刺阳性率(61.2%,30/49)高于<1 cm者(31.3%,20/64)(P<0.01);高RI的穿刺阳性率(60.8%,31/51)高于低RI者(30.6%,19/62)(P<0.01).高RI且淋巴结>1 cm者的穿刺阳性率(74.4%,29/39)较彩超引导的穿刺阳性率(44.2%,50/113)为高(P<0.05).结论彩超可作为食管癌有无锁骨区淋巴结转移的常规筛选工具,对锁骨区>1 cm淋巴结且RI>0.76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高.

  • 62例肺大细胞癌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

    作者:陈东福;欧广飞;程贵余;周宗玫;赵路军;王绿化

    目的分析肺大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62例均有病理学诊断.Ⅰ期5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Ⅳ期14例.手术切除45例(根治术38例,姑息切除术7例),非手术治疗17例(单纯放射治疗11例,单纯化疗4例,放射治疗+化疗2例).术后放射治疗包括纵隔和同侧肺门,总量40~60 Gy,4~6周完成.单纯放射治疗包括原发病灶、纵隔和肺门,总量36~70 Gy,4~7周完成.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7%、15.4%、11.6%和11.6个月;根治术的分别为51.3%、24.7%、24.7%和13个月;姑息手术的分别为0%、0%、0%和2个月;非手术治疗的分别为41.2%、21.2%、7.0%和11个月.结论肺大细胞癌远地转移率高,预后较差,手术治疗者长期生存比其他类型肺癌差,但非手术治疗者其疗效与其他类型肺癌无差异.

  • 常规与后加速超分割及常规加腔内照射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

    作者:乔学英;周道安;高献书;麻国新;万钧

    目的观察和比较常规分割、后程加速超分割及常规分割加腔内照射三种方式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对111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首治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常规分割照射组(常规组)40例:2.0Gy/次,1次/d,5 g/周,共60 Gy,30分次,6周完成.后程加速超分割组(后超组)41例:前3周常规分割,30 Gy,15分次,3周完成;后2周加速超分割照射,1.5Gy/次,2次/d,5 d/周,共30 Gy,20分次,2周完成.常规外照射加腔内照射组(腔内组)30例:常规外照射达34~36 Gy时与腔内照射同期进行(腔内照射当天停外照射1次),腔内照射5.0 Gy/次,1次/周,共2次,外照射总量为50 Gy.结果常规组和后超组及腔内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5%、22.5%、14.1%和57.5%、29.3%、24.4%及53.3%、26.7%、23.3%,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2.5%和41.5%及50.0%,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7.7%和7.3%及16.7%.结论虽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但与常规分割照射组及常规外照射加腔内放射治疗组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其是否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尚有待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和长期观察.

  • 75例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淑莲;刘新帆;李晔雄;余子豪;顾大中;钱图南

    目的分析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预后和放射治疗作用.方法75例中,50例为首程治疗,25例为局部复发后再治疗.50例初治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25例外院术后复发再治疗患者有16例接受手术,其中3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另9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结果全组、初程和复发再治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9%、40%和37%.全组患者手术完整切除、部分切除和未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7%、36.6%和0%;完整切除和部分切除或未切除的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00),但部分切除与未切除的5年生存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96).手术完整切除的41例患者,未放射治疗和放射治疗的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7%和60%(P=0.880),5年生存率分别为51%和60%(P=0.780).手术部分切除和未切除的25例患者,未放射治疗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和44%(P=0.151).结论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完整切除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常规体外放射治疗的作用尚不肯定.

  • 早期鼻咽癌单纯外照射与加近距离治疗的远期结果比较

    作者:高黎;袁智勇;徐国镇;李素艳;肖光莉;蔡伟明

    目的随机比较单纯常规外照射与外照射加近距离治疗对早期鼻咽癌原发灶的局部控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26例初治的、福州分期为T1期和部分T2期(口咽、颈动脉鞘、椎前软组织受侵者除外)鼻咽癌病例进行前瞻性分组.单纯常规外照射组(RT)61例,外照射加18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组(RB)65例.26例T1期在疗前经抽签随机接受单纯外照射66~70 Gy或外照射56 Gy加近距离治疗10~16 Gy,1~2次(中位剂量16 Gy);100例T2期先采用常规外照射至50 Gy后,行CT或MRI检查,对咽旁间隙消退满意的病例入组随机接受单纯外照射(中位剂量72 Gy)或外照射(中位剂量66 Gy)加近距离治疗8~24 Gy,1~3次(中位剂量16 Gy).近距离治疗在外照射结束后1周进行,剂量参考点距施源器中心轴的距离为7~12 mm,单次近距离照射剂量为5~8 Gy/周.结果外照射结束时RT组鼻咽病灶残留6例,消退55例;RB组残留13例,消退46例,未评价6例.RT组鼻咽部失败8例,RB组鼻咽部失败7例(包括单独颅底失败2例).5年鼻咽(颅底)局部控制率RT组为86%,RB组为88%.5年总生存率RT组为83%,RB组为84%(P=0.84).放射性脑病RT组为10例(1级4例,2级6例),RB组为7例(1级4例,2级3例).张口困难发生率RT组明显高于RB组(26%:10%,P=0.02).结论对早期鼻咽癌行计划性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能获得与单纯常规外照射相近的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并降低外照射剂量和减低张口困难的发生率.

  • 比亚芬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永敏;陈刚;江瑞霞;毕文;于金明

    目的观察比亚芬乳膏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需要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56例在第1次放射治疗后给予比亚芬涂抹为用药组,48例只做常规放射治疗宣教和健康教育为对照组.结果皮肤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和用药组分别为93.8%、30.4%.轻度放射反应(1+2级)对照组为66.7%(32/48),用药组为28.6%(16/56).皮肤反应发生剂量对照组91.1%(41/45)出现于照射40 Gy以前,用药组为29.4%(5/17).结论比亚芬能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对患者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

    作者:柴树德;郑广钧;毛玉权;杨景魁;梁吉祥;闫卫亮

    目的探讨应用肿瘤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53例术前活检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TPS计算出放射源-1251粒子在瘤灶区的剂量分布,绘出等剂量曲线及适形粒子分布图并制定治疗计划,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种植125I粒子.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术后2个月复查CT检查肿瘤情况.结果植入粒子后,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150.5 Gy,mPD84.6 Gy,D90 92.4 Gy,D90>mPD.2例需要立即补种粒子.术后2个月复查的37例患者,胸CT显示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7例.并发症包括术中气胸19例,咳血7例,术后发烧5例,4例粒子移位,2例游走.结论TPS立体定向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 Doranidazole对乏氧胰腺癌细胞放射增敏研究

    作者:张利;李树连;纪军

    目的研究新一代硝基咪唑衍生物-Doranidazole在低氧环境下对胰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效果.方法在低氧和加Doranidazole环境下对人胰腺癌细胞系施行单次大剂量γ线照射,通过微孔板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死亡率来研究放射增敏作用.细胞死亡的增敏效果从时间相关性及形态学方面进行评价.Doranidazole在低氧环境下的选择性增敏效果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在7种胰腺癌细胞系中,5种细胞实行30 Gy大剂量照射5 d后的细胞死亡率在低氧环境下因Doranidazole的添加而显著增高;而常规环境下却无明显的增敏作用.同时提示Doranidazole在低氧环境下的选择性增敏作用有时间相关性.结论Doranidazole在低氧环境下对胰腺癌细胞大剂量γ线照射具有明确的增敏效果.

  • CT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勾画的价值

    作者:李万龙;于金明;徐瑾;任瑞美;黎功;范廷勇

    目的根据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CT勾画的靶区与术后病理指导勾画的靶区相比较,探讨CT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中确定靶区的价值和作用.方法33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并且在CT片上勾画包括原发肿瘤和局部转移淋巴结在内的大体肿瘤靶区(GTV).原发灶的大体肿瘤靶区(GTV-T)在肺窗上勾画,肺门和纵隔转移淋巴结的大体肿瘤靶区(GTV-N)的在纵隔窗上勾画.淋巴结是否有侵犯是以短轴为标准,≥1 cm视为异常,<1 cm视为正常.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以及术前CT检查或术中疑为受侵的淋巴结.术后根据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在术前CT片上再次勾画GTV,对两份GTV进行三维重建、体积计算并做分析和比较.结果33例GTV勾画对比中,24例(72.7%)无变化,3例(9.1%)较术前缩小,6例(18.2%)较术前扩大.CT确定GTV地准确性为72.7%.结论81.8%的患者GTV可以完全包括原发肿瘤和局部转移的淋巴结,18.2%的患者GTV未能完全包括原发肿瘤和局部转移的淋巴结.

  • 川芎嗪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作者:朱砚萍;王国民;傅美娜;宋美芳;方庆亮;韩瑞平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肺保护作用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者40例随机均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川芎嗪组在放射治疗期间服用川芎嗪150mg/次,3次/d.放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TGF-β1,放射治疗结束后3、6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高分辨率CT和肺功能.结果川芎嗪组放射治疗前血浆TGF-β1为(4.45±1.76)ng/ml,放射治疗后为(5.79±2.88)ng/ml;对照组放射治疗前为(4.48±2.40)ng/ml,放射治疗后为(11.70±5.48)ng/ml,较川芎嗪组明显升高(t=4.92,P<0.001).放射治疗后6个月川芎嗪组CO弥散量明显下降者(下降幅度>25%)占31.6%(6/19),对照组占63.2%(12/19)(x2=3.89,P<0.05).川芎嗪组急性放射性肺炎2级1例,晚期放射性肺损伤1级20例;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炎3级1例,晚期放射性肺损伤1级19例,3级1例.结论川芎嗪能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TGF-β1的过度表达,减轻放射治疗后弥散功能的恶化程度.

  • 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放射增敏的实验研究

    作者:苗劲柏;张仁尧;申文江;侯生才;陈鸿义;胡滨

    目的研究低浓度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wtp53)的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用药后佳放射时间.方法①以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与A549细胞作用24 h,MTT法选择生长抑制率≤10%的药物浓度(IC10).②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t)、单纯用药组(Ch)、单纯照射组(R1、R2)、未弃药照射组(CR)及弃药后照射组(DCR1、DCR2).R1组行单纯60Co2 Gy照射;Ch组单纯用药;CR组及DCR1组均用IC10浓度作用24 h,CR组于24 h末、DCR1分别于弃药后30 min、1、3、6、12及24h予60Co2 Gy照射.比较细胞存活分数,选择佳弃药时间(T).③用IC10药物浓度作用DCR2 24h,于弃药后T时间经60Co0.5、1.0、2.0、4.0、6.0、8.0 Gy剂量照射,绘制细胞存活曲线;与R2组(同剂量单纯照射)比较,计算增敏比(D0值比和Dq值比).结果IC10浓度吉西他滨的放射增敏作用在弃药后3 h为明显[增敏比分别为1.88(D0值比)、1.90(Dq值比)];弃药6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这种增敏作用在照射剂量较低时(0.5、1.0 Gy)即已明显表现出来.结论低浓度吉西他滨对离体非小细胞肺癌A549(wtp53)细胞系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作用,且佳照射时间为弃药后3 h.

  • 眼眶原发淋巴瘤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袁伟;王胜资;程庆芳;何少琴

    目的分析眼眶原发淋巴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44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淋巴瘤,男女之比为1.6:1.原发在眼睑结膜的27例,中位年龄44岁;原发在眼眶的17例,中位年龄62岁.双侧同时发病4例.Ⅰ A期40例,ⅡA期4例.采用常规外照射放射治疗,先用60Co γ射线全眼眶区照射30~35 Gy后用60Coγ射线、180 kV X线或9 MeV电子线进行肿瘤区照射,中位剂量46.5 Gy.结果全部病例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4.5%.眼睑结膜病例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眼眶者(96.3%:70.6%,P=0.013).临床分期为Ⅰ期病例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Ⅱ期者(P=0.000).结论眼眶淋巴瘤的复发少、长期预后佳,放射剂量一般不宜超过40 Gy.结膜来源的眼睑结膜淋巴瘤与泪腺来源的眼眶淋巴瘤可能是两种临床特点与预后不同的类型.眼眶淋巴瘤是一种容易多发的疾病.放射治疗前肿块手术切除意义不大.

  •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

    作者:黄晓波;蒋国梁;陈佳艺

    全乳根治性放射治疗作为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上采用以切线野为主的技术,获得了较满意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美容效果,心肺等器官放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

  • 肿瘤乏氧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冕荣;杨伟志

    肿瘤乏氧细胞及其放射线抗拒性的问题一直是放射肿瘤学家和放射生物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对乏氧细胞的形成机制以及对肿瘤治疗的影响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有关乏氧细胞显像研究的新进展为生物显像(biological imaging,BI)和生物适形(biological conformality,BC)的终实现,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性工作.

  • 放射治疗同步应用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

    作者:吕纪马;王绿化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75%~80%,确诊时约30%~40%病例已属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放射治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能提高生存率并改善生存质量,放射治疗后中位生存期9个月,局部失败率为30%~50%,2年生存率为10%~15%,5年生存率为5%[1].

  • 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维贵;张德洲;马俊杰;王洪道;任清宇;张卫东

    为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笔者自1993年5月至1997年11月对178例患者进行术后放射治疗和单纯手术治疗的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对晚期鼻咽癌组织细胞增殖凋亡的意义

    作者:王仁生;刘文其;李坚;张勇;李杰恩;王绍丰

    为了提高鼻咽癌(NPC)的治疗效果,各种分割放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检测了6 d/周非常规分割及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期间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和近期疗效,以期为临床寻找一种新的分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粘连原因探讨及治疗体会

    作者:陈伊宁;黄志碧;温文胜;黄光武;谢成熹

    鼻粘连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对其处理逐渐被人关注.笔者通过对一组鼻咽癌病例的观察处理及统计分析,探讨发生鼻粘连的有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

  • 73例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肺癌放射加化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邓国忠;伍显庭;桂金川;方向东;吴福道;宋红梅

    笔者所在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共收治1389例肺癌,其中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的73例,现将其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 Ⅱ~ⅢA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束弧形照射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迎选;刚颖;吴殿久;何昌秀;崔书祥;王所亭

    应用电子束实施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是80年代以来临床广为采用的放射治疗技术.为了使有胸廓曲度的胸壁照射野靶区剂量均匀、合理的分布,从1993年开始摸索应用电子束弧形照射技术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或内乳区+胸壁照射的研究,笔者主要分析应用该技术对Ⅱ~ⅢA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京旭;刘铁斌;黄礼战;李岩;任君

    近年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部位的肿瘤治疗,但至今国内尚未见用该技术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相关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利用3DCRT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17例,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 中西结合治疗Ⅲ和Ⅳ度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作者:秦日昇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射治疗中常见的,重度损伤(Ⅲ、Ⅳ度)须暂停照射,并给予针对性治疗.目前,一般治疗方法常用局部或(和)全身的抗菌治疗及局部激素治疗,愈合时间一般需10~15 d,使放射治疗疗程延长,相应地也影响了肿瘤的治疗疗效.笔者自1996~2001年对39例41处Ⅲ、Ⅳ度损伤部位采用中药或加全身抗菌素治疗(治疗组),并与36例37处损伤部位用局部激素及抗菌素或加全身抗菌素治疗(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前者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效果良好.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王明国;王中和;胡海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在细胞生存信号路径中起重要作用的跨膜酪氨酸蛋白因子,其过度表达与恶性肿瘤进展有关;采用EGFR单克隆抗体(EGFRmAb)竞争性的抑制其正常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笔者选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观察EGFRmAb对其增殖和放射敏感性方面的影响.

  • 放射加化疗联合射频治疗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赵健;吴一龙;王远东;赵光日;王建

    经皮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实体瘤(简称射频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治疗.近年也有应用于肺癌的治疗.笔者于2000年2月至2003年1月采用射频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和化疗(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83例,现报道如下.

  • 骨转移癌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骆红蕾;陈风

    笔者自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对142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比较系统的观察,以症状和X线表现来评价骨转移癌放射治疗的效果.

  • 放射治疗网络的研制

    作者:胡晓平;杜云翔

    放射治疗科相关设备多,专业人员分工细,因此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的实施显得尤其重要而困难.加强放疗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固然重要,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技术上的改进,使得能够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强化QA、QC.笔者研制的软件"放疗在线"利用网络的优势将分散的设备及人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日常工作变得简单、规范、有序.由于在电脑中保留了日常工作的细枝末节,包括定位图像、治疗过程等内容,也为"医疗举证"提供了相应的资料.通过采用软件中附带的"专家系统",专业知识较少和缺乏经验的人员也能通过这套软件很快胜任工作.

  • 瓦里安2100C加速器疑难故障检修

    作者:鲁国华;张晶;许红;马迎春

    我院使用瓦里安2100C直线加速器,在出束条件下计量记数结束瞬间加速器从出束工作状态直接回到待机状态,计算机显示器上出现KFIL和CTRL故障指示.重新启动计算机使机器自检,自检完成后让机器在开机状态下预热12 min,出束并计量记数结束瞬间机器出现或者不出现上述的故障指示.几分钟、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都不会出现这种故障指示,即该故障出现的时间和频率有不确定性.KFIL是速调管灯丝电流连锁故障指示,CTRL是通讯故障指示,设备的KFIL、VAC1、FLOW、PUMP等会直接导致CTRL故障出现.加速器待机时,继电器切断只有KFIL故障指示.开机和出束时,继电器吸合没有KFIL故障指示.图1是KFIL的故障连锁简图,K17为速调管灯丝电流连锁继电器.

  • GWXJ80型国产60Co机挡块托架的改装

    作者:王昌;钟辉;陈汉彬;卓远辉;杜友军

    目前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多采用等中心放疗及低熔点铅制模技术,即针对以肿瘤为靶区的不规则野适形放疗.60Co机与这种技术的结合可以准确地定位和摆位,实现精确治疗;但GWXJ80型60Co机没有可插低熔点铅挡块托板的结构.为了开展低熔点铅技术,笔者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钱剑扬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挡块托架的结构进行了改装.现介绍改装的方法以供有关单位参考.

  • 悼念郝德治教授

    作者:

    关键词:
  • 《食管癌放射治疗》专题研讨会

    作者:

    关键词:
  • 鼻咽癌二次放射治疗并发感染颅内积气一例

    作者:李金高;何志坚;蒋春灵

    患者男,57岁.因鼻咽低分化鳞癌伴全身多处骨转移于2000年1月在外院行70 Gy放射治疗和2个周期化疗(卡铂100 mg/d+氟尿嘧啶750 mg/d,连续5 d为1个周期).2000年11月因头痛,经MRI检查诊断为颅底复发行颅底区40 Gy放射治疗.

  • 半身交替照射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二例

    作者:魏绪廷;姜梅杰;刘广丽

    患者男,52岁.患多发性骨髓瘤(MM)10年,于1993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初诊.检查示肋骨两处骨折、腰椎虫蚀样改变;血沉98 mm/h;骨髓象为粒、红、巨细胞增生,浆细胞占19%,可见双核、3个核成熟浆细胞.结合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尿本周氏蛋白和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确诊为非分泌型MM.

  • 泰索帝引起的放射治疗回忆反应

    作者:申戈;宋三泰;江泽飞;张少华;王涛;于静新

    乳腺癌是一全身性疾病的观念已为大家接受,绝大部分患者会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接受全身化疗,而泰索帝是近年研制上市的重要化疗药物之一,了解认识泰索帝引起的放射治疗回忆反应有其重要的意义.现将2例放射治疗回忆反应的病例介绍如下.

  • 组织CT值及电子相对密度的测定及结果分析

    作者:王捷;孙德仁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计算剂量及其分布的准确性与输入组织结构的CT值密切相关,因此CT机应用于放疗计划时有必须测量CT值及相对电子密度关系数据,并输入TPS将其使用的CT图像及其CT值与生成该图像的CT机及其扫描条件对应起来,以提高校正非均匀组织照射剂量的准确性.

  • 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并发症报告标准[美国近距离治疗协会(ABS)推荐的标准]

    作者:申文江

    经会阴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TIPB)早期前列腺癌,以求保存前列腺及其功能,已经开展近30年,10年来发展迅速[1-6].早期前列腺癌采用粒子植入治疗,优于根治手术,已经逐渐被泌尿外科及放疗科所接受,尽管仍有争议但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一)

    作者:李晔雄;姚波

    结外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受侵的部位常意味着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指发生于脑和脊髓的结外NHL,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分别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的5%和1%~2%.早在1974年即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1].

中华放射肿瘤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