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作者:陈长青;申俊生;王献章;高锁兰;支鹏;范松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在1 8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对236例合并有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在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同时行脊神经后支切断术,对其进行回顾总结,结合解剖病理特征,发病机制,手术原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236例中,随访时间半年以上者193例(6个月~3年),平均1年7个月,优良率为96.9%,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因脊神经后支被切断而致感觉、功能障碍者.结论:该组病例诊断容易,手术方式简单,二者可同时进行,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作者:曹培锋;王春明;李荣军;洪勇平;孙兆军

    目的:报告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0~72岁,均为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根据健侧股骨X线片测量选择髓内钉型号,采用闭合或小切口的方法将骨折复位和置入主钉,安装瞄准器后置入上下端锁钉,全部静力固定,对骨折碎片应尽量保护血运和力求靠拢,不苛求完全复位.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全部骨折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无断钉、松动和感染发生.结论:本方法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稳定可靠,骨折愈合快,组织损伤小,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可避免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的诸多并发症,临床效果好.

  • 先天性桡骨头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昭亮;田纪伟

    目的:探讨先天性桡骨头脱位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例采用肱三头肌腱重建环状韧带的手术方法,9例采用包绕与桡骨小头部分环状韧带的手术方法,术报随访1~5年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0例桡骨头复位成功,随诊时肘关节功能正常;2例桡骨头半脱位,1例手术失败,脱位复发.结论:早期手术复位,2岁内进行手术是成功的关键;环状韧带重建要足够坚强,紧缩前后关节囊是手术技术要点;固定克氏针不得大于1.5mm,固定时间不能长于42d,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功能恢复的保证.

    关键词: 桡骨 脱位 先天性
  • 骨内纤维异常增殖症71例报告

    作者:刘淑坤;王清;吕惠熙;向桂书;章霞;鲁晓波;田泽高;张忠杰;冯大雄

    目的:为提高对骨内起源于纤维性病损这一大类疾病本质的认识.方法:通过对71例骨内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X线片和病理学切片的观察分析,借鉴国内外文献新研究成果,总结诊治体会.结果:①单骨局灶型15例,经彻底局刮、灭活、植骨或BMP植入.6/15(40%)获治愈.其余9例因手术不彻底,或末行灭活,结果因残留、污染或种植而造成复发.多次复发是导致多骨扩散和恶性变的重要原因.②单骨多灶型8例,行病段骨切除,不遗留病灶,植或不植骨均获良效.尽管文献上仍有个别复发报道,本组获得100%成功,无1例复发.③多骨多灶型及恶变病例,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予后均差.结论:从本组的临床追踪观察,其生物学行为有侵袭性,易复发,可扩散,能恶变.因此认为不是瘤样病变,而属起源于骨内的真性肿瘤.起病或复发、扩散、恶变与外伤和不彻底的手术刺激有密切关系.暂时的静止或迅速发展、恶性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将另文探讨.

  •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春祯;王禹增;李登禄;杨振虎;刘歆

    目的:探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膝前内侧切口行关节清理术加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中取楔形髂骨块植入截骨端以矫正内翻畸形.结果:3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年,优良率83.9%.结论: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疼痛缓解及步行能力的增加有明显疗效.

  • 翻转假臼大造盖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作者:孙丹舟;孙莉;王文军

    目的:为了避免Chiari成形术和强力插入造盖术的点状负重问题.方法:作者设计了翻转假臼大造盖的术式.结果:自1991年以来,为13例先天性髋脱位患儿应用此术式,其中8例平均随访4年,功能及X线片示髋关节结构恢复满意.结论:通过切除真、假臼之间的骨嵴并凿成V形骨槽,下翻假臼使其和真臼连成一大臼,充分容纳(或经股骨短缩截骨后的)股骨头.可取得满意效果.

  • 糖尿病病人骨科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陈名智;伍骥;和宪正;董树理;刘志雄;贾光;史国珍

    目的:总结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1989~2000年89例37~82岁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2种以上疾病者62例,截肢、截趾、关节离断45例,钢板固定21例,清创术29例,清创术后截肢5例.结果:糖尿病住院患者择期手术89例,死亡2例,其中术前死亡1例,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控制血糖和抗感染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因素.

  • 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诊治

    作者:尹升吉;张新华;张金玉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时机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比较不同时机手术的2例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早期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而延误手术时机,则难以恢复.结论:手术时机的早晚,直接决定该病的治疗效果.

  • 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关节镜诊治

    作者:史晨辉;王永明;董金波;孙吉华;朱卫国;孙建华;何斌;王维山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关节镜诊治特点.方法:应用关节镜动态检查髌骨运动轨迹及髌股啮合关系,判断髌股异常对合发生原因及软骨损伤程度,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镜下治疗.结果:27例34膝髌骨运动轨迹按Casscell法分:Ⅰ级14膝,Ⅱ级15膝,Ⅲ级5膝.软骨损伤程度按Outerbrige分:Ⅰ级6膝,Ⅱ级9膝,Ⅲ级11膝,Ⅳ级8膝.27例34膝平均随访21个月,疗效按本组统一的标准:优11膝(32.35%),良17膝(50%),可4膝,差2膝,优良率82.35%.结论:应用关节镜诊治髌股关节异常对合有助于明确病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开放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直观准确、效果好,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值得优先考虑.

  • 胫骨近端单髁骨巨细胞瘤切除膝关节重建术

    作者:李建民;杨志平;李昕;李庆波

    目的:介绍单髁骨巨细胞瘤切除膝关节重建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1例胫骨近端单髁骨巨细胞瘤行保留半月板的肿瘤侧胫骨髁切除、自体髂骨板在半月板下重建胫骨平台.结果:随访40个月,除1例再次局部复发而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外,其余均无局部复发.重建的胫骨平台无塌陷,植骨愈合满意.膝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正常,无膝关节不稳或关节疼痛.结论:该术能够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和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可作为胫骨近端肿瘤切除后膝关节重建的新的选择术式.

  • 氟化物在成骨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哲;王全平

    氟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性质活跃卤族元素之一,人体众多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均与体内氟化物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1961年,氟化钠始用于Ⅰ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1],30多年的临床观察证实氟化物能增加骨小梁骨量[2];另一方面,长期过量摄入氟化物可导致机体的损害,造成氟中毒,氟骨症[3].上述特性使氟化物在骨形成中的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有关近年来氟化物在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以下概述.

  •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关节镜手术治疗

    作者:孙磊;罗永忠;宁志杰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非甾醇抗炎药物、物理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或职业,当这些方法不再能缓解疼痛症状,就应考虑手术治疗.经典的手术治疗包括截骨矫正力线或关节置换重建关节面,这些方法技术复杂、并发症高,术后病人常要改变生活习惯.关节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越来越多地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治疗.关节镜手术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使病人可以继续他们的日常活动,延缓施实更大的手术.尚无证据表明关节镜手术可以改变骨性关节病的病理过程,阻止它的进展,但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关节镜手术可以改善病人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 2001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论著刊文综述(一)

    作者:郭秀婷;赵汉平;宁志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以下简称本刊)2001年共刊登论著文章166篇,占全年刊文总量的26%,重点刊登了脊柱四肢骨疾病、骨创伤、骨肿瘤、先后天性肢体畸形矫治领域的论文,基本反映了我国矫形外科诊治和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水平.

  • β转化生长因子增强rhBMP-2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杜俊杰;罗卓荆;胡蕴玉;曹艳杰;袁志;吕荣

    目的: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进行研究.方法:2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7组,每组35只,实验组rhBMP-2的剂量均为0.5mg,TGF-β的剂量分别为2、10、20、80、200、400μg.设立单纯rhBMP-2(0.5mg)组为对照.各组于术后3、5、7、9、14、21d共6个时点取材,行组织学、X线分析以及钙含量测定,观察7组的诱导成骨情况.结果:(1)TGF-β剂量为10~80μg时,明显增强rhBMP-2的诱导成骨作用.(2)TGF-β剂量为2 200ug时,对rhBMP-2的诱导成骨作用无明显影响.(3)TGF-β剂量为400μg时,明显抑制了rhBMP-2的诱导成骨作用.结论:TGF-β增强rhBMP-2诱导成骨存在着剂量依赖性.

  • 同种异型骨组织细胞软骨组织细胞种植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明亮;罗先正

    目的:利用同种异型骨细胞、软骨细胞群种植修复兔的坏死股骨头,观察种植细胞生长状况.方法:采用酶消化1~3d龄的新西兰乳兔的颅盖骨及干骺端,分别提取骨细胞、软骨细胞群,混合注射入成年家兔的股骨头坏死区.结果:与对照侧相比,种植术后2~8周,50%的种植区表现为活跃的原始结缔组织增生及膜性化骨,术后8周观察到1例软骨化骨,术后12周,坏死区的骨修复差别消失.结论:原始的骨细胞,软骨细胞群,具有低免疫原性及旺盛分裂增殖特点,在同种异型种植移植时,其迅速合成的基质可包埋保护自身,降低免疫排异,获得生存.

  •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实验修复过程的影响

    作者:周华江;聂林;张琦;薛强;李金花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股骨头坏死有无促进修复作用.方法:健康兔用液氮冷冻法造成左侧股骨头坏死,在同侧股骨颈中央钻直径1.5mm孔,实验组术中及术后第2、4、6d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200UI/次,术后2、4、8周分别处死各4只动物,观察有关指标.结果:(1)X线检查结合计算机相对骨密度分析:2周时两组股骨头骨密度均未见增高,4、8周时均增高,但手术侧实验组股骨头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单光子骨密度(BMD)测定:4周以后手术侧实验组股骨头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织学观察:4周时实验组手术侧股骨头内纤维组织增生和成骨细胞增生明显,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8周时实验组手术侧股骨头内坏死修复大部分已完成,而对照组坏死修复仍在大部分区域内进行.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实验修复过程有促进作用.

  • 转移生长因子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鲁道海;陈建庭;金大地;郑晓明;郭振河;陈映红

    目的:探讨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酶动力学法测定培养基中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内氢离子随TGF-β1浓度的变化情况;Leica Quantimet 500图像分析系统对骨吸收陷窝进行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变化.结果: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处理组与对照组ACP和TRAP的活性分别从(1.71±0.33U)/L和(1.41±0.29)U/L降低到(1.32±0.21)U/L和(1.01±0.11)U/L(均为P<0.01),骨吸收陷窝的数目与面积从(16.67±1.35)个/片和(582.24±178.68)μm2减少到(13.29±1.47)个/片与(442.38±148.27)μm2,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破骨细胞相对荧光值无显著性差异,表明TGF-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分泌H+无明显影响.结论:TGF-β1虽然不能抑制氢离子释放,但能通过改变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而直接抑制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 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夏虹;钟世镇;刘景发;徐达传;尹庆水;黄文华;赵卫东;李鉴轶;秦庆武

    目的:通过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测试了解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中国成年人的寰椎干骨标本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对6例新鲜颈椎尸体标本的后入路C2神经根与寰椎侧块的关系进行观察;同时,通过测试寰椎侧块螺钉的拔出力,并与枕骨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进行比较.选6例新鲜上颈椎标本,将标本造成侧块骨折模型后予以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标本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侧块及同侧前弓骨折组,C组-侧块后路螺钉固定后组.测量3组的三维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并比较其相互间的差异.结果:寰椎中线至侧块中点、椎动脉内侧壁、椎弓根内缘的距离分别为:(17.6±1.2)mm、(23.0±1.7)mm及(14.2±1.1)mm;侧块中部的宽度为(11.6±1.4)mm,侧块中心点的厚度为(12.7±1.0)mm;后弓与侧块移行处中点至下关节面间距为(4.1±0.7)mm;椎动脉沟处后弓厚度为(4.7±1.0)mm.解剖学观察见C2神经根出脊髓后沿C1/2关节间隙的下方向外下行走,且C2神经根有较大的移动度.寰椎侧块螺钉的拔出力平均为(1 718.2±422.7)N,明显小于枕骨螺钉的拔出力,但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无明显差异.侧块骨折后C0~1及C1~2间的ROM在各个方向均有增加,行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后ROM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寰椎侧块较枢椎椎弓根明显宽大,C2神经根的上方有足够的空间;寰椎侧块螺钉的拔出力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无明显差异;寰椎侧块骨折后予以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可以明显改善其稳定性.故认为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是完全可行的.螺钉的进钉方向在矢状面应向上20°,横断面上应向内斜15°,螺钉在侧块内的长度约20~23mm.

  • 自体髓核移植后大鼠腰髓背角痛觉相关物质的变化

    作者:贺石生;侯铁胜;李明;赵杰;傅强;李少华;鲁凯武;王劼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腰腿痛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在大鼠的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然后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L4~6脊髓后角中CGRP和SP的变化.结果:在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后,L4~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中CGRP和SP阳性神经纤维终末的面积也明显增加,统计学分析证实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髓核本身的自身免疫和/或生物化学炎症反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的腰腿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陈开林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8.84%.其中术中椎管内血管破裂出血6例,单纯硬脊膜破裂4例,硬脊膜破裂合并神经根束损伤1例、合并马尾神经束损伤1例,神经根牵拉伤1例,突出椎间盘摘除和/或侧隐窝扩展不足3例,原节段对侧突出遗漏1例,遗漏另一节段突出2例,全组无术后椎间隙感染及死亡.结论:术者经验和适应证的选择与MED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关;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特制人工肱骨头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

    作者:章莹;尹庆水;邓建业;符史发;张惠民

    目的:探讨特制人工肱骨头置换对破坏严重的肱骨上端骨肿瘤的治疗.方法:选取肱骨上端破坏严重的骨肿瘤病例,根据活检及ECT的结果确定肱骨的截除范围.良性肿瘤在肿瘤下2cm处截断肱骨,恶性肿瘤在肿瘤下5~7cm截断肱骨.按以上要求定制个体化的人工肱骨头.本组病例共12列,其中骨肉瘤5例,骨巨细胞瘤3例,软骨肉瘤2例,骨囊肿1例,骨母细胞瘤1例.均采用瘤段切除、特制人工肱骨头置换并辅以恶性肿瘤的术前及术后化疗.结果:术后随访1~3年,功能良好,优良率达83.3%,无1例术后感染及脱位.结论:对肱骨上端骨肿瘤,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特制的个体化的人工肱骨头进行置换及采用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就能达到既切除肿瘤,又保留肢体和功能的良好手术效果.

  • 小儿原发性椎管内肿瘤(附77例分析)

    作者:陈秋;吉士俊;马瑞雪;张力军

    目的:作者通过对77例小儿原发性椎管内肿瘤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详尽材料,以关注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77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分型、发病率、发病部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特别是对MRI的影像特点进行了重点论述.结果:77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76例,仅1例室管膜瘤行部分切除治疗.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76例.脂肪瘤及脂肪纤维瘤占48%,皮样囊肿及畸胎瘤占22%,蛛网膜囊肿占15.6%,神经纤维瘤占4%.80%的病人肿瘤发生在腰骶部,所以常常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结论:①小儿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以先天性的肿瘤为常见,而成人常见的神经鞘膜瘤和神经胶质瘤不多见.②MRI是椎管内肿瘤目前精确的诊断方法,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价值极大,应广为利用.③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重度腰椎滑脱

    作者:梁久金;赵平厚;孙成良;王阳;秦之威

    目的:探讨重度腰椎滑脱病人前后路一期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前方椎体复位、植骨、内固定;然后进行后路减压.术后平均卧床3个月,下地后腰部支具保护半年.结果:平均随访40个月,10例骨性融合,无矫正丢失;1例再滑脱约Ⅱ度,神经症状较前加重.11例中3例持续腰僵并残留双小腿外侧麻木,肋力由Ⅲ级恢复到Ⅳ级.结论:该手术具有一期解剖复位、消除症状、稳定脊柱的优点,对伴骨质疏松及再次手术病人应有坚强内固定、充裕的植骨和足够的卧床时间、必要时辅以外固定是达到骨性融合的基本条件.同时注意掌握手术适应证.

    关键词: 腰椎 脱位 手术
  • 应用钩-钉内固定框架治疗特发性胸椎侧弯

    作者:刘祖德;贾连顺;钱列;魏梅杨;田纪伟

    目的:分析钩-椎弓根钉内固定框架在治疗特发性胸椎侧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12月~2000年12月,32例特发性胸椎侧弯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均采用钩-钉配置的固定矫正方法,即上胸椎采用多钩固定,胸腰段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术前、术后测量侧弯角、顶椎旋转度、低固定椎体(LIV)的倾斜角、以及矢状位T5~T12、L1~L5的屈曲角,随访时间为22月(10~28月).结果:术前侧弯角平均为68°(38°~105°),术后8d胸椎矫正侧弯角平均为32°,平均矫正率为58%,术后随访终平均矫正为33°,显示1.7%的丢失.术前站立位的LIV倾斜角平均为21°,术后为8°.术前、术后胸椎前曲角(T4~T12)为+18°/26°(8°),腰段(T12~L2)为-36°/-41°(5°).顶椎的旋转度术前为20°,术后为15°,显示26%的矫正率.每例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和脊髓神经损伤,以及由椎弓根钉引起的神经根或硬膜囊损伤,随访未发现有内固定物脱落、断裂以及假关节形成的现象.结论:使用钩-钉配置的固定方法在矫正特发性胸椎侧弯上简单有效,安全牢固,有利于未融合腰椎节段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和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 脊柱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重建

    作者:阮狄克;何勍;丁宇

    目的:探索脊柱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组对28例脊柱肿瘤实施了椎体切除,扇形半脊椎切除、附件切除和全脊椎切除四种术式,同时采用了椎体间植骨,人工椎体及前、后路内固定重建技术.结果:全组病人局部疼痛及放射痛缓解,13例截瘫患者中11例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1例原发良性肿瘤中2例术后4和10年复发,1例伴恶变,均再次治疗.11例原发恶性肿瘤中2例术后9和12个月死亡,1例植骨块脱出,再次手术,另1例局部肿瘤复发截瘫加重,再次手术但神经功能无恢复.内固定并发症有:钉尾螺母松动脱落1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4例计9枚.结论:应用椎体间植骨、人工椎体并辅以前、后路内固定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 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

    作者:张西峰;王岩;张伯勋;王继芳;肖嵩华;刘桂林;董纪元

    目的:观察螺纹状椎间融合器(Threaded Fusion Coge,TFC)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观察TFC对腰椎前凸的影响.方法:1997年11月~2000年3月,31例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1例中L4~5 18例,L5S1 13例.按Meyerding分类大于Ⅰ度滑脱2例,其余均在Ⅰ度以内.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同时单间隙置入2枚螺纹状椎间融合器(TFC).观察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腰骶关节角、椎间高度指数的变化.观察矢状面脊柱序列的变化.结果:29例患者3月内症状显著减轻,随访期间病情稳定,症状没有复发.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没有变化.术后腰骶关节角增加,并且随访期间没有丢失.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1倍,随访期间维持到增加50%.31例获得随访22例,优18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95.5%.结论:椎间融合器治疗Ⅰ度腰椎滑脱症进行椎体间融合早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愈率,并发症低.椎间高度指数是定量分析椎间隙高度的一种方法.

  • 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探讨

    作者:亓向同;朱海涛;蔡国强;魏开斌;梁久金

    目的:观察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42例.结果:随访6~18个月,无1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外固定钢针拔出或折断,所有病例均完全恢复功能,膝、踝关节功能无受限.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对骨折端干扰少,复位好,固定可靠,无畸形愈合,疗效满意.

  • 后中路椎间盘镜手术的适应证

    作者:杨维权;刘大雄;孙荣华;王魁;吴晓峰;张连生

    目的:探讨后中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方法:2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按椎间盘突出的类型选择149例行MED手术,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开放式手术.结果:本组215例,随访6~16个月,按Nakai分级:MED组,优112例,良27例,可10例,优良率93.28%;开放式手术组,优48例,良11例,可7例,优良率89.39%.结论:MED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适应证有一定局限性.MED主要适用于单节段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适用于部分伴钙化或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适用于伴腰椎不稳或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摒弃盲目扩大MED适应证,镜下操作失败再中途转行开放式手术的错误做法.

  • 颈椎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的临床研究

    作者:沈宁江;黄世敏;林庆彪

    目的: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71例手术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前属B级5例,C级24例,D级27例,E级15例,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作者经实验研究并结合临床提出CSEP术中监护临界值为,D、E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50%;B、C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40%.结果:39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术后无脊髓损伤.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32例,其中31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1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结论: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脊柱骨折手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附10例报告)

    作者:郭晓山;郑进佑;张长松

    目的:评价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1984年1月~2000年2月434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10例,(男8例,女2例).结果:10例均为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平均出现时间48h,感染平均出现时间4.5d.清创术后除2例部分内固定取出外,其余8例均予保留.所有病例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一期关闭创口,平均置管时间22.5d,清创术后静脉使用抗菌素31.5d.1例因颅内及肺部感染死亡,9例患者平均随访3.5年,未见感染复发及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结论:彻底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是有效的,保留置入物,不影响对感染的控制.

  • 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附22例初步报告)

    作者:姚长海;侯树勋;徐风筠;李利;王华东

    目的:探讨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1年5月~2001年2月共开展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22例(其中1例先做头颅骨盆环牵引、后做内固定手术).使用的固定器械:鲁氏棒+椎板下钢丝6例,Dick椎弓螺钉系统8例,Harrington rod 5例,SDRS 2例,USS 1例.结果:本组22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均未引起炎症扩散.在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同时或二期内固定12例中卧床时间比无内固定手术缩短4~8周.结论: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内固定手术可以加强脊柱稳定、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但是,脊柱结核必定是一种特异性感染,选择适应证时还要慎重,有些细节问题还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内固定 脊柱结核
  • 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在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附11例初步报告)

    作者:杨永竤;俞锦清;邹庆;楼肃亮;叶虹;张冬生;钱金黔

    目的:介绍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CGWS)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自1999年11月起治疗1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年龄12~18岁,Cobb′s角小42°,大102°,平均64°;2例伴有后凸畸形的Cobb′s角分别为54°和123°.采用CGWS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去旋转三维矫形,同时胸廓成形和肋骨植骨脊柱融合.结果:外观显著改善,脊柱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衡重建满意,旋转畸形得到有效纠正和控制,Cobb′s角小矫正53.2%,大矫正100%,平均矫正80.2%;后凸平均矫正68.5%.2例出院后发生椎弓钉突起部位压疮,其中1例行翻修术.结论:CGWS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脊柱三维矫形器械,具有材料优良,矫正效果显著,安装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安全可靠,有利于保持和重建脊柱平衡.缺点是钉尾略高,在上胸段易引起皮肤压疮,应引起注意.

  • "膝腱-脊髓-膀胱"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的解剖与临床

    作者:徐瑞生;侯春林;张世民;王立邦;丁涛;王刊石;包聚良

    目的:探索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的应用解剖和临床疗效.方法:在20具尸体标本上观察与膝腱反射有关的解剖,并应用于3例患者,随访膀胱尿道功能.结果:L3脊神经根中的大部分神经纤维贡献给股神经,S2~4前根与L2~4前根相互间均有重叠.L3~S3前根交叉吻接后2年,刺激膝腱可引发膀胱内压升高并在膀胱充盈时引起排尿.结论:"膝腱-脊髓-膀胱"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时宜选用L3~S3前根交叉吻接;反射弧对恢复SCI患者膀胱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并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 小腿肿瘤保肢术皮肤缺损的修复

    作者:叶军;范清宇;唐农轩

    目的:比较游离皮瓣和局部皮瓣转移对于肢体肿瘤保肢术中皮缺损修复的安全性.方法:1995年9月~1999年10月,分别用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5例小腿恶性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保肢术后形成的皮缺损,9例游离皮瓣移植,6例局部旋转皮瓣.结果:游离皮瓣移植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化疗对游离皮瓣成活无影响.6例局部皮瓣3例在术后5d出现皮瓣循环障碍,皮瓣坏死,伤口开裂,灭活的肿瘤骨外露.结论:小腿肿瘤保肢治疗中,采用局部皮瓣安全性较差.带血管蒂皮瓣游离移植是小腿肿瘤保肢术修复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56例肢体延长术患者术后观察与护理

    作者:丁心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4例,女12例,年龄12~21岁,平均14.5岁.其中发育性下肢短缩31例,下肢陈旧性骨折伴骨缺损肢体短缩13例,胫骨软骨发育不全致残9例,胫骨上干骺端骨肿瘤瘤段切除术后肢体短缩3例.

  • 左肩部巨大脂肪瘤1例

    作者:金旭;李明姬;南军;李松哲

    患者,女,63岁,于10年前发现左肩前上部触及软性包块,曾到当地医院就诊,以"左肩部皮下囊肿"给予局部封闭治疗,但未见好转,进行性增大.但因局部无疼痛,活动不受限,未到大医院进一步诊治,于2001年10月因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到我院骨科住院治疗,入院查体:左肩前上方质软、轻度光滑、无移动、大小为17cm×14cm,肩部活动上举和外展明显受限(见图1),实验室检查:AKP,血钙,ESR,血常规均正常.X线及ECT均正常,术前行诊断性穿刺,病检正常脂肪细胞.入院第5d在颈丛麻醉下,行脂肪瘤切除术.手术方法:因该区有头静脉,所以先找出头静脉,充分游离后,沿脂肪瘤包膜边缘完整切除,术中所见:脂肪瘤有薄膜包裹,头静脉从其中穿过,脂肪瘤底部达胸大肌、三角肌表面.脂肪瘤重达0.4kg,送病检诊断为脂肪瘤(图1,2).

  •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

    作者:朱家骏;宋永进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大54岁,小18岁,平均32.5岁.其中掌骨12个:第1掌骨2个,第2掌骨3个,第3掌骨5个,第4掌骨1个,第5掌骨1个.指骨20个:拇指近节5个,食指近节2个,中节1个,无名指近节2个,中节2个,小指近节4个.其中粉碎骨折16个,双手4指骨折1例,3指骨折2例,2指骨折2例.

  • 外用中药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康复期的应用

    作者:刘秀琴;刘慧;刘敏

    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952例,男性237例,平均年龄4.8岁;女性715例,平均年龄5.34岁.左髋623例,右髋261例,双髋68例.全部病例均采用了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髋臼成形、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等经随访近期效果良好.

  • 股骨颈动脉瘤性骨囊肿6例报告

    作者:何爱咏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例中男1例,女5例;年龄14~53岁.有5例患者为局部轻微外伤后疼痛及髋关节功能障碍,X线片发现病变及病理骨折,1例为腰痛而行骨盆照片发现病变.5例因病理骨折而入院者X线片示股骨颈近粗隆处骨折,股骨颈短缩而无移位,颈干角稍变小,局部骨皮质变薄,其中2例可见钙化性骨嵴影像,3例因有骨折而只可见局部骨压缩影;入院诊断有3例被诊断为骨囊肿,2例诊断为动脉瘤性骨囊肿,1例诊断为骨纤维结构不良.所有病例均未见周边软组织内伴随病变.

  • 腓骨长短肌腱慢性病损(1例报告)

    作者:施晓明;李永强;袁百胜

    患者男,43岁,泥瓦工,2001年2月间因右侧外踝部无明显诱因的肿痛,行走后加重2月余来诊.查体见右外踝尖近段4cm至外踝尖远侧3cm处局部梭型肿胀、沿腓骨长短肌腱腱鞘走行有压痛,腓骨长短肌肌力4级+,腓侧通道挤压试验阳性.X线平片无异常发现、抗"O"及类风湿因子均阴性、血沉略快.诊断:腓骨肌腱炎.处理: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口服、局部热敷、理疗、外用药物、患侧穿轻度外翻位鞋等措施治疗半年,休息时疼痛及肿胀略有减轻,行走时痛及行走后痛无改善.遂于2001年8月份收住院行手术治疗.

  • 踝关节韧带损伤(一)

    作者:唐三元

    踝关节韧带损伤很常见,约占所有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25%,在美国,每天大约有23 000例发生踝关节韧带损伤[1],对其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常遗留疼痛、关节不稳,继而发生骨关节炎等,影响功能.然而,尽管有如此高的发病率,目前对此损伤的重现仍然不够,且对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论[1~11].本文就国外近年文献予以复习,以期引起临床的重视.

  • 汉城脊柱外科研究所见闻

    作者:王华东

    关键词: 脊柱外
  •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一种新腓骨截骨方法(与传统的腓骨中1/3截骨的比较研究)

    作者:郭志民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作者:

    关键词: 上海市 人民医院
  • 骨骼CT图像的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章纯光;海涌;邹德威;马华松;彭军;邵水霖

    目的:通过骨骼三维图像重建研究其方法和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的髋膝关节和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各1例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分4步进行,设定层厚,层距行CT扫描并将图像输入工作站中;锐化各CT图像层面的骨组织边界并建立文件;建立网格立体图,经修正后获得光滑三维骨骼图像;在三维图像上行测量和模拟匹配.结果:不同角度观察骨骼形态及其比邻关系和髓腔内三维形态,测量骨骼的长度、角度、弧度、面积和容积等,模拟假体在三维图像上行匹配,从中选择佳假体.结论:骨骼的三维重建克服了X线片和CT图像的不足;可进行常规方法难以完成的解剖测量;可形象准确选取佳型号的髋臼假体;可模拟再现手术过程;是将来计算机辅助手术的重要基础.

  • 北京地区足部X线测量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进臣;黄淑珍;彭明学;王自鸿

    目的:旨在得出国人足部X线片与发病及治疗有关的参考数据,用以指导国人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对120个正常成人和115个外翻病人的足正位X线片的12个项目进行了测量.对2组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通过测量,得出了正常人相关的足部X线片的测量数据,以及外翻病人这些数据的变化.结论:测量结果表明,这些数据对足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大多数数据与国外报道有明显区别.如继续模式化地使用国外数据或术式治疗国人足部疾病,显然欠科学性及合理性.如此将会出现诸多术后并发症,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值得以后临床上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 外翻 跖间角
  • 胫骨高位内侧楔形截骨能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吗?

    作者:侯新安

    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2):109~112"胫骨平台下截骨关节清扫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一文后,有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