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逆行双矩形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作者:史方悌;孙全球;李淮岗;曹克银

    目的:探讨矩形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佳使用方法.方法:1998年~2001年9月应用逆行双矩形髓内钉内固定治疗3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结果:3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优良率92.8%.结论:逆行双矩钉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 钢板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作者:周纬武;周韦宏;王晓军;封新玲

    目的: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大限度的恢复骨盆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法:所有病例均合并一处或多处四肢骨折,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术前准备,适当选用麻醉,采用改良的Dfannenstid横弧形切口,显露并解剖复位分离的耻骨联合后将钢板置于耻骨联合上缘行有效的内固定.结果:11例病人全部随访,无切口感染及膀胱尿道并发症,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及折断现象.结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一种有效内固定技术.

  • 肱骨骨折逆行髓内扩张自锁钉应用失败体会

    作者:贾林;纪大巍;汤纪强;冯燕茹

    目的:探讨肱骨髓内扩张自锁钉的设计与应用的不足之处.方法:在2002年应用肱骨逆行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1例肱骨骨折病人.结果:该例肱骨骨折病人应用逆行髓内扩张自锁钉失败而改用普通梅花针.结论:造成肱骨逆行髓内扩张自锁钉失败的原因主要为穿钉部位的选择有误及钉设计不完善.

  • 189例锁骨骨折治疗回顾

    作者:孙启刚;马占山;谭宝利;景少鹏;郑强;李广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锁骨骨折189例治疗回顾.结果:随诊6~72个月,平均20个月,外固定组76例,59例畸形愈合,11例骨延迟愈合;克氏针组41例,3例畸形愈合,1例不愈合,3例延迟愈合,3例针道感染;钢板组72例,均预期愈合.结论:应用3.5mm动力加压钢板及3.5mm重建钢板,遵循AO操作技术及BO的生物学固定观点,治疗锁骨骨折具有优势.

  • 肘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附58例报告)

    作者:韩庆斌;郑之和;李新志;李菲霰

    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对1997年9月~2002年2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大部分病例都行手术治疗.术后石膏托固定,早期功能锻炼.自定肘关节功能恢复标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4个月~2年,优31例,良19例,差8例,总优良率86.2%.结论:肘关节骨折应尽早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2周以内手术效果较好,术后2周即开始加强功能锻炼.可吸收螺钉、医用粘合胶、钢针钢丝张力带及螺钉、螺栓,根据骨折情况具体选用.

    关键词: 肘关节 骨折 手术
  • 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少华;侯铁胜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骨科领域的常见创伤,其年发生率为20~40/100万.SCI的修复主要面临两大难点:一方面是如何预防SCI引起的脊髓细胞的死亡,以及如何替代已死亡的脊髓细胞;另一方面是如何抑制损伤局部疤痕形成,创造适合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促进诱导神经生长[1].随着基因工程的问世[2],应用基因转移技术治疗SCI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特别是近年对神经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3,4],通过分离,定向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替代损伤引起的死亡的脊髓细胞成为可能,以下就目前国内外对SCI修复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概述.

  • 颈椎椎间融合器研究进展

    作者:吴德升;贾连顺;赵定麟

    颈椎退变性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的外科治疗,现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上世纪50年代Smith、Robinson[1]和Cloward[2]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以来,大量的颈椎病患者由此经典的手术方法而得益,但随全球开展此类手术病例数的增加,由此而出现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3],一般认为经典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的不足在于:融合材料的来源问题,取自体髂骨被认为是经典而理想的植骨来源,但髂骨供骨区的并发症至今仍困扰着脊柱外科医生[4],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替代材料存在融合率不足的弊端[5];无论是自体骨还是异体骨亦或是人工骨替代材料,均可能存在移植物吸收、塌陷、松动移位突出或突入椎管或椎间孔的严重缺陷,从而导致椎间隙、椎间孔高度及颈椎生理序列维持不足,甚至不融合或假关节形成[6~7],为此人们在寻找理想的融合方法,既能实现植入后的即时稳定性,又能促进融合并很好地重建并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首先在腰椎得以广泛应用[8],近年,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研究的文献也相继报道[9~14],其研究的现状有令人鼓舞的一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 肢体延长骨愈合的机制

    作者:刘一;张绍昆

    在1869年,Langenbeck首先应用了肢体延长手术[1].在1904年,Codivilla开始使用穿针牵引来延长肢体.直到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Ilizarov提出了牵张应力效应,并设计了具有多种用途的环形外固定架,才使骨骼延长术得以广泛的应用.我国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也对肢体延长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 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表达和延迟手术中骨痂植骨的研究

    作者:裴宪武;张建明;杨敏杰;宋红星;王德利

    目的:通过测定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了解延迟手术中骨折端周围骨痂组织的再利用价值.方法:在手术中取少许骨痂组织,采用不脱钙的骨痂组织做冰冻切片,采用非同位素Dig标记原位杂交,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对延迟手术的病人分别采用单纯骨痂植骨、髂骨植骨、骨痂加髂骨植骨,随访观察.结果:骨折后第2周,有少量纤维骨痂,软骨骨痂较多,TGF-β1在软骨小岛内的软骨细胞中高表达.骨折后4周左右TGF-β1在成骨细胞内表达显著.8周左右大量骨痂生长,并以软骨化骨为主,成纤维细胞、骨痂、成骨细胞、骨小梁越来越多,术后6周TGF-β1在各种细胞内的表达消失,但随着骨重建过程增强,8周时骨基质中TGF-β1表达又有增高趋势.不同的植骨方式在愈合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GF-β1在骨愈合的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阶段骨痂的组织变化和TGF-β1量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骨痂是机体修复和重建的产物,作者认为骨痂植骨再利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需要植骨的病人可减少其痛苦和损伤.

  • 替代神经外膜缝合─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作者:姜保国;李剑

    目的:在动脉套接的基础上,尝试一种海洋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代替传统外膜缝合法的可行性方法:将SD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进行动脉套接的早期和远期的组织学和电生理学观察,其后进行海洋生物套管桥接的组织学及电生理观察.结果:原位和旋转的动脉套接组与外膜原位缝合组取得了相似组织学和电生理学恢复效果,且明显好于旋转的外膜缝合组;此种海洋生物套管取得了与动脉套管相似的结果.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动脉套接模型有利于神经再生,此种海洋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的修复效果好于断端转位的外膜缝合,有可能成为替代临床外膜缝合的新方法.

  • 脱脂对脱钙骨基质成骨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旗;Ch.Delloye;O.Cornu;A.Vincent

    目的:研究异体骨制备过程中脱脂溶液对其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切取鼠胫、股骨,碾磨成颗粒.分别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液脱脂,对照组不经脱脂处理,经脱钙,冷冻干燥处理制成脱钙骨基质(DBM).将每30mg DBM植入同种鼠腰背肌中.术后6周取标本测定重量、干燥后的重量、钙含量、碱性磷酸酶含量和组织形态学定量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三氯甲烷、甲醇及其混合液对鼠颗粒状骨基质的成骨能力无明显影响.因三氯甲烷毒性大及甲醇对HIV病毒的灭活作用,异体骨制备时用甲醇脱脂更合适.

  • 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敖强;吕德成;姜长明;关凤林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MP)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4h、8h、1d、3d、7d、14d、21d)按Tarlov标准评价大鼠双后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然后处死.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iNOS表达均为B组>A组(P<0.01).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

  • 构建生物人工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明;夏仁云

    目的:探讨生物人工神经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用自体雪旺氏细胞、Ⅳ型胶原及可降解的聚乳酸导管构建生物人工神经,桥接10mm缺损的鼠坐骨神经,对照组行自体神经移植,术后8周,2组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再生轴突恢复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均同对照组相近.结论:实验构建的生物人工神经能有效的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 用国产聚-DL-乳酸棒行骨折内固定动物实验

    作者:丁永利;宋跃明;段宏;陈孟诗

    目的:模拟低应力部位小管状骨骨折髓腔内固定条件,研究聚-DL-乳酸棒髓腔内生物降解及机械强度的变化,为其在手外科指骨骨折固定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兔尺桡骨骨折固定模型中,右侧用PDLLA棒髓内固定,对照侧用克氏针固定.术后2、4、6、8、12周处死,作大体观察、X-Ray摄片、可吸收材料力学、分子量的测定.结果:粘均分子量降解和机械强度衰减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12周时剪切强度为30.74Mpa、抗弯强度为50.53Mpa;粘均分子量为初始的41.35%.2组骨折大体观察、X-Ray无明显差异.结论:该国产PDLLA棒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临床低应力部位骨折尤其在手外科指骨骨折内固定中,应有很大发展价值.

  • 基因胜肽胶的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作用

    作者:刘刚;胡蕴玉;廉凯;郭刚;白建萍

    目的:了解PLGA经基因胜肽胶修饰后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粘附作用.方法:抽取成年兔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置含10%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取第3代MSC,分别接种于4块6孔培养板,其中8孔预先放入包被PLGA膜的盖玻片作为对照组,8孔放入包被经基因胜肽胶处理的PLGA膜的盖玻片为实验组,剩余8孔放入不做任何处理的盖玻片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数,分析细胞的粘附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结果显示基因胜肽胶能明显促进MSC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6h和8h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免疫荧光染色照片显示,实验组细胞以铺展型为主,对照组细胞明显皱缩.结论:基因胜肽胶能促进MSC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

  • 应用冻干异体手指骨关节肌腱腱鞘复合组织再造拇指

    作者:黄一雄;侯明钟;贾万新;黄燮青

    目的:介绍采用冻干异体手指骨关节-肌腱-腱鞘复合组织进行拇手指再造的方法与结果.方法:对异体骨-关节-肌腱-腱鞘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再包装密封消毒,临床取出应用,生理盐水水合复原,种植于缺指部位,以自体足母甲皮瓣游离移植包裹营养.为4例缺指患者再造手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9~33个月,平均31个月,再造手指外型逼真,X线片提示冻干骨和自体骨完全融合,肌腱连接愈合.结论:冻干异体手指复合组织储存携带方便,抗原性微弱,术后不用免疫抑制药,不必牺牲足趾而达到手指再造目的,治疗费用低,便于临床应用.

  • 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长节段粉碎性胫腓骨骨折58例

    作者:姜苗;张铁良;陈永雄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长节段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经验.方法:1995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跟骨牵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该类骨折19例,应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该类骨折27例,应用自制桥接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该类骨折12例.结果:58例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力线正常,经1~2年随访,50例如期骨性愈合,5例延迟愈合,3例骨不连经再次手术而治愈.结论:(1)微创技术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而不是单纯采用什么微创术式.(2)微创术式的技术核心是大体恢复骨折的力线,相对稳定骨折端,尽可能减少骨折块血运的再破坏.(3)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微创固定系统和操作技巧是成败的关键.

  • 40岁以后肩关节脱位伴肩袖撕裂治疗

    作者:玄文虎;Young-Lae Moon

    目的:对40岁以后中年肩关节脱位和合并肩袖撕裂观察各种手术治疗结果.对象及方法:选肩关节脱位而入院后发现合并肩袖撕裂患者12例,患者年龄为42~67岁,其中2例有腋神经损伤伴大结节骨折.12例均有肩袖撕裂,其中8例广泛撕裂,3例中等撕裂,1例轻度撕裂.结果:肩关节脱位伴肩袖撕裂行肩袖缝合术除伴2例腋神经损伤者外,10例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定,评价时术后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中年以上肩关节脱位时需用关节镜明确诊断,有腋神经损伤合并肩袖撕裂者需合适的肩袖缝合及腋神经康复治疗.

  • 腰椎间盘突出症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及效果

    作者:杨述华;李进;杨操;许伟华;肖宝钧

    目的:观察采用SB Charité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左下腹部腹直肌旁切口,切断腹直肌鞘及后层,钝性分离腹主动脉和静脉,并游离到右边用棉垫加以保护.然后作一"H"型切口切开纤维环,用刮匙和咬骨钳清除椎间盘组织特别是髓核.将SB Charité人工椎间盘植入.结果:8例中有7例(87.5%)的临床效果为相当好,1个病人(12.5%)为一般,有背疼或腿部症状需偶尔服药.椎体活动范围平均为9°.没有发现有假体松动、下沉入椎体.结论:若适应证选择得当,将获得满意效果.

  • 微侵袭术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作者:孙东升;Tak Lun Poon

    目的:介绍采用微侵袭术式3种内固定物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股骨远端骨折(按AO/ASIF分类,A型12例,C型1例)采用股骨外髁前外侧小切口或髌骨外侧纵行小切口入路间接复位,不植骨,选用95°角钢板或解剖形钢板或LISS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微侵袭术式3种内固定物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均不进一步破坏骨折处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治疗方法,但LISS具备自钻、自攻、单侧皮质骨螺钉锁固系统,同时具备95°角钢板、DCS具备的角度稳定特点,优点更为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翟明玉;陈金华;刘春枝;母心灵;王春萍;李兴华

    目的:观察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椎体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BAK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4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9.6%,2年2个月100%,临床症状消失满意率92%.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固定,可使滑脱失稳的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保证脊柱骨性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26例治疗分析

    作者:孙道植;万世勇;王世富;梁柱

    目的:分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次脱位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本院收治的2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病例,探讨再脱位的原因,并结合2次手术的随访资料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2次手术正确处理引起脱位的病理改变,随访2年以上,髋关节复位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1例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正确分析每一例患儿引起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选择恰当的术式、正确的手术操作来矫正这些病理改变、充分合理的植骨是预防再脱位的关键.

  • 痉挛性脑瘫患者合并颈脊髓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伟;王少波;刘桂君

    目的:对痉挛性脑瘫患者合并颈脊髓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及疗效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16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出现的颈脊髓病,就其发生机制、X线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疗效进行了研究.结果:痉挛性脑瘫患者由于颈部肌肉的不随意运动,致颈椎过度活动,加重颈椎退变,因此在其青少年时期即易发生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扁平椎及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变化.上述病理改变导致颈脊髓病的发生.由于其颈椎退变的特殊性及颈椎不稳的持续性,对其手术不仅要求彻底减压,更强调对颈椎的稳定.本组11例,在Halo氏架固定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及门轴侧椎板间植骨术,术后行Halo氏架固定3个月.术后随访平均5年8个月,其中优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72.7%.结论:痉挛性脑瘫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即出现颈椎退行性变,导致颈脊髓病发生.手术治疗不仅要求彻底减压,更强调对颈椎的稳定.

  •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临床治疗

    作者:唐嫄科;刘国平;余任风;袁宏;李坤;赵喜斌

    目的:总结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1989~2000年68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断端吻合、血管修补、自体静脉移植、残端结扎等方式修复损伤血管.结果:随访2~11年,62例肢体存活,6例截肢,2例出现轻度缺血性肌挛缩.结论: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损伤动脉应尽可能在6~8h内进行修复,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血管修复方法.积极治疗多发伤、及时处理并发症.

    关键词: 四肢 动脉 损伤 治疗
  • 胸锁关节上方脱位1例报告

    作者:赵家驹;李奇志;杨明;崔德铮

    胸锁关节脱位类型中前脱位比较多见,后脱位发生较少,单纯上方脱位罕见,本院收治1例,予以报道.

  • 跟骨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王伟;王家虹;王君然;郭忠民;张尧;刘煜;孙海涛

    本院2000年1月~2002年5月治疗了23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应用Sanders分型方法对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经随访结果满意.

  • 可吸收缝合线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21例

    作者:张新华;李晖

    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21例,效果满意.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2例

    作者:冯克亮;韩庆余;杨广明;李德刚;杨青松

    腰椎间盘手术已广泛开展,加之各种介入性操作的应用,使术后椎间盘炎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本院近10年来在700余例腰椎间盘手术中有2例术后发生椎间盘炎.

  • 交锁髓内钉断钉原因与预防

    作者:李家民

    随着中心固定理论的逐渐推广,交锁髓内钉被认为是髓内钉骨折内固定技术的重要进展,许多报道显示其较好的临床效果.本院自1994~2001年对87例股骨、胫骨干骨折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共发生3例断钉,断钉率为3.5%.本文对交锁髓内钉治疗的病人作了回顾性分析,从生物力学方面分析了断钉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方法.

  • 吻合两套血管腓骨游离移植腕关节重建的手术治疗

    作者:聂志奎;闫福民;郭洪敏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1~48岁,平均31岁,患者均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3例为初发,2例为术后复发.

  • 利用可吸收螺丝钉(线)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作者:田勇;卡索;刘成;李丹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是骨科常见病,本科从1999~2002年利用可吸收螺丝钉(线)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2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14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处理体会

    作者:刘汉平;徐茂龙;刘长胜

    骨筋膜室综合征(简称OCS)是常见的创伤科疾病.早期诊断和切开减压,及时防治并发症,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本院1986年1月~2001年1月,共收治273例胫腓骨骨折,其中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4例.分析如下:

  • 股骨近段交锁钉固定术中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孔庆迎;刘丛建;闫振东;杨自兵;李卫兵;王卫东

    股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钉固定临床疗效虽已得到肯定并广泛应用,但由于器械设计技术尚有欠缺,材料质量达不到临床要求,以及操作者技术生疏等原因,操作中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并发症.自1999年4月~2002年9月,应用国产非透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段骨折,其中11例术中出现并发症,经及早预防和及时处理,无1例残留功能障碍.

  • 肩关节功能评估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纪斌平

    肩关节外科医生Codman于1913年提出医院的数据应该标准化.首先是第一次评估必须标准化,这样可以比较不同医院和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别,同时强调结果的评价应该以病人的感觉为主."每个医院都应该随访其治疗过的每个病人,时间应该足够的长,以便考察治疗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为什么不成功?总结出预防将来失败的经验".二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完整的体力和脑力状态以及社会幸福感".美国医疗保险公司和英国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研究医疗结果(Medical Outcome)的评价.同时,世界各地其他国家也试图对健康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进行记录和描述.肩关节既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单位,同时其功能状态与人体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密切相关.

  • 前路椎体撑开后颈椎三维活动度测量

    作者:程黎明;贾连顺;蔡宣松;俞光荣;梅炯;钟世镇

    目的:旨在研究颈椎前路椎体撑开椎管扩大后对颈椎运动稳定性的影响,以求为新的术式设计提供实验参数.方法:采用新鲜尸体标本8具,于C5椎体正中部分切除开骨槽10mm,撑开骨槽达15mm后植入楔形骨块维持,AO前路带锁钢板固定C4~C6节段,分别对正常、撑开植骨及AO前路带锁钢板固定3种状态进行脊柱三维运动测量与稳定性分析.结果:颈椎椎体撑开后,与正常组相比,除后伸运动范围稍增大外,其余运动范围均减小;前路钢板固定后三维运动范围均显著减小.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撑开椎管扩大后,相应椎节活动度减小,稳定性增加,即刻恢复稳定应行前路内固定.

  • 跟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有限元模拟比较

    作者:刘立峰;蔡锦方;梁进

    目的:对应用不同钢板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检验.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模拟跟骨关节内冠状面骨折.跟骨的形状与材料属性取自CT扫描图像.模型正确性已经尸体检验.对模型的距下关节面施加600N垂直载荷.检验H型、T型和Y型3种钢板对跟骨骨折的固定效果.结果:H型钢板对骨折固定为牢固,但T型钢板固定的骨的应力分布接近正常跟骨且其钢板与螺钉的应力集中程度小.结论:应用有限元法对不同钢板固定跟骨骨折进行比较检验是切实可行的并能获取有益的信息.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