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间隔使用颈椎微型钛板固定的疗效评估

    作者:谢申;祝少博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间隔使用颈椎微型钛板(centerpiece)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采取传统的丝线缝合固定术,观察组24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间隔使用centerpiece钛板固定,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确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椎管活动度及椎管矢状径改善情况、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间隔使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能够有效扩大椎管容积,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Ilizarov骨滑移技术治疗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尚大财;刘钦林;钟生财;张小兆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3年5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5~62岁,平均39.5岁,病程为5~32个月,平均17.2个月.其中肱骨2例,股骨2例,胫骨11例.骨缺损范围3.2~12.9 cm,平均7.6 cm.采用病灶骨段切除、Ilizarov技术骨段延长结合清创、灌洗引流、开放换药及VSD技术等治疗.观察外固定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患肢延长长度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按Paley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并应用Spearman秩检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5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平均16.4个月.15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患肢延长长度平均为7.6 cm.外固定时间6.2 ~12.5个月,平均7.4个月.平均外固定指数为36.8 d/cm (25.2~75.6 d/cm);骨搬运速度为15.7 d/cm (12.3 ~23.8 d/cm).根据Paley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改良评分标准评定功能结果:优13例,良2例,优秀率达86.7%.延长长度与骨愈合、功能恢复等级均呈负相关(P<0.05);外固定时间与功能恢复呈负相关(P<0.05).[结论]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关键在于解决感染、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缺损、骨不连问题,而Ilizarov骨滑移技术不仅可安全有效控制感染、修复软组织及骨缺损,而且利用时间因素在三维空间逐渐牵拉刺激组织生长及塑形,纠正畸形,避免多次手术,且临床疗效优良,治疗过程较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TESSYS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及经验

    作者:刘丰平;赵红卫;陈海丹;罗茗刈

    [目的]通过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腿痛VAS评分及其改善、术后12个月基于患者手术经历和术后疗效的问卷调查及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描述TESSYS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3月,通过后外侧入路TESSYS椎间孔镜治疗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时间系列先后顺序分别纳入4组(A-D组),每组各30例;统计每例手术透视次数、手术时间,评估各组病例术前和术后3d、4周腿痛VAS、腿痛VAS评分改善值,以及评估术后12个月基于患者手术经历和术后疗效的问卷调查及改良M acNab标准的优良率,从而描述TESSYS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4组(A-D组)年龄、手术节段、突出类型及术前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d,术后4周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病例术后3d腿痛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周腿痛VAS评分及其改善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患者术后12个月对椎间孔镜手术经历和疗效的问卷调查其优良率为90.83%,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2.5%.[结论]TESSYS椎间孔镜的学习曲线在60~70例左右达到其平台期;椎间盘减压不彻底或复发是影响术后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学习曲线期TESSYS技术的手术经验是充分减压并完整切除椎间盘的突出部分、突出基底部分及游离椎间盘组织,探查椎管内是否有残余组织以及完成纤维环成形术.

  • 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矫正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挛缩

    作者:周萌;曹光磊;齐佳健;安帅;沈惠良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持续近端坐骨神经阻滞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屈曲挛缩患者膝关节置换前后的步态参数变化及特点,指导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2011年3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20例术后经过一个半月的传统康复训练仍存在15°以上屈曲挛缩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术后未发生屈曲挛缩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阻滞前及阻滞后半年进行步态分析测试.[结果]屈曲挛缩组坐骨神经阻滞治疗后6个月步长(Step Length)、步速(Speed)、步幅持续时间(Step Duration)、单腿支撑时间与双腿支撑时间之比(SLS/DLS)、拔腿强度(Pulling Accel)、摆腿强度(Swing Power)、地面反冲(Ground Impact)、足落地控制(Footfall)及行走中活动度(Angle)均有明显改善.[结论]①持续近端坐骨神经阻滞结合康复训练对于术后出现难以通过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的持续屈曲挛缩有明显疗效,通过治疗患者的行走功能明显改善.这种方法可以作为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挛缩的一种有益的补充;②PMA可以客观地记录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步态参数,反映膝关节的功能状态,并对评价手术效果及指导功能康复提供了相对客观和一致性的标准.

  • 抗纤溶序贯抗凝平衡预防初次THA术后VTE的单中心大样本连续病例观察性研究

    作者:谢锦伟;蔡迎春;马俊;康鹏德;沈彬;杨静;周宗科;裴福兴

    [目的]单中心大样本连续病例观察性研究旨在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及THA围手术期抗纤溶与抗凝平衡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基于国家卫生行业数据库平台,前瞻性收集本中心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基本资料,纳入患者围手术期静脉或静脉联合局部使用氨甲环酸抗纤溶,术后6h开始序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抗凝.主要观察指标为血栓发生情况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人数;次要指标为输血率;同时根据氨甲环酸使用方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2012 ~2014年,共纳入本中心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 043例.共有199例(6.54%)发生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其中肌间静脉血栓183例(6.01%),非症状性深静脉血栓16例(0.53%),无发生症状性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死亡患者;186例(6.1%)患者接受输血.亚组分析结果提示静脉联合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较单纯静脉使用术后输血率更低(5.4%Vs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9);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加(0.6% Vs 0.4%,P=0.578).[结论]THA围手术期使用TXA抗纤溶后,序贯抗凝维持两者平衡,可安全的减少围手术期输血率.

  • 计算机数字测量规划在腰椎TLIF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耀申;刘琨;海涌;张强;赵昌松;李鑫;赵汝岗

    [目的]探讨计算机数字测量规划在腰椎TLIF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5月本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行TLIF手术患者,20例术前经计算机数字测量规划,将腰椎CT影像DICOM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腰椎数字模型,对模型进行观察、分割、分析并模拟置钉,测量椎弓根螺钉的长度和角度、椎间隙宽度、棒及横联的长度,从而指导术中内置物的置入.对比内置物术前测量规划与术中实际置入情况.选取同一时期性别、年龄、减压及固定节段相匹配的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置钉准确率.[结果]规划组按照术前规划完成手术,术前测量规划内置物的准确率高达91.7%,规划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螺钉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计算机数字测量规划对腰椎TLIF手术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局部应用骨蜡和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作用的比较

    作者:万伏银;郭万首;程立明;张启栋;马路遥;陈有荣

    [目的]比较骨蜡和氨甲环酸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减少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36例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按照骨蜡和氨甲环酸的使用情况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骨蜡和氨甲环酸均未使用;B组:仅使用骨蜡;C组:仅使用氨甲环酸;D组:联合使用氨甲环酸和骨蜡.对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总失血量、输血比例、临床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估,分析比较局部使用骨蜡和氨甲环酸减少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四组患者年龄、性别、BMI、Hb、PLT、PT、APTT、手术时间和术中止血带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B组(728.84±240.15) ml、C组(570.55±235.12) ml和D组(531.99±167.55) ml,均明显低于A组(877.43±232.67)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D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A组56.76% (21/37)、B组46.15% (18/3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30.43% (7/23)和D组24.32% (9/37)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之间在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蜡或氨甲环酸均能明显减少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但氨甲环酸止血效果优于骨蜡;联合使用骨蜡和氨甲环酸,止血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骨蜡,但并不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氨甲环酸;骨蜡和氨甲环酸没有增加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血栓形成等风险,不影响术后功能康复.

  •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镜术后综合康复训练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俞斌;黄建明;禹宝庆;冯旭;黄旗凯;季英

    [目的]探讨行后路椎间盘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MED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配到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于术前,术后第1、3、7d和术后2周,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行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视觉疼痛自我评定(VAS)表评估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调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VAS评分:试验组下腰痛和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分别从术前的(5.65±2.01)下降到术后1个月时的(2.00±0.45)和从(7.30±1.16)下降到(1.30±0.79) (P <0.05);对照组下腰痛和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分别从(5.50±1.64)分下降到(3.20±0.75)分和从(7.90±0.95)分下降到(2.40±0.49)分(P<0.05).术后各时间点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 <0.05.ODI评分:试验组ODI评分从术前的(50.50±15.93)下降到术后3个月时的(18.00±4.92) (P <0.05);.对照组ODI评分从术前的(52.80±16.43)下降到术后3个月时的(19.28±4.74) (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7d,2周,1、3个月组间比较P<0.05.术前轻度焦虑试验组患者5例,对照组4例;术前轻度抑郁者试验组3例,对照组3例.术后3个月轻度焦虑患者试验组2例,对照组为3例;轻度抑郁者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恢复.“综合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性事件和血小板变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昕;文立成;曹永平;朱天岳;柴卫兵;卢宏章;李军;刘震宁;叶一林

    [目的]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血小板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 1月~2014年6月在本科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454例患者527膝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常规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监测血小板.对出现血栓性事件的患者调整抗凝药物治疗.[结果]术后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为4.85%.男性、老年和肥胖患者中发生率相对较高.双侧置换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侧置换组.术后3d出现血小板降低者为21.37%.术后5d出现血小板降低者为3.08%,血小板升高为3.30%.出现血栓性事件的患者中9.09%为血小板升高,90.91%为血小板正常或者降低.[结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是术后血栓性事件的危险因素.双侧人工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后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侧置换,对血小板变化的影响也明显增大,但在联合抗凝下血小板升高没有增加血栓性事件的风险.

  • 侧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董振宇;安春青;李建江;黄异飞;楚戈

    [目的]探讨侧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6月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55 ~71岁,平均(65.7±13.58)岁.采用侧路融合术Cross-Fuse假体置入.[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10 ~34个月),随访期间腰椎冠状面及矢状面序列矫正度数及椎间孔平均高度、椎间隙平均高度未见明显丢失,融合器无移位,未见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提示腰痛及腿痛等症状经手术治疗后有所改善.手术后腰椎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较手术前有所降低,而术后腰椎侧方滑移度、椎间孔平均高度和椎间隙平均高度则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侧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临床效果较好.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华强;赵慧毅;胡治平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 ~2013年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1 ~2012年50例患者全部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称为对照组;2012 ~2013年50例患者全部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腿痛VAS评分及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腿痛VAS评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DI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 骨科机器人及导航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赵燕鹏;唐佩福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骨科机器人及其导航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凭着智能、微创、精准等基本特性,骨科机器人在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有力地改善了传统骨科手术损伤大、辐射量高、操作不精确等状况.骨科机器人从早期的基于工业化机器人改造逐渐发展为专用骨科机器人,体积由大到小,功能由简单到复杂,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甚至实现了远程遥控操作.骨科机器人的操作离不开导航技术的引导,各种导航技术不断涌现,产生了基于CT、2D透视、3D透视、无图像、超声、电磁等导航系统,以及多模态导航.由此,本文主要对骨科机器人及其导航技术的基本特征、分类进行总结.

  • 膝关节置换术后冷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马路遥;郭万首

    目前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常使用冷冻治疗来促进其恢复,其在理论上具有减少出血、缓解疼痛等作用,但是关于冷冻治疗的使用及有效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关于冷冻治疗的生理基础、不同作用的有效性、不同冷疗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

  • 颈椎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雷明星;刘耀升;刘蜀彬

    脊柱是骨转移瘤常见的部位,颈椎转移瘤虽少见,但是脊柱不稳风险高,易造成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颈部剧烈疼痛、脊髓受压和神经功能紊乱是颈椎转移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颈椎转移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一般情况允许,患者预期生存期较长,适宜接受手术治疗.依据肿瘤具体位置,综合明确手术入路.椎体成形术在颈椎转移瘤中的运用逐渐兴起,临床镇痛效果值得肯定.枕颈结合部转移瘤临床上更为罕见,手术指证和方法有其特殊性.颈椎转移瘤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重获或维持神经功能并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就颈椎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目标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后纵韧带骨化致病基因突变

    作者:陈欣;孙宇;张凤山;潘胜发;王少波;张立;刁垠泽;周非非;赵衍斌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测序技术,对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的11个已知致病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OPLL与致病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提取6例OPLL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利用Gen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北京迈基诺公司),设计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骨形态发生蛋白-4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Ⅺ型胶原蛋白α2 (collagen type Ⅺ alpha 2,COL11A2)、Ⅵ型胶原蛋白α1 (collagen type Ⅵ alpha 1,COL6A1)、核苷酸焦磷酸酶(ectonucleotide pyrophosphatase/phosphodiesterase 1,ENP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3,TGFB3)和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 Ⅱ,TGFBR2)基因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将目标基因组区域的DNA片段进行富集后,再利用illumina hiseq2000第二代测序仪进行测序,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突变位点,对选定的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设计合成的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地捕捉并富集基因组DNA的目标靶片段.目标区域平均测序深度为426.85 ~ 976.15,99.30%~100%目标区域覆盖度.在1例患者中发现COL6A1基因的1个错义突变,此位点检测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目标基因测序技术成功发现了OPLL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该方法快速而有效,对深入研究OPLL的分子病因学有重要意义.

  • 骨组织工程支架A-W-MGC/CS的体内成骨实验研究

    作者:郭威;李谌;刘丹平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A-W-MGC/CS)载体承载粘附腺病毒载体的种子细胞体内成骨能力.[方法]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转染Ad-GFP-hBMP后接种于载体上,电镜观察贴附情况;MTT检测增殖情况;制备日本大耳白兔桡骨1.5 cm骨缺损模型,分三组.实验组1植入经Ad-GFP-hBMP转染的BMSCs载体;实验组2仅植入载体;空白组不植入任何载体,仅注射经Ad-GFP-hBMP转染的BMSCs.术后12周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取出缺损区标本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A-W-MGC/CS载体可较好贴附BMSCs且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实验组1骨缺损修复较好,支架材料完全降解;实验组2新生骨质量较差;空白组未见缺损修复,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 A-W-MGC/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较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 膝关节液微量元素含量与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Outerbridge分级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博;胡如印;孙立;田家亮;田晓滨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膝关节液内微量元素的浓度与Outerbridge分级标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科确诊的膝关节OA患者160例,根据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Outerbridge分级分4组,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抽取各组膝关节液,检查关节液中铜、钙、镁、锌、铁元素的浓度.[结果]对照组与膝关节OA组关节液的铜、钙、镁、锌和铁浓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Outerbridge的膝关节OA组内关节液的铜、钙、镁、锌和铁浓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Outerbridge分级相关的因素有关节液的钙、锌、铁和铜,其中铁为负相关(P<0.05或P<0.01),与镁无相关性.[结论]膝关节液中钙、锌、铁和铜的浓度变化可作为膝关节OA的诊断指标,且钙、锌、铁和铜与Outerbridge分级标准有相关性,可用作提示膝关节OA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 髂骨巨大血友病假瘤1例报告

    作者:翟吉良;翁习生;彭慧明;边焱焱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体重57 kg,因“右髋部血肿9年,加重2年”入院.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血肿,在当地医院确诊为“甲型血友病”,给予输注凝血因子Ⅷ后好转.2年前摔伤后右髋部血肿增大,伴疼痛,间断应用凝血因子Ⅷ,但血肿进行性增大,直径约25 cm(图1a),行走时右髋疼痛明显,右髋各向活动受限,入院诊断“右髂骨血友病假瘤、甲型血友病”.

  • 布氏杆菌脊柱炎致马尾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袒;伍骥;郑超;吴迪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影响多组织和多器官(特别是网状内皮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中东、美国南部和中部、地中海东部等地区,在中国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海、内蒙古等牧区较集中地区[1].布氏杆菌脊柱炎(brucellar spondilitis,BS)是布鲁氏菌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生率约为2%~12%[2-3].BS并发硬膜外脓肿非常少见,如未及时治疗脓肿继续发展压迫脊髓导致下肢瘫痪者非常罕见,特别是在腰骶部,因为其椎管空间相对较大,本院骨科2014年11月收治1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致马尾综合征的患者,现将资料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BS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进行综述,以提高对BS的认识,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