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随访

    作者:陈永雄;韩重鑫;姜苗;陈环球;曾纪业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需要手术治疗. 本组65例,后路手术56例,前路手术9例,均随访2年以上,神经恢复与内固定方式无明显相关,半年内恢复快,半年~1年仍有恢复,1年后无变化.椎体高度丢失后路内固定多 ,前路内固定少,远期并发症后路手术常见内固定物断裂,前路因椎体间融合而少见,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断裂与椎间骨融合不理想有关.长节段内固定脊柱退变严重,短节段较轻,因此该类病人应尽可能选择有效短节段内固定,且椎间植骨是必要的.

  • 踝部旋前型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文强;原瑞恒;李振军;王志红;李强

    目的:探讨踝关节旋前型骨折脱位的特点、治疗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1990~2000年,本院手术治疗踝部旋前型骨折脱位72例,其中随访43例 .所有病例均行外踝4~6孔钢板螺丝钉固定,内踝克氏针张力带或松质骨螺丝固定.下胫腓联合不做常规固定而根据术中情况决定.结果:43例患者随访1~9年,平均3年按陆氏标准主客观表现及X线表现进行评分,其中:优良38例,可3例.结论:踝部旋前型骨折脱位要想取得优良的疗效,内外踝骨折必须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同时对下胫腓分离者无需做常规固定.

  •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比较

    作者:方国华;曾青东;孙新;李志龙

    目的:对比分析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把具有可比性2组各5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分别采用两种内固定, 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50例带锁髓内钉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深部感染3例, 内固定失败1例.50例加压钢板组深部感染6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9个月,内固定失败4例 .把深部感染和内固定失败的病例作为治疗失败病例比较(x2=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不会进一步损伤皮肤、肌肉、骨膜和骨折端的血供,内固定坚强可靠,应力遮挡效应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内固定失败率低,优于加压钢板组.

  • 长骨骨不连的治疗进展

    作者:杨明;姜保国

    近年来骨折治疗的概念与方法有显著改变,治愈率明显提高,但长骨骨不连仍是骨科医生面对的一个难题.全美每年560万例骨折病人中,5%~10%存在骨不连或延迟愈合[1].近年无论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有明显进步,前者包括植骨术、内固定或外固定术;后者包括电刺激、骨诱导治疗、局部自体骨髓移植或注射金葡液等.

  • 冲击波在骨科的应用

    作者:胡军;周江南

    二战期间发现海战中被水弹炸死者肺组织严重破坏而躯体表面未见受损.五十年代开始对冲击波的系统研究,发现水中放电的冲击波可将浸在水中的陶瓷板击碎.一位自愿者触摸高电压发射物撞击的金属板时,感觉体内有电冲击,但仪器测量未见体内有电流的存在.此后发现高能量冲击波对较深部位的组织器官有影响,冲击波对肌肉、脂肪组织产生的影响较小,对骨组织则无损害,但对脑、肺、腹部脏器及喉有一定的损害.研究发现冲击波的好介质为水和明胶,因其声阻抗与生物组织相似,这些研究使冲击波击碎肾内结石有了初步的概念, Haeusler报告冲击波击碎离体肾内结石,并用冲击波成功地治疗了首例肾结石患者.1983年 ,第一台医用碎石机问世[1].

  • 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向阳;刘景发;钟世镇

    临床上在创伤性或病理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常采用寰枢椎内固定术及融合术.此类手术的方法众多,但以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的融合率高,超过95%[1~3].该术式由Mager l于1979年首先介绍,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此固定技术较钢丝、椎板夹等常规固定方法在抗扭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4,5].国内目前已有成功应用该术式的临床报道[6 ~8].本文从解剖学、手术技术、生物力学以及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等方面对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作一综述.

  • 四肢长骨骨折的钢板内固定

    作者:罗永忠;聂林;孙磊

    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自Hansman首次报道接骨板用于骨折治疗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随钢板材料的不断改善,其强度不断提高,到六十年代AO加压钢板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实践表明[1~3],钢板坚强内固定可使骨折愈合时外骨痂减少, 并有望达到一期愈合,AO小组报道大约有37%可达一期愈合[4].而且,坚强内固定有利于关节和肌肉的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肌萎缩和关节僵硬等骨折病的发生[5].

  • 骶骨不全骨折研究进展

    作者:刘永刚;锡林·宝勒日;白靖平

    自从1982年Lourie首次报道骶骨不全骨折(Sac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SIF)以来 ,有关SIF的文献大量涌现,人们逐渐认识了SIF,但其误诊、漏诊率仍很高,现就近年SIF 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形态形成蛋白表达

    作者:林建宁;阮狄克

    骨折愈合过程包括骨祖细胞的趋化、增殖、分化、并合成细胞外基质.它以对细胞、血管、以及骨基质的损伤开始,终达到彻底的重新塑形而没有瘢痕形成,是细胞和基质的一个连续变化过程.骨折愈合的组织学特征已很明确,但在生化和调控方面仍不甚明确.近来用免疫组化、RT-PCR、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BMP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以及BMP在骨诱导及骨折愈合方面的作用,表明BMP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关键物质,本文主要就骨折愈合过程中BMP 的表达作一综述.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

    作者:裴福兴;曾建成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深部感染是一灾难性的并发症,可给病人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THR术后感染病原的耐药菌株增加,感染诊断的不确定性,感染的复发性以及感染继发的大量骨溶解,给THR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治带来诸多困难.下面拟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功能修复的时效作用研究

    作者:陈恒胜;伍亚民;龙在云;曾琳;邵阳;王永堂

    目的: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S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时效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模型,局部滴加药物和术后肌注900Bu/kg的 SNGF,分别给药14、21和28d.通过展爪反射、趾间距、脊髓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观察,评定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时效作用.结果:蛇毒NGF以900Bu/kg剂量,每天于伤侧肌肉注射一次,分别给药14、21、28d均有促进伤侧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给药21、28d组治疗效果较给药14d组效果好( P<0.05).21d组与28d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S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效作用.

  • 大段骨移植骨接合面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臻;钱平;叶国兴;吕维加

    目的:探讨适合髓内固定的骨接合端处理方案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新鲜猪股骨25根,随机均分横形截骨组,斜形截骨组,阶梯形截骨组 ,"V"形30°截骨组,"V"形45°截骨组.所有标本采用髓内固定,并制成股骨--环氧树脂复合体的试件.对所有试件进行压缩刚度、扭矩刚度、大扭矩等生物力学实验,观察不同截骨形状的稳定性.结果:"V"形45°截骨接合的扭矩刚度值大,横形差."V" 形45°截骨在抗大扭力时产生骨折;"V"形30°截骨接合部抗压缩性较好,有较强的抗扭转力,在大扭矩实验中没有出现骨折.结论:在设计大段骨移植骨接合端时,采用"V "形30°角的处理方案,经髓内钉固定,能提供这类骨接合更好的初期稳定性.

  • 实验性腰椎失稳致椎间盘退变的放射影像学观察

    作者:王非;瞿东滨;金大地;赵修义;余磊

    目的:探讨腰椎失稳对椎间盘的影响及其X线表现 .方法:选用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手术组15只,对照组12只,手术组沿L3~L6棘突作后正中切口,剥离骶棘肌,切除棘上、棘间韧带,咬除关节突关节外后1/2;对照组作相同皮肤切口即缝合,分别于术后4、8个月对腰椎行X线检查.结果:除外手术组切口感染1只 ,术后2和5个月各死亡1只,其余兔存活完好至取材.术后4个月,手术组均发生腰椎后凸畸形,出现软骨终板钙化的椎间盘超过半数,8个月时,所有椎间盘软骨终板均钙化,多数椎间隙狭窄.对椎间隙楔形样变、椎间隙狭窄、终板钙化和骨赘形成4种退变征象发生频数的统计分析显示,手术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脊柱稳定对保持椎间盘生理功能意义重大,脊柱失稳可诱发椎间盘退变,后凸畸形和软骨终板钙化是失稳诱发的腰椎间盘退变早先发生和常见的X线征象.

  • 延时脱钙和骨基质几何形态对其成骨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旗;Ch.Delloye;O.Cornu;A.Vincent

    目的:研究延时脱钙和骨的几何形状对骨基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切取鼠股骨干分成5组,骨干24h组、骨干48h组(对照组)、骨干48B组和骨干72h组,分别用0.6N HC1脱钙24、48或72h.将颗粒48B组的骨碾磨成125~800μm的颗粒.50只Wistar鼠作为受体.术后6周取标本测定重量、干燥后的重量、钙含量、碱性磷酸酶含量和组织学观察.结果:颗粒48H组的干燥重量高于控制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别.结论 :骨延时脱钙不影响其成骨能力.125~800μm的颗粒状鼠骨基质成骨能力优于块状骨基质 .

  • 基于永生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工程化软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方泽强;王常勇;李慧增;杨军

    目的:探讨hTERT转染的永生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裸鼠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方法:通过真核表达载体,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入兔髁状突软骨细胞,筛选并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扩增培养;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和培养,经诱导、扩增后与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构建细胞-β-TCP复合体, 体外培育1~2d后,植入裸鼠体内.通过粘多糖(GAG)含量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来检测3和6个月复合体软骨形成情况.结果:两种细胞和β-TCP复合体在裸鼠体内均能形成软骨样组织;6 个月,工程化软骨GAG含量和Ⅱ型胶原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软骨组织,但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hTERT转染的永生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均具有良好的软骨形成能力 ,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软骨缺损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异常应力环境下兔颈椎软骨终板蛋白聚糖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立;詹红生;应航;井夫杰

    目的:观察长时间异常应力环境下兔颈椎软骨终板蛋白聚糖(PG)含量及组分的变化,探讨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将2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家兔颈椎处于屈曲45°(5h/次·d)异常应力环境下,分别于处理前及处理后1、2、3个月处死动物,取C4~5和C5~6颈椎间盘软骨终板, 作阿利新蓝染色和生化方法测定PG含量与组分比例,比较各组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终板阿利新蓝染色和PG各组分的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组阿利新蓝染色变浅,PG总量、硫酸软骨素(CS)和硫酸角质素(KS)比值、透明质酸(HA)含量明显下降(P<0.05), 并随着异常应力的作用时间延长而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异常应力环境下颈椎软骨终板PG含量明显下降,并主要以CS下降为主,PG和CS的含量下降是终板退变和生物力学性能改变的原因之一.

  • 脊髓损伤对大鼠松质骨BMP、TNF-α及IL-6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靖;王全平;李新奎;黄鲁豫;吕荣;倪国华;白建萍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对局部骨组织中BMP、IL-6、TNF-α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在骨代谢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横断大鼠胸髓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对脊髓损伤后1、6周时股骨近段松质骨中BMP,IL-6,TNF-α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变化进行评定.结果:脊髓损伤后1周时TNF-α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表达在1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周时表达增强显著(P<0.05),IL-6表达在伤后1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伤后6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NF-α早期增加,BMP和IL-6在晚期增加.BMP、IL-6、TNF-α是影响脊髓损伤后骨代谢变化的重要因素.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骨折

    作者:何志敏;杨海涛;冯明光

    目的:比较研究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 k plate or the Balser plate)与常规方法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骨折.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骨折与常规方法(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人工韧带等)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锁骨钩钢板治疗组在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比率分别如下:满意率86.7%~60.7%,复位率100%~71.4%、断钉断板率0%~21.4%、再脱位率0%~25%、感染率0%~25%,P<0.05. 结论: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锁骨钩钢板是一种创新、优异的值得推荐的方法.

  • 后纵韧带切除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蒋振松;张佐伦;于锡欣;袁泽农;杨玉峰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1年1月~2002年6月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的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0例获得随访,平均改善率为72.6%,优10例,占33.3%;良12例,占40%;中6例,占20%;差2例,占 6.7%.结论:对合并后纵韧带肥厚压迫颈髓或合并颈椎间盘脱出至硬膜外腔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手术中,需切除后纵韧带,彻底减压,疗效满意.

  • 桡骨骨髓腔形态观测和弹性蛇形髓内针的临床研究

    作者:明立功;张铁良;明新广;明新杰;李忠华;钟世镇;张全金;明新忠;明立德;明立山

    目的:通过对桡骨骨髓腔形态解剖学测量, 为弹性蛇形髓内针(Snake-shaped Intramedullary Nail SIN)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测试该针的生物力学性能及探讨其在桡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将国人桡骨30例 ,按20等份横断,观察髓腔形态,并测量纵径和横径;(2)将27根桡骨标本分为3组,制成中段骨折模型,分别置入SIN,三棱针及骨圆针,在WO-10实验机上进行扭转、轴向拉伸及弯曲试验.临床应用20例.结果:桡骨骨髓腔中间小,两端大,上端圆或椭圆,骨干和下端扁圆 .其髓腔窄处为桡骨中份,纵径平均4.4mm,横径5.9mm.SIN组的大抗扭转、抗轴向拉伸及内外抗弯刚度均优于三棱针组及骨圆针组(P<0.05).所有病例均经随访,平均14 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前臂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0%.结论:(1)SIN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有较强的骨折固定作用和稳定性,尤其在抗旋转和抗拉性能方面.适用于治疗桡骨骨折.(2)该针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便于推广.

  • 原发颈胸段骨肿瘤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田纪伟;李家顺;贾连顺;李慎江

    目的:分析原发颈胸段骨肿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2.0tsl扫描仪,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T1WI . 选择26例经术后病理和临床证实的颈胸段肿瘤,分别观察椎体、附件、椎间盘病变情况,椎体溶骨及软组织肿块MRI情况.结果:颈胸段原发肿瘤溶骨破坏均为T1WI高信号,软组织阴影T2WI为高信号,各种肿瘤又有不同影像表现.结论:MRI对颈胸段原发肿瘤具有术前判断诊断价值.

  •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相高信号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新宇;汤继文;潘新;侯勇

    目的:将CSEP作为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术前术后脊髓功能状态的评分标准,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MRI T2相有无高信号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方法:将56例接受颈椎后路双开门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无高信号组及有高信号组,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8d行胫后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CSEP检查.结果: 56例病人中21例(37.5%)手术前MRI显示有异常高信号(ISI).(1)手术前有MRI T2相高信号 (ISI)组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及尺神经CSEP较无MRI T2相高信号(ISI)组潜伏期略长、波幅略小,但t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手术后CSEP潜伏期及波幅改善值两组 t检验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有无MRI T2相高信号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有高信号患者同样可有良好预后.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华东;史亚民;李利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意义及其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管环形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76例.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植骨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 5).CT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结论: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在后路椎管环形减压及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塌陷的发生.

  • 脊髓急性损伤时NO、IL-8、IL-6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施红光;吴信华;吴玮

    目的:研究脊髓急性损害早期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76例脊髓急性损害病人,根据Franked分类,分完全截瘫(Franked A)组,不完全截瘫(Franked B,C 和D)组,以ELISA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IL-8、IL-6、NO、NOS的值,以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结果:IL-8、IL-6的值完全截瘫者和不完全截瘫者都显著升高(P<0.05),NO、 NOS的值完全截瘫者和不完全截瘫者都显著降低(P<0.05).结论:脊髓急性损害早期I L-8、IL-6显著升高,NO、NOS显著降低,脊髓急性损害早期IL-8、IL-6、NO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害.

  • 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的研究和临床(二)(附3例报告)

    作者:毛宾尧

    2 人工髓核研究和临床常见的椎间盘退变引发腰腿痛的传统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伴有滑脱或不稳脊椎行脊椎融合术,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受到普遍肯定.由于脊椎外科的发展, 对椎间盘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化,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学紊乱和结构异常,出现腰椎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引起骨科界的重视.脊椎融合必定引起邻椎的代偿运动,带来的邻椎的应力损害,使该节段小关节退变加剧,故其疗效大约在70%~85%,文献指出有3%~14%患者摘除突出变性髓核后,用人工髓核植入来代替并重建脊椎的稳定和力学特性.人工髓核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多年研究,如国内徐印坎等(2001)报告过硅胶髓核应用.限于脊椎的特殊性,进展缓慢,疗效尚需进一步深入观察[7,9,11,12].

  • 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研究进展

    作者:于秀淳;蔡锦方

    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和保肢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的恶性骨肿瘤截肢术已逐渐被各种保肢手术所代替.由于儿童患者的病变多位于干骺端,为彻底切除肿瘤,术中需将骨骺和骺板一并切除,势必造成术后肢体不等长及功能恢复不理想[1~3].有研究报道股骨下端骨肉瘤切除骨骺及骺板后,将影响下肢纵向长度的70%[4],切除肱骨近端骨骺将影响肱骨长度的80%~82%[5].为此,国外近年来报道了多种避免术后肢体不等长的手术方法,国内报道较少.现就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以下综述.

  • 丝线缝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陈树祥;吕福庆;汤重喜;刘鹏

    自1985~2001年,采用丝线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2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2例,男154例,女58例,年龄大72岁,小19岁,其中横行骨折1 46例,下极骨折44例,粉碎性骨折14例,上极骨折8例,本组病例均为有移位骨折,其中13 例为开放性骨折.其余为闭合性骨折.

  • 几丁糖预防踝关节骨折后粘连42例报告(摘要)

    作者:张十一;王伯珉;侯朝霞

    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42例,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16~62岁,平均35.5岁;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32例;本组皆由外伤所致.单踝骨折11例,双踝骨折25例,三踝骨折6例;伤后24h 内接受手术者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2例,对照组20例(几丁糖采用上海其胜公司生产的医用几丁糖).

  • May解剖型钢板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智;刘刚;秦绍春

    采用May解剖型钢板手术治疗干骺端及骨干移行处骨折12例,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对《自制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临床应用报告》一文的几点异议

    作者:刘怿;贾尔同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