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生物可吸收材料治疗撕脱骨折

    作者:刘岩;陈庆泉;陈爱民;侯春林;苟三怀;赵良瑜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生物聚酯人工韧带、可吸收棒、可吸收螺钉治疗撕脱骨折的方法、疗效、特点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37例患者行生物可吸收手术治疗并对相应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8个月,平均18个月,疗效优29例,良8例,无差者.结论:此方法符合撕脱骨折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无人体不良反应,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痛苦,疗效满意.

  • 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

    作者:陈庆泉;刘岩;陈爱民;侯春林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的方法、手术适应证、疗效与并发症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应用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9例,术前住院时间0~7d,平均1.8d,对其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年3个月,疗效优5例,良3例,差1例.结论:此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痛苦和距周组织损伤,不失为一种实用的内固定方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许国华;贾连顺;李家顺;叶晓健;史建刚;邵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因首次手术失误而导致的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或合并其他症状需再次手术治疗的84例病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诊断及定位错误,椎管狭窄未解除,退变突出髓核碎片残留,多节段髓核突出遗漏,椎管内粘连以及腰椎不稳.再手术效果优良率达82.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前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明确是否合并其它腰椎退变性疾病,确立正确的手术方案.术中同时解决其他合并疾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再手术率.

  • 髋臼缺损时的全髋置换

    作者:李晓华;吴宇黎;吴海山;钱其荣

    目的:研究髋臼骨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致髋臼缺损的178例(215髋)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应用非骨水泥假体臼,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或结构植骨等方法重建骨性髋臼,其中男62例、女116例,178例中162例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2个月.结果:根据MerleD'Aubigne评分方法,优40例,良69例,中50例,差3例.结论:各种髋臼骨缺损应根据X线拍片及CT加以明确,观察其运动中心、上移程度,对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特别有意义.非骨水泥假体重建成功与否有赖于假体稳定并尽量多与宿主骨接触并避免或减少结构性植骨.

  • 颈椎生理弧度变化及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徐建伟;贾连顺;陈德玉;谭军

    颈椎前路手术显露途径是Chipault 1895年在法国神经外科教材上首次提出,但直到1952年Leroy Abbott才提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创伤、退变和肿瘤等,继而Robinson(1955年)、Smith(1958年)、Cloward(1961年)等将前路减压和自体骨植入融合治疗用于临床[1].

  • 退行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作者:魏梅洋;贾连顺;李家顺

    退行性脊柱侧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柱侧弯,是指成年以后新出现的侧弯,而不是被忽视的原有侧弯的进展,除外继发于脊柱椎体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创伤骨折、结核等原因引起的侧弯.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快速进展,退行性脊柱侧弯作为一严重退变的疾病,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是引起老年患者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一重要原因.本文就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自然演变、治疗等进展做一综述.

  • 脊髓电刺激的机制探讨和临床应用

    作者:赵广民;李家顺;贾连顺

    脊髓电刺激已经应用了约30年,但只是到近5年来才被广泛的接受和得到医学界的承认,既往该项操作都是由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的,现在麻醉医生、骨科医生、理疗医生都进行了这项操作.治疗疼痛是脊髓电刺激为广泛的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已经使操作者们能成功的治疗各种疼痛综合征.

  • 牛胸腰椎椎体切除后不同内植物的极限力学性能测试

    作者:王新伟;赵定麟;陈德玉;王以进

    目的:测试牛胸腰椎椎体切除后不同内植物重建后标本的极限力学性能.方法:21具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髂骨植骨组、人工椎体替代组、髂骨植骨+前路钢板组、人工椎体+前路钢板组、髂骨植骨+椎弓根钉组及人工椎体+椎弓根钉等7组.测量各组的大载荷及位移.结果:正常小牛胸腰椎标本的极限载荷高.髂骨植骨组的承载能力差,仅有原始标本的45%,单纯钛合金人工椎体组平均破坏载荷比髂骨植骨组高16%,附加前路钢板及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破坏载荷均高于单纯植入者.结论:不管是人工椎体还是髂骨替代其极限载荷及极限位移均小于原始标本,椎体重建的远期目标是融合而不是支撑.

  • 退变大鼠颈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拥军;施杞;李家顺;贾连顺;周重建;刘梅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细胞凋亡的改变.方法:建立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透射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造模3、5、7月后椎间盘细胞凋亡程度.结果:退变椎间盘内有典型凋亡的细胞,以软骨细胞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模型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间比较,5月、7月较3月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退变椎间盘软骨细胞凋亡数目增多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机理之一.

  • 神经根损害神经根后根节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史建刚;贾连顺;苟三怀;肖建如;叶晓健;谭军;陈雄生;贾宁阳

    目的:初步探讨马尾神经损害导致马尾神经综合征,神经根后根节的病理变化.方法:取不同时间段的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模型的神经根的后根节,作HE染色对其内正常感觉神经元细胞记数.结果:临床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1/2d,将导致双侧后根节缺血水肿,节内神经元细胞坏死.结论:后根节内的感觉神经元极敏感,极易坏死,是马尾神经损害顺行溃变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是导致鞍区麻木、感觉障碍,难以恢复的重要原因.

  •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病理演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康平;李家顺;贾连顺;尹经正;刘昀;彭宝淦;宋海涛;许斌

    目的: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研究病理机制.方法:以家犬为实验模型,损伤脊髓前动脉后进行肉眼、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定量测定坏死神经元.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2h运动神经元变性,轴索病变,6h神经元坏死,24h脊髓水肿达到高峰,7d髓内出血明显.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24h 30%~40%的运动神经元坏死,3d达80%,7d以后95%以上.病变均位于脊髓2/3.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变性坏死严重,相邻节段其次,尾侧脊髓坏死量逐渐减少.结论: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缺血性病变是渐进和不可逆的,可引起广泛节段脊髓病变.

  • 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滇文;贾连顺;周玉坤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采用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N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iNOS mRNA在脊髓损伤前即有表达,损伤后早期无明显变化,伤后72h开始升高,1周时达到高峰.结论:脊髓继发性损害的持续时间可能大于传统观念,针对继发性损害所作的治疗应持续至脊髓损伤后较长的一段时间.

  • 防粘连几丁糖膜的制备和部分性能测定

    作者:斯清庆;侯春林;蒋丽霞;顾其胜;邵敏伟

    目的:制备防粘连几丁糖膜及测定其部分性能.方法:在透析后的几丁糖与明胶混合液中加入戊二醛交联后置入冻干机冻干制得几丁糖膜.测定湿润时间、吸水量和吸水率表示其吸水性能.动物实验研究膜的止血性能,观察与创面的粘附情况,记录出血时间,以膜或纱布中Hbo光度吸收值表示出血量.结果:几丁糖膜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适合用于止血.与创面粘附良好,几丁糖膜组、纱布组的出血时间分别为(78.25±6.42)s、(119.05±11.39)s,Hb光度吸收值为0.76±0.51、1.63±0.72,明显优于纱布对照组(P<0.01).结论:几丁糖膜具有一定的止血性能.

    关键词: 几丁糖膜 制备 止血
  • 颈椎前路融合后相邻节段的即刻运动范围

    作者:曹师锋;贾连顺;赵卫东;孔庆毅;李鉴轶;谢宁;陈雄生

    目的:观察中下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和应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对相邻节段即刻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测量完整状态、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3种状态上下相邻节段的三维六自由度运动范围.结果:3种状态下相邻节段的即刻三维运动范围无显著差异.结论:中下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和应用钢板内固定对相邻节段即刻运动范围没有显著影响,颈椎前路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加快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

  • 黄韧带骨化超微结构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雄生;贾连顺;孔庆毅;倪斌

    目的:研究实验性黄韧带骨化的超微结构演变特点.材料和方法: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发的骨化过程不同时期的动物黄韧带组织行超薄切片,用电镜进行观察.结果:rhBMP-2植入2周,黄韧带内胶原纤维增生,弹力纤维减少、断裂,成纤维细胞代谢旺盛,其间可见散在的不成熟软骨细胞、2种细胞胞浆中均可见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4周:黄韧带内软骨细胞明显增多、分化成熟,胞浆内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线粒体,靠近细胞分泌端的基质陷窝中可见数量不等的电子致密小体,基质中胶原纤维大量增生;6周:成熟的软骨细胞体积增大,呈圆形,胞浆内富含线粒体,并可见线粒体与细胞膜融合形成分泌小泡,细胞周围基质中可见大量的电子致密小体,尚可见数量不等的新生弹力纤维;8周:肥大的软骨细胞退变、坏死,表现为细胞核皱缩,细胞膜及核膜广泛碎裂,残留物附近出现数量更多的电子致密小体;尚可观察到幼稚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存在.结论:黄韧带骨化过程中软骨细胞来源于成纤维细胞的软骨化生.

  •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早期塌陷的探讨

    作者:徐建伟;贾连顺;陈德玉;谭军;陈雄生;袁文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患者钛网应用优缺点.方法:5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间隙49例,3个间隙5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并辅以4种不同带锁钢板内固定,其中Orion钢板25例,Zephir钢板11例,Coddman 10例,CSLP钢板11例.对其疗效及钛网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7例中51例获6~17月随访,植骨均在12周达到临床愈合,3例患者在术后6周发生钛网下沉,颈椎椎间高度降低,颈椎曲度减小,但术后病人主观感觉满意,3月后复查未见进一步下沉.结论:钛网植骨比自体髂骨植骨有优越之处,但有发生下沉的可能.正确处理终板、合适的撑开高度、修剪面进行适当处理以及选择全锁定钢板,以降低下沉发生率.

  • 脊柱侧弯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贾宁阳;王晨光;谭军;叶晓健;陈雄生;沈康平;史建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脊柱侧弯患者的评判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的11例患者行全脊柱CT扫描,经MIP、MPR/CPR、三维与四维重建,并对照X线平片分析不同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四维重建可清晰评价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而MIP不适用对脊柱侧弯的评价.结论:多层螺旋CT可全脊柱扫描,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全面评价脊柱侧弯.

  • 颈椎病外科治疗选择及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贾连顺;袁文;倪斌;陈雄生;陈德玉;沈强;刘祖德;叶晓健;肖建如;谭军;徐印坎;赵定麟;侯铁胜;周维江;戴力扬;吴德升;朱海波;刘洪奎;张文明;张文林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报告4 585例脊髓型颈椎病,对发病因素、病程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其中335例于术后6个月~2年再次手术.术后985例随访5年7个月~17年,平均7年7个月.结果:功能评价,优476例(48.32%)、良335例(34.01%)、可94例(9.54%)及差80例(8.13%).手术疗效与病变严重程度、病程长短、减压程度和颈椎稳定性相关,病程在6个月内的患者疗效优于1年以上者(P<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远期效果是肯定的;手术时机、病理变化程度及手术技术等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 脊髓型颈椎病自然史规律研究

    作者:陈雄生;贾连顺;袁文;陈德玉;倪斌;叶晓健;肖建如;谭军

    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规律,评价自然史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综合分析1 263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自然史,将其演变方式归纳为5型,Ⅰ~Ⅳ型为起病轻者,其中Ⅱ~Ⅳ型无论是否经过稳定期,后均出现恶化,Ⅰ型长期保持稳定,随访期内无恶化倾向或结果,Ⅴ型为突然严重起病,无法缓解者.结果:Ⅰ型137例(10.88%),Ⅱ型534例(42.31%),Ⅲ型96例(7.57%),Ⅳ型407例(32.24%),Ⅴ型89例(7.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仅少数长期处于良性稳定状态,该病多数呈相对恶性的发展趋势,其发展结果将造成更加严重的脊髓损害.下肢麻木、行走缓慢、步态异常、手臂麻木、精细动作障碍等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要点.

  • 儿童上颈椎畸形及不稳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贾连顺;徐印坎;袁文;倪斌;陈德玉;李家顺;赵定麟

    目的:评价儿童枕颈部发育畸形早期临床特点和评价10年以上的远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42例儿童枕颈畸形诊断要点及经手术减压和寰枢椎、枕颈融合术对脊髓功能、稳定功能、枕颈部发育的影响,并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1)枕颈和寰枢椎植骨均获坚强骨性融合;(2)37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33例完全恢复,2例神经根刺激症,2例仍有轻微脊髓压迫症状;(3)38例术后长达10年以上未发生枕颈发育障碍,4例发育后出现轻度畸形,其中1例轻度后伸,3例枕颈前屈.结论:儿童枕颈部发育畸形早期作出诊断,在无脱位和明显脊髓压迫症出现之前手术稳定,对防止加重脊髓功能障碍有重要作用,并对其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

    作者:陈德玉;贾连顺;袁文;徐建伟;王新伟;王良意;郭永飞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的稳定性及融合效果.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17例,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手术节段稳定,术后3~4个月融合,椎间高度恢复满意.结论:Syncage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重建椎间高度,适用于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 肩锁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骨折

    作者:谢宁;苟三怀;刘岩;匡勇;钱齐荣

    目的:探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11例,锁骨外端骨折7例,锁骨中段骨折4例,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按照Lazzcano标准,疗效优14例,良6例,无其他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结论:肩锁钩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和锁骨骨折具有固定确实,不损伤关节面,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推广.术中仍需注意修复喙锁韧带.

  • 脊柱内固定翻修的原因和对策

    作者:叶晓健;沈康平;贾连顺;侯黎升;樊健君;王长峰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内固定翻修手术的原因,寻求避免内固定失败或失效的对策.方法:本组31例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22~58岁,颈椎病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螺钉位置不佳、松动脱出4例,颈椎前路Cage松动或脱出1例,胸腰骶椎骨折内固定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9例,松动或脱出3例,螺钉断裂3例,胸腰椎前路钢板松动2例,术后矫形丧失出现后凸畸形5例,腰椎BAK脱出2例.内植物选择不当2例.临床症状有畸形、局部疼痛、肢体疼痛麻木等.结果:内固定选择不当或螺钉位置不佳等引起内固定失败和/或失效的为22例,占70.9%;内植物断裂4例,占12.9%,患者过早负重或外伤引起的5例,占16.1%.共18例更换内植物,其它13例调整内植物位置.术后随访6个月~3年8个月,平均2年3个月.翻修术后19例患者局部症状及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X线片上显示内植物位置良好,原有畸形消失;2例吞咽困难获得改善,其它患者无不适主诉.结论:技术性原因是造成翻修手术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应力遮挡.应加强脊柱外科领域的专业培训.

    关键词: 脊柱 内固定 翻修术
  • 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作者:肖建如;陈华江;朱秋峰;贾连顺;袁文;陈德玉;倪斌;陈雄生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Zephier或AO钢板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结果:本组33例中骨巨细胞瘤14例,骨髓瘤8例,嗜酸性肉芽肿4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骨软骨肉瘤1例.肿瘤切除方式:囊内切除11例,包膜切除13例,广泛切除9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给予相应的放疗或化疗.术后随访6~48个月.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3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T1~T2骨巨细胞瘤和1例软骨肉瘤患者分别于囊内切除术后8个月、13个月局部复发,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囊内切除术后24个月因肺部转移,全身衰竭死亡.结论: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方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或AO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颈胸段脊柱稳定性重建.

  • 新型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刘岩;陈庆泉;祝云利;荆鑫

    目的:研究和评估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及跟骨钢板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为18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果:18例中15例获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均完全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AO新型钢板能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是治疗跟骨骨折较好的内植物,为临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 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建刚;贾连顺;李家顺;袁文;倪斌;陈德玉;肖建如;叶晓健;谭军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综合征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分析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变化规律.结果:马尾神经综合征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鞍区感觉、大小便、性功能的障碍,首发症状为感觉功能的障碍,继而出现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出现前BCR(bulbo-cavernosus-reflex)、ICR (ischio-cavernosus-reflex)等已有明显异常.影像学研究,大部分表现为多节段椎管狭窄.结论: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机制是由于骶髓反射弧的广泛损害.马尾神经综合征分前期、早期、中期、晚期.电生理改变和鞍区感觉功能的改变是早期诊断的指标.在前期、早期诊断马尾神经综合征称为早期诊断.

  • 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对骶骨肿瘤的作用评价

    作者:肖建如;陈华江;朱秋峰;贾连顺;陈德玉;田纪伟;滕宏林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本院于1998年12月~2001年12月,收治35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肿瘤32例,转移癌3例,L5~S13例,L5~S22例,L5~S31例,S13例,S1~27例,S1~36例,S1~45例,S1~54例,S2~42例,S2~53例.肿瘤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骨盆TSRH内固定术35例,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随访6~43个月,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瘘,1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个月、20个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未发生断钉断棒.结论: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术后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的稳定性,能够更好地减轻疼痛,保留患者的行走功能.

  • 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与手术治疗

    作者:倪斌;沈强;刘祖德;陈德玉;袁文;贾连顺

    目的:对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及其手术治疗进行研究.方法:对已治疗的45例齿突游离小骨进行分析,其中38例采用3种影像学测量方法来评价C1~2不稳程度.所有病人均行后路融合术,其中寰枢椎融合28例,枕颈融合17例.结果:测量分析发现,上颈椎大椎管矢状径<13mm时有脊髓损害的危险.所有手术病人平均随访6年,均取得牢固骨性愈合.38例临床症状改善,4例无变化,3例加重.结论:对于齿突游离小骨伴有脊髓压迫症状,或仅有枕颈部症状但影像学测量椎管矢状径减小接近13mm这一临界值,有脊髓损害危险时应施行手术治疗.

  • 胸腰椎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祖德;贾连顺;袁文;倪斌;陈德玉

    目的:回顾性分析半椎体切除矫正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报道手术治疗24例完全分节的半椎体,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3~17岁,平均10.9岁,手术均采用前后路联合切口,一次完成手术有20例,分期手术有4例,随访时间平均为23月(13~34月).结果:对10岁以内的患儿,采用短节段融合单纯凸侧固定,共7例,术前平均侧弯角为46°,前屈角为29°,术后为16°/15°,对10岁以上的17例患者,采用多节段融合双侧固定,术前平均侧弯角为53°,前屈角为34°,术后为32°/27°.术后无1例出现神经并发症,未发现假关节、脱钩、断棒的病例.结论:目前对半椎体畸形,建议采用积极的治疗方法,即切除致畸的半椎体,再融合矫正固定,这样的手术治疗方法彻底,术后手术效果好且远期疗效可靠.

  •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

    作者:谭军;贾连顺;袁文;周许辉;王广积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32例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椎板切除物,后植入双条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较常规手术无显著差别.28例获得手术后的3个月随访,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恢复,行走距离增加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2.8~6.7mm,平均高度4.2mm,术后椎间高度11.8~14.3mm,平均12.6mm.在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10.8~13.2mm,平均11.6mm.椎间孔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6mm.27例显示椎间隙的活动度小于2°,椎体与植骨块交界处无透亮区.1例植骨块吸收,但症状改善.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终缓解.结论: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满足充分减压,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骨性融合治疗的基本要素.

  • 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问题的探讨

    作者:荆鑫;滕红林;吴海山;周维江

    目的:探讨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放置的适当时间和正确的管理方法.方法:初次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按术后引流管留置的时间,分成条件相似的实验组(24h组)和对照组(48h组),分别记录8、16、24、48h引流量,拔管时引流管末端、中段及接近引流口的皮下段各剪下1.0cm送细菌培养.结果:24h组其8h、16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81%和88%,48h组其8h、16h、24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71%、79%h及92%,80例引流管末端和中段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4h组1例皮下段细菌培养阳性,48h组3例细菌培养阳性.切口全部Ⅰ期愈合.24h组有5例,48h组有1例术后拔管后出现引流管口外渗淡黄色分泌物.结论: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可在24h完成,若术后创口引流超过24h有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

  • 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治疗肘关节粘连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爱民;侯春林;陈庆泉;斯清庆;王永胜;刘岩;张伟;匡勇;欧阳跃平;王诗波;尹承慧;郑金龙

    目的:比较医用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预防肘关节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肘关节僵硬患者进行手术松解,其中15例术后关节腔内涂布2%几丁糖,14例术后关节腔内涂布1%透明质酸钠,另14例术后关节腔内涂布生理盐水为对照组,观察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改善程度以评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87月,平均42月.几丁糖组术后肘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97.7±16.5)°,比术前增加(62.0±12.7)°;透明质酸钠组术后肘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86.1±18.6)°,比术前增加(48.9±15.1)°,对照组术后肘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70.0±15.1)°,比术前增加(36.1±11.5°).几丁糖组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增值大于透明质酸钠组(P<0.05),透明质酸钠组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增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均具有减轻或预防肘关节松解术后再粘连的形成作用,几丁糖疗效优于透明质酸钠.

  • 腰椎椎板骨巨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曹师锋;陈雄生;贾连顺;钱列;邵将

    患者,女性,37岁,因腰痛2个月于2002年3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酸痛,以右侧较重,无下肢疼痛、麻木、无力,排便正常.腰痛为酸痛,与体位、活动等无明显关系,夜间疼痛较白天稍加重.曾多次在外院对症治疗,因为疼痛逐渐加重,行CT检查发现"腰椎肿块"入院.

  • 手背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1例

    作者:斯清庆;陈爱民;葛智纯

    患者,男性,39岁,因双手背多发性肿物4年余入院.逐渐增大增多,嗜酒、肥肉,无类似家族性遗传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 腰椎巨大软骨肉瘤1例报告

    作者:徐建伟;张咏;陈德玉;贾连顺

    患者,男性,32岁.1年半前出现腰部酸胀不适,左大腿针刺样疼痛,伴夜间痛,久坐后加重,止痛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3月前左大腿疼痛消失,左腰腹部触及肿物,当地B超提示腰部肿物.

  • L2椎体附件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

    作者:魏梅洋;贾连顺;刘祖德;王长峰

    患者,男性,16岁.因左腰部酸痛2月余而于2002年2月5日入院.患者在弯腰时感左侧腰部酸痛,无发热、盗汗、夜间痛等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节未触及肿大,腰椎无畸形,腰椎活动受限,L2棘突及左侧椎旁局部压痛.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肝肾功、血沉、碱性磷酸酶、血M蛋白均正常.

  • 写好文献综述

    作者:褚大由

    在"科教兴国"精神鼓励下,近年来临床医学、教育、科研工作不断获得提高与发展,学术论文日益增多,令人欣喜地看到:很多中、青年作者,特别是一批训练有素的研究生,在其导师细心指导下,撰写了不少质量较高的论文.不过,作为审稿人之一,我感到所审稿件的质量和水平极不平衡,有些论文选题很好,素材新颖,但因写作水平差而未被采用.

  • 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临床解剖学测量

    作者:孔庆毅;李家顺;贾连顺;陈德玉;纪荣明;宋滇文

    目的:测量国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相关参数,明确固定时解剖学允许的大前脱位程度.方法:对20套正常成人尸体标本的寰枢椎进行解剖,观察枢椎横突孔的形状、椎动脉在孔内的走行情况;测量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相应指标.结果:枢椎横突孔形状各不相同,椎动脉的走行也有相应的差异.测量进钉大角(53.78±4.29)°;标准角(42.84±2.42)°;下限角(32.75±3.45)°;小角(26.09±1.51)°;标准角位置的钉道长(38.81±0.85)mm,大脱位位置的钉道长(44.20±3.09)mm;脱位的移位距离(8.93±4.17)mm;占关节面矢状径的百分比(50.01±18.20)%.结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植入角的佳角度为与水平面成(42.84±2.42)°;寰枢椎前脱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仍允许经关节螺钉的植入.由于个体差异明显,临床上宜重视术前影像学资料的分析.

  • 关节松解术后康复探讨

    作者:刘若群;张晓萍;浦莉萍;刘莉;严玉兰

    目的:大限度恢复膝关节松解术后病人的膝关节活动度.方法:采用了术后小腿膝下1/3垫软枕,保持伸膝0°位,并加以适当的功能锻炼.结果:实验组伸膝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屈膝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后小腿下1/3垫软枕,在患肢的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130例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

    作者:浦莉萍;张晓萍;刘若群;刘莉;严玉兰

    目的:探讨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方法.方法:对130例该类病人术前进行气管、食道推移训练,指导病人做有效咳嗽、咳痰,术后观察颈部伤口渗血,颈部有无增粗,有无呼吸困难,定时翻身、叩背,给予吸氧、吸痰,超声雾化吸入.结果:术后随访半个月~10个月,呼吸功能完全恢复者128例,2例死亡.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颈椎脊髓损伤手术的临床疗效.

  • 第二届全国骨科现代内置物应用与骨折愈合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