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XG5/125型X射线透视机故障分析

    作者:张耀忠

    XG5/125型遥控医用诊断X射线透视装置是一种专门用于X射线透视检查的放射设备,本机在使用中患者和医生为明室遥控操作,诊断台设有电动脚踏板可以作左右和旋转运动,X射线管和图像增强器上下运动,运动范围大,可满足不同体型、不同部位的投照.使用的X射线管是125 KV、20/40KW,焦点1×1mm旋转阳极管,因此输出功率也较大,高压发生器是200mA高压发生器.X线控制主机容量较大,大透视管电压可达125KV,所以这套装置可以在125 KV、5 mA高容量下连续工作.旋转阳极的启动装置采用先进的三分频技术.

  •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护理

    作者:万翠仙;陆映屹

    寰枢柱是脊柱运动范围大的节段,并承担着颈椎50%的旋转和12%的侧屈运动,其稳定性极为重要.当寰枢椎骨折脱位或其它原因例: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造成不稳定可危及高位脊髓,甚至导致高位截瘫和中枢性呼吸衰竭.对该部位不同原因造成的寰枢椎不稳定或同时合并有脊髓损伤者,外科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1].我院2005年5月~2007年6月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C1-2不稳患者1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观察

    作者:潘胜发;孙宇;朱振军;陈景春;刘忠军;蔡钦林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轴性症状的出现无关(P>0.05);术后80%患者有轴性症状,主要分布在C2~C3(占27%)和C6~C7(占26%)皮节支配区,并与这两个节段椎间成角和椎间滑移的增大有关(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出现与椎间活动的增加有关,而与神经功能的改善与否无关.

  •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的影响

    作者:孙宇;潘胜发;陈景春;朱振军;刘忠军;蔡钦林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活动度)、各椎体间活动度.结果:术后3年颈椎总活动度、总屈曲及总仰伸角度均减小(P≤0.001),与术前相比平均下降15%,其中42例伴有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颈椎总活动度的改变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无相关性.各椎体间的屈伸运动范围从C2至C6均明显减小,而C6/7却稍有增加;椎体间滑移在C3/4、C4/5两个节段明显减少(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使颈椎总活动度和各椎体间活动度均减少并伴有颈部僵硬和疼痛.术后短期围领制动并早期主动伸、屈颈部的锻炼可能有助于减少颈部僵硬和疼痛的发生.

  • 音乐治疗在烧伤儿童治疗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李瑾怡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音乐治疗对烧伤儿童的疼痛、焦虑、关节康复、心理以及患者家属方面干预的应用领域、方法及效果的研究.阐明了音乐治疗可以明显地缓解烧伤儿童的焦虑,但是对疼痛的干预效果是不明确的;音乐治疗为烧伤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协助放松,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在康复训练中,音乐治疗和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结合使用,较单纯使用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对烧伤儿童挛缩关节的主、被动运动范围有明显改善;音乐治疗的干预有助于烧伤儿童和家属建立更好的沟通,增加患儿的依从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本文旨在更好地指导音乐治疗在烧伤儿童治疗的临床实践.

  • 颅颈交界区的不稳对寰枢侧方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黄菊英;聂庆斌;王兴文;张璨;菅凤增

    目的 分析单纯性韧带切除造成的颅颈交界区不稳对寰枢椎(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三维运动范围及寰枢侧方关节大压力影响.方法 6例新鲜尸体标本被使用.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对标本进行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的纯力矩加载,分别测试2.0 Nm纯力矩载荷下正常对照组和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和运动范围,以及1.0 Nm纯力矩载荷下正常对照组及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侧方关节的压力.结果 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分别为26.67°±4.70°、9.13°±1.32°和63.11°±5.87°,正常组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分别为14.12°±2.40°,4.15°±0.75°和50.75°±5.84°,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比正常组的显著增加(P<0.05).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分别为42.37°±3.96°、13.67°±1.10°和78.50°±4.00°,正常组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分别为27.43°±2.41°、6.97°±0.59°和65.26°±4.08°,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比正常组的显著增加(P<0.05).在前屈、左右侧弯及左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右侧方关节的大压力比正常组的减小.后伸和右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右侧方关节的大压力也比正常组的减小.但后伸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侧方关节的大压力不变,右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侧方关节的大压力稍有增加.结论 颅颈交界区单纯性的韧带切除可以造成寰枢椎不稳,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情况下运动范围比正常情况下显著性增加.寰枢椎的不稳,导致寰枢外侧关节失去正常的承重功能,进而终造成寰枢椎脱位.

  • 人体颈椎三维运动及刚度测试仪的研制和应用

    作者:陈维善;王性立;陈其昕

    目的:研制ZMS-1型人体颈椎三维运动及刚度测试仪.方法:根据脊柱3轴6自由度运动原理,制作活体颈椎三维运动和刚度测试装置.对20例学生志愿者进行活体颈椎生物力学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可重复性验证.结果:测试仪由三维活动支架、扭矩传感器、应变记录仪、头部固定装置、躯干固定椅和基座组成.具备颈椎运动范围、颈椎刚度和颈部肌群肌力测试功能.相关性检验显示颈椎主动及被动运动范围、被动活动峰值扭矩、伸屈肌群大等长收缩扭矩和载荷-位移曲线两次测试数据可重复性良好.结论:测试仪为评价活体颈椎三维运动及刚度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

  • 腰椎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张强;隋圣敏

    1运动节段的保留脊柱研究会学者们仍然对运动节段的保留和应用人工椎间盘关节成形术有浓厚的兴趣,一种人工腰椎椎间盘器械已经得到美国FDA批准.经过2~5年的随访,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有关这些器械长期耐久性和翻修的选择问题仍然需要研究,尤其是在L4~L5节段,在这一水平任何椎间器械都接近髂静脉,因此,翻修将有潜在的灾难性的并发症,但是椎间盘关节成形术后运动范围似乎得到了保留,异位骨化发生率很低.

  • 具有主动阻力的膝关节矫正器对髌股关节疼痛患者肌肉活动的影响(上)

    作者: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ml pain syndrome,PFPS)通常由关节的承重异常所致.可调节阻力的膝关节矫正器能够在膝关节屈曲时提供阻力,逐渐发展为一种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的有效手段.本文的研究目的 是考察膝关节在具有主动阻力的矫正器(Pmtonics装置)保护下完成不同活动时腿部肌电活动的变化.我们假设在配戴膝关节矫正器后,股四头肌和胭肌的肌电活动会相应发生改变.18例PFPS患者在配戴与不配戴矫正器的两种情况分别下进行测试,lO名对照组受试者在不配戴矫正器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测试活动包括:上下楼梯、水平地面行走、下蹲以及跨步.活动过程中的膝关节屈曲度由运动分析系统实时测量,3个股四头肌和2个(胭)肌的肌电活动信号由肌电仪(electmmyography,EMG)同步记录.研究结果显示,在配戴膝关节矫正器后,股四头肌和胭肌的活动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通常具有阶段性而非贯穿于整个运动范围.本研究表明在日常活动以及康复训练时配戴膝关节矫止器对于改善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作用.

  • 具有主动阻力的膝关节矫正器对髌股关节疼痛患者肌肉活动的影响(下)

    作者:

    结果在上楼梯以及水平地面行走时,佩带矫正器后膝关节运动范围明显下降(表2).佩带矫正器下楼梯时膝关节运动范围显著小于对照组.总体而言,做每种动作时三组受试者的EMG均有显著差异(P=0.000).

  •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研究进展

    作者:彭宣军;凌方明

    中后肢体瘫痪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由于拮抗肌及牵张反射亢进,随意运动受到抑制,阻碍运动恢复及获得正常运动范围,使精确的技能运动及协调性运动难以恢复.肌张力增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不但会引起患肢的疼痛,并且可以造成患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变形,导致关节活动度受限和康复训练的困难,影响中风病病人活动能力的恢复.因此,早期抗痉挛治疗在中风偏瘫的康复中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医学者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体外生物力学评价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的三维运动稳定性

    作者:罗巨利;詹新立;肖增明;贺聚良;刘会江;赵卫东

    背景:国内外少见颈前路带锁钢板重建上胸椎的体外生物力学报道.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方法:15具成人尸体上胸椎标本分成3组,即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颈前路钛板预弯内固定组(C),颈前路钛板未预弯内固定组(D).对完整标本进行三维活动度测量,分别安装好各组内固定再次进行标本在前屈、后伸和侧弯及旋转状态下的三维运动稳定性测量,并与完整状态(A)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在完整状态下B、C、D 3组标本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前屈稳定性排列:B>D>C>完整,B、A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后伸稳定性排列:B>C>A>D,B与A,C,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21,0.01);旋转状态下的稳定性排列:B>C>A>D,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侧弯稳定性排列:A>B>C>D,A和C,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0.002).提示上胸椎前路钛板装置具有较好的三维稳定性,如果采用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建议塑型.

  • 伤椎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比较

    作者:范志丹;夏虹;昌耘冰;尹庆水;赵卫东

    背景:目前通常采用在骨折椎相邻的上下椎弓根置入螺钉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但固定后容易出现伤椎高度恢复不够,融合节段后突畸形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一般认为固定螺钉少是内固定失败的重要原因.目的:比较存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增加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否较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有生物力学优势.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2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材料:6具新鲜冰冻家猪胸腰椎标本T14~L3节段.方法:测量完整标本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稳定性后,通过重物撞击技术制造伤椎骨折模型,然后对每个标本行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4枚螺钉固定)及增加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6螺钉固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整标本、4螺钉固定标本、6螺钉固定标本中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运动范围.②4螺钉固定及6螺钉固定在3个轴向运动范围与完整标本运动范围的比值.结果;6枚螺钉固定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均小于对照组和4枚螺钉固定组(P<0.01),6枚螺钉固定组和4枚螺钉固定组旋转运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0.01).6枚螺钉固定在3个轴向运动范围与完整标本运动范围的比值均高于4枚螺钉固定.结论:附加伤椎置钉较传统的4枚螺钉固定可增加生物力稳定性,有助于椎体高度恢复的保持和复位.

  • 全膝关节成形术后的深静脉栓塞和连续被动运动

    作者:王佳

    动和被动的运动,弹性袜,逐渐加压,电刺激腓肠肌,气动袜间断性压迫腓肠肌已开始在临床上应用。近在临床上应用的预防方法是利用一种仪器被动运动膝关节(同时也运动髋关节和踝部)。连续被动运动的原理是刺激静脉血流和淋巴流动并保持关节的运动范围。 1 对象与方法 150例进行全膝关节成形术的病人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利用被动运动仪器运动病人下肢。术后第 3天,在特定的职业医师的监督下,试验组的病人利用机器对膝关节进行主动的辅助性运动。对照组病人也在术后第 3天,在特定的职业医师的监督下,试验组的病人利用机器对膝关节进行主动的辅助性运动。所有病人的运动弧都不正常。对于一些病人来说,运动范围的角度不能大于 90°。一些病人在术前或术后,膝关节不能完全伸展。将 CPM机的运动弧度设定为 0°~ 30°(机器的运动速度较慢,在第 1个 24h内,运转每周 3.34min),当病人可以耐受此运动范围时,将机器的运动弧度每天逐渐增加 10°可更多。

  • 滑液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下肢骨折后的膝关节僵硬

    作者:徐爱萍;杨淑美;赵霞;褚俊良

    膝关节强直和僵硬是下肢长骨骨折后的常见并发症 ,我们对这部分患者采滑液关节持续被动运动 (continous passive motion, CPM),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145例膝关节僵硬患者 ,男 102例 ,女 43例 ,年龄 16~ 65岁 ,平均 43.5岁 . 全部患者均有近期长骨骨折史 , 其中股骨骨折 61例 ( 42.0% ) , 胫骨骨折 84例 ( 57.9% ) . CPM治疗方法如下 , 使用金华市科惠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 JK- B型下肢关节康复器 ,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机器的运动范围和速度 , 使其被动运动的范围大于主动运动范围 , 速度设定为 2° / s, 运动时间根据每位患者的耐受时间确定 , 一般 4次 /d, 2 h/ 次 . 每位患者进行 CPM治疗前需做关节松动术和牵引 , 打开僵硬关节 , 前者 15 min/次 , 1次 / d. 后者用膝关节支撑架 , 视患者膝关节屈曲度调整角度 , 再在患侧小腿上方加沙袋 , 重量 2~ 5 kg, 3~ 5 min/次 , 2~ 3次 /d. 步行训练与 CPM同时进行 , 先在双杠内行走 , 或 3点步不负重练习 , 逐渐到部分负重 2点步 , 再到完全负重 4点步 .

  • 局部封闭加运动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体会

    作者:孟宪文

    1 资料与方法本组肩周炎患者46例,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30~72岁;左肩23例,右肩20例,双肩3例;患侧肩有外伤史8例,有风湿病16例,慢性劳损15例,原因不明7例.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外展<100°,后伸内旋达不到T10棘突以上,肌力4级的16例,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外展<70°,后伸内旋达不到L2棘突以上,肌力3级28例,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外展<10°,后伸内旋达不到脊椎棘突2例.方法(1)局部药物封闭:采用醋酸波尼松悬浊液1~2ml,加2%利多卡因至10ml,可单处痛点、钙化灶注射,也可以多处痛点注射,每周1次,一般不超过3~5次.(2)手法松解:在局部封闭后,肩关节活动仍有明显障碍者,可在封闭后肌注杜冷丁50~100mg,氯丙嗪25 mg,10min后做被动运动,术者一手按患者肩部,一手握住患者肘部,行肩关节的内收外展、旋内、旋外活动,然后做环绕运动.手法轻柔,运动范围逐渐加大,运动后上肢悬吊24 h后可嘱患者主动运动,做运动保健操,用主动运动代替被动运动,

  • 健康中老年人上肢负重状态下利手和非利手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作者:毛玉瑢;陈娜;陈沛铭;陈松斌;李丽芳;黄东锋

    背景:上肢利手和非利手在执行日常生活中动作存在差异性。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利手和非利手在日常生活活动任务执行和完成中同等重要,以往对上肢研究涉及肌力方面内容较多,而目前对关节动态特征及轨迹偏移影响作业活动的研究也逐步增加,三维运动检测和分析已作为上肢运动评估的可靠和有效标准。目的:利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收集健康中老年人双侧上肢持不同质量杯子下进行饮水动作的数据,探讨基于不同负重状态的利手和非利手上肢关节运动学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选取16名40-69岁右利手健康中老年人为实验对象,用Vicon Nexus采集双上肢不同质量水杯进行饮水动作的运动捕捉,通过pipeline数据建模和运动轨迹滤过后,用Matlab对采集数据进行动作周期的百分化处理;分析并比较利手和非利手持100 g、200 g和500 g质量的水杯时,肩、肘和腕关节三维平面上的角度和运动速度峰值。结果与结论:利手和非利手持重物肩、肘和腕关节,三维运动角度在肘关节差异明显,100 g水平面(X轴)和矢状面(Z轴),200 g额状面(Y轴)和矢状面(Z轴),500 g三维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三维运动角速度峰值在肩、肘和腕关节有差异,100 g(肩关节Px=0.01;肘关节Py=0.048,Pz=0.007),200 g(肘关节Py=0.033,Pz=0.005;腕关节Py=0.035),500 g(肘关节Py=0.027,Pz=0.00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同侧上肢持不同重物之间运动角度和角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利手和非利手负重物进行饮水动作时在运动角度和角速度之间存在差异性,利手肘关节X轴运动角度大,非利手肘关节Z轴上角度大;角速度非利手在Y轴和Z轴变化大;持重物大小对双侧上肢运动无影响。

  •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四):麦肯基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军

    1 麦肯基 (McKenzie)对下腰痛总的治疗原则 [1] McKenzie认为通过手法和松动术获得的运动范围增加也可以通过某一种形式的练习获得.当练习以某一种频率进行时,则形成一种节律性被动牵伸.这时练习则可能视为一种松动术.相似的方式,被动的松动也可被视为一种手法治疗.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教会患者自我进行脊柱"松动"和"手法"是可能的.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减少治疗师的操作,大程度地发挥患者自身的"技术",患者会由此意识到其疼痛减少和恢复极大程度地是因为自我努力的结果.因此, McKenzie选择两种治疗力量(治疗师产生的力量和患者产生的力量)进行力学治疗.治疗师产生的力量包括按摩、手法和徒手、持续或间歇牵引.患者产生的力量可以是静态的,如:患者改变并保持一种新的姿势;也可是动态的,如:患者进行练习.

  • 新式屈髋肌力训练机在轻重阻力下对下肢肌电与运动范围的影响

    作者:陈韦翰;潘玟璇;杨雯雯;钟宝弘;刘强

    目的 探讨新式屈髋肌力训练机在轻、重阻力情况下对下肢肌肉兴奋程度与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6位志愿者在屈髋肌力训练机台上,随机在轻或重阻力条件下进行连续30次的上提与下摆动作,并同时采集运动过程中的肌肉兴奋程度与下肢运动范围.结果 肌肉兴奋程度方面,在连续30次动作过程中,重阻力在腹直肌、屈髋肌、臀大肌、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兴奋程度皆显著高于轻阻力(P<0.05);重阻力在腹直肌、屈髋肌和股直肌后3次的兴奋程度皆显著高于前3次(P<0.05);轻阻力情况下,只有竖脊肌以及股直肌后3次的兴奋程度显著高于前3次(P<0.05).运动范围方面,重阻力情况下的动作范围与下摆角度显著小于轻阻力(P<0.05).结论 新式屈髋肌力训练机无论是在轻或重阻力条件下,都能在髋关节合理的活动范围内刺激屈与伸髋主动肌群以及周边协同肌群来完成动作,特别是相对较重阻力的条件下.

  • 测量并分析上楼梯过程中下肢关节角变化

    作者:唐刚;魏高峰;周海;刘石磊;季文婷;王冬梅;王成焘

    目的 获取上楼梯运动过程中国人下肢关节活动范围的统计学数据,从而为大屈曲度人工关节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常规楼梯实验装置,利用运动捕捉系统(Optotrak Certus,NDI)和三维测力台(AMTI,Bertec),建立系统地测量上楼梯过程中下肢运动的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对40例样本进行测量.结果 计算获得了40例样本在上楼梯过程中,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在1个运动周期内沿各方向上关节角的变化规律及活动范围,其中髋、膝、踝关节在矢状面上活动范围分别是-1.6°~66.7°,0°~91.4°,-20.8°~22.4°.结论 上楼梯运动过程中,髋、膝、踝关节在矢状面上活动度大,且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度大.与水平路面上正常行走和慢跑运动中关节运动范围比较,上楼梯运动中,髋关节和膝关节在矢状面上运动范围均较大.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