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在椎动脉变异的上颈椎不稳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毕;滕红林;戴宇森;王靖;朱旻宇;李驰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螺钉联合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对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双皮质骨加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伴椎动脉变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行后路寰椎侧块螺钉联合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对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双皮质骨加压植骨融合术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6~77岁,平均47.5岁.术前患者枕颈部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疼痛,VAS评分0~7分,平均3.50±2.71;椎动脉造影或颈椎CTA示单侧椎动脉明显狭窄.观察术中有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7d内行X线和CT检查,了解内固定位置;术后随访观察有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并发症、复位丢失,以及植骨融合率等.结果:12例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术中未发生神经和椎动脉损伤.患者颈部VAS评分0.92±0.90,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术后X线示12例患者颈椎序列恢复良好,CT示1例枢椎椎板腹侧皮质侵犯,余位置均良好.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复位丢失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12例均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联合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对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双皮质骨加压植骨融合术,既避免了传统螺钉固定椎动脉损伤的同时,又克服了部分病例双侧枢椎椎板螺钉时植骨床的不足,在保证良好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良好的骨性融合率.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补充固定措施应用于椎动脉变异的上颈椎不稳患者中.

  • 寰枢椎椎弓根"手动钝性扩孔"置钉 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作者:贾学军;田伟;寇剑铭;王玺;侯建文;高冲;俞杨

    目的 探讨用"手动钝性扩孔"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收治19例上颈椎不稳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枕颈区疼痛,活动受限,具有寰枢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指征.19例患者经"手动钝性扩孔"均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共置入76枚螺钉,所有螺钉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未发生技术上的困难;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发生,术中出血量200~630 ml,平均340 ml;手术时间1.5~3.5 h,平均2.6 h;19例均获随访,随访5~20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末次随访内固定物无断裂、松动及复位变形.术后3~6个月患者均获植骨融合;12例术前四肢麻木和运动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采用JOA评分法评定:术前评分4.5~15.8分,平均9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14.8±2.3)分.结论 "手动钝性扩孔"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置钉准确率高,疗效可靠.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上颈椎不稳的临床应用

    作者:常志强;张沛;刘斌;吴一民;贺永雄;于宝龙;王旭光

    目的 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所组成的钉棒固定系统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1例寰枢不稳患者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17~64岁,齿状突骨折22例(AndersonⅡ型16例、Ⅲ型6例),新鲜骨折15例,陈旧性7例;寰椎横韧带损伤2例,枢椎椎体血管瘤并寰枢不稳1例,Hangman骨折6例(Ⅱ型4例,Ⅱa型2例),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同定,寰椎后弓、枢椎椎板植骨.结果31例12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6个月X线片复查内固定位置良好,寰枢植骨融合,未发生螺钉松动、断钉现象,2例患者枢椎齿状突骨折给予C1~2椎弓根固定,未植骨融合,未加压,6~8个月取出内同定,保留旋转功能.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可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可使寰枢椎即刻得到坚强固定,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要谨慎操作.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及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11例

    作者:黄开;杨金华;王筱林;杨宗华

    目的 总结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11例上颈椎不稳患者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复位.术中寰枢椎椎弓根的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 mm、后弓上缘下4mm交点处,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与矢状面夹角10°;枢椎进钉点为枢椎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为20~25°,与横断面夹角30~35°.椎弓根钉直径3.5 mm,寰椎、枢椎椎弓根钉长22~28mm.结果 随访5~34个月,11例均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JOA评分:优7例,良2例,可2例.结论 采用寰枢椎多轴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具有固定牢固、固定节段短和三维固定的优点.

  • Halo-vest支架外固定辅助下手术治疗不稳定性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兆万;刘大勇;冀旭斌;隋国侠;钟军;厉峰;刘伟强;庄青山

    目的 探讨Halo-vest支架外固定辅助下手术治疗不稳定性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7例上颈椎不稳患者分3期治疗:一期:颈椎牵引复位后行Halo-vest支架外固定;二期:Halo-vest支架外固定维持下行内固定手术;三期:术后拆除Halo-vest支架.结果 17例术前、术中均无脊髓二次损伤发生.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Halo-vest支架外固定辅助下手术治疗不稳定性上颈椎损伤,有效避免了脊髓二次损伤,并保证内固定的顺利置入;该技术处理不稳定性上颈椎骨折安全、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护理

    作者:万翠仙;陆映屹

    寰枢柱是脊柱运动范围大的节段,并承担着颈椎50%的旋转和12%的侧屈运动,其稳定性极为重要.当寰枢椎骨折脱位或其它原因例: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造成不稳定可危及高位脊髓,甚至导致高位截瘫和中枢性呼吸衰竭.对该部位不同原因造成的寰枢椎不稳定或同时合并有脊髓损伤者,外科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1].我院2005年5月~2007年6月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C1-2不稳患者1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

    作者:马维虎;刘观燚;徐荣明;孙韶华;胡勇;朱颜召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组(A组)2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B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均使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并发症,是否出现复位丢失和植骨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3h,平均1.5h,出血量100~650ml,平均240ml.B组手术时间1.2~3h,平均2h,出血量120~800ml,平均350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有2例、B组有3例术中在剥离时损伤C1-2间静脉丛.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CT显示B组1例单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症状,余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螺钉均位置良好,未见椎动脉、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并发症.43例术后获12个月~3年随访,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未见复位丢失,亦未见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裂.结论:对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不仅具有椎弓根螺钉同等的固定疗效,而且相对安全、简单,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 改良植骨方法在后路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闫应朝;王雍立;王向阳;池永龙;徐华梓;林焱;倪文飞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方法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因齿状突不连(2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6例)以及颅底凹陷(5例)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和C2椎弓根或Magerl螺钉固定术(27例)或枕颈固定术(5例).术中植骨时在C1和C2后弓或C2和枕骨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压实后将少许稍长的皮质骨条铺在表面,再放置明胶海绵2条,用可吸收线缠绕在两侧内置物上或缝合于两侧软组织上,形成网状结构,术后颈托固定,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经口咽前路松解复位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咽后间隙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于术后2周恢复.术中无内固定或植骨困难,术后随访未见复位丢失或假关节形成.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3年2个月,平均19.1±7.2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改良植骨方法,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 内窥镜辅助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

    作者:姚女兆;王文军;王麓山;晏怡果;李学林;欧阳智华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内窥镜辅助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7~65岁,平均46.8岁.JeffersonⅡ型骨折6例,JeffersonⅢ型骨折1例,寰枢椎脱位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3例.患者均有枕颈部不适和活动受限,术前VAS评分为3.2~4.1分,平均3.8分;2例伴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者,按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1例.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均在内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13例患者共置入26枚螺钉;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110~290ml,平均190ml.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复查CT显示1枚螺钉位置欠佳,螺钉外斜角偏小且上斜角偏大,螺钉部分进入椎管,但未损伤脊髓,未做处理;25枚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基本复位,固定可靠.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降至1.0~2.0分,平均1.3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例伴颈髓损伤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Frankel分级C级者恢复到D级,D级者恢复到E级.12例患者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寰枢关节间隙植骨均达到融合;1例患者未见明显植骨融合,但寰枢关节稳定性良好,未出现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辅助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是可行的,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手术显露困难的缺点,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

  • 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侯铁胜;李明;赵杰;傅强;鲁凯伍;贺石生

    目的:探讨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的同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后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改善者占91%(10/11),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内固定棒、钉断裂及脱钩现象,1例术后3个月出现枕骨部螺钉松动.结论:在行枕颈融合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可获得术后枕颈部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卧石膏床,植骨融合率高.

  • 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28例

    作者:郑铁钢;贾卫斗;许英杰;云得才;孙华

    2002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2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内固定技术在上颈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作者:陈志刚;张烽

    上颈椎由寰枢椎构成,解剖结构特殊,之间无椎间盘组织,在运动学方面相互关联,不同于其他椎体有各自独立的运动单位,所以称为寰枢复合体.上颈椎不稳是指寰枢复合体结构破坏,在C1~2间产生病理性异常活动,出现上颈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等症状和体征.

  • 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18例

    作者:宋楹卓;杜俊杰;罗卓荆;梁伟;张建

    目的 研究枕颈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上颈椎不稳患者18例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手术,按JOA评分进行脊髓功能评定.结果 术后3个月~2年随访,全部病例上颈椎稳定性良好,植骨全部愈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7.0%.结论 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脊髓受压有确切治疗效果.

  • 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史峰军;刘长胜;冯刚;于泉;王大勇;张勇;张克非;崔明宇

    枢椎椎弓骨折常称为Hangman骨折,占颈椎损伤的7%~20%[1],多为交通伤.骨折后可造成椎体的前脱位及椎间盘破裂,导致上颈椎不稳而产生颈僵、颈痛等症状,很少伴发神经症状.

  • 75例上颈椎不稳病人行经口咽联合后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余波;肖艳;方薇;罗霄

    [目的]总结上颈椎不稳病人行经口咽联合后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75例上颈椎不稳病人行经口咽联合后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内固定术,同时加强手术配合.[结果]7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上颈椎不稳病人行经口咽联合后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经椎弓根螺钉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应用体会

    作者:张炳祥;龚遂良;戴加平

    随着交通和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上颈椎不稳和损伤更易多见,这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疾病.由于上颈椎在解剖形态及结构上的特殊性,发生疾病后不仅可导致上颈椎严重的不稳,也可能导致急性或迟发性上颈椎脊髓的损伤和压迫并危及生命,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作者自2002~2007年对31例上颈椎损伤和不稳的患者进行上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体会如下.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护理

    作者:竺亚;刘观燚;马维虎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伤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1例术后5小时突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9%,经吸痰、气管切开后转危为安.所有患者固定良好,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个月~1年均已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作好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成功的关键.

  • 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金根洋;赵杰;连小峰;陈志明;侯铁胜;何大为;王以进

    目的 评价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择6例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在标本完整状态(NS)、枕寰枢失稳模型(DS)、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固定+纵棒固定(AF)、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C3侧块螺钉+纵棒固定(BF)、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固定+C3椎板钩+纵棒固定(CF)、后路枕骨螺钉+C3椎板钩+C4椎板钩+纵棒固定(DF),共6种状态下,依次用KD-1型三维运动实验机进行测量相应节段的运动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齿状突及横韧带切除后,枕颈部会严重失稳,即DS组运动范围(ROM)较NS组明显增大10-12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枕颈失稳后,AF组ROM明显比DS组减小13-16 %(P<0.05),与NS组仅相差5-6 %(P>0.05).3.BF组ROM比失稳减小17-19 %(P<0.05),更加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4.CF组ROM比DS组减小18-23 %(P<0.05),亦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5.DF组ROM比DS组减小19-23 %(P<0.05),也能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但椎板钩有滑动现象,相邻节段代偿运动加大.结论 枕颈融合固定时,C2椎体骨质良好者,单纯C2椎弓根固定已足够稳定;在颈椎有C2椎弓根固定再加上C3侧块螺钉或C3椎板钩时,固定更坚强可靠,但多牺牲了一个椎体的活动度;颈椎以C3椎板钩+C4椎板钩固定时,也能达到可靠的枕颈固定,但有侧方滑动的趋势,同时固定的节段长,邻近节段退变会加剧.

  • Apofix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29例报告

    作者:周仕国;施能木

    自1999年5月至2004年8月,我院用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29例,随访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上颈椎不稳的内固定技术及其进展

    作者:连小峰;侯铁胜

    上颈椎不稳常由于上颈椎的畸形、外伤、退变、肿瘤及感染所诱发,治疗上往往以减压及重建其稳定性为主要目的.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