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表面涂布抗生素骨水泥的股骨远端骨肿瘤假体对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控制作用

    作者:陶鹏飞;郭征;王臻;范宏斌;栗向东;付军;吴智钢;陈国景;张涌泉

    [目的] 观察表面涂布抗生素骨水泥的股骨远端肿瘤假体在股骨远端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抗感染效果并评价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6月,79例股骨远端骨肿瘤患者在本院行瘤段切除、定制轴心式骨肿瘤假体重建治疗,其中男性51例,女性28例;年龄14 ~46岁(平均21岁),骨肿瘤类型包括骨肉瘤41例,骨巨细胞瘤15例,软骨肉瘤10例,Ewing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纤维肉瘤2例.根据Enneking原发恶性骨肿瘤分期,在64例原发恶性骨肿瘤当中,ⅠA2例,ⅠB2例,ⅡA12例,ⅡB 48例.根据假体表面是否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涂层,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抗感染涂层组(36例)和无抗感染涂层组(43例),抗感染涂层设计为在聚乙烯套上打孔后术中进行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涂布.术后随访观察假体周围感染、肿瘤复发和远隔转移,并评价肢体功能情况.[结果] 随访3 ~ 50个月(平均25个月),抗感染涂层组无假体周围感染发生,无抗感染涂层组术后5例出现深部感染,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假体感染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4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中,9例出现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其中抗感染涂层组局部复发2例,远隔转移2例;无抗感染涂层组局部复发3例,远隔转移2例.近一次随访,MSTS93功能评分显示抗感染涂层组平均24.6分,无抗感染涂层组平均19.5分.随访期内抗感染涂层组未见假体聚乙烯套表层骨水泥脱落现象.[结论] 采用聚乙烯套钻孔并涂布抗生素骨水泥于定制股骨远端肿瘤假体表面的技术能有效控制肿瘤假体重建后感染,该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下腰椎病变三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曾忠友;严卫锋;陈国军;张建乔;唐宏超;吴鹏;宋永兴;金才益

    [目的] 探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单侧椎弓根螺钉并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以及双侧椎弓根螺钉三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自2007年6月~ 2009年12月分别采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A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并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B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C组)三种方法治疗下腰椎病变共84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A组26例,B组30例,C组28例;记录并对比三种手术方法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和住院费用;通过影像学评价三种手术方法病例其术前、术后、后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其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 三组病例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液量等方面A组优于B组和C组,B组优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36个月(平均20个月).在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方面三组病例术后均获得较好的恢复,但后随访时A组病例有明显的丢失,而B组和C组病例椎间隙高度获得良好的维持.后随访时融合率为:A组96.2%,B组96.7%,C组92.9%,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后随访时JOA评分,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省等优点,特别是采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的置入进一步减少了创伤,提高了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强度有限,需慎重选择,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稳定性好,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

    作者:高先政;杨滨;邹德威;谭荣;刘涛;张敬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在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1年1~6月,对32例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症患者进行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其中采用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15例(A组),采用后正中入路17例(B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4.80±12.60) min、术中出血(134.00±33.55) ml、术后引流量(92.73 ±13.23) ml,术后VAS评分(1.93±0.59)分、术后卧床时间(2.60±0.38)d,切口愈合不良2例,无其他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B组手术时间(129.18±33.88) min、术中出血(188.53±57.98) ml、术后引流量(125.00±53.29) ml、术后VAS评分(3.17±0.88)分、术后卧床时间(4.03±0.69)d,硬膜损伤致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无其他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及卧床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助于术中减少手术创伤、保护椎旁肌及准确置入内固定物,是一种微创、便捷、安全的手术人路.

  • Neulen钛板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作者:Ahmed Hassan Usman;聂林;侯勇;张稳;王提学;陶晓锐

    [目的] 阐明Neulen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及长期的随访结果.[方法] 通过对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 2012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其中获得了26例较完整的随访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35 ~ 81岁,平均62岁.CT及MRI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生肥厚16例,后纵韧带骨化10例.常规行颈后路单开门减压后在门轴侧用Neulen钛板和螺钉在开门部位作为固定方式;16例患者使用5枚钛板固定,7例患者用4枚钛板固定,3例间隔使用3枚钛板固定.收集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轴位CT资料,根据门轴腹侧和背侧皮质部位连接骨质来评价骨质愈合情况.腹侧和背侧部位均有骨质连接才能判定为愈合.[结果] 术后颈椎轴位CT扫描显示无脊髓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收集到术后3个月26例患者Neulen钛板固定的117个节段和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69个阶段CT检查结果,结果显示3个月和6个月时轴侧骨愈合率分别为68.4%和85.5%.Neulen钛板椎板成形术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重建系统,随访期间无钛板移位、神经损伤和关门现象.3个节段轴侧皮质完全不连接节段均未愈合,椎管扩张状态仍能维持.[结论] Neulen钛板能够为开门后扩大的椎管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系统,有利于提高轴侧骨愈合率并长期维持椎管扩张状态.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术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作者:张伟;陈德玉;杨立利;陈宇;蔚芃;将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后的长期随访结果,比较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8月采用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2 ~ 62岁,平均48.7岁.再次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1~13年,平均5.8年.病程6个月~4年,平均16个月.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术前、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平均JOA评分术前9.1分,末次随访时25.6分(P<0.001).临床疗效改善优良率为83.3%,其中非融合组的优良率为82.6%,融合组为85.5%.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90.7 ml和150.5 ml (P<0.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68.6 min和90.3 min (P<0.001).[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满意的.

  • 腰椎融合术再手术原因及其治疗

    作者:王根林;朱若夫;陈康武;陈洁;姜为民;杨惠林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再手术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为临床减少再手术的发生率和提高再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 2012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腰椎融合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1例;年龄28 ~76岁,平均58.4岁.通过影像学检查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再手术的疗效.[结果] 早期再手术原因:椎管内血肿形成4例;腹主动脉损伤1例.晚期再手术原因:钉棒系统松动、断裂或连接棒过长7例;椎弓根螺钉进入椎管1例;植骨未融合3例;减压不彻底2例,1例合并瘢痕形成;手术方式选择不当2例;邻近节段退变7例;精神心理因素1例.再手术方式:腹主动脉修补术1例;椎管探查血肿清除术4例;内固定系统取出术4例;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12例;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2例;前路融合术1例;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椎管减压瘢痕切除1例.5例发生脑脊液漏,术后3~5d脑脊液漏愈合.随访6 ~ 63个月,平均26.7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再手术前(86.7±14.1)%降至随访时(23.7±9.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后再手术因素复杂,仔细分析再手术原因,个体化合理选择再手术方式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价

    作者:王俊波;王文军;刘进才;姚女兆;王程

    [目的] 评价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颈椎病手.术至随访时满5年的病例,全部采用单节段Bryan假体CADR治疗.随访时间60 ~92个月(平均78个月).[结果](1)术前JOA评分平均(8.8±0.9)分,随访时平均(15.2±1.0)分,平均改善率78%.随访时Odom's分级临床疗效优良率85%; (2)术前颈椎曲度为(4.7±3.7)mm,随访时为(6.0±3.5)mm;颈椎运动范围及上、下邻近间隙运动范围均无明显变化.随访时可见6个(30%)手术节段出现异位骨化;(3)上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下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术前为(8.36 ±0.54) mm,随访时为(7.90±0.87) mm,平均减少(0.46±0.51) mm(P=0.001) 随访时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为15%(6/40个),其中1例(5%,1/20例)患者出现ASD相应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无明显缓解.[结论] CADR中远期临床疗效良好,颈椎曲度恢复正常,颈椎运动范围及邻近间隙运动范围维持良好,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率高,ASD发生率较低.

  • 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丁晓飞;苏柱程;廖世杰;陆荣斌;赵劲民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39例(43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后的基本资料.其中男7例,女32例;右髋7例,左髋28例,双髋4例.脱位程度按照Tonnis分级:Ⅰ度l髋,Ⅱ度11髋,Ⅲ度17髋,Ⅳ度14髋.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CE角(center-edge angle,CEA)和髋关节活动度,并在末次随访时,分别按Severin影像学评级标准和Mckay功能评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5.5个月.[结果]本组病例中,术后1髋出现半脱位,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末次随访时,AI平均22.6°,CEA平均29.1°,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患侧髋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按Severin标准评级,优良率为95.4%;按Mckay标准评级,优良率为93.0%;Severin标准影像学评级与Mckay标准功能评级间存在正相关,r=0.73 (P <0.05).[结论] 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后,脱位的股骨头能获得稳定的中心性复位,头臼包容改善并逐渐趋于正常.术后中短期的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疗效具有一致性,影像学改变越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 体外椎间盘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孙景泰;侯希敏;李秀男;朴星;计高鹰

    [目的] 探讨椎间盘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及疗效.[方法]用体外椎间盘减压系统(美国保健学会研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cNa评价法评价疗效.[结果]118例随访1年零7个月,治疗后VAS评分平均下降(8.2±1.1)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93%,无并发症.[结论]体外椎间盘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无创伤、疗效优良、无并发症等优点,严格掌握适应证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冲击波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及康复指导

    作者:孔莉;张红

    [目的]观察冲击波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指导的作用.[方法]选择65例门诊腰背肌筋膜疼痛患者,使用瑞士DolorCL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及康复指导.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65例患者在治疗后,治愈率为61.5%,显效率为16.9%,有效率18.5%,无效率3.1%.根据JOA评分,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冲击波治疗及康复指导对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 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后并发椎间感染12例诊疗分析

    作者:程维;宋扬

    [目的] 探讨经腰椎后路行病灶清除、减压、冲洗引流治疗术后椎间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椎间感染的12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疗特点.[结果] 12例椎间融合术后感染病例均通过一次或多次椎间病灶清除、持续冲洗引流而治愈.[结论]一旦确认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椎间原发感染,应尽快手术治疗,经腰椎后路行感染病灶清除、减压、置管冲洗引流,必要时去除椎间植骨及融合器,能迅速缓解和解除病人症状,同时要有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及反复多次手术清创引流的心理准备,一次及多次的彻底清创引流术是治疗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椎间感染的主要手段.

  •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病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许红林;李天鹏;谢旭华;雷云坤

    [目的]探讨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效果及并发症.并探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的特点.[方法]2009年2月~2011年8月对14例颈椎病患者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置换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明显升高,随访时间为12 ~42个月,平均24.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8±1.2)分增至术后平均(14.2±1.5)分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平均(15.6±0.6)分,颈项和上肢痛觉疼痛评分,术前与术后值统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X线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或异位骨化等不良反应.[结论]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近期疗效满意,但仍需长时间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 椎管内外跨硬脊膜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薛旭红;郑启新;周海振;吴宏斌;郭晓东

    [目的] 探讨椎管髓外跨硬脊膜(硬膜内椎间孔内外)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椎管髓外跨硬脊膜肿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全部病例均采用一期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特性的肿瘤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应尽量将肿瘤完全切除.[结果] 9例手术肿瘤均已全切,术后9例随访6~72个月,平均30.1个月,神经功能症状均明显改善,只有1例出现感觉减退,未见硬膜外与皮下脑脊液漏及囊肿形成.肿瘤均无复发及术后脊柱畸形.[结论] 椎管髓外跨硬脊膜(硬膜内椎间孔内外)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其特殊性,须根据肿瘤部位、生长方式、大小决定手术方式,能否一期完全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肿瘤侵犯椎体和受累超过2个节段及以上造成脊柱不稳的病例应行椎体固定融合术.

    关键词: 椎管 脊柱肿瘤 手术
  • 深低温处理在同种异体移植中对组织免疫源性研究进展

    作者:何建平

    组织移植是恢复先天、后天因素导致的畸形或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然而移植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其中免疫排斥反应就是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任何异体材料置入体内均会产生免疫反应,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识别和排斥,是包括效应细胞和调节因子在内的多种细胞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1],因此许多专家学者对于如何减少免疫排斥反应做了大量研究,其中深低温冷冻保存可对组织抗原性存在影响,现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伴膝内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作者:宋德臣;李瑞;张有磊

    膝内翻使患者下肢负重力线经过膝关节内侧,关节内负重力异常分布,内侧胫股关节面负荷增加.长期的异常负荷导致畸形进一步加重,引起骨性关节炎,出现疼痛不适、膝关节侧向摆动和骨质增生.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改变下肢不正常的力线,纠正内侧胫股关节的过度负荷,使内侧关节软骨修复再造,同时截骨使骨内压降低,血液循环改善,从而消除或减轻膝关节疼痛[1],减缓膝关节退行性改变,自1958年Jackson首先提出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以来,该术式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临床效果确切,尤其对于膝内侧间隙退变严重伴膝内翻的患者尤为适用.

  • 二磷酸盐在防治股骨头坏死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谢小伟;谭振;裴福兴;康鹏德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细胞、骨髓细胞等凋亡、坏死引起的病理过程.该病常见诱因有激素、酗酒、创伤、凝血障碍和血管解剖畸形.一般认为,此病好发年龄为30 ~ 40岁,常双侧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如未进行有效干预,约80%的患者在2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塌陷及功能障碍,终不得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普遍认为ONFH应该早期诊断、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终避免或推迟行人工关节置换时间.目前,髓心减压术、钽金属棒置入术及截骨术等保头手术已经证明可以有效延缓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治疗早期的股骨头坏死.

  • 不同入路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马文泽;丁尔勤;李文成

    [目的] 对比分析Hardinge改良入路与Watson-Jones改良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疾患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其中A组患者经Watson-Jones改良入路,B组患者经Hardinge改良入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患者切口长度[(8.5±1.8)cm]较短,术中出血量[(284.5±121.2) ml]较少,手术时间[(95.5±22.5) min]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以及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同时术后3、6个月A组患者Barthel指数以及Harris评分3个月(74.8±6.4)分,(78.5±6.2)分;6个月(86.2±4.2)分,(83.2±3.8)分均高于B组的3个月(62.5±4.7)分,(65.2±7.4)分;6个月(77.5±6.2)分,(73.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髋关节脱位、伤口感染、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Watson-Jones改良入路与Hardinge改良入路在对THA的治疗上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Watson-Jones改良入路恢复效果更加理想.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体外构建载基因仿生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立峰;周振东;杨军;郑刚;李建军

    [目的] 构建聚乳酸-聚己内酯(PLA/PCL)吸附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的聚乙二醇(PEG)纳米复合物形成生物可降解仿生骨材料,接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检测BMP-2基因的转染情况及其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PLA/PCL载基因仿生骨,接种rBMSCs细胞于仿生骨之上,培养48 h;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细胞BMP-2及骨钙素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rBMSCs转染后BMP-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rBMSCs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ELISA检测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BMP-2浓度,同时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分析细胞分化情况;流式细胞检测转染BMP-2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以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免疫组化表明转染后细胞内BMP-2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BMP-2与骨钙素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同时Western Blot结果同免疫组化结果相似,BMP-2也有明显上调(P<0.01);免疫荧光检测Ⅰ型胶原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BMP-2分泌量也有增加(P<0.05);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相比活性显著增强(P<0.05),而流式细胞检测S期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载基因仿生骨具有稳定而安全的转染性能,其转染后对rBMSCs细胞的分化效果是明显的,而对于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 唑来膦酸对兔骨髓炎骨破坏进程的作用

    作者:关明;龚冲丞;谭军

    [目的] 了解唑来膦酸在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髓炎发生过程中对骨破坏进程的作用.[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35只分为三组,其中空白组5只,模型组(金黄色葡萄球菌于新西兰白兔右胫骨造骨髓炎模型)15只,唑来膦酸组(在模型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唑来膦酸)15只,分别饲养2、4、6周后,进行X线片、血液WBC、CR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X线片Norden评分唑来膦酸组均低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与唑来膦酸组WBC、CRP第2周时高,之后逐渐下降,两组间始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CRP与空白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唑来膦酸组BGP第2、4周时较模型组下降,具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血清TRACP-5b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唑来膦酸组与空白组相比,自第4周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唑来膦酸在兔骨髓炎形成过程中能发挥一定的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作用,从而减缓骨破坏的进程,延缓骨髓炎的发展.

  • 膝关节屈曲畸形与腰椎和骨盆矢状位对线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胜国;刘海鹰;王波;王会民;钱亚龙

    [目的] 探讨膝关节屈曲畸形与腰椎和骨盆矢状位对线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8月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及膝关节X线片,使用PACS影像传输系统中的电脑软件测量以下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骨盆投射角度(PI),骨盆倾角(PT),骶骨倾角(SS),膝关节屈曲角度(KF).根据膝关节屈曲角度分组,比较各组测量参数及腰椎Oswestry评分(ODI).[结果] KF与LL、PI及SS存在相关性(r=0.184,P<0.05;r=0.303,P<0.05;r=0.254,P<0.05),与PT无明显相关性(P=0.79).LL与SS及PI存在相关性(r=0.768,P<0.01;r=0.550,P<0.01).膝关节屈曲角度越大,腰椎前凸越明显(P<0.0l),腰椎ODI评分升高.[结论] 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程度与腰椎和骨盆矢状位对线有相关性,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呈正相关.

  • 基于CT图像的下胫腓联合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

    作者:柏广富;张焱;张美超;骆宇春;李坤;陈斌;吴伟峰

    [目的] 构建下胫腓联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化平台.[方法] 对一健康成年男性的右足进行螺旋CT扫描,获取CT图像后利用Mimics软件重建足部骨骼及外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再经FreeForm雕刻软件处理后导入ANSYS软件,进而建立下胫腓联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加载与验证.[结果] 下胫腓联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经加载后与自身验证相应数据对比,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建立了下胫腓联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较客观地反映了其解剖结构和力学特性,可为下胫腓联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平台.

  • 第1跖楔关节失稳与(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相关性-前足跖骨头下压力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金立夫;胡海威;温建民;荀淑英;梁朝;程桯;蒋科卫;孙卫东

    [目的] 建立(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 对(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静态直立加载人体重力,矢状位模拟第1跖楔关节角度分别在9°、12°、15°时,综合观察前足第1~5跖骨头下应力数值变化特点.[结果]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应力分析,第2、3、5跖骨头下Von Mises应力呈增大趋势,内侧籽骨应力逐渐减小,外侧籽骨应力先减小后增大,第4跖骨头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结论]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第1跖楔关节对前足的应力影响,随着第1跖楔关节角度增加,前足外侧应力负荷有增大趋势.第1跖楔关节失稳可能是引起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对第1跖楔关节失稳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于术前检查存在第1跖楔关节失稳,X线片有阳性表现的患者应向其交待术后出现转移性跖痛症的风险,并建议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术,以减少术后出现跖痛症的发生概率.

  • 先天性永久性髌骨脱位1例

    作者:孙庆海;王建民;韩国婷

    1 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自诉右膝关节畸形14年余,步行时间稍长后即感右膝部疼痛,休息后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本院就诊,否认外伤史及家族遗传史.体格检查:右股骨髁间窝处空虚凹陷,膝关节轻度外翻,局部无压痛,膝关节可伸屈,伸屈膝关节时右髌骨均位于右股骨外侧髁外侧,位置较固定,人工复位不能,髌股撞击痛阴性、髌骨倾斜试验阴性、"恐惧试验"阴性、Q角(屈膝30°时髂前上棘到髌骨中心连线与胫骨结节到髌骨中心连线间的夹角)约为20°.

  • 骨科康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白跃宏

    骨科康复在康复医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普遍观点认为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壮大与二战后处理和救治大批伤员及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有密切关系.同时,骨科康复所面向的疾病及群体在现代康复医学中也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 儿童锁定加压髋钢板:手术技术指导与评估

    作者:刘玲丽

    矫正股骨近端先天性或获得性病变所采取的转子间或转子下截骨术,可采用的置入物种类较多,如角钢板、动态加压钢板、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架等,但愈后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尤其是角钢板,更易松动和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新型儿童锁定加压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ediatric hip plate,LCPHP或PHP)增加了该类手术的安全度,同时可以减少损伤.本文着重描述、分析手术技术和评价关键步骤.首先介绍儿童锁定加压髋钢板,钢板厚度分为3种,2.7mm厚:适应于3岁体重15 kg以内的患儿;3.5 mm厚:适应于3~8岁、35 kg以内的儿童;5mm厚:适应于青春期患者.钢板类型包括适应于内翻矫形至100°~ 110°,外翻矫形至140°以及适应于股骨颈骨折或进行旋转截骨的120°~ 130°钢板.钢板近端3孔为锁定孔,其近端两孔为横向平行孔.远端3孔,可以加压或锁定.

    关键词:
  •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2009年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DDH可造成患儿的步态异常、相邻关节发育异常、脊柱继发畸形,导致成年后下腰痛和髋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疼痛.由于该病与髋关节发育过程紧密相关,不同年龄组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各不相同.

    关键词:
  • 脊柱侧凸诊疗问答(五)

    作者:上海长海医院骨科

    脊柱侧凸有哪些危害?每个花季少年都希望有一个挺拔的身姿,而脊柱侧凸病人的脊柱变弯和旋转越来越重,一些脊柱侧凸病人连站直都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因心脏受到压迫而危及生命,因此脊柱侧凸对于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势必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