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基于Akagi轴线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胫骨旋转参考轴线的相关研究

    作者:窦勇;周一新;柳剑;杨德金

    [目的]测量国人膝骨关节炎患者在胫骨预定截骨平面上经胫骨平台几何中心点的胫骨平台大横轴(maximal mediolateral axis)垂线、胫骨后髁连线(posterior tibial condylar line)垂线与Akagi轴线之间的夹角,以及经髌腱止点的胫骨横截面上胫骨平台中心投影点与胫骨结节中内1/3连线与Akagi轴线的夹角,并与正常入群比较.分析上述角度与冠状面下肢力线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75例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行患侧膝关节CT扫描,共112膝,按照冠状面下肢力线进行分组,其中内翻膝(内翻组)92例,外翻膝(外翻组)20例,男18人,女57人,平均年龄(65.5±7.9)岁(45 ~81岁).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CT重建后,在胫骨平台下8 mm预定截骨面上经胫骨平台中心点测量胫骨大横轴垂线及胫骨后髁连线垂线与Akagi轴线之间的夹角;测量经髌腱止点的胫骨横截面上胫骨平台中心投影点与胫骨结节中内1/3连线与Akagi轴线的夹角,并与正常人群(正常组)比较.探讨上述角度是否与性别、年龄、aLDFA、mFTA、aMPTA相关.[结果]胫骨后髁连线垂线与Akagi轴线的夹角三组间均存在差异,正常组及内翻组胫骨大横轴垂线及胫骨平台中心投影点与胫骨中内1/3连线与Akagi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外翻组.[结论]按照胫骨结节中内1/3处放置假体容易使假体处于过度 外旋状态,在预定截骨平面确定胫骨假体旋转时应当考虑到Akagi轴线与胫骨平台中心的关系.

  • 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的临床解剖和功能研究

    作者:张磊;何平平;吕占辉;张克民;段晓东;高广庭;蔡长马

    [目的]解剖学观察肘内侧副韧带前束(anterior bundle of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AMCL)损伤发生的部位、性质;探讨桡骨头骨折合并AMCL损伤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及一期手术修复韧带疗效评价.[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合并AMCL损伤患者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20 ~70岁,平均43.8岁,均为急性闭合性损伤,按照Mason分型Ⅱ型15例、Ⅲ型15例、Ⅳ型14例.按照分层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24例(AMCL损伤保守治疗);观察组20例(AMCL损伤手术治疗).对照组开放复位内固定桡骨头骨折后单纯行屈肘90°石膏托外固定3周;观察组一期手术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修复AMCL损伤,术后屈肘90°石膏托外固定制动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行肘关节外翻应力X线片及MRI检查,并评估治疗前后HSS评分、提携角、关节间隙及肘关节各屈曲角度下偏离角度水平.[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6个月,平均20.4个月.本研究中韧带损伤手术修复组20例患者,AMCL自内上髁止点撕脱15例(75%)、体部断裂4例(20%)、冠突止点断裂1例(5%),其中AMCL自内上髁止点撕脱和体部断裂者占95%.两组患者治疗前肘关节外翻应力X线片内侧关节间隙、提携角比较、MRI冠状位SE序列T2加权像高信号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肘关节外翻应力X线片内侧关节间隙、提携角、肘关节各屈曲角度下偏离角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肘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桡骨头骨折合并AMCL断裂部位多在肱骨内上髁附着处和体部,多为撕脱伤,可直接修复;(2)桡骨头骨折合并AMCL损伤可明显影响肘关节功能及稳定性.(3) AMCL损伤一期手术修复后可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同期单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疗效观察

    作者:孔颖;王雷;张元民;赵晓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同期重建损伤的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 2011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2年以上的35例单纯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25例,女10例;年龄20 ~50岁,平均(33.6±3.4)岁,交通事故24例,运动性损伤11例,均为单纯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清理残端漂浮物,保留结构稳定的连续性韧带残端后使用自体腘绳肌于关节镜下同期单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股骨端纽扣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用生物界面螺钉固定.比较术前术后IKDC分级、Lysholm评分、稳定性检查(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反lachman试验及KT-2000测量)、滑膜覆盖情况及本体感觉测量结果.[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24 ~48个月,平均(32.3±2.6)个月.终末随访时,术后Ly-sholm评分(93.0±2.1)分,KT-2000检查在膝关节屈曲90°和30°前后移位总平均差值分别为(1.7±1.3)mm和(1.8±1.5) mm;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滑膜覆盖分型为A型或B型为97.1% (34/35)、后交叉韧带移植物滑膜覆盖分型为A型或B型为94.3% (33/35),术后IKDC分级A级28例、B级7例,无C级及D级病人,Lysholm平均分为(93.0±2.1)分,88.6% (31/35)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85.7% (30/35)患者轴移试验阴性、91.4% (32/35)患者反lachman试验阴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被动位置重现试验误差值在三个测试角度范围内(屈曲90°~60°、屈曲60°~ 30°、屈曲30°~0°)手术侧与健侧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同期单束重建损伤的前后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唐政杰;侯宇;张亘瑷;卓成龙;李宇博;丁立祥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不同类型再发骨折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4月~2012年4月间,458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再发椎体骨折情况分为原位再发骨折组36例,相邻椎体再骨折组33例,间隔椎体再骨折组35例,对照无再骨折组354例,对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相关因素进行观察评估并分析.[结果] (1) 104例患者(22.71%)PKP术后发生再发骨折,66.7%的原位组和54.5%的相邻组椎体再发骨折发生在术后半年内;(2)体重指数低、基础陈旧椎体骨折数目多、骨密度t值低是三种类型再发骨折共同的危险因素;(3)椎体内骨水泥的形态学分布是原位组和相邻组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原位组下终板骨水泥越局限骨小梁水平,原位再骨折的风险越大(OR值,0.311; P=0.016);相邻组上终板骨水泥越接近终板和椎间盘分布,相邻椎体再骨折的风险越大(OR值,4.831; P=0.018); (4)术后支具佩戴时间短是相邻椎体再骨折和间隔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三种类型的再发骨折均与严重骨质疏松有关,椎体内骨水泥的形态学分布特点是引起术后再骨折的重要因素,规范佩戴支具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能降低再骨折风险.

  • 不同体位下股骨重建钉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作者:赵鹏飞;宋祥义;薛建华;蔡建春

    [目的]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7月~2013年6月应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且体重指数>25 kg/m2的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体位不同分为两组:仰卧位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平均年龄(74.4±6.2)岁.侧卧位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75.8±6.6)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85例患者术后获10 ~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仰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69.6±8.1) min]较侧卧位组[(50.2±8.0)min]长,术中出血量[(450.2±50.1)ml]较侧卧位组[(152.5±50.7)ml]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仰卧位组优2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4%;侧卧位组优42例,良6例,可l例,差1例,优良率为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患者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仰卧位组6例脂肪液化,4例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畸形.[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肥胖患者,侧卧位下行重建钉内固定术具有能充分显露术野、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点,较平卧位下行重建钉内固定术具有明显优势.

  • 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椎间盘损伤程度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尚琦松;吴兵;盛文辉;王春辉;王自刚;何方生;韩鹏远;陈操

    [目的]探讨A型(AO分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应用术前MRI中椎间盘组织的影像学特点评估患者预后疗效的可行性,为A型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的MRI资料,按照椎间盘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分为3组(A、B、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进行治疗,分别测量术后2周、术后1年、内固定取出半年的疼痛评分(VAS)、Cobb角及伤椎前高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9.3个月(15 ~ 23个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所有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术后1年时,C组患者的Cobb角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取出半年时,C组患者的三项检查指标[疼痛评分(VAS)、Cobb角、伤椎前高率]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检查是判断椎间盘损伤的重要手段,通过本项研究,作者认为术前MRI表现符合C组的患者,无论前路还是后路手术,切除受损的椎间盘组织同时行牢固的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手术的重要目的之一.

  • 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程;陆海明;吕杰;马金忠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骨科常见的大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加快,THA术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推广,围手术期如何减少出血、降低输血量已成为众多关节骨科医生关注的焦点.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属纤溶蛋白溶解药,与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LBS)具有高亲和性,可竞争性结合LBS位点,阻断纤溶酶重链与纤维蛋白间的结合,抑制纤维蛋白降解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儿童外科、妇产科等手术中.但就TXA在初次THA术中的使用方式、临床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等方面则缺乏足够的研究且充满争议.本文拟就TXA的药理机制、临床功效及安全性、经济社会效益等加以综述.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外科干预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可夫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一直是脊柱外科的重要课题,前入路、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或者微创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相当.前入路手术并发症较少,创伤和出血量较多;后入路手术并发症较多,创伤和出血量较少;联合入路手术创伤明显大于前两者,但固定效果优于前两者;微创手术创伤明显小,并发症较少,但学习曲线较陡峭,较难掌握,且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哪种手术入路是好的并无统一定论,外科医生可以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部位、神经损伤情况,以及个人经验选择.

  • 脊髓损伤后盆腔脏器功能障碍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林世德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它不仅严重损害病人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可以引起神经病性器官功能紊乱,其中以盆腔脏器功能障碍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虽然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密不可分且互相影响,但目前对于盆腔脏器功能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膀胱功能方面,而对于肠道功能及性功能方面的研究甚少.虽然通过外科手术重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尚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意识控制,所以寻找能恢复脊髓上结构对盆腔脏器有意识支配的神经修复方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受伤机制暨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云;王福川;杨勇;张少武;郭锐;关浩;史慧;白倩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受伤机制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3例.桡骨头骨折按照Hotchkiss改良的Mason分类法均为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6例.采用微型钢板和(或)螺钉内固定,并行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年,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复发性脱位或肘关节不稳发生,MEPS评分优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76.9%.[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认真分析其受伤机制,有针对性的采用微型钢板和(或)螺钉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经关节截骨治疗创伤后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

    作者:徐亚风;罗从风;唐波;孙辉

    [目的]探讨经关节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的策略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2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患者48例.入院后制定个体化的翻修手术方案.术中矫正下肢力线,并选择恰当的锁定钢板对内侧、后侧骨块进行充分固定.术后视膝关节稳定程度尽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13 ~23周(平均17.3周).术后即刻与术后2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切口浅表感染及骨不连,无内固定失效松动断裂.根据膝关节HSS评分,优39例(81.3%)、良6例、差1例,该病人行二次手术翻修.[结论]经关节截骨治疗创伤后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颈应力性骨折2例

    作者:陈振南;刘献祥;周忠;王万明;程俊华;周仁强

    [目的]分析股骨颈应力性骨折发生的作用机制,探讨其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探讨2例股骨颈应力性骨折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学习.[结果]2例骨折均愈合,股骨颈髓腔膨胀消失.[结论]本病重在早期诊断,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为临床治疗股骨颈应力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 5'-氮杂胞苷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莫峰波;杨述华;叶树楠;孙志博

    [目的]探讨5 '-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dc)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对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作用.[方法]2012年8月~2013年4月,经患者知情同意和武汉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选取22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20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抽取患者股骨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实验,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检测,确定适5'-氮杂胞苷干预浓度后干预培养72 h,随后对三组hMSCs进行成骨、成脂分化诱导培养2周,接着对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alkaline phosphatase,ALP)、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分析实验结果.[结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hMSCs集落形成能力比正常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01).使用15 μmol/L 5'-Aza-dc干预培养后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hMSCs增殖能力,且干预培养72 h的hMSCs在成脂分化诱导培养2周后,通过油红O染色发现其成脂分化能力接近正常对照组,而5'-Aza-dc干预培养72 h的hMSCs在成骨分化诱导培养2周后,根据碱性磷酸酶检测、茜素红染色发现其成骨分化潜能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并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15 μmoL/L 5'-氮杂胞苷干预培养激素性骨坏死患者hMSCs,通过改变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的平衡,能促进细胞的增殖能力,使成骨能力加强、成脂能力减弱.

  • 单纯感觉神经移位在猕猴尺神经高立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楚野;梁斌;李荣祝;尹东;丘德赞;陈峰;莫冰峰

    [目的]应用桡神经浅支端侧移位修复猕猴尺神经高位损伤(肘关节以上),观察手内在肌组织学及吻合口神经病理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的雄性猕猴9只,以上肢为研究单位,将9只猕猴双侧上肢随机分为3组,每组6侧上肢.实验组:于猕猴上臂上段切断尺神经,再重新吻合.于远端切断桡神经浅支,移位于腕部与尺神经作外膜开窗端侧吻合.对照组(1):于猕猴上臂上段切除尺神经2.5 cm,两侧断端分别折叠后结扎.腕部处理同实验组.对照组(2):上臂尺神经处理与实验组相同.腕部不作处理.观察术后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萎缩程度.取术后1、4、8、12个月猕猴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端侧吻合口、端侧吻合口以远的神经干及小鱼际肌组织,做成切片,光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到实验组猕猴手内在肌自主活动恢复,实验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不明显,对照组(1)手内在肌肌肉萎缩,程度较对照组(2)轻,对照组(2)手内在肌肌肉萎缩明显.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实验组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随时间延长渐增,对照组(1)术后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无明显变化,但未见肌肉出现变性坏死.对照组(2)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终大部分肌纤维萎缩并玻璃样变、间质出血、肉芽组织形成.[结论]桡神经浅支端侧移位修复猕猴尺神经高位损伤能有效防止猕猴手内在肌萎缩、变性、纤维化,为尺神经高位损伤修复后的再生、长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 兔胫骨干骺端骨膜外截骨对延长区成骨作用的影响

    作者:任志勇;李涛;张维彬;王辉;黄现峰;魏长月

    [目的]研究兔胫骨干骺端骨膜外截骨对延长区骨膜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中国家兔48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左胫骨干骺端骨膜下截骨.实验组:左胫骨干骺端骨膜外截骨.术后第7d开始延长外固定架,分别于术后7、17、27、37 d拍摄X线片观察延长区成骨情况;同时段随机在两组动物活体取延长区再生骨组织,制作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术后17、27 d常规电镜取材、制片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延长区细胞内变化.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两组术后第7dX线片,均可见外固定架延长后遗留一清晰的牵张间隙,随着时间的延长,牵张间隙内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生骨组织,骨密度影像也由低向高逐渐增加,但肉眼观察在影像学上两组无显著差异.HE染色示各时段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有更为明显的成骨现象,两组差异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透射电镜示术后17、27 d,在超显微细胞器水平上,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更多的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增生.两组差异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结论]兔胫骨干骺端骨膜外截骨有利于骨膜早期活跃性成骨作用.

  • 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坐位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潘昌武;刘曦明;蔡贤华;王志华;董鹏飞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髋臼后壁2/3骨折模型,并评价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建立髋臼后壁2/3骨折模型,分别模拟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A)、重建接骨板内固定(B)、单纯2枚螺钉内固定(C)及微型接骨板内固定(D)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并模拟站立位时,在正常载荷下对四种内固定方式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结果]髋臼后壁四种内固定方式模型及正常骨盆模型的骨折线上各节点的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位移大小关系为A<B<C<正常骨盆<D.[结论]四种内固定方式在固定髋臼后壁骨折上内固定方式差别有意义,A、B、C组内固定方式对髋臼后壁2/3骨折均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D组不能对髋臼后壁骨折进行稳定固定,实验说明单纯微型接骨板不能对髋臼后壁骨折进行稳定固定;且A组骨折平均位移小于B组和C组,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组对髋臼后壁2/3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 双下肢不同时间大鼠挤压伤-挤压综合征模型生化与病理观察

    作者:潘鑫;邹圣强;苏兆亮;魏超

    [目的]探讨不同挤压时间后再灌注对大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江苏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个月龄健康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160 ~200 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40只)和对照组(n=8只).其中实验组分为挤压3、6、12、24、48 h5组,每组各8只大鼠.预定挤压时间到达解除后4h观察大鼠双下肢改变及血尿情况,眼眶采血行血生化检测;取挤压部位肌肉、肾脏、心脏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同上法采血及取相同部位组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挤压期间实验组共7只大鼠死亡,解除压迫后,存活大鼠双下肢肿胀明显,不能正常活动;ALT、AST、BUN、CK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K+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6、24、48 h组A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AS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UN在3、24、48 h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K在24、48 h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挤压3h局部受压肌肉组织轻度水肿;24h后开始变性坏死,48 h后部分肌纤维发生断裂、碎裂,横纹和细胞核消失,细胞质呈匀质化,肌纤维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挤压3h时肾小球充血肿胀,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挤压12 h时肾小管间散在出血,未见肾小球结构;24h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48h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坏死改变.实验组各时间点心肌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不仅挤压时间对大鼠的再灌注产生不同的病理生理影响,而且利用本模型可为挤压伤-CS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指 导.

  • 合并伸膝装置损伤的Hoffa骨折1例报告

    作者:钟伟建;卢志有;蔡鳦冰

    Hoffa骨折为股骨髁冠状面骨折,临床少见且易误诊,合并伸膝装置损伤的Hoffa骨折更为少见,查阅有关文献,国外Calmet J等[1]报道2例、Bali K[2]报道1例合并胫骨平台骨折、Kini SG[3]报道1例;国内时宏富等[4]报道过4例,且大部分为开放性损伤,本科近日诊治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伸膝装置 Hoffa骨折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简史

    作者:

    祖国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痹病,早在公元前2700年,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已开始应用原始的推拿术治疗疾病,其中包括痹病.殷商时代推拿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秦汉时代的中医名著《黄帝内经》对痹病有多处论述:“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并指出用推拿、针灸治疗痹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用攀索叠砖法治疗腰痛.

    关键词:
  • 9骨盆环检查法(二)

    作者:

    9.6 特殊检查9.6.1 盘腿试验又称“4”字试验、菲巴(Febre -Pataick)征,患者仰卧,髋、膝关节屈曲并外旋,将外踝部置于另侧伸直位的大腿上.检查者一手按住对侧髂前上棘处稳定骨盆,另一手将屈曲的膝部下压(图9-9).若该关节发生疼痛为阳性,说明骶髂关节有疾患.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