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急性心肌梗死75例住院治疗状况分析

    作者:

    本文调查近年本院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情况,旨在明确差距,更好地进行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提高AMI的治疗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00年至2004年2月期间AMI75例,男57例,年龄38~95岁,平均58.98±15.46岁,女18例,年龄55~84岁,平均61.39±12.59岁.入选标准:(1)具缺血性胸痛或胸部不适的症状.(2)ECG存在AMI的典型动态变化.(3)48小时内CK,CKMB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或cTNI升高.(4)住院时间大于24小时,除外24小时内死亡或转院的病例.

  • 心肌桥致运动后晕厥2例

    作者:

    1 病例介绍本文报道心肌桥致运动后血压下降、晕厥2例.简述如下:例1:男,20岁,竞技运动员,训练时常感心前区疼痛,持续2~3秒后自行缓解,近两月经常发作入院,体检:BP150/85mmHg,HR58次/分,律齐,无杂音,两肺清.血常规、空腹和餐后血糖、心肌酶谱均正常,抗柯萨奇病毒抗体IgG(+),IgM(-),抗心肌抗体(-).胸部平片、核素心肌显像及心脏超声正常.运动试验达177次/分的亚极量时血压突然从178/65mmHg降至134/39mmHg,心率未骤降,心电图V6导联QRS振幅降低,心前区疼痛、晕厥.终止运动平卧后随心率逐渐降低至运动试验前,血压也逐渐恢复正常,心前区疼痛和晕厥消失.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中段肌桥,收缩时前降支压缩50%.

  • 心室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2例近期疗效报告

    作者:

    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74岁.反复发作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2年多次入院.半年前因症状发作再次入院.查体:BP120/86mmHg,神清,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细湿罗音,心率88次/分,心律不齐,频发早搏,心音中等,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左下扩大.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心超:1.左心腔扩大,左室7.8cm,左房4.3cm.2.升主动脉增宽.3.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左室侧壁运动滞后,与室间隔对比运动延迟0.25秒.4.肺动脉高压31mmHg.5.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年来收住的1500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皮质梗死、高血糖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前是否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抗凝剂,病后是否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既往中风病史等无关.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皮质梗死的病人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MRI以调整治疗方案.

  • 血压与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

    目的探讨血压与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血压值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A组(收缩压≤105mmHg)、B组(收缩压>105mmHg)、C组(舒张压≤65mmHg)、D组(舒张压>65mmHg)、E组(脉压≤35mmHg)和F组(脉压>35mmHg),平均随访48个月,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死亡风险等.结果 A组心/胸>0.6者所占比例及死亡率均高于B组(P<0.05).A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均大于B组,A组射血分数(EF)低于B组(P<0.05),收缩压与LVDD成负相关(P<0.05),而与EF成正相关(P<0.01).结论低收缩压可能为判定DCM预后不良的一个新指标.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梗死有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入院的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少、多无心绞痛史、多在应激情况下发病、心梗部位留有节段性运动异常少、心梗部位以下壁居多.结论梗死原因可能与冠脉痉挛、血栓自溶、冠脉栓塞、冠脉解剖异常、主动脉夹层、冠脉造影不能发现的微小病变、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甲亢等有关.

  • 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衰诊断仪,对急诊收治入院的82例急性胸痛病人,选择0~4h,5~8h,9~12h,13~16h,采血动态测定其含量.结果 55例AMI组其0~4h,5~8h,9~12h,13~16h,结果较非AMI患者明显升高(P<0.05),两组Myo、CK-MB结果,0~4h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5~8h,9~12h,13~16h两组间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三项联合检测0~4h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6.4%和74.5%,9~12h,13~16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8.2%.结论用荧光免疫干片法联合测定急性胸痛患者血中CTnI、Myo、CK-MB浓度,快速、简便,测得结果特异、敏感,有助于床边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时准确地提供溶栓治疗的依据,以降低死亡率.

  • 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粘附分子的改变

    作者: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和E-选择素的改变.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18例,对照组22例.溶栓再通AMI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各抽血一次,其余两组抽血一次.指标测定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 AMI和UAP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和E-选择素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MI组溶栓治疗成功患者,ICAM-1、VCAM-1和E-选择素在治疗后24小时显著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细胞粘附分子显著增加,AMI患者溶栓再通后可见增高的血清粘附分子降低.

  • 低强度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作者: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发林对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至少有一个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华发林常规强度抗凝组(52例)和低强度抗凝组(62)两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发生3例,常规抗凝强度组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中出血事件年发生率;常规组为19.2%,低强度组为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85%的出血事件均发生于INR>2.5时.两组病例无1例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INR在1.6~2.5之间时相对安全,其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低.对于特殊的易出血及栓塞患者,INR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 雷米普利和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引发首剂低血压反应比较

    作者: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和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衰引发低血压反应的差异.方法随机开放药物平行对照试验.对117例经选择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随机接受雷米普利2.5mg,或卡托普利6.25mg,服药前每15分钟测血压1次,服药后10h内每0.5h测血压1次.血压由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结果平均动脉压的大下降值分别为:雷米普利组(1.32±1.42mmHg),卡托普利组(6.25±1.37)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舒张压下降>10mmHg者:卡托普利组7例(12.73%),雷米普利3例(4.76%),卡托普利组2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反应.结论雷米普利在首次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时安全、不易产生低血压反应.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长期降压疗效的比较

    作者: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三者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长期降压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和对照的方法,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分别比较服用络活喜、拜新同、波依定12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三种药物均能有效控制2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并维持良好的血压昼夜节律.结论络活喜、拜新同和波依定每日服用1次(1片),均能有效控制全天24小时血压.

  • 形态心电图标准在原有束支阻滞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

    目的探讨形态心电学标准是否适用于原有束支阻滞(BBB)或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RT)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时呈BBB的患者236例[左束支阻滞(LBBB)60例,右束支阻滞(RBBB)176例],分析形态心电图标准用于鉴别WRT的特异性.结果胸前导联图形一致,胸前导联无RS图形;RBBB时电轴重度右偏(-90°~±180°)、V1导联呈左兔耳征(Rsr`.Rr`)、V6导联呈QR、QS、R形或R/S<1、aVF导联呈Qr、QR、QS形;LBBB时V1~V2导联S波降支钝挫、V6导联q(Q)波、aVF导联呈QS、qR形,Ⅰ导联呈qR、rS、Rs形等11项标准特异性较高(88.6%~100%).另8项标准特异性较低.心肌梗死并WRT(尤其QRS呈RBBB)时采用上述标准鉴别诊断有一定局限性.结论部分形态心电图标准适用于原有BBB伴WRT的鉴别诊断,但对心肌梗死并WRT的鉴别价值有限.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型利钠肽、醛固酮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C型利钠肽(CNP)和醛固酮(AL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1例EH患者和98例非高血压患者的CNP和ALD水平,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EH组血清CNP和AL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CNP高于女性,而女性ALD则高于男性.Ⅰ期EH组和对照组血清CNP、ALD无显著差异.Ⅱ期、Ⅲ期EH组则均显著高于Ⅰ期EH组和对照组.伴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或肾功能损害组CNP、ALD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而Ⅱ期、Ⅲ期EH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EH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CNP和ALD水平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与EH分期相关.

  • 心衰患者的自护教育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评价

    作者:

    目的探讨心衰自护教育对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8例慢性心衰患者来本院施予心衰教育,观察前后规范用药的情况以及评估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LiHFe)的变化.结果心衰自护教育后,患者ACEI、ARB类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表各项评分改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心衰自护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规范化治疗药物的使用率.

  • 康复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及康复训练组(22例).康复训练组步行训练每天2次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及症状.结果康复训练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症状有改善.结论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 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心律失常特点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简称SDVHD)的心律失常特点.方法通过对67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12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并设67例老年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SDVHD)的心律失常以房颤、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为多见,室性心律失常相对少见.结论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SDVHD)以房颤、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为多见,室性心律失常相对少见.其心律失常特点与传导系统钙化、纤维化、老年性退化有关.

  • 阿托法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初探

    作者: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法他汀20mg/日,每月门诊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和6月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同时观察再入院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在治后6个月心功能、LVEF、LVEDVI、LVESVI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再住院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法他汀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心率、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7mm,左心室射血分数≤0.42,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经治疗随访达1年者共103例,分美托洛尔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应用Holter及心脏彩色超声仪测定基线值及2个月、6个月、1年心率、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经过1年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有显著性差异[(44.84±7.20)%VS(38.76±8.56)%,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62.11±9.8mm VS 64.96±10.1mm,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心率明显减慢(65±6.2次/分 VS71±8.6次/分,P<0.05).结论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心功能和心室重塑.

  • 超声引导下穿刺部位压迫在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应用

    作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部位压迫在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心导管术后所致假性动脉瘤21例,应用超声引导定位后徒手压迫修复10例,超声引导下用探头实时压迫修复11例.首次压迫时间20~30分钟,直接探头压迫以不出现血流信号为成功标准.结果 21例假性动脉瘤均压迫修复成功,一次成功率86%(18/21),其中有3例病人(1例超声探头压迫,2例徒手压迫)二次压迫修复成功.结论在超声引导定位下对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进行探头实时压迫或徒手压迫修复,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的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的首选.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超声
  • 伊贝沙坦与吲达帕胺合用治疗老年高血压

    作者:

    目的研究伊贝沙坦与吲哒帕胺合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伊贝沙坦150mg qd,B组:伊贝沙坦150mg qd,+吲哒帕胺2.5mg qd,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及生化指标.结果伊贝沙坦加吲哒帕胺组有效率及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明显优于单用伊贝沙坦组,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伊贝沙坦与吲哒帕胺合用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较单用伊贝沙坦更有效,且对代谢无影响.

  • 比较不同剂量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血脂康与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血脂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ACS患者早期应用血脂康的临床意义.方法 9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1.2g/d组(n=32)、血脂康2.4g/d组(n=32)及对照组普伐他汀20mg/d(n=32).测定治疗前、治疗8周时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IL-6水平.结果 (1)三组治疗8周时与治疗前比较,TC、LDL-C、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hsCRP、IL-6水平降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2)三组治疗8周时组间比较,hsCRP、IL-6水平血脂康1.2g/d组较普伐他汀20mg/d对照组降低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脂康2.4g/d组较1.2g/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血脂康1.2~2.4g/d调脂作用与普伐他汀20mg/d无明显差异,但降低炎症因子作用强于普伐他汀20mg/d.

  • 单纯修补干下型室缺对合并主动脉瓣返流的疗效分析

    作者:

    目的研究单纯修补干下型室缺对合并的主动脉瓣返流的疗效.方法采集本院42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不同程度主动脉瓣返流,行单纯室缺修补术的患者,根据术后超声心动图有无主动脉瓣返流分为返流组和无返流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术前轻微返流5例,少量返流32例,中量返流5例,术后无返流22例,仍有返流20例.比较返流组中的有症状者、心功能分级、术前超声显示主动脉瓣有脱垂等继发改变者与无返流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返流组平均年龄(16.3±10.2岁)要高于无返流组(11.7±8.2岁),但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和术前主动脉瓣的返流程度是术后返流的独立相关因素,其OR值分别为4.3和11.9岁.结论单纯修补干下型室缺并不能完全治愈合并的主动脉瓣返流.术前超声显示少量主动脉瓣返流、主动脉瓣有脱垂等继发性改变、术前有症状或心功能不全表现者应探查主动脉瓣并行相应处理.

  • 年人血清sICAM-1、sVAP-1、CRP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l(sICAM-1)、可溶性血管粘附蛋白-l(sVAP-1)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脑梗死患者及老年健康体检者63例,分为3组,每组21例.分别检测其血清sVAP-1、sICAM-1、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脑梗死组sICAM-1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sVAP-1值显著高于另外二组,但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差异;稳定性心绞痛组、脑梗死组CRP值较正常对照组高,其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同组内三项指标相关分析显示:除稳定性心绞痛组sICAM-1与sVAP-1相关外,其它组内各指标间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 sICAM-1、sVAP-1、CRP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体内表达均较正常老年人高,三项指标与组织缺血程度、炎症坏死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上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依据.

  • 血管性痴呆与帕金森氏病痴呆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对比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在帕金森氏病痴呆(PDD)和血管性痴呆(VD)中的差异以及意义.方法对23例VD患者,16例PDD患者及20位正常人检测ERP,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组间ERP异常程度不同,VD组与PDD组P3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而VD组P3延长较PDD组更明显(P<0.05).N2组间异常程度不同,VD组较PDD组N2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ERP的外源成份N1异常程度不同,VD组N1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PDD组N1潜伏期、波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VD、PDD患者听觉ERP的外源、内源成份皆有差异.ERP检测对临床痴呆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房颤时左心耳结构和功能改变与肺静脉血流的关系研究

    作者:

    目的评价房颤时左心耳结构和功能改变与肺静脉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 74例房颤患者和16例正常人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检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结构、功能和肺静脉血流频谱指标.结果 18例房颤患者存在左心耳血栓,血栓组、非血栓组和正常组间左心耳结构、功能和肺静脉血流频谱有显著差异,其中血栓组左心耳扩大,血流速度下降严重,左心耳结构、功能和肺静脉血流密切相关.结论房颤时左心耳结构改变,功能减退,肺静脉血流和左心耳结构、功能关系密切,能准确反应左心耳功能,在血栓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 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体会

    作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凡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有手术指征者,予以手术治疗,行冠脉搭桥术[1].重建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改善心肌血供,术后通过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2].

  •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的护理观察

    作者:

    急性中等及大量脑出血来势凶险、变化快,严重危及人的生命.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虽然有时能抢救生命,但其往往病程长,愈后差,患者生活质量差,而外科的开颅手术往往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费用昂贵,生存率低.其后果家属及患者都不愿接受.采用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技术,能迅速而直接解除血肿的占位效应、致残率和死亡率.其治疗手段优于内科治疗和开颅治疗已达成共识[1].本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溢血13例(发病8~24h),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康复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

    心血管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甚至中年人的健康,发病率大约以每年3%的速度上升,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对32例参加康复运动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旨在评价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

    目前,国际上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定义还不完全统一,因而有关OSAHS的发病率的结果很不一致.早期的资料提示在发达国家的成年男性中约2%~4%的人患病;新近有资料表明大约20%的成年人有轻度OSAHS,1/15的成年人有中度OSAHS.OSAHS不仅是临床常见病,而且具有很大潜在危险,可造成全身多个系统功能损害,包括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性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哮喘等.现就OSAHS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综述如下.

  • 复方丹参滴丸预防兔血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二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体重2.5~3.0公斤.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球囊内膜剥脱加高胆固醇饮食),治疗组10只(球囊内膜剥脱加高胆固醇饮食以及复方丹参滴丸150mg/d).八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兔的髂动脉标本行病理形态学观察以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2,MMP9的表达.结果 (1)复方丹参滴丸组较模型组,血管腔直径狭窄减轻27.8%;内膜厚度减少41%,内膜面积减少52%,内膜厚度和中膜厚度比减少22%、面积比减少38%,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其MMP2、MMP9明显增加,复方丹参滴丸组和模型组相比,复方丹参滴丸组MMP-2、MMP-9的表达低于模型组.(3)内膜的增生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与MMP2、MMP9有很好的相关性(γ=0.896P<0.01).结论 MMP在再狭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明显抑制血管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 β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实践注意点

    作者: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肌梗死,无论是急性期、稳定期以及梗死后的长期二级预防,均有循证医学提供的确切证据,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的益处.国际指南包括2004年ACC/AHA STEMI指南和2003年ESC AMI指南和2004年ESC β受体阻滞剂专家共识文件,都将口服β受体阻滞剂作为Ⅰ类推荐、A级证据;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则为Ⅱa类推荐、B级证据.COMMIT/CCS-2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提供了进一步证据.同时,根据COMMIT/CCS-2研究结果,在临床实践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 会议消息

    作者:

    关键词:
  • 期刊征订启示

    作者:

    关键词: 期刊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