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作者:倪海真;虞冠锋;黄景勇;焦元勇;吴子衡;郑祥韬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存活29例,所有患者术前存在下肢急性缺血的症状,如疼痛,麻木,苍白,皮温降低,运动障碍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例患者术后可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13例患者术后未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而超声多普勒听诊器可闻及胫后,足背动脉血流声.4例患者行截肢术,股部淋巴漏1例,代谢性肌肾综合征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随访3月~3年,没有截肢患者中,17例恢复正常生活,8例仍有不同程度下肢缺血症状.结论 要提高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首先要加强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认识减少早期漏诊,误诊,尽快采取取栓,导管溶栓等外科干预手段,缩短缺血时间,其次,重视围手术期其余干预手段,强调内环境稳定的维护,保护肾功能.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取栓
  • 42例颈心综合征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赵长斌;王俊

    目的 探讨颈心综合征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 收集作者所在两家医院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具有至少1项心血管系统症状,除外心血管疾病及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统症状的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确诊前有均曾误诊为基础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中冠心病36例,心肌炎3例,心肌炎后遗症1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误诊为冠心病率高,达85.72%.结论 临床医师应对颈心综合征有充足认识,注意与其他心脏病相鉴别.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ICAM-1的变化

    作者:汪强;汤小芳;王寅;王剑超;陆新建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ACS,42例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及36例对照组的外周血浆sICAM-1水平.结果 ACS组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CHD组和对照组(P<0.01).SCHD组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炎症参与了ACS的发病机制,sICAM-1水平的高低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密切相关,参与了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病理过程,机体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促发ACS.

  • 高压氧对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彬;朱宏霞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发病>7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HBO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在相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HBO组加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每次60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加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高压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BO结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好于单一药物治疗的方法,能显著改善预后.

  • 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金奇志;屠晓鸣;程科云;俎德玲;杨庆业;高珍艳;郑家胜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及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112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58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54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球囊及特殊导管使用率、手术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桡动脉组与经股动脉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而局部血管并发症少(P<0.05),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但经桡动脉组球囊使用率高(P<0.05),特殊导管使用率也较经股动脉组高(P<0.01),手术耗时长(P<0.01),动脉痉挛发生率也高于经股动脉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且手术成功率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但在开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积累大量的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实践经验.

  • SM100远程心电监测仪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程晓涛;葛琴芬;张秀义;王志军;陈建明

    目的 探讨远程心电监测SM-100型记录仪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2例接受SM-100型心电图仪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其中因心悸及心律失常检查者42例,因头晕、黑朦者4例,胸闷、心前区不适等检查者6例.结果 未见异常者23例(44.2%).异常者29例,其中房性早搏4例、室性早搏9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1例、心房颤动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起搏心电图2例,其余3例为ST-T改变.52例共发送心电图597行,除39行(6.5%)图形欠佳外,其余558行(93.5%)记录良好.结论 SM-100型远程心电图仪操作方便,可通过手机和固定电话发送心电图.实施远程心电记录,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心律失常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英;王敏荣

    目的 通过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观察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患者,同时选取56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图预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51.8%,阳性预测值为59.7%,阴性预测值为67.5%.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 原发性高血压伴舒张功能不全的血浆脑钠肽浓度变化

    作者:徐华宝;朱建华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含量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功能不全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名健康成人,对比观察血浆BNP和左室舒张功能等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人,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BNP水平较单纯血压升高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尤其是舒张功能不全者.

  •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

    作者:黄慧贤;姜清茹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6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主(P<0.05).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1).结论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作者:吴晓娟;吴杰;童佳琼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T波峰术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63例DCM患者依照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生,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测定每位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即Tp-Te值,以及超声心动图LVEDD和LVEF.结果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LVEDD值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0.05),而LVEF值明显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Tp-Te与LVEDD显著正相关(r=0.72,P<0.01,与LVEF显著负相关(r=-0.68,P<0.01).结论 Tp-Te可能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能预测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评价心功能不全的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 高血压患者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研究

    作者:魏以新;危月球;洪元红;叶吉华

    目的 观察高血压(EH)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200例乡村高血压患者和5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法分别测定其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结果 高血压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正相关(P<0.05);高血压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收缩压和舒张压负相关(P<0.01);抑郁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负相关(r=-0.514,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抑郁情绪障碍和认知功能明显减退.

  • 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D-二聚体含量测定

    作者:史小成;裘林秋;周新祥;黄思宇;王庆松

    目的 观察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脑出血组72例,脑梗死组66例,发病均在72小时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动态检测D-二聚体,并进行比较.结果 D-二聚体含量在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脑出血组的D-二聚体急性性与恢复期无显著性差异,脑梗死组的D-二聚体恢复期持续升高.结论 检测D-二聚体不仅对脑梗死的诊断、而且对脑出血的诊断也同样都具有实用价值,动态观察D-二聚体对脑卒中的治疗、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 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

    作者:谢玲斐;王海燕;孙丽卿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来评价在心房颤动(Af)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53例心房颤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室率变化、长R-R间期频数与临床症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药物使用后心室率明显减慢与临床症状减轻一致,同时发现长R-R间期、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逸搏与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心房颤动治疗随访的必要检查,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及随时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 同期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8例分析

    作者:滕志华;詹晓洪;孙道华;项信青;楼伟华;楼国梁

    目的 总结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8例PDA合并心内畸形的病人,5例行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插管前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行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转流后经肺动脉切口动脉导管缝闭术.结果 本组无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治愈出院,随访4个月至5年,无晚期死亡和导管再通.结论 同期手术矫治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两次手术创伤的痛苦.

  • 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与动脉弹性相关性及缬沙坦干预研究

    作者:陈旭娇;王志军;何浪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s)数量及动脉弹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缬沙坦干预后EPCs水平和动脉弹性指数变化.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CHD组,同期排除冠心病的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集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贴壁后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进行EPCs水平测定.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的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CHD组患者术后缬沙坦80mg/天干预12、24周后再次检测EPCs水平和动脉弹性指数.结果 CHD组EPCs数量、C1、C2分别为32.8±6.4EPCs/×200视野、9.82±1.54、3.67±0.87,对照组为61.6±9.5 EPCs/× 200视野、15.3±2.52、7.51±2.03,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动脉弹性功能指数与EPCs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0.98,均P<0.01).CHD组患者缬沙坦80mg/天干预12、24周后EPCs数量明显增加(37.7±7.98 vs 50.80 ±8.10,P<0.01),动脉弹性指数改善(C1:10.6±1.98 vs 12.55 ±2.43,C2:4.37±1.03 vs 5.77±1.99,均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EPCs水平减低和动脉弹性指数下降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CHD患者缬沙坦80mg/天干预12、24周后明显提高EPCs数量和动脉弹性指数.

  • 基质金属蛋白酶-3、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金英;刘加芳;杨清萍;钱刚;江力勤;崔蒙;唐关敏;王志勇;陈浩;汪世军;韩炳江;胡慧林;朱良枫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阿托伐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77例来院就诊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动脉斑块及斑块的性质,分为三组:颈动脉软斑组(N=36),颈动脉硬斑组(N=18),对照组(N=23);检测血清MMP-3及hsCRP水平,分析MMP-3及hsCRP的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并对其中18例颈动脉软斑患者用阿托伐他丁治疗12周,观察斑块及MMP-3及hsCRP的水平的变化.结果 (1)MMP-3水平:颈动脉软斑组、颈动脉硬斑组、对照组分别为8.27±5.12ng/ml、6.15±2.20ng/ml、3.87±2.31ng/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水平则分别为4.82±2.02mg/L、1.54±1.01mg/L、1.45±1.01mg/L,颈动脉软斑组高于颈动脉硬斑组及对照组(P<0.001),颈动脉硬斑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软斑病人阿托伐丁治疗12周后血MMP-3的水平明显下降,复查颈动脉彩超,斑块明显好转,hsCRP的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血清MMP-3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及斑块性质有密切关系,阿托伐他丁有改善颈动脉硬化,降低血清MMP-3水平作用.

  • 头静脉切开途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比较

    作者:林加锋;季亢挺;李继武;曾刚焕;杨鹏麟

    目的 比较头静脉切开与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价值.方法 121例需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随机分为头静脉切开组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均包括单腔和双腔亚组),双察两种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导线放置失败率、手术并发症并随访切口及囊袋情况、起搏器工作状态等.结果 头静脉切开组(单腔或双腔亚组)手术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73.27±13.53min vs 66.63±15.09min;60.68±5.21min vs 52.46±6.27min;83.62±7.81min vs 78.52±8.46min,P<0.05~0.01),导线放置失败率略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P>0.05),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需处理的囊袋血肿,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有2例发生导线脱位、5例误穿锁骨下动脉.2组术后随访2~19个月未见其他并发症,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结论 头静脉切开途径可避免气胸、血胸、导线折断及误穿锁骨下动脉等并发症,只要熟练掌握头静脉分离技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应首选头静脉切开途径.

  • 双腔起搏器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陈建明;郑良荣;王志军;俞蔚;钟诚;吴巧元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自动AV间期搜索功能(auto AV search)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对心功能和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43例植入具有自动AV间期搜索功能的双腔DDD(R)起搏器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随机交叉关闭或打开AV search功能各3个月,分别在第一阶段(3个月末)、第二阶段(6个月末)程控获取心室起搏百分比(Vp)、高频心房事件及测试血浆BNP值.结果 43例患者按计划完成随访,AV search关闭组心室起搏(VP)比例为78.0±10.3%,心房高频事件为58±15次,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为333±30pg/ml;AV search打开组Vp比例为15.9±4.8%,心房高频事件为29±13次,BNP65±21 ps/ml,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双腔起搏器的auto AV search功能可有效减少非必须的心室起搏,促进自身心室激动.

  • 影响房颤抗凝治疗的有关因素探讨

    作者:胡宪清;傅慎文

    心房颤动(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使房颤患者卒中风险明显降低[1~3],但目前仍只有少数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有研究显示房颤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治疗受年龄临床并存疾病、出血风险、治疗策略(节律控制或心率控制)等因素的影响[4~5].

  • 心电监护仪临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钱雷鸣;韦晓君

    心电监护仪(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ECM)是临床用于连续实时无创性检测患者心电、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多种生理参数的医用计量器具.

  • 县级医院高血压门诊病人降压药应用及疗效分析

    作者:周建民;周密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确诊后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目前该病的防治存在"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三低"(低知率晓、低治疗率、低控制率)[1]状况.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胡惠林;唐关敏;厉伟东;江力勤;钱钢

    患者,男,28岁,因"突发胸闷胸痛2小时"于2007年12月12日21点30分在某县级医院就诊.胸痛位于胸骨中下段后方,伴左肩部放射痛,全身冷汗,持续不能缓解,病前3天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吸烟史,既往无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史,否认家族中早发冠心病史.

  • 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吴春妹;黄美丽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是长期而又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抗凝治疗不当所致的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占所有远期并发症的首位[1,2]也是导致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 心理疏导在老年肺心病患者角色强化中的作用

    作者:高蔚;林一真

    在临床上有许多老年患者住院后容易出现角色强化现象,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心理疏导疗法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诊疗交往中通过良性影响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1].

  • 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常见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

    作者:毛美琴;孟丽萍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护理病人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高血压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占1/3,病人不仅年龄大,且常伴有其他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在护理工作中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 双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胡彩花

    重型脑室内出血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全脑室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1].常由于脑室内出血凝集成血块阻塞脑室系统,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压急剧升高导致脑疝形成而死亡.

  • 基层医院护士对心律失常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桂芬;赵筱黎;董飞男

    心律失常指心脏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激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1].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心电监护已成为医护人员观察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 常山县农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调查分析

    作者:胡辉和

    目的 了解常山县芳村镇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情况,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在2006年6月至9月期间采用整体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组织医务人员对全镇18周岁以上农村户口居民6910人中的4977人进行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体检率为72.02%.并对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家族史、心血管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及服药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12.03%,标化率为11.26%,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8.2%(标化率27.64%)、42.1%(标化率22.05%)和3.1%(标化率10.70%).影响以上高血压三率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文化素质、生活习惯、性别、职业等.结论 农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 海岛地区企业退休职工体检9735例心电图分析

    作者:徐立文;倪红玲;袁国裕

    目的 了解海岛地区企业退休职工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变化,为老年人的心血管病防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光电6511型三道心电图机,在体检者安静休息状态下以常规12道描记,时间在15秒左右.结果 本组有9735例海岛老年人完成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正常7047例(72.3%),异常2688例(27.7%).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高而递增.结论 心电图检测在老年人的体检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老年人勤查心电图,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早期治疗,心电图检查对退休职工体检有重要意义.

  • 杭州城区居民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张忠夫

    目的 调查杭州城区居民体质指数(BMI)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5~2006年杭州城区1053例18岁及以上居民体检资料,观察BMI、腰围(WC)水平与慢性疾病相关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及与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该人群男性肥胖及超重分别占15.7%及10.9%,女性肥胖、超重分别占2.3%及7.8%.超重及肥胖组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及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BMI、WC与TC、TG、SBP、DB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W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杭州城区居民BMI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预防慢性病,应对BMI>24的人群给予充分关注.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具海月;程流泉;蔡祖龙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系由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破裂进而血栓形成所致,因此,在斑块破裂之前进行冠脉管壁及斑块成像,并预测斑块稳定性,对于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肺动脉高压与免疫炎症反应

    作者:赵秀娣;王伟燕;朱建华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大类以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肺血管疾病.目前广泛采用的PAH血流动力学定义为: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或运动状态下>30mmHg.

  • 葛根素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

    作者:金戈;杨鹏麟;龚永生;范小芳;庄红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后两组大鼠采用两肾一夹方法(2K1C)制成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平均颈动脉压(mCA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以及左心室压力变化大速率(LV±dp/dtmax),测定左心重与体重比值(LVM/BW).电子显微镜观测心肌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CAP、LVEDP以及LVM/BW分别升高36.58%(P<0.05)、333.8%(P<0.01)和20.24%(P<0.01),而LV+dp/dtmax则降低85.35%(P<0.05).两组大鼠Lv-dp/dt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组大鼠LVEDP、LVM/BW以及LV-dp/dtmax分别降低65.24%(P<0.05)、13.12%(P<0.05)和96.28%(P<0.01),LV+dp/dtmax则升高179.18%(P<0.01).两组大鼠m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心室肌丝松散,部分溶解断裂,闰盘增宽;基膜下轻度水肿;细胞核固缩现象易见.正常组和葛根素组未见.结论 葛根素可以逆转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

  • 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基因G312R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张腊喜;沈方方;汪道文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CYP2J2)基因G312R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卒中病例180例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190例,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CYPJ2基因G312R多态性分析.结果 370例均为野生型,未发现杂合子和突变后纯合子.结论 CYP2J2基因G312R突变不是我国部分人群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 炎症与代谢紊乱

    作者:张继业

    Hotamisligil突破性地发现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联系.从而开启了创新性的研究领域,并且改变了对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观点,由此可能发现对糖尿病和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病新的治疗手段.

  • 介绍2008年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建议

    作者:郑海农;蒋爱敏

    早在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慢性并发症部分就已提及阿司匹林可应用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及二级预防.近年来,随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抗血小板治疗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近年来发表的大型临床试验如ASCCT和LIFE研究,以及瑞典学者Lindholm等2005年发表的荟萃分析,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在降血压治疗中的疗效、以及长期使用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提出了质疑.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