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对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

    作者:许春艳;樊红杰;张亚洲;苑新;陈艳辉

    目的:探究与分析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各60例,单独用药组仅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日2次,每次12.50mg ,联合用药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用药组的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的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左心室长轴、短轴缩短率、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比值均有所改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比单独用药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上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显著,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载脂蛋白水平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戴卫健;赵洪灿;项国谦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载脂蛋白A1(Apo A1)及载脂蛋白B (Apo B )水平,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本院体检人员18146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cy、Apo A1和Apo B的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cy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Z=-70.31,P<0.01),且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血清Apo A1、Apo B血清水平均男性高于女性,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o A1:Z=-40.05,P<0.01;Apo B:Z=-29.83,P<0.01),且随年龄增加总体呈增高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y总体水平与Apo A1呈负相关( r=-0.20,P<0.01),与Apo B水平呈正相关( r=0.08,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且随年纪增长呈增高趋势;血清Hcy与Apo A1及Apo B虽有相关性但均呈弱相关。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伴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疗效观察

    作者:吴赛珍;陈力宇;郑兢;周苗苗;陈卫东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60例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id ,2周为一疗程;两组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和疗效评价,治疗过程中监测每日血压,治疗前后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3.97±2.20)分及(7.20±2.8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 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7天内的血压监测,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不同程度升高,而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治疗前后TCD结果,两组的脑血流速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 ABCD2分层联合 CT 血管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转化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赵君;沈燕萍

    目的:探讨ABCD2分层联合CT血管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转化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108例TIA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进行评估和危险分层,比较不同危险度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及ABCD2分层联合CT血管成像对TIA患者早期转化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ABCD2高危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62.50%)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度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在7d时的脑梗死的发生率(54.05%)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患者(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ABCD2评分>3分的TIA患者在7d脑梗死发生率(66.67%)与ABCD2评分≤3分、颅内外动脉轻中度狭窄的TIA患者(3.44%)比较,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联合CT血管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化为脑梗死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夜间氧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影响

    作者:袁鼎;蔡小婕;陈国方;江隆福

    目的:研究夜间氧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50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行夜间吸氧治疗3个月后,评估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_proBNP )、睡眠监测指标及心率变异性指标(HRV )变化。结果经夜间氧疗后,患者低氧血症纠正,LVEF、HRV各指标均得到改善,NT_proBNP明显降低。结论夜间氧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低氧症状,从而降低NT_proBNP ,提高HRV ,改善心功能和预后,可作为不耐受或无条件进行持续性正压气道通气(CPAP )患者的选择。

  • 老年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治分析

    作者:陈庆武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临床诊治资料,总结老年患者DHF诊治策略和心得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内科综合病区诊治的年龄60岁以上,排除心脏瓣膜疾病、心包疾病、恶性肿瘤晚期及其他疾病终末期后的DHF患者,分析该组患者并存基础疾病情况、临床表现特点,血清NT_proBNP水平、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等资料,以及临床诊治经过,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DHF诊断后根据液体潴留情况给予利尿治疗,控制血压和控制心室率,治疗基础疾病,控制感染等诱因等综合治疗。结果(1)13例患者均存在1种以上DHF流行病学基础病因,其中6例合并2种病因。13例患者血清NT_proBNP值为(190~6158)ng/L ,平均值为(1458.51±1821.33)ng/L。所有病例LVEF值均≥45%,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存在心室舒张功能障碍。(2)入院诊断均未考虑心力衰竭。有3例入院后24小时内建立了DHF诊断,其余10例入院后2~7天才建立DHF诊断。(3)治疗2周内心力衰竭症状消失者有9例,3例明显缓解,12例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1例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治疗。DHF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2/13)。结论老年患者DHF的诊治是临床上的难点。老年DHF患者极易漏诊和延误诊断,熟悉DHF的高危流行病学病因,及时识别心力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并尽早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准确评估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及时诊断老年患者DHF的要点。合理的用药策略可以改善DHF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能改善其长期预后。

  • 丹红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顺林;胡晖

    目的:评价丹红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 )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120例分为观察1组(丹红+常规治疗),观察2组(NIPPV+常规治疗),观察3组(丹红+NIPPV+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及心肺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7天时,患者血气分析及心肺功能进一步改善,观察1、2、3组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观察3组的疗效优于观察1、2组(P<0.05),而观察1组与观察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配合NIPPV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疗效显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失代偿期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 适度补盐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李林贵;张益民

    目的:探讨适度补盐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给予所有患者适度补盐治疗,然后对不同血钠浓度患者的静脉和口服呋塞米用量、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的静脉呋塞米用量显著高于轻度低钠血症患者( 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6.96%(20/23)低于Ⅲ级、Ⅱ级患者91.67%(22/24)、100.00(33/33)( P<0.05),Ⅲ级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Ⅱ级患者( P<0.05);8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8/80)。结论适度补盐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中安全有效。

  •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非糖尿病老年慢性病患者心肾功能影响

    作者:吴国娣;章永根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非糖尿病老年慢性病患者心肾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非糖尿病老年慢性病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组: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为正常对照组;15~25μmol/L为轻度增高组;同型半胱氨酸>25μmol/L为中度增高组。分别观察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心房直径(LAD),右心室内径(RVIDd),射血分数(LVEF),生化指标:血尿酸(HUA)、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β2微球蛋白(β2_MG)、空腹血糖(FPG)。结果1)心脏超声指标: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生化指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升高的两组①eGFR均显著降低;②血β2_MG值显著增多;③HUA升高。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非糖尿病老年慢性病肾功能的损害显著重于心脏。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继发谵妄的影响因素

    作者:周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围手术期各项影响因素与继发术后谵妄的关联性。方法登记所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合并情况、手术方式、病变程度、术后情况、病区环境等信息,将其设定为围手术期继发术后谵妄的潜在影响因素。观察所有患者PCI术后3日内是否出现继发术后谵妄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手术期各项影响因素与继发术后谵妄的关联性。结果107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的患者,其中27例患者继发术后谵妄。发现既往脑卒中、合并心脏骤停/经受心肺复苏、合并阿-斯综合征、手术耗时、MV_PCI、术后入睡困难、外源性噪音刺激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继发PCI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高学历、术后镇静、术后12小时ST段回落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具备本研究探明影响因素的患者,应予以充分警惕,从而做到尽早发现并干预,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施俊臣;吴晓红;沈虹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78例经临床确诊为SSS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116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平均心率小于60次/分,并排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24h平均心率,24h总心搏数、高心率、低心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各心率段持续长时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心率段持续长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简便、无创伤、重复性强的特点,可作为诊断SSS检查的首选方法。

  •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云江;龚艳春

    目的:探讨CHD (冠心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5例CH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75),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冠状动脉收缩期、舒张期的峰值流速、心肌耗氧量、LVEF (左室射血分数)、CO (心排血量)等心功能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中,41例显效,2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9(8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9(6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前冠状动脉三支血管收缩期、舒张期的峰值流速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前心肌耗氧量、LVEF、C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HD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心电图表现及冠状动脉三支血管收缩期、舒张期的峰值流速,而且可以提高CO、LVEF ,降低心肌耗氧量。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王观华;向海霞;方鹏;张高峰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5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_CRP)水平,并测定胱抑素C、心肌肌钙蛋白I (cTnI )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_MB )的水平,比较两组的测定结果,并分析hs_CRP与胱抑素C、cTnI、CK_MB之间的相关性;比较AMI不同严重程度(按照Killip分级,Ⅰ、Ⅱ、Ⅲ、Ⅳ)血清hs_CRP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_CRP、胱抑素C、cTnI及CK_MB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均 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_CRP与胱抑素C、cTnI及CK_MB之间呈正相关(均 P<0.05)。Ⅰ、Ⅱ、Ⅲ、Ⅳ级AMI患者血清hs_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Ⅰ、Ⅱ、Ⅲ、Ⅳ级AMI患者间血清hs_CRP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hs_CRP水平与AMI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其含量的程度直接反应AMI的病情严重程度。

  • 急性脑梗死血清 Hcy 、hs_CRP 及NSE 的水平变化

    作者:刘少平;韩利蓉;余卉;余东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动态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_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的水平变化。方法对照组(57例)为未发生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组(73例)则包括腔隙性脑梗死31例、小面积脑梗死19例、大面积脑梗死23例。空腹状态下检测对照组的血清Hcy、hs_CRP、NSE ,动态监测脑梗死组发病后第2d、第4d、第6d、第13d的空腹血清Hcy、hs_CRP、NSE。结果(1)对照组与脑梗死组各亚组发病后第2d的血清Hcy、hs_CRP、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发病后第2d ,脑梗死组各亚组之间血清Hcy、hs_CRP、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面积脑梗死血清Hcy、hs_CRP、NSE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P<0.05),小面积脑梗死血清Hcy、hs_CRP、NSE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 P<0.05)。(2)脑梗死组各亚组动态监测不同时间点之间血清Hcy、hs_CRP、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梗死组各亚组血清Hcy在发病后第6d达到峰值,hs_CRP在发病后第2d即为峰值,NSE在发病后第4d达到峰值。结论 ACI患者血清Hcy、hs_CRP、NSE在发病初期即明显升高,且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应用这些指标评估病情时应注意发病时间的影响。

  • 无症状心肌缺血106例分析

    作者:吴兴森;吴淑静;姜朝晖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称隐匿性冠心病,指在临床上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无临床症状的冠心病[1],由于患者无临床症状易被患者及医生忽视,但它与有症状冠心病在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及临床特征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支病变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作者:武求花;郭云霞;龚春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患者双支或三支病变心电图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ACS患者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AG )资料。根据CAG表现判断病变范围,以≥6个导联ST_T改变(指标A ),QRS波时间≥0.11秒(指标B )以及aVF导联低电压(指标C )作为判别标准。结果201例患者中,经CAG检查确诊单支病变122例,双支及三支病变共79例。指标A、B、C、A+B以及A+C检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0.00%、69.33%,71.11%、45.00%,64.70%、63.64%,40.00%、84.62%,48.00%、78.79%。指标B检出多支病变的敏感性高,指标A+B及A+C检出多支病变的特异性高,指标A+C的准确性高。结论综合心电图多指标改变有助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初步诊断。

  • 黄酒多酚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作者:邬秋德;郭航远;孟立平;蒋承建

    目的:探讨黄酒多酚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 )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 )表型转化的作用。方法 SD大鼠主动脉VSMCs原代细胞培养鉴定,取4~7代细胞用于实验。VSMCs分为空白组、100μmol/L Hcy干预组、Hcy+多酚干预组、Hcy+酒精干预组、Hcy+黄酒干预组共5组。MTT法测各组VSMCs的增殖情况,划痕法和Transwell法测各组VSMCs的迁移情况,ICC法观察各组VSMCs的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VSMCs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_actin)、组织相容性复合体(SM_MHC)、钙调蛋白(calponin)、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于空白组, Hcy组VSMCs增殖迁移增加;细胞形态变圆,SM_MCH和calponin表达减少( P<0.01),OPN表达增加( P<0.01)。相比于Hcy组,多酚组和黄酒组VSMCs增殖和迁移减少,细胞形态变的细长,SM_MHC和Calponin表达增加( P<0.01),OPN表达减少( P<0.01)。结论 Hcy可以促进VSMCs表型转化,黄酒多酚和黄酒可以抑制Hcy的这一作用。

  • 慢性心力衰竭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建华;李辉;赵慧英;田洪森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 )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CHF患者130例,按照是否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分为多重耐药组(MR组)和非多重耐药组(NMR组),采用药敏试验耐药率情况,检测标本病原菌分布,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6例CHF伴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有35例占46.05%,尿路感染23例占30.26%,肠道感染12例占15.79%,口腔感染4例占5.26%,穿刺感染2例占2.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留置尿管、机械通气、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NYHA分级为CHF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76例CHF伴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共检出9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63株占69.23%,革兰阳性菌为25株占27.47%,真菌3株占3.30%。结论 CHF伴多重耐药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居多,其与糖尿病史、机械通气、留置尿管、药物因素以及NYHA分级有关。

  •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诊治(附4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艳;严永兴;梁丽贞;沈咏慧;吴春丽

    目的:分析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例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3例男性,1例女性,均以脑卒中样表现起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较少,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血清及脑脊液血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阳性以确诊,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对没有明确病因或病因较少的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梅毒血清学实验和脑脊液检查,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 5_氮杂_2’_脱氧胞苷对内皮祖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刘加远;杨国源;杨志军;曲美洁;戴宜武;徐如祥

    目的:探讨5_氮杂_2’_脱氧胞苷诱导内皮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方法收集脐带血,Ficoll_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和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并培养,采用免疫组化及倒置相差显微镜鉴定细胞为内皮祖细胞(EPCs),EPCs培养7d后,分别加入1μmol/L(即dC1组),3μmol/L(即dC2组)5_Aza_dC的培养液,阴性组为采用0.0076% DMSO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5_Aza_dC处理后第0、3、7d后CD34+、CD31+的表达, RT_PCR分析VE_cadherin、Tie_2及vWF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vWF蛋白表达,MSP法检测BMP4基因CpG岛甲基化表达情况。结果①单核细胞经倒置相差显微镜及VE_cadherin、Tie_2、vWF、KDR、CD34及CD133等因子证实为EPCs;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dC2组在经5_Aza_dC处理后的第3d、第7d CD34+(分别为30.2%、6.7%)降低,同阴性组(46.7%、40.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dC2组在经5_Aza_dC处理后的第7d C CD31+(47.9%)升高,同阴性组(3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RT_PCR结果显示,dC2组在处理后第14d Tie_2、VE_cad-herin基因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 P<0.05);dC1、dC2组在处理后的第3d、第7d、第14d Tie_2、vWF、VE_cadherin基因均明显高于处理后的第0d(均 P<0.05);④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dC2组第0d、第3d、第7d vW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阴性组(均 P<0.05);dC1、dC2组在第3d、第7d vW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所对应组别的第0d vWF蛋白表达量(均 P<0.05);⑤甲基化处理后dC1组和dC2组BMP4呈低表达,而非甲基化时dC1组和dC2组BMP4呈强表达。结论5_Aza_dC具有定向且快速诱导EPCs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能,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BMP4分化基因表达,进而刺激Tie_2、VE_cadherin及vWF的表达的作用有关。

  • CTA 原始成像用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终梗死体积

    作者:孙勇;李辉明;王立强;王芬;刘亚辉;朱光明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CT的原始成像(Source images of CT Angiography ,CTA_SI )下得到的梗死体积能否用于预测终梗死体积。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前循环急性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利用CTA_SI测量超早期的梗死体积。测量3~7天时DWI下的梗死体积。Pe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两种影像参数结果的相关性。利用多元逻辑回归及多元线性分析,评估CTA_SI下的梗死体积与临床预后和终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98例患者中,女性46例(46.94%),平均年龄(65.02±14.14)岁,基线期NIHSS评分为(15.41±5.22)分。其中50例临床预后良好(mRS≤2),48例临床预后较差(mRS>2)。CTA_SI与DWI测得的梗死体积有较好的相关性( P<0.01,R2=0.70,95%可信区间:0.77 to 0.89)。CTA_SI下的梗死体积是临床预后及终梗死体积重要的预测因素( 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的CTA_SI可用于终梗死体积及临床预后的预测,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决策。

  • 索他洛尔对兔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作者:蒋芬芬;张玲玮;江力勤;张建勤;张冉;赵圣刚;邓浪;张祥宇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口服后对兔左心室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兔左心室楔形心肌模型,应用心电图同步记录技术和浮置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索他洛尔口服后兔内外两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Q_T间期及跨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 ,TDR)的变化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索他洛尔组兔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Q_T间期及TDR在不同刺激周长下均较对照组延长,且以内膜延长为主(均 P<0.05)。索他洛尔组兔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 P<0.05)。结论索他洛尔可明显延长兔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Q_T间期,并可增大兔心肌细胞的TDR ,在兔子模型中,应用索他洛尔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发生。

  • MM P_9、CD147、hs_CRP 、IL_6对急性脑梗死伴微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硕;赵延欣

    目的:探讨生物学标志物对脑微出血(CMB )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行常规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序列探测急性期脑梗死,选入84例患者,其中无微出血组62例、合并微出血组22例,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分别检验金属蛋白酶(MMP_9)、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CD147)、超敏C反应蛋白(hs_CRP )、白介素_6(IL_6)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合并微出血组生物学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无微出血组,且均高于同期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生物学标志物水平与CMB相关,其中CD147与hs_CRP检验效能高。结论生物学标志物MMP_9、CD147、hs_CRP、IL_6与急性期脑梗死合并微出血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与 SYNTAX 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林;袁国裕;陈国雄;陈士良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 )及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5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51例冠状动脉狭窄<50%为对照组,余205例为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又根据SYNTAX评分结果分为低分组(1~22分)70例、中分组(23~32)94例、高分组(>32分)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测双侧C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C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与低分组比较,中分组和高分组C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 P<0.05)。Spearman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CIMT与SYNTAX评分呈直线正相关( r=0.6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MT及颈动脉斑块是SYNTAX积分>32分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结论 CIMT及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患者SYNTAX评分密切相关,可间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后腹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金红燕;吕文儿;金宠玲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后发生腹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3例脊柱压缩性骨折合并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腹胀的原因及护理效果。结果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骨折后腹胀的原因包括:血肿压迫后腹膜交感神经、排便姿势、习惯及环境的改变、手术、心理、年龄、药物、营养物质缺乏、认知能力严重下降的特殊老年患者。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而全面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以使之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

  • 血流储备分数测定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潘培培;林丽跃;林丽芳;冉慧霞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就是指主要的3支血管,含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都发生比较严重的病变。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eserve ,FFR)是指存在狭窄的情况下应用压力导丝测得的该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区域所获得的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获得的大血流之比[1]。FFR可对三支病变进行功能性评价,明确导致心肌缺血的主要病因,优化支架植入。

  • 罗伊适应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院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武艳;付沫;徐琴;陈宇;陈红宇

    目的:研究罗伊适应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院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每组6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血管疾病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患者则同时给予罗伊适应模式进行护理,按照罗伊适应模式的程序完成各步骤护理工作。出院前对患者适应性进行评估,并通过健康检查量表(SF_36)评估患者院内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适应性较差者发生率为25.0%,而对照组发生率为4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5);观察组患者适应性良好者发生率为30.0%,而对照组发生率为1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P<0.01);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可降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受到的刺激强度,提升患者生理适应性,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情况。

  • 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的危害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上才;江力勤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据统计,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2.3亿,年死亡率为210/10万人,相比肿瘤增加了6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及死亡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西式快餐的兴起,饮食文化的日益西化,以及食品营养知识的缺乏使得我国居民对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 ,TFA )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反式脂肪酸是在植物油氢化改性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人造奶油、植物起酥油等氢化油中,氢化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口感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包括蛋糕、饼干、面包、炸薯条、炸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等。国内的一项调查研究[1]显示:含有TFA的油脂在饼干类产品中排名为靠前,消费者普遍消费含有TFA的食品,其中14%的消费者经常购买这类食品,女性消费频次高于男性。过度摄入反式脂肪酸所带来的健康危害须引起我国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本文就TFA对心血管危害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改善心肌重构的研究进展

    作者:管斌亚;屈百鸣

    心肌重构(Myocardial remodeling )主要是指心脏在机械负荷增高、神经体液介导及细胞因子触发所引起的病理改变,是心肌对心功能不全的适应性改变。心肌重构在早期起代偿作用,但在晚期可令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它是各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等)的并发症,也是心力衰竭和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SAS )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的激活参与了心肌重构的发生发展,并被公认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治疗心肌重构药物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s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在预防、延缓、逆转心肌重构中展现了可圈可点的疗效,但总体治疗效果尚不尽如人意。近年来一种新的手术在临床及基础研究中被初步证明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肌重构-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RDN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会是临床改善心肌重构的新选择。

  • 中国心脑血管病流行现况及防治进展

    作者:陈伟伟;隋辉;马丽媛

    总体来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持续上升,导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加重。但同时,中国在社区人群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是在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和实际成效。自本世纪初以来,导致国民死亡的头号杀手-脑卒中死亡率增长趋势明显趋缓,并于2009年前后出现年龄标化死亡率拐头向下趋势。本文就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情况,主要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概况,以及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进展做一个概况性介绍如下。

  • 冠心病能否“早期识别”

    作者:侯允天

    听上去很美的“冠心病早期识别”在基层医院是否可行,关乎到我国整体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理念和效果。在真实世界里,凭借有限的医疗设备,如果把冠心病早期识别作为基层医院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任务,似乎有很大的难度,而且效果也不会明显。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因其简单易行,是基层医院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根本。本文就此阐述观点。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