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心电图特征

    作者:潘军;王众国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12联导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入院心率、肥胖、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前壁导联(V1~V4)、侧壁导联(I、aVL、V5、V6)、下壁导联(II、III、aVF)、右室导联(V3R~V5R)及异常导联各项ST-T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壁导联(V1~V4)及异常导联ST-T变化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前壁导联及异常联导ST-T变化明显,此结果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SYNTAX积分Ⅱ对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介入术后长期死亡率的预测研究

    作者:何继强;赵华;玉献鹏;李全;彭程;罗亚纬;高阅春;张晓玲;吴长燕

    目的:评价SYNTAX积分Ⅱ (SYNTAX score Ⅱ,SS-Ⅱ)对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5年死亡率的预测意义.方法:连续人选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3支病变且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患者共57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结合临床因素计算患者的SS-Ⅱ,根据SS-Ⅱ数值的三分位法将患者进行分组:SS-Ⅱ低分组(0~20)、中分组(21 ~31)和高分组(≥32).主要终点是术后5年全因死亡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SS-Ⅱ预测PCI术后预后的价值.结果:全部入选患者SS-Ⅱ为(27.6±9.0)分.5年的全因死亡率为4.4%,在SS-Ⅱ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患者中分别为1.6%、3.2%和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心源性死亡率在三组中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5%、1.9%和5.2%,P =0.014),而非心源性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其他可能混杂因素后,SS-Ⅱ是冠状动脉3支病变PCI术后5年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HR =2.45,95%CI 1.38~4.36,P =0.002).随SS-Ⅱ增加,患者PCI术后5年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MACCE发生率也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年脑卒中发生率尽管随SS-Ⅱ增加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S-Ⅱ是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PCI术后5年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上可为复杂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提供一种危险分层工具.

  • BMI与冠脉搭桥术后冠脉三支病变患者预后相关性

    作者:冯新星;安雅莉;巩秋红;田春燕;赵伟;李光伟;郑哲;惠汝太;陈燕燕

    目的 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冠脉三支病变是冠心病患者中的特殊人群,病变复杂而且死亡率高.冠脉搭桥是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肥胖和超重是否能增加冠脉搭桥术后三支病变患者的死亡风险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不同的BMI(体重指数)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后的预后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探讨.方法 本研究人选了2004~2011年在阜外医院住院的行冠脉搭桥治疗的冠脉三支病变的患者2681例,收集基线资料,平均随访7.1年.将人组的患者依据不同的BMI分为体重过轻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2)、超重组(24~27.9 kg/m2)、轻度肥胖组(28~31.9 kg/m2)重度肥胖组(>32kg/m2).比较不同的BMI组别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差别.结果 体重过轻组相对于体重正常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2.53;1.09~5.88).相对于正常体重组,超重和轻度肥胖组全因死亡有减少的趋势(HR:0.80;0.61~1.09)、(HR:0.85;0.58~1.23),重度肥胖组全因死亡风险有增加的趋势(HR:1.66;0.87~3.1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降低(HR:0.57;0.36~0.92),轻度肥胖组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0.84;0.46~1.53),重度肥胖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2.17;0.82~5.73).体重过轻的患者相对于正常体重组心血管死亡风险无显著差别(HR:0.87;0.12~6.53).结论 在行冠脉搭桥术后的冠脉三支病变患者中,相对于正常体重患者,低体重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超重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减少.

  • BMI与冠脉介入治疗的三支病变患者预后相关性

    作者:冯新星;姜琳;许连军;高展;赵雪燕;吴亚杰;田间;田春燕;赵延延;张茵;王东;孙凯;赵伟;徐波;惠汝太;宋雷;袁晋青

    目的 伴随着肥胖与超重的流行,体重问题已经被日益关注.已知的证据表面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是肥胖是否可以增加冠心病的死亡风险,目前尚无定论.三支病变是严重冠心病人群,冠脉介入治疗是除冠脉搭桥术之外该人群的重要治疗手段.肥胖和超重是否能增加介入术后三支病变患者的死亡风险需要进一步去探讨.方法 本研究入选了2004-2011年在阜外医院住院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三支病变的患者3722例,收集基线资料,并随访7.1年.将入组的患者依据不同的BMI分为体重过轻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2)、超重组(24-27.9 kg/m2)、轻度肥胖组(28-31.9 kg/m2)重度肥胖组(≥32kg/m2).比较不同的BMI组别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差别.结果 相对于正常体重组,体重过轻组的全因死亡无显著差别(HR:0.59;0.14-2.38).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轻度肥胖组的全因死亡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0.90;0.71-1.12)、(HR:0.90;0.66-1.23).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的心血管死亡有减少趋势无统计学意义(HR:0.89;0.63-1.24).重度肥胖组相对于体重正常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1.45;0.87-2.44)、(HR:1.25;0.56-2.79).结论 在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脉三支病变的人群中,未见到BMI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有显著相关性.

  • 年龄≤35岁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刘巧玲

    目的 探讨年龄≤35岁合并三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35岁的三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为心前区闷痛居多.危险因素中,以血脂异常增高及吸烟比例增高.冠状动脉病变以重度狭窄为主.结论 临床表现为心前区闷痛居多.在危险因素中,以血脂异常增高、吸烟为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重度狭窄为主.

  •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价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心肌灌注

    作者:杨鸿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心肌灌注的评价。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4月~2016年3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三支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再通术后再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心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析显示,68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MBP(平均动脉压)值为(1.79±1.10),明显低于237个无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10.93±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狭窄程度的血管床横截面积以及心肌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狭窄程度在70%及以下的心肌局部血流速度为(1.46±0.41),明显高于狭窄程度在70%以上的心肌局部血流速度(1.0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室壁运动异常区域中,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冠脉远端血流速度有关,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其血流速度更慢。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采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能够评价其局部心肌灌注状况。

  •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68例临床分析

    作者:羊志辉;邱建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临床特点,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冠脉三支病变的患者68例及冠脉单支或双支病变7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三支病变组患者与单双支病变组四种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及其聚集性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三支病变组运动平板试验的阳性率(23/24)显著高于单双支病变组(26/42,P<0.01),两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左室造影的LVEF、LVEDP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三支病变组冠脉病变以IV级为主,发生Ⅲ级和Ⅳ级病变的处数较单双支病变组显著增多,三支病变组48/68例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但术后心绞痛发生率及需再次行血运重建比例较高.结论条件允许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目前应首选冠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加三支病变急诊PCI后CABG 1例

    作者:王松涛;窦克非;张彬;常瑜;李献良;梁磊;姜先雁;崔美平;蒋文彬;张慧;路长鸿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心肌梗死严重的后果之一,处理困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但对于这类患者佳的血运重建方案仍不明确,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及早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的关键。多数情况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种血运重建方案的安全复合终点相似,每例患者具体实施何种方案,既要参考患者的意愿,又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以及近期和远期疗效,以期达到佳治疗效果。

  • 三支病变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对脑氧合和脑损伤的影响

    作者:周海燕;楼静芝;潘建红;周其富;吕安庆;蒋宗明;陈忠华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时非停跳冠脉搭桥对全脑氧合和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择期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搭桥患者40例,于下列时间点:麻醉诱导时(T.)、吻合前壁血管(T1)、下壁血管(T2)、后壁血管(T3)、关闭胸骨(T4)和进入监护室5h(T5)抽取颈静脉球和动脉血测定血气,计算动脉-颈静脉球氧含量差(AJDO2)和二氧化碳分压差(DpCO2),以及脑氧摄取(O2ER)率;并且血S-100β浓度测定至术后12h(T6)和24h(T7).记录相应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 与T.相比,T2、T3和T4时点HR和MAP均明显下降(P <0.05,P<0.01),CI和SVI在T1、T2、T3和T4较T0显著下降(P <0.05,P<0.01).与T.比较,T2时点SjO2低(P<0.01),T2时点AJDO2大(P<0.01),T1、T2和T3时点DpCO2降低(P<0.05,P<0.01),T2和T3时点O2ER上升(P<0.01).动脉和颈静脉S-100β浓度自手术开始后逐渐上升,手术结束时达到高值(0.52±0.20和0.63±0.25μg/L,P<0.01),术后6h下降,术后12 ~ 24 h恢复至术前水平.DjaS-100β比较,T2和T3时点间有显著变化分别为0.098±0.11 μg/L和0.069±0.08 μg/L(P<0.05,P<0.01).T1、T2、T3时点脑氧合明显下降,心排出量显著下降;术后5h脑氧合和心排出量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T1、T2、T3时点颈静脉球和动脉S-100β均较T0显著升高,T4升至高,T3时点颈静脉球与动脉S-100β差值大.结论 三支病变搭桥患者血管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伴随脑氧合下降和S-100β释放增加,短暂缺血不会造成脑损伤.

  • 左主干及三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对比研究

    作者:杨文钢;薛松;徐根兴;连锋;黄日太

    目的 总结比较冠心病(左主干和三支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者OPCAB)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分析我院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期间行PCI或者CABG的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患者,比较分析在住院期间、出院后12个月出现的终末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介入等.结果 共有1292例患者被纳入,分成PCI组626例,CABG组666例.随访12个月,90%的PCI和97%的CABG患者纳入.随访期间,PCI组死亡40例,CABG组死亡36例;心肌梗死PCI组36例,CABG组4例;再发心绞痛PCI组168例,CABG组18例;再干预PCI组134例,CABG组6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CABG患者较PCI患者低(P<0.05).结论 对三支和(或)左主干病变,CABG在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上优于PCI;但还需要更长期的随访研究.

  • 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艺勇;王勇;刘晓飞;林爱庆;李宪伦;曾玉杰;彭文华;郑金刚;柯元南

    目的:观察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置人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7年10月间5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男38例、女19例,年龄41~79岁,平均62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糖尿病史2~12年,其中胰岛素治疗26例,采用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支架置入成功,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57例患者共治疗193处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77枚.1例(1.8%)患者术后d4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41例(71.9%)患者术后6个月行冠脉造影,3例(7.3%)患者支架内再狭窄,选择外科搭桥治疗.随访12个月.无死亡、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好,远期疗效有待证实.

  • 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董华;翟凤燕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指导其一级预防.方法 选取2004年7月-2007年4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3支病变者作为观察组(116例),≤2支病变者作为对照组(1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血糖、血脂、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高血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高血压患病时间和控制不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患病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控制不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率、吸烟时间以及吸烟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冠心病家族史阳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G不达标率低于对照组,LDL-C不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不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个数≤2个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危险因素个数≥3个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患病时间长短、LDL-C水平不达标是造成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危险因素,且发生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聚集现象.

  •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裘宇芳;邢杨波;周妍;徐超;刘龙斌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严重三支病变,不适合行PCI术,经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片20mg,3次/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治疗1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继续治疗到6个月时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进一步减少,且均达到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治疗1个月后有改善,但心功能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继续治疗到6个月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进一步改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美他嗪可明显缓解老年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心功能,且治疗6个月时疗效更加明显.

  • 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的临床及心电图比较分析

    作者:籍振国;郭恒信;刘志红;刘红彬;韩建妙;马国刚;张源祥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及常规心电图在判断左主干病变与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冠脉造影证实狭窄程度≥75%的左主干或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患者14例,三支病变患者30例.所有患者观察静态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段及T波,计算存在异常ST段/T波的导联总数,动脉造影观察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左主干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0.36±12.86)岁及(62.57±7.00)岁,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78.57%(11/14)与63.33%(19/30),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8.57%(4/14)与23.33%(7/30),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8.57%(4/14)与36.67%(11/30).14例左主干病变患者除1例没有静态心电图异常外,其余13例(92.86%)均存在3~11个导联(平均5.71个导联)的ST-T异常;30例三支病变患者23例(76.67%)有2~11个导联(平均5.50个导联)的心电图异常.2组出现侧支循环的例数分别为5例(35.71%)和9例(30.00%).所有上述指标经统计学检验都无显著差异.结论无法从临床及常规静态心电图检查鉴别冠心病患者为左主干病变或三支病变.对典型临床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制订临床治疗方案,估计其预后.

  • 高尿酸血症合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一例分析

    作者:王茂竹;李法琦

    高尿酸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对心脑血管的负面影响逐渐受到重视,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外周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导致严重的病变。目前,高尿酸血症对血管损害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控制尿酸水平能减轻高尿酸血症对血管的损害。现对1例高尿酸血症合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脉三支病变引起的顽固性心绞痛1例

    作者:董国峰;高希春;伊文;周珊珊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脉三支病变引起的顽固性心绞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对一例冠脉三支病变引起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充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后全程随访、回顾分析,观察麝香保心丸改善心绞痛作用.结果:充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于冠心病三支病变未行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充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

    关键词: 三支病变 心绞痛
  • 麝香保心丸治疗30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国峰;高希春;伊文;周珊珊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多支病变引起的顽固性心绞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多支病变且未行冠脉血运重建的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充分药物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充分药物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脏彩超EF值。结果:治疗组患者加用麝香保心丸3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未行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充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明显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功能。

  • 冠状动脉造影术对QRS时限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玺;邱春光;韩战营;卢文杰;陈晓杰;黄振文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对QRS时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4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125例,确诊冠心病(CAD)患者98例(病变组),其中单支病变33例、两支病变38例、三支病变2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27例(正常组).搜集所有入选者的指标,比较CAG术前后QRS时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CAG术后QRS时限较术前延长[(3.18±5.30)ms,95%CI(2.25,4.12),P=0.000];(2)CAG术后病变组患者QRS时限延长程度(QRS变异度、ΔQRS)较对照组增加[(3.96±5.70)ms比(0.37±1.47)ms,P<0.05];(3)CAG术后QRS时限延长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B=2.455,95%CI(1.764,3.147),P=0.000].结论 CAG术可增加QRS时限;CAG术后QRS时限延长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 胸痹心痛患者375例的冠脉病变程度及证型分析

    作者:丁邦晗;马长生;张敏州;张维东;陈方

    目的:了解胸痹心痛的证型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胸痹心痛患者375例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造影结果的证型特点.结果:前降支和/或其分支超过50%的狭窄时,血瘀证和痰浊证多见,P<0.05;回旋支和/或其分支超过50%狭窄时,血瘀证多见,P<0.05;右冠和/或其分支超过50%狭窄时,痰浊证多见,P<0.05;前降支和回旋支双支病变时血瘀证和痰浊证显著增高,以血瘀证增多为主,P<0.05;前降支和右冠脉双支病变时血瘀证和痰浊证显著增高,以痰浊证增多为主,P<0.05;回旋支和右冠脉双支病变时血瘀证和痰浊证的增高程度相当,并伴有气滞证的减少,P<0.05:三支病变均超过50%狭窄时,血瘀证和痰浊证多见,P<0.05.结论:胸痹心痛的证型随冠脉病变支不同及病变程度不同,其证型分布各有特点.

  • 严重三支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病人迅速死亡1例

    作者:李贤峰;王志国

    病人,男,57岁.因胸闷、胸痛2h急诊入院,查体:平卧位,神志清楚,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kPa),心率75次/min,心肺听诊无异常.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 mV,aVR导联ST段抬高0.2 mV,V1-4导联T波高尖,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期,立即送导管室急诊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左右冠脉起源正常,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端完全闭塞;左回旋支(LCX)远段闭塞,第一钝缘支(OM1)近端狭窄95%,第二钝缘支(OM2)近端狭窄95%;右冠状动脉(RCA)近段狭窄85%,中段完全闭塞.当即给予LAD闭塞处球囊扩张,造影见LAD血流恢复,血管粗大,远端血流TIMI 3级.病人旋即出现血压下降至80/50 mmHg,并出现烦躁,立即静注多巴胺将血压升至100/70 mmHg并静滴维持,迅速于LAD原闭塞处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1枚,造影见支架膨胀良好,无夹层,远端血流TIMI 3级.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