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捷;章瑾瑜;陆建洪;张树鑫;沈晓华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连续入选6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接受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另外,选择同期的30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进行比较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个月,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测定及评估.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大值(E值)、E峰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比值(E/A值)、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分钟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左心室心搏做功指数(LVSWI)、左心室做功指数(LCWI)和速度指数(VI)都显著低于正常组,A值则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CI、SV、SI、LVSWI、LCWI和VI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心脏的功能.

  • 原发性高血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蕾;王枚;李霞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根据高血压分级将其分为1级、2级、3级;选取同期入院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采集每组血清测定Hp-IgG、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等指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Hp-l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分级越高,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Hp-lgG水平越高;高血压1级与高血压2级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Hp-lgG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低于高血压3级(P<0.05);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Hp-lgG水平与患者年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 积极修订高血压新指南 迎接2018国际高血压学会年会——2017年全国高血压防治策略研讨会纪要

    作者:郑海农;林益芳;蒋爱敏

    2017年2月17日,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联合举办的2017年高血压防治策略研讨会(Hypertension Summit 2017)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自2012年开始,中国高血压联盟在每年年初举办高血压防治策略研讨会,邀请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以及全国致力于高血压防治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会.会议重点研讨高血压领域的学术热点,沟通中国高血压联盟的年度工作,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成为高血压领域每年一次的高端学术会议.今年会议的重要内容是就正在修订中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研讨,期间组织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编写组会议,指南修订委员会全体会议.包括前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吴兆苏教授、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文教授、候任主席王继光教授,以及高润霖院士、黄峻教授、雷寒教授、霍勇教授、孙宁玲教授在内的80余位国内顶尖的高血压专家共同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 高浓度补钾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左权;卢小华;陈志君

    目的 探讨经深静脉高浓度补钾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低钾血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取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低钾血症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补钾浓度为800.00mmol/L,补钾速度为40.00mmol/h;对照组补钾浓度为40.00mmol/L,补钾速度为10.00mmol/h,监测两组血钾水平.设定目标血钾水平为4.00mmol/L,计算达到目标血钾水平所需时间、补钾量及每小时尿量,观察补钾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所需补钾量分别为(85.20±8.70) mmol和(92.30-±7.60)mmol;达到目标血钾水平所需时间分别为(5.67±0.75)h、(17.25±4.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深静脉高浓度补钾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低钾血症有效且安全.

  • 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治疗对小儿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王民荣;李永芹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治疗对小儿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90例小儿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纳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心功能变化及对心电图表现.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大心率降低、小心率降低、PR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减小,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治疗小儿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心功能阻止期前收缩的进一步发展.

  • 血清Cys-C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冠兰;彭涛;祝伶俐;余旻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3例,并根据Braunwald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Braunwald Ⅰ级组、Braunwald Ⅱ级组、Braunwald Ⅲ级组),另选取82例同期于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Cys-C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三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BraunwaldⅢ级组血清Cys-C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高于Braunwald 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Braunwald Ⅱ级组血清Cys-C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高于Braunwald Ⅰ级组(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检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治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 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血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超;窦丽萍;陆明;林冬铭;吴源鸿;黄抒伟

    目的 评估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血瘀症)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8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受试者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2周丹红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水平、凝血功能、超敏CRP等检查,并接受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在中医症候、心绞痛、西雅图评分躯体运动障碍较对照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以改善稳定型心绞痛(血瘀症)患者的中医症状、心绞痛发作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 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顾磊科;石新木;俞晓军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保守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4例,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48小时后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氧自由基指标、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变化以及心绞痛治疗效果.结果 替罗非班治疗组各测定指标优于对照组,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显著,并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减轻微炎症状态.

  • 早期持续腰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介入填塞术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研究

    作者:夏磊;陈泉;程冠亮;陈冰;祝丹丹;韩秋;李正明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腰池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研究.方法 将100例aSAH患者分为置换组50例和引流组50例,两组均给予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及脑保护,防止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引流组在动脉瘤填塞术后立即行腰池引流治疗,置换组在动脉瘤填塞术后立即行脑脊液置换治疗,每日一次.结束引流或置换的标准: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积血消失或脑脊液变清亮、压力正常,一般引流或置换7~10d.发病2周内,通过临床表现及TCD诊断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CT或MRI诊断脑梗死及脑积水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评价治疗后7d、14d、28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同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脑脊液压力正常时间、脑脊液常规、生化恢复正常时间、CVS、脑梗死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引流组均少于置换组(P<0.05).引流组7d、14d、28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5),7d、14d、28d血液中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减低,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 aSAH患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早期采用腰池引流治疗,能降低脑梗死、脑积水及CVS的发生率,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该措施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炎性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侯海燕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末端脑钠肽水平及预后影响.方法 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片治疗,每日3次,每次20mg,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N末端脑钠肽水平(NT-proBNP)、6min步行试验(6MWT)及随访2年病死率、心力衰竭加重住院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E/A比值均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NT-proBNP降低,6MWT运动负荷增多,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随访1年、2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提高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各项心功能指标,降低NT-proBNP水平,促进预后.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陶志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于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临床试验,选择9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天,疗程为14d.治疗前和治疗第7d、第14d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和疗效评价.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长达12个月的随访.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7d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能量消耗的影响

    作者:严华;胡正清;徐广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能量消耗及左心室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9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10n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肌能量消耗及左心室功能变化、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缩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增加,心搏量增加,静脉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降低,心肌能量消耗降低,且两组上述指标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肉疼痛、肌炎、胃肠道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及心功能恶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mg的阿托伐他汀相比于1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能量消耗与左心室功能,未增加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 NT-proBNP与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史钰芳;陈士金;王庆海;潭知零

    目的 通过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胱抑素-C(CysC)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NT-proBNP与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CHFⅡ级组20例、Ⅲ级组29例、Ⅳ级组15例.测定NT-proBNP与CysC水平,同时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LVM)等心脏彩超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计算出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进行分析.结果 ①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1).②Ⅲ级组LVMI、LVM高于Ⅱ级组,Ⅳ级组LVEDd、LVMI、LVM高于Ⅲ级组(P<0.05);Ⅱ级心功能组LVEF高于Ⅲ级、Ⅳ级组(P<0.01).③血清CysC正常组LVEF高于血清CysC升高组(P<0.01);血清CysC正常组NT-proBNP、LVMI、LVM值低于血清CysC升高组(P<0.01).结论 NT-proBNP与CysC可较好地评估CHF患者心功能以及左室重构,为CHF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 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作者:顾婧;吴春丽;严永兴;刘慧丽;张艳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61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64例(对照组),并将ACI组按照患者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各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中、大梗死亚组和轻、中、重脑卒中亚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依次增高,hs-CRP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84,P<0.05).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而hs-CRP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性;且两者的变化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 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苗苗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情分为心肌梗死组(AMI组,n=17)、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n=21)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n=26),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各组受试者之间的血清ICT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ICTP与MMP-2、MMP-9及血管内超声仪检测结果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血清ICTP、MMP-2、MMP-9、IL-6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C组(P<0.05),AMI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5);SAP组狭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脂质、坏死比例均低于UAP组+AMI组(P<0.05),斑块纤维组成高于UAP组+AMI组(P<0.05);ICTP与斑块纤维组成、脂质比例及MMP-2、MMP-9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评估指标.

  • 西藏新疆地区静息心率和血脂、血糖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增武;陈祚;王馨;张林峰;郝光;董莹;聂静雨;王佳丽;郑聪毅;邵澜;田野

    目的 探索西藏新疆地区心率和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 2015年至2016年期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西藏新疆地区3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7510人,有效数据5477人.利用该资料分析心率和血脂、血糖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发现随着心率的增加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随之增加(多因素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民族、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教育程度、高血压和居住海拔后P <0.05),心率高三分位数组到低三分位数组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6.0%,19.4%和19.9%;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2%、3.0%和5.2%.使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民族、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教育程度、高血压和居住海拔后发现TC(β=0.003,P<0.05)、TG(β=0.005,P<0.05)和血糖水平(β=0.009,P< 0.05)和心率成正相关.本研究并未发现心率和居住海拔之间对于血脂、血糖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心率和血脂、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心率和居住海拔之间对于血脂、血糖的影响无交互作用.

  • CT灌注成像在老年人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宣浩波;郑屹峰;李凤琪;钱海峰

    目的 探讨在老年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CT灌注成像(CTPI)的应用价值.方法 拟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0例,在发病1天内给予CTPI检查和16层CT平扫,对兴趣区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峰值时间(TTP)以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测定,同时和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对比;3~ 10天后全部患者均予MRI随访.结果 全部50例患者,20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发现缺血灶,47例患者经CTPI检查发现异常灌注.和对照区域相比,缺血区CBF显著降低、TTP、MTT显著延长(P<0.05).结论 CTPI能准确反映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老年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铁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周友根

    目的 探讨铁缺乏(ID)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铁缺乏与C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制定的诊断指南选取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0例,按照血清铁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n=27)和铁缺乏组(n=53).分析CHF患者主要心功能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血清铁水平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和铁缺乏组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铁缺乏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均低于对照组;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具体分布在对照组与铁缺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3,P<0.01),铁缺乏组心功能Ⅲ~Ⅳ级病例数占其总病例数的51.85%,远高于对照组的32.08%(P<0.05);铁缺乏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左心房内径(LAD)、二尖瓣早期血流速度/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中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与E/A、LAD、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T)呈正相关,与NT-proBNP、心功能Ⅲ~Ⅳ级呈负相关(P<0.05).1年随访发现,铁缺乏组患者心力衰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其他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铁缺乏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及危险分层评估的重要标志物.

  •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短期疗效及随访分析

    作者:殷志锋;李洪寅;蒋宝华;宋有维;薛德友

    目的 评价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对46例经Wingspan支架治疗的症状性MCA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症状、狭窄率改善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6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术或CTA检查明确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4.2±9.6)%,Wingspan支架置入后平均残余狭窄率为(20.2±9.1)%,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天、6个月同侧卒中或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6.5%和10.9%.81.4%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术后脑出血2例,其中1例死亡,亚急性期斑块脱落1例,支架处闭塞导致脑梗死1例.13例获得影像学复查,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15.4%.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MCA狭窄的手术并发症严重,需谨慎选择病例,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 心室起搏管理减少心室起搏比例的临床随访

    作者:肖春晖;王如兴;张常莹;吴昊;陈晓亮;李豪侠

    目的 探讨心室起搏管理(Managed Ventricular Pacing,MVP)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累计心室起搏比例(cumulative ventricular pacing proportion,Cum VP%)的影响.方法 (1)42例患者植入具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后,分别在常规DDDR和MVP两种工作状态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先以常规DDDR状态工作1个月后,再以MVP状态工作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计算累计心房起搏百分比(Cumulative atrial pacing proportion,Cum AP%)和Cum VP%;(2)计算在两种不同工作状态下Cum VP%小于40%的人数比例;(3)了解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传统DDDR模式工作1个月后,42例患者Cum VP%为(95.12±26.32)%.MVP模式工作下第1、6和12个月Cum VP%分别为:(19.63±44.80)%;(17.11±39.63)%;(15.62±46.80)%,(P<0.05);(2)常规DDDR工作状态下Cum VP%小于40%的人数为0;而MVP模式下随访期间分别为(95.21 ±7.81)%;(96.73±3.20)%;(97.70±2.80)%(P<0.05);(3)随访期间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与传统DDDR模式相比,MVP模式可显著减少Cum VP%.

  • 社区志愿者式同伴教育对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李仁云;熊章津;张苗苗

    目的 探讨社区自愿者式同伴教育对心房颤动患者服药依从性、TNR达标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48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入院时均参与医务人员举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活动,在此基础上,出院后观察组接受社区志愿者同伴提供的指导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测量值(INR)达标情况、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服用抗凝药物完全依从性(37.50%)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观察组依从比例(79.17%)明显高于对照组(54.17%).观察组INR达标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观察组抗凝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的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伴教育有利于提高心房颤动患者服药依从性,利于INR的达标,减少抗凝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形式.

  • 血脂边缘异常人群的健康效果分析

    作者:楼高波;辛红菊;张虹;白萌

    目的 通过对血脂边缘异常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血脂边缘异常人群的防范意识,促进健康行为,预防高脂血症.方法 选择200例血脂边缘异常的健康体检者,调查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血脂结果,实施为期12个月的一对一个体化的电话咨询和健康指导,集体授课等健康管理方法.对体检者在6个月、12个月复查血脂结果,12个月对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体检者血脂下降,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健康人群对高脂血症相关知识严重不足,通过健康教育,增进血脂边缘异常人群防范意识,改善血脂边缘异常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高脂血症.

  • 北京某社区1458名中老年居民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仲迎;方向华;吉训明;汤哲;关绍晨;刘宏军;吴晓光;王淳秀;侯城北;顾乡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中老年社区居民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北京老龄化纵向研究”2009年的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研究对象为北京部分地区≥55岁人群共1458人,被调查对象均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 15μmol/L定义为高Hcy血症.调查该人群血清Hcy的分布特征及高Hcy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高Hcy血症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Hcy呈正偏态分布,中位值:16.56μmol/L(四分位间距:13.11 ~ 21.78μmol/L).经权重后,该人群总的高Hcy血症患病率为57.20%.Hcy水平及高Hcy血症患病均有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均P<0.01),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增龄、男性、农村居民、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肾小球滤过率是高Hcy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血清Hcy存在性别、年龄及居住地的分布差异.增龄、男性、农村居住地、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肾小球滤过率与高Hcy血症患病独立相关.

  • 关于心血管疾病开展以社区·家庭为主的心脏康复管控模式的探讨

    作者:李海霞;李军;范玉杰;陈海明;孛宝珍;车琳;李筠

    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德勤发布了《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在人口为13亿多的中国人中,高血压达1.6~ 1.7亿人,高血脂有将1亿多人,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万~2亿人,血脂异常1.6亿人,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有研究数据显示: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患癌症,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患糖尿病,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社会老龄化老年流向性疾病之一,很多发达国家着手研究探索老年流行病学管控模式,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心血管疾病的管控问题.我们参考国内外心血管疾病管控模式,结合国外社区心脏康复的实践,践行我国分级诊疗医疗服务精神,探索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现多级管理式医疗服务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社区·家庭心脏康复预防管理模式.

    关键词:
  • “县级医院—社区医院”联合模式控制社区高血压的研究

    作者:陶俐;周旭波;蔡小兵;金雅虹

    目的 评价“县级医院—社区医院”联合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从某社区医院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0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常规诊疗,而观察组运用“县级医院—社区医院”联合模式相关机制对其进行管理及诊疗.研究实施时间为2年,比较两组实施前、后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包括高血压患者知晓率、高血压患者规范治疗率、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患者行为和体检指标改变(包括遵医用药、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及2年住院治疗率.结果 实施前,两组患者在遵医用药、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2年后,观察组遵医用药率高于对照组,而高血糖率、高血脂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两组患者在高血压患者知晓、高血压患者规范治疗、管理人群血压控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2年后,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患者规范治疗率、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住院治疗率6.19%,对照组为1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县级医院—社区医院”联合模式可进一步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与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患者因高血压相关疾病住院比例,有利于改善患者身体健康状况.

  • 起搏器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及随访研究进展

    作者:李耀;罗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之增加,起搏器在药物无效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起搏器术后患者,如何科学地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以及术后随访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一些研究进展,对其加以综述.1 起搏器的作用当窦房结的冲动发放或传导异常时,就会出现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研发,弥补了上述缺憾,它的工作原理主要通过微电子技术,模拟正常心脏电激动和传导的生理特性,利用低能量的电流短暂或长期地刺激心脏,引起心脏收缩,使心脏搏出量维持在正常范围.

  • 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的临床处理策略

    作者:胡申江

    临床观察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患病率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明显地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除可导致卒中风险、卒中致残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外,尚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因此,如何处理心力衰竭患者伴有的心房颤动是临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 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的复律多年来,复律是心房颤动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心房颤动的病因和诱因得到控制,可采用药物或电复律方法使心房颤动恢复为窦性心律.通常认为,这可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