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伊婕;李绍科;安毅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60名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一天进行对比剂增强的64层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共780个节段中,712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68个节段因严重钙化、运动伪影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64层CT在检测狭窄程度方面,测定狭窄程度分别<50%、>50%、>75%的病变的敏感性分别是75%、81%、88%,特异性达97%.冠状动脉管壁钙化程度分析显示,同一年龄段人群,冠心病高危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低危组,低危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与钙化积分结合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

    作者:吕欣;程芸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对45例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立普妥)10mg,每日一次,治疗1年,每6个月检测患者血脂水平,12个月时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及内中层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1年后,CT、LDL-C、TG均下降(P<0.05),HDL-C升高,(P<0.05),颈动脉斑块缩小及内中层膜厚度减少.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及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 22例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菲;陈万春;汪志华;汪蔚青;金惠根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诊断方法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的患者22例,分别给予12导联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彩色心超检查,部分患者行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检查.结果 6例核素心肌显像中5例有较大的完全缺损,1例均匀减低,无花斑样缺损.结论 核素心肌显像对于诊断ICM有重要意义,诊断ICM在经双核素或正分子发射断层检查(PET)明确有存活心肌后,行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可挽救冬眠心肌.

  • 腹围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探讨

    作者:谢宗林;赵俐玲;陈卫玲

    超重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腹部肥胖者更容易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

    关键词: 腹围 血压 血脂 血糖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作者:詹建梅;俎德玲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采用1995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记分评定.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者正相关(r=0.682,P<0.01).结论 hs-CRP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程,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 间隙性逆传阻滞房室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及射频消融

    作者:邢杨波;郭航远;游斌权;裘宇芳;彭放

    目的 研究间隙性逆传阻滞房室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术.方法 6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其中A型预激1例,B型预激1例,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结果 左前游离壁2例,左侧壁1例(A型预激),左后壁旁道2例,右侧三尖瓣环10点处1例(B型预激).所有旁道具有1:1室房传导功能,6例患者均有间隙性旁道逆传阻滞,均呈2:1室房逆传阻滞.在右室起搏下或窦性心律下标测靶点,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结论 不论隐匿性或显性房室旁道均可发生间隙性室房逆传阻滞,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过程中应注意分辨偶发室房逆传阻滞现象,以免漏诊.

  •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血浆甲状腺激素及血糖的关系

    作者:朱仕兵;隋向前;邓旻;黄进宇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甲状腺激素及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12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测血压,抽取血样本,检测血糖,甲状腺激素.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脉压指数与甲状腺激素及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指数与血浆T3、T4、rT3、TSH均无关;与空腹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18),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脉压指数与空腹血糖独立相关.结论 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中,脉压指数与血糖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不详.

  • 脑钠素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探讨

    作者:吴晓春;吴少琴;王建军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76例AMI患者分别在急性期24~48小时内和4~7天抽血检测BNP,经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平均12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二次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 AMI后第一次血浆BNP值(467.8±198.9)ng/L和第二次BNP值(422.6±165.5)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0.2±28.4)ng/L,P<0.01;发生总心血管事件患者第一次血浆BNP值(558.4±146.8)ng/L和第二次BNP值(586.7±184.6)ng/L比较,第二次血浆BNP浓度有进一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而发生死亡组和心衰组第二次血浆BNP浓度均显著高于第一次[其值分别为(676.7±167.6)ng/L对(492.5±203.2)ng/L和(647.2±117.4)ng/L对(545.1±68.3)ng/l,P均<0.05];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第一次血浆BNP值(411.9±132.4)ng/L和第二次BNP值(289.6±105.4)ng/L对比第二次血浆BNP浓度显著下降,P=0.015.结论 AMI急性期BNP浓度显著升高,BNP浓度持续或进一步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BNP浓度动态变化可作为AM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报因子.

  • 参麦注射液对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耐受性的影响

    作者:陈建平

    目的 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慢性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美托洛尔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Ⅲ-Ⅳ级)临床症状稳定的患者4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原抗心衰治疗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原抗心衰治疗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使用美托洛尔能够达到的大耐受剂量及其所需用的时间和整个过程的安全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美托洛尔的平均大耐受剂量分别为76.09±20.61mg/日和74.48±20.35mg/日,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达到大耐受剂量所需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78±0.95周和6.92±0.97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在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美托洛尔治疗过程中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可缩短美托洛尔达到大剂量所需的时间,并可提高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阮连生;刘成国;郑海斌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增高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9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测量观察颈动脉内膜厚度,粥样斑块的数量及部位.定量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合并颈动脉粥硬化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9.94±8.95mg)VS(4.12±2.85mg),P<0.05.颈动脉内有多个斑块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的患者(12.68±8.34)VS(9.94±8.95)mg,P<0.05.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内膜厚度,斑块数量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

  •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金惠玲;干正琦;郭如雅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33例,无血管病变的32例.非糖尿病健康人30例,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B组)测定FPG、HbA1c、TC、LDL-C指标,较对照组(C组)显著升高(P<0.05).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组(A组)FPG、HbA1c、TC、LDL-C、Apo-B指标,较对照组(C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与无血管病变组(B组)比较FPG、HbA1c、LDL-C、TC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 糖、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透析依赖性终末期肾病合并冠心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吴海宏;邹何慧;李丹;陈晓敏;方唯一

    目的 观察透析依赖性终末期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入选接受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透析依赖性终末期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资料完整及完成随访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1.7±8.8岁.术后6~12月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门诊和电话,随访6~12个月.结果 12例患者于术后6~12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术,病变段、支架内均未见>50%的狭窄,随访12月心脑血管MACE发生率14.3%(2/15),心血管MACE发生率0%(0/15).一年生存率85.7%.1例(76岁)患者术后11个月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另1例(73岁)患者8个月后出现大面积脑溢血.结论 透析依赖性终末期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近期支架内再狭窄、MACEs发生率低,安全性高.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 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瑾;张邢炜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5例,分别以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加丹参酮Ⅱ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硝酸甘油用量,Holter检出的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 丹参酮ⅡA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有效,且两组治疗后Holter检出的心肌缺血次数、心肌缺血时间、长持续时间丹参酮ⅡA组更显著改善.结论 丹参酮ⅡA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有效缓解心绞痛.

  • 脑出血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容量管理

    作者:吴慧娟;杨爱祥;郑贞苍

    目的 探讨容量管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84例,其中观察组48例,术后两周内容量呈基本平衡状态,对照组36例,术后两周内容量呈较多负出状态.比较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在合并严重并发症、28天死亡率、植物生存率、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对脑出血患者的监护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其容量变化,加强容量管理,以免导致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方郁丹;宋水江

    目的 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 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我科的13例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3例病例中84.6%,有明确的病因,其中非感染性因素占61.3%;84.6%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CT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80%,而MRV阳性率达到100%;D-二聚体升高者60%.所有患者确诊后即予抗凝治疗以及控制癫痫、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愈6例,好转6例,死亡1例,再通率46%.结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被误诊,头颅MRI与MRV结合检查是诊断CVST的好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CVST患者的预后.

  • 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危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陈波;于民

    目的 对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法.方法 Logistic回归分析,对47例房颤再发脑栓塞患者及156例房颤首发脑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脂史、附壁血栓、颈动脉斑块,抗凝药物的使用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与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有关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血脂史、附壁血栓、颈动脉斑块,是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而抗凝药物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则是其保护因素.提示在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时应对这些因素早期积极的干预.

  •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及介入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作者:李玲文;杜林林;黄伟剑;吴高俊;计光;卢中秋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及介入疗效的评价.方法 155例临床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对比分析其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比较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70.9%,特异性50.7%;冠脉多支病变平板试验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P<0.05), 而且冠脉多支病变ST下移程度、持续时间、下移导联数较单支病变严重(P均<0.05).介入治疗前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辅助于冠心病诊断,对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和介入术后疗效的评估有一定价值,同时也有一定局限性.

  • 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加锋;李继武;季亢挺;唐疾飞;杨鹏麟

    目的 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的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方法 分析45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心脏骤停患者的原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形.结果 45例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常见的基本原因为冠心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次为特发性及继发性巨大异常J波、扩张型心肌病;低钾血症是常见的诱因;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心室颤动.其高危心电图表现:①复杂性室性早搏;②异常J波;③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④Brugada综合征;⑤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上述各种原因心脏骤停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 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存在多种原因及高危心电图表现.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临床探讨

    作者:汤小芳;汪强;王寅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见.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ACS,42例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及36例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分析NF-κB活性与sICAM-1浓度相关性.结果 ASC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1),而且ACS血NF-κB活性与sICAM-1水平显著正相关.但SCHD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明显升高,NF-κB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并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促发ACS.

  • 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的评估

    作者:赵峻峰;刘生祥;蔡劲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方法 应用常规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FS);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及脉冲多普勒(PDW)技术分别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及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无显著性差别(P>0.05);2.高血压组患者的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FS)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高血压组患者E/A、E1/A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E2/A2有降低的趋向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显著延长(P<0.01),但减速时间(D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高血压患者在发生左室肥厚前已有舒张功能异常;2.DTI技术比PDW技术准确,二者结合,可以为评估左室舒张功能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公义;孙来芳;龚裕强;孔万全;王征;胡雪珍;李志涛

    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的不断改进,25%~50%的心跳骤停患者能够恢复自主循环,但出院率只有2%~14%的低水平,主要原因是顽固性的脑损伤[1].目前临床上缺少可靠的评价脑损伤早期诊断手段,而心肺复苏后对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价又影响CPR后的治疗方案,因此探讨早期诊断脑损伤指标意义重大.

  • 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救治体会

    作者:杜于茜;江建军;卢先本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大多是心电不稳定所致.本院近发生2例心梗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抢救病例,临床特征相似,预后不同.通过分析2个病例救治过程,探讨心梗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及抢救方法.

  •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关系的探讨

    作者:许建松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浆中含量较大的大分子蛋白质,是一种急性期反应性蛋白,参与凝血、血小板聚集和纤溶等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浆FIB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1].高水平的血浆FIB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卒中发病危险,但是否说明这种因子积极参与了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过程,或仅仅是存在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的一种反应,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就血浆FIB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关系作一探讨.

  • 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动态心电图测得长R-R间期现象的探讨

    作者:周正文;李郁

    1 病史例1:患者男性,92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01年在本院心内科安置DDD起搏器(型号Vitatron. Vita2.DDD730).近来有头晕现象发生,故申请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3通道)分别为mV5、mAVF、mV1导联同步记录.示房室顺序起搏心律,起搏下限频率60ppm.图1记录22:48(睡眠)示肌电位干扰所致R-R间期长达3.34S.

  • 直背综合征合并重度心肌桥心电图ST段抬高1例

    作者:李虹;王宁夫;刘强;于忠;凌峰;张邢炜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因"胸部闷痛不适半年"入院.病人半年来久坐后即感胸部闷痛不适,活动后似可减轻.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示"下壁及V4~V6导联ST段弓背上抬",诊为"心肌炎",予以营养心肌等治疗,效差,而转入我院.

  • 华法令治疗心源性脑卒中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胡平浪;林秀丽;洪显钗;韩钊;吴雪洁

    资料提示:约有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源性栓子,其中房颤约占半数.心房颤动对血液的推动作用丧失,血液在心房内停留时间延长,易形成附壁血栓.华法令能抑制左房耳血栓形成,可使房颤病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下降60%.但华法令抗凝的同时,发生出血的危险性也较高.因此,临床做好给药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尤为重要.现将本院近几年收治的心源性脑卒中病人护理报告如下:

  • 心力衰竭的心脏康复运动

    作者:单银娣

    心力衰竭(HF)为临床病理综合征,以往认为应限制HF患者的活动以减少循环负荷,近年来,研究认为HF患者进行适量运动训练有益康复[1].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康复运动
  • 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作者:许红

    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虽低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出现显著上升的趋势[1].临床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手术等,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其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和容易接受等优点,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2].

  • 临安市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作者:盛国安;王红慧;夏玉林

    目的 提高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法 对社区居民20岁以上常住居民800人进行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结果 经过两年的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社区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坚持服药率及血压达标率有明显提高(P<0.05);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P<0.05);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对居民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是有效的.社区应深入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 温州市社区人群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的状况分析

    作者:洪燕;韩丽雅;季晓君;项加禄;王恩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导致了高血压、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上升,肥胖者也日益增加.为进一步了解温州市城乡居民体重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现对我市2003年开展的高血压抽样调查的部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重点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的关系.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血压 血糖
  • 社区责任医生在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中的作用浅析

    作者:王伟年

    绍兴市马山镇被列为浙江省城郊结合部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试点之一.本文探讨以社区责任医生为综合干预业务骨干,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以个体化的高血压患者信息管理为主要措施形式的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结果.

  • 嘉兴市洪合镇高血压综合干预管理规范实践与效果分析

    作者:周爱芬;顾伟玲;徐惠庆;莫根强;符雁翔

    目的 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工作,建立一套适合各类社区"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方法 按照《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简称《规范》)实施方案,嘉兴洪合镇作为农村试点.在试点内采用专门为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创建的人群管理系统(gxy.u1000.net),按照信息采集标准,对所辖社区内15岁以上(含15岁)户口在册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建立对社区不同人群(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综合干预方法,规范社区人群健康趋势的监测系统和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效益/效果评估体系.结果 1、通过近两年试点工作,目标人群管理率达到75%,高血压检出率16.79%,随访率达85%.2、高危人群各类危险因素有所下降.3、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高于基线调查时的水平.4、减少了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的发生.结论 在农村社区实施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行,而且是有效的.

  •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勤;王恩;金笑平;蒋辉华;郑海滨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诊断技术日新月异,文献报道证实,血中ACA与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2].ACA是独立于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年龄等之外,缺血性脑血管病一个独立风险因素.本文就此问题作以下综述:

  •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dk2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作者:郭琳琳;董果雄;张社华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RT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两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dk2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dk2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dk2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dk2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dk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ARTA可通过抑制Cdk2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 Parthenolid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研究

    作者:任琦;胡晓晟;姚雪艳;陶谦民;张力

    目的 观察Parthenolide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培养HUVEC,在HUVEC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arthenolide作用不同的时间,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5μmol/L Parthenolide组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P>0.05);10、15、20μmol/L Parthenolide组显著抑制HUVEC的增殖活性(均P<0.01),并且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增加.5μmol/L Parthenolide组在6h、12h、24h时,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10、15μmol/L Parthenolide组在6h、12h、24h各个时间段的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Parthenolide 10μmol/L和15μmol/L组在12和24h的凋亡指数均高于6h(P<0.01),但12和24h上述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Parthenolide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时可同时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HUVEC凋亡.

  • 颈动脉狭窄手术还是支架?

    作者:凌锋

    [编者按]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典术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术式便在北美及欧洲普遍推广.特别是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研究、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研究、无症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和无症状颈动脉外科试验研究、等多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的相继公布,进一步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确立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和预防脑卒中的"金标准"地位.然而,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介入的治疗手段逐渐被采用至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中来.这两种治疗方式孰优孰劣?在临床工作中该如何选择?凌锋教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

  • 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的应用研究

    作者:唐新华;金宏义;徐小玲;周爱芬;陈恩慈;方顺源

    目的 探讨适合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方法 ①分别选择城市、农村和城镇三个社区中15岁以上常驻(居住半年以上)人群为高血压疾病管理对象.②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规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③围绕高血压的防治目标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④每个实施阶段都设置了相应培训内容和考核评估标准.结果 ①专业人员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有大幅度提高.社区人群管理能力及自身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社区相关政策及环境有显著变化.②迅速提高高血压"三率"、人群平均血压水平有所下降、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有所改善、急性事件的发生较周边社区减少.③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满意度增加.结论 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不仅在城市社区可以有效实施,在农村实施同样也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 本刊重要启事

    作者: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