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背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诊断价值

    作者:杨东奎;郑雷

    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16~38岁.3例患者均有标准正侧位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体检时可见患者瘦高、胸廓扁平、胸背部平直或凹陷.其中1例心电图有轻微的ST-T改变,3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关键词: 直背综合征 X线 测量
  • 假性心脏病一例

    作者:黄满香;刘燕娜;王晨曦;吴清华

    患者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平时活动无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再次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呼气末、平卧位时增强,深吸气、左侧卧位和坐位时减弱;胸椎生理弯曲变直.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流出道收缩期内径平卧位时7 mm,左侧卧位时15 mm;二尖瓣、三尖瓣微量反流;各房室腔内径大小正常;各瓣膜形态、启闭运动未见异常.

  • 心脏磁共振成像对直背综合征与特发性心律失常关系的初步探讨

    作者:陈蕾;马晓海;赵蕾;白融;李松南;王璐;陈辉;范占明;娄明武;牛艳迪

    目的 探讨直背综合征(SBS)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所示心脏压迫部位与特发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接受CMR检查的患者1 432例,以胸8椎体水平胸腔前后径/横径(APD/TTD)比值<0.37为标准筛选出扁平胸患者76例,排除合并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3例,终人选43例直背综合征(SBS)患者,然后根据CMR有无心脏形态学改变分为单纯SBS组(19例)和SBS伴心脏形态异常组(24例).收集所有入选者的病历资料、心电图资料、电生理检查及相关手术记录.收集两组患者CMR图像,观察胸廓形态改变导致的心脏形态结构改变,并对CMR与心电图及电生理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析心脏压迫部位与心律失常类型及其起源部位的关系.结果 终人选的43例SBS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13 ~58(28.5±11.5)岁.CMR所示单纯SBS组和SBS伴心脏形态异常组患者APD/TTD比值分别为0.30±0.03和0.29 ±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SBS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虽高于SBS伴心脏形态异常组[(59.31±9.04)%比(47.48±12.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S伴心脏形态异常组患者多平面电影图像可见右心室及左心房直接受压征象,右心室受压表现为心前脂肪间隙消失,右心室前游离壁及部分右心室流出道紧贴胸廓前壁,胸腔前后径缩短,横径增加,部分患者可见右心房扩大及三尖瓣反流等继发征象;左心房受压表现为轴位像左心房扁平,左心房前后径缩短,横径径增加,部分患者可见左心室扩大及二尖瓣反流;另有2例患者分别出现室壁运动不协调和心肌纤维化的CMR征象.单纯SBS组的19例患者中,CMR所示心脏受压部位与心电图及电生理检查结果提示的心脏搏动异位起源部符合者8例(42.1)%,不符合者6例(31.6%),未评估者5例(26.3%).SBS伴心脏形态异常组24例患者中,CMR所示心脏受压部位与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符合者13例(54.2%),不符合者7例(29.2%),未评估者4例(16.7%).SBS伴心脏形态异常组的符合率高于单纯SB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S患者CMR所示心脏压迫部位与特发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其可能为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之一.

  • 新兵入伍复检发现直背综合征1例

    作者:柴瑞峰

    1 病例报告患者男,18岁.入伍接受大运动量训练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头晕,休息后缓解,无其他不适.常规复检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体型偏瘦,胸廓扁平,右侧胸部第3肋间有一长约4 cm手术瘢痕(自述为4年前行浅表良性肿物切除术遗留).心脏听诊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检查正常.自诉入伍前有上述症状1年余,轻度运动及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遂送体系医院进一步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结构异常.胸部X线正侧位片示:胸椎平直,生理弯曲消失,胸廓前后径变短,前后径/横径比值为0.36.确诊为直背综合征,建议作退兵处理.

  • 直背综合征的X线表现分析

    作者:全志成;师卫华

    目的依据本文资料并参考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直背综合征的X线征像特点.方法53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检,行胸部正、侧位及左前斜位X线平片检查或心脏超声检查.结果53例患者中有胸段脊柱和胸骨平直,胸廓扁平,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假性心脏病改变.结论X线胸片检查对直背综合征的检查有重要意义.

  • 直背综合征的X线特征与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彭赞新

    目的 探讨直背综合征的X线特征与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我院125例直背综合征完整的X线及临床资料,在标准胸部正侧位片上测量胸前后径与胸横径大小并计算其比值,测量胸椎曲度弧高( T3~T12).结果 直背综合征的X线特征有:胸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胸腔前后径与横径之比<0.4,胸椎曲度弧高(T3 ~T12)<0.5cm.临床误诊为先天性肺动脉狭窄23例,误诊为房缺 16例,误诊为室间隔缺损13例,误诊为冠心病10例.结论 充分认识直背综合征的X线特征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 直背综合征误诊16例分析

    作者:许卫君;王颍;吕莉慧;葛慧琍

    目的 探讨直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1996年2月-2010年2月误诊的16例直背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期间共诊断该病23例,首诊时误诊16例,误诊率69.57%,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4例,心肌炎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冠心病2例,癔症、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脏杂音待查(肺动脉瓣狭窄?)各1例.经胸部X线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等确诊为直背综合征.结论 直背综合征的诊断在于认识其临床特点,并及时选做胸部X线正侧位片,心脏彩色超声是确诊的有效手段.

  • 飞行人员直背综合征一例探讨

    作者:周继光;唐慧明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教8飞行员,飞行时间834 h.因疗养保健于2011年5月来庐山疗养院疗养,常规大体检时内科查体发现该飞行员胸廓扁平,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柔和,不传导,卧位时明显.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未见结构异常.胸片提示胸腔前后径/横径<0.37,符合直背综合征影像.该飞行员无胸闷、气喘、心悸等症状,飞行耐力好,经院体检鉴定委员会讨论,诊断为"直背综合征",结论:飞行合格.

  • 直背综合征合并外伤性胸骨塌陷1例

    作者:苏建辉

    患者,女性,24岁,主因间断胸闷、心悸数月就诊,自述曾因心悸、胸闷在北京及石家庄市数所医院就诊,均未查明原因.5岁时曾因外伤导致胸骨塌陷.查体发现患者消瘦,身高170cm,体质量仅41kg,胸廓前后径明显缩短,胸骨明显凹陷呈漏斗状.心脏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偏快,不除外胸廓压迫所致.动态心电图:①窦性心律(部分时段出现多源性异位房性心律);②室性早搏(3个),室上性早搏(181个),部分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X线表现:胸部正位片(图1)示胸椎上部轻度右凸左凹变形,心脏略向两侧增大,心胸比率0.57;胸部侧位片(图2)示胸椎曲度明显变直,胸骨厚度增宽,与椎体近于平行,胸廓呈扁平状,胸廓前后径明显缩短,约64.5mm(T8胸椎椎体下缘至胸骨后缘水平距离),胸廓横径(通过右膈面高点两侧肋骨内缘间的水平距离)为259.97mm ,前后径与横径比值为24%,T3~T12胸椎曲度弧高(T3胸椎前上缘与T12椎体前下缘连一直线,再做T3~T12椎体前缘弧形连线,取两条连线之间的长垂直距离)约5.34mm,胸骨后间隙明显变窄,心后间隙缩小,诊断:直背综合征.

  • 直背综合征的临床X线特点

    作者:李亚东

    直背综合征(straight back syndrome)是由于胸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胸前后径变小,致心脏大血管受压而产生杂音和症状的一个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由Rawling于1960年首次提出并加以命名[1].本病临床并不少见,但易被忽略.作者收集近两年来本院经临床证实的直背综合征病例1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 直背综合征研究近况

    作者:张二箭;田福利;张宾;张太山

    直背综合征(SBS)又名平胸综合征,系由于上胸椎先天性异常或后天发育障碍,缺少生理的弯曲,导致胸腔前后径变短,使心脏及大血管受压或移位并产生一系列类似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表现的一组病征[1]。它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存在家族史,由 Rawlings 于1960年首次提出并加以命名[2],此后国内外相继有报道,但由于认识不足,加之专业著作如内科学教材、实用心脏病学等没有论述,讨论教学又不讲授,临床上未建立感性认识,查体时肺动脉瓣听诊区能闻及Ⅰ级~Ⅲ级收缩期杂音而常被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甚至引发其他系统疾病。本研究综合有关文献,对直背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等加以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直背综合征的认识。

  • 增加T8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胸廓前后径比值在直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侯跃宏;陈大奇;张亮

    目的:探讨增加T8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胸廓前后径比值,结合T8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胸廓横径比值及T3 ~T12曲度弧高对直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健康体检的胸部正侧位片及临床诊断为直背综合征50例患者的胸部正侧位片,测量:AB:胸廓横径,CD:胸廓前后径,CI:T8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GH:T3 ~T12曲度弧高,计算CI/AB及CI/CD比值.结果:正常组与病变组CI/AB、GH及CI/C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加CI/CD比值使直背综合征诊断更可靠.

  • 一例直背综合征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婷;傅静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直背综合征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对患者先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术,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严密监测患者心、肺功能,并做好一系列的支持治疗。在呼吸机的设定上,应采取肺保护通气策略,给予压力控制通气+小潮气量通气,防止肺损伤。结果经过5 d 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症状缓解,各实验室检查指标趋于正常,顺利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尽快施行气管插管术及机械通气,正确设置呼吸机的模式及各项参数,加强支持治疗,做好健康宣教及实施延续护理,是此患者病情好转及减少病情复发的重要保证。

  • 直背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

    作者:马学强;夏清放

    目的:总结分析直背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表现,探讨胸部X线正侧位片对直背综合征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9例直背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全组病例均拍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21例做心脏B超检查.结果:正位胸片有8例出现心脏中度增大,侧位胸片均有平行线征,胸廓前后径缩短.结论:胸部X线正侧位片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特别是侧位胸片对测量胸廓前后径为重要.

  • 直背综合征误诊原因的分析

    作者:陈晓萍;叶玉兰

    直背综合征(straight back syndrome)是因为脊柱先天性发育不良,胸廓前后径变短、横径变宽、心脏和大血管在胸骨与胸椎之间受挤压,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而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因其由于胸廓先天性发育畸形所致,并非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少数病症因为反复心悸、胸闷、胸痛、乏力、头晕、多汗等,伴或不伴有心脏其他异常,易造成误诊,故又称"假性心脏病".此征1960年首先由Rawling报道,并命名为直背综合征,此后,国内外学者相继有报道,但未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往往误诊为其他疾病,尤其误诊为心脏病较多,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

  • 扁胸综合症的临床和X线分析

    作者:周鹏;陈荔川;高雪梅;钟辉

    目的:探讨X线表现在扁胸综合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扁胸综合症的X线的影像学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摄取标准胸部正侧位片,测量胸廓前后径(APDb)和横径(TTDb),计算胸前后径和横径之比率.APDb/ TTDb比值≤38%可诊断直背综合征.按照分级标准,本组25例,轻度(38~36%)14例;中度(35~33%)10例和重度(32%以下)1例.结论:X线影像学表现在扁胸综合症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直背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吴光哲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因阵发性胸痛2月余入院.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左胸疼痛,为针刺样,偶而向左肩部放射,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然后自行缓解.入院查体:血压16/11 kPa,脉搏80/min,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细震颤,心界不大,心率80/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患者瘦长体型,胸廓扁平,肩胛骨内陷.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阻滞,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脱垂,胸椎正侧位片示胸椎生理曲度变直,胸廓前后径明显变小,与胸廓左右径之比<40%.诊断:直背综合征(心律失常,二尖瓣脱垂).

    关键词: 直背综合征 误诊
  • 青年学生心脏病20例患病情况调查

    作者:李伯佳;张信;李国标;周和;陆小莲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心脏病的患病情况.方法统计分析6 238名大学学生的心脏检查资料.结果共发现心脏病20例,其中二尖瓣脱垂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患病率0.80‰,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4例,患病率0.64‰;直背综合征3例,患病率0.48‰;风湿性心脏病1例,三尖瓣脱垂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右位心1位;预激综合征1例;原因未明的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患病率0.64‰.结论二尖瓣脱垂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是青年学生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

  • 直背综合征的64排CT征象分析

    作者:杨岗;张梅花;余艳凤;张联合;王宇翔;曹小倩

    目的 研究直背综合征(SBS)的64排CT征象和意义.方法 随机对1569例进行64排CT胸部检查的图像回顾性观察,测量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及胸椎曲度弧高,计算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值明确是否符合SBS的诊断标准,并分析其CT征象.结果 67例符合SBS诊断标准;67例SBSCT上均表现为胸椎生理曲度变直,胸椎曲度弧高降低,平均约(7±1.16)mm;胸廓前后径平均约(73.41±15.67)mm,胸廓左右径平均约(223.15±19.61)mm,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值:38例在0.36~0.37之间,19例在0.33~0.35之间,10例<0.32.所有病例均见右心室受压,25例可见左心房受压和(或)心脏向左侧胸腔移位.结论 CT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征象,可更准确地诊断SBS,并更好地从影像学的角度解释临床症状.

  • 直背综合征合并重度心肌桥心电图ST段抬高1例

    作者:李虹;王宁夫;刘强;于忠;凌峰;张邢炜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因"胸部闷痛不适半年"入院.病人半年来久坐后即感胸部闷痛不适,活动后似可减轻.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示"下壁及V4~V6导联ST段弓背上抬",诊为"心肌炎",予以营养心肌等治疗,效差,而转入我院.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