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观察

    作者:丁雪萍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改变。方法将60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三类,即轻型:NIHSS≤8,中型:8<NIHSS<14,重型:NIHSS≥14,检测甲状腺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显著下降( P<0.01),促甲状腺激素(TSH )明显下降( P<0.05),甲状腺素(T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轻型组比较,中型组TT3明显下降( P<0.05)、重型组TT3显著下降( P<0.01);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TT3明显下降( P<0.05),TT4、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3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病情越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幅度越大,致残率及死亡率越高。甲状腺功能可间接提示急性脑梗死预后。

  • 围生期妇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低场磁共振表现

    作者:倪兆敏

    目的:探讨围生期妇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 )的低场磁共振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3例围生期妇女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意识状态改变等。磁共振检查显示双侧对称的脑白质水肿,以顶枕叶为主,额叶、颞叶、基底节区和大脑皮质亦有累及。T1WI为略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为高信号。经治疗后1至2周内临床症状及磁共振表现基本或完全消失。结论围生期妇女RPLS好发于顶枕叶,头颅低场MRI对本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尤以FLAIR较敏感。

  • 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严民力;戚观树;代建峰;侯群;牛国忠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术后ISR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日在我院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5例,对其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及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CD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有65处椎基底动脉狭窄,共置入支架65枚,术中1例出现后循环急性梗死,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技术成功率98.18%(54/55),血管术前狭窄(74.24±12.90)%降至术后(2.69±5.30)%( P<0.05),术后残余狭窄≤20%。平均随访时间为(24.16±13.94)个月(3个月~4年),CDI随访25例,CTA随访23例,DSA随访7例。共12例患者13处支架(13/65,20%)出现血管直径缩短≥50%的ISR。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2型糖尿病、病变血管成角扭曲致ISR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 )分别为7.59,6.70。结论2型糖尿病、病变血管成角扭曲是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 nesfatin_1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作者:沈国兵;陆建兵;陈颖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nesfatin_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28例(观察组),OGTT正常孕妇26例(NGT组),健康的非妊娠妇女29例(N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sfatin_1的水平,并检测BMI ,糖脂代谢指标和HOMA_IR ,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nesfatin_1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nesfatin_1均与FBG、FINS和HOMA_IR呈正相关( r=0.31、0.59、0.69,均 P<0.05),TG和HOMA_IR还是nesfatin_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 B=0.51、0.47,均 P<0.05)。结论血清nesfatin_1与妊娠合并糖尿病和IR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

  •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四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敏莉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四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价值。方法采用SONOS HP5000、PHILIPSIE33电脑声像仪,探头频率2.5~4.0M Hz。发现主动脉瓣为四叶式后重点大动脉短轴及主动脉长轴切面观察主动脉瓣四叶分布形态、回声、启闭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9例中四叶式主动脉瓣呈+字形排列3例,呈×形排列6例。1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9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4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四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提供瓣膜的详细情况,明确诊断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 高血压患者血Hcy及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张光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及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7例,根据颈动脉硬化情况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观察三组血Hcy ,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等。结果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清Hcy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量均增加,且斑块形成组比内膜增厚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和微量白蛋白尿联合检测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指标。

  •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雅英;孙红;熊文翠;沈宇茜

    目的:探讨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55例AMI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42例非AMI胸痛患者(胸痛对照组)和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和淋巴细胞数(Ly)、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计算Neu/Ly比值(NLR)和PLT/Ly比值(PLR)。同时计算各指标的诊断敏感性(Sen)、特异性(Spec)、阳性和阴性预测值(PV+和PV-)、阳性和阴性似然比(LR+和LR-),并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AMI组治疗前NLR、WBC、MPV水平均显著高于胸痛组和对照组,PLT和PDW显著低于胸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胸痛组和对照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MI死亡组治疗前NLR、WBC、PLR、MPV水平均显著升高而PDW显著降低,与AMI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MI存活组治疗后,除PLT外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NLR的Sen+Spec (159.80%)、PV++PV-(160.10%)和ROC曲线下面积(AUC=0.89)均高,LR-(0.22)低,其次是PLR。NLR的诊断临界值(cutoff值)为2.71,Sen为81.8,Spec为97.6。结论 NLR比血小板参数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是AMI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 无创中心动脉压评价血管弹性功能的初步探讨

    作者:汪世军;祝玉娟;王华伟;吴小庆;耿伯春;唐关敏

    目的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评价血管弹性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59例健康体检的人群,平均年龄为(45.17±15.30)岁,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30例,同时测量中心动脉压(CSBP)、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采用简单相关和多重线性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CSBP与cfPWV之间存在正相关( r=0.51,P<0.01),CSBP与IMT之间存在正相关( r=0.36,P<0.01)。②单因素相关分析中,CSBP和cfPWV、IMT均与肱动脉收缩压、肱动脉舒张压、外周脉压、体重和年龄有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肱动脉收缩压(SBP )与年龄是CSBP、cfPWV和IMT的共同影响因素。③在不同年龄分组中,年龄≤30岁、31~40岁之间的人群,CSBP与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年龄分别在41~50岁、51~60岁、>60岁的人群,CSBP与SBP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在年龄≤30岁的人群,CSBP与SBP几乎相同,而随着年龄增大,CSBP与SBP差值明显增大。结论
      ①CSBP与cfPWV、IMT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②无创CSBP可作为患者动脉硬化早期筛选和全面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的一个简单、方便易行的方法。③CSBP相比cfPWV、IMT是否可更早、较好预测血管弹性功能和心血管危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的诊断价值

    作者:卢理英;吴卫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颈动脉超声(CDF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头颅CT、MRI及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Asy)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脑梗死(CI)组。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 )检测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与DSA对比,分析TCD判断侧支循环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比较3组间侧支开效率。结果(1)TCD检测前交通动脉(ACoA )开放占50.94%(27/53),后交通动脉(PCoA )开放占41.51%(22/53),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占37.74%(20/53)。与DSA结果相比较TCD显示侧支循环的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91.6%)。(2)Asy组的ACoA、PCoA的开放率均明显高于TIA和CI组( P<0.05);TIA组的ICA_ECA开放率高于CI组( P<0.05),而TIA组与CI组的ACoA、PCoA开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侧支循环平均开放条数结果比较,Asy组(2.17)>TIA组(1.40)>CI组(0.85)。结论 TCD可以无创性地检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对临床相关诊治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

    作者:郭玉霞;金桂龙;丁之玮;张忠延;王军伟

    为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我们对13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查251例年龄相当的同期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肌钙蛋白T与NT_proBNP联合检测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唐彪;傅慎文;钟鸣;王旨;方寅飞

    急性左心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 )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它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恶化后的共同表现之一,死亡率高,预后差。肌钙蛋白T (cTnT )是一种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高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1],在疾病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价值。脑钠肽(BNP )是在心室壁压力增加时由心室肌快速分泌,与心室容积扩大和压力超负荷程度成正比,与心室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BNP )与BNP等摩尔分泌,可用于急性左心衰竭预后评估。本研究旨在探讨cTnT和NT_proBNP联合检测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从而指导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管理,降低死亡率及再住院率。

  • 凝视麻痹体征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李向新;赵西耀;袁敏;余飞

    凝视麻痹是两侧眼球协同运动障碍的表现,是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常见的体征之一[1],在急性脑梗死中可与意识障碍、偏瘫体征出现不同的组合。我们对18例有凝视麻痹体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资料分析,旨在研究凝视麻痹体征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意义。

  • 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雪君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期,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对公众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防控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并发症刻不容缓。据欧洲心脏病学会等制订的医疗指南(2007年)提出,高血压治疗的目标除要对血压水平进行控制外,还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也指出,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多个心血管病危险组分,除了针对某一项危险组分进行干预外,更应强调综合干预多种危险组分,综合干预有利于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利于及早预防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临床上将伴有血清Hcy水平升高(>10μmol/L )的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约占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的75%,其治疗应双管齐下,即同时降低血压和血清Hcy水平,降低Hcy有效的方法是补充叶酸[2]。

  • 冠心病患者行为类型与人格特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红斌;冯国和;楼秋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世界慢性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1]。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在人体中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冠心病。为了解冠心病患者不同行为类型与人格特征,使医护人员科学地制定人性化的应对措施,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118例危险因素观察

    作者:袁明;裘昊;张莹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随着现代诊疗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复发性脑梗死病例也相应增加。如何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并找出其相关因素,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本文就我院118例复发性脑梗死及同期收住380例初发脑梗死病例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 糖代谢紊乱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金庚

    急性脑梗死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陷及梗塞区脑组织缺血惨白、肿胀等形态学改变的临床事件,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糖代谢紊乱促进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增加等,2型糖尿病(T2DM )被认为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糖代谢紊乱还包括糖耐量减低(IGT )及空腹血糖受损(IFG ),两者都在糖尿病前期出现,可以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确诊。以上两者可被通称为糖调节受损(IGR )。本研究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正常血糖、T2DM及IGR患者之间不同临床特点和预后的比较,探讨不同程度的糖代谢紊乱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分型与预后的影响。

  • 环磷腺苷葡胺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义林;宣疆英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群,致残、致死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持续升高,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心脏负荷、调节神经内分泌等。新型的正性肌力药物环磷腺苷葡胺现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对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 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及血脂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史颖岚;樊火印;王咏梅;王宁夫

    冠心病(CAD )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其发病与吸烟、饮酒、肥胖、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早发冠心病(PCAD )是指患者冠心病发病年龄较轻,男性<55岁,女性<65岁[1]。据统计约8%的冠心病患者在50岁前得以确诊。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比率显著高于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为了进一步明确男性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早进行一级预防,提高早发冠心病患者预后水平,我们进行了以下临床研究。

  • 女性更年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慢运动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春;胡慧群;张邢炜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受精神因素影响的临床综合征,由心理、社会应激和易患情绪的相互作用所引起。临床以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隐痛、气短或呼吸不畅为主要症状,此外伴有乏力、头晕、多汗、失眠及易激惹等症状。症状轻重与患者的情绪密切相关,紧张和焦虑不安时症状更为显著。这类患者临床上非常常见,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40~49岁女性发病率高,考虑与女性更年期内分泌紊乱有关[1]。

  • 脑梗死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晓清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呈日益增长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肥胖人群的逐渐增多,脂肪肝的发病年轻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脂肪肝本身不产生明显症状,发病时不易被人们重视,但它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不仅可导致肝病相关系列疾患,甚至死亡,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密切相关[1]。本文对我院两年来收治的66例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脑梗死患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作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预后等,为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

  • 单硝酸异山梨酯与灯盏花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段艳聪

    本文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并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了对照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血液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G ensini 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锡通;徐耕;边昶

    目的:分析血液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6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患者,根据Gensini积分及冠状动脉内径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狭窄<50%,共46例),B组(冠状动脉狭窄≥50%,Gensini积分<20,共122例)、C组(冠状动脉狭窄≥50%, Gensini积分≥20,共93例),分析3组间血液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A、B、C三组的血液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浓度均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15例冠心病的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与Gensini积分间均呈正相关(r=0.17、0.15,P<0.05)。结论血液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越高,冠状动脉狭窄越严重,可用于冠心病的早期危险性评估。

  • 抑郁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作者:倪奕;王乐民;沈玉芹;车琳;张启萍;李广鹤

    目的:探讨抑郁对冠心病(CHD )患者生存质量、运动耐力的影响程度。方法131例CHD患者由本人独立填写完成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_36)。根据BDI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n=34)、非抑郁组(n=97)并分别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 )。结果(1)131例CHD患者SF_36各维度均低于中国常模,除社会功能外各维度有显著差异( P<0.01),抑郁组CHD患者SF_36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抑郁组患者,除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外各维度有显著差异( P<0.05,或 P<0.01)。(2)抑郁组CHD患者CPET结果中峰值氧耗量(VO2 peak )、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无氧代谢阈值负荷(LoadAT)均低于非抑郁组,分别为VO2peak:(17.3±1.7)ml·kg-1·min-1比(18.6±2.9)ml· kg-1·min-1,P<0.05;VO2AT:(12.0±1.7)ml·kg-1·min-1比(13.2±2.2)ml·kg-1·min-1,P<0.01;LoadAT :(30.7±11.4)J ·s-1比(36.0±13.9)J·s-1,P<0.05。(3)CHD患者SF_36与运动耐力有相关性( P<0.05);SF_36各维度得分与BDI评分有显著负相关性( P<0.05);BDI评分与CPET结果中VO2 peak、VO2 AT、LoadAT有显著负相关性( P<0.05)。结论合并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下降,抑郁与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密切相关。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作者:来蕾;朱刚杰;王宁夫;李虹;童国新;杨建敏;叶显华;周亮;潘浩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住院期间短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1例随机分为他汀强化组与常规组,强化组入院即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顿服,住院期间予瑞舒伐他汀20mg/晚口服;常规治疗组入院起予瑞舒伐他汀10mg/晚口服。强化组及常规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及入院1周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吸烟、肥胖情况及肌酐(Cr )、肌酸激酶(CK )、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高于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时,两组的ALT、AST均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值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ALT ,AST升高大于3倍的比例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治疗前后Cr、CK、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甘油三脂(TG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_C )均较前明显下降,强化治疗组LDL_C水平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常规组治疗1周,HDL_C无明显改变,而强化组患者HDL_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20mg短期强化治疗安全性与10mg相同,且能迅速有效降低患者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 甲状腺激素对心力衰竭伴低T3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陈绍稀;吕晶;虞意华;严静

    目的:系统评价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心力衰竭伴低T3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6月,同时追索纳入文章的参考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所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文献资料,包括662例心力衰竭伴低T3综合征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甲状腺素组(甲状腺激素加常规治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 )明显增加(MD=5.16,95% CI=3.11~7.21,P<0.01;MD=0.55,95% CI=0.33~0.77,P<0.01),评价心室舒缩功能的E/A值升高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 )降低(MD=0.22,95% CI=0.09~0.34,P<0.01;MD=-4.14,95% CI=-6.66~-1.61,P<0.01)。结论心力衰竭伴低T3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状腺激素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心脏射血功能及改善心室的舒缩功能。

  • 基因芯片法检测浙江省部分汉族人群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

    作者:吕远栋;胡细连;陶萍华;徐伟红;王雅珍;吕晓玲

    目的:了解浙江省部分汉族人群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方法在浙江省地区收集1370例汉族人血液标本,对其ALDH2基因12号外显子的特定片段进行特异性扩增,应用基因芯片法判定基因型。结果ALDH2变异型等位基因在浙江省部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44.5%;此人群的ALDH2基因型频率分布与上海人群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与洛阳人群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浙江省部分汉族人群ALDH2基因变异型有将近一半,表明此人群中ALDH2酶活性缺乏者占近半数;中国汉族人群的ALDH2基因多态性似存在南北地区差异。

  • 老年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蔡小婕;江隆福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45岁以下患者和60岁以上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将确诊为AMI<45岁的68例患者(青年组)与>60岁的171例患者(老年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和30天不良事件率等特点。结果青年组男性比例、吸烟者和高脂血症者较老年组多,而青年组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低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老年组发生30天不良事件高于青年组( P<0.05)。老年组和青年组30天不良事件发生组Killip分级≥3级和多支病变者更多,而LVEF值则更低。老年组中,30天不良事件发生组糖尿病者比例、高脂血症者比例、CKMB高峰值水平皆高于未发生组。结论吸烟、高脂血症和性别为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老年AMI则较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killip分级、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左心室收缩功能仍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脑白质疏松与脑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异同

    作者:吕洋辉;何松彬;唐维国;孙茂军;王斌达;寇雪莲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 )与脑大血管疾病(LVD )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上的异同。方法回顾性纳入307名脑梗死或TIA的患者,通过头颅MRI评估LA ,血管DSA评估LVD ,同时登记患者血管危险因素。根据头颅MRI和DSA评估结果将患者分成三组:LA组,LVD组及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各个危险因素在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Hcy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 )、吸烟史、他汀类用药史在三组患者中分布不全相同( P<0.05)。年龄、高血压、Hcy与LA呈正相关(OR=1.12~5.66,P<0.01);年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与LVD呈正相关(OR=1.08~4.19,P<0.01)。结论 LA与LVD在病因学上既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同时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年稿约

    作者:《心脑血管病防治》编辑部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并有专栏报道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健康指导经验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论著、基础研究、诊治分析、社区人群防治、综述、经验交流、护理园地等。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奉行严格的同行审稿制度,所有稿件均执行编辑部、对口专家和执行总编三审制,再由定稿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刊用。

  • 快速康复外科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姚丽萍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中约1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症(PTE ),甚至发生猝死[1],下腔静脉滤器(IVCF )植入是预防肺栓塞的主要方法[2,3]。但IVCF植入术患者常常体质差,顾虑多,依从性差,影响治疗和恢复。快速康复外科(FTS)是指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减轻痛苦、促进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以及节省医疗费用等[4]。我院自2007年起将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应用于IVCF植入患者的围手术期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 心大静脉远端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作者:陈小锋;戴小丫;黄晓芳;徐敏;林加锋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s ),包括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Cs )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大多数为无结构性心脏病[1]。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 )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经心内膜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VCs/IVT逐年增加[2~5]。然而,左心室心外膜VAs起源者经左心室心内膜消融无效而需经心外膜消融才能成功。Daniels等[6]报道心外膜起源IVT的发生率可达9%。因此,经心外膜途径可以提高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目前,经心外膜消融的途径包括经冠状窦、剑突下心包穿刺及直接开胸切开心包等[6]。后两种途径,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而经冠状窦途径心外膜消融几乎无创伤、风险相对较小。我院近年经冠状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22例心大静脉远端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现将其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 老年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作者:郭英;郭航远;邢杨波;孙勇;余瑜;吴伟芳

    心房颤动(房颤)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也是临床常见而非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超过60岁的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在1%以上,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5%[1],到80岁以上可增加到10%[2]。老年房颤患病率高,持续时间长,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使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不佳,副作用大,部分患者难以忍受[3]。随着房颤电导管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多,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人房颤,已能使相对一部分房颤患者通过消融复律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我科在三维电解剖标尺系统下为55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品管圈管理心力衰竭患者床边交接班的临床实践

    作者:沈辉;阮春燕

    品管圈(QCC )是指在同一工作现场内自主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它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3]。为探讨品管圈对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床边交接班完整率的效果,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们在心内科病房开展了QCC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 社区健康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影响的分析

    作者:姚慧峰;叶国芬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社区开展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工作,研究对象为社区内8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经医生诊断为高血压,且排除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性疾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随访观察两年。比较健康干预前后患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服药依从性及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社区健康干预后依从管理率、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改善,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健康干预可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适合基层社区推广应用。

  • 整合素家族对脓毒症血管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倩倩;李莉;严静

    脓毒症(Sepsis )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综合征,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血管屏障功能下降,大量炎症介质进入周围组织,导致的炎症瀑布反应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脓毒症引起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增加的主要病因是G_菌释放的内毒素(LPS )。近年研究发现,整合素不仅是一类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同时也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受体分子,形成“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细胞骨架”这一整体,在血管屏障功能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整合素家族成员通过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内外双向信息传递,调整细胞骨架结构,调节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基因表达,从而调节脓毒症时的血管屏障功能。但是,不同整合素家族成员的作用并不尽相同。本文就整合素家族对脓毒症时血管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智东;王弋;许国根

    内质网应激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细胞内质网内稳态失衡、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的一种亚细胞器的病理过程。1993年,Brostom首次描述了内质网钙稳态失衡可导致蛋白质翻译停止,后研究发现初的内质网功能紊乱可以导致一种进化相对保守的细胞应激反应,即未折叠蛋白反应(UPR )。启动UPR的目的是使细胞适应改变的环境,重新恢复正常的内质网功能。这些适应的机制涉及到转录程序,一方面增强内质网中蛋白折叠能力相关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促进内质网中相关蛋白的降解,从而去除错误折叠蛋白。如果这种适应性的改变无效,机体将会激活一种能够诱发表达编码宿主调节防御反应基因的转录因子来触发内质网介导的信号通路,即诱导细胞凋亡[1~3]。

  • 2013年度心血管病研究领域十大重要事件简介

    作者:蒋爱敏;郑海农;林雪怡

    新英格兰杂志旗下的电子刊物《新英格兰杂志心血管观察》(NEJM Journal Watch Cardiology )副主编Harlan M.Krumholz博士总结了2013年心血管研究的10大事件,本刊翻译后予以转载并附简介。

  • 2014年美国JNC8指南简介

    作者:胡申江

    “JNC8”给我国临床医生带来不少新的理念,但在高血压用药方面也带来一些困惑。JNC8是根据美国及欧洲RCT研究证据对JNC7中高血压用药方面进行部分修改,虽有参考价值,但不能直接搬来指导我国的临床实践,我国人群及用药特点和欧美国家有明显不同;诊治高血压仍应按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进行。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