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低血糖综合征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发作24例分析

    作者:诸景辉;沈晶晶

    目的 通过对临床表现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综合征误诊分析,提高早期诊断正确性.方法 回顾1994年1月至2006年1月的误诊病例,了解误诊疾病,分析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误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脑梗死6例,脑血栓形成4例,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误诊原因与病史不详,临床表现复杂,接诊医生思维单一有关.结论 正确认识低血糖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对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髓质兴奋性表现不典型者,需注意血糖检查,有助早期得到正确治疗,改善预后.

  • 氯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余传银;郑良荣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对照组,氯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沙坦100mg,每日一次,总疗程8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以及组间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氯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改善.结论 氯沙坦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 倍他乐克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QT离散度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陈影秋

    目的 评价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后QT离散度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倍他乐克口服治疗,所有病例均随访观察6个月,分别测定入院当天、6周和6月时的QTd,并同时观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QTd从入院时为4130±24.1,6周后为49±23.4,6个月为40±21.0;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入院时为47.6%,6周后20.3%,6个月为5.6%;对照组QTd分别为4087±25.6、67±25.0和66±24.3,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6.9%、30.5%和28.7%.结论 倍他乐克能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的QTd及预后,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黄芪、牛磺酸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跃君;于小华;李双杰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牛磺酸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其中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牛磺酸+辅酶Q10+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65%(P<0.05);治疗组胸闷、胸痛、心悸的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CPK、AST、LD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牛磺酸联合辅酶Q10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作者:葛忠军;于忠;王宁夫;张邢炜;李佩璋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68例NSTEMI患者临床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NSTEMI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12例(18%),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4例(21%),发生心源性休克5例(7.3%).死亡2例(2.9%).冠脉造影显示≥2支血管病变者57例(84%),单支血管病变11例(1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血管阻塞程度以95%-99%狭窄者多,为62例(91%).结论 NSTEMI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住院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但其基础病变较重,预后较差,需及时进行冠脉血管重建.

  • 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川怡;黄伟剑;林捷;张怀勤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2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接受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观察手术前后参数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0例手术成功.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由术前的77.3±3.2mmHg下降至术后的33.8±7.5mmHg,收缩期二尖瓣前向移动均从术前阳性转为术后的阴性,室间隔厚度由术前的29.0±1.4mm降至术后的25.5±1.3mm,左室后壁厚度术前为12.5±2.4mm术后为12.0±2.2mm.心肌酶均明显升高呈急性心肌梗死的动态演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听诊心脏杂音较术前减轻Ⅰ~Ⅱ级.10例均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失败2例中1例在预阻断时出现心脏骤停;另1例出现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持续室速、间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右心衰,植入永久性DDD起搏器.结论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是治疗HOCM的一种新的介入技术,其术中及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对心源性猝死的影响需要长期观察.选择恰当的一支或多支间隔支动脉行化学消融,提高技术熟练性,加强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急性心肌梗死治后ST段回降程度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

    作者:张瑜;孙静英;吴英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ST段回降程度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63例,按溶栓后ST段回降程度分为二组:ST段回降≥50%为明显回降组,ST段回降<50%为无明显回降组,测定二组的CPK与CK-MB峰值,并比较二组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明显回降组的CPK与CK-MB峰值均小于无明显回降组(P<0.05).结论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ST段回降程度与心肌梗死面积有相关性,明显回降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无明显回降组,并可能具有较好的预后.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浙成;柳妙仁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33例)、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肝功等指标.结果 ①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分析

    作者:张晓红;汪一波

    目的 分析HRT在DCM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34例DCM心功能不全患者,动态心电图检出有室早,且室早前至少有3个窦性心搏,室早后有连续20个以上窦性心搏,测量计算TO、TS值.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组、Ⅳ级组与存活组、心源性猝死组、非猝死组,对各组间的TO、TS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心功能Ⅱ级-Ⅳ级组TO和/或TS均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存活组与心源性猝死组、非猝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RT对DCM心功能不全患者心源性猝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获得性长QT间期伴发尖端扭转型室速16例临床分析

    作者:汪朝春;何显森;吴军

    目的 探讨获得性长QT间期伴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LQTT)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获得性LQTT的临床资料、心电图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性LQTT治疗的重点是去除病因,增快心率、纠正心室复极异质性;除1例未及时治疗死于室颤外,其余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尽快获得病史和诱发因素,详细甄别心电图对获得性LQTT的快速识别有重要意义.在治疗上以镁盐及针对病因病情采用综合治疗可使Tdp得到有效控制.

  • 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冠心病预后的意义

    作者:方小可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6例和正常对照组32例,采用交叉对照分析.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二者相比有差异性(P<0.05).CRP>18mg/L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作为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冠心病
  •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与CT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比较研究

    作者:孙建华;陈玮

    目的 探讨脑血管动力学参数(CVD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98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脑梗死(ACI)病例进行早期(24小时内)CVDI与CT的对比研究.结果 CVDI参数变化异常率(89.5%)明显大于CT异常率(5.6%),(P<0.01).CVDI参数变化以Vmean、Vmin及Rv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高,且与CT临床符合率高(94.00%).结论 CVDI能及时提供脑血管动力学变化的资料,动态观察脑缺血特征和病情进展情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动脉弹性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孙高成;杨鹏麟

    目的 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法检测脉搏波速(PWV)与通过导管检测PWV相关性.方法 30例行冠脉造影患者,测量主动脉两定点距离L,同时测量脉搏波传递时间(PWT1),并计算出PWV1,(PWV1=L/PWT1);30例患者并行DTI法测量电-机械时间(EMT)、左室射血前期(PEP)、求出脉搏波传递时间(PWT2),PWT2=EMT-PEP,再求出PWV2=L/PWT2.两种方法测得PWT1与PWT2,PWV1与PWV2分别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PWT1为24.26±9.35ms,PWT2为23.81±8.91ms,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9,P<0.0001).回归方程y=0.986x+0.548.PWV1为14.28±5.33m/s,PWV2为14.47±5.40m/s,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亦具有高度相关性(r=0.928,P<0.0001),回归方程y=0.926x+0.881.结论 DTI法是一种无创准确测量PWT及PWV方法.

  • 冠心病伴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徐敏雯;宋建平;韦凡平;袁高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28例冠脉造影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检查,对临床资料和ARAS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8例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19.7%;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52例冠心病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27.6%;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49.0%.45例ARAS患者中,左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右肾动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颈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是ARAS的预测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年龄、颈动脉粥样斑块、冠脉三支病变是ARA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及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冠脉造影后应常规行肾动脉造影,以便早期发现ARAS.

  • 甘露醇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作者:傅国萍;丁美萍;鲁国建;金国兴;王益平

    目的 观察20%甘露醇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探讨甘露醇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NIH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甘露醇治疗组第3、7天血液中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也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甘露醇对脑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 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血脂水平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涛;李南方;周玲

    目的 研究新疆哈萨克族人群血脂异常与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基因(AT1R)A1166C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新疆哈萨克族29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198例正常血压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检测,并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血脂生化指标.结果 AA、AC和CC基因型及A、C等位基因在高血压人群和对照人群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高血压人群中高于正常对照人群,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在高血压人群中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基因型存在着相关性,即AC基因型携带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AA基因型携带者.结论 AT1R基因A1166C分子变异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无相关关系.但在高血压人群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位点分子变异存在着相关性.

  • 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在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中应用

    作者:周亮;王宁夫;张邢炜;徐坚;叶显华;杨建敏;童国新

    目的 评价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有32例病人,39支病变冠脉,46处病变,使用双导丝球囊对病变进行扩张,观察扩张效果,并植入41个支架.结果 全部取得成功,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从术前的88.0±9.0%减轻至术后的7.1±2.2%,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桥臂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黄勤;王恩;张丹红

    在脑血管疾病中,单纯桥臂梗死临床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54岁,因"头晕10天,症状加重伴右耳听力下降4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呈持续性,无视物旋转,4天前头晕加重,出现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右耳听力下降,口角歪向左侧,无视物双影,无肢体活动障碍.3年前有颞枕叶脑梗死史,有高血压史4年.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桥臂梗死
  •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1例

    作者:王百辰;丁美萍

    据文献报道,多发性颅内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以2~3个动脉瘤为常见,而4个动脉瘤者国内报道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

  • 苯那普利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对B型钠尿肽的变化

    作者:鲍迎春;王春明;包斐然;方裕;刘艳红

    BNP已普遍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而且在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和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时BNP水平改变和诊断价值,并对苯那普利干预后BNP浓度的变化作一分析.

  • 高血压脑基底节-丘脑区出血CT分型与手术预后分析

    作者:叶明埕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是基底节-丘脑,其重症患者经手术治疗部份患者的生命可存活,本文收集我院2002年2月至2006年6月共60例手术治疗的病例,探讨其CT分型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 长期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费敏;谢波

    胺碘酮是一种高效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不良反应较多,从而限制其应用.本文主要探讨长期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 持续性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

    作者:林丛;官学强;童宗安;唐疾飞

    脑型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是一种由心脏和脑分泌的循环激素,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分泌与心腔的容量负荷及压力负荷密切相关,现在临床较多用于心衰的早期识别和危险程度分级.持续性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组疾病,因其有导致中风等致残事件的增加而倍受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旨在评价该组病人的外周静脉血BNP水平以及在转复为窦性心律时的变化情况.

  •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

    作者:谢晓林;马骥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VT)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起源部位和心电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虽临床转归较好,但易反复发作,导管射频消融为这类心律失常提供了根治性方法.本文对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10例IVT患者的射频消融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分析

    作者:徐云飞

    近年来已有较多证据证实脉压(PP)增宽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1],而心率变异性(HRV)是一项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定量性检查指标,是判断预后、预测死亡的一个危险因子[2],本文对脉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作一分析.

  • 盐酸替罗非班临床应用的并发症及护理

    作者:戴盈盈;王美兰;林芳

    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和侵蚀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ACS),目前对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已常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并取得明显的疗效;但对高危病人同时需使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更可明显改善疗效[1].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和血小板的聚集.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期间,在ACS行PCI中应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6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会增加一定的出血机会,作者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PCI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护理

    作者:金建芬;陆骏;凌峰;蒋小昇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是危重急症,死亡率极高[1],临床使用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并随即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室功能,改善心脏作功,同时增加冠状动脉血灌注和减少心肌耗氧[2].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本院心内科对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行急诊PCI手术的患者使用了IABP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进行总结.

  • 术前医患沟通交流对心脏手术后ICU监护的影响

    作者:郑佩君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大量开展,术后ICU监护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如何使病人在手术治疗和术后尽快恢复佳状态,平稳渡过ICU监护期,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对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 高血压病的时辰护理浅见

    作者:徐琴

    现代护理重视对病人及其病情的动态了解和施护.目前临床护理已运用时间治疗学和时辰药理学的成果,根据不同疾病不同时辰的特殊性,开展护理工作.1 高血压病的时辰特点按照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综合本院近3年随机抽取的181例高血压病患者发病情况血压动态数据及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本组181例中男97例,女84例(1.15:1).发病年龄40~49岁12例,占6.6%;50~59岁38例,占21.0%;60~69岁60例,占33.1%;70~80岁53例,占29.3%;80岁以上18例,占9.9%.

  • 5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与脉压的关系

    作者:张素勤;杨鹏麟;梁城英;陈鹏;翁海霞

    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制定了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全球统一定义即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合并有血糖、血压、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一身的综合征.其组成成分的任何一项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同时合并多种异常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1].血压增高是MS的一种组成成分,老年人群收缩期高血压常见,脉压(pulse pressure, PP)增大.而现已证明,P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2],但PP与MS及其组份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文于2002年4月至6月通过对温州市50岁以上自然人群MS的调查,探讨MS与PP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秀洲区2003~2005年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病及死亡状况分析

    作者:莫根强;钟文长

    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是日前世界范围内衡量冠心病对人群生命和健康危害程度、预测医疗资源的需求及进行病因学研究有效的指标.嘉兴市秀洲区自2002年在全区开展心脑血管病监测工作,按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程序进行冠心病急性事件的监测报病工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 平湖地区不同人群若干血脂指标的调查

    作者:赵金龙;管益国;孙燕;马晓玲;程其根;马骥

    由于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紊乱、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患病率日趋增高.许多研究表明这些疾病存在着城乡差别.浙江省平湖市地处长三角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职业的分工形成了新的格局,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劳动方式均有差异.为此,我们对本市脑力和体力二类不同阶层人群若干的血脂指标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云红;曹晶茗

    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影像学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较冠脉造影(CAG)准确,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就目前研究,综述IVUS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射频消融术与冷冻消融术对凝血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开涵;屈百鸣

    自从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问世以来,由于其成功率和安全性高,迅速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操作水平的提高,目前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临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方法.近年来冷冻消融术也作为一种新的消融能源,开始在国内外应用于临床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其疗效也得到了临床实践和实验证实.与射频消融相比,在房颤的消融术中,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无痛的术式,肺静脉狭窄的风险很低,特别是靠近房室结的部位消融,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极低[1],是一种新的心律失常安全消融能源[2,3].现就射频消融术和冷冻消融术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综述如下.

  • 脉络宁血管舒张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环宇;祝世法;沈法荣;金红峰

    目的 观察脉络宁注射液的血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结果 脉络宁注射液能明显舒张由苯肾上腺素(PE)或氯化钾(KCI)预收缩的大鼠主动脉环,其血管舒张作用并不依赖血管内皮.脉络宁注射液对缺氧引起的血管收缩没有抑制作用.对去内皮的血管环,在无钙溶液中,脉络宁注射液能够抑制PE(10-6mol/L)诱导的短暂收缩.TEA敏感性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5×10-3mol/L)可部分抑制脉络宁注射液的舒血管作用.ATP敏感性K+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y,10-3mol/L)并不能抑制脉络宁注射液的舒张血管作用.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外钙内流、胞内内质网钙离子释放而起作用.TEA敏感性K+通道的激活部分参与了脉络宁注射液的舒血管作用.ATP敏感性钾通道可能并没有参与.脉络宁注射液不能抑制缺氧引起的血管收缩.

  • 国际上心律失常临床试验的新进展

    作者:华伟

    1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他汀治疗可减少心律失常事件、降低死亡率 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冠心病患者的ICD治疗事件,改善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临床症状.美国Jeffrey等对DEFINITE试验进行了亚组分析.在该试验中的458例DCM患者进行研究,评价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死亡及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影响,同时还对229例接受ICD置入者进行分析,评价他汀类药物对首次接受适当电击治疗时间的影响.110例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348例未接受他汀类治疗.结果显示,与未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未校正的死亡风险比为0.22(P=0.001).在ICD置入者中,接受治疗者的死亡风险进一步显著降低(风险比为0.61,P=0.04).对其他影响生存的因素进行校正后,他汀药物治疗组的死亡风险比为0.23(P=0.002).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中,1例(0.9%)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性猝死,而未服用组死亡18例(5.2%),差异显著(P=0.04).治疗组的心律失常性猝死风险比为0.16(P=0.08),校正后发生ICD电击治疗的风险比为0.78.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