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杨铭;江飞飞;林海燕;杨伟丽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EEG)监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118例昏迷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给予分级,同时进行格拉斯昏迷量表(GCS)评分,依据结果进行预后判断,与病人3个月后随访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电图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33,P<0.05),GCS评分和脑电图分级与预后有关,GCS评分综合预后判断准确率为77.1%,EEG分级综合预后判断准确率为93.8%.结论 动态脑电图监测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

  • 血塞通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作用

    作者:沈丽群;黄鸿博;陈青春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连续给药2周.计算血肿体积和脑水肿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记录卒中量表(NIHSS)和BI指数.结果 观察组入院后第14天血肿体积和脑水肿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后第7天和第14天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出血后3个月NIHS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可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血肿吸收,缓解脑水肿,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

  • 倍他乐克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影响

    作者:顾方方;韦凡平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与参松养心胶囊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的影响.方法 9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4例),观察组以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及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以同等剂量的倍他乐克口服,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Tpe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Tpe间期、Tpe离散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Tpe间期,Tpe离散度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与参松养心胶囊联用能缩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pe,改善其预后.

  •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7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吕冰;陈建明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76例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用限水并补充高渗盐水治疗.结果 72例患者低钠血症纠正,心功能好转,总有效率94.7%,无效5.3%.结论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适量口服补盐或适量补充高渗盐水可维持正常血钠水平,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 639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的分析

    作者:陈健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5年植入的63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共出现并发症21例,占3.38%,其中合并气胸3例,感染4例,囊袋血肿2例,导线脱位或断裂4例,心肌穿孔1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2例,肌肉跳动3例.结论 对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能产生的各种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格护理和定期随访,发生后及时处理是关键.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踝臂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作者:吕炜俊;李浙成;胡智星;童跃锋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3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85例)和非冠心病组(47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37例、双支病变组26例、多支病变组22例,应用超声测量颈动脉IMT、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ABI,分析比较不同病变程度下颈动脉IMT及ABI,应用ROC曲线判定IMT及ABI对冠心病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颈动脉IMT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组与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ABI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及非冠心病组,组与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而单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AB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提示:颈动脉IMT、ABI预测冠心病存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14,提示颈动脉IMT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ABI则意义不大.颈动脉IMT诊断切点值1.09mm,诊断敏感性52.3%,特异性78.9%.结论 颈动脉IMT及ABI与冠心病均相关,颈动脉IMT更能早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且颈动脉IMT≥1.09mm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 老年高血压患者经不同药物降压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的探讨

    作者:赵费敏

    目的 探讨不同降血压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84例,A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复方阿米洛利口服;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氯沙坦钾片口服.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监测24h动脉血压,分析两组血压变化及OH的发生情况.结果 降压治疗后,两组24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A组和B组降压后24h动态血压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SBP和DBP中,卧位与立位的变化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24h内收缩压及舒张压OH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CCB+ARB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24hOH的发生率,是老年高血压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继续使用倍他乐克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银平;朱卫华;钟玉法;金雪峰;陈巧莉

    目的 探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已持续服用倍他乐克的患者,发生急性心功能失代偿时继续使用倍他乐克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已服用倍他乐克1个月以上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23例,其中:15例心功能NYHA Ⅲ级的患者继续使用原倍他乐克剂量;8例NYHA Ⅳ级的患者减半量使用倍他乐克.观察入院2小时内、第24小时、第3天、第5天的BNP和NYHA心功能分级.与21例入院后即停用倍他乐克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原发病、原服用倍他乐克剂量、入院时的BNP、NYHA分级等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明显好转.观察组在入院第24小时、第3天、第5天的BNP和NYHA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使用速尿针剂量较对照组大,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已持续服用倍他乐克在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无急性肺水肿的患者,只要细致观察、处理得当,继续审慎使用倍他乐克是可行的.

  • 盐酸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不同给药时间的降压疗效观察

    作者:陆建忠;李小旺;罗玉寅;温晓红

    目的 探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不同时间给药时降压疗效的差别.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将120例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分为三组,分别为早晨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A组41例,男21例,女20例);早晨服用盐酸贝那普利晚上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组(B组39例,男20例,女19例);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组(C组40例,男22例,女18例).三组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后15天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平滑指数等指标.结果 服药15天后,三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24hSBP、24hDBP、24hMABP、dSBP、dDBP、dMABP、nDBP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nSBP、nMA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间nSBP、n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间nSBP、n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与C组间nMA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间应用ACEI类药物较早晨顿服两种药物及晨服ACEI类药物能更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且使夜间及24h血压下降更平稳.

  • 抗氧化干预对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

    作者:戈成立;黄旭才;余献丹;张姎婔;高仲雷

    目的 观察抗氧化干预对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正常高值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包括A组20例,B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A组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100mg每天3次和维生素C片200mg每天3次,B组仅服维生素E软胶囊100m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20mg每天3次,疗程均为2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并比较基线血压(BP)、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干预组在治疗后SBP、DBP、TG、TC、LDL-C、FPG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BP、DBP、TG、LDL-C和hsCRP的平均减少幅度和正常血压达标率均是治疗24周时显著大于治疗16周或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A组的SBP、BDP、TG和hsCRP在治疗后均显著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维生素E联合维生素C抗氧化干预能显著地降低正常高值血压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且降低DBP的作用强于SBP.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临床观察

    作者:郑高;唐风云;张钰;叶惠雅;叶峰

    目的 了解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观察47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47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并经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0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斑块软斑的检出率为29.79%,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斑块软斑的检出率仅为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糖明显升高,责任血管内膜中层增厚,尤其是伴有粥样斑块软斑者,预示着脑卒中有进展可能,临床应高度警惕并作积极的干预和处理.

  •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追踪技术定量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作者:谢小岚;董卫江;张京成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追踪技术(TMAD)定量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150例观察对象,其中健康对照组3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于心尖四腔切面,应用TMAD技术获取二尖瓣环室间隔(TMAD1)、侧壁(TMAD2)及此2位点连线中点处TMADmid相对于心尖的位移值,同时Simpson's法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值(NT-proBNP).结果 对照组TMADmid均值为(12.59±2.71)mm,与异常组均值(7.09±3.1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LVEF相关(r=0.88,P<0.01).TMADmid与LVEF异常例数在心功能不全各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6,P<0.01).TMADmid与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高度相关(r=0.90,r=-0.82,均P<0.05).结论 TMAD能快速、客观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是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指标.

  • CA125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伊萍;傅慎文;钟鸣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62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另选57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A125的浓度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A125浓度的变化.另据随访结果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比较两组CA125浓度.结果 血清CA125浓度各组心力衰竭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级组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组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血清CA125水平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血清CA125浓度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显著高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25浓度测量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诊断、预后评估的方法之一.

  • CT微血管表面通透性参数在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中的应用

    作者:付凤丽;许琦;章文叙;陈伟建

    目的 探讨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获得的脑组织局部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参数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性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病3~8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根据随访CT或MRI影像判断有无发生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分为出血组(PSHT)及未出血组(PSNo-HT).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PSHT及PSNo-HT两者相应临床及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相对表面通透性(rPS)值预测HT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26例患者进行入院CTP检查的患者中11例发生HT.PSHT组与PSNo-HT组患者的rPS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rCBV及rC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分析显示:rPS阈值为5.81时,预测H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1%、87.50%.结论 动态CTP成像获得的PS参数图能够判断哪些患者易发生HT,在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多模式CT指导下的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分析

    作者:张征;殷为勇;王贞;段玉霞;付凤丽;韩钊;陈伟建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在3~8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后,在发病9小时内给予静脉纤溶酶原激活物(t-PA)0.9mg/kg溶栓治疗,评估溶栓前、溶栓后24小时及7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评估溶栓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多模式CT.结果 溶栓前和溶栓后24小时及7天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47±4.45)、(12.01±5.83)、(12.93±10.02)分(P>0.05).溶栓后90天mRS(3.53±1.77)分.90天mRS独立(0~2分)4例,严重残障或死亡(3~6分)11例.14例溶栓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显示有颅内大动脉狭窄,溶栓后有9例显示狭窄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的.结论 多模式CT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显示超过常规溶栓时间窗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减少.

  • 急诊室使用替罗非班对IRA再通和TIMI血流的影响

    作者:徐云根;何义;徐丹蕾

    目的 探讨急诊室给予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即刻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47例患者PCI术前在急诊室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50例患者在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急诊造影中IRA再通率、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急诊造影时IRA再通率(38.29%)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造影时TIMI血流Ⅲ级患者治疗组(34.0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Ⅲ级患者治疗组(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AMI患者PCI术前急诊室即予替罗非班治疗能提高急诊造影时IRA再通率,改善术后即刻心肌灌注,且安全性好.

  • 非痴呆型皮质下小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MRI、DTI表现

    作者:郭舜源;张庆臣;丁忠祥;陈波;顾苏兵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非痴呆型皮质下小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SSV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6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和24例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常规MRI分析两组脑叶萎缩、皮质下白质疏松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影像学参数的差异;通过DTI技术测量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及内囊后肢的分量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率(MD)的差异;对VCIND-SSVD组患者MoCA总分及其子项评分与FA和M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常规MRI显示脑叶萎缩、皮质下白质疏松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影像学参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与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均P>0.05).VCIND-SSVD组双侧额叶FA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CIND-SSVD组双侧额叶MD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顶叶、颞叶、枕叶、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及内囊后肢的FA、M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CIND-SSVD组患者双侧额叶FA值下降程度与MoCA评分及注意力、语言功能、抽象概括能力、视空间与执行能力等子项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0.71,P<0.05,<0.01),MD值升高程度与MoCA评分及注意力、语言功能、抽象概括能力、视空间与执行能力等子项评分均呈负相关(r=-0.43~-0.67,P<0.05,<0.01).结论 VCIND-S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双侧额叶白质损伤有关,DTI在VCIND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血压昼夜节律与肾动脉阻力指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波;陈国雄;邹曙东;滕颖君

    目的 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肾动脉阻力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杓形组(20例)和非杓形组(35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肌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测定法测定两组患者左、右侧主肾动脉(MRA)、叶段动脉(SRA)的收缩期峰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计算阻力指数(RI).结果 非杓形血压组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高于杓形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平均阻力指数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r=-0.27,P<0.05).结论 肾动脉阻力指数与血压昼夜节律密切相关,非杓形血压可能更易引起肾动脉阻力增加.

  • 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翔;程赣萍;王桥根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起病隐袭的独立性疾病,起病前多有头部外伤,高血压等病史.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冲洗引流术,但仍有3%~37%的复发率[1,2].本文CSDH 106例均运用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其中对照组56例,观察组50例,对比其术后的复发率并评价疗效,现报道如下.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聘;何欣;管月帆;陈远园

    脑梗死是人类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高血压、肥胖、吸烟等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仅能解释部分脑卒中事件,很多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在无上述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因此,探寻新的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已成为目前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调查40例脑梗死患者Hp的感染状况,分析Hp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以期阐明Hp感染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7年极晚期血栓形成1例

    作者:黄熹;黄兆铨

    支架植入术后晚期血栓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有报道证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术后未服用或不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较易发生极晚期血栓.目前,我院有1例DES置入术后7年且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发现血栓形成.据我们所知,这是DES植入后,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晚期的报道[1].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伴人格改变1例诊治体会

    作者:呙登俊;王浩;李微浪;胡智伟

    脑梗死后可出现人格改变[1],特别是合并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2].但急性脑梗死所致人格改变,国内外罕有报道.我院近期成功诊治1例以人格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sdrome,TOBS)患者,现报道如下.

  • 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造影前后心理特征分析

    作者:郑展雄;江力勤;林勇;丁娟芳

    胸闷、胸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既可以是冠心病的多见表现,也可以是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常见症状.有研究显示,在胸痛患者中,有近60%患者为非心源性胸痛[1],在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14%可以诊断为惊恐障碍,14%为躯体化障碍,5%为重度抑郁[2],因此,如何鉴别、诊断和治疗这些患者,不仅要从生物医学模式,也要从心身疾病的层面来认识它.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因胸闷、胸痛拟诊冠心病入院而经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心理特征,探讨患者胸闷胸痛症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并观察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对患者心理特征产生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医师对焦虑、抑郁病人的认识.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汪朝春;何显森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其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CAS)的关系.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

    作者:何苗;陈肖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趋势,并且COPD患者高于其他患者4.5倍发展为心力衰竭[1].

  •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郑红;揭园庆;戴俊芬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1].血肿腔钻孔引流术是治疗CSDH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标准的治疗方法[2].我院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自2010年10月以来在神经外科进行临床路径试点,截止2012年5月已对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了钻孔引流术的临床路径管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压氧治疗依从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陶玉萍;李雪芬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约占75%,具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虽疗效确切,但受患者发病时间等诸多条件限制,影响该疗法的开展.而传统的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疗效又不甚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较好疗效[2~4].

  •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并发颅内出血的护理

    作者:曹云云;张庆荣;林碎钗;王怡红;文晓妮

    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1,2],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rt-PA(注射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a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其作用是激活纤溶酶原,使之成为纤溶酶,从而可以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减少脑组织的坏死.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应用

    作者:汤巧敏;叶小云;姚梅琪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用图表形式对患者提供有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1].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神经内科临床为常见的急危重症.

  • 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合并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吴海娟;蔡晓宇;周娟华;王志军

    房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房速)可起源于心房肌任一部位(除窦房结外)或与心房相连的解剖结构,无需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参与,频率多在120~220次/min[1].房速特别是无休止的、频率特别快甚至并发休克的房速,由于终止不易,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会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给治疗上带来极大的困难.本院收治3例无休止房速合并休克,经过积极治疗好转,现将抢救处理及护理报道如下:

  • 舟山渔民体质量指数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益龙;阮连生

    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及蛋白异常和糖尿病是心血管病(CVD)的主要危险因素,不仅在CVD的发病和死亡中有独立的作用,而且常常聚集出现在同一个高危个体.本文根据体检资料,观察海岛渔民不同体重指数(BMI)水平对CVD危险因素的影响及其个体聚集性和关联性.

  • 机关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生活方式调查

    作者:史碧容;何云燕

    目的 调查分析机关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及生活方式现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杭州市5个区级机关116例工作人员知信行情况.结果 机关人群自我血压知晓率为87.07%,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77.59%;生活方式多项条目得分正常血压人群组高于高血压人群组,特别是在高脂食物摄入、中等量以上饮酒、生活规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1.38%的机关人群表示对高血压防治知识有需求.结论 机关人群生活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 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和若干诊治现状

    作者:袁永

    颅内动脉狭窄是高风险、高发病率的疾病,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病变基础,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提高10%,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26%.在我国,约30%~70%的缺血性卒中与颅内血管狭窄有关.因此,应重视颅内血管狭窄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野黄芩苷抗血小板活化效应的评价

    作者:刘翀;吕玲春;韦铁民;叶世勇;曾春来

    目的 评价野黄芩苷对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的影响.方法 在人洗涤血小板中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分别用胶原(1.00μg/ml)、U46619(0.30μM)、ADP(10.00μM)、凝血酶(0.04U/ml)作为诱导剂,对比在0.04mg/ml、0.10mg/ml、0.20mg/ml三种不同预孵浓度状态下野黄芩苷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三种不同浓度的野黄芩苷对血栓素类似物(U46619)引起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的影响.结果 胶原、U46619、ADP、凝血酶均可明显促进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预孵育野黄芩苷可以抑制诱导剂引起的聚集,并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关系.血小板预孵育野黄芩苷可以减少U46619引起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并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野黄芩苷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很可能是通过阻断血栓素A2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某一个中间环节产生作用.

  • 中国专家谈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困境与展望

    作者:吴卫红

    2010~2020年是中国防控慢病的关键期.由于疾病流行模式转变过快以及公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防控慢病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政府决策者、医院管理者、专业领军人物要从战略布局上转变思路.为此,<健康报>记者在联合国总部召开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联合国峰会期间采访了国内心血管病顶尖专家,请他们谈谈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困境与展望.

  • 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为响应<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慢性病防治分委会达成以下共识:慢性病严重损害国民健康,威胁劳动力人口,大量增加疾病负担,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妨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慢性病可防可控,加强慢性病防治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面对防治慢性病的严峻挑战,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民参与,尽快扭转慢性病高发态势.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