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患者OX40L、高敏C_反应蛋白表达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金华;邱万敏

    近年有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OX40L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而同型半胱氨酸(Hcy )与OX40L的关系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 )型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OX40L、hs_CRP的表达,以明确H型高血压与炎症的关系。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勇;章秋芳;胡常保

    目前心肌坏死标志物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 )重要的指标,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_FABP )在心脏中含量丰富,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在心肌梗死的患者中,胸痈发生后较早的时间里,H_FABP就能检测到,对AMI发病早期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比较 H_FABP ,肌红蛋白(MYO )、肌钙蛋白(cT-nI )、肌酸激酶同工酶(CK_MB )在不同时间段对早期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 路易体痴呆9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淑青;包颖颖;丁美萍

    本病早由德国学者Lewy于1912年发现了路易小体(Lewy bodies ,LB ),1961年日本学者Okazaki在痴呆患者的皮质神经元中也发现了路易小体,于是开始探讨其和痴呆间可能存在的关系[1,2]。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是一种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fluctuating cognition ,FC ),持续存在的视幻觉和锥体外系运动功能障碍为临床特点的神经变性疾病[3]。是以路易小体和路易神经元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D )在老年期痴呆中常见,DLB位于第2位,占10%~15%[1]。神经病学家发现以前曾被诊断为AD、帕金森氏病(PD )等的痴呆病人中,约有1/4为DLB。本病国内报道很少,原因可能由于我国尸检率低,对此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缺乏认识。本病与AD和PD极易误诊,但实际上两者特点不同。本文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们收治的9例临床诊断DLB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朝春;何显森;叶晓云;徐小燕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肯定,并已在临床广泛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传统用法是在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稳定基础上小剂量开始口服,并逐渐加量至靶剂量。但是,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本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尝试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陶枫;秦丰明;唐欧杉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引起下肢缺血症状,缺血性溃疡,甚至坏疽,导致行走困难,重者截肢[1]。而血糖是影响血小板聚集的独立因素之一,影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本研究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体重的影响

    作者:袁春钢;费扬;孙丽琴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90%以上,该类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甚至有些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而临床表现为胰岛素相对缺乏。由于体重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常规降糖药在降低血糖同时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这将会加速形成胰岛素抵抗,使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降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成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必须面对的问题[1]。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在有效降低血糖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和体重[2]。为此本文将二甲双胍应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通过观察其对血糖及患者体重的影响,探讨其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临床观察

    作者:毛艳燕;傅慎文;唐彪

    支架内再狭窄(ISR )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的植入支架的冠状动脉阶段内在冠状动脉造影上显示其血管管腔内径再次出现狭窄(或管腔丢失)≥50%,可伴或不伴有相关临床症状、不良心血管事件(指死亡,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发生)[1],PCI术后出现ISR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至今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作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尿微量白蛋白(MAU ),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对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密切关系,但是MAU对PCI术后出现ISR有多大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冠心病PCI术1年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再狭窄患者MAU水平的分析,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程度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思东;山惠明

    室性期前收缩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也可见于部分无明显病因可查者。发作频繁者或者属于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或是以并行心律方式出现的或出现RonT ,多属于心电不稳,可出现于各种心脏病患者中,若不积极治疗,极有可能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而危及生命。

  • 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

    作者:季晓珍;官常荣;陈日秋;叶斌

    临床研究报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可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率减低[1],但是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则无类似结果[2]。因此,糖尿病早期给予治疗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近期临床研究表明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有关[3],而动态血糖监测(CGMS )以及自行规律监测血糖能够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4],了解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发生情况。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是口服抗血糖药物,能够增强肠促胰素的作用,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5],且不引发低血糖而改善血糖控制。本文旨在使用CGMS评价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及二甲双胍加量治疗情况下血糖水平,并分析血糖波动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再灌注现状分析

    作者:程劲松;王胜煌;吴彩云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重要的治疗措施。再灌注治疗的获益与其启动时间密切相关。2010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推荐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door_to_baloon time ,D2B time )应小于90分钟,静脉溶栓时间应小于30分钟。我国STEMI早期再灌注治疗率、治疗有效率均较低[2]。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技术的普及和静脉溶栓的进一步推广,STEMI早期再灌注的疗效有了一定进步。本文回顾分析647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对我中心早期再灌注治疗质量作出评价。

  • 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异常关系的分析

    作者:徐洋慧;杨俊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浆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近期,有研究提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 ,HP )感染可能是通过影响血脂代谢而诱发CHD [1]。为了进一步探讨HP感染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我们对584名在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与血脂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时间治疗学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作者:蔡美红

    目的探讨夜间睡前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与睡前服药组,两组患者均给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和厄贝沙坦片150mg ,用药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同组服药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nSBP、nDB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杓型血压恢复率晨起服药组为22.5%,睡前服药组为4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片和厄贝沙坦片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 奥美沙坦酯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成功电复律的疗效

    作者:吴慧平;胡彬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联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伴持续性心房颤动(AF )患者成功电复律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常规基础降压、抗凝、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酯和瑞舒伐他汀口服,随访18个月,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次数、血压、C反应蛋白(C_reactive protein ,CRP)、左心房内径和左室质量指数。结果随访结束两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CRP水平降低、左心房内径缩小及左心室重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80% vs 41.20%,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P水平与AF复发存在正相关( r=0.68,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瑞舒伐他汀可能具有协同抑制炎症因子CRP、改善心室重构,有效增加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形态和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

    作者:陈红;张信祥;刘海波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几何形态和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与16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室几何形态和心脏舒缩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IVSD、LVPWD比对照组厚,LVDD、LVDS、LAD、LAL等测值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每搏量(SV )、心排血量(CO )、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LVESS )、左心室射血分数(EF )值均低于对照组,而二尖瓣口的E峰和E/A值低于对照组、A峰和IVR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质量虽在正常范围但室壁增厚心腔变长,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均受到一定损伤。

  • 血清nesfatin_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顾光大

    目的探讨血清nesfatin_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62例(T2DM合并CHD组),单纯T2DM患者60例(单纯T2DM组),单纯CHD患者59例(单纯CHD组),门诊健康体检者55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nesfatin_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水平,HbA1c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体质指数(BMI),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T2DM合并CHD组血清nesfatin_1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单纯CH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DM合并CHD组nesfatin_1水平均与TG和HOMA_IR呈正相关( r=0.58、0.43,均 P<0.05);T2DM与nesfatin_1和HOMA_IR密切相关(B=2.84、2.37,均 P<0.05);T2DM合并CHD与nesfatin_1和TG密切相关(B=3.16、2.69,均 P<0.05)。结论血清nesfatin_1与T2DM合并CHD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 舒血宁辅助治疗对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炎症状态的研究

    作者:刘海波;王春明;张丽梅;曹勇;苑洁

    目的探讨舒血宁辅助治疗对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164例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所有入选病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术后次日清晨及出院前分别检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次日清晨血浆PTX3水平均较植入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血浆PTX3水平均较支架植入术后次日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仍明显高于支架植入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血浆PTX3水平在支架植入术后次日及出院前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血宁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引起的炎症状态。

  • 老年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颖;厉朝喜;杜晓红;赵晓薇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96名Hcy水平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和384名Hcy升高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 )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伴有Hcy水平升高的H型高血压患者MMSE总分、注意力和计算力得分均低于普通高血压病患者[(24.38±3.11) vs (25.87±2.84),P<0.05;(2.96±1.05) vs (3.61±0.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可能加剧高血压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邱万敏;周金华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 )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30例为缺血后适应组,其梗死血管再通后1min内应用低压力充盈球囊,持续阻塞30s后球囊抽负压,血流持续再灌注60s ,反复4次;28例为对照组(单纯PCI组),梗死血管再通后未施加缺血后适应干预。观察两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_BNP )水平和测量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术中缺血后适应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药物转复或除颤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缺血后适应组血浆NT_pro_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时采用缺血后适应治疗有助于终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能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后的心脏功能。

  • CHA 2DS 2_VASc 评分与射频消融术前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

    作者:孙立勤;沈才杰;陈晓敏;符霞;陈杰;王海玲;顾烽;储慧民

    目的探讨CHA2DS2_VASc评分与射频消融术前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left atrium ,LA)/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发生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前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接受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分为LA/LAA血栓形成组(n=21)与血栓未形成组(n=21),对照分析CHA2 DS2_VASc及CHADS2评分对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形成组21例(3.8%)患者血栓均位于LAA ,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组(≥2分)间,LA/LAA血栓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3分患者血栓形成明显多于<2分( P<0.01)。血栓形成组CHA2 DS2_VASc评分、CHADS2评分、左心房内径(LAD )显著高于血栓未形成组外,其余临床因素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CHA2 DS2_VASc评分是LA/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1、0.89,P<0.05)。结论无论CHA2 DS2_VASc评分的高低,所有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均需接受食管超声心动图探查,LAD越大、CHA2 DS2_VASc评分越高,LA/LAA血栓事件发生可能性越高。

  • 临床路径对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及费用控制影响

    作者:陈秋月;张丹红;柯绍发;王灵芝;杨丽华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费用控制的作用。方法将6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制订好的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有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有显著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医疗费用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0.01);病死率虽有降低,满意度虽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医疗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 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

    作者:丁辉有;徐发明;占卫庆;张卫华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3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1):右美托咪啶组(A组)、异丙酚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μg/kg (15ml )、异丙酚1.5mg/kg (15ml )或0.9%氯化钠注射液15ml ,输注时间15min。三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全麻恢复期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估拔管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等级。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镇痛有效率提高(χ2=3.54、4.17,均 P<0.05),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χ2=2.76、2.38、3.81、4.02、3.55、4.48,P<0.05),拔管后5min、30min、60min VAS评分均降低( t=2.10、2.45、2.54、2.36、2.78、2.91,均 P<0.05);A组和B组拔管后5min、30min 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 t=2.87、3.02、2.69、3.15,均 P<0.05);A组拔管后60min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2.55,均 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可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质量。

  • 甲型 H1N1流感患者心肌损害的研究

    作者:张天奇;王齐齐;吴涛;邱原刚;杨益大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心脏损害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期间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危重症组,并收集非甲型H1N1流感患者21例作为对照。大部分患者接受分子生物学检测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C反应蛋白,并接受胸部X线摄片检查,计算心胸比。结果甲型H1N1流感多发生于青壮年患者,轻症患者较重症患者更年轻( P<0.05)。在危重症患者中,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胸比均较其他组高( P<0.05或P<0.01)。1例死于心肌损害。结论与既往研究相符,2009甲型H1N1流感可以导致心肌损害,特别是在危重症患者中心肌损害较显著,从而将导致心脏扩大等损害,导致死亡率升高。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检测的意义

    作者:蒋国平;陆建兵;吴薇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 )中的意义。方法以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118例T2DM患者分为三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RBP4水平,并以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T2DM非DN组、早期DN组及临床DN组的血清RBP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且与Scr , UAER和TG呈显著正相关( r=0.35、0.69、0.28,均 P<0.05),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 r=-0.44,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Scr是血清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 B=2.41,P<0.05)。结论血清RBP4水平检测对于判断DN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 人造血管内瘘及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比较

    作者:樊孝文;邹琴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148例)及人造血管内瘘(37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瘘成熟时间、1年通.率的差别等。结果人造血管内瘘患者的年龄较大,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比例较高,CRP水平较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人造血管内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1年通.率分别为90.54%、8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造血管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良好的血管通路选择。

  • 磺脲类药物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适应影响的研究

    作者:盛西陵;祝玉娟;徐文博;唐关敏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适应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仅穿线不作冠状动脉结扎;(2)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5分钟,再灌注2小时;(3)后适应组,缺血45分钟,然后行短暂灌注30秒,缺血30秒,共3次,再行全面的2小时再灌注;(4)格列美脲组,实验开始时外周静脉注射格列美脲0.2mg/kg ,其余操作同后适应组;(5)格列本脲组,实验开始时外周注射格列本脲0.5mg/kg ,其余操作同后适应组。实验结束时测各组血清肌钙蛋白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肌钙蛋白含量假手术组明显低于各手术组,后适应组与格列美脲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与格列本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后适应组与格列美脲组及缺血再灌注组与格列本脲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肌梗死面积后适应组、格列美脲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及格列本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后适应组与格列美脲组、缺血再灌注组与格列本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格列本脲可消除后适应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而格列美脲却对后适应保护作用无影响。

  • 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疗效判断的价值

    作者:夏云兵;黄卫斌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左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影响。方法7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完成消融术后两次给予三磷酸腺苷诱导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对肺静脉电位恢复者补充消融重新到达肺静脉隔离。另有对照组8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常规完成消融术后不做诱导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心房颤动复发率21.33%,对照组心房颤动复发率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充消融三磷酸腺苷“暴露”的肺静脉电传导间隙,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 老年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保彦昕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老年组)患者及70例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起病诱因、首发临床表现、梗死部位、伴发症、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多数患者于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及典型的临床症状,梗死部位较广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发症、伴发症、病死率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且以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多见。

  • p38MAPK信号通路在清热解毒通腑液保护大鼠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陈上仲;李莉;胡才宝;龚仕金;蔡国龙;王国付;陈日萍;朱颖;王倩倩;严静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通腑中药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60只、脓毒症组(sepsis)60只、治疗组(treatment)60只。治疗组从造模前96小时(96h)开始按10ml/(kg-1·d-1)灌胃给予清热解毒通腑中药液,脓毒症组及对照组按相同方法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造模后3h ,6h ,12h ,24h ,48h ,72h六个时间点检测各亚组大鼠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TNF_a、IL_6、IL_10)、心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_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 )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在造模后3h心肌p38MAPK磷酸化水平出现升高并达高峰( P<0.01);血清炎症因子在3h出现升高( P<0.05),其中TNF_a在造模后3h达高峰( P<0.01),IL_6于造模后12h达高峰( P<0.01);心功能指标从3h即出现下降( P<0.05),至12h下降明显( P<0.01)。与脓毒症组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P<0.05)。结论清热解毒通腑中药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38MAPK信号途径,调控机体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蛋白酶激活受体_1在高压氧预处理诱导大鼠脑出血后脑保护中的作用

    作者:胡海涛;邱霞;熊冰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_1(PAR_1)在高压氧预处理(HBOP )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1)SD大鼠接受连续5次HBOP或假预处理(SP),预处理结束24h后,建立基底节区脑出血模型,72h后处死,观察脑水含量,神经功能评分,TUNEL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PAR_1的表达。(2)SD大鼠HBOP预处理前基底节区给予PAR_1激动剂(PAR_AP)或生理盐水,接受连续5次HBOP ,预处理结束24h后,建立基底节区脑出血模型,72h后处死,观察脑水含量、神经功能评分,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和PAR_1的表达。结果高压氧预处理减轻大鼠脑出血后72h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81.4±0.8)% vs (80.2±0.6)%,P<0.01],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HBOP降低了血肿周围组织PAR_1的表达( P<0.05)。HBOP前给予PAR_AP激活PAR_1受体,消除了HBOP诱导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高压氧预处理通过减轻脑组织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下调PAR_1的表达是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 山东昌乐县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初析

    作者:李国菊;王馨;王增武;张凤娥;庞艳蕾;李向云

    目的通过在昌乐县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描述其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医生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等方法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管理,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查看高血压控制率的干预效果。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定性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控制率之差,定量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数据差值的均值。结果到2009年12月底,规范化管理满1年的高血压患者且资料齐全的共计3930名,男性47.61%,平均年龄(58.87±10.81)岁。规范化管理后,收缩压下降12.07mmHg (95% CI:-12.53~-11.60),舒张压下降5.89mmHg (95% CI:-6.18~-5.59),吸烟率下降4.87%(95% CI:-5.72%~-4.03%),饮酒率下降5.13%(95% CI:-6.00%~-4.26%),不运动率下降8.39%(95% CI:-9.72%~-7.05%),口味偏咸率下降9.43%(95% CI:-10.79%~-8.07%)。基线时血压控制率为8.42%,1年后高血压的控制率达到34.86%,管理效果为27.46%(95% CI:26.07%~29.92%),各个不同特征项目组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有显著升高,且男女性血压控制率均随着规范化管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的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 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

    作者:黄丽君;周娟华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常见的并发症。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67%风险[1],但其引发的出血目前仍然是华法林应用的大顾虑,我国目前仅有2%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2]。如何降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一直是老年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热点。为提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现将本科收治的112例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强化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操对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燕;沈月凤;潘雅明;吴伟红;沈琴英

    偏瘫是脑病患者,特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后遗症。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偏瘫患者的康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1]。但是临床上由于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全面落实各项康复护理措施存在着不少的障碍,影响了康复的效果[2],我们在偏瘫患者护理中强化康复指导,并应用自编的功能锻炼操来促进偏瘫患者的康复,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两种不同部位股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沈文姣

    我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多为高龄老人,患者多为脑卒中后遗症或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痴呆症等,病情复杂多变,病程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外周输液难度大,使用深静脉置管,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解决了穿刺困难问题。文献报道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导管有发生血、气胸、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危险[1],股静脉留置管相对穿刺风险小,护理人员便于操作。为了探讨股静脉留置针在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我们对老年患者股静脉留置针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 生存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凡孝琴;张丽;张慧

    为了帮助患者和家属识别心脏病发作的相关症状,并科学、合理地处理心脏突发事件,我科对住院冠心病患者进行生存教育,现将教育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 社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袁丽青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八字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确诊并接受规范化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浙江省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开展社区护理,随访观察两年,比较分析两组的血压控制效果、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生活行为方式、治疗依从性及对责任护师的满意度。结果两年后观察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明显改善,在血压控制有效率、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治疗依从性以及对责任护师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在各项比较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体重和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作者:高来龙;许昌;常明花

    目的研究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医院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指标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予个体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入组一年后分别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并对两组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体重及体质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一体化管理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有助于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控制,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 血脂
  • 钙平衡失调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朱颖;严静

    脓毒症(sepsis )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常见也是严重的并发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死亡率高达20%~60%;在脓毒症患者中有近60%在进入ICU后表现出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尤其是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而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死亡率可由20%增高到70%~90%[1]。脓毒症成为ICU患者常见的死因。脓毒症心肌损伤主要包括心肌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内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NO、ROS等[2]。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脓毒症中心肌细胞钙平衡的失调是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的直接影响因素[2,3]。心肌细胞内钙平衡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细胞膜L型钙通道、肌浆网钙通道及钙泵的结构和功能稳定。应用Ionoptix细胞动缘探测系统、共聚焦显微镜及Ca2+荧光探针示踪技术,可以更清楚的在细胞水平测量多种循环炎症因子及多条信号通路对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心肌细胞收缩变化幅度的影响,以反映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2014年简明版节选一)

    作者: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

    第一章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与内容
      1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一旦发生,就需要终身管理。患者除了就诊时与医生有短暂的交流,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自我血压监测与管理。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逐步掌握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和技能,促其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以达到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降压达标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的制定与应用--唐新华主任医师专题访谈

    作者:唐新华

    简明版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经出炉,这对提高中国高血压控制率及高血压患者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编辑部请来《指南》制定参与者、国际高血压联盟成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唐新华主任医师就《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制定的背景、过程和应用,解答一些读者的疑问。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