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前后左房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作者:朱文晖;唐水娟;肖际东;何炜;李瑞珍

    目的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联合应用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前后左房、左心耳结构和功能的评价. 方法 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组接受TTE和TEE检查,测量左房内径指数(LADI)、左房面积指数(LAAI)、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射血力(LA-EF)、左心耳内径指数(LAADI)、左心耳大面积指数(LAAmaxI)、左心耳小面积指数(LAAminI)、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左心耳大排空血流速度(LAA-P)和左心耳大充盈血流速度(LAA-F)及有无血栓征象.41例确诊无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的患者行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术后6个月以上对其中39例患者随访行TTE和TEE复查. 结果 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组、术后随访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左房结构、功能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三组间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亦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左心耳结构与其功能的变化呈线性负相关. 结论 TTE和TEE联合应用为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的结构、功能以及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前病例的筛选、术后疗效的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 应用自动消融标注软件分析环肺静脉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

    作者:黄波;王禹川;李康;贺鹏康;陈尔冬;夏驭龙;蒋捷;盛琴慧;周菁;丁燕生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术中不同部位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探讨心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初次射频消融治疗,并由同一位术者完成的房颤患者.术者应用8.5 F冷盐水灌注压力感知消融导管和自动消融损伤标注软件VisiTag模块,在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辅助下完成双侧环肺静脉消融术.术中VisiTag模块自动标记消融损伤点并记录各消融点的平均导管-组织接触力(CF)、接触力-时间积分(FTI)等参数.术后将双侧环肺静脉消融损伤线分为8个节段,双侧共16段,分析各段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结果 共入选28例患者,平均年龄(62.9±11.2)岁,其中男性22例(78.6%),阵发性房颤19例(67.9%).所有手术均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共记录到2175个消融点.比较各节段消融点平均CF均值、FTI均值、平均CF<10 g的消融点百分比和FTI<400 g·s消融点百分比等指标发现,左侧肺静脉前壁各消融节段(左前上、左前中、左前下)的消融损伤指标不理想.在自动消融损伤标注条件为逐点消融时间不少于20 s和消融时导管移动范围不超过3 mm时,各节段均显示连续出现的消融损伤点,当增设参数,消融损伤一定时间的导管-组织接触力标注所需小CF为5 g和限定时间百分比为50%时,各节段均有自动标注的消融损伤点消失,其中仍以左前上和左前中为显著,分别达到34.5%和29.0%.结论 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时,左肺静脉前壁CF不足、稳定性不佳.这或许是影响消融后心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原因之一.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谭琛;徐威;刘建国;石红玲;陈念;陆敏;胡雪红;崔俊玉

    目的 研究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7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5岁)和老年组(≥65岁).应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隔离术根治房颤.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比较两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老年组首次手术成功率为88.89%,中青年组为77.7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3).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7.4±2.63) min及(200.3±2.65) min,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3).曝光时间老年组长于中青年组(P<0.01).两组各发生1例穿刺部位血肿并发症,均未出现心包填塞、肺静脉狭窄及左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与中青年相比,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同样安全、有效.

  • 不同性别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

    作者:谭琛;徐威;胡雪红;刘建国;石红玲;陈念;陆敏;崔俊玉;李俊侠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纳入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1月阵发性房颤并接受射频消融患者116例,按照患者性别分为男性组(n=71)和女性组(n=45)。随访时间为(6~51)个月,随访期间根据患者症状、心电图及Holter明确房颤是否复发,复发者则再次行消融术治疗,并明确房颤复发原因。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心包填塞、脑栓塞、脑出血、肺静脉狭窄及左房食管瘘)发生率,并分析手术复发率与其临床特点[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左室射血分值(LVEF)、病史及合并疾病等]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组首次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女性组(83.1%vs.66.67%,P=0.046)。女性组平均年龄较男性组更高,两组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组复发率高(OR=3.3, P=0.049),复发原因以存在非肺静脉起源驱动灶为主,男性复发还与糖尿病相关(OR=1.99, P=0.037)。结论女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更晚,单次治疗成功率较低,但安全性与男性患者无差异。

  • 国产心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持续性心房颤动

    作者:金志清;杨桂棠;王祖禄;梁明;梁延春;丁明英;于海波;韩雅玲

    目的 应用国产心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olumbusTM系统)引导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观察此系统的精确性和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国产ColumbusTM系统引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射频导管消融持续性房颤30例患者,男26例,年龄41~75(59.0±8.8)岁.30例在国产ColumbusTM系统引导下行左心房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部分患者配合左心房顶壁线和/或三尖瓣环峡部线性消融等.结果 30例消融组术中均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第12、13例分别行左心房顶壁线或三尖瓣环峡部线消融,均达到消融终点.术中三维解剖定位准确,无移位等发生.术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23例(76.7%)无复发,7例复发房颤(6例)或不典型心房扑动(房扑,1例),其中1例术后半年再次行射频消融术,随访半年未再复发.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中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国产ColumbusTM系统引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持续性房颤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压力感知导管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13例

    作者:肖源;詹碧鸣;陈杰龙;程晓曙;胡建新

    目的 探讨压力感知导管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首次接受CPVI术治疗的阵发性AF患者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平均(63.1±7.0)岁,术中均采用压力感知导管并记录相关数据.术后3、6、9、12个月随访,收集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TTM)仪检测数据,了解AF复发情况.结果 术中发生心脏压塞1例,予心包穿刺及外科开胸探查止血术;其余12例CPVI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1例随访9个月时TTM提示AF,1例随访6个月时动态心电图提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3例随访9个月时动态心电图提示短阵房速,但上述患者均无胸闷、心悸等不适.结论 采用压力感知导管行CPVI治疗药物难治性阵发性AF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及预后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随访观察.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随访研究

    作者:智宏;叶行舟;任利群;王润民;王慧萍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和远期成功率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例患者均在CARTO在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左房构建及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术后口服胺碘酮6个月.若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加用倍它乐克或维拉帕米.定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5例在术后出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1~4周,应用可达尼和维拉帕米或倍它乐克有效.所有患者在其余随访期间未再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论:部分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的早期可出现暂时性房性心律失常,其发作可能与消融所引起局部损伤有关,在近期观察中尚未发现术后早期房性心律失常与房颤的复发有关.

  •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及预后

    作者:林建伟;张培;刘强;蒋汝红;于路;盛夏;陈世权;张祖文;蒋晨阳

    目的 观察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1年复发率.方法 连续200例年龄≥65岁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老年组)首次行导管消融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复发率,并与200例年龄<65岁行导管射频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老年组)比较.结果 术后12个月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80例(20%),老年组复发率高于非老年组(24%vs 16%,P<0.05),年龄≥75岁组复发率更高(35.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高龄、左心房内径扩大是远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结论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较年轻患者高.

  • 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左心房连续碎裂电位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晓敏;储慧民;沈才杰;丰明俊;何斌;刘晶

    目的 观察环肺静脉消融(CPVI)联合连续心房碎裂电位(CFAE)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64例经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症状的持续性心房颤动(PeAF)患者,CPVI后分为转复窦性心律(A 组)及未转复窦性心律组(B 组),未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行左心房连续CFAE(CFE-mean≤70ms)标测与消融后,分为转复窦性心律组(B1 组)与未转复窦性心律组(B2 组).两者终点分别为消除所有肺静脉电位与连续CFAE 或转复窦性心律.结果 A 组年龄、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手术前后心房颤动周长(AFCL)明显高于B 组(P<0.05).B1 组术前LAD、LVEDD 及手术前后AFCL 明显高于B2 组(P<0.05).A 组15 例(23%)与B1组21 例(45%)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B1组患者中3 例(6%)二尖瓣峡部依赖与2 例(4%)三尖瓣峡部依赖心房扑动经线性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1 例(2%)二尖瓣环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28 例(57%)维持心房颤动患者行体外直流电复律成功.随访(5.8±2.3)个月,36 例(56%)维持窦性心律,A 组发生3 例(20%)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明显低于B 组25例患者(51%,P<0.01).B1组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低于B2组患者(33%、64%,P<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PVI 联合连续CFAE 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有效安全,CPVI及CFAE消融对于心房电解剖重构程度较低患者的消融效果可能更好.

  • 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疗效判断的价值

    作者:夏云兵;黄卫斌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左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影响。方法7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完成消融术后两次给予三磷酸腺苷诱导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对肺静脉电位恢复者补充消融重新到达肺静脉隔离。另有对照组8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常规完成消融术后不做诱导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心房颤动复发率21.33%,对照组心房颤动复发率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充消融三磷酸腺苷“暴露”的肺静脉电传导间隙,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

    作者:吴雪燕

    目前,环肺静脉电隔离术联合左房碎裂电位消融是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的主导术式[1-3],因其具有较好的消融成功率与远期预后,是目前房颤消融的研究热点.但因该术式消融范围广,对心房基质破坏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4],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尽早发现与处理并发症,以确保术后患者顺利康复.本文通过对23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环肺静脉消融联合左房连续碎裂电位标测与消融术后实施精心护理与观察,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要点总结报道如下.

  • 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后能否诱发房性心律失常对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虹;王祖禄;梁延春;梁明;韩雅玲;金志清;李世倍;时书音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后,房性心律失常(AA)能否诱发对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及单个肺静脉标测电极导管引导下行左房内环同侧肺静脉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点后,分别于冠状静脉窦(CS)近端及高位右房予以心房猝发起搏刺激(周长以250 ms起始,直至心房不应期).诱发有意义房颤的定义为诱发出≥30 s的任何AA.通过症状、体表心电图或/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房颤复发.结果 入选的41例患者达到左房-肺静脉电隔离后,16例(39.0%)可诱发出AA,25例(61.0%)未诱发.首次房颤消融患者35例中,13例(37.1%)诱发AA;再次房颤消融患者6例中,3例(50%)诱发.随访平均近6个月时,诱发房颤患者中,7例(43.8%)房颤复发,未诱发的25例患者中8例(32.0%)复发,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再次消融组能够诱发房颤3例中,仅1例房颤复发,不能诱发房颤3例中无复发.16例可诱发房颤的患者中,9例诱发房颤持续时间≥1 min但<5 min者复发4例(44.4%),3例≥5 min但<10 min者复发1例(33.3%),4例≥10 min者复发2例(50%).结论 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例数不太多的观察显示,经环肺静脉电隔离后,能否诱发房颤不能预测房颤的复发.

  •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补点消融部位的统计分析

    作者:陈诤;陈松文;陈岗;孟伟栋;严轶文;张锋;刘少稳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中肺静脉电传导残余及恢复的解剖学分布.方法 对484例首次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接受CPVI治疗的房颤患者,统计在左右肺静脉完成预设消融径线后即刻以及30 min内及30 min之后观察期间补点消融的部位,并比较其差别.结果 肺静脉大环消融完成后,687(71.0%)侧肺静脉仍有残余电传导,其补充消融共1 050个部位;其中380(78.5%)例左肺静脉(LPV)共补点581部位,更多分布于LPV前交叉部位;307(63.4%)例右肺静脉(RPV)共补点469部位,更多分布于RPV前、后交叉部位.LPV残余电传导发生率高于RPV(78.5% vs 63.4%,P<0.01).术中30 min观察期间,152(15.7%)侧肺静脉有电传导恢复,其再次补充消融部位共154个;其中79(16.3%)例LPV补点81个部位,更多位于前交叉部位;73(15.1%)例RPV补点73个部位,更多位于前、后交叉部位.总观察期间,180(18.6%)侧肺静脉有电传导恢复,再次补充消融199个部位;其中87(18.0%)例LPV补点97个部位,更多分布于前交叉部位;93(19.2%)例RPV补点102个部位,更多分布于RPV前、后交叉部位.总观察期间,LPV电传导恢复的发生率与RPV无显著差异(18.0% vs 19.2%,P=0.62).结论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肺静脉电传导残余及恢复的位点多见于左肺静脉前交叉部位及右肺静脉前、后交叉部位.

  • Ensite3000 Navx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21例

    作者:袁义强;马长生;董建增;赵育洁;于力;王瑞敏;孙俊华;黄琼

    应用Ensite3000 Navx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7±37 min,X线曝光时间24~51 min.随访12个月9例无房颤发生,8例房颤发作时间减少70%.

  • 上腔静脉电隔离在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作者:张其银;张优;林佳;刘玉平;邹操;陈弹;惠杰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在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PAF患者103例,依据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结果分为:单纯CPVI组和CP-VI+ SVCI组,随访1年以上,观察AF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人选103例患者共消融120人次,其中11例消融2次,3例消融3次.综合电生理检查及RFCA结果进行分组:单纯CPVI组88例、CPVI+ SVCI组15例.随访期间,共计81例成功,累积成功率78.6%;CPVI+SVCI组13例成功,累积成功率86.7%;单纯CPVI组68例成功,累积成功率77.3%.CPVI+ SVCI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膈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未恢复.结论 SVC是常见的AF触发灶之一,SVCI有助提高行CPVI的PAF患者的消融成功率.

  •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肺静脉间嵴部宽度的变化

    作者:林明宽;梁柳丹;孔令兴;唐梅艳;刘浩;周婷;赵秋燕;张志新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前后肺静脉间嵴部宽度的变化.方法 房颤患者共24例,CPVA术前及术后3~6个月用64排螺旋CT测量其肺静脉间嵴部宽度.结果 与CPVA术前相比,术后房颤患者左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部宽度无明显变化(P =0.059 ~0.380),右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心房容积明显缩小(P =0.000~0.014).结论 房颤患者CPVA术后右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房容积逆重构,而左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部宽度未见明显逆重构.

  • 两种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结合CT影像融合技术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龚世峰;沈才杰;陈晓敏;王健;储慧民

    目的 比较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 NavX与CARTO XP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融合技术EnSite-Fusion与CARTO-Merge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环肺静脉电隔离(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I)的有效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药物无法治疗未能控制症状的PAF患者24例,分别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NavX与CARTO XP指导环肺静脉标测电极完成肺静脉与左心房建模,分别结合CT影像融合技术分为EnSite-Fusion组(n=12)与CARTO-Merge组(n=12),指导完成CPVI,终点为消除所有肺静脉电位.术后每个月至少经受1次体表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维持窦性心律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基线水平、总X线曝光量及建模所需X线曝光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消融位点至CT模型平均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Site-Fusion组建模时间、消融位点至CT模型大距离多于CARTO-Mer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PVI时间及其所需X线曝光时间少于CARTO-Mer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随访(9.6±3.8)个月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EnSite-Fusion组、CARTO-Merge组各有10例(83%)与9例(75%)维持窦性心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Site-Fusion与CARTO-Merge指导PAF患者行CPVI安全、有效,两者对指导手术操作存在一定差异,但手术成功率相近.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肺静脉形态结构CT成像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明宽;刘浩;伍伟锋;朱立光;王炎;唐梅艳;杨仁贵;张棠;李希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A)前后肺静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房颤患者共28例,行CPVA术(6.5 ± 3.9)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22例)和复发组(6例).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肺静脉口的径线、截面积、左心房容积,研究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学特点并与术前做对比分析.结果:成功组术后左心房容积、左上肺静脉口大径、右上肺静脉口大径、右上肺静脉口小径、右下肺静脉口大径、右下肺静脉口小径、4个肺静脉口截面积较术前缩小(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右下肺静脉口大径、左下肺静脉口及右下肺静脉口面积较术前减少(P<0.05).CPVA术后肺静脉的大径及小径狭窄率小于50%者分别为61.6%及56.3%;狭窄率50% ~ 70%者分别为3.6%和5.4%.结论:(1)CPVA成功后可逆转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和左心房重构,而复发组未出现明显逆重构.(2)CPVA术后可引起部分患者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联合其他消融术式观察并分析术后的成功率探究

    作者:聂芳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联合其他消融术式观察并分析术后的成功率.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环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联合其他消融术式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低于对照组同时消融后完成电隔离、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房颤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联合其他消融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