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康复综合治疗对PCI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卿希亮;王琴;张永昌;朱立

    目的 研究心脏康复综合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脏康复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康复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功能,值得应用推广.

  • 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阮方文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病变腔内成形术的效果,探讨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方法:手术按Gruentzig方法进行,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且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96例患者PCI病例成功率为96.88%(93/96),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影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腔内成形术成功的因素主要有: 选择正确的病例、合适的手术器械以及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

  • 通心络胶囊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例

    作者:田昭涛;李慧丽;李坤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口服通心络胶囊对左心功能、中医证候、生活质量、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 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监测左心室功能,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NT-proBNP水平,记录气虚血瘀证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记录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并测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输出量(SV)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血清NT-proBNP,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累积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0.0% (P <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减轻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 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作者:卢健棋;何贵新;潘朝锌;温志浩;张以昆;方显明;郭太华;潘爱萍;吴海珊

    探讨安心颗粒联合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120例病例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A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PCI术前30 min均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PCI术前和术后均给予安心颗粒.于术后6h检测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术后4周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术后6h,治疗组患者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90 min的心肌缺血状态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周治疗组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学表现尤其是自汗乏力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2组病人均未发生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表明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内皮功能,并且没有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

  • 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患者46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金龙;丁书文;姚晓东;王燕;于潇华;李晓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PCI术后心绞痛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养心氏片,每次1.8g,每日3次;治疗组再给予益气活血解毒方,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 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69.57%、93.48%,对照组分别为68.89%、46.67%、77.78%,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hs-CRP、IL-6水平降低,HDL-C升高(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s-CRP、IL-6水平降低明显(P<0.01).结论 益气活血解毒方能够缓解PCI术后心绞痛,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90例临床观察

    作者:陆宏伟;张健;陈欣;郑超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安慰剂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研究组同时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术后每月定期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术后6、12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纽患者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情况. 结果 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未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者73例(81.1%),对照组为61例(67.8%),研究组优于对照组(x2 =4.21,P<0.05).术后12个月内,研究组未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者68例(75.6%),对照组为54例(6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x2 =4.99,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晚期丢失内径、晚期丢失内径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净获得内径、净获得内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随访期内研究组心绞痛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心机梗死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能够明显减少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PCI引起冠心病患者血清ox-Lp(a)和β2-GPI-ox-Lp(a)水平升高

    作者:杨琛;时永辉;訾瑞峰;牛冬梅;汪俊军;张春妮

    目的 检测比较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血清氧化脂蛋白(a)[ox-Lp(a)]和β2-糖蛋白I-氧化脂蛋白(a)[β2-GPI-ox-Lp(a)]复合物水平,探讨这两种指标能否反映PCI术后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方法 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3天收集60例CHD患者血清标本,同时收集35例非CHD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的血样.血清ox-Lp(a)和β2-GPI-ox-Lp(a)水平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同时测定血样的常规血脂指标以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结果 CHD患者PCI术后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术前(9.31±8.22 mg/L vs 4.96±5.57mg/L,P <0.05);血清ox-Lp(a) (10.51 ±9.39 mg/L vs 7.38 ±6.65 mg/L,P <0.05)和β2-GPI-ox-Lp(a) (1.70±2.37U/mL vs 0.91±1.07 U/mL,P<0.05)水平在PCI术后也显著升高;而其他常规血脂水平PCI术后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CHD患者PCI术前ox-Lp(a)和β2-GPI-ox-Lp(a)均与血管狭窄比例和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ox-Lp(a)和β2-GPI-ox-Lp(a)两指标之间在PCI术前、后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001).此外,冠状动脉造影也导致β2-GPI-ox-Lp(a)水平升高.结论 PCI手术引起血清ox-Lp(a)和β2-GPI-ox-Lp (a)水平升高,这两种指标若与hs-CRP 联合检测将可能有助于监控PCI术所引起的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黄伶智;李新华;李乐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冠心病的三大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正因如此,患者时常低估疾病的严重性。而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剂,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容易出现应对不良。自我管理是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的一种健康行为[1]。良好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费用[2]。现代心脏康复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方法,包含药物、营养、运动、戒烟和心理等方面,这种以运动为基础的现代心脏康复正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核心内容。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有利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缓解焦虑抑郁[3],减少再住院率[4],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风险[5]等,因此,加拿大[6]、欧洲[7]、美国[8]心血管指南均推荐将心脏康复应用于所有冠心病、冠脉血运重建等患者,并强调入院后和出院前尽早开始心脏康复治疗。但目前心脏运动康复参与率低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为患者自我管理的提升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 冠心病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接受程度的调查

    作者:宋长爱;李萍

    目的 了解冠心病住院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现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接受PCI手术调查问卷、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生推荐行PCI的患者中接受PCI者209例,拒绝PCI者89例,接受PCI组与拒绝PCI组的患者在入院前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焦虑程度和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上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冠心病患者对PCI的认知,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张跃力;韩蓓蓓;薛晓培;张卫兴;王曼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LVDF),及无复流对LVDF影响.方法 5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行pPCI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于pPCI术后24~48 h评价左心室功能、左心室充盈指数E/e'及心肌灌注.结果 57例患者LVDF分级:正常24例(42.1%),松弛受损型16例(28.1%),假性正常化15例(26.3%),限制性充盈2例(3.5%),无复流18例(31.6%)患者.无复流组LVDF与复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复流组LVDF分级:正常16.7%,松弛受损型38.9%,假性正常化和限制性充盈44.4%;复流组分别为53.8%、23.1%和23.1% (P<0.05).无复流组E/e'高于复流组[(9.7±2.9) vs.(7.9±2.5),P<0.05].结论 超过半数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后早期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无复流组LVDF较复流组差.

  • 超声二维应变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作者:黄冬梅;夏稻子;张宇虹;礼广森;崔洪岩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2DS)技术观察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局部心肌径向收缩功能改变有无差异.方法将63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33)和多支病变组(n=30),另选志愿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及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的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左心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PCI术前大部分心肌节段和术后3个月部分心肌节段的左心室收缩期短轴峰值径向应变减低(P<0.05);单支病变组PCI术后3个月73.51%(136/185)心肌缺血节段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多支病变组54.11%(15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径向收缩功能改善情况有所不同.

  •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与非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作者:李峰;张育民

    目的 比较分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和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7年1月入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其中10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介入组),78例行单纯的药物治疗(非介入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再发心梗率、住院死亡率、出院死亡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RP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介入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d,左室射血分数为(49.8±4.6)%,比入院时增加(5.6±1.1)%,住院死亡率为1.0%(1/100),出院死亡率为2.0%(2/100),再发梗死率为5.0%(5/100).非介入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3.6d,左室射血分数为(42.1±3.7)%,与入院时无明显变化,住院死亡率为3.8%(3/78),出院死亡率为7.7%(6/78),再发梗死率为26.9%(21/78).此外,PCI术后,介入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血清CRP、IL-6的水平(P<0.05).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怠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通过迅速恢复冠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作者:纪芳杰;丛洪良;杨世诚;付乃宽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1-01-12行择期PCI术的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共242例,随机将其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n=121)和常规治疗组(n=121).两组患者均在水化基础上于PCI术前3d,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 1次/d和20 mg 1次/d口服.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3天血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C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24 h尿蛋白的变化,记录两组CIN发病率和住院期间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结果 强化治疗组CIN发病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7%比9.1%,P<0.05).两组患者PCI术前血尿素氮、CRP、Ccr、ALT、肌酐、eGFR、β2-MG、IL-6、TNF-α、24 h尿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CI术后第3天β2-MG、CRP、IL-6、TNF-α、24 h尿蛋白较PCI术前增高;Ccr、eGFR较PCI术前降低(均P<0.05).强化治疗组PCI术后第3天β2-MG、CRP、IL 6、TNF-α、24 h尿蛋白与术前差值较常规治疗组小[β2-MG:(0.4±2.7)比(0.8±1.1)mg/L;CRP:(0.9±0.7)比(1.3±1.1) mmol/L; IL-6:(6.9±20.1)比(18.2±29.8) ng/L;TNF-α:(0.8±5.7)比(1.8±2.1)pmol/L;24 h尿蛋白:(14.6±21.3)比(17.5±13.6)mg/24 h,均P<0.05];Ccr、eGFR与术前差值较常规治疗组大[Ccr:(-1.3±10.5)比(-3.7±12.2)mL/min; eGFR:(-1.8±13.5)比(-4.3±10.7)mL/(min·1.73 m2),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阿托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是CIN保护因素(OR=0.084,95% CI 0.009~0.752,P=0.027).结论 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PCI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抗炎症作用有关.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

    作者:杨艳玲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11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满意度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改善其心理状态,缓和患者与医护之间的关系.

  • 人工压迫和两种血管闭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伟章;郑若龙;钱惠东;陈新军;张华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广泛开展,介入治疗患者穿刺点止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常规徒手压迫方法止血不仅费时、费力,止血后下肢制动时间长引起患者不适,而且延长住院时间、易发生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影响PCI术后抗凝、住院满意率下降等[1-2].血管闭合的出现似乎改善了这种状况,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管闭合器种类较多,究竟那种闭血管闭合器更安全可靠,现有的对比研究较少,我们探讨了这两种血管闭合器及人工压迫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1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洋;李浪;苏强;周游;王江友;孙羽涵;杨栋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RNA-21,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11全2012-05在我院住院行择期PCI术的小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阿托伐他汀术前80 mg/d,术后40 mg/d,n=34)和常规他汀组(阿托伐他汀术前术后均20 mg/d,n=34).分别于PCI术前、术后16~24 h抽血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及新鲜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miRNA-2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PDCD4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结果:强化他汀组肌钙蛋白Ⅰ高于正常高值1~5倍及高于5倍以上的发生率低于常规他汀组;强化他汀组CK-MB高于正常高值的发生率也低于常规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他汀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PDCD4 mRNA、PDCD4蛋白、肿瘤坏死因了-α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他汀组术后miRNA-21、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DCD4 mRNA、PDCD4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减轻PCI术后心肌损伤可能与上调PCI术后CD4+T淋巴细胞miRNA-21表达,导致其靶蛋白PDCD4表达减少有关.

  •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栓治疗调查及随访

    作者:李玲;朱文玲;白桦;严晓伟

    目的:调查冠心病合并永久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抗栓治疗情况并随访.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5年9月我院因冠心病行PCI术入院并伴有永久性非瓣膜病房颤的患者62例,将资料完整的56例患者分为华法林治疗组(n=33)和非华法林治疗组(n=23),了解患者术后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状况,并对患者在PCI术后1年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56例患者年龄(69.6±8.9)岁.PCI术后有33例(58.9%)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中含华法林;23例(41.1%)术后未使用华法林.女性患者中应用华法林治疗的比例较男性低(P<0.05).随访期间非华法林治疗组2例发生脑栓塞,与华法林治疗组比较栓塞发生率(8.7%比0)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8).支架内再狭窄率和严重出血发生率非华法林治疗组与华法林治疗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于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对于既有抗凝又有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指征的永久性房颤患者在PCI术后,实际临床上给予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法有多种,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抗栓治疗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以指导临床治疗.

  • 国产比伐卢定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比伐卢定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

    目的:评估国产比伐卢定应用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随机将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分为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在PCI术中分别采用比伐卢定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术中测定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手术成功率(靶病变术后狭窄程度小于20%并24 h内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及30天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轻度及重度出血.结果:共有218例患者入选,实际入组完成试验207例,比伐卢定组(n=105)和肝素组(n=102).用药后5 min除肝素组2例需要追加剂量外,其余两组患者PCI术中均能维持ACT>225 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PCI手术成功率和30天无心脏事件生存率均分别为100%和98.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24 h内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95%和6.86%(P<0.05)、30天内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和8.8%(P<0.05),肝素组有1例发生严重消化道出血.结论:国产比伐卢定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择期PCI术中抗凝治疗,疗效不劣于肝素且出血副作用低于肝素.

  • 40mg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董少红;温隽珉;李宜富;罗林杰;陈科奇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立普妥)40mg/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强化降脂治疗的不良反应和调脂疗效.方法160例ACS患者,除外其他炎性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在进行PCI后,随机分配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A组(10mg/d)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40mg/d).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周、4周、12周、24周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脂质水平,比较两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4周谷丙转氨酶(ALT)出现异常的高峰期,1周时B组ALT异常48.3%,A组ALT异常25.0%,1周ALT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升高多数<3倍正常值,不需停药,观察后恢复正常;而A组有6.7%、B组有5%的患者ALT>3倍,需停药,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很少胃肠反应、精神症状.B组有1例肾功能异常,无骨骼肌破坏.给药后12、2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幅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服药后4、12、24周LDL≤1.8 mmol/L百分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40mg/d阿托伐他汀除早期ALT轻度升高增加外,其他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效果与剂量相关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 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叶益聪;程中伟;张抒扬;方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死亡率.尽管如此,临床上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目前认为这种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抗血小板治疗抵抗"有关.那么心脏科医师应如何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如何理解其结果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183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