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术在急性下肢缺血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解志磊;徐敦元;王文利;李艳梅;房涛

    急性下肢缺血是指急性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突然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循环障碍,是血管外科急症.应用Angiojet机械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安全有效,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的应用

    作者:周密;王超楠;陈雷;李明轩;单海丰;李章木;邓洪儒

    目的 总结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因急性下肢缺血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36例(患肢37条)的临床治疗,通过造影结果和术后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来评估动脉的再通情况.随访包括症状的缓解程度、下肢动脉彩超以及踝肱比(ABI).结果 36例患者均完成了吸栓/喷药-吸栓,吸栓术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者18例,支架植入者6例,所有患者术后即刻症状缓解明显,AngioJet血栓抽吸技+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的技术成功率为94.4%(34/36).随访32例经下肢动脉彩超及踝肱比(ABI)检查均超过3个月,27例经评估后下肢动脉通畅,5例出现部分缺血症状.结论 AngioJet是一种将药物溶栓和机械吸栓相结合的清除下肢动脉血栓的非常有效的系统,具有微创、高效、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是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进行补救性治疗,近期疗效满意,需要严格选择适应症,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秦少华;张杰;战激光;逄晓军;赵堂海

    目的 探讨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LI)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82条肢体)ALLI患者中行CDT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成功实施CDT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0.49%(25/82),其中穿刺点血肿2.44%(2/82),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22%(1/82),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1.22%(1/82),结膜下出血2.44%(2/82),CDT治疗中血栓脱落引起2次栓塞6.10%(5/82),溶栓导管引起的动脉穿孔1.22%(1/82),骨-筋膜室综合征15.85%(13/82).结论 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精细规范操作,术后及时发现异常并且妥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Ⅱ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导致急性肢体缺血的诊治体会

    作者:张杰;赵亮;王艳阳

    目的:通过对Ⅱ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导致急性下肢缺血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相关治疗体会.方法:病例1:74岁女性,急性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同时血小板计数(PLT)重度减低,近5d内,封管液肝素接触史,HIT的4T评分达7分,考虑HIT可能,紧急停用肝素类药物,利伐沙班替代抗凝;病例2:81岁男性,急性右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同时PLT重度减低,10d前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史,HIT的4T评分达8分,考虑HIT可能,紧急停用肝素相关药物抗,比伐卢定替代抗凝,行右股动脉切开取栓.结果:病例1:终左足坏疽,PLT正常,左股骨中段截肢,右足得到保留;病例2:右下肢保全,利伐沙班替代抗凝,PLT恢复正常.结论:HIT隐匿性强、并不少见、危害性大等,合并急性下肢缺血时病情严重;当出现怀疑HIT的高龄患者,应该高度警惕下肢急性缺血.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下肢缺血术后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围术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腾科;寇镭;张京岚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发生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NMS)患者的围术期中的作用,为CRRT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6年,收治的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发生MNMS的患者63例,比较29例行CRRT治疗和34例未行CRRT治疗患者,在围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1周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CRRT组ICU停留时间长于无CRRT组(P<0.05).平均CRRT治疗时长(9.0±7.3)d.CRRT组死亡2例,病死率6.9%.无CRRT组死亡4例,病死率11.8%.CRRT组术后5~ 7d血肌酐水平、4~7d血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水平、3~ 7d的HGB水平、术后第5和第7日血钾水平及术后尿量均明显低于无CRRT组(P<0.05).术后第7日与手术当日比较,两组患者血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CRRT组的血肌酐、HGB及血钾水平均明显降低,CRRT组脱水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CRRT能够有效去除血中肌红蛋白,对于肌红蛋白及肌酸肌酶明显升高、肾功能显著减退的急性下肢缺血的MNMS患者术后应尽早应用CRRT,可以降低血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水平,减轻横纹肌和肾脏损伤,维持内环境平稳,保护各脏器功能,对MNMS的防治是安全有效的.

  •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效果分析

    作者:姜双鹏;李春民;任华亮;张望德

    目的 探讨以Rotarex装置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自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LI患者23例,年龄(71.0±12.1)岁.患者均表现为突发下肢凉、麻、疼痛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突然加重,经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证实为动脉硬化基础上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肢体缺血Rutherford分级Ⅰ级2例(8.70%),Ⅱa级15例(65.22%),Ⅱb级6例(26.09%).均以Rotarex装置行PMT.结果 23例患者中联合球囊扩张18例(其中9例为药物涂层球囊),联合支架植入5例,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5例.术后血栓完全清除17例,大部分清除4例,未能清除2例,技术成功率91.3%(21/23).症状完全消失19例,症状缓解2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91.3%(21/23).23例患者中8例为支架内闭塞,术后缺血症状均完全消失,术中发生远端动脉栓塞3例,术中血管破裂1例,随访期间同侧下肢动脉血栓复发2例.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LI安全有效.

  • 持续血管腔内肝素灌注治疗老年急性下肢缺血的效果分析

    作者:黄乐刚;郭清旭;王欢;贾宝成;杨立国;姜明玉

    目的 评价持续血管腔内肝素灌注疗法对老年急性下肢缺血(ALI)患者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入选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陆军总医院血管外科ALI接受腔内治疗的老年患者67例.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标准导管溶栓组(对照组,n=35)和持续腔内肝素输注组(肝素组,n=32).对照组患者应用尿激酶以100万IU/d持续导管内泵入,且皮下应用低分子肝素100 IU/(kg·12 h),肝素组患者应用肝素以18 U/(kg·h)泵入.术后随访患者30 d、3个月及1年.记录2组患者一般资料、缺血严重程度分级、踝肱指数(ABI)、术中持续治疗时间、完全血栓溶解例数、并发症,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缺血严重程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素组患者持续治疗时间显著增加[(53.24±10.49)vs(35.67±9.25)min,P=0.010],大出血率[0.0%(0/32)vs 11.4%(4/35),P=0.001]显著下降.治疗后,2组完全血栓溶解率、ABI增加值、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0 d截肢率、30 d死亡率、随访1年免于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血管腔内肝素输注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大出血率明显降低,是高出血风险ALI老年患者微创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血小板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作者:阮长耿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是指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而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这些血栓可以累及心、脑和周围动脉血管床,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下肢缺血、间歇性跛行,甚至可导致血管性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大约每3例死亡事件中,就有1例死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所以,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股动脉中段急性栓塞1例报道

    作者:何锐;杨柳;郭林;陈昊;张颖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出现急性动脉栓塞的发病率极低。形成该并发症的原因包括动脉血栓、动静脉瘘、动脉瘤、动脉断裂,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仅为0.03%~0.17%[1,2]。截至2006年,文献中陆续报道了40例TKA术后急性动脉栓塞的病例[3]。对于骨科医师而言,这一发病率极低的并发症却给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因为急性下肢缺血可能导致截肢[3,4]。本文报道了1例TKA术后发生在股动脉中段的急性动脉栓塞,尽管骨科医师、血管外科医师在栓塞后9h内积极采用了动脉介入导管溶栓术、股动脉切开取栓术进行治疗,但仍未能重建患侧下肢血供。本文针对该罕见并发症进行文献回顾与综述,并讨论导致股动脉栓塞的致病机制。

  • 69例急性下肢缺血的诊治分析

    作者:洪登科;陈幸生;官云彪;李南;薛明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治疗69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动脉栓塞14例,动脉硬化闭塞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不明原因2例.根据病情采用: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8例,人工血管旁路17例;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15例;置管溶栓后进一步行腔内治疗12例;低位静脉动脉化2例;单纯药物治疗9例;Ⅰ期截肢6例.结果 12例(17.4%)治疗成功,50例(72.5%)治疗好转,1例(1.4%)治疗无效.57例(82.6%)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2(平均26.4)个月,42例症状不同程度改善,7例Ⅱ期截肢,5例死于心、肺疾病.结论 急性下肢缺血早期诊断与及时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再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策略——基于TASC Ⅱ PAD的诊断治疗指南

    作者:符伟国;刘震杰

    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和伴发慢性疾病的影响,周围血管疾病(peripheralarterial disease,PA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据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不同,PAD患者可以表现为无症状、间歇性跛行、严重肢体缺血和急性下肢缺血.本文将针对PAD的不同临床表现结合TASCⅡ诊疗指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 应重视急性下肢缺血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深明;李梓伦

    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小于14天)下肢循环障碍和供血不足.ALI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每年发病率约13~17/10万人.本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诊治不及时、不正确,可能危及患者肢体甚至生命.

  • 急性下肢缺血130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和治疗体会

    作者:阿卜杜?卡维;李杰;赖远辉;艾文佳;王深明;李晓曦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ALL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其分为急性动脉栓塞组(AE组)和急性血栓形成组(AT组),比较两组起病特点和治疗方法的异同,分析影响保肢的因素。结果共收治130例ALLI,其中AE组82例,发病率略高,合并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房颤者多,起病情况急,症状重,就诊时间多较短;AT组48例,冬季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多,平均年龄大,多有吸烟史,就诊时间相对较迟,并且多数有肢体慢性缺血病史。AE组脉搏消失、运动障碍症状出现率较AT组为高(P 值分别为0.001和0.031),其他症状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死亡9例,死亡率6.9%。一期截肢13例,二期截肢8例,总体保肢率为80.70%(88/109),AT组的总体截肢率、一期截肢率和二期截肢率均高于AE组(P值分别为1.0×10-4,4.2×10-3,0.051)。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起病时间超过24 h是影响保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LI应当尽早治疗,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而治疗急性血栓形成应尽可能地完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必要时联合置管溶栓和(或)旁路治疗。

  • 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岩;郭鑫;孙绍妮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质量改善情况。方法40例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采用护理措施的不同,分成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急性下肢缺血诊治的临床分析

    作者:龚凯;黄道景;张亚明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诊疗方法 和疗效.方法109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中,2000年1月~2007年12月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56例作为动脉切开组;2008年1月~2016年6月行腔内介入治疗53例作为腔内介入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动脉切开组救肢成功38例,截肢8例,死亡10例;腔内介入组救肢成功50例,截肢1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腔内介入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能明显降低截肢率及死亡率,提高救肢成功率.

  • 急性下肢缺血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钟奕滔;陈跃鑫;刘志丽;李拥军

    急性下肢缺血是指病程小于或等于2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持续或突然急剧发生的肢体血流灌注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有报道急性下肢缺血的截肢率约为13%,死亡率接近10%[1-2].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和急性动脉栓塞.在所有的急性下肢缺血的患者中,85%的患者是急性动脉血栓形成,15%的患者是急性动脉栓塞[3].急性动脉栓塞一般有明确的血栓来源,80%来源于心脏,常见为心房颤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等相关,其病因复杂,治疗困难.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血管外科共收治下肢缺血患者596例,其中急性下肢缺血患者71例,行急诊手术的有67例次,本研究选择其中4例特殊的急性下肢缺血的病例分别进行讨论.

  • 急性下肢缺血的杂交手术治疗

    作者:廖传军;张望德;宋盛晗;李谈;张杨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估杂交手术在急性下肢缺血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对31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35条肢体)行急诊杂交手术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12个月,对患者的通畅率、保肢率及生存率进行分析. 结果 31例患者Fontaine Ⅱa级9例,Ⅱb级22例,即时手术成功率为100%, ABI由术前的0. 24 ± 0. 11上升到术后的0. 72 ± 0. 15 (P<0. 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 1%、0, 12个月通畅率、保肢率及生存率分别是93. 3%、96. 7%和96. 8%. 结论 对于多平面病变的急性下肢缺血,杂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

    作者:李妙娥;刘晶晶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术前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65例经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51例患者经介入溶栓治疗后近期无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13例患者经介入溶栓后疼痛缓解、肢体皮肤温度升高好转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术前护理重在消除病人的焦虑,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对出血、尿量观察、凝血功能监测等方面的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福先

    人体下肢动脉因各种原因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或闭塞,出现肢体供血不足,循环障碍被称为急性下肢缺血.

  • 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诊疗进展

    作者:刘利国;张秀军;李俊海;黄梅;赵子源;黄俊杰;刘存发;肖磊;李楠;孔敬波

    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因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如不妥善治疗,常会引起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病因不同,症状体征多样且处理方式不同,常给临床工作造成很大困扰,如何快速准确的诊断并应用优化治疗方案尤为关键.本文就ALI新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情况做总结和展望.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